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史上最全的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多选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2.政策的导向是(AB)的导向。

A.行为B.观念C.条件D.文3.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BCD )A规制功能B.导向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4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ABCD)。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5.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ABC )。

A.核心主体B.准公共政策主体C.社会公众D.政党6.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ABCDE)1A.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B.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C.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D.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E.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7. 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ABCD )等子系统。

A. 信息B. 智囊C. 决断D. 监控8. 外部监控体系是由(ACD)等组成。

A.人民群众B.政党C.新闻舆论D. 社会团体9、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ABCD)。

A.选择政策方案B.确定政策目标C.设计政策方案D.界定政策问题10.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ABCD)。

A.目标具体明确B.目标有效协调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11.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ABCD)。

A.多方案原则B.排斥性原则C.多要素原则D.可操作性原则12.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ABC)。

A.交换B.说服C.强制D.妥协13.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ABCD)A.回溯分析B.非零起点C.双重优化D.心理效应14.史密斯认为,(ABCD )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

A.理想化的政策B.执行机构C.目标群体D.环境因素15.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ABCDE)。

A抵触型B僵化型C滞后型D折扣型E结构型16.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ABCD)A.多样性B.动态性C.交叉性D.突发性17.公共政策评价由哪几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ABCD)。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

华工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上半.)

A1、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模型。

C、理性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精英理论观点的是()。

A 、公共政策的变化一定是革命性的,而非渐进性的3、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

B、组织与实施4、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B 、分解5、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

A、经济人6、“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A 、头脑风暴法7、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C、德尔菲法8、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首先由官方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C、动员模型9、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

C、议行合一10、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D、评估政策方案11、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C 、精英模型12、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采取渐进方式,对现有政策加以补正、修正,这种做法属于()。

D、政策调整13、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D 、指鹿为马14、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

B 、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15、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A、评估报告1、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A 、描述评估对象 B、阐述评估目的 C、建立评估标准D、选择评估方法 E 、确定评估目标2、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

A 、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3、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A 、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 C 、个人价值观D、公众价值观 E 、意识形态价值观4、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C、权力型政策D、妥协型政策E、博弈型政策5、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从众效应的有()。

B 、谢利夫的光点实验 D 、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6、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专业学术团体D、研究机构 E、政策目标群体7、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

公共政策总结复习试卷试题有答案

公共政策总结复习试卷试题有答案

念书破万卷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此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以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项选择不给分。

每题 1 分,共 25 分)l、"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威望的分派",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规范最正确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构造取向d.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往常由官方第一提出,再经过必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议论,这类政策议程的建立模型是()。

a.外在首创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首创模型d.自觉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议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拟订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制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立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7、" 上政策 " 是政策履行误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a.象征式政策履行b.残破式政策履行c.代替式政策履行d.附带式政策履行8、在政策评估中,观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知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时机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c.政策效能d.国应的充分性9、政策主体与客体体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类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频频性周期d.构造性周期10、以下组织院于强迫性公共组织的是()。

a.学校b.工会c.行政机构d.妇联11、对策论;作为政策剖析的创建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脑筋风暴法c.博弃论d.个人判断法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要点是()。

a.政策评估b.政策拟订、c.政策履行d.政策终结13、把公共利益诉求变换为威望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单元1.所谓公共政策:实际是指政府的行为,即政府选择做的事情。

2.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1)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社会领域的知识,有助于了解社会与经济,政府与环境,问题与回应,政治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和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与政治观念的形成,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3.公共物品:是指那些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

4.私人物品: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个人消费的物品,而且只有那些为之付费的人才有权利对其进行支配。

5 .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他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

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5.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遵循四项标准: 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6.公共权力: 一般是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7.划分公共秩序与私人权利的基本原则:正当性,即公共秩序的需要与私人利益相比较是否对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必要性,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提高公共政策效率。

合法性,保护公共秩序的措施要能够接受司法审查。

合理性,个人利益损失应该得到合理补偿。

8.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秉持理性,但也不能缺少伦理的考量。

9.安乐死:(1)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使用药物让病人没有痛苦的死去。

(2)含义,一是安乐的不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手术)。

10.克隆技术:是一门进行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生物技术(clone)第二单元1.三权分立制度: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2.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制定形式:(1)国会立法:是公共政策最基本的形式。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公共政策导论名词解释1、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组织。

