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第六章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合集下载

先进控制技术

先进控制技术
1974年,英国伦敦大学教授E.H.Mamdani研制成功第一 个模糊控制器,充分展示了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前景。
6.1.1 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6.1.2 模糊控制原理 6.1.3 模糊控制器设计
6.1.1 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1. 模糊集合 有许多概念,如大、小、冷、热等,都没有明确的内涵 和外延,只能用模糊集合来描述;叫做模糊集合。
3.自学习模糊控制策略和智能化系统的实现。
4.常规模糊控制系统稳态性能的改善。
5.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过程中,尽快把其转化 为生产力。因此,需加快实施简单实用的模糊集成芯片和模糊 控制装置,以及通用模糊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2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是一种基本上不依赖于精确数学模型的先 进控制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具有不确定性或高度非线性的 控制对象,并具有较强的适应和学习功能。
人的手动控制策略是通过操作者的学习、试验及长期经验积 累而形成的,它通过人的自然语言来叙述,例如,用自定性的、 不精确的及模糊的条件语句来表达:若炉温偏高,则减少燃料: 若蓄水塔水位偏低,则加大进水流量;若燃烧废气中含氧量偏 向,则减小助燃风量等。
由于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所以,这种语言控制也被称为模 糊语言控制,简称模糊控制。
6.1.4 模糊控制的特点
模糊控制理论主要优点如下: 不需要精确数学模型 容易学习 使用方便 适应性强 控制程序简短 速度快 开发方便 可靠性高 性能优良
6.1.5 模糊控制的应用
近年来,模糊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简单介绍一些模糊 控制的应用领域:
1)航天航空:模糊控制现在已应用于各种导航系统中。 2)工业过程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的需要是控制性术发展的主要 动力。 3)家用电器: 全自动洗衣机、电饭煲、空调等。 4)汽车和交通运输:防抱死刹车系统,基于模糊控制的无级变 速器,模糊发动机控制和自动驾驶控制系统等。 5)其控制场合: 电梯控制器、工业机器人、核反应控制、医疗仪器等。除控制 应用以外,还应用于图像识别、计算机图像处理、金融和其他专 家系统中。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二○○八年六月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摘要PID控制技术是一种应用很普遍的控制技术,目前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控制中,PID控制是工业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

这是因为PID控制器结构简单、实现简单,控制效果良好,已得到广泛应用。

据统计,在目前的控制系统中,PID控制占了绝大多数。

但是,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控制对象不同时,控制器的参数难以自动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为了使控制器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可以采用神经网络控制的方法。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这一特性,并结合传统的PID控制理论,构造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实现控制器参数的自动调整。

本论文讨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PID 控制,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进行在线参数整定,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通过仿真实现可以看出它具有自学习、自适应性等特点,网络的收敛速度快,能够对非线性对象有很好的控制,系统的跟踪性能很好.其参数设定无需知道被控对象的具体参数及其数学模型,对不同的对象具有适应性.关键词:PID控制神经网络Matlab 仿真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neural networkPID controllerABSTRACTPID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very common control technology in many aspects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industrial control, PID control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in industrial control methods. This is because the PID controller simple structure, to achieve a simple, effective control, has been widely used.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PID control is the vast majority in the present control system. However, he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When the control object is not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roller parameters to automatically adjust to the changes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ke the controller has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ntroller Parameters of automatic adjustments can be used neural network control method.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learning oneself,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D control theory Structure of neural networks PID controller, and implementate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controller parameters. The thesi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neural network PID controller,and control,make use of the neural network from the study ability to proceed its function to on-line parameter amend,and make use ofthe Matlab software proceeds to imitatereally.By the simulation can see that it is to achieve self-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convergence speed, can have a good control on non-linear object ,and tracking of system performance very good. Its parameters need to know the object of the specific parameters and its mathematical model,and adapt different objects.KEY WORDS:PID control Neural network Matlab Simul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1.1 前言 (1)1.2 神经元网络PID的发展历程 (1)1.3 神经网络的特点 (2)1.4 神经网络的主要研究方向 (2)1.5 神经网络PID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 (3)1.6 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3)2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 (4)2.1 神经网络的简介 (4)2.2 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4)2.3 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原理 (4)2.4 神经网络结构的分类 (5)2.5 神经网络的学习 (6)2.5.1 学习方式 (6)2.5.2 网络模型及其学习算法 (6)2.6 神经网络的训练 (7)3 应用MATLAB设计神经网络PID控制系统 (8)3.1 MATLAB、SIMULINK、神经网络工具箱简介 (8)3.2 神经网络工具箱与人工神经元网络设计 (9)3.3 PID控制器 (10)3.3.1 PID控制器简介 (10)3.3.2 PID控制的局限 (12)3.4 神经网络 PID 控制器的设计 (12)4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14)4.1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及其学习算法 (14)4.1.1 采用有监督Hebb学习算法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 (14)4.1.2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学习算法可调参数的选取规律 (16)4.1.3 单神经元自适应PID仿真 (16)4.2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设计 (18)4.3 小结 (21)5 结束语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1 绪论1.1 前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过程计算机控制以自动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现代化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可使生产过程保持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高安全性、经济性和运行水平。

