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2020年高考《新题速递》(分项专题)——地表形态的塑造整理:杨环宇一.选择题1.河苔草生长于洁净的石壁,需激流、见光、透气性好的洁净水体,每年7—11月,位于南美洲哥伦比亚的“彩虹河”便会因水面下河苔草的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
“彩虹河”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
如图为“彩虹河”地理位置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每年7—11月,“彩虹河”呈现出斑斓色彩的主要原因是A.雨季降水量大,流速快B.雨季转旱季,光照较充足C.河床起伏较小,流速快D.旱季转雨季,河床水位高【解析】据图可知,哥伦比亚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7—11月,太阳直射点南移,气压带和风带往南移,哥伦比亚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转变为受东北信风带控制,该地由雨季转旱季,故AD错。
雨季转旱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小,光照较强,“彩虹河”因河苔草生长而呈现出斑斓色彩,故B对。
河床地势起伏小,河流的流速较慢,故C错。
答案B(2)“彩虹河”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经历了A.变质作用—外力沉积—流水侵蚀B.流水侵蚀—外力沉积—变质作用C.外力沉积—变质作用—流水侵蚀D.外力沉积—流水侵蚀—变质作用【解析】由题干可知,“彩虹河”古老的石英岩河床上随处可见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等地貌,石英岩为变质岩,“彩虹河”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的形成过程是先沉积,后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最后流水侵蚀形成河床上石洞、石穴、岩石槽沟。
答案C2.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主要在水的作用下,经外力雕琢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类型。
甘肃张掖“七彩丹霞”地貌是由6500万年前的湖盆地貌后来通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地层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在雨季与旱季的交替过程中,不同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成为不同的价态而产生的),,从而呈现在我们眼前。
下图为张掖“七彩丹霞”景观图。
(1)“七彩丹霞”岩层形成时期的环境比现代更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解析】“丹霞地貌是红色砂砾岩主要在水的作用下,经外力雕琢后形成的一种独特地貌类型”,该地区的红色砂砾岩为沉积岩,表明该地区形成时期的环境是湿润的;“地层呈现不同颜色是由于在雨季与早季的交替过程中,不同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成为不同的价态而产生的”,由于该地区为丹霞地貌,岩层为红色,这是在温暖湿润环境下氧化形成的。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呈现考点解读 考情分析学生用书P067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①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作用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⑦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⑫平缓。
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微探究1 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峡形成的原因一样吗?答案它们都是受河流流水作用而形成,但长江三峡位于上游,主要是受侵蚀作用形成的,长江三角洲位于下游河口,主要是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分类岩浆岩(A侵入型岩浆岩、B⑬喷出型岩浆岩)、C⑭沉积岩、D是变质岩。
2.地质作用⑮冷却凝固、⑯固结成岩、⑰变质作用、⑱重熔再生。
(1)自岩浆始至岩浆终,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其地质过程为冷却凝固。
(2)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其地质过程为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
(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其地质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
微探究2 岩石圈的三类岩石都能直接相互转化吗?答案不能。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可转化成其他岩石,但其他岩石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学生用书P068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续表【知能拓展】内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 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是由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向一地质作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命题规律结合重大地质灾难(如火山爆发、四川芦山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例1】(2024·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
所以选A。
【四讲方法】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更对地表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更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潮湿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积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积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基础题:地表形态的塑造(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基础题:地表形态的塑造(附答案)岩石圈物质循环在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内,一堆堆硕大的近圆形石头排列在一起,蔚为壮观。
这里的近圆形大石头不是由大理岩构成的,而是由典型的花岗岩构成的。
