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合集下载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舒婷的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女性三部曲(《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英林中学语文组洪金杯【摘要】朦胧诗人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开创了新时期女性诗歌的新纪元。

舒婷的诗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带着女性话语的芳香气质,独具女性魅力。

【关键词】女性意识舒婷朦胧独立的宣言爱情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于清隽蕴藉之诗意境界,传达她独自深入的灵魂的歌吟,将传统面影与现代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在女性诗歌的创作还比较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女性之歌。

她谱写的女性诗歌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女性诗歌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

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理想而更加光辉。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

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鉴赏浅议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武沛荣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摘要:舒婷是中国当代朦胧诗歌的代表人物,她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用优美的诗歌语言,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对新时期的女性自我价值进行了重新探索,发出了女性追求真正幸福生活的呼声。

关键词:舒婷诗歌;自我价值;女性意识作为当代诗坛的代表人物,舒婷敏感而鲜明地记录了处于文化转型时期中国内地女性最内在的精神层面,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地抒写她所理解的人和世界,积极地推动了女性意识的启蒙,呼吁女性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地位的平等,其诗歌中鲜明的女性意识,构成了中国诗坛的一道奇特景观。

一、女性独立人格的呼唤《致橡树》是舒婷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诗中饱含对独立人格的召唤,以及对夫唱妇随、妻子依附于丈夫的传统观念的背弃。

诗歌以剖析内心的独白形式,在一开始就彰显出崭新的爱情观念和顽强而独立的人格力量:“我如果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诗人在诗歌的开头就开诚布公,直面爱人橡树,表明强调女性人格价值。

在男女爱情关系上,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庸,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认同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

真正的女性不能仅仅为了丈夫而牺牲自己的一起,将自己柔弱的肩膀作为丈夫攀登的阶梯。

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诗中的“我”既不愿作附属、陪衬,也不愿作袒护与滋润男性的日光、春雨,而是要作为平等的、并肩站立的“另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不独是对传统的“夫贵妻荣”“、夫唱妇随”观念的反拨,同时也是对于那种极端主义的“女权”意识(认为女性应凌驾于男性之上并提出所谓的“性别政治”、“性别战争”“、性别反殖民”等) 的警惕。

这是女性独立意识的张扬。

她不甘心仅仅是作为对方的铺垫和陪衬,而要求有一个平等独立的地位。

关于浅析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论文.doc

关于浅析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论文.doc

关于浅析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论文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女性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在很多书籍乃至于教科书中,都可以发现朦胧抑或者朦胧诗二字都被加上了引号,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其实不难理解,引号的使用一般是带有反语的意味。

事实上,北岛、顾城以及舒婷的诗歌并不是如朦胧二字所反映对于自己的思想、立场暧昧不清,相反,在她们的诗歌中,处处表现出非常坦率的意味,她们对于自己浅析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摘要:舒婷一一作为朦胧诗歌的核心人物之一,她的名字曾不断被读者和评论者提及。

舒婷的诗歌多创作于80年代,在她诗歌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女性自立、自强的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体现在女性对自我价值的确定、对社会责任感的承担以及对独立之精神的不懈追求。

因此在解读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阐述了关于舒婷简介,研究了舒婷诗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分析了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分类号:I227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代诗歌领域出现了众星璀璨的诗人,然而,最为被人称道的要数舒婷了。

她的诗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并且其影响不仅限于她那个年代,对现在的我们而言也是极为深远的。

"朦胧诗"中不乏有名的诗人,然而舒婷确实其中的佼佼者,然而,相较于那些饱受争议的人来说,她的诗歌非议较少。

当时的中国,占据主流地位仍然是男权思想,女性的思想受到了压抑,然而,舒婷对这一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有些抨击,她以诗的语言传达出女性自强、自立的精神。

她从女性所特有的心理来用心雕琢她的诗歌,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众所周知,男权思想都是比较狂野、豪放的,然而,舒婷的诗却展现了女性温柔、细腻的一面。

总之,从舒婷的诗中,我们感受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女权思想的维护,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动摇了占据地位的男权社会。

一、相关概述(一)舒婷简介舒婷本名并不是舒婷,而是龚佩瑜,其老家是福建泉州人。

浅谈舒婷诗歌的女性特质__定稿

浅谈舒婷诗歌的女性特质__定稿

浅谈舒婷诗歌的女性特质On Shu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poetry董伟斌摘要:舒婷的诗歌独具女性特质。

在思想上,舒婷诗歌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指向对人的尊重、肯定、对生命的关注、对情感的重视,通过温婉善良的内心来表现外部世界。

