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教学提纲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生就业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生就业](https://img.taocdn.com/s3/m/98a7914de518964bcf847c43.png)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 ) 3)认识是辩证过程 ) 4)辩证唯物主义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5)与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 )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 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 人脑的机能, 是高度发展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 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与大学 生就业
讲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 重点: 1)何谓辩证唯物主义? )何谓辩证唯物主义? 2)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如何? 难点: 难点: 1)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主义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主义的区别。 2)如何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当今大学生就 ) 业情况。 业情况。
1)选择用考研来逃避现实 ) 2)降低就业条件,甚至零工资 )降低就业条件, 就业 3)患上就业焦虑综合症,不知 )患上就业焦虑综合症, 目标在何方, 目标在何方,也不知从何处入手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6c1ad23b4daa58da0114aea.png)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也马上就要毕业。
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联系是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
各校的办学定位被快速模糊,加上培养模式的僵化,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这也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出现错误,一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工作应该是比普通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还要好才符合他们的学历,他们把自己的学历看成了是高人一等的门槛,不愿意去从事那些本身是劳力的工作。
(二)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分析,这几年来,地震、全球金融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着紧张、急剧的局面。
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
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所以,用马克思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会发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因素。
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马哲作业)
![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马哲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3390165c3b3567ec102d8ade.png)
大学毕业生 数 一次就业数 待业数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就业信心不 足。而在就业难的问题面前,不同的大学生也给出了 不同的解决方式。
继续深造 出国发展 不知所措
坚持找工作
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表示会坚持找工作,一直到找到 自己满意的工作为止,而也有部分同学会选择继续 深造,攻读更高的的学位,通过攻读更高的学位来 回避就业困难的风险,同时希望高学位能够提升自 己的竞争力,将来能够在就业的时候更加顺利。少 部分的同学会选择出国发展,通过到国外去寻找机 会,或者求学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还有一部风同学 在面对就业困难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处理方式, 他们一般是走一步,看一步,顺其自然。
我们的态度
一个初出茅庐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驰骋职 场的成功人士,必然如蛹化成蝶经过艰难的 成长历程。积极正确的就业心态会引领我们 走向真正创造人生价值的职业岗位。学会给 与、感恩、宽容、欣赏,机会的大门就会为 我们敞开,事业发展的大路就会为我们延伸!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奔向理想的 彼岸,美好的前程!
直 乘 挂 风 云 帆 浪 济 沧 有 海 时 会 破
毕业大军
那么在这个问题中,高校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高校应该是一个熔 炉,给了你一大批优秀的可造之材,通过高校这个大熔炉的锻造,将变 成什么样的成品,这些成品是不是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这都是高校 要把握和负责的。因此,明确三者之间的联系,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的问题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2、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 以看出,全国大学生每 年的待业人数居高不下。 对于这一部分国家和社 会投入巨大的财力、物 力培养的高材生,却只 能处于失业状态,这是 很大一部分的资源闲置, 这对于社会的资源配置 是一个巨大打击,这与 合理配置资源,可持续 发展的理念也是相违背 的。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学业困境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学业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7c371f56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a.png)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学业困境学业困境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但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却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并解决学业困境。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学业困境的问题。
1. 调整思维方式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正确认识问题的矛盾性和变化性。
大学生在面对学业困境时,首先应该从思维方式上进行调整。
不要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看作是绝对的失败或挫折,而要将其视为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机会。
要明白学业困境是正常的,只有通过矛盾、变化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
2. 分析问题本质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矛盾点。
大学生在解决学业困境时,要善于通过分析和归纳问题,找到困扰自己的核心问题。
例如,某位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数学难题,无法解决。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他应该从问题的本质上寻找解决方法,而不仅仅是简单辨认一道难题。
他可以通过分析题目难点,找到自己的误区或不足之处,并在解决过程中加以改进。
3. 采取积极行动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解决学业困境时,要主动积极地采取行动,并通过不断实践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解决方案。
例如,某位大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困难,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下,他可以主动参加写作培训班或者加入论文写作小组,通过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得到更多的反馈和经验。
4. 善于总结经验唯物辩证法强调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总结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解决学业困境后,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某位大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发现自己对某科目考试时间规划不当,导致备考效果不佳。
通过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他应该及时总结这一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备考时间安排,以提高备考效率。
5. 发展自身实践能力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教育文档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9d4c72279563c1ec5da7192.png)
从辩证唯物论角度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强调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改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大学被社会视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大学学习来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
高等教育自从扩招以来便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纵观教育部发布的2009年――2014年毕业生数量,2009年――2014年毕业生数量依次约为:611万、631万、660万、680万、699万、727万。
这些庞大的数据还只是当年毕业生人数,还没有把往届毕业未就业人数算在里面。
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社会供需不对等,自我"贬值"也随之增加。
如果不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2.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2.1 国家政策和社会宏观经济发展的原因。