下图示意“魔鬼大理岩保护区”的近圆形大石头。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0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期末,11)花岗岩属于 ( )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2.(2020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期末,12)图中的近圆形大石头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泥沙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上升—风化侵蚀B.岩浆侵入—冷凝成岩—地壳上升—风化侵蚀C.风化侵蚀—地壳上升—岩浆侵入—冷凝成岩D.变质成岩—地壳上升—物理风化—风力侵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地质图,图中地层T、J、K年代依次由老到新。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2021河北选考模拟,3)图中发育两条河流,一条已标注,另一条( )A.自西北向东南流经甲地B.自东南向西北流经甲地C.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乙地D.自东南向西北流经乙地4.(2021河北选考模拟,4)正确表示图中“Ⅰ—Ⅱ”地形和地质构造剖面的是 ( )ABCD板块构造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
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福建南平浦城期中,19)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2.(2021福建南平浦城期中,20)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 )A.距今100百万~120百万年B.距今120百万~140百万年C.距今140百万~160百万年D.距今160百万~180百万年地质构造下图为地表P—P'沿线的野外地质考察资料。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解析
【2016年高考题】(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B. 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 20.C考点: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1 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 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A.①B. ②C.③D.⑤2. 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 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 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 生物作用、流水作用【答案】1.D 2.C考点: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
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类编:考点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 (3)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1.(2012·山东文综•T3•4分)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沉积岩、花岗岩形成中的地质作用;(2)根据岩层的形态、缺失、穿插关系确定地质作用的顺序。
【解析】选D。
图中有两种沉积岩,其中沉积岩Ⅱ在下部,说明形成时间较早,其内部存在褶皱,说明沉积岩Ⅱ形成后受到水平挤压而上升,甲处上端的背斜顶部缺失,说明出露地表遭受了外力侵蚀。
其上部上覆的沉积岩Ⅰ,应该是地壳下降后,沉积形成的岩层。
花岗岩从下部上升穿插了沉积岩Ⅱ和Ⅰ,说明其形成时间最晚。
(2012·江苏地理•T9、10•4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
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
读图回答2、3题。
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弄清岩层埋藏深度的变化与岩层运动情况的关系。
(2)理解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的变化与岩层弯曲情况。
【解析】2选D,3选C。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④处地下岩层的地质构造都属于背斜,但①、④处背斜岩层的弯曲程度更大,更易被侵蚀而形成山谷。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处岩层埋藏深度线发生断裂,说明此地岩层发生断裂,并且⑤处岩层埋藏比周围岩层深,应为下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复习必备】三年高考()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解析】精准分析: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冲刺必刷】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
专题04 地表形态的塑造1.(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支流洮河某河段单侧断面,T1、T2、T3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阶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各阶地黄土层形成的原因是A.流水侵蚀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2.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黄土、漫滩砂、基岩、坡积物B.黄土、坡积物、漫滩砂、基岩C.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D.基岩、坡积物、漫滩砂、黄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A.地壳相对稳定,谷地维持不变B.地壳间歇下降,河流侧蚀堆积C.地壳持续抬升,河流侵蚀下切D.地壳间歇抬升,河流侵蚀下切【答案】1.D2.C3.D【解析】1.河流阶地就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阶地表层的堆积物多由沉积作用形成,排除A、C;根据图示阶地堆积物分布可以看出,T1、T2、T3时期阶地最上层有黄土层覆盖,而河床底部缺失黄土层,由此可以推测黄土层的沉积发生在构造运动之后,排除B;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黄土层最可能为风力堆积形成。
故选D。
2.对于沉积物来说,一般分布在最下面的,最先沉积。
根据图示T2阶地漫滩砂、基岩、黄土、坡积物的覆盖顺序,可以看出,漫滩砂和基岩在阶地T2形成以前就存在,且按顺序基岩形成更早。
T2阶地形成以后才出现坡积物和黄土,且黄土覆盖在坡积物之上,故按顺序坡积物先沉积。
因此先后顺序为基岩、漫滩砂、坡积物、黄土。
故选C。
3.该河段所示为侵蚀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且在T1、T2、T3三个阶段沉积物厚度不相同,因此可以推测它们不是同一时期沉积形成,可以判断该河段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排除A、B、C,故选D。
