同色异谱PPT
合集下载
色谱分析法 ppt课件
![色谱分析法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7365dea32d7375a517803e.png)
热力学性质决定。 每个组份峰宽足够小:由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传质和扩散决定,即由色谱过程
动力学性质决定。 因此,研究、解释色谱分离行为应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
一、塔板理论
1.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nstant, K):
2. 一定温度、压力下,组份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
色谱曲线的意义: ✓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12.2 色谱法基本原理 两组份峰间距足够远:由各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即由色谱过程的
C C g C l [(0 1 .0 k k ) 2 1 2•D d p 2 g] [2 3•(1 k k )2•d D 2 fl]
Cg
组分分子
讨论: 减小填充颗粒直径dp;
流动相 采用分子量小的流动相,使Dg增加;
固液界面 减小液膜厚度df,Cl下降。但此时k又减小。
固定液
因此,当保持固定液含量不变时,可通过
H ABCu u
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B,C为常数,其中
A—分别表示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 C—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数)。 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任 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H,从而提高柱效。
1)涡流扩散项(Multipath term, A) 在填充柱中,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的阻碍,组份
度比,称为分配系数。
K
溶 溶
质 质
在 在
固 流
定 动
动力学性质决定。 因此,研究、解释色谱分离行为应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进行。
一、塔板理论
1. 分配系数(Distribution constant, K):
2. 一定温度、压力下,组份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
色谱曲线的意义: ✓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个数; ✓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柱分离效能评价指标; ✓ 色谱峰间距——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12.2 色谱法基本原理 两组份峰间距足够远:由各组份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即由色谱过程的
C C g C l [(0 1 .0 k k ) 2 1 2•D d p 2 g] [2 3•(1 k k )2•d D 2 fl]
Cg
组分分子
讨论: 减小填充颗粒直径dp;
流动相 采用分子量小的流动相,使Dg增加;
固液界面 减小液膜厚度df,Cl下降。但此时k又减小。
固定液
因此,当保持固定液含量不变时,可通过
H ABCu u
u 为流动相线速度; A,B,C为常数,其中
A—分别表示涡流扩散系数; B—分子扩散系数; C—传质阻力系数(包括液相和固相传质阻力系数)。 该式从动力学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影响板高(柱效)的各种因素!任 何减少方程右边三项数值的方法,都可降低H,从而提高柱效。
1)涡流扩散项(Multipath term, A) 在填充柱中,由于受到固定相颗粒的阻碍,组份
度比,称为分配系数。
K
溶 溶
质 质
在 在
固 流
定 动
颜色技术原理及其应用PPT模板
![颜色技术原理及其应用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97d26160c22590103029d56.png)
§9.11亨特Lab 系统
§9.12日本实用 颜色坐标系统和 色彩大全5000
A
B
C
D
E
F
第九章色序系统
§9.13颜色样品系统与色谱 §9.14彩色监视器在颜色研究中的 应用 §9.15关于色序系统的评述
11
第十章颜色技术在彩色摄影中的应用
第十章颜色技 术在彩色摄影 中的应用
§10.1减色法混色原理在彩色摄影中的应 用 §10.2反射型彩色像片 §10.3利用彩色负像印制正像
0 6
§7.12同色异谱 刺激
第七章CIE色品图 的应用
§7.13同色异谱照明 §7.14显色性 §7.15色温
09
第八章颜色测量
第八章颜色测 量
0 1
§8.1概述
0 4
§8.4荧光材料 的测量
0 2
§8.2中国国家 色度基准
0 5
§8.5刺激值直 读测色法
0 3
§8.3光谱光度 测色法
0 6
07
第六章色度学
第六章色 度学
0 1
§6.1概论
0 4
§6.4CIE主波 长和纯度
0 2
§6.2色品图
0 5
§6.5近似均匀 的CIE色品图
0 3
§6.3CIE色品 图
0 6
§6.6相对色度 学
08
第七章CIE色品图的应用
第七章 CIE色品 图的应用
0 1
§7.1光的色名
0 2
§7.2互补色对
0 3
§7.3混光的颜 色
0 4
§7.4所谓“白 光”
0 5
§7.5材料的色 域(颜料、染 料、油墨等)
0 6
色谱分析法概论经典PPT课件
![色谱分析法概论经典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d47d0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1.png)
t t t'
tR=t0(1+ k)
V
tR=t0(1+K
s
V
k
)
R
t 0
0
R
t
0
m
色谱过程方程
分配系数与色谱分离
(三)色谱分离的前提
KA≠KB 或kA≠kB或r2 ,1 ≠1是色谱分离的前提
推导过程:
tV
RA
=
t0(1+KA
s
Vm
)
tRB
=
t0(1+KB
Vs Vm
)
tR=
t0
(KA-KB)
Vs Vm
分配系数(容量因子)不等是分离的前提。
(三) 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 (height equivalent to a theoretical plate或plate height, H) (plate number, n)
是色谱柱效参数。
理论塔板高度
H =L/n
注意: 1、计算n时使标准差(峰宽或半峰宽) 和保留时间单位一致 2、n的单位
tR≠0
KA≠KB kA≠kB
第二节 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
一、色谱法的分类
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GC、LC、SFC 等
按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 GSC、GLC、LSC、LLC等
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
按色谱过程的分离机制分类: 分配色谱法、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分离原理 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 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
K= Cs X s Vs Cm X m Vm
•溶质分子在固定相中溶解度越大,或在流动相 中溶解度越小,则K越大。在LLC中K主要与流 动相的性质 (种类与极性) 有关;在GLC中K与 固定相极性和柱温有关。
色度学
![色度学](https://img.taocdn.com/s3/m/951e6462915f804d2a16c123.png)
11.顔色相加
颜色相加原理不仅使用于两个颜色的相加,而且可以扩展到 很多颜色的相加.
