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校本课程设计哪些内容
校本课程设计哪些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
2. 学生能总结本章节重要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对学科知识体系有全面认识。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针对性。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详细介绍学科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专业术语的定义和运用。
教学内容:(1)概念与原理:涵盖课程基础知识点,解析学科关键概念。
(2)知识框架:梳理课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2. 实践操作:结合课程知识,设计实践环节,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案例分析: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操作:开展实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
3. 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设置小学校本课程:目标、原则、内容及实施方法
设置小学校本课程:目标、原则、内容及实施方法2023年,小学教育将面临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小学应当设置校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更深入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成长需要。
目标:小学校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多角度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包括但不限于知识技能、道德素养、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
此外,其目标还包括:1.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2.为学生提供与现实社会接轨的学习内容和经验,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和关注。
3.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深入和有价值的学习机会,以推动学生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的基础。
原则:小学校本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化:校本课程应提供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以便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2.个性化:校本课程应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和个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分层次、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3.综合性:校本课程应充分考虑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和道德素养等综合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多元智能。
4.与社会接轨:校本课程应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境,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对现实挑战并在其中融入。
5.科学性:校本课程应基于科学、教育学和进步性的思考和实践,在教育原理、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上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内容:小学校本课程包括以下三大类别的内容: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小学必修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和体育等。
核心课程应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学习目标,设计具体的教育方案和精细化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包括多元化的教育附加值,如美术、音乐、舞蹈、课外阅读、家政、手工、农业、科技、运动、游戏以及社会实践等。
选修课程应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需求,同时陶冶学生的品德和人生观。
3.研究性探究:研究性探究是校本课程的重点和亮点。
校本教材课程实施方案模板
校本教材课程实施方案模板一、教材编写目的本课程实施方案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完善校本教材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编写和实施校本教材,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教材编写原则1.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2.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3.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内容科学、合理、丰富;4.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5.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材编写内容1.教材内容的选择: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选择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教材内容的编排: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合理地编排教材内容,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3.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图表、实例、案例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材实施方案1.教材的使用:学校将校本教材纳入教学大纲,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教材,学生统一使用。
2.教材的培训:为了使老师更好地运用校本教材,学校将开展教师培训,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3.教材的监测:学校将通过课堂观摩、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师使用校本教材的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整改和反馈。
五、教材实施效果评估1.学生学习效果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和学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2.教师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社会反馈效果评估:通过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情况,对校本教材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校本教材课程实施方案,将积极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六、教材实施后续支持1. 学校将建立教材反馈机制,接受师生和家长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教材。
2. 学校将参与教育部门和其他学校的教材交流和合作,借鉴他校经验,不断提升校本教材的质量和实用性。
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土地理是必学内容。②乡土地理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 l 展乡土地理教学的基础环节 , 因此 , 新课标下选择乡土地 地区的生活环境 ,引导学生学 以致用 ,培养学生实践能 I 理教学 内容应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 区域特点选取 “ 面向当地” 的乡土地理作为培养学生 式 ” “ 鸭式 ” 、填 的教学模式仍然占居上风 。
能力很重要的一部分 ,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 I 认识和理解 , 又有利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 , 激发学生学习 f
3 乡土 地理 教 材 不能 满 足教 学 需要 .