2.(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江苏省某河口港地处淤泥质海岸,受径流和潮流的影响,港口通海航道经常发生泥沙淤积。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变化典例1如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据此完成(1)~(2)题。
解答“地质构造类”试题的思维流程(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2)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河谷处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
根据河流阶地形态及相同沉积物分布的高度可知,西侧地壳抬升的幅度更大,故选项C正确。
第(2)题,由题目材料可知,这种贵重金属矿产存在于河床沙中,图中乙地广泛分布着流水沉积形成的沙和卵石,故该地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产。
【答案】(1)C (2)B典例2如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1)~(2)题。
(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 .持续淤积B .先侵蚀、后淤积C .持续侵蚀D .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 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
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含答案解析)
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地表形态的塑造】图3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此完成7~8题。
图37.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8.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
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2020年江苏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23.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A.①B.②C.③D.④4.图中断层()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2020年新高考天津卷)【地表形态的塑造】图2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图24.形成图2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5.导致图2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
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17、18题。
图1图218.【地表形态的塑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地表形态的塑造——河流地貌】图1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地表形态的塑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4《地表形态的塑造》附答案解析
【人教版】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测评4《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河池高级中学摸底)下图为30°S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的是( )A.m处的西岸B.n处的东岸C.p处的西岸D.q处的东岸2.图中a、b、c、d四地中最适合建设大型村落的是( )A.a B.b C.c D.d(2019·抚州模拟)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
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A.a—③ B.b—② C.c—④ D.d—①4.图中b到d的过程( )A.均在地表进行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C.物质来自地壳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2019·山东临沂模拟)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6.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8.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风沙掩埋背风坡B.风沙掩埋迎风坡C.水灾高地D.水灾远离河流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物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Ⅰ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Ⅱ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9~11题。
9.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0.风影沙丘( )A.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 B.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11.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当地( )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二、非选择题(共46分)12.读图,完成问题。
高考地理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含解析)
(2015•新课标I卷)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4,完成下列小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答案】10、D 11、B考点:流水作用。
(2015•浙江卷)下图为某地形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6、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大理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灰岩D、安山岩玄武岩【答案】5、C 6、A考点:本题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五)(2015•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科学地解释了地震、火山等地壳运动的机理。
11、两个大陆板块碰撞的地区,一般出现的地壳运动现象是()A、地震和火山B、火山和断裂C、地震和断裂D、火山和褶皱12、2亿年前的海洋板块不全在俯冲带下沉消熔,部分随地壳抬升变为陆地,其证据包括()①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岩浆岩②古老大陆地壳中有大量沉积岩③部分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④部分沉积岩中有海洋生物化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1、C 12、C考点:板块构造、物质循环。