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摘要: 神经网络控制,即基于神经网络控制或简称神经控制,是指在控制系统中采用神经网络这一工具对难以精确描述的复杂的非线性对象进行建模,或充当控制器,或优化计算,或进行推理,或故障诊断等,亦即同时兼有上述某些功能的适应组合,将这样的系统统称为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

本文从人工神经网络,以及控制理论如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详细的论述了神经网络控制的应用以及发展。

关键词: 神经网络控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过程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

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

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

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

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

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生物神经元模型神经元是大脑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人脑大约含1012个神经元,分成约1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大约与102~104个其他神经元相连接,形成极为错综复杂而又灵活多变的神经网络。

每个神经元虽然都十分简单,但是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之间、如此复杂的连接却可以演化出丰富多彩的行为方式,同时,如此大量的神经元与外部感受器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也蕴含了变化莫测的反应方式。

图1生物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为多输入、单输出,神经元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来看,信息的处理与传递主要发生在突触附近,当神经元细胞体通过轴突传到突触前膜的脉冲幅度达到一定强度,即超过其阈值电位后,突触前膜将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传递的化学物质,突触有两种类型,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课件:神经网络控制

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课件:神经网络控制
进行的,这种排列往往反映所感受的外部刺激的某些物理特征。
例如,在听觉系统中,神经细胞和纤维是按照其最敏感的频率分
布而排列的。为此,柯赫仑(Kohonen)认为,神经网络在接受外
界输入时,将会分成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对不同的模式具有
不同的响应特征,即不同的神经元以最佳方式响应不同性质的信
号激励,从而形成一种拓扑意义上的有序图。这种有序图也称之


,

,

,

)
若 输 入 向 量 X= ( 1
, 权 值 向 量
2


W=(1 , 2 , ⋯ , ) ,定义网络神经元期望输出 与
实际输出 的偏差E为:
E= −
PERCEPTRON学习规则
感知器采用符号函数作为转移函数,当实际输出符合期
望时,不对权值进行调整,否则按照下式对其权值进行
单神经元网络
对生物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抽象和
模拟,从数学角度抽象模拟得到单神经
元模型,其中 是神经元的输入信号,
表示一个神经元同时接收多个外部刺激;
是每个输入所对应的权重,它对应
于每个输入特征,表示其重要程度;
是神经元的内部状态; 是外部输入信
号; 是一个阈值(Threshold)或称为
第三代神经网络:
2006年,辛顿(Geofrey Hinton)提出了一种深层网络模型——深度
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令神经网络进入了深度
学习大发展的时期。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新领域,采用无
监督训练方法达到模仿人脑的机制来处理文本、图像等数据的目的。
控制方式,通过神经元及其相互连接的权值,逼近系统

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技术

计算机科学中的神经网络技术一、什么是神经网络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属于计算机科学中的人工智能领域,其目的是通过构建一个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计算模型,实现机器对信息的处理和学习。

人类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而神经网络技术就是通过数学算法和计算机技术来模拟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机器对于输入信息的处理和输出行为的控制。

二、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但是由于计算机性能的限制和理论模型的不成熟,导致神经网络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利用简单的神经元模拟神经网络成为可能,同时支持神经网络训练的算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推动了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

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神经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控制等领域,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

三、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计算机视觉方面的应用: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模式识别技术实现物体检测、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等任务,为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安防提供技术支持。

2.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序列模型和注意力机制实现机器翻译、问答系统和情感分析等任务,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3.智能控制方面的应用:神经网络可以通过强化学习算法实现自主导航、自主驾驶等任务,为智能交通系统和机器人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神经网络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神经网络技术在应用领域已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计算性能的限制:神经网络模型的复杂性和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而目前的计算能力仍然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2.数据获取和处理的问题:神经网络模型依赖于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训练和优化,但是部分数据可能存在缺失和噪声,需要使用数据清洗和数据增强等技术进行处理。

试论智能控制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的结合

试论智能控制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的结合

试论智能控制技术与机械电子工程的结合摘要:智能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是各领域顺应时代发展的外在表现,在机械电子工程中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大量解放劳动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探究了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优势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