发展, 增强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要求 :乡土 l , “ 二、新课标 下中学乡土地理教 学内容的选择 地理要结合所在地 区的 自 、 、 发展实 际 , 出 f 然 经济 社会 突 乡土地理泛指家乡的地理 ,但不 同层次的教学可以 区域地理 特征 ,体 现人地关 系协调 和可 持续发展 的理 l 选择不 同的尺度。 考虑到 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 范围,
f 务功能差异 ” 一节 中“ 城市 的不 同等级” 这一知识点时 , 首
I 先指出,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城市人 口的规模 ,
突出 , 它更多地关注省情和市情 , 程内容忽视学生实际 课
表现为乡土地理课程的“ 、 省 市中心” 的城市化倾 向 J 。 到 例如 : 在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 ( ) 不同等级城市 的服 2“
力, 树立 可持续发展观念 , 增强爱 国、 爱家乡 的感 情。 ③提 I
倡把乡土地理作 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虽然地理新课 程 l 1中学 乡土地理教 学内容要 紧密联 系教科 书 内容 . 乡土地理教学 内容 丰富 , 及面广 , 涉 各地的位置 、 面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成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组织逻辑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程内容的整合与优化,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组织逻辑,包括其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分析课程组织逻辑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本文期望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是一种强调学校作为课程开发主体,根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学生的需求与特点,以及社区与地方的资源与环境,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
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观: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石是学校为本位的课程观。
这一观点认为,学校不仅是教育的实施场所,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与发展中心。
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需求,构建具有独特性的课程体系。
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强调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学生、社区、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校本课程开发认为,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开发者。
他们不仅需要教授知识,还要参与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专业性,推动课程的不断完善与更新。
合作与共享的课程开发过程:校本课程开发鼓励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等多方参与者的合作与共享。
通过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各方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促进课程与实际需求的紧密结合。
持续评价与反馈的课程改进机制:校本课程开发注重课程的持续评价与反馈。
通过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与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持续改进的课程改进机制。
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2、问题的思考: ▪ 在实施这一项工作之前,我们不禁会要问: ▪ ◆什么是课程内容?没有教材,课程内容来自于哪里? ▪ ◆对于已经搜集和准备的课程内容,怎样去伪存真,去粗
取精,进行筛选? ▪ ◆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 ◆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 ◆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 ◆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有哪些?
▪ 这一章也应提供相关的影视资料,带领学生到湖南省广播 电视中心现场参观。
▪ 课时安排:一课时 ▪ 第九章:影视鉴赏与评论 ▪ 主要内容:影视评论写作的技巧。 ▪ 课时安排:两课时
▪ 因考虑到每班的学生对于影视内容兴趣的不同,以上这些 内容可做机动的调整。本学期还将安排参观影视现场的活 动。
案例研究2:太阳山学校邬玉艳 《茶文化天地》
程”。教师们在传授知识或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充分 挖掘教师的潜力,贡献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同时也要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把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 和社会情境视作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
▪ ①课程内容来自于学生生活世界。杜威认为:课程内容和 学习过程应该是一对统一的整体,学科知识仅仅是学生探 索问题的一种工具。因此教师不能把课程内容孤立起来, 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挖掘可利用的资源作为课程内 容,并将课程内容与学习过程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
▪ 第三,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茶,我设计了课外延伸的练习。学生在课余 时间利用图书、网络等收集更多的名茶资料,分类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相 互交流。
点评:
▪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依据教育学的标准,对人类文化 予以加工、处理,使其由单纯的人类认识升华为具有内在 教育机智的、教育学化了的课程文化。从上述两个案例可 以看出,课程内容分别是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 搜集、筛选、改造、组合而成的,其中《影视艺术与鉴赏》 就是从《电影媒介艺术论》、《影视评论》、《电影蒙太 奇》、《奥斯卡回顾》等书籍和电视栏目及关于电影、电 视的相关网站中搜集和筛选的。可见,教师能充分利用自 身资源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教 学风格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使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 适切性,这是其一
学校课程大纲与教材选择制度
学校课程大纲与教材选择制度范文导言:学校课程大纲和教材选择制度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大纲制定和教材选择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学校课程大纲与教材选择制度。
一、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学校课程大纲应当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来制定。
教育目标是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期待。
课程设置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确保学生能全面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设立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建构课程体系是课程大纲的基础和核心。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包括不同学科的内容、知识结构和学习路径等。
同时,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的制定课程大纲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应当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等。
规范的课程大纲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课程大纲还应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确保教学能够贴合学生的需求。
四、教材的选择原则教材的选择应基于科学性、全面性和适用性的原则。
科学性指教材内容应符合科学知识的发展水平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性指教材应包含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适用性指教材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五、教材编审的重要性教材编审是保证教材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材编审应由专业人员组成,对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语言表达等进行严格审查和评估。