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国家对地方性的政策倾斜对大学生就业去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比如说社会薪酬制度、休假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人才晋升制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时的就业倾向,但是具备完善的福利待遇制度的地方和单位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供需不对等,影响大学生就业。
例如之前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生英语教育,近年来却试行高考英语改革,无疑对当初选择读英语同学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社会经济发展前景好,社会需要的岗位增加,反之则减少。
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岗位减少、失业、劳动者贫困和接受不对等的就业条件问题增加。
《全球就业趋势最新情况》报告指出:2009年到2015年,全球要制造3亿个就业机会才能满足新进入劳动市场的劳动者的就业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人口的绝对数量有一定的增长,但是随之失业人口也在增加。
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国家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实施的政策的正确性。
![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国家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实施的政策的正确性。](https://img.taocdn.com/s3/m/566357d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1.png)
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国家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实施的政策的正确性。
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国家实施对大学生就业实施的政策的正确性。
从辩证法来看,正确的就是错误的,错误的也是正确的,所以,你的这种提法的本质是在否定国家的政策,请注意你的态度和立场。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 从当前的就业问题这一实际出发制定了就业政策,就是一切...2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具有...(4性),不仅能够看到现象,还能够究其本质。
... 的就业政策 (3)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结合就业问题,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国家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针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等情况,国家制订了有关的就业政策。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树立正确的意识。
国家完善各项政策和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措施。
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谈谈食品行业怎样应对信任危机回答哲学类题目是有技巧的,回答也要规范!首先你要说原理,然后再答 ... 论,最后在结合材料。
你这样去分析一个题目,以后你就不用再提问了。
今年你既然提问了,我就答一次你看看!答: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所以我们要按照一切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中食品行业应对信用危机,所以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来 ... 出安全的食品,才能恢复自己的信用度。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所以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因为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反之则阻碍。
所以要求我们食品企业要踏实的做真心的产品,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为人类谋福,也推动食品产业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74d4b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0.png)
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关系到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来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本文将探讨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应用。
一、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中需要运用的思维方式之一。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系统、矛盾的认识和把握。
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需要对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兴趣与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自己所关注的职业领域的矛盾点,并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例如,一位大学生对编程技术非常感兴趣,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基础相对较差。
这种情况下,他可以通过学习数学,并结合自己的编程能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比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
二、实践第一原则唯物辩证法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第一原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对于自己的职业目标要不断实践验证。
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光靠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经过实际尝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
以创业为例,很多大学生对于创业这个职业方向可能会抱有浪漫化的幻想。
然而,唯有通过实际创业项目的实践,才能真正了解这个职业的困难与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唯物辩证法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也强调了个人的价值观问题。
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价值观、个人追求等因素来确定职业目标。
例如,一个大学生可能对医学领域充满热爱,因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他人的生活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医学领域的具体方向,比如临床医学、医学研究等等。
四、矛盾普遍性原则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大学生职业规划中,也会遇到各种矛盾问题,如个人兴趣与家庭期望的冲突、就业时机与个人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在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时,大学生需要运用辩证思维,找到平衡点。
从辩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辩证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大学生就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974eef9b89680203d82513.png)
白驹过隙,一转眼,我们已迎来了大学的第一个暑假,这也就意味着再等到新学期开始我们可就是学长学姐了,让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时间飞逝,是啊,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而已,准备用整个暑假的时间把高中三年的压抑释放出来,而现在已然是一名大学生一年有余了(当然,如果按开学时间来算自然是不大到一年),弄不清是什么时候褪去的“新生”的外衣,但是这会儿却颇有一种“老生”的滋味。
仿佛一切都在一夜之间变老,让人猝不及防。
来不及多多回忆大一的生活,暑假伊始我就投入到另一种生活当中去了,说是辛劳却也充实,说是疲惫却也会觉得那是一种享受,是啊,付出劳动后并有所得,心总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
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
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
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
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
大学生的唯物辩证法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辩证关系
![大学生的唯物辩证法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63166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f.png)
大学生的唯物辩证法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辩证关系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往往受到社会影响。
个人选择是一种表达独立思想和价值观的方式,同时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个人选择是在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也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探讨大学生的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辩证关系。
一、个人选择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个人选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背景对于他们的个人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价值观念、教育方式以及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选择。
其次,社会文化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个人选择的重要因素。
社会对于成功定义的不同观念、就业压力、社会风气等都会对大学生的选择产生影响。
此外,同伴圈子、媒体宣传、社会风气也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个人选择与社会的关系个人选择的产生与发展是在社会基础上进行的。
一个人在做出选择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引导。
例如,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受到社会上对某些专业的需求和认可程度的影响,以及对某些职业的社会评价等。