2、元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功能在于如何正确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的执行、评估、分析公共政策。

3、总政策:是国家实行的全部政策中处于最高层的政策,是制定其他政策的依据。

4、基本政策:指公共权力机构指导国家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工作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是用以指导部门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5、具体政策:亦称为部门政策,主要针对对具体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的政策规定,基本政策和元政策之外的都可以视为具体政策。

6、公共物品:私人不愿生产或无法提供的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劳务。

7、利益集团:是由具有共同立场、观点或利益的各人组成的团体性组织,以履行团体利益聚合功能为职责,以保障或增进团体成员利益为目标。

8、渐进模式: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它的大意是政策制定所根据的是过去的经验,经过渐进变迁的过程,从而获得共同一致的政策。

即新政策的制定是以现行的政策作为基本方案,是对以前政策的局部性调整和边际变革,体现为一种“渐进”过程,在与其他新方案相互比较后,制定出的新政策。

9、决策职能:指政策主题依靠决策体制,通过决策方式,对公共政策方案进行选择,从而确定政策战略与政策目标的职能。

10、公众议程:是指人们群众共同议论某个问题,并认为有必要提交政府采取措施给予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11、政策资源的混合:是指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某项资源的指出究竟应该属于哪一个政策,或每项政策的总投入是多少。

12、政策的重叠:是指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制定并各自执行各自的政策。

13、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去实现和解决的问题。

14、政策工具:是指人们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具体手段与方式。

【2024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2024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第一章导论一、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1.利益选择2.利益综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二)超前性;(三)层次性;(四)多样性;(五)合法性。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

五、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一)政策问题;(二)政策目标;(三)政策方案;(四)政策模型;(五)政策资源;(六)政策评价标准;(七)政策效果;(八)政策环境;(九)政策信息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二、核心主体:(一)立法机关;(二)行政机关;(三)司法机关;(四)(执)政党。

三、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四、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五、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doc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木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

考核教材使用陈庆云主编、屮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木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掌握” 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公共政策概论》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试卷均采用百分制。

卷而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

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含案例分析),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10%、28%和32%左右。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导论考核知识点1・屮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3.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5.公共政策分析要素6.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7.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8.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考核要求了解: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木特征、主要功能;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常握:利益分配的动态性;公共政策分析要索;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考核知识点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2.准公共政策主体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4.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和内容5.捉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考核要求理解: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常握: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与内容;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考核知识点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2.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关系3.决策权力的内容4.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5.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6.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7.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8.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9.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考核要求理解: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内部关系;决策权力;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类型、特征掌握:政府、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第四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考核知识点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3.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4.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5.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6.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7.决策方案的评估8.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9.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10.决策方案选择屮共识的形成11.决策方案的合法化12.提出调整方案13.选择调整方案考核要求了解: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决策方案选择屮共识的形成理解:确定公共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决策方案的评估;决策方案的合法化;提出和选择调整方案常握: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考核知识点1.政策执行的理论2 •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3.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4.政策对象5.政策环境6.联合行动的复杂性7 •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考核要求理解:政策执行的理论;联合行动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掌握: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政策执行组织及英成员;政策对彖;政策环境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考核知识点1.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2.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3.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5.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6.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木程序7.公共政策评价方法8.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9.我国公共政策评价口前存在的问题10.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考核要求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基本程序和方法常握: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询存在的问题;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考核知识点1・“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2.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3.一般思维类型4.公共决策思维类型5.头脑风暴法6 •德尔菲法7.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8.巴拉姆驴了思维法9.理想方案思维法10.简单矩阵思维法考核要求理解:“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 一般思维类型;公共决策思维类型;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理想方案思维法;简单矩阵思维法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考核知识点1 •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系统的概念3.系统方法及其特点4.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5.公共决策系统6.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7.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8.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9 •系统分析流程10.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11.决策支持系统12.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考核要求了解: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系统分析流程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方法及其特点;公共决策系统;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系统分析的基本耍求;系统分析的主耍作业;决策支持系统掌握: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考核知识点1.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來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3.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4.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5.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6.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方法和技术的影响7.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内容的影响8.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9.知识经济吋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考核要求了解: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來理解: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体制、过程、方法和技术、内容、执行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常握: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考核知识点1.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3.公共政策案例学在屮国的发展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6.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考核要求理解: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公共政策案例学在屮国的发展;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掌握: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型及其挑战考核知识点1.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共政策2.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3.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4.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5.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6.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考核要求理解: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木走向学握: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公共政策所血临的现实挑战。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及答案(2012下半年)(1)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 下半年)单选题1.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