只有通过专业的编审,才能保证教材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六、多元教材的使用教材选择制度应鼓励多元教材的使用。
多元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
多元教材的使用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途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七、减负与拓展课程大纲和教材选择制度应兼顾减轻学生负担和拓展学生能力的需求。
一方面,需要合理安排课程负荷,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压力。
另一方面,应提供多种选择和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
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大学教案中的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以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在大学教案中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紧密联系学科基本概念和原理: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相一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加深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
2.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需求:课程内容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符合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还应当考虑社会的发展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在大学教案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1.系统性组织:将课程内容以系统的形式进行组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呈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问题导向:将课程内容围绕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情境进行组织,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3.案例研究:通过引入案例,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4.项目驱动:将课程内容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进行组织,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和任务来实践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策略:1.多元化内容选择:选择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案例、应用技能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多层次思考。
2.灵活运用教具和技术手段:运用多种教具和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3.注重知识与实践结合: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校本课程教学内容
校本课程教学内容1. 简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自主设计和开设的课程。
它与统一的课程标准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和发展特长。
2. 设计原则- 与学生的研究需求密切相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 能够贯穿课程的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提供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机会。
- 强调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评价过程,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 教学内容设置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来设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内容设置:3.1 本地文化教育- 通过研究本地传统文化、民俗惯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 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本地的历史和文化。
3.2 社会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 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让学生了解社会状况和问题,培养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3.3 创新能力培养- 设置创意设计、科技制作等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提供项目驱动的研究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主动解决。
3.4 综合实践项目- 制定综合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实践和表达自己的理解。
-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调研、撰写报告、展示和评价等。
4. 教学评价方法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应与课程设计和目标相一致。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方法:- 学生项目作品评价:通过学生的项目作品,评价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
-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研究和表现进行反思和评价,同时进行同学间的互评。
- 学业成绩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5. 教师角色与支持教师在校本课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应具备以下能力和支持:- 相关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的积累。
- 跟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 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共同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校本课程: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校本课程: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一个外来语,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在中国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1 概述“校本(school-based)”的含义是什么?从英文字面来理解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2 简介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在刘旭东、张宁娟和马丽等人编著的《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一书中指出,校本课程的出现在国际上有三种看法:其一认为,校本课程的历史几乎和学校教育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古代时期学校的课程在较大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校自己决定的,那时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校本课程(这是从校本课程的存在形式来考察的);第二种看法认为校本课程的思想源自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这是从校本课程的思想产生来看的);最后一种观点认为,校本课程真正出现在1973年爱尔兰阿尔斯特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这是从校本课程概念的出现为依据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诸多基本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即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以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对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接着,我们将讨论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探讨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我们将关注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校本课程,以及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与改进。