忧郁而自尊、忧伤而奋起是她诗歌的重要逻辑特征。

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诗味浓郁,语言清新,能贴切地传达隐秘曲折的、细腻的心理活动,融合了古典美和现代美,具有一种整体的和谐。

本文试图从其诗作所传达的女性情感与意识、所建构的女性意象与思维逻辑、所采用的女性话语等三方面入手,分析揭示其诗歌的独特气质,并进而发掘诗人对于女性诗歌发展进程的重大贡献。

Abstract:Shu Ting's Poetry unique qualities of women. Ideologically, both ShuTing poetry based on reality transcends reality, pointing to the respect and affirmation of life concerns Emotional attention to the right,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gentle hearts to the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outside world.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sorrow and rose her poetry logic important features. In the art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poetry taste flavorful fresh language, can be appropriate to convey hidden tortuous, delicate psychological activity,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ical and modern 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n overall harmon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have their poems convey the feelings and consciousness of women, the female image building and logic, used by the women unconsciously three-pronged analysis of his poetry reveals the unique temperament, Poet and thus explore development of female poetr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女性写作Key words: Shu Ting;Poetry;Feminist consciousness;Women's Writing舒婷是“朦胧诗”群体中最早被正统文艺体系和普通公众所接纳的“朦胧诗人”之一。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在北岛、顾城、海子、江河等等活跃在现代诗坛上的诗人中,舒婷也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也很独特的一位了。

有别于与她同时代的男性诗人们,舒婷的诗歌更偏重于感性而非理性,她曾坦言“我写诗的时候,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法”,说自己“总也深刻不起来”。

的确,与北岛、江河等诗人相比,舒婷的诗歌很少涉及玄想和逻辑,也很少出现隐晦的暗示和譬喻,因而显得浅白易懂,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无论风格是直白热烈,还是细腻委婉,都因为切近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分外容易扣人心弦。

如果说感性的是女性的,理性的是男性的,这样的判断显然失之武断。

包括舒婷在内的许多女诗人都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过冷静的、批判性的思考,她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思想的睿智和活跃丝毫不逊于男子;而雪莱、叶芝、徐志摩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往往充满了柔性元素,他们的敏锐易感是许多女孩子都不具备的。

理性和感性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因而也同时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诗作之中,但一个感性的女诗人和一个感性的男诗人,或是一个理性的女诗人和一个理性的男诗人,却的的确确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赠》这首诗中,舒婷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就体现出了很明显的女性特色。

我们可以把舒婷的《赠》和北岛的《雨夜》做一个比较。

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都在抒写文革之后一代青年人的迷茫与觉醒、脆弱与坚持,两首诗都出现了“我”和“你”,这个“你”身份不明,估计是“我”的异性友人或是恋人。

然而两个“我”对“你”的诉求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在《雨夜》中,“我”用深情的笔触记述了和“你”的美好记忆,强调“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朝霞/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宣称“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

这些词句至少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在“我”看来,“你”是“我”要保护的对象,“我”宁愿自己承担危险和迫害而希望“你”能幸福安宁;其次,对“我”来说,“你”是“我”的理想、信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寄托,是“我”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舒婷的诗歌从女性生命、情感出发,以独特的女性话语和女性笔触构筑了一系列新颖的女性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识,创建了一个独具女性魅力的艺术世界。

一、“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现实,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1] “在男权中心的宗法社会之内,女性生活处处受男性的操纵、压迫、欺骗、藐视,……而她们也有投降也有反抗;投降者被誉为‘贞女’、‘良妻’,反抗者被骂为‘淫女’、‘妒妇’;而最后,投降者只能忍辱苟延度日,反抗者到底只有一个失败!” “沉默当然并不意味着从此泯灭了认识自己的渴望。

”[3]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东西方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出现了“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

“文学作为文化生产的一个领域,从一开始就同性别问题密切相关。

”[1]因此“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也都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女权主义”(feminism)这一术语1895年首次出现在英文中,是西方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关于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应拥有平等权利的理论。

“女权”,刻意突出女性,否定男性,把两性完全对立起来,甚至走向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男性,对男权进行彻底颠覆,更有甚者想把上帝改成“女上帝”,致使“女权主义”由受人认可到受人异议、否定。

“女性主义”一词最早于1870年在法国出现。

“女性主义”看到了两性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女性应有的本性、地位和价值。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在概念界定上是有区别的。

“女权主义”仅限于女性应该有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忽视男性的存在,甚至否定男性,同时“权”字有过于剑拔弩张的色彩,使女性与男性产生敌对。

而“女性主义”在肯定“女性”追求适当应有的权利之外,还肯定女人的自然属性,把女人自己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女人。