(六)(2015•上海卷)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过程。
13、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4、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 考点考向分析及典型例题精讲
地表形态的塑造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1.〔2019全国Ⅰ,37(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挤压)导致地形隆升并形成山脉,使得里海逐渐与地中海分离,形成内陆湖盆。
山脉的隆升,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导致汇水面积缩小,来水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的隆升,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的输送,会导致气候更加干旱,湖泊水量减小,水位下降,湖泊水不能外流,会逐渐形成内陆湖。
第(2)题,由以上题目可知,里海成为内陆湖的起因来自地壳运动导致的山脉隆升,因此需要具体分析板块的运动状况。
必须是板块挤压,才能导致山脉隆升。
(2018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2~3题。
2.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3.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2.A 3.C解析:第2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专题训练高考命题规律20xx 年高考必备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 内力作用与地貌6~7命题角度2 外力作用与地貌10~11 7~9 9~11 6~8命题角度1内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xx全国Ⅲ·6~7)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第1~2题.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答案1.A 2.C解析第1题,考查地壳运动与地貌.贝加尔湖一侧邻山脉,呈狭长型,属构造湖,地壳断裂下陷集水而成.第2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对地貌的影响.任何地貌都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据材料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说明外力作用携带物质不断沉积;而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地壳断裂下陷还在继续,导致湖盆在加深.(20xx江苏·5~6)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4.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答案3.B 4.B解析第3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年龄.丙岩浆岩未穿过甲岩层下方的侵蚀面,故其形成时间早于甲岩层.乙断层上方的侵蚀面未发生明显错动位移,故该侵蚀面形成时间晚于乙断层,而丙岩浆岩穿过该侵蚀面,故丙岩浆岩形成晚于该侵蚀面.因此,甲乙丙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4题,考查地质构造.褶皱是岩层的弯曲变形.由图中岩层的倾斜状况可推出,乙断层处的岩层和甲岩层都有岩层的倾斜,故褶皱次数为2次.(20xx天津·3)读图,完成第5题.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5.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解析岩石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山的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图中山地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图示岩层发生了明显的弯曲变形,应为褶皱构造.故选B项.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xx安徽皖江名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附近地区进行考察,绘制出该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1~2题.1.图中甲处最可能是( )A.堰塞湖B.断块山C.火山口D.鞍部2.图中最高处岩石特性,可能为( )A.层理构造B.含有气孔C.颗粒粗大D.含有化石答案1.C 2.B解析第1题,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示为山地地形,山顶甲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说明甲处最可能是火山口.第2题,图中最高处是火山口,岩石是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岩浆岩.岩石特性为一般含有气孔.(20xx江苏徐州第一次质检)台湾东部的太鲁阁峡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理岩峡谷.图1为太鲁阁峡谷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读图,完成第3~4题.图1图23.太鲁阁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变质作用C.板块张裂D.风力侵蚀4.太鲁阁山体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 4.B解析第3题,太鲁阁峡谷位于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图示峡谷呈“V”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第4题,太鲁阁山体岩石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根据箭头方向,图2中的①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是侵入岩;④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是喷出岩;③是沉积岩;②是变质岩.(20xx山东泰安期末)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第5~6题.5.图中(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6.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5.D 6.A解析第5题,图中断层①将地层②切断,说明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④的是岩浆活动,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山地;岩层⑥位于断裂之后相对下降的一侧.