关键词: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机械电子引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控制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还能有效改善企业的工作成本以及效率。

但是,就目前的智能控制技术使用情况来看,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促进控制工程更为智能化的发展仍是我们的一大工作目标。

一、智能控制工程的概述传统的控制工程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实现自动化计算的特性解来决控制工程问题,并将计算机控制理论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的一种技术。

就传统控制工程而言,其主要就是通过设置控制系统的参数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进而有效完善整个控制系统。

因此,将控制工程技术应用到机械电子工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整个机械产品的生产效率。

而智能控制工程较传统控制方式不同的是:其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模拟人的大脑思维方式,并将这种控制方式运用到自动化控制工程中。

智能控制工程的出现,摒弃了传统控制工程依赖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不足,因而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可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机械电子工程问题中的应用,智能控制凸显更为关键的作用。

二、智能控制工程在机械电子工程中的优势1、确保数据一致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会受到技术、材料设备和人员、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

尤其是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会导致施工中出现多次变更,影响到最终获得数据的完整性,进而增加数据分析结果的偏差。

为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利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全方面收集相关数据信息,避免数据遗漏和错误。

同时,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可根据不同技术形式采用针对性的数据处理方法,有效提高机械电子设计的科学有效性,提高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施工的质量。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规控制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常规控制技术
PID调节器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当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难 以建立、系统的参数又经常发生变化时,应用PID控制技术,在线整 定最为方便。
在计算机进入控制领域后,用计算机实现数字PID算法代替了模拟 PID调节器。
连续生产过程中,设计数字控制器的两种方法: 1.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连续系统模拟调节器,然后用计算机进行数字 模拟,这种方法称为模拟化设计方法。 2.应用采样控制理论直接设计数字控制器,这是一种直接设计方法 (或称离散化设计)
(z)
R(s) +
R(z)
T
e(s) E(z)
_
T
D(z)
U(z)
T
G h0 (s)
图12 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G(z) G0 (s)
G(s)
Y (z) T
Y (s)
其中: G(z)=Z Gho (s)G0 (s)
1 e Ts
Gh0 ( s )
s
广义对象脉冲传递函数
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系统的误差脉冲传递函数
① 断开数字PID控制器,使系统在手动 1
状态下工作,给被控对象一个阶跃输入
信号;
0
y(t )
y()
② 用仪表记录下在阶跃输入信号下的对 象阶跃响应曲线;
p•
0 a
Tm
t b
c
t
图11 对象阶跃响应曲线
③ 在响应曲线上的拐点处作切线,得到对象等效的纯滞后时间和 对象等效的时间常数 ;
④ 选择控制度;
不完全微分PID控制器结构
e(t )
PID 调节器
u(t )
Df (s)
u(t )
不完全微分的PID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PID控制中的微分环节串联上一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多地涉及到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

这个技术很重要,因为它利用了人工智能系统的高度智能和灵活性。

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使计算机系统更具自主性,更容易掌握复杂的任务,因此,这个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

什么是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是指一种有效的对于不确定动态过程的控制方法,其中的神经网络是指通过网络学习技术构成的人工神经系统。

神经网络可以用来学习,表示和控制高度复杂的系统动态过程。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过程、金融市场、交通流量、环境监测和医疗数据分析等方面。

该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控制技术,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更加灵活和适应性更强:传统的控制方法只能使用预定义的规则和算法,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数据。

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模型,更加灵活适应各种环境和数据。

2)适用范围更广:相比较于传统的控制方法,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对于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能力更强。

这种技术可以适用于许多复杂的系统,包括非线性的动态系统。

该技术的研究意义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许多复杂的交通系统和制造系统作为新兴领域都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处理。

例如,交通系统流量的控制和优化,都需要实现对复杂环境的自适应调节。

而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可以精确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更具有应用价值。

该技术的应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1)交通控制城市交通高峰时段,建立一个高效的交通衔接控制系统有助于缓解拥堵状况。

这种系统可以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通过智能算法,调整路口信号灯的绿灯时长,使得车辆能够更为顺畅的通行。

2)金融市场分析金融市场波动是十分复杂的涨跌情形,利用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算法、监控、系统分析等方法,可以更好的把握股市变化的趋势和特征。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中的神经网络与智能控制技术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控制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用于监测和管理各种工业和非工业过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控制系统也在不断提升。

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作为现代控制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一、神经网络与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和功能的数学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来逼近和模拟人脑的决策过程。

在控制系统中,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处理和解决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

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控制系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特性。

1.1 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原理神经网络模型由多个神经元组成,这些神经元通过连接权重相互连接。