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试论舒婷爱情诗中女性主义色彩

试论舒婷爱情诗中女性主义色彩

试论舒婷爱情诗中女性主义色彩摘要:在所有致力于为表达"女性主义"的女诗人阵营中,舒婷的爱情史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既没有对男权社会仇视下的偏激,也没有对于男权社会的无奈而屈服。

致力于实现一个男女平等、关系和谐的理想状态。

本文从舒婷的爱情诗歌中所展现的“恋爱观、婚姻观、人文关怀观”等方面舒婷爱情诗中对女性主义特有地展现,其跨度从女性之于男性的独立到女性在社会责任感中的独立,无不体现了女性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断进步,同时诗歌中也鼓励女性作为社会独立的个体的个性解放、大胆去追求爱情,追求理想。

同时,舒婷笔下的爱情诗所展现的女性意识,同时也是对女性主义的探索,同时对于女性群体未来的发展走向的思考。

本文希望能够充分挖掘‘论述和总结舒婷爱情诗对女性主义的思考,探寻其对现代女性主义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舒婷爱情诗女性主义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前言 (3)二、爱情诗中舒婷对女性主义精神的表现 (3)2.1呼唤女性的独立人格 (3)2.2凸显女性的自我价值 (4)2.3体现女性的社会责任感 (5)2.4张扬女性的主体意识 (5)三、舒婷女性意识的现代影响 (6)3.1引发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勃兴 (6)3.2唤起了一代人人格的独立和尊严的觉醒 (7)3.3女性话语权的重新构建 (7)四、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一、前言在中国这片古老与新生相交融的时代里,上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一种新的诗派——“朦胧诗派”,幽灵而悄然地显示了其魅力,并迅速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注意。

到八十年代初期已经在诗坛占据了统治地位。

而舒婷则是最早被认可的“朦胧诗人”的代表,她的诗歌特别是爱情诗多反映了女性的“温顺、多情、柔美”以及独立的个性和品格。

而其对女性主义的关注和强调自然也受到了文学家的广泛关注。

诗歌中所展现的“女性主义色彩”指的是女性对于社会中的个体意识和深层意识。

从社会文化层面来看,是对以“父权制”为中心的男性霸权主义的反抗,追求男女平等,提倡女性追求理想、自由。

舒婷诗歌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舒婷诗歌中的现代女性意识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

代表作家如北岛、顾城等,他们在作品中建立一个自己的、真诚而正直、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舒婷是最先得到诗界认可的“朦胧诗人”,她以女性诗歌独立于诗坛,主要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她的诗侧重于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细腻的情感心理的描写,清新直白的“倾诉”风格,使她在文革后的一段时期拥有大量的读者,为新时期女性诗歌带来光明的未来。

女性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里是从属与男人,是男人的附庸,女性是封建纲常礼教中最底层的群体,经过几千年来思想的奴化、禁锢,男性按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打造出“贤妻良母孝妇”的女人典型范式,这种封建教条在女性心理成为一种牢不可破的精神枷锁,女性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固定的人生价值模式:生活内容是相夫教子;生活准则是夫唱妇随;生活理想则是夫荣妻贵。

中国女性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和五四以来妇女解放思潮的影响和感召下逐渐觉醒,舒婷经历过历史的浩劫,生活磨难后,勇敢地发出了追求女性独立人生价值的呼喊。

《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代表作,作者在诗中大胆的反对传统爱情观,宣扬独立人格与平等的观念,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宣言,这也是它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爱情宣言的原因。

舒婷在诗中把女性比做有阴柔之美的木棉,把橡树比做具有阳刚之气的男性,开篇直入主题,首先坚决的反驳传统的、流俗的爱情观。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的凌霄花有着攀附性的爱情观;“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的痴情鸟,有的只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是取悦与谄媚的爱情观。

对凌霄花和痴情鸟的否定批判,是女性独立意识的苏醒,对传统的“夫贵妻荣”、“夫唱妇随”观念的反拨。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的泉源是奉献式的爱情,诗人接下来用递进的方式扬弃了中国传统女性“象泉源”、“象险峰”、“象日光”、“象春雨”式的作为陪衬的生存状态,正如刘登翰所说:“它们都是以压抑或牺牲一方为爱的前提,反映了长期封建社会在我们民族心理中的一种历史积淀。

论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论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引言女权意识与女性意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学理论研究界一般认为舒婷诗歌体现的是女权意识,但经实际的研究探讨可以得出舒婷诗歌充满了女性意识.通过对女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研究对照,论证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找出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的“爱”与“恨”,对丰富女性文学的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舒婷作为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代表,正是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去审视生活中的女性意象,去审视女性心目中的男性,自觉地从女性视角展开了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追问,并形成了一种以女性的视角来观照社会生活的有“女人味"的文学。