一个光源发出的光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辐射组成的,我们可以 看成是很多颜色的相加,一个任意光源的三刺激值应等于匹配该光 源各波长光谱色的三刺激值之和。
若
C*1=R1+G1+B1
C*2=R2+G2+B2
C*3=C*1+C*2=R3+G3+B3
目录
➢ 前言 ➢ 光、视觉与颜色 ➢ CIE标准色度学系统 ➢ 同色异谱 ➢ 光源的色度学
前言
色度学是研究人的颜色视觉规律、颜色测 量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这是一门上世纪发展 起来的,以物理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 心理物理学等学科领域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 色度学的建立,对颜色能够做定量的描述和控 制,为颜色工作者统一了标准。
三原色:用来产生混合色的红、绿、蓝。 三刺激值:为了匹配某一特定颜色 所需的三原色数量。 三原色 一定要用红、绿、蓝三种颜色吗?
最优三原色:三个原色不必定是红、 绿、蓝三色,也可以是其它三种颜色, 条件是三个原色中的任何一个不能由 其余两个相加混合出来。实验证明, 用红、绿、蓝三原色产生其他颜色最 方便,所有这三种颜色是最优三原色。
1.人的视觉只能分辨颜色的三种变化:明度、色调、饱和度。
2.在由两个成分组成的混合色中,如果一个成分连续地变化,混合色的 外貌也连续地变化。
补色律:如果某一颜色与其补色以适当比例混合,便产生 白色或灰色,即:A+A补=白色或灰色
中间色律:任何两个非补色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 决定于两颜色的相对数量,其饱和度决定于二者在色调顺序上 的远近。
中央轴为孟塞尔明度值,代表无彩色白黑系列中性色 的明度等级。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
![色谱法基本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0fe4b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f.png)
阐述本ppt课件的目的,即帮助学习者 系统了解和掌握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技术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分离。当流动 相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 衡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开发新型色谱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色谱技术,如微流控芯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样品分析。
联用技术结合
将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联用,可以实现更复杂 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鉴定。
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实现色谱分析的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平衡
色谱法中的分配平衡是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情况。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相互作用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分配平衡,从而实现分离。
固定相和流动相
保留机制
01
保留机制
保留机制是指物质在色谱法中通过固定相的保留作用而滞留在固定相中
的过程。物质的保留机制主要取决于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性质差异。
02
竞争吸附
在色谱法中,多种物质会竞争吸附到固定相上,形成竞争吸附现象。竞
争吸附会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时需要考虑竞争吸附的影响。
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产物和产物, 揭示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来实现分离。当流动 相经过固定相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使得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 衡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开发新型色谱技术
研究和发展新型色谱技术,如微流控芯片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 以适应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样品分析。
联用技术结合
将色谱法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光谱等)联用,可以实现更复杂 样品的高效分离和鉴定。
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实现色谱分析的远程控制、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
感谢您的观看
分配平衡