每个神经元将输入信号经过激活函数进行处理,产生输出信号,并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通过调整连接权重和激活函数参数,神经网络可以逐步地优化输出结果,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1.2 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控制和交通管理等领域。

在这些应用中,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学习和自适应的方式,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确定性和变动性。

二、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指结合人工智能和控制理论,用于设计和实现智能化的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通过引入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和专家系统等,能够更好地适应动态和非线性控制问题。

2.1 智能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智能控制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人类专家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使得系统能够进行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和使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智能控制系统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环境的变化,对于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性能。

2.2 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控制和交通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和模糊规则,自主地进行生产调度和质量控制;在交通管理中,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优化信号配时和路线选择,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总结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总结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智能控制技术总结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控制理论和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和智能控制技术进行总结。

一、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础,它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通过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来描述系统的运行规律和行为特性,它可以是线性模型也可以是非线性模型。

控制原理是指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分析和计算,设计出合适的控制策略,实现对系统运行状态的调节和控制。

二、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常用的智能控制技术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遗传算法控制等。

1.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它可以处理模糊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模糊控制系统通常由模糊化、知识库、模糊推理机和解模糊化等部分组成,通过模糊推理和模糊规则的匹配,得出控制决策,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2. 神经网络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是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构建控制系统,它模仿人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工作原理,实现对系统的学习和自适应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通常由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通过学习算法和反馈机制,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实现对系统的实时控制。

3. 遗传算法控制遗传算法控制是一种基于生物遗传进化思想的优化方法,它通过模拟自然界的遗传和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控制通常包括编码、种群初始化、适应度评价、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步骤,在迭代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交叉和变异,优胜劣汰,逐步找到最优解。

总结:控制科学与工程涉及到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其中控制理论以数学模型和控制原理为基础,而智能控制技术则是利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第6章现代控制方法_分布式控制系统

第6章现代控制方法_分布式控制系统

a 一个自变量 b 两个自变量 图6.3 说明线性规划原理图示
当自变量是三个时,很难用直观图解法。
返回
返回网络课堂
2、 非线性规划
最常用的是单纯形法,但单纯形法必须是凸集。 梯度法:如果目标函数J与自变量X的解析关系很清楚,而且对X
J 值没有约束,最优化点必须在 X 0 处,至于该点是
2J 极大值或极小值,则需视 是小于或大于零而定。 X 2
返回
返回网络课堂
6.2最小拍控制
6.2.1 6.2.2 6.2.3 6.2.4 6.2.5 最小拍控制系统 最少拍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最少拍控制系统的设计 典型输入下的最小拍控制系统分析 最小拍控制器
返回
返回网络课堂
6.2.1最小拍控制系统
最小拍控制系统主要设计指标是快速性,在典型输入信号的作用下,经过最 少采样周期,使系统输出在采样瞬时的稳态误差为零,故又称为时间最优控制系 统或最小调整时间系统或最快响应系统。 要求闭环系统对于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个采样周期内达到无静差 的稳态,且其闭环脉冲传递函数式:
h( x ) 0
(6-1)
g ( x) 0
式中, x [ x1, x2 , xn ] 为生产过程的操作条件,也就是第一控制级 的各个设定值; h( x) 0 为生产过程的静态数字模型; g ( x) 0 为生产过 程的约束条件。
T
返回
返回网络课堂
6.1 计算机优化控制
6.1.1目标函数 6.1.2过程优化模型 6.1.3约束 6.1.4最优化方程
返回网络课堂
第6章 现代控制方法
6.1 6.2 6.3 6.4 6.5 计算机优化控制 最小拍控制 模糊控制理论 专家系统 神经网络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进行仿真实验,观察系统性能,调整控制器参数以优化控制效果。
4.案例分析:
-分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讨论不同场景下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和解决方案。
5.课程设计任务:
-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根据任务书要求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
-结合实际案例,自主选择控制器类型,完成控制系统设计。
-指导学生根据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控制系统设计进行优化;
-探讨不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提出改进方案。
3.小组讨论: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享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分析各自设计的控制系统性能,比较不同设计方案的效果。
4.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当前计算机控制系统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探索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创新设计和应用。
4.教学评估:
-收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教学评估;
-分析评估结果,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5.跨学科融合:
-强调计算机控制系统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如自动化、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
-鼓励学生拓宽视野,掌握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应用能力。
6.报告撰写与评价:
-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分析、实验结果等;
-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3、教学内容
1.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实际操作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设备;
-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调试和优化控制器参数,观察控制效果。
2.设计优化:
6.未来规划:
-与学生探讨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职业规划;
-鼓励学生树立长远目标,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计算机控制技术》PPT课件

