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幻灯片

合集下载

胆囊癌健康教育PPT课件

胆囊癌健康教育PPT课件

分类
胆囊癌主要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等不同类型, 其中腺癌最为常见。
不同类型的胆囊癌在治疗和预后方面可能存在差 异。
什么是胆囊癌?
发病率
胆囊癌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在某 些地区(如南美洲和东南亚)发病率较高。
女性的发病率通常高于男性。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年龄因素
胆囊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通 常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如何预防胆囊癌?
如何预防胆囊癌?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健康饮食有助于降低胆结石风险,从而减少 胆囊癌的发生率。
如何预防胆囊癌? 定期运动
保持适度的锻炼,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及相 关疾病。
规律的身体活动有助于整体健康。
如何预防胆பைடு நூலகம்癌? 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及时 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尤为重要。
谁是高危人群? 家族史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高,遗传因素 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谁是高危人群? 基础疾病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患者发病风险较 高,这些疾病可能促进癌变。
良好的管理基础疾病可以降低癌症风险。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如何治疗胆囊癌? 靶向治疗
一些新型靶向药物正在研究中,可能为胆囊癌患 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咨询医生关于最新治疗方案的信息。
谢谢观看
早期发现及干预是预防癌症的关键。
如何治疗胆囊癌?
如何治疗胆囊癌? 手术治疗
早期胆囊癌通常采用手术切除,可能包括胆囊切 除术和周围组织的切除。

黎东明—胆囊癌外科诊治进展幻灯片

黎东明—胆囊癌外科诊治进展幻灯片
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癌
发病机理
〔2〕产生致癌物质 梭状芽胞杆菌
〔核脱氢反响〕 胆酸——↓—— 去氧胆酸和石胆酸〔致癌作用〕
〔多芳香烃化合物〕
胆囊癌与胆囊结石、胆囊炎关系
* Diehl研究: 发病率与结石大小有关
* 〔1983年〕 10倍
结石>3cm比<1cm高
* 李国胜研究: 结石>2cm比<1cm高5倍
Redaelli, et al. surgery 1997 ;121(1)
病理学
病理大体分型: ■肿块型 15% ■浸润型 75%~80% ■胶质型 5%~8% ■混合型 少见
病理学
组织学分型:
▲腺癌 85%(我院82.5%) (硬化型 乳头状 管状 粘液性)
▲未分化癌 ▲鳞癌、腺鳞癌
胆囊癌分化程度分级
胆囊癌B 超图
胆囊癌彩色B超图
胆囊癌诊断
CT: 50%〔我院56.7%〕 动态增强扫描可达 91%
胆囊床浸润<2cm, 65%
100%
>2cm,
胆囊癌CT图
胆囊癌CT图
胆囊癌CT图
胆囊癌诊断
术前确定肿瘤范围及梗阻部位检查:
• ERCP、PTC:有并发症 • MRCP:无创伤性、不用造影剂
• 胆道外引流术:
• 胃肠吻合术:解除胃肠道梗阻
胆囊癌的愈后
* 总5年生存率约 5%~12%〔<5%〕 * 我院3年生存率为 8.7% * 根治性切除者3年生存率达 27.2%
* 日本Tsukada: 〔1996年〕 * 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达 33%〔 35
/ 106 〕
胆囊癌高危因素
对高危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 * 年龄>50岁,病史5年以上 * 结石直径>3cm、或充满型结石 * 无功能胆囊、瓷性胆囊 * 胆囊壁局部增厚明显 * Mirizzi综合症病人