色谱法中的分配平衡是指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布情况。物质在两相之间的分配 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质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相互作用
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分配平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物质与固定相 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因此表现出不同的分配平衡,从而实现分离。
固定相和流动相
保留机制
01
保留机制
保留机制是指物质在色谱法中通过固定相的保留作用而滞留在固定相中
的过程。物质的保留机制主要取决于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
性质差异。
02
竞争吸附
在色谱法中,多种物质会竞争吸附到固定相上,形成竞争吸附现象。竞
争吸附会影响物质的保留时间和分离效果,因此在选择固定相和流动相
时需要考虑竞争吸附的影响。
色谱法可用于研究化学反应动力学,通过分析反应中间产物和产物, 揭示反应机理和速率常数。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7.5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数字图文信息处理技术《7.5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cd5a14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27.png)
“特殊同色异谱指数〞的方法:其内容是将在特定的参考光源〔推荐用D65〕和标准观察 者条件下,具有相同三刺激值的两个颜色〔即同色异谱色〕,换在与特定的参考光源〔D65〕 具有不同的相对能量分布的另一照明光源〔推荐用光源A〕下测量两色的色差,在新换光源 下测得的根据CIE 1964 Lab色差公式计算的两个颜色之间的色差〔ΔE〕,为特殊同色异谱 指数Mt。 特殊同色异谱指数越小,说明同色性好,异谱程度低。特殊同色异谱指数大于3,那么外 表两物体色的匹配已有一定程度的失配。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一、同色异谱条件
第一页,共四页。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一、同色异谱条件
同色异谱条件:
X1 K S1()1()x()d Y1 K S1()1()y()d Z1 K S1()1()z()d
X2 K S2 ()2 ()x()d Y2 K S2 ()2 ()y()d Z2 K S2 ()2 ()z()d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总结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①如果两个颜色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谱反射透射率曲线, 即S1λ=S2λ且ρ1λ=ρ2λ,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同谱。特殊同色异谱指数越小,说明同色性好 ,异谱程度低。二、同色异谱评价
第四页,共四页。
①如果两个颜色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谱反射透射率曲线,即 S1λ=S2λ且ρ1λ=ρ2λ,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同谱。 ②如果两个颜色具有不同的光反射率,即S1λ=S2λ且ρ 1λ≠ ρ 2λ,但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那么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异谱 色。
第二页,共四页。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二、同色异谱评价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一、同色异谱条件
第一页,共四页。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一、同色异谱条件
同色异谱条件:
X1 K S1()1()x()d Y1 K S1()1()y()d Z1 K S1()1()z()d
X2 K S2 ()2 ()x()d Y2 K S2 ()2 ()y()d Z2 K S2 ()2 ()z()d
第三页,共四页。
内容总结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①如果两个颜色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谱反射透射率曲线, 即S1λ=S2λ且ρ1λ=ρ2λ,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同谱。特殊同色异谱指数越小,说明同色性好 ,异谱程度低。二、同色异谱评价
第四页,共四页。
①如果两个颜色具有完全相同的光谱反射透射率曲线,即 S1λ=S2λ且ρ1λ=ρ2λ,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同谱。 ②如果两个颜色具有不同的光反射率,即S1λ=S2λ且ρ 1λ≠ ρ 2λ,但具有相同的三刺激值,那么称这两个颜色为同色异谱 色。
第二页,共四页。
第五节 色彩的同色异谱现象
二、同色异谱评价
同色异谱
![同色异谱](https://img.taocdn.com/s3/m/093180e14afe04a1b071de8e.png)
同色异谱的概念
第二篇
三刺激值的表示
(2) ( )x( )d
两种颜色的色刺激函数