《计算机控制技术》PPT课件


ppt课件
11
PCI总线:在CPU和外设间插入协调数据传输的 管理层,提供一致的总线接口,形成了开放的 局部总线标准,而不依赖于CPU芯片。工作频率 33MHz,PCI总线的数据宽度为32位和64两种, 数据传输率分别为133Mbps和266Mbps,PCI Express数据传输率可以达到8Gbps。
ppt课件
7
• (4)分散型控制系统
•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 DCS采用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
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的设计原则, 把系统从上到下分为分散过程控制级、 集中操作监控级、综合信息管理级,形 成分级分布式控制。
ppt课件
8
•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ppt课件
12
3. 基于PC总线的工业控制机常见类型 ISA 总线工控机
PCI 总线工控机
PC104 总线工控机:总线与ISA兼容的基础 上缩小模板尺寸,降低功耗,满足嵌入式系 统的要求。有104条信号线,模板尺寸为3.6 in×3.8 in (90mm×96mm),可以层叠。
CompactPCI工控机:PCI总线+欧式插卡结 构。
第一章 绪论
一.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论 二.工业控制机的组成结构及特点 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述 •
ppt课件
1
一 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论
1.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图示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通常称为工业控 制计算机,简称工控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偏差 控制量
给定量 + r-
e
u

ppt课件
9
二.工业控制机的组成结构及特点

2024版智能控制技术ppt课件

2024版智能控制技术ppt课件

模糊逻辑在智能控制中应用
01
02
03
工业过程控制
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 等工业过程控制中,实现 对温度、压力、流量等参 数的智能控制。
智能家居系统
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 实现对灯光、窗帘、空调 等设备的智能控制,提高 居住舒适度。
自动驾驶技术
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中, 实现对车辆行驶轨迹、速 度等参数的智能控制,提 高行驶安全性。
神经网络控制
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自 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实 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 制。特点:能够处理非 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 系统,具有强大的逼近
能力和容错性。
专家系统控制
基于专家知识和经验, 构建专家系统实现对复 杂系统的有效控制。特 点:能够处理定性和定 量信息,具有较强的推
理和决策能力。
遗传算法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背景
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复杂系统的出现,现代控制理论应运
而生。
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思想
02
基于状态空间法和最优化原理,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有效控制。
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方法
03
包括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鲁棒控制等。
智能控制方法分类及特点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模糊控制
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将 人的控制经验表示为模 糊规则,实现对复杂系 统的有效控制。特点: 不依赖于精确的数学模 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和适应性。
模拟退火算法实现过程
包括初始化、设置温度参数、生成新解、计算目标函数差、接受准 则判断、降温过程等步骤。
模拟退火算法特点
具有全局搜索能力强、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特点,但计算时间较 长。
智能优化算法在智能控制中应用案例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教程PPT(MATLAB基于Simulink的三种典型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学习资料)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教程PPT(MATLAB基于Simulink的三种典型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学习资料)
22
1. 基于传统控制理论的神经控制将神经网络作为传统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用以充当辨识器,或对象模型,或控制器,或估计器,或优化计算等。这种方式很多,常见的一些方式归纳如下:
22
(a)
(b)
图3-3 神经直接逆动态控制系统
1).神经直接逆动态控制神经直接逆动态控制采用受控对象的一个逆模型,它与受控对象串联,以便使系统在期望响应(网络输入
22
(2)神经间接自校正控制间接自校正控制一般称为自校正控制。自校正控制是一种利用辨识器将对象参数进行在线估计,用控制器实现参数的自动整定相结合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它可用于结构已知而参数未知但恒定的随机系统,也可用于结构已知而参数缓慢变化的随机系统。
图3-4 神经自校正控制系统
22
神经自校正控制结构如图3-4所示,它由一个自校正控制器和一个能够在线辨识的神经网络辨识器组成。自校正控制器与被控对象构成反馈回路,根据神经网 络辨识器和控制器设计规则,以得到控制器的参数。 可见,辨识器和自校正控制器的在线设计是自校正控 制实现的关键。
22
上述两种分类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后者划分更细一些,几乎涉及到传统控制、系统辨识。滤波和预报等所有方面,这也间接地反映了随着神经网络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将向控制领域、信息领域等进一步透。为了更能从本质上认识神经网络在实现智能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1998年李士勇将神经网络控制从它与传统控制和智能控制两大门类的结合上考虑分为两大类:即基于传统控制理论的神经控制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两大类。
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1
神经网络控制理论基于Simulink的三种典型神经网络控制系统
神经网络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概括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40 60年代的发展初期; 70年代的研究低潮期;80年代,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神经网络控制是将神经网络在相应的控制系统结构中当做控制器或辨识器。神经网络控制的发展,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但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