为此去探寻其诗歌创作中蕴含的女性意识,将为中国女性诗歌的发展提供例证和借鉴文献综述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国外比较早,而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全面开始对此理论进行研究探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国内对舒婷及其诗歌的研究分析也已有很多。

这样在理论方面和文本方面的研究都有涉及舒婷诗歌及其理论,同时,舒婷的诗歌多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带有这一时代的特色,对其诗歌的非女权意识的研究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舒婷的诗作及其涉及的理论,能够分析女作家的思想现状、主观意识,从而丰富女性文学的理论。

一、国内外有关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方面的理论国外对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理论有许多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法国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1]《第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为解读分析舒婷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论舒婷诗歌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论舒婷诗歌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论舒婷诗歌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摘要】舒婷,当代著名女作家,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她的诗歌柔婉舒畅而饱含深情,是新时期女性诗歌创作的先声代表。

她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理想主义色彩,并以鲜明的女性认识全面而深刻地构建出了作为“自然形象”的崭新而独立的女性意象。

本文将通过探索舒婷诗歌女性的自我价值,解答诗歌中女性对爱的诉求,树立女性的独立意识。

【关键字】舒婷;诗歌;女性意识;男女平等Theory of ShuTing poems reflect female consciousnessGrade2011,Chinese Department,Shaoyang UniversityCui yuAbstract: ShuTing,the famous contemporary woman writer,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obscure poetry,her poetry soften a refreshed and full of deep feeling, is the first sound represents the female poetry writing in the new period.Her poetry is full of romantic and idealism color,and with distinct women know comprehensively and deeply build out as a "natural" new and independent female image.This article explores ShuTing poetry women's self-worth,answer poetry women appeal for love, set up the ideas of women's independence.Key words: ShuTing; Female consciousness; independent、前言舒婷,作为上世纪80年代朦胧诗的代表和“朦胧诗”的第一个女性诗人,她的诗从女性视角出发,对有关女性的问题做出了很多思考。

舒婷诗歌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舒婷诗歌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下转111页)参考文献[1]陆游.剑南诗稿[M].四部丛刊本[2]徐珂.清稗类钞选[ Z].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作者简介孙鸿亮,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陕北民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主要从事陕北民俗宗教与民间文艺研究。

化唱词,在陕北说书中被称为“书套”,内容包括人物出场、将帅点兵、骑马行军、疆场厮杀等等,是陕北说书长期流传过程中,数代说唱艺人不断加工、完善而成的精华,集中体现了陕北说书的艺术特点。

然而,随着“舞台化”的发展,这些“书套”在艺人的说唱中已经很难完整地听到了。

2、表演形式的戏剧化对于说书艺人而言,表演形式的转变,其实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电视的普及,作为书场消费者的民众对说书的接受已不满足于单纯的“听”,而更强调视觉性的“看”,同时,为了与道情、小戏等表演形式争夺台口(按:庙会演出的机会),说书艺人不得不增加人数,增强表演性以招徕观众,这必然导致陕北说书表演形式的戏剧化。

“走场书”的说唱者在说唱过程中挥舞竹板、模仿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并与其他表演者展开对话,这时陕北说书就已经开始脱离民间说唱而向戏剧化发展了。

这一趋势在陕北说书被搬上舞台后,表现得更为突出。

为了适合舞台演出,说唱者不仅粉墨登场,有的甚至还刻扮演某种角色和形象。

在定边县举行的“第二届陕北说书大赛”中,有的参赛选手就将自己扮成了蛮婆形象,在台上不停地扭来扭去,以赢得观众喝彩。

而像“说书剧”这样的新形式,在近年来所举行的的文艺表演中更是大行其道、屡见不鲜。

表演形式的戏剧化固然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然而,隐藏在其背后的却是陕北说书民间说唱文学质的蜕变和丧失。

戏剧化使陕北说书由讲述体演变为代言体,而对舞台表演的过分强调,必然使陕北说书失去自身的特性,沦为一种介乎说唱和戏剧之间的艺术形式。

3、审美趣味的媚俗化作为民俗宗教活动的组成部分,陕北传统说书具有浓郁的劝世思想。

在庙会或还愿活动中,通过说唱与请神、参神、送神等仪式的结合,更进一步强化了其肃穆氛围。

舒婷诗歌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析

舒婷诗歌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析

舒婷诗歌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析舒婷诗歌中女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解析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作为最初“朦胧诗”创作中的女诗人,舒婷诗歌展现出的女性主义、女性思想、女性特色得到了读者的关注和认可。