X
(1) ( )x( )d
Y
(1) ( )y( )d
(2) ( )y( )d
光谱三 刺激值
Z
(1) z( ) d ( )
(2) z( ) d ( )
一对同色异谱色应满足的条件
同色异谱的概念
第三篇
同色异谱三种情况
通常所指 的同色异 谱即是指 在同一光 源照明下 具有相同 颜色,但 有不同色 刺激函数 的两种物 体色
1 对不同的自发光体
(1)( ) S (1)( ) (2)( ) S (2)( )
2 同一照明体照明下 不同的物体
(1)( ) (1)( )S( )
1 (2) (2)( ) ( ) S( )
3 不同照明体照明下 两个不同的物体
(1)( ) (1)( )S 1( ) (2)( ) (2)( )S 2( )
同色异谱的概念
第十二章
主讲人:Mandy
同色 异谱
同色异谱的概念
同色异谱的评价
同色异谱的概念
第一篇
同色异谱现象
现象一:现实生活中,在商场、超市购物时,在荧 光灯下颜色一致的袜子或手套,买回家后在白炽灯 下颜色却不一样了。 现象二:在彩色印刷中,试印时得到印刷厂和客户 认可的印品色彩,在材料、设备和操作技术都不变 的情况下,进行大批量印刷时却发现,在新的观测 环境下,印刷出的印品色彩产生偏差,有时甚至是 很大的色差,从而影响印品质量
= X = Y
= Z
修正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克斯维颜色三角形
图 2-2 麦克斯维颜色三角形
§ 2.2 CIE 标准色度系统
本节概要介绍 CIE 色度学系统。 主要内容有CIE1931-RGB系统、 CIE1931XYZ标准色度系统(重点)。
一、CIE 1931 RGB 色度学系统
用三刺激值来定量描述颜色是一种 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可行方法。
类似于 CIE1931 标准色度系统为了消除这一 部分负值,用 CIE RGB 系统向 CIE XYZ 系统 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法,将光谱三刺激值转换成 新的 CIE 1964 XYZ 系统 10 °视场补充标准 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CIE 1964 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 如图 2-8所示。这一系统的 (x10,y10) 色度图如 图 2-9所示。
把进行颜色匹配实验的人叫做“标准色 度观察者”。
进行实验后,将他们的实验数据加以平 均,从而确定出一组匹配等能光谱色所 需要的三原色的数据 把这组数据叫做“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 三刺激值” (表2-1,图2-3)。 用这一数值来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 特性,使颜色得以量化表达。这一系统 叫做CIE1931-RGB系统。
1.标准照明体
人为定义的光谱能量分布,用于颜色测 量计算的需要,并不都真实存在。
2.标准光源
对于实际上可以制造出来的标准照明体, 称为标准光源。 标准光源是真实存在的光源,它的光谱 能量分布可用实验手段测出,且符合标 准照明体的光谱能量分布曲线。
只关心颜色的彩色特性,不关心明度; 在实际色度学中并不是直接用三刺激值来表示 颜色,而是用三原色各自在总量中的比例来表 示颜色。 把三原色各自在 R+G+ B 总量中的相对比例叫 做色度坐标,用 r , g, b 表示。
某一特定颜色 C 的色度坐标(色品坐标) 可以表示为:
由于 r+g+b=1 ,则 b=1-r-g 的,因此, 表示一个颜色时,只用 r 和 g 就可以。
人工黑体
天然的、理想的绝对黑体是不存在的。
黑体的光谱辐射情况完全依赖于本身的温度,黑 体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
CIE1931色度坐标(色品坐标)
CIE1931色度图
绝对黑体不同温度的色度轨迹
2.光源的色温
如果某一光源与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相对光谱功 率分布相吻和,那么这一光源的光色就可以用此 时黑体的温度来表示,称为光源的颜色温度,简 称色温。
一、颜色匹配实验
转盘实验
色光匹配
1.转盘实验
2.色光的匹配实验
比较精确的颜色匹配实验是用色光来实 现的。 实验证明,用红、绿、蓝三原色光混合 其它颜色的光最方便,所以这三种原色 是最理想的三原色。
2.色光匹配
3.颜色匹配实验的特点
颜色匹配实验只是外在形式上的相同,而不是 本质上的相同 同色异谱
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 激值曲线
图 2-5 CIE 1931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
等能光谱色品坐标
x x x yz y y x yz z 1 x y
CIE 1931 RGB 向 CIE 1931 XYZ 的转换
CIE 1931 色度图
图 2-6 CIE 1931 色度图
CIE 1931 XYZ 色度图
CIE 1931 色度图与 Yxy 表色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色度坐标只规定了色度,没有规定亮度, 不能准确定义一个颜色。 准确地定义一个颜色,必须有一个亮度 特征,也就是 Y 值的大小。 把用 Y 和色度坐标 xy 表示颜色的方法 叫做 Yxy 表色方法。 如果用一个立体来表示, Yxy 表色方法 就如图所示。
图 2-8 CIE1964 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
图 2-9 CIE1964 补充色度学系统色度图
CIE 1964 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色度图光 谱轨迹的色度坐标与 CIE 1964 补充标准, 观察者光谱三刺激的关系公式为:
图 2-10 CIE 1931 与 CIE 1964 光谱三刺激值曲线的比较