胆囊癌诊治PPT课件

胆囊癌诊治PPT课件
胆囊癌极早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此术式主要的困难不 在于肿瘤局部侵犯器官的切除难度 ,而在于受累淋巴 结的彻底性清扫 ,若有远处淋巴结转移 ,并不能称为 根治术。
但扩大根治术后仅一少部分病人能长期生存 ,而且扩 大根治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是高的,应谨慎选择 。
26
精选PPT课件
五 治疗——手术方式
(4)晚期胆囊癌的姑息性手术:晚期胆囊癌较 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癌肿侵犯胆道系统所导致的 阻塞性黄胆。手术应尽量考虑作内引流。内引 流方法有胆管空肠吻合术等。
胆囊癌的诊治进展
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癌总数 的1%左右。
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年龄、性别差异。在印度 胆囊癌的发病率占2.9%,美国占4%。女性较 男性多2~4倍。多见于50~70岁, 50岁以上者 占90%。
1
精选PPT课件
高危人群
文献报道胆囊癌误诊率高达 79.5 % 。
临床上如有下列因素应高度怀疑: 1 50岁以上 的女性胆囊结石患者 ; 2 胆结石病程 > 5年 或直径 >2cm; 3 B超提示胆囊壁有局限性增 厚或萎缩; 4 胆囊颈部嵌顿结石 ; 7 瓷器样 胆囊 ; 8 合并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或异常胰胆 管连接 ;9 继往曾行胆囊造瘘术 。
6
精选PPT课件
四 器械检查——超声检查
早期发现胆囊癌的首选方法 EUS(内镜超声)准确率达75%~82.1% ,提
高胆囊癌检出率,判定胆囊壁浸润程度。
7
精选PPT课件
四 器械检查 ——CT
敏感性为50%。 清晰显示胆囊原发病变和肝脏侵犯深度,有无
淋巴结转移。 但早期胆囊癌的诊断不如超声
是否需要再次行根治手术呢?
➢ 术前确诊为胆囊癌者应该做根治性手术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推荐等级A,证据等级I)
2. 胆囊癌的TNM分期与病理分型
2010年AJCC胆囊癌TNM分期标准(第7版)
TNM分期
原发肿瘤 区域淋巴结 远处转移
(T)
(N)
(M)
0
Tis
N0
M0
IA
T1a
N0
M0
IB
T1b
N0
M0
II
T2
N0
M0
IIIA
T3
N0
M0
IIIB
T1-3
N1
M0
IVA
T4
N0-1
M0
IVB
任何T
N2
M0

任何T
任何N
M1
T——原发肿瘤
T4:肿瘤侵及门静脉主干, 或肝动脉,或两个以上 的肝外脏器或组织结构
Tx:原发肿瘤情况无法评估
N——区域淋巴结
T0:没有证据证明存在原发肿瘤
Nx:区域淋巴结情况无法评 估
Tis:原位癌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T1: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或 黏膜肌层
N1:胆囊管、胆总管、肝动 脉、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转移
(5)T4 期:
2. 胆囊癌的TNM分期与病理分型
推荐3: 胆囊癌的TNM分期标准及病理分型有助于治疗方式
的选择和病人预后的判断。
(推荐等级A,证据等级I)
3. 诊断依据
项目
影像学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
息肉型;肿块型;厚壁型;弥漫型;合并其他声像
超声内镜(EUS)
可经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直接扫描胆囊,精确显示乳头状 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及其浸润囊壁结构。
5. 胆囊癌治疗
5.1.3 肝外胆管处理

胆囊癌 ppt课件

胆囊癌  ppt课件

胆囊息肉
3、胆囊癌侵犯肝脏与肝癌侵犯胆囊的鉴别
间接征象
+ 直接侵犯邻近的肝组织:邻近的肝内出现低密度区 + 胆囊内合并结石 + 肝内转移
+ 直接侵犯胆管或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肝门水平胆道
梗阻,导致肝内胆管不同程度的扩张
+ 胆总管周围及胰十二指肠上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的MRI表现

MRI检查对胆囊癌原发灶的显示类似于CT,但间接征象优于 CT 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 2WI稍高信号的实质性肿块, T 2WI上肿块周围的肝实质可出现不规则高信号带,提示肿 瘤侵犯肝脏。同时还可显示淋巴结转移和胆管扩张