个人选择又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大学生的选择不仅会反映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追求,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变革。
他们的创造力、创新能力、思维方式等都会与社会进行互动和影响。
三、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中,个人的选择是在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个体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利,但选择又不是完全随意的。
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
社会对于个人的要求、功能需求、道德规范等都会对个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个人的选择又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回应和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和影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辩证过程。
四、平衡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在大学生的个人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辩证关系中,平衡是关键。
首先,大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能动性,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能力。
他们要准确把握自己的兴趣、优势和追求,不被外界因素左右。
同时,也需要重视社会的引导和影响,因为社会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大环境,个人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对社会的贡献和回应。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提纲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2cfad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c.png)
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提纲关于就业一直是毕业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作为的选题也是较为可行的。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
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
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
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局部,大体上要写多少字。
如方案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
本论局部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
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方案。
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那么不涉及。
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根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三、结论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局部较为详细地列出来。
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
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1.市场经济体制确实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毕业就业压力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毕业就业压力](https://img.taocdn.com/s3/m/0336d09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2.png)
大学生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毕业就业压力毕业就业是每个大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这种压力。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对矛盾、变化和发展的认识,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全面而系统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毕业就业的压力。
毕业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必经的一个阶段,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不能把毕业就业看作是一种负担,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一种契机,是我们跃升人生新阶段的机会。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和斗争推动的。
我们必须正视毕业就业带来的压力,从中找到动力,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其次,我们要积极面对挑战并主动求变。
毕业就业压力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竞争,面对未知的未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迎接挑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我们不能固守现状,而是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还应该主动积累社会经验,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我们要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压力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催化剂,它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们要善于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压力转化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面对毕业就业的压力,我们可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分解成小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实现。
同时,我们要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和鼓励,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和挑战。
最后,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时期是我们最宝贵的时光,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毕业就业的压力。
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适当休息和放松。
同时,我们要与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互相支持和鼓励。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初稿框架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初稿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6c30f89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7.png)
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对策初稿框架
一、问题分析
1. 就业形势严峻,竞争压力大
2. 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
3. 招聘要求高,薪资待遇不尽人意
4. 就业信息不透明,不便于大学生就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实习、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增加实际工作经验
2. 大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3.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招聘力度,提高薪资待遇,并对实习提供补贴
4. 学校和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发布和传递,推广各种就业渠道和资源,如学校招聘会、人才网等
三、思考如何实施
1. 组织各种实习、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
2. 学校应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多种就业技能课程,以便学生选择
3. 政府和企业应该提高招聘力度,加大对大学生的补贴,提高薪资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人才
4. 学校和政府应该积极与各种就业渠道和资源协作,宣传各种就业机会和信息,提升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能力。
同时,加强人才储备,对于有竞争力的学生,要加强跟踪和引导,提高就业成功率。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https://img.taocdn.com/s3/m/27f3a748b307e87101f696da.png)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姓名:姜显华学号:21111811013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化,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考虑到我国人口基数,就知道我国高素质人才的比例仍然很低,但我国培养的大学生数量却多于市场需求,从哲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矛盾”,即我国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不相匹配的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然矛盾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分析并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这对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国际范围来看,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从国内来看,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正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能忽视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就业问题呈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二者同时并存,这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中是无法想象的。