她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思考和追求,对男女平等观念的呼唤,这些探索对社会,尤其是对女性,产生了极大思想启蒙作用。

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

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及最初“朦胧诗”创作中的女诗人,舒婷的诗作从女性视角出发作出了许多思考。

其带有女性色彩和女性视角的诗歌创作在当时引起较大的反响,得到读者的认可和接受,对新时期女性的思想启蒙做出极大贡献。

舒婷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女性自身命运的极大关注,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解读女性自身的命运。

诗人看到了中国女性在社会传统道德观念束缚、压制下的悲惨命运,将对这种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的不满带到了诗歌的创作中。

舒婷这样的关注角度,再加上她特有的女性眼光和细腻的内心,往往感悟到了常人,尤其是男性,所感受不到的一面,由此引起社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当游三峡的旅客仰望着神女峰,沉浸于她美丽的神话传说中时,拘泥于传统的价值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其抒发肯定或赞美的感慨时,舒婷却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她看到的是神女在那里驻守千年的寂寞与孤独,看到的是神女不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的悲哀,看到的是封建传统对人的幸福的破坏。

舒婷在看到了常人没有看到的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时,还自觉地站在了女性的立场去关注女性自身的命运。

所以,一些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通常都是没有独立于男性而存在,最终因为出于男性自身的立场和思维方式,使作品中的那些女性成为男性脑中幻化出的理想女性形象。

不同于男性作者男权意识影响下对女性的感悟,舒婷真正从女性自身出发,由女性的情感来感受女性的情感,由女性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女性的内心世界,展示了对女性内心世界理解的最大可能。

舒婷诗歌展示了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探索,对男女平等观念的诉求。

试论舒婷诗歌中渗透的女性意识

试论舒婷诗歌中渗透的女性意识

试论舒婷诗歌中渗透的女性意识作者:刘善智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27期(福建省宁化六中福建宁化365400)【摘要】舒婷的朦胧诗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

本文着重论述了舒婷诗歌中女性意识的内涵,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和性别意识的认同。

【关键词】舒婷诗歌女性意识内涵主体意识的觉醒平等意识的追求性别意识的认同舒婷的朦胧诗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也渗透着深深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性意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体意识的觉醒,即作为“人”的意识的觉醒,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初主要表现在对男权的反叛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二是平等意识的追求,这里的平等主要是指两性的充分发展,包括性别差异的发展,它是一种男女和谐相处的状态,同时也符合顺应自然的原则;三是性别意识的认同,主要是从文化层面上来讲,站在女性立场上关注女性自身问题和体现女性自身特点。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渗透的,紧密联系的。

舒婷的诗不仅构思新颖,语言精美,同时在体现女性意识方面也是全方位的,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对舒婷的诗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简析。

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表现在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上,而这点以舒婷诗歌《神女峰》为代表体现得淋漓尽致。

“神女峰”是一个典型被异化的坚贞妇女形象。

神女峰在人们的传说中一向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在诗人眼中却是一个被风干的虚幻祭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特别是宋元以后,随着封建礼教的日益猖獗,贞节观更是大行其道。

许许多多的妇女便戴着这种锦绣堆叠的枷锁过着“从一而终”的生活,成为“名留青史”的牺牲品。

舒婷的《神女峰》虽未对这种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抨击,却通过独特的反思者的视角对这一脍炙人口的神女峰传说提出质疑,鲜明的表达着对这种传统观念的批判。

例如:游人们向着神女峰挥舞起各色的花手帕,都被神女百代千年矢志不移忠贞与爱情的传说感动,诗人却感到悲伤痛苦:“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舒婷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另一面解读

舒婷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另一面解读

已,出现的次数也很少,而李敖的却不然,就像李敖自己所言,“由于它只是我史诗式小说中的一部,我自不打算用一部小说涵盖所有的主题,所以,它涵盖的,只在四百个子题以内,但内容也很惊人了。

”论辩在《北京法源寺》占很大比重,论述的内容有四百多个子题,从大到生死,小到荤素问题,论述内容的广博是其他小说罕见的。

在二月河的《康熙王朝》也有论述,但却以讲述为主,比如里边有一段伍次友和众人关于“中国人”外延的辩论。

其观点是和《北京法源寺》中是一样的,但在《康熙王朝》中这样的论辩太少了,议论只沦为小说的点缀而已,是远远比不上《北京法源寺》丰富广博。

这部小说不仅论辩的内容丰富广博,而且论辩的内容十分符合书中的大人物形象。

《北京法源寺》是一部写大人物的书。

李敖称他“写的重点是大丈夫型的人物。

这是一部阳刚的作品,严格说来,书中只有一个女人,并且还是个坏女人,其他全是男性的思想与活动。

它写男性的豪侠、男性的忠义、男性的决绝、男性的悲壮。

”[5]写相同题材的《戊戌喋血记》比较,我们更能看出这一点:《戊戌喋血记》也是一部以戊戌变法为题材的历史小说。

书中塑造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谭嗣同的鲜明丰满的形象,刻画了光绪帝、唐才常、康有为、梁启超、珍妃、赛金花和慈禧、荣禄、刚毅等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但是和李敖的《北京法源寺》相比,《戊戌喋血记》的人物更像平平凡凡的人,少了一些大人物的气质。