计算机控制技术杨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计算机控制技术杨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1. 引言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各类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手段。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是指根据系统特点和控制需求,设计和选择合适的算法和控制方法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并探讨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2. 控制策略的分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大类。

2.1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根据系统的输入信号,预先设定好的控制算法,直接输出控制信号,而不考虑系统的实际状态和反馈信息。

这种控制策略适用于系统模型简单、稳定性要求不高的情况。

常见的开环控制算法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

2.2 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在开环控制的基础上加入反馈信息,通过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监测和比较,根据误差进行修正控制。

闭环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精度。

常见的闭环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3. 控制策略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系统特点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需要对系统的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例如,对于快速响应、高精度的系统,可以采用PID控制策略;对于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系统,可以考虑使用模糊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策略。

3.2 控制目标不同的控制目标需要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

例如,对于追求系统的快速响应和抗干扰能力的控制目标,可以选择自适应控制策略;对于追求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的控制目标,可以选择PID控制策略。

3.3 控制成本在选择控制策略时,还需要考虑控制成本的因素。

不同的控制策略可能需要不同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以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因此,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选择最合适的控制策略。

4. 控制策略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控制策略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为例,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和解决控制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和仿真方法;(3)熟悉常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性能分析;(4)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现技术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和解决计算机控制系统问题;(2)具备使用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控制器,并分析其性能;(4)具备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控制系统概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仿真和分析;3.控制器设计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控制器设计方法;4.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技术:硬件选型、软件设计、系统调试等;5.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案例: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和设计方法;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习题

第一章1. 什么是计算机控制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2.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4. 实时、在线方式和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5. 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

6. 讨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1. 什么是接口、接口技术和过程通道?2. 采用74LS244和74LS273与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入接口和8路数字量(开关量)输出接口,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分别编写数字量输入和数字量输出程序。

3. 用8位A/D转换器ADC0809与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实现8路模拟量采集。

请画出接口原理图,并设计出8路模拟量的数据采集程序。

4. 用12位A/D转换器AD574与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实现模拟量采集。

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设计出A/D转换程序。

5. 请分别画出一路有源I/V变换电路和一路无源I/V变换电路图,并分别说明各元器件的作用?6. 什么是采样过程、量化、孔径时间?7. 采样保持器的作用是什么?是否所有的模拟量输入通道中都需要采样保持器?为什么?8. 一个8位A/D转换器,孔径时间为100μS,如果要求转换误差在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0.4%)内,求允许转换的正弦波模拟信号的最大频率是多少?9. 试AD574、LF398、CD4051和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设计出8路模拟量采集系统,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编写相应的8路模拟量数据采集程序。

10. 采用DAC0832和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编写D/A 转换程序。

11. 采用DAC1210和PC/ISA总线工业控制机接口,请画出接口电路原理图,并编写D/A 转换程序。

12. 请分别画出D/A转换器的单极性和双极性电压输出电路,并分别推导出输出电压与输入数字量之间的关系式。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内容计算机控制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硬件设备,对各种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的一种技术。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的生产过程。

计算机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控制原理和方法控制原理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它研究的是控制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

常见的控制原理包括反馈控制原理、前馈控制原理、模糊控制原理等。

控制方法则是在具体的控制系统中应用这些原理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

二、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电信号。

常见的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执行器则是控制系统中实现控制目标的设备,它根据计算机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

常见的执行器有电机、气缸、阀门等。

三、控制系统硬件控制系统硬件包括计算机、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计算机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处理控制算法和实时控制任务。

控制器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控制和管理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有键盘、显示器、传感器等。

四、实时控制系统实时控制系统是指对控制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的控制系统。

它要求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地获取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准确控制。

实时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对产品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

五、网络控制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灵活和高效。

网络控制技术还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提高生产过程的协调性和一体化管理水平。

六、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控制系统的易用性和效率。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随着科技的发展,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家庭智能化控制系统、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而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类似于人脑的计算机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中。

本文将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探讨如何设计与仿真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一、神经网络的控制原理神经网络由多个神经元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的建模和控制。

在神经网络中,输入信号经过加权处理后,会传递到隐藏层,最终输出到输出层。

神经网络可以基于所学习到的知识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对应的数据。

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中的核心原理,就是利用其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对于系统中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进行学习和模拟。

神经网络可以不断根据系统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从而逐渐达到一个稳态的控制。

二、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在设计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系统模型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型,即输入与输出的变量关系及其参数。