第6题,图中a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d处是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20xx辽宁抚顺3月模拟)下图为某地甲、乙、丙、丁沿线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据此完成第7~8题.7.读该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埋藏深度示意图可知( )A.甲处沉积岩出露地表B.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为32米C.丙处沉积岩遭受侵蚀D.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即为岩层形态8.大致位于背斜顶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7.A 8.B解析第7题,甲处沉积岩的埋藏深度为0米,故其出露于地表;乙处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约8米;丙处沉积岩层未出露地表,不可能遭受外力侵蚀;岩层埋藏深度曲线并非岩层形态.第8题,甲处海拔为10米,岩层的埋藏深度为0米,说明沉积岩层的海拔为10米;乙处海拔为23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8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5米;丙处的海拔约15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4米,因此沉积岩层的海拔约11米;丁处的海拔约11米,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约12米,因此丁处沉积岩的海拔约-1米.由此判断,乙处的沉积岩层海拔最高,说明乙处沉积岩层向上拱起,故乙地大致位于背斜顶部.(20xx山东菏泽一模)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第9~10题.9.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 )A.褶皱—沉积—断层B.沉积—断层—褶皱C.沉积—褶皱—断层D.断层—褶皱—沉积10.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 )①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②岩层挤压拱起形成③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④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9.C 10.B解析第9题,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第10题,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图示没有岩浆活动现象.(20xx内蒙古包头期末)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1~13题.11.图中M线两侧P岩层厚度不一的原因是( )A.M线东侧P岩层受侵蚀程度大B.M线东侧P岩层比西侧抗蚀力强C.M线西侧P岩层早期沉积厚度大D.M线西侧P岩层比东侧抗蚀力强12.下列景观在Q处可能看到的是( )A.峰丛、石笋B.峰林、峰丛C.石柱、石笋D.峰林、钟乳石13.上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岩浆侵入、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B.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断层形成C.断层形成、N岩层形成、岩浆侵入D.N岩层形成、断层形成、岩浆侵入答案11.A 12.C 13.D解析第11题,图中M线两侧P岩层是同一时期形成,抗侵蚀力强度相同;从图中可以看出,断层形成后,M线东侧P岩层上升形成地垒,地势较高,受外力侵蚀程度大,M线西侧P岩层是断层下降一侧,地势低,受侵蚀较小.第12题,在Q处有溶洞形成,可能看到的是石柱、石笋等溶洞景观;峰丛、峰林是喀斯特地貌,出露在地表,不属于溶洞内的景观.第13题,图中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N岩层先形成,之后P岩层形成.各沉积岩层都有明显错动位移,说明断层形成得晚.花岗岩没有位移,说明形成在断层之后.命题角度2外力作用与地貌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xx全国Ⅰ·6~8)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第1~3题.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1.A 2.A 3.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第1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第2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 项正确.第3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选D项.(20xx全国Ⅱ·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4~6题.4.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5.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4.C 5.B 6.B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4题,由于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选C项.第5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小,故选B 项.第6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20xx全国Ⅰ·7~9)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第7~9题.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答案7.C 8.B 9.D解析第7题,解题思路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是本题问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第二层是贝壳堤形成于海岸带;第三层是贝壳堤的形成必须要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的堆积;第四层是在该海岸带有大量贝类生物的生长及其死亡堆积需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也就是该海岸带要有较长时间的位置稳定,而不是位置的变化,位置的频繁变化会导致死亡的贝类堆积分散而不是集中.第8题,贝壳堤外的泥沙堆积,会使海底升高,导致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也就是会使海岸线距贝壳堤越来越远.A、D两项很容易排除;由题干可知,流动的海水把泥沙从河流入海口处搬运到了他处堆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的形成,可排除C项.第9题,由题意可知:①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处的堆积是导致本海域本时间段内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②入海口处海岸线变化最显著;③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且南北方向位置有显著变化;④以上说明泥沙沉积量大且入海口有南、北方向的多次变动.