在这两部小说中都有描写梁启超和谭嗣同关于是走还是留的的争论的场面,但方式却有所不同。

可以说两者都能够表现出谭嗣同视死如归的大气凛然,可《戊戌喋血记》中不走的理由是“今日皇上情况不明,幼博等生死未卜,朝政危及险极,我岂能撒手就走?”[6]谭嗣同是为了尽到责任才不走的。

他的理由是一个普通人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的选择,是一种人之常情。

但“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的第一人”(饮冰室石话)的谭嗣同毕竟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而应该是一位充满奇情的伟男子。

李敖在处理这一环节上和任光椿不同,他让梁启超和谭嗣同在去与留、死君还是死事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了大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大人物相适应的奇情,也塑造了一位心可昭日月、身可立天地的英雄形象。

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2016年第10期第32卷(总第430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No.10,2016Vol.32Total No.430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分析赵慧敏(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13)摘要:作为新时期女性主义诗人的代表人物,舒婷的诗歌带给我们许多女性意识的思索。

舒婷诠释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

在她的思想中既没有对男权的仇视,也没有对男权的臣服,有的只是构建两性和谐的美好愿望。

本文试着从爱情观点、价值观点与家庭观点来分析舒婷理想中的女性世界。

关键词:舒婷;女性主义;诗歌doi:10.16083/ki.1671—1580.2016.10.043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10—0151—03收稿日期:2016—04—06作者简介:赵慧敏(1984—),女,渤海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

研究方向: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15DWW005)。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文艺界呈现全面复苏景象。

随着文艺复苏,朦胧诗作为一个新的诗歌潮流而涌现,其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人。

朦胧诗作为一个新的流派,主要发掘自我精神世界,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情节,使得诗作处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在表达上处于朦胧模糊的意境。

作为朦胧派诗坛的重要诗人,舒婷的诗歌长期被读者所喜爱,至今仍然长盛不衰。

舒婷的诗歌大多抒发个人内心情感,能够与读者引起强烈的共鸣。

在她的诗歌中,诗人能够正视个人内心情感,在表达中透露一种不可知又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诗歌的字里行间萦绕着一种女性的哀愁与伤婉,却又不乏智慧与心灵启迪之语,同时从女性的角度去审视所面对的情感困境与人生百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浅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意象特点

摘要舒婷,一位心中永远充满希望的诗人,在十年动乱的异化的年代,她紧紧裹住自己的骄傲。

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进行着对自我的反思,作为一位女性诗人她深入探讨女性的本体,从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出发发表爱情宣言,毅然否定数千年来压迫女性的虚假陈腐的爱情观,在人际关系紧X人性泯灭的日子,她呼唤人性寻找着真善美,用无限的爱的真情寻找理解和尊重,作为动乱年代的诗人她没有仅仅叹息和忧伤,而是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沉重的责任,用她不屈的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她歌唱祖国,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怀。

她的诗充满着爱的激情而由于悲剧性时代的烙印使她的诗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呈现着美丽的忧伤的基调。

关键词舒婷诗歌自我人性爱情AbstractShuTing, a heart full of hope of poet, the turmoil of the alienation of s in ten years, she tightly wrapped his own pride. Into people's inner world, is a reflection of self, as a female poet she dives into women's ontology, starting from the value of human dignity and issued a declaration of love, resolutely deni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ppression of women fake of love, in the days of interpersonal tension humanity she calls for looking for true human nature, with infinite love feelings looking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 as unrest s poet, she not only sigh with sadness, but bravely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the era have entrusted to, unyielding faith raise the ideal sail with her, she's ode to the motherland, to express patriotic feelings. Her poetry is full of the passion of love and because of the time stamp of the tragic makes her poems reveals melancholy, rendering the beautiful sad tone.Keywords ShuTing self human love poetry目录摘要 (1)英文摘要 (2)目录 (3)前言 (4)一、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5)二、彰显对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的追求 (7)三、呼唤女性追求 (9)四、融入了丰富的社会性内涵 (11)五、舒婷诗中的意象特点 (12)参考文献 (15)前言舒婷,出生于1952年,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试析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试析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第11卷第5期2006年10月 新 余 高 专 学 报JOURNAL OF X I N Y U C OLLEGE Vol .11,NO.5Oct .2006—24 —试析舒婷诗歌的女性意识 ●黎洋洋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舒婷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抒写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对传统的颠覆,呼唤着女性独立意识的真正崛起,这在新时期诗歌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从女性之于人、女性之于男性、女性之于传统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舒婷诗歌;生命体验;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 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65(2006)05-0024-02收稿日期:2006-09-17作者简介:黎洋洋(1978-),女,甘肃静宁人,2005级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批评原理》认为,女性意识是个庞杂而变动不居的概念,主要体现为女性通过思维、感觉等心理过程对自身和外在世界的全部认识的总和。