C、等级决定制2.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 )o B、极端和绝对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o B、组织与实施4. 前评估是指(B )o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5. 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o C、林布隆6. 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o D、目标取向7. 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 )o B、传统经济学8. 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D )o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o C、委托评估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o C、确定政策目标11. 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B )o B、分解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o C、对演法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o A、简单多数方法14. “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 )o C、颂歌效应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 )o B、政策议程的建立多选题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 )A、管制功能B、引导功能C、调控功能D、分配功能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 )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18. 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 )o B、替代C、合并D、分解E、缩减19. (ABC )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A、公共问题B、公共目标C、公共利益20. 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o A、政党B、利益集团C、思想库D、大众传媒E、公民个人21. 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 )o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22. 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BCD )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23. 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童话《皇帝的新衣》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E、指鹿为马24. 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ABCD )A、计划周密B、执行准确C、灵活创新D、全局与局部兼顾综合分析题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由于 D 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 D 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尽管 D 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 D 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 D 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这样,新建的长达 1 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 D 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 D 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2)从整体情况看, D 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3) D 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答:( 1 )颂歌效应(2 )首先, D 乡的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没有能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政策目标不具有前瞻性,短时间内拆除新房只会造成极大浪费;再次,其目标定得偏高,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2024版】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政策导论》试题(1)()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

正确答案:C(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人们提高认识,消除不满进行的政策终结的措施是()正确答案:C(3)政策评估的核心是()正确答案:A(4)评估的价值标准主要考虑的是()正确答案:A(5)影响政策执行协调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正确答案:D(6)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正确答案:C(7)专家学者对问题的察觉也必须同时得到的______认同和支持才能进入政府议程。

()正确答案:C(8)政策评估依据的标准是(#)正确答案:D()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

正确答案:A(10)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正确答案:B考前练兵-试题详解多选题(5)(1)哪些对政策环境的构成产生影响()。

正确答案:ABCD(2)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正确答案:ABCD(3)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的公共决策体制是()正确答案:AD(4)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正确答案:ABCD(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正确答案:ACD考前练兵-试题详解判断题(16)(1)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范围、时间、强度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正确答案:B(2)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电子信息网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

正确答案:B(3)非官方参与者相对于官方决策者而言,尽管他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因素。

正确答案:B(4)对政策接受的情况可分为服从、认同、修正。

正确答案:A(5)政策终结是决定政策变化、政策终结的基础依据。

正确答案:A(6)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7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必备通关指导7

共 3 道大题,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15 道小题,共 30 分)1. 从“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这个角度划分政策主体的是( )。

(2 分)A. 詹姆斯.E.安德森B. S.S.内格尔C. 查尔斯.林布隆D. 张国庆【答案】A【解析】从“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这个角度划分政策主体的是詹姆斯.E.安德森。

2. 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2 分)A.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 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 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 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

【答案】B【解析】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3.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2 分)A. 拉斯韦尔B. 伊斯顿C. 戴伊D. 安德森【答案】B【解析】“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伊斯顿4. “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2 分)A. 象征式政策执行B. 残缺式政策执行C. 替代式政策执行D. 附加式政策执行【答案】D【解析】“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附加式政策执行5. 新制度主义经常把文化称为( )。

(2 分)A. “软制度”B. “外在制度”C. “价值尺度”D. “道德约束”【答案】A【解析】新制度主义经常把文化称为包括各种具有法定权威性的公共部门。

6. 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2 分)A. 直觉思维B. 创造性思维C. 灵感思维D. 豁然开朗思维【答案】C【解析】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7. 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6上半年)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6上半年)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6上半年)一、单选题第1题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C、体制内运作)。