胆囊增大或缩小;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囊腔内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影 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邻近肝实质出现低密度区(带)
胆囊癌(结节型)
胆囊癌(肿块型)
胆囊癌(厚壁型)

肿块型胆囊癌因其体积较大,常造成囊腔大部或全部填充, 占位征象明显,结合邻近侵犯和转移,正确诊断一般不难, 而结节型(尤其体积较小者)应注意与息肉相鉴别,壁厚型 更易与慢性胆囊炎相混淆,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
胆囊癌

胆囊癌为胆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原因不明,但可能与胆 囊结石和慢性胆囊炎的长期刺激有关。早期无症状,很难 获得诊断。患者出现症状多属进展期,影像学诊断比较容 易,但预后不良。
胆囊癌的危险因素
+ female多见,男女之比为1:3
+ 发病年龄多数在forth岁以上
+ fat
胆囊癌的病理分型
+ 绝大多数是腺癌 + 其它较少见的病理亚型有: 乳头状腺癌、粘液癌、鳞癌
和腺鳞癌等。
胆囊癌的诊断

胆囊癌CT诊断PPT课件

胆囊癌CT诊断PPT课件

胆囊淋巴引流途径
➢ 胆囊-胆囊管-肝门
➢ 胆囊-胆囊管-胰头后-腹主动脉旁(95%)
➢ 胆囊-胆囊管-肝总动脉-腹腔干(50%) ➢ 胆囊-胆囊管-肠系膜上血管旁-腹主动脉旁
➢ 侵犯肌层- LN 12.5% ➢ 侵犯胆囊壁全层-LN 31.2% ➢ 侵透浆膜-LN 45.5%(T2,胆囊淋巴引流位于肌层与浆膜层之间)
AJCC TNM 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7th, Edge SB, Byrd DR, Compton CC, et al (Eds), Springer, New York 2010. p.211.
TNM 分期-N、M分期
分期 Nx N0
特征 无法评估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胆囊、肝外胆管、肝动脉、肝
门静脉旁LN
N2
腹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肠
系膜上血管旁、腹腔干旁LN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AJCC TNM 分期系统(2010年,第七版)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taging Manual, 7th, Edge SB, Byrd DR, Compton CC, et al (Eds), Springer, New York 2010. p.211.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胆囊癌分期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胆囊癌分期
起源于胆囊粘膜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居胆道肿瘤首 位,并呈上升趋势。

胆囊类癌诊断与治疗PPT

胆囊类癌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 惯:避免 熬夜、过 度劳累等 不良生活 习惯
积极治疗 胆囊疾病: 如胆囊炎、 胆结石等, 降低胆囊 类癌的发 生风险
汇报人:
CT检查:可显 示胆囊壁增厚、 胆囊内肿块、 淋巴结转移等
MRI检查:可 显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肿 块、淋巴结转
移等
PET-CT检查: 可显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肿块、 淋巴结转移等, 有助于判断肿瘤
分期和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抗体 染色,判断肿瘤细胞表面抗原 表达情况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显微镜 观察组织切片,判断肿瘤类型 和分期
心理调适:保持乐 观心态,避免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定期复查:按照医 生建议定期进行复 查,监测病情变化
提供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和恐惧
提供情感支持,帮助患者与家人、 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增强信心 和勇气
提供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
PART SEVEN
PART THREE
手术方式:胆囊切除术、胆囊部分 切除术、胆囊切除+胆管重建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胆漏等
手术适应症:早期胆囊类癌、无远 处转移、无严重并发症等
术后护理:饮食、活动、药物等注 意事项
放疗原理:利用高能量的射线杀死 癌细胞
放疗效果:对胆囊类癌有一定疗效, 但副作用较大
放疗方式:外部放疗和内部放疗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腹痛:右上腹 疼痛,可放射
至背部
黄疸:皮肤、 巩膜黄染,尿
液呈深黄色
食欲不振:厌 食、恶心、呕