如果系统的模型较为简单,可以手动推导得到;如果系统较为复杂,则需要通过实验来获得系统的参数。

获得系统的模型后,可以用神经网络来模拟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以实现系统控制。

2. 神经网络选型在确定系统模型后,需要选择适合的神经网络。

常用的神经网络结构有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等。

不同的模型和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神经网络来实现。

3. 神经网络训练对选定的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使其能够准确地模拟系统的行为。

训练可以采用梯度下降算法、反向传播算法等方法,通过迭代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向目标函数收敛的过程,得到满足要求的控制模型。

4. 控制器的设计和实现根据所选的神经网络模型和训练结果,设计出控制器,并对其进行实现。

在实现控制器时,需要考虑电路元器件的匹配和输出电信号的传输延迟等因素,以保证控制的稳定性和精度。

三、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仿真完成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后,需要进行仿真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j = εd ik y k 1 j
J J yik d ik = k = k ui yi u ik
取 f () 为 S 型函数,即
y ik = f (u ik ) =
y ik u ik = df (u ik ) du ik =
1 1+ e
uik
k
e ui
1 + e uik
J y ik
2
f ( x) =
1 1 + e x
2) .学习算法
u ik ,输出为 y ik ,则各 设第 k 层第 i 个神经元输入的总和为
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y ik = f (u ik )
u ik =
∑ wij y kj 1
j
k = 1,2,L, m
BP 学习算法是通过反向学习过程使误差最小, 因此选择 目标函数为
wij = 1 / Rij ——模拟神经元之间互连的突触特性;
f (u i ) ——放大器的非线性饱和特性,近似于
x i (t ) 表示 t 时刻神经元所处的状态:
1, H i (t ) ≥ 0 xi (t + 1) = sgn(H i (t ) ) = 1, H i (t ) < 0
H i (t ) = ∑ wij x j (t ) θ i ,1 ≤ i ≤ n
j =1 n
其中 wij 表示神经元 i 与 j 的连接强度, θ i 表示神经 元 i 的阈值 离散型 Hopfield 神经网络的计算能量函数定义为
式中
η ——学习因子,0<η ≤ 1; m ——输入层状态为 1 的单元个数.
xj ω ij = η ω ij m
注意, 各单元初始权值的选取, 是选其和为 1 的一组随机数.
6.3 典型前向网络 典型前向网络——BP网络 网络
感知机 基本感知机是一个两层网络,分为输入层和输 出层, 感知机的学习是典型的有教师学习(训练). 训练要素有两个:训练样本和训练规则. 权值修正采用 δ 学习规则,因此感知机的学习 算法为 1.
神经网络是由众多简单的神经元连接而成 的一个网络.是高度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可表达很多复杂的物理系统. 神经网络的下列特性对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 (1)并行分布处理 – (2)非线性映射 – (3)通过训练进行学习 – (4)适应与集成 – (5)硬件实现
6.1 神经网络基础
生物神经元结构: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生物神经元结构: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轴突通过轴突末梢向其它神经元传出神经冲动. 树突相当于细胞的输入端,它用于接受周围其它神经细 胞传人的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只能由前一级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传向下一级神 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不能作反方向的传递. 神经元具有两种常规工作状态:兴奋与抑制,即满足 0—1律. 当传入的神经冲动使细胞膜电位升高超过阈值时,细胞 进入兴奋状态,产生神经冲动并由轴突输出;当传人的神 经冲动使膜电位下降低于阈值时,细胞进入抑制状态,没 有神经冲动输出.
1.前向网络(前馈网络) 前向网络通常包含许多层,含有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的三层网络. 2.反馈网络 反馈网络从输出层到输入层有反馈,既可接收来自其它节点的反馈输 入,又可包含输出引回到本身输入构成的自环反馈 .
前向网络(前馈网络)
反馈网络
3.相互结合型网络 属于网状结构,构成网络中的各个神经元都可能相互双向 联接.若某一时刻从神经网络外部施加一个输入,各个神经元 一边相互作用,一边进行信息处理,直到使网络所有神经元的 活性度或输出值,收敛于某个平均值作为信息处理的结束. 4.混合型网络 混合型网络联接方式介于前向网络和相互结合型网络之间 ,在同一层内有互联,目的是为了限制同层内神经元同时兴奋 或抑制的神经元数目,以完成特定的功能
第六章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6.1 神经网络基础 6.2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规则 6.3 典型前向网络 典型前向网络——BP网络 网络 6.4 典型反馈网络 典型反馈网络——Hopfield网络 网络 6.5 应用神经网络产生模糊集的隶属函数 6.6 神经网络控制原理 6.7 神经网络在控制工程中的应用 6.8 单神经元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在时域中,相应的线性动态系统的输入 vi (t ) 和输出 xi (t ) 的 关系分别为:
& i (t ) + x i (t ) = v i (t ) Tx x i (t ) = v i (t T )
x i (t ) = v i (t ) & x i (t ) = v i (t )
3.常用的非线性函数 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突变性,二是它的饱 和性,这正是为了模拟神经细胞兴奋过程所产生的神 经冲动以及疲劳等特性.
连续型Hopfield网络 网络 连续型
连续型 Hopfield 神经网络动力学系统方程为
du i 1 ui + Ci = Ii + Ri dt
∑ wij v j
j =1
N
vi = f (u i ) =
1 1 + e 2 ui / u o
i = 1,2,L, n
式中 I i ――表示系统外部的输入;
(
)
②若 i 为隐单元层 k ,有
J y ik J u lk +1
=∑
l
u lk +1 y ik
= ∑ w lj d lk +1
l