第2题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C、林布隆)。

第3题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C、议行合一)。

第4题“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D、元政策)。

第5题在我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B、国家立法机关)。

第6题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A、变动性)。

第7题博弈论在实质上属于(C、理性)模型。

第8题我国第一个引进听证制度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9题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证实了(B、从众效应)的存在。

第10题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我得你不一定失)。

第11题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B、政策僵化)第12题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等级决定制)。

第13题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属于心理压力中的(A、双趋冲突)。

第14题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C、精英模型)。

第15题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C、德尔菲法)。

第16题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C|D )。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B、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第17题政策规划的原则包括(A|B|C|D|E )。

A、信息原则B、系统原则C、客观原则D、效益原则E、可行原则第18题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B|C|D )A、工业政策 B、外交政策C、国家安全政策D、政党政策E、社会保障政策第19题后行为主义时期,在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公共政策学在方法论上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A|B|C|D)。

A、行为主义方法论B、公共选择方法论C、博弈论 D、个案研究法E、历史唯物主义第20题创新思维具有的特征包括( A|B|C|D|E )。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1、什么是公共政策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动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答案:1 a 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从政治概念的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公共政策是解决冲突性要求并为合作提供激励的一种行动模式。

广义的政策概念具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首先,政策是一种社会活动,而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事件。

其次,政策产生于两种需要的其中一种,或者是协调冲突性要求,或者是为集体活动建立激励机制。

b 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角度)2 (1)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他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并且由行政人员(国家公务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美国政治家哈罗德·拉斯韦尔在创立政策学科时曾提出,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大型计划。

”(3)加拿大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分配。

(4)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都是公共政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简单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方案获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3、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a公共空间----公共政策应该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 b公共物品----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c公共职能----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上的; d公共问题----公共政策要处理的是公共问题而不是私人问题; e公共利益----有效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是界定公共政策必要性的主要界定,是把握公共政策目标性的主要依据; f公共权力----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利,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利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g公共秩序----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

华师网院《公共政策导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14下半年)A一、单选题第1题(2) 分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A、政策断裂B、政策僵化C、政策均衡D、政策失效答案:B第2题(2) 分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A、多数原则B、赞成投票制C、等级决定制D、末位淘汰制答案:C第3题(2) 分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理性模型B、渐进模型C、精英模型D、团体模型答案:C第4题(2) 分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B、正负表决法C、德尔菲法D、同意表决法答案:C第5题(2) 分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B、组织与实施C、总结与报告D、搜集信息答案:B第6题(2) 分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B、极端和绝对C、相对和主观D、以上都不对答案:B第7题(2) 分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B、延长政策期限C、打击反对力量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答案:A第8题(2) 分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B、政策检查C、政策评估D、政策执行答案:C第9题(2) 分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A、非正式评估B、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答案:C第10题(2) 分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B、评估政策方案C、拟定政策方案D、择定政策方案答案:A第11题(2) 分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答案:D第12题(2) 分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A、渐进性的B、补充性的C、删减性的D、修正性的答案:A第13题(2) 分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B、传统经济学C、社会学D、管理学答案:B第14题(2) 分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导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从众效应2.实验性理论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公共政策是( )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政策。

A.企业B.社会组织C.政府D.个人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 )。

A.深入B.内化C.反映D.响应3.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 )。

A.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感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B.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C.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D.即人类的行动是无法合乎理性的,或者无法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4.“系统分析”最早是由( )提出并加以使用的。

A.美国国防部B.麦克纳马拉C.贝塔朗菲D.兰德公司5.下列关于知识经济基本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九社会组织层级化B.社会主体知识化C.民主参与大众化D.政策信息公开化6.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 )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C.温和性D.权威性7.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 ),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C.系统性D.倾斜性8.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补充B.协调C.-致D.排斥9.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思维者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 )。

A.创造性思维B.直觉思维C.灵感思维D.豁然开朗思维10.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 )政策理念。

A.基础型B.理性型C.发展型D.综合型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 )等子系统。

A.智囊B.信息C.监控D.决断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是( )。

A.目标具体明确B.目标有效协调C.目标具有可操作性D.目标与手段的统一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A.多变化B.民主化C.高效化D.科学化4.以下选项属于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A.管制性公共问题B.国际性公共问题C.全国性公共问题D.服务性公共问题5.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A)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B.企业C.个人D.社会组织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C)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的分配。