在文学创作中谈到的“女性意识”,实际上更多地强调从女性书写者的角度出发,对生活、生命、现实、记忆、传统以及世界的一种独特理解……新时期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之一舒婷,从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出发,以细腻的笔触,精心抒写她所理解的人和世界,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女性之于人以人的觉醒为契机,舒婷开始了她对女性意识的探索。

正如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家盛英所说:“舒婷首先是以一个女诗人的姿态出现在新时期诗坛上的,她早期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极富同情心与自强心的多愁善感的年轻女性。

”她强烈地意识到女性的价值:“女人的爱覆盖着五分之四的地球。

”在“红楼”世界里,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是贾宝玉一见顿觉清爽的那一类。

“洛神是水/湘妃是水/现代姑娘否认它们的根须浸过传说/但是/临水为镜的女人每每愈加温柔/一波一波舒展开/男人就一点一点被濡湿了。

”女人用她们的温柔,使人们生活的世界繁华滋润。

这是对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肯定,在这种肯定里,舒婷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才熠熠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赠》为例浅谈舒婷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在北岛、顾城、海子、江河等等活跃在现代诗坛上的诗人中,舒婷也可以说是很有代表性、也很独特的一位了。

有别于与她同时代的男性诗人们,舒婷的诗歌更偏重于感性而非理性,她曾坦言“我写诗的时候,宁愿听从感情的引领而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法”,说自己“总也深刻不起来”。

的确,与北岛、江河等诗人相比,舒婷的诗歌很少涉及玄想和逻辑,也很少出现隐晦的暗示和譬喻,因而显得浅白易懂,但也正因为如此,她的诗歌总是感情充沛,无论风格是直白热烈,还是细腻委婉,都因为切近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分外容易扣人心弦。

如果说感性的是女性的,理性的是男性的,这样的判断显然失之武断。

包括舒婷在内的许多女诗人都对社会和人生进行过冷静的、批判性的思考,她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思想的睿智和活跃丝毫不逊于男子;而雪莱、叶芝、徐志摩等诗人的作品中也往往充满了柔性元素,他们的敏锐易感是许多女孩子都不具备的。

理性和感性是人性的两个方面,因而也同时存在于每一位诗人的诗作之中,但一个感性的女诗人和一个感性的男诗人,或是一个理性的女诗人和一个理性的男诗人,却的的确确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赠》这首诗中,舒婷的感情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就体现出了很明显的女性特色。

我们可以把舒婷的《赠》和北岛的《雨夜》做一个比较。

这两首诗的主题相似,都在抒写文革之后一代青年人的迷茫与觉醒、脆弱与坚持,两首诗都出现了“我”和“你”,这个“你”身份不明,估计是“我”的异性友人或是恋人。

然而两个“我”对“你”的诉求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明显的不同。

在《雨夜》中,“我”用深情的笔触记述了和“你”的美好记忆,强调“即使明天早上/枪口和血淋淋的朝霞/让我交出青春、自由和笔/我也决不会交出这个夜晚/我决不会交出你”,宣称“你的微笑将印在红色的月亮上/每夜升起在我的小窗前/唤醒记忆”。

这些词句至少向我们透露了两个信息:首先,在“我”看来,“你”是“我”要保护的对象,“我”宁愿自己承担危险和迫害而希望“你”能幸福安宁;其次,对“我”来说,“你”是“我”的理想、信仰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的寄托,是“我”的勇气和力量的来源。

这样的态度就是很典型的男性对待女性的态度。

事实上,诗中的“你”并不一定明白“我”在追求什么,期望什么,但这没关系,“我”把“我”的理想投射在“你”身上,塑造了一个美好的形象,或者说幻象,对“我”来说,这个幻象就是“我”的理想和追求的化身;而与此同时,现实中的“你”又给了“我”安慰和温暖,让“我”在紧张而孤独的追求信仰的路途上得到了舒缓和鼓励。

