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一南望山野外实习

实习概况:

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19’,N 30°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

本次南望山山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观察褶皱和断层。我们应该把自己对每一种构造类型的描述有一种直观的感性的接触和认识。这次实习巩固了构造地质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习的质量与热诚,让我们学以致用,能够在野外实地来运用书本的知识对构造想象进行描述观察测量并分析其成因,提高我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路线一: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地大北区西南方向公路拐弯处

时间:2011年4月29日

目的:断层很褶皱的观察

参与人员:曾佐勋、金巍、010091班全体同学

目的与任务:

观察和描述断裂构造、测量断裂构造的各项产状要素(断面、擦痕及分支断裂、岩层产状等);认识不同断裂的性质、规模及其运动学特征;分析与区域构造的关系;要求做素描图及照相。

点号:D0001

点位:地大北门南望山709公交汽车站

露头:人工露头良好

点性:断层观察点

描述:

(1)点西南为中志留统坟头组(S2f)灰黄色厚——中厚层细砂岩、粉砂岩,产状S0:

10°∠70°;

(2)点北东为构造破碎带,表现为岩石的强烈破碎,总体出露宽度约15m,带内构造角砾岩发育,并发育不规则的构造透镜体及充填的断层泥、摩擦镜面、擦痕、阶步等,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主要断裂带发育在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与上泥盆统五通组(D3w)分界处,如图一。

可见①宽约0.5m的由断层泥充填的断裂面,产状:倾向50°倾角近于直立,向北东依次变为②宽约3m的构造角砾岩带,由一系列的构造角砾岩及构造透镜体组成,其表面可见擦痕及阶步;③临断劈理带,宽约3m,由一系列平行于主断裂面的密集劈理组成;④构造破碎带,宽约8.5m,由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可观测到残存的原生层理,其产状S0:330°∠75°。

该断层主要表现为右行压扭性逆断层性质。

图1-1 地大北门南望山汽车站处断裂构造剖面图

在该断层面后的山上还有石英砂岩的露头,露头中发育有丁字形擦痕、阶步、节理。通过丁字形擦痕的变细的方向可判断岩石对盘向右运动,该断裂为右行断层,故在其公路对面山坡上应该能找到相应的石英砂岩。

图1-2南望山石英砂岩露头

上的丁字形

擦痕,擦痕

末尾变窄的

方向指示对

盘运动方向

为向右

红色为

丁字形擦痕

示意图

擦痕

图1-4露头上可见擦痕,节理

点号:D0002

点位:鲁磨路与喻家山北路的交叉位置南侧采石坑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岩性控制点及断层观察点

描述:

该点处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为褐灰色薄层硅质岩,产状S0 :5°∠85°。

断裂的构造特征及运动学标志发育,如断层面、构造角砾岩、断面擦痕及阶步发育等。断层面宽约12cm左右,期间夹有薄层的粘土、薄层硅质岩。构造角砾岩,粒度在1cm左右,分选磨圆差。断面发育有镜面擦痕,擦痕面很光滑很像镜面,表面呈红褐色表明可能是含铁的氧化物或者氢氧化物,在整个断裂岩层中还发育有与平行的节理,是简单剪切的结果,局部地区有香肠化现象。

测量断裂面总体产状为:35°∠72°。擦痕产状为:倾伏向112°,倾伏角32°,说明断层由北西向南东斜向下滑,为斜向滑动正断层性质。

图1-5断层的断裂处面

图1-6镜面擦痕产状:112°—32°

点号:D0003

位置:地大北校区公路拐弯处

露头:人工,良好

点性: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观察点及断层、褶皱观察点

描述:

该点处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岩性为浅灰色薄层硅质岩。该点还明显发育两条小型断裂,分别由主断裂、分支断裂组成,主断裂F1 产状为:185°∠37°,分支断裂F2 产状为:218°∠65°见图1-7。

断裂特征:主断面较平直,断裂可见张性构造角砾岩及断层泥发育;分支断裂亦为张性,断裂面呈锯齿状,可见张性角砾岩发育。

断裂运动学标志:

1)主断裂下盘发生牵引现象,明显指示断层上盘向南下滑;

2)张性分支断裂与主断裂相交,指示了主断裂的运动方向,即分支断裂与主断裂相交的锐角尖端指示本盘运动方向,从而反映出主断层为下盘上升,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性质。

另外,由该点处向东约50m 公路边还可以观察到薄层硅质岩中发育的另一条小型断裂

构造,断裂整体的运动学标志上反映了挤压作用,在后期发生了断裂上盘向北下滑的正断层

性质活动,使原来相连的层间石香肠发生错断、位移见图1-8。

该点发育斜歪褶皱,左边发育逆断层,产状为157°∠85°,褶皱轴面产状见图1-9、1-10。正对褶皱东北角砾层,该断层为逆断层,正牵引发育,产状为21°∠60°。

图1-7 二叠统孤峰组(P1g)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