A.强制性B.权威性C.限制性D.利益性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

A、整体性B、系统性C、层次性D、超前性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B.综合C.分配D.落实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ABC)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ABCD)A.利益选择B.利益整合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4、政策的导向是(BD)的导向。

A.文化B.观念C.条件D.行为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C.间接引导D.主观引导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一、单项选择题1.(D)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A.党政二元结构B.两党制C.议会负责制D.总统负责制3.(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A.托马斯·戴伊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D.罗伯特·达尔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客体C.非官方决策主体D.执政党6.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A.公民B.非政府组织C.利益集团D.大众传媒二、多项选择题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ABC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师公共政策主干课考试复习提纲(2012下半年)单选题1.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C)。

C、等级决定制2.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B)。

B、极端和绝对3.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B )。

B、组织与实施4. 前评估是指(B)。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5.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

C、林布隆6.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D)。

D、目标取向7.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B)。

B、传统经济学8.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D)。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9.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C)。

C、委托评估10.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

C、确定政策目标11.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B)。

B、分解12.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C)。

C、对演法13.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A)。

A、简单多数方法14.“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C)。

C、颂歌效应15. 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是(B)。

B、政策议程的建立多选题16.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有(ABCD)A、管制功能 B、引导功能 C、调控功能 D、分配功能17.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ABCDE)A、行政法规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C、部门规章D、地方性规章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18.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BCDE)。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E、缩减19. (ABC)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A、公共问题 B、公共目标 C、公共利益20.政策主体中的非官方参与者包括(ABCDE )。

A、政党 B、利益集团 C、思想库 D、大众传媒 E、公民个人21.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化过程包括(AB)。

A、政治系统的合法化 B、公共政策的合法化22.下列哪些政策属于政治政策( BCD)B、外交政策 C、国家安全政策 D、政党政策23.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小组意识现象的是(ABDE)。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童话《皇帝的新衣》 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E、指鹿为马24.政策合法化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BC )A、政策内容合法化 B、决策过程合法化C、有关政策的法律化25. 政策执行中应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BCD )A、计划周密 B、执行准确 C、灵活创新 D、全局与局部兼顾综合分析题我国北部某县下属的各乡镇竞相开展建设街道的热潮,一些并不富裕的乡镇政府领导为了不落后于其它乡镇也不惜代价,利用各种手段从农民手中集资,居然也在乡镇各大街的两旁盖起了两层至三层的漂亮楼房,整个乡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由于D乡在这方面做得出色,速度较其它乡快了许多,D乡的党委书记还被提拔到县里任职。

尽管D乡在县里和各项评比中获得“卫生乡镇”、“现代乡镇建设之星”等奖项,但绝大部分楼房闲置在街道两旁,无所用途。

该县本来就属于贫困县,D乡又是其中较为贫困的乡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可想而知,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很低的情况下,这些整齐漂亮的楼房只成为街道的装点。

然而更为不幸的事也发生了D乡,就在各街道建设完毕后不到两年,其中一条街道太窄,无法与国道衔接必须加宽,否则全市的交通规划就无法实施。

这样,新建的长达1公里的楼房被迫拆除,甚至许多楼房到拆除的那一天也未曾被使用过。

一时间,民怨沸腾,议论不断,但事情毕竟已经过去。

D乡仍旧处于贫困之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D乡党委书记被提拔到县里,体现了哪种效应的作用?(2)从整体情况看,D乡的政策目标存在哪些问题?(3)D乡之所以能够获得县里的各奖项说明该县的评估存在什么问题?答:(1)颂歌效应。

(2)首先,D乡的政策目标不明确、不具体、没有能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政策目标不具有前瞻性,短时间内拆除新房只会造成极大浪费;再次,其目标定得偏高,远远超出了其经济承受能力。

(3)该县的评估标准存在问题,其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都出现了严重失误。

问答题简述决策过程中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答:(1)趋避冲突;是指既想达到某个目标又不想付出某种代价,而两者又不能同时实现,因而内心产生矛盾的情况。