体重下降:不 明原因的体重

老年胆囊癌诊断与治疗PPT

老年胆囊癌诊断与治疗PPT

观察胆囊癌病 灶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等
内镜检查:如 胆囊镜、十二 指肠镜等,观 察胆囊癌病灶
情况
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壁厚度、胆囊 内是否有肿块、胆囊壁是否有增厚 等
胆囊造影:观察胆囊形态、胆囊壁 厚度、胆囊内是否有肿块等
血液检查:检测胆红素、碱性磷酸 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
胆囊切除术:切除胆囊后进行病理 检查,确定是否为胆囊癌
手术方式:胆 囊切除术、胆 管切除术、胆 囊癌根治术等
手术目的:切 除病灶,防止
癌细胞扩散
手术风险:高 龄患者手术风 险较高,需要 评估身体状况
术后护理:注 意伤口护理, 预防感染,定
期复查
化疗:使用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发展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癌细胞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对抗癌细胞 辅助治疗:如止痛药、止吐药等,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医疗设施水平:增加医疗设备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加强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发生
汇报人:
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能增加 胆囊癌风险
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囊炎等胆囊疾 病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
家族史:有胆囊癌家族史的人发病风险 较高
吸烟:吸烟可能增加胆囊癌风险
腹痛: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可放射至 背部或肩部
黄疸:皮肤、眼睛、尿液等出现黄染
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疲劳:容易感到疲劳,体力下降
放疗:利用放射 线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局部晚期 或转移性胆囊癌
化疗:使用化学 药物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晚期胆囊 癌

胆囊癌汇报ppt课件

胆囊癌汇报ppt课件
THANKS
感染处理
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用合适的抗 生素。同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 染加重。
出血处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及时发现出血迹象。 对于少量出血,可应用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若出血量大 或持续不止,应立即进行手术止血。
胆道狭窄处理
对于轻度狭窄,可采用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若狭窄严重 或药物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如胆道成形术等。
实验室检查指标
肿瘤标志物
如CEA、CA19-9等,可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负荷 和病情进展,但特异性不 高。
肝功能检查
胆囊癌常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等病变,可导致肝 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 、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血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可出现贫血、白 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
鉴别诊断要点
胆囊良性病变
如胆囊炎、胆囊息肉等,通过影 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鉴 别。胆囊炎多表现为胆囊壁增厚 、毛糙,胆囊息肉多为单发、带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
胆汁泄漏
由于手术过程中损伤胆 管或胆囊管处理不当导
致胆汁外泄。
出血
手术创面渗血或结扎线 脱落引起腹腔内出血。
感染
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 ,由于术中无菌操作不 严格或患者免疫力降低
导致。
胆道狭窄
手术损伤胆管壁或瘢痕 收缩引起胆道狭窄,影
响胆汁排泄。
预防措施建议
胆囊癌
汇报人:XXX 2024-01-18
目录
• 胆囊癌概述 • 胆囊癌的病理生理 • 胆囊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胆囊癌的治疗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胆囊癌诊断与治疗PPT

胆囊癌诊断与治疗PPT

提高生活质量:早 期诊断可以减少治 疗过程中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检 查胆囊,发现肿瘤
CT扫描:通过CT扫描检 查胆囊,发现肿瘤
核磁共振:通过核磁共振 检查胆囊,发现肿瘤
胆囊造影:通过胆囊造影 检查胆囊,发现肿瘤
肿瘤标志物检测:通过检 测肿瘤标志物,发现肿瘤
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 确诊胆囊癌
放疗和化疗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适 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胆囊癌
放化疗联合治疗:放疗和化疗同时 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适用于晚期胆囊癌
副作用:放化疗可能引起恶心、呕 吐、脱发等副作用,需要及时处理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激活T细胞,增强抗肿瘤免疫反 应
CAR-T细胞疗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T细胞,使其能够特异性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疫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
其他治疗方法
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 放疗:使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 免疫疗法:使用免疫细胞或药物增强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 靶向治疗:使用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质的药物,杀死癌细胞
胆囊癌的预后和康复
预后因素
肿瘤分期:早期、中期、晚期的预后不同 肿瘤类型: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等预后不同 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等预后不同 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预后不同
康复期护理
饮食调理: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油腻食物 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适当运动: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胆囊癌诊断PPT课件