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探讨,本文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要义,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第一个基本问题:课程目标的设定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目标的设定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这不仅仅因为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更因为明确的目标能帮助我们确定课程的方向、内容和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实际需求、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等。
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相一致。
教育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它指引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方式。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学校的教育理念,确保课程的开展符合学校的整体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课程目标应该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课程目标的设定还需要考虑到社区的资源与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地域性和文化性。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融入地方文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的社区。
校本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步骤
校本课程的内容及实施步骤1. 校本课程的概述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实际需求,自行开发的适合本校师生的课程。
它与传统的课程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个性化、创新性和实践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校本课程的目标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校本课程,学生能够: -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实际需求确定的,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3.1 学科知识校本课程可以在传统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3.2 实践项目校本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项目可以包括社会实践、科研实践、创业实践等,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3.3 跨学科综合校本课程可以跨学科地进行教学,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3.4 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创新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造的能力。
4. 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实施校本课程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组织工作,以下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步骤:4.1 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首先,需要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所要培养的能力和素质。
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教育需求,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
4.2 教师培训和团队建设为了顺利实施校本课程,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提升。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
同时,需要建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
谈谈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大同小学洪霞教材是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载体。
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教材,才可能组织规范的、大规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而教材内容的选择、体例设计则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顺利、高效地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校本课程教材内容一般包括这些:天文观测、生物调查、模型制作、铜管乐演奏、竖笛、民乐演奏、声乐合唱、舞蹈、摄影技术、实用美术、国画、书法、武术、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围棋、游泳、写作、诵读、体操、国防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专题活动等。
在编写中,我们必须将课程目标定位、内容选择、体例、教学活动、评价与反馈等问题综合起来考虑。
1、多维目标并重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多维度的,依据不同标准可将学生的发展分解为多个方面、多个层次。
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课程实施过程中,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关注更多的是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目标,对于课程蕴含的其它目标明显关注不够,甚至视而不见,在很大程度上使课程目标根本不可能实现。
我们开发的校本课程优势在于从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事物着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在设计时,可以某一目标为主线,兼顾与辐射其它目标。
从别人的经验来看,更多的是采取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统率与能力、知识与技能这两维目标。
如果在目标整合上缺乏明确思路,就可能造成内容上的逻辑混乱;如果只强调一维目标而忽视其它目标,我们的校本课程优势则难以发挥。
2、注重参与体验学生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主体之一。
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校本课程只能成为一纸空文。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应当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动消极的。
参与、体验离不开具体的、生动的情境。
因此,校本教材设计应注重一定的教育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让情境引发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让情境包容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成长、发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动口、动手、动脑,学会与人合作,使课程目标真正渗透于教材之中,渗透于课程实施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校本课程教案
校本课程教案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生活技能教育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和方式:1. 日常生活技能:如饮食、睡眠、个人卫生等。
-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形式,教授学生如何正确洗手、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习惯。
- 组织学生参与简单的烹饪、清洁、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形式,教授学生基本的礼仪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新实践,如改进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使用方式。
教学实施计划:第一节课: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1. 教师介绍个人卫生的重要性,讲解正确的洗手、刷牙、洗脸等方法。
2. 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让学生模仿。