所有这些新的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劳动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理论,并结合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决现实中的就业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每个事物(现象、过程等)是和其他的每个事物联系着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不是孤立地、毫无根据地产生的,而是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打工的问题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打工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e57db9c77da26925c5b02d.png)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打工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经细化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既唯物地又是辩证地解决了人的认识的内容、来源和发展过程的问题。
它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而这种主观和客观辩证统一的实现都必须通过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来源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座,是无产阶级政党中战略和策略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主大革命人民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怎样看待大学生打工呢?大学生打工有很多益处:打工可增强我们的社会竞争力关注我们的生活,关注我们的同学,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做家教者有之,搞推销者有之,发传单者有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股“打工热”瞬间席卷了原本平静、清朗的大学校园呢?难道真的如同某种论调所言,是高度物质化的社会理念对大学校园的一种侵袭与同化吗?或者真是如同某些人所说,这是大学校园纯净空气遭受污染的一种显现呢?当代大学生到底需不需要打工?我们认为:需要!从个人需求来看: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于高校收费的进一步调整,日趋高昂的学杂费造成了不少家庭的负担,因此对于家庭情况原本窘迫的同学而言,打工也就成了他们无奈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观教学提纲
![大学生就业观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9d9fa7f61fb7360b4c65a8.png)
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就业观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缺少职业规划意识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
如何能在强手之中脱颖而出,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选择职业?怎样规划职业生涯?怎样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我认为,只有做到个人选择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并拥有高度战略眼光和较强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才能在就业道路上走出一片天。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我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
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首先先分析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1“患得患失,无的放矢”的紧张焦虑心理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过度焦虑引起的紧张、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期待情绪,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的自我封闭状态。
由于对前景无法准确判断,因此在择业时缺乏理性思考,存在“杞人忧天,优柔寡断”的现象,行动上漫无目的,造成精神上紧张压抑、消沉茫然现象,严重影响着求职状态。
2“坐井观天,唯我是尊”的自负自大心理自由择业的人才交流模式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毕业生因自身的些许优势而在内心深处存在睥睨自诩、夜郎自大的极端自负心理。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择业时“挑肥拣瘦”,不能正确审视定位自己,在瞬息万变的求职竞争中迷失方向,造成了择业难的被动局面。
3“身无所长,技不如人”的自卑怯弱心理自卑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不敢肯定,不能正确定位。
部分大学生由于择业初期受挫,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时缩手缩脚,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由于心理羞怯自卑原因,从而在择业时往往不能充分展示、推销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持消极逃避态度。
唯物辩证法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
![唯物辩证法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https://img.taocdn.com/s3/m/a32b2c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f.png)
唯物辩证法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
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独特而有益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方面的作用。
一、对就业观的校正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本原理,提醒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正确看待就业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压力时,往往会陷入焦虑和困惑之中,甚至有些人会产生消极的想法。
然而,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就业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也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
通过深入理解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我们可以校正就业观,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
二、正确认识竞争在大学生就业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许多人对竞争有着错误的认识和对待方式。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竞争本身并非一种消极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努力和进取心。
正确地理解竞争,可以使我们看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唯物辩证法也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他人合作,我们可以共同提高,互相促进。
三、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唯物辩证法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曲折而复杂的过程,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在大学生就业中,我们也需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唯物辩证法提醒我们,社会变革就是机遇的来临。
在时代的发展中,新兴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大学生可以积极应对并抓住机会。
这种观点的引导下,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并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和机会。
四、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机遇。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我们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不能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和发展,更应该意识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
唯物辩证法的这种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过多的自我压力,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压力。
总结起来,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缓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校正就业观、正确认识竞争、把握机遇以及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cdfd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2.png)
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第一篇: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名大三学生,也马上就要毕业。
我们知道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难点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对知识经济发展条件下就业理论的研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应该以联系的观点看分析为何会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联系是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时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从大学生教育方面来看,高校普遍扩大招生,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
各校的办学定位被快速模糊,加上培养模式的僵化,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过快的教育规模扩张速度影响了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这也是大学生在社会上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念出现错误,一大部分认为,大学生的工作应该是比普通的工人的工资、待遇还要好才符合他们的学历,他们把自己的学历看成了是高人一等的门槛,不愿意去从事那些本身是劳力的工作。