胆囊癌诊断PPT课件
Goetze TO, Paolucci V. The prognostic impact of positive lymph nodes in stages T1 to T3 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rcinoma: results of the German Registry Surg Endosc. 2012 May;26(5):1382-9
胆囊淋巴引流途径
胆囊-胆囊管-肝门 胆囊-胆囊管-胰头后-腹主动脉旁(95%) 胆囊-胆囊管-肝总动脉-腹腔干(50%) 胆囊-胆囊管% 侵犯胆囊壁全层-LN 31.2% 侵透浆膜-LN 45.5%(T2,胆囊淋巴引流位于肌层与浆膜层之间)
胆囊癌CT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彭如臣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胆囊癌分期
胆囊癌流行病学、临床与病理
胆囊癌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胆囊癌分期
起源于胆囊粘膜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居胆道肿瘤首 位,并呈上升趋势。 50岁以上5%~9%。50岁以下0.3%~0.7% 男:女 = 1: 3
临床病理分期-Nevin 分期
分期 I期 II期 定义 粘膜内原位癌 侵犯粘膜层和固有肌层
III期 IV期 V期
侵犯浆膜下 侵犯全层及胆囊淋巴结转移 侵犯肝脏或远处转移
Nevin 分期系统(1976年):根据肿瘤侵及深度及扩散范围
Nevin JE. R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staging,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Cancer. 1976;37(1):141.
女,81岁,间断腹痛1年余,加重4天,B超:肝内实性占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息肉直径 <10mm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3)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 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个 月)。年龄 >50岁胆囊息肉患者,恶变 倾向增高,需动态观察[1,8-9]。
• 1.4 胰胆管汇合异常
• 胰胆管汇合异常是一种先天性畸形,胰管
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入胆总管,丧失Od di括约肌控制功能,胰液逆流入胆囊, 引起黏膜恶变,在组织学上多表现为乳头 状癌。约 10%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胰胆管 汇合异常[1,8,10]。
• 本指南中参考文献及引用数据符合循证医
学证据质量等级分类标准[4-5],其
等级由高到低分为:Ⅰ级:证据来自系统 综述或Meta分析;Ⅱ级:证据来自1 个或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Ⅲ级:证据 来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Ⅳ级:
证据来自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
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Ⅴ级:描述性研 究结果(病例报道和病例系列研究);
• 1.5 遗传学
• 遗传因素是胆囊癌的常见危险因素,有胆
囊癌家族史者,其发病风险增加。基因遗 传背景占胆囊结石总发病风险的5%~2 5%,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者,胆囊癌发病 风险亦增加[1,11]。
• 1.6 胆道系统感染
• 慢性细菌性胆管炎明显增加了胆管黏膜上
皮组织恶变的风险。常见的致病菌是沙门 氏菌(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 和幽门螺杆菌,伤寒带菌者中胆囊癌患病 率可增加12倍;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胆 囊癌患病率增加6倍。其发病机制可能与 细菌诱导胆汁酸降解有关[1,12]。
• 2.2 胆囊癌病理学类型
• 根据WHO2010年版胆囊癌病理学分
型(表2)[14],最常见的病理学类 型为腺癌。其他还包括:腺鳞癌、鳞癌、 未分化癌,神经内分泌来源肿瘤及间叶组 织来源肿瘤等。部分肿瘤虽属良性病变, 但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术 后需密切随访。
• 推荐3:胆囊癌的TNM分期标准及病理
• 2 胆囊癌的 TNM分期和病理学类型
• 2.1 胆囊癌的 TNM分期 • 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
抗癌联盟(UICC)联合发布的TNM 分期在胆囊癌各种分期方法中应用最广泛 (表 1)[13-14]。
• 其提供了胆囊癌临床病理学诊断的统一标
准,对胆囊癌的局部浸润深度、邻近脏器 侵犯程度、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情况、淋 巴结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给予了 全面评估,有助于胆囊癌的可切除性评估、 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 (4)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