3. 组织学生进行洗手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洗手质量。
4.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习惯。
第二节课: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1. 教师介绍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2. 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情景,让学生实践礼仪的运用。
3. 通过观察和讨论,总结合适的社交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
第三节课:合作与创新1. 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和寻找解决方法。
2.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分工合作,解决问题。
3. 让学生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鼓励创新思维。
第四节课: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实践1. 分配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烹饪活动。
2. 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简单的烹饪工具和器具。
3.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食物,并分享制作过程和体会。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设计方案课程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XXX(具体概念),并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2. 学生能了解课程内容中的核心理论,如YYY(具体理论),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学生能总结课程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现象,如ZZZ(具体事件/现象),并分析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课后作业等环节,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等综合素养。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3. 学生通过了解课程内容,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校本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结合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章节一:XXX(章节名称)- 内容一: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内容二:相关理论及其分析- 内容三:历史事件/现象解读2. 章节二:YYY(章节名称)- 内容一:关键概念解析- 内容二:核心理论阐述- 内容三:实际案例分析3. 章节三:ZZZ(章节名称)- 内容一:知识拓展与运用- 内容二:实践活动设计与展示- 内容三:综合素养培养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章节一内容一、内容二第二周:章节一内容三、章节二内容一第三周:章节二内容二、内容三第四周:章节三内容一、内容二第五周:章节三内容三、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注重与课程目标的衔接,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思政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思政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思政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明确课程目标:在制定思政校本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理念和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课程目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指导。
2. 组织课程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内容的选择应该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在内容的组织上,可以采用主题式、项目式等方式,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 制定实施方案:在确定了课程内容后,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方案应该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在制定方案时,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同时,也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完善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实施策略的重要环节,应该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作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的依据。
以上是思政校本课程实施策略的一些建议,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小学低年级STEAM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组织
小学低年级STEAM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组织作者:吴秋琳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47期【摘要】STEAM教育是跨学科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小学低年段儿童由于年龄、经验和认识水平的特点,在开展STEAM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STEAM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心理特征,从而确定主题内容,组织有效有趣的实践活动,为低年级儿童搭好脚手架,帮助学生一步一步有逻辑地学会思考。
【关键词】STEAM;低年级; 校本课程21世纪是一个信息过量的时代,通过简单的科技设备,几乎就能轻松地获取任何信息,不再局限在教科书、图书馆以及教师手中。
这就决定我们要站在未来的角度去培养今天的学生,不仅要满足学生当前真实性体验的需求,也要满足为未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需求。
2016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為服务育人全过程,要积极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教育模式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信息化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
小学低年段学生对自然世界很好奇,并有去探索的渴望,我们要考虑学生特有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个阶段的学习带有从幼儿园生活到相对正规的小学,学习生活的过渡性质、思维虽然还是具体形象思维,但开始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所以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一定要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并考虑他们的理解接受能力。
现阶段许多机构STEAM课程过分关注技术的操作或科学事实的传授,缺乏真正的思维养成教育。
一、低年级儿童STEAM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1.STEAM教育中的S(科学)科学不仅是指科学知识,还包含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因为科学知识本身是不断被更新淘汰的,而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精神才是推导科学发展的动力。
学生本来对自然世界很好奇,并有去探索的渴望,那么该怎么定义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首先,科学知识也就是科学概念,是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很多科学概念低年级学生其实不能理解。
浅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
浅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选择《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对语文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认为作为语文校本课程,它应该是姓“语”的。
课程的内容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来选择,通过课程的实施要使学生听、说、读、写得到训练;实践运用语文的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滋养;真善美的情感得到陶冶。
因此,从编写语文校本教材的角度来说,我们编写语文校本课程教材,就不是一本单纯的课外读物,而是要有词句的积累,有听、说、读、写的训练,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陶冶,有人文精神的润泽。