(2)双趋冲突;是指两个好处都想要,因不可同时兼得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3)双避冲突;是指因对两种同样不利的结果必须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矛盾。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特区经济政策和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表现了政策的(B )特征。

B、倾斜性2、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C )。

C、林布隆3、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是( B)。

B、布鲁金斯学会4、精英理论与下列哪种观点近似( A)。

A、英雄史观5、“摸石头过河”体现了哪种模型的观点(B )。

B、渐进模型6、在美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D )。

D、政党决策7、下列选项中,( C )属于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

C、政策在多大程度上坚持了社会公正原则8、传统理性模型对人的假设是(A)。

A、经济人9、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C)。

C、确定政策目标10、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D)。

D、指鹿为马11、下列现象中属于政策终结的是( B )。

B、中国电信免收手机入网费12、政策评估阶段的最终产品是( A )。

A、评估报告13、“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B )。

B、伊斯顿14、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A )。

A、政策法律化15、政策执行程序的核心要求是( C )。

C、执行的有序性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CD )。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2、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ACE )。

A、胡弗研究所 C、兰德公司 E、野村研究所3、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CDE )。

C、权力型政策 D、妥协型政策 E、博弈型政策4、一般说来,政策议程的主要阶段包括( AD )。

A、公众议程 D、政府议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BCD )。

A、宪法B、基本法C、超出基本法律性质但仍包括在现行宪法界定范围内的其他法律D、人大决定7、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ABCDE )。

A、描述评估对象B、阐述评估目的C、建立评估标准D、选择评估方法E、确定评估目标8、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ABD )。

A、种族成见 B、职业成见 D、性别成见9、政策评估的主体包括(ABCDE )。

A、决策者B、执行者 C、专业学术团体D、研究机构 E、政策目标群体10、下列选项中属于政策终结方式的是(AC )。

A、我国单一的社会保障政策分解为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人寿保险等多项。

C、我国企业实行利改税三、简答题:简述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包括的内容。

答:(1)政策是否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

(2)政策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政策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

(4)政策是否有利于保持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

(5)政策是否坚持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四、论述题:试述社会问题的含义。

答:(1)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一种可能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客观条件是政策问题存在的必要前提,但不是充分条件。

(2)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定义;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由人们来加以定义的,如果某种状态并不为身处其中的人们认定为社会问题,那么这种状态就不构成社会问题。

(3)在被定义为社会问题的客观条件中,人的价值判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如果问题只涉及到个别人或少数人的利益,一般不构成社会问题。

(5)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

(6)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整个社会问题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发泡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高温下使用易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后随意丢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回收和处理难度相当大。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前夕,国家经贸委连续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和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各行业协会也联合发出倡议要求:立即在餐饮经营和食品生产、流通各环节中停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餐饮企业不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送餐、打包,生产、流通企业不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包装食品;不进不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包装的任何食品;各地要尽快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可降解的替代品;积极配合执法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切实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各地相关协会要协助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新型替代品的推广工作。

尽管通知和倡议要求一再宣传,还是有一些企业仍在生产、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此造成的污染仍在加重。

看来,若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还须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根据上述材料,联系政策终结的有关知识,分析政策终结中会遇到的障碍,并针对本案例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答: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政策终结有很大难度,本案例也体现了有禁不止的情况。

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方面的障碍;政策受益者能够从原政策中谋取极大利益时,他们当然会反对政策终结,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有时个别政府机构也将因政策终结失去部分利益,这两个方面的心理抵触有时很强烈。

(2)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终结时,争取公众的支持也非常重要,为此要进行充分的宣传和政府舆论导向。

另外政策终结有时还存在法律方面、资源方面、组织方面的障碍。

本案例中要迅速终结旧的政策,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倡导环保观念,并运用科学的评估数据争取多数公众的配合与支持,必要时要动用政府权威对违规者实行惩罚。

1.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C.政策评估2.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C.内部评估3.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4.前评估是指()。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5.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D.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6.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7.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主要特征是()。

C.体制内运作8.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C.林布隆9.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目标取向10.首因效应又称为()。

D.先头效应11.()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A.政策缩减12.“公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什么公平,而是人们被给予了哪些权利”,该观点体现了哪位学者的思想()。

B.诺齐克13.“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