1931 CIE RGB 系统是建立在莱特 ( W.D.Wright )吉尔德 (J.Guild) 两项 颜色匹配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并根据分 们分别实验的结果,取其平均数规定为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
CIE 总结了上述两项实验结果,将他们 所使用的三原色转换成了 700 nm( R ), 546.1 nm(G), 435.8nm(B) 的三原色光 这三种可见光都是可以精确地产生出来 的,这也就是把它们定为三原色光的原 因,并以相等数量的三原色刺激值匹配出 等能白光来确定三刺激值的单位。2°视 角下测定的三刺激值用 表示。
如果是色光的匹配,将会用到色 光加色混合的原理;如果是色料 的匹配,则会用到色料的减色混 合原理。
一、颜色匹配实验
要达到颜色的匹配可以通过颜色匹配的 实验来完成。 由于原色混合后可以得到几乎所有的颜 色,所以颜色匹配实验所用的混合色往 往选取原色。 最普通的方法是用颜色转盘进行颜色混 合来实现颜色的匹配。
1.绝对黑体
黑体是对入射光能全部吸收的物体,在 辐射作用下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是能 把落在它上面的辐射全部吸收的物体, 又称作完全辐射体。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体吸收的能量越 多,加热时它辐射的本领愈大。 因此黑体也是物体中发射本领最强的物 体,
色温
色温: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 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绝对黑体的 温度。 色温是以温度的数值来表示光源颜色的 特征。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CIE 标准色度系统
颜色匹配 CIE 标准色度系统 CIE1964 补充标准系统 光源的颜色特性 CIE 色度计算方法 主波长与色纯度 均匀颜色空间 同色异谱
颜色的表示
定性描述:如颜色的习惯表示法。
直观,但表示的颜色有限, 人为因素影响 大,不准确,缺乏科学性。 准确,科学。
4.颜色匹配方程
颜色转盘和颜色光的匹配实验结果可以 用数学的形式表示出来,称为颜色匹配 方程,简称配色方程。
配色方程
C ≡ R(R)+G(G)+B(B)
其中C 表示待配色光; (R)、(G)、(B)代表产生混合色的红、 绿、蓝三原色的单位量; R、G、B分别为匹配待配色所需要的红、绿、 蓝三原色的数量,称为三刺激值; “≡”表示视觉上相等,即颜色匹配。
3.相关色温
用与之最接近的黑体色度的色温来确定 光源的色温。通过这种方法确定的色温 叫做相关色温。
4.色温的应用
根据光色的舒适感选择色温 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合理运用色温 根据不同的被照场所使用色温 印刷行业对光源色温的要求
光源的色温,对印刷复制过程 中选择光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CIE 1931 与 CIE 1964 色度图的比较
§ 2.4
光源的颜色特性
主要内容 一、色温与相关色温 二、光源的显色性
难点:黑体、色温概念、标准照明体 重点:色温与相关色温、光源的显色性、 标准光源
一、色温与相关色温
色温是用来描述光源颜色的概念,重点掌 握绝对黑体和色温概念。 一定的光谱能量分布表现为一定的光色, 对光源的光色变化,借助于黑体,用色 温来描述。 为了能够对光源的光色做出一个定量的 描述,把光源的光与黑体的光相比较来 表达光源的光色。
(二)光谱三刺激值
如果将各单色光的辐射能量值都保持相同(等 能光谱)来做颜色匹配实验,这时所得到的三 刺激值称为光谱三刺激值。 也可以理解为匹配等能光谱色的三原色的数量, 用 表示。 任何颜色的光都可以看作是由不同的单色光组 成的,所以光谱三刺激值能够作为颜色计算的 基础。
(三)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图 2-4
CIE 1931 RGB 色品图
二、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
CIE 1931 RGB 系统中的三刺激值是从实 验得出来的,可以用于色度学的计算, 但是由于用来标定光谱色的原色本身就 出现了负值,所以计算起来很不方便, 又不太容易理解,于是, 1931 年, CIE 又推荐了一个新的国际通用的色度系统, CIE 1931标准色度系统(CIE 1931 XYZ) 系统。
三原色
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原色的波长分别为 700nm、546.1nm、435.8nm; 在颜色匹配实验中,常用某一特定的白光作为标准,三原色的比 例为 1 ∶ 1 ∶ 1 的等量关系: R=G= B=1 。 将标准白光的三刺激值代入公式中,则其色度坐标为:。
色品图
2-7 Yxy 表色方法
§ 2.3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学系统
1931 CIEXYZ 系统适用于 1 °~4 °视角, 为了适应大视场颜色测量的需要,CIE 于 1964 年又另外规定了一组 “ CIE 1964 补充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 ” 和相 应的色度表这一系统称为 “ CIE 1964 补 充标准色度系统 ” 。是经过多名观察者 在 10 °视场上进行观察测试。
1931X,Y,X系统是在 1931 RGB 的系 统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用三个 假想的原色 X , Y , Z在 CIE建立了 一个新的色度系统。这一新系统避 免了 1931 CIERGB 色度系统中出现 负值的现象,色度系统更加方便直 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