从开展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说,这些活动都要有浓浓的语文味,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探究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语言的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鉴于以上思考,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语文校本课程的内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课阅读教学为基点,拓展延伸课本内容。
入选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文章,有许多与我们学生的平时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在进行这样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来选择确定某个语文校本课程的主题。
然后由此确定符合学生学校实际的课程内容,进行系列化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拓宽学生信息渠道,扩大学生知识面。
这种延伸包括向课外知识延伸和向生活实践延伸。
(一)向课外知识延伸。
由课文的内容向相关语文课外知识延伸,扩大学生知识面。
包括1、中点辐射型。
以课文内容为中点,向四面八方辐射。
如学习了《江姐》我们可以以“走进英雄”为主题,让学生排一排英雄谱;讲一讲英雄的故事;学一学英雄不朽的诗篇;写一写想对英雄说的话。
2、起点延续型。
以课文的内容为起点,确定主题纵向延伸。
如学习了《赤壁之战》后,可以以“我对课文人物的了解”为主题,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相关的章节,组织学生对人物进行讨论,认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
【高中生物】具体阐述三种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高中生物】具体阐述三种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1.对于生物科学科技前沿介绍,内容的设计宜围绕课本原理的应用,选择生物科技典型事例,进行举例和拓展,加强学生对课本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拓宽学生眼界。
如转录翻译的原理与基因重组技术和转基因等,既加深了学生对转录翻译过程的再理解和记忆,又知道了生物技术对这原理的应用,还向学生展示了更多的应用前景,使学生张开创意想象的翅膀,想象出更多的人需要的基因重组技术产品或转基因产品,起到知识的迁移作用。
如从抗虫棉到是否粮食作物也可导入抗虫基因进行育种,从基因工程产品胰岛素到sars病毒或艾滋病毒的免疫蛋白等。
教师在引导时,要着重原理及应用,注意不要过于引导学生拘泥于技术过程的细节,超出学生的知识背景,造成理解的困难,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2.对于生物知识的拓展,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侧重于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
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能对教材中的这些重点和难点只有初步的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或者感到难以理解。
以上述“花絮”为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与所学知识相关联,适当拓展和深化,尽量避免过多的新术语。
例如,可以选择以下教学内容:花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花结构与杂交;花药和花粉结构、授粉和受精、无核果实和单倍体育种;花的结构、花色与授粉、适应性和进化的关系;植物结构和花分类。
3.实验思维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方面,可做的有很多。
如围绕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原则、简便和可操作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和设立对照等),选择实验事例,对学生从设计思想、设计步骤,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如何下结论等方面的训练,或针对学生设计思想的疏漏处进行探究等。
实验事例的选择,应以课本实验为基础,应是学生课本所学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原则的再应用,这样,达到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实验思维能力,并促进这种能力在新情境下的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历年高考题和生活中问题的探究,为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事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蒙太奇 主要内容:因为蒙太奇是电影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它又非 常复杂因此我们只能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主要从它的定 义、构成和分类。 采用边讲边看的方式,这样好理解些。 课时安排:两到三课时 第七章:奥斯卡经典 主要内容:讲述奥斯卡的历程及有影响的几位名人。 同学们可能对这部分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更多的准 备资料,以防学生问询,同时也可让学生课前多搜集些相 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案例研究2:太阳山学校邬玉艳 《茶文化天地》
以下是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太阳山学校邬玉艳老师介绍 自己是如何选择和组织校本课程《茶文化天地》中的《名 茶鉴赏》这一单元的。
妥善选材,精心组织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一级开发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我 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开发了《茶文化天地》这门校 本课程。其中教材各章节的内容是从各种茶文化的书籍中 节选改编的。关于《名茶鉴赏》一节的内容就是这样确定 的。
三、案例研究1:沙坪中学刘霞 林老师《影视艺术与鉴赏》
第一章:绪论影视艺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定方式 主要内容:让学生们分清看电影与欣赏电影;影视与影视 艺术及何为影视艺术。 其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同学们结合自己平常的生活来谈感受, 在谈论的过程中得出他们之间的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利用多媒体,增加趣味性 在电脑里建立一个“名茶档案库”。收集各种名茶的图片,在旁边注上介绍 其产地和特点的文字。讲课时,教师打开多媒体电脑,逐个出现图片介绍, 趣味性增强,教师适当用语言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比较集中,能更加投 入地学习。 (二)展示实物,加强直观感受 要收集到不同种类的名茶确实不容易。这里,同事、朋友、学生家长给了我 很大的帮助。他们听说我上课时需要一些名茶展示给学生看,纷纷拿出自己 家里的名贵茶叶,如碧螺春等送给我。另外,我还从茶叶经销店购买了缺少 的几种名茶,带到了课堂上。学生在听过了各种名茶的介绍以后,就开始辨 认摆在台上的各种名茶。实物与文字介绍相对照,又再一次加深了印象。
二、理论基础
(一)泰勒提出选择学习经验的10条原则是: 1. 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 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 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 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的不当之处,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 式; 5. 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导; 6. 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和适当的材料; 7. 学生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 止; 8. 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不只是简单重复; 9. 要为每个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标准; 10.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也能继续学习,即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自己成绩 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自己做得如何。
校本课程内容的 选择与组织
教育科学学院 罗刚 淮阴师范学院