d ik = y ik (1 y ik )
∑ w lj d lk +1
l
综上所述, 学习算法可以归 BP 纳为
wij = εd ik y k 1 j
d im = yim (1 yim ) yim d i d ik = yik (1 yik )∑ wlj d lk +1 l
(
)
6.4 典型反馈网络 典型反馈网络——Hopfield网 网 络
美国物理学家Hopfield提出离散型 Hopfield神经网络和连续型Hopfield神 经网络,引入"计算能量函数"的概念, 给出了网络稳定性判据,尤其是给出了 Hopfield神经网络的电子电路实现,开 拓了神经网络用于联想记忆和优化计算 的新途径.
E = E2 E1 = (
∑ ωmj x j θ m ) < 0
j =1 j ≠m
N
当神经元状态由 1 变为 0 时,能量函数正值的变化量 E 为
E = E1 E 2 =
∑ ω mj x j θ m < 0
j =1 j ≠m
N
结论:总有 E <0,这表明神经网络在运 行过程中能量将不断降低,最后趋于稳 定的平衡状态.
1 n J = ∑ (d j y j ) 2 2 j =1
即选择神经网络权值使期望输出 d j 与实际输出 y j 之差的 平方和最小. 权值的修正量为 式中
wij = ε J (ε > 0) wij
ε ——学习步长.
下面推导 BP
J 学习算法.先求 ω ij
,即有
k J J u i J J ( ∑ wij y k 1 ) = k y k 1 = k = k j j wij u i wij u i wij j u i
= y ik (1 y ik )
d ik = y ik (1 y ik )
J
下面分为两种情况求 yik .
y ik = y im . ① 当 i 为输出层( m 层)的神经元, k = m , 即
由误差定义式得
J y ik = J y im = y im d i
(
)

d im = y im (1 y im ) y im d i
wij = ηai y j
其中 η 是学习率常数( η >0), y j (t ) =
f j a j (t ) ,神经
[
]
元 u i 的活性度 ai (t ) ,神经元 u j 的活性度 a j (t ) .
2.误差传播式学习——Delta 学习规则
wij = η ( d i a i ( t )) y j ( t ) = η ( d i yi ) y j (t ) = ηδ y j ( t )
j =1 j ≠i i =1 i≠m
N
N
i≠m
当 x m = 1 时的能量函数值为 E 2 ,则有
1 N E2 = 2 i =1
∑ ∑ wij xi x j + ∑ θ i xi ∑ wmj x j + θ m
j =1 j ≠i i =1 i≠m j =1 j ≠m
N
N
N
i≠m
当神经元状态由"0"变为"1 时,能量函数 E 值的变化量 E 为
2.线性动态系统的传递函数描述 神经元的输入信号来自其它神经元的各种神经冲动,这 种信号具有典型的脉冲特点.
x i (t ) =
∫∞ h(t t ′)vi (t ′)dt ′
t
X i ( s ) = H ( s )Vi ( s )
1 1 Ts 式中 H (s) 通常取为:1, s , 1 + Ts , e .
其中 δ = d i y i ,为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差值,又称 误差修正规则. δ 规则只适用于线性可分函数, 不适用于多层网络 非线性可分函数.
3.竞争式学习 竞争式学习是属于无教师学习方式. 基本竞争学习网络由两层组成.第一层为输入层,第二 层为竞争层.
s j =中具有最高输入总和的单元被定为胜者,其输出 状态为 1,其它各单元输出状态为 0. 权值更新规则表示为
V (t ) = AY (t ) + BU (t ) + W
T
A = {aij }N ×N , B = {bik }M ×M , V = [v1 ,L, v N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