症;(5)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
性病变;(6)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推荐等级 A级,证据等级Ⅰ级)
• 推荐2: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间隔6~
12个月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查胆囊: (1)胆囊息肉;(2)年龄超过50岁, 特别是女性;(3)肥胖症;(4)有胆 石症或胆囊癌家族史。(推荐等级A级, 证据等级Ⅰ级)
• 1.8 年龄和性别
• 胆囊癌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
0~49岁发病率为0.16/10万; 50~64岁为1.47/10万;6 5~74岁为4.91/10万;>75 岁为8.69/10万。此外,女性发病 率较男性高2~6倍,出现下
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且胆 囊标本应广泛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1) 直径>3cm的胆囊结石;(2)合并有 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 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胆囊 息肉直径≥10mm;胆囊息肉直径 <10 mm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 的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 /6个月);
学分型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患者预后 的判断。(推荐等级A级,证据等级Ⅰ级)
• 3 诊断依据 • • 除了临床表现(如右季肋区疼痛、包块、
黄疸等)和实验室检查以外,胆囊癌临床 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
• 3.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Ⅵ级:基于病例资料的专家个人意见和讨
论意见。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
等级相应分为:A级:强烈推荐,高级别 (Ⅰ、Ⅱ级)证据支持;B级:推荐,中 等级别(Ⅲ、Ⅳ级)证据支持;C1级: 考虑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据支持; C2级:不推荐,低级别(Ⅴ、Ⅵ级)证 据反对;D级:强烈反对,高级别(Ⅰ、 Ⅱ级)证据反对。
胆囊癌诊断和治疗 指南幻灯片
(优选)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 南
• 由于长期缺乏符合我国国情的诊断和治疗
规范,目前对于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 认识和应用仍较为混乱。为此,中华医学 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基于循证医学 原则,通过深入论证制订了本指南,旨在 为实现我国胆囊癌诊断和治疗过程的规范 化、标准化提供指导性意见。
胆囊慢性炎症伴有黏膜腺体内的不均匀钙 化、点状钙化或多个细小钙化被认为是癌 前病变。胆囊壁因钙化而形成质硬、易碎 和呈淡蓝色的瓷性胆囊,约25%瓷性胆 囊与胆囊癌高度相关[1,6-7]。
• 1.3 胆囊息肉
• 近 5%的成年人患有胆囊息肉样病变,但
多数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具体包括: 由载脂泡沫状巨噬细胞构成的胆固醇性息 肉(胆固醇沉积症),约占60%;胆囊 腺肌症;由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构成的增 生黏膜或炎性息肉,约占10%。胆囊息 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1)息肉 直径≥10mm(约1/4发生恶变);
• 1.7 肥胖症和糖尿病
• 肥胖症者[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可明显增加胆囊癌发病率, 其BMI每增加5kg/m2,女性患胆 囊癌风险增加 1.59倍,男性增加 1.09倍。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可 增加患胆囊癌的风险,如糖尿病是形成结 石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结石协同促进胆 囊癌的发生[1]。
• 1 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病因
• 1.1 胆囊结石 • 约85%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1]。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 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 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cm者患胆 囊癌的风险是直径 <1cm者的10倍 [3]。
• 1.2 胆囊慢性炎症
• 胆囊组织慢性炎症与胆囊肿瘤关系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