(二)联系是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社会的大背景来分析,这几年来,地震、全球金融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着紧张、急剧的局面。
现在我国是处于经济的转型期间,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市场竞争产生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加上,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更是冲击着整个市场的容纳能力。
接着,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异;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部充分,相当限制了就业的机会。
所以,用马克思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会发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发展的因素。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评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d9e9af004a1b0717fd5dd84.png)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概要:高校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当前,大学生毕业就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毕业生难以找好工作,已成为大学生、高校及家长共同的感受,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大学生就业误区及成因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骤增,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这样一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形势越来越严峻。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大学的自由时间很多,学习氛围也很宽松,这导致了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而是把时间花费在电脑游戏等事情上,虚度青春。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物质享受,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
由此而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第三:从客观方面来说,自从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年年增多,使得城市就业岗位需求增多,但是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还有所欠缺,导致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寻找工作目标盲目,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二)针对存在的局面运用马克思哲学哪一条对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其出现的原因。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找到问题各方的内在联系,针对原因来寻找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条原理总结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用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doc
![用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9aecf5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e6.png)
2010.12.26黎通01103090213用唯物辩证法看大学生就业问题6月不仅是高校毕业生离校的时节,同时也是其就业的最后冲刺阶段。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显得十分重要。
但就业观念的转变,离不开良好的舆论环境作保障。
近几年来,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事例,不时被媒体热炒。
远的如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街头卖肉一事,很是热闹了一阵子,如果用百度搜索,可搜索到相关网页6.3万余条,其热度可见一斑。
近的更是层出不穷,如大学生争当搓澡工、大学生争当球童等新闻,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一方面,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610万,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而大学生就业问题,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来认识和处理,可以看清问题。
一、用系统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作为系统存在的,因此,要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包括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内,都在想尽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引导学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降低就业的期望值。
另一方面,每当诸如“北大才子卖肉”、“名校毕业生争当搓澡工”等消息见诸报端的时候,各种舆论也是纷至沓来,赞成者认为,此乃是“天之骄子”降低身份、积极转变就业观念的体现;批判者则认为,让名校高材生从事一个有小学文化水平就能从事的工作,这是对人才的浪费。
一时间,赞扬与批判声不绝于耳,让人应接不暇、莫衷一是。
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有一利就可能有一弊;有一弊也可能有一利。
因此,要坚持一分为二,用两点论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引导,媒体舆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
然而同时许多企业因为就业市场的不完善,就业信息的不畅通,大学生眼高手低等问题而招不到满意的人才。
从对立统一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与公司招不到满意的人才这两个问题统一存在于社会中,就业难和招不到人本是统一的可以相互补充的。
然而大学生多反而造成了招人市场的混乱,再加上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挑拣工作,使一些普听岗位遇到人才稀缺的情况,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从以前看起,大学生还寥寥无几的时候,市场上高科技人才紧缺,当时大学生是供不应求的。
而现在,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当下,大学生并不罕见。
但从以前到现在,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人才结构也要随之调整。
而很多专业课程设置长期不变,与现实需要结合比较差。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加强,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
就业问题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而不同时期则有不同时期的特殊性,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若不改变,则难以解决这一矛盾。
二、从量变和质变的角度分析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还是从以前到现在看,也许曾经学历高就代表着好工作,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升级。
终于,量变引发质变,新形势下,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成为就业的通行证。
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而要想就业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自身也要发生质变,不能平时只死啃书本,也要不断积累市场需求的专业能力,量变引发质变,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新时代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而许多大学生只是学课上知识,在当今发生了质变的社会,对就业风险缺乏必要的准备。
三、从联系的普遍性角度分析问题
1、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大学生毕业为社会市场提供了人才,社会市场接纳人才并运转,说明了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只有更好的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人才市场需要完善各项机制才能更好的吸收人才,大学生和人才市场之间又需要相互适应,这些联系都是普遍存在的。
大学生的毕业和人才市场的协调从时间、吸纳方式、相互对口等多方面的联系上都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
2、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使之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就事物的灭亡。
一些大学生们没有端正就业观念,一方面是就业期望依旧,大多选择在东南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不予考虑;另一方面要求离家近、薪水高、工作轻松。
过分看重工作地域和薪资,而忽略了不断否定自身和不断完善职业生涯,当然会产生就业难问题。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应该转就业观念,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大学生们除了在学业上刻苦努力,同时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转变老旧的就业观。
就业市场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才进行分批收入,现场招聘等等多项改革。
这些必要的转变说明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顺应社会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的发展,不断扩充新时代知识与能力,在教育根本上实行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学习真正有用的才能。
只有解决了这一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解决就业难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端正自身就业态度,不要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不断完善自己,量变引发质变,同时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最终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再者在人才市场的制度方面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前进,摒弃不好的制度,加强政策的改革,信息的流畅,多鼓励大学生下西部,进内陆等,使人才个安其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