而在《赠》中,“我”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像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表明“我”不仅仅希望做“你”在生活中的陪伴者和在“你”保护下的小女人,而希望“你”向我倾诉“你”的思想和信念,与“我”并肩战斗。

“我为你扼腕可惜”,可惜什么呢?也许是可惜“你”拱肩袖手,不够坚定,但更有可能,是在可惜“你”不肯信任“我”,不相信“我”能理解“你”,从而错失了一个真正了解“我”的机会;“我为你举手加额”,什么样的情绪让人举手加额?我们几乎可以看到“我”为“你”的冥顽不化而无奈叹气的样子。

“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这些话说出来几乎是有点幽怨的,作为一个新女性,“我”并不甘于无知而幸福地被人保护,“我”希望觉醒,希望战斗,希望和“你”并肩站在一起,但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她想走上这条路要面对并克服比男性更多的困难。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舒婷的许多诗歌都体现出了鲜明的女权意识。

《致橡树》、《神女峰》、《惠安女子》等都表达了新女性对独立自主、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爱情、承担社会责任等的要求。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对舒婷来说,女权意识既给了她力量,又是她矛盾痛苦的来源。

舒婷处在一个女性的社会定位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女性在承担传统的家庭责任和家庭义务
的同时,也开始走向社会,面对更广阔的天地。

舒婷在《神女峰》、《惠安女子》这些诗作中呈现出来的面貌是十分大胆叛逆的,她突破了传统对女性的角色和姿态的拘囿,试图建立一种与男子一样骄傲坦荡、顶天立地的新女性形象,但与此同时,传统女性对家庭、家人的重视、关心和爱又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东西。

没有精力兼顾工作和家庭、与家人的理念不同、社会的不理解等等,都是她必须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情绪也带到了诗中。

在《赠》中,“我”的心思是曲折的,态度是犹疑的,从“我为你扼腕可惜”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再到“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我”的心情经历了一个从期望到失望,因失望而萌生了大胆表白的想法,但最后又产生了迟疑的变化过程。

“我为你扼腕可惜”实际上是一个倒叙,“扼腕可惜”的情绪是在“你没有察觉到”之后出现的。

“然而我不敢”是整阙诗的重点所在,“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怕唐突,怕“你”误会,也许还怕“我”承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怕“你”在这样艰难的时刻被“我”不经意中刺激或伤害,短短五个字之中暗藏着复杂曲折的心思和激烈的心理斗争,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过渡时期的新女性所面对的典型困境,而这样体贴、细腻、幽微的心思也体现出了明显的女性特征。

在《赠》的第二段中,“你”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拱着肩,袖着手”“深藏着你的思想”到“你向我袒露你的觉醒/说春潮重又漫过了/你的河岸”,“你”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思想觉醒的过程。

同时地,“我”和“你”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我愿是炭”和“我就是土壤”,“安慰”和“提醒”,这样的字眼变化是很微妙的,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第一段中两人的关系是“友人以上,恋人未满”,“我”的态度中含着一些矜持,显得若即若离;而第二段中两人应该已经确立了恋人关系,“就是”、“提醒”,说明“树和土壤”的关系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事实,但很遗憾地,“你”好像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变化,“我”希望成为“你”的炭和土壤的愿望也还是没有达成。

在这里,“炭”和“火”,“树”和“土壤”这些意象值得我们琢磨。

有炭火才能燃烧,有土壤树才能生长,“我”想要成为的,是“你”的养料、根基和依托。

这个愿望是很明显的“大女子主义”,她希望成为恋人的保护者,受到恋人的依赖,而不是仅仅被恋人保护迁就。

比较《赠》和《雨夜》中对“你”的不同期许,可以看出两个“我”的爱情十分不同。

《赠》中“我”的爱情是务实主义的,踏实温暖;《雨夜》中“我”的爱情是理想主义的,缥缈美丽。

我想,也许这正是感性的女人和感性的男人之间的差别,同样是一种感情,对女人来说,它来源于直觉,归结于现实;而对男人来说,它来源于玄想,归结于哲学。

我们当然是需要哲学的,如果没有思考,人又何异于动物?但每一种哲学最终也必须应用到现实中去,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意义。

舒婷说她写诗时“不大信任思想的加减乘除法”,因而“总也深刻不起来”,其实我觉得她不必追求所谓的“深刻”,佛家有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并不是参禅的最高境界,修炼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时候才算真正的返璞归真。

对有些人来说,抛开复杂的思想游戏反而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直击本质,剔透并不是修炼得来的能力,而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从这个角度来说,简单的又何尝不是深刻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