一、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往往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 是在制定课程纲要时没有经过认真收集、筛选、整理和组 织,仅凭自己狭隘的经验或个人意识来罗列和组织内容, 略知皮毛,便仓促上阵,导致课程开发质量不高;二是教 师选择一些现成的课程,完全依赖于既定教材,倾其所有 将一些或高深或粗浅的内容倒给学生,也不管学生是否接 受;三是将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一些信息素材进行简单的拼 凑,没有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加工和整理,便形成一 门课程的内容。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 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 学生和教学方面,及学科知识价值的问题和知识与能力的 关系问题等的因素,
一般来说,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准则:一 是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使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 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括学生以 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能力,注意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之间的平衡;二是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要考虑到让 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 技能;三是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尽可能与之相适应, 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有助于他 们对学校学习形成良好的态度。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提出三个基本准则,即: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
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泰勒提出三个基本准则,即:连续 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 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继内容要以前面的内容为基 础,同时又对有关部门内容加以深入、广泛地展开;整合 性是指各种课程内容之间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 一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 起来。
四、校本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 的策略:
一、立足于课程目标,大胆选材 关于名茶的鉴赏,各种资料中都只有文字的描写。在《茶艺百科知识手册》 (王建荣等编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的68~70页,分别用文字介绍了西湖 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几种名茶的产 地及其形态特点。 书中现成的内容不多,而且只有文字介绍,缺乏实物展示,是难以引发学生 探索的兴趣的。那这样的教学材料到底选不选呢?仔细审视这门课程的目标, 其中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知识。这些名茶在 我国茶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很引人注目。学生从中可以了解不少茶 文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名茶鉴赏》这节非选不可,这些名茶的产地与 特点也非介绍不可,所以,最后我选定了这些内容作为《名茶鉴赏》一节的 基本教材。
其二,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教师同时考虑到学习过程和相 关活动,并且考虑两者之间的平衡,使课程内容有利于学 生主动地自我构建,如观看电影。 第三,内容选择与课程目标基本符合,兼顾了三个维度的 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同时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 活世界,着眼于促进学生当前与未来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四,内容的组织按照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同时跨越了 科学、艺术、历史、地理等多个领域进行横向组织,使其 所选择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把所 学的知识贯穿起来,以提高综合知识的能力,获得综合经 验。 需要改进的是,《影视艺术与鉴赏》关于鉴赏的内容还太 单薄,可以分别介绍一些历史的、人文的、科学的影视节 目给学生欣赏,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茶文化天地》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调查和了解,切不 可以教师的主观猜测来判断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二、立足于教学实际,适当改编 《茶艺百科知识手册》中介绍的这些名茶,有的名称我们很熟悉,但 有的名称不是很熟悉,市场上也很少见,感觉比较生僻,如:六安瓜 片、太平猴魁等。这类名茶我没有选进教材来介绍。而这本书中对湖 南、对长沙的名茶很少有介绍。这是一个空白,于是我又增加了一些 内容,选择了湖南的几种名茶:古丈毛尖、君山云雾绿等加入教材, 而且把长沙金井地区生产的高桥银峰作为名茶选近了教材进行介绍。 这些不仅丰富了茶文化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很 好地把思想教育融进校本课程,这不更好吗?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静态的东西,要把它灵活地运 用到实际教学情境中,就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使之更适合与具 体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灵活恰当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把死教材变成活知识,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在《名茶鉴赏》一 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又对所改编的教材进行了再加工。
第二章:艺术巨人:成长的足迹——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 历程 主要内容:一、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阶段(分形成期、成 熟期和发展期来讲);二、世界电影美学百年回眸(这一 部分主要讲对电影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几个人物)。 这一部分内容较丰富,但中间的人物和他们的电影不是大 家熟悉的,因此光讲解是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我想让 同学们自己完成任务,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组,每组分别 负责查询一个人物的资料(资料可包括文字和图象),然 后让他们自己来教学,教师负责补充。 课时安排:两到三课时
2、问题的思考: 在实施这一项工作之前,我们不禁会要问: ◆什么是课程内容?没有教材,课程内容来自于哪里? ◆对于已经搜集和准备的课程内容,怎样去伪存真,去粗 取精,进行筛选? ◆什么样的内容最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 ◆组织课程内容的原则是什么? ◆课程内容的编排顺序有哪些?
点评:
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依据教育学的标准,对人类文化 予以加工、处理,使其由单纯的人类认识升华为具有内在 教育机智的、教育学化了的课程文化。从上述两个案例可 以看出,课程内容分别是两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 搜集、筛选、改造、组合而成的,其中《影视艺术与鉴赏》 就是从《电影媒介艺术论》、《影视评论》、《电影蒙太 奇》、《奥斯卡回顾》等书籍和电视栏目及关于电影、电 视的相关网站中搜集和筛选的。可见,教师能充分利用自 身资源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自身教 学风格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使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 适切性,这是其一
三、巧设练习,巩固成果 关于这些名茶的知识应该以了解为主。首先,为了使学生熟悉各名茶的产地, 我设计了一组连线练习题。将下列名茶与产地用线连起来: 西湖龙井 湖南岳阳 碧螺春 杭州西湖 高桥银峰 安徽黄山 黄山毛峰 江苏吴县 君山银针 湖南长沙 其次,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名茶的特点,我设计了一组判断题。在老师的描 述(描述名茶的特点)中,请说出是哪一种名茶,并到台上找出这种茶叶。 第三,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名茶,我设计了课外延伸的练习。学生在课余 时间利用图书、网络等收集更多的名茶资料,分类记录下来,和同学一起相 互交流。
第三章:旋转的光和影——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电影的诞生及发展、新时期的电影创作和 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 对于中国的电影同学们还是略知一二,我们可以拿熟悉的 来说,并尽可能的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课时安排: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