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xx广东汕头期末)某旅客于20xx年8月14日,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国家某地质公园进行考察,该公园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分.公园中的特殊地貌,东西长约15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黑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下图为该游客拍摄该地貌的局部景观照片.据此完成第1~2题.1.图中特殊地貌主要形成于(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抬升作用2.图中特殊地貌的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 )A.风力堆积作用B.固结成岩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堆积作用答案1.B 2.C解析第1题,图中特殊地貌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形成于风力侵蚀作用,B项对.风化作用不是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A项错.干旱、半干旱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少,C项错.图示不能体现断裂抬升作用,D 项错.第2题,图中特殊地貌的岩层层次清晰,土质坚硬,物质组成主要来源于流水沉积作用,C项对.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岩层土质疏松,A项错.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岩石,不是地貌的物质组成来源,B项错.冰川堆积作用物质没有分选性,无层次,D项错.(20xx湖北孝感期末)伯利兹蓝洞位于中美洲洪都拉斯首都东面60里海面上,直径为305米.洞内水深137.9米.据科考推测伯利兹蓝洞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读图,完成第3~4题.3.关于伯利兹蓝洞说法正确的是( )A.伯利兹蓝洞内没有任何生物B.伯利兹蓝洞内有钟乳石或石笋C.伯利兹蓝洞内岩石是变质岩D.巴西暖流从伯利兹蓝洞上面经过4.关于伯利兹蓝洞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伯利兹蓝洞形成与渭河平原形成相似B.伯利兹蓝洞形成先是冰川侵蚀,后是海面上升C.伯利兹蓝洞形成先是流水溶蚀,后是海面上升D.伯利兹蓝洞形成过程伴随气候的变化是先暖后冷答案3.B 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伯利兹蓝洞是石灰石坑洞,为喀斯特地貌,故洞内有钟乳石或石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气候条件是温暖湿润,温暖湿润的条件适合生物生存,洞内应该有生物.第4题,伯利兹蓝洞的形成是流水溶蚀作用,渭河平原成因是断裂下陷,成因不同;伯利兹蓝洞位于低纬度地区,没有冰川作用,先是流水溶蚀,后是海面上升形成的;由材料可知,伯利兹蓝洞形成过程伴随气候的变化是先冷后暖. (20xx山东泰安第一次质检)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某年6月份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图.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读图,完成第5~6题.5.图示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A.沙丘顶的高度不断升高B.6月11日沙丘东坡是迎风坡C.6月26日沙丘西坡是迎风坡D.6月21—26日风向发生变化6.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移动趋势是( )A.向东B.向西C.向南D.向北答案5.D 6.A解析第5题,风蚀记为负值,风积记为正值.根据图例,图示6月份沙丘顶被侵蚀,高度不断降低.迎风坡侵蚀,背风坡堆积.6月26日西坡堆积,是背风坡.6月11日东坡堆积,是背风坡.6月下旬风向发生变化,由东坡堆积改为东坡侵蚀.第6题,6月5—21日,该地沙丘的东坡是正值,风积为主,是背风坡,说明移动趋势是向东.(20xx山东淄博一模)某平原分布有深厚的沉积岩层,且基岩裸露.图1示意该区域地表岩层分布,图2示意三种岩石样本.据研究,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其流速、流量有关.据此完成第7~8题.图1图27.该区域砾岩沉积期间到页岩沉积期间最可能发生的是( )①河流落差增大②河流落差减小③河流流量增大④河流流量减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8.该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分别是( )A.背斜沉积平原B.向斜沉积平原C.背斜剥蚀平原D.向斜剥蚀平原答案7.D 8.C解析第7题,砾岩、砂岩、页岩属于沉积岩,河流的流量越大,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砾岩的组成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流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较快;页岩的组成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流量较小,河流落差减小,流速较缓,沉积颗粒较小.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该处表层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构造.由岩层裸露可知,该地受外力侵蚀,岩层缺失,从而形成剥蚀平原.(20xx四川南充一模)河流像蛇一样弯弯曲曲地流淌,是一种河流造就的地貌景观,地理学者把它称作曲流地貌或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下图为青藏高原上青海玉树直门达村附近的通天河,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如游龙一般蜿蜒曲折,被称为“嵌入式蛇曲”,展现另类的立体蛇曲之美.据此完成第9~10题.9.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 )A.侧蚀作用强烈,更加弯曲B.位于青藏高原,落差更大,立体感强C.流量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地壳断裂下陷,峡谷幽长,更加柔美10.据材料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 )①冰川侵蚀②地壳隆起③侧蚀④断裂下陷⑤下切侵蚀A.②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②⑤答案9.B 10.D解析第9题,图中通天河蛇曲具有另类之美的原因是位于青藏高原,该河穿行于山脉之间,仿佛嵌入岩石深处,落差更大,立体感强.第10题,根据材料,蛇曲地貌一般形成于草原、湿地等平坦地区.推测“立体蛇曲”的形成过程先是在地形平坦时期,受③侧蚀作用,发育成蛇曲,后来发生②地壳隆起,地势落差大,河流⑤下切侵蚀增强,形成嵌入式蛇曲.因此顺序是③②⑤.(20xx四川凉山一诊)新几内亚岛位于赤道和12°S之间,德雷沃河是新几内亚岛上一条较大的山区河流,河流中游以阶地地貌为主.阶地形成过程中,该区域没有发生大的地质构造变动,流域上游有沙金矿分布.读德雷沃河中游不同时期的河流及其流向图(从老到新依次是1-2-3-4)和河流阶地剖面图(P-M).据此完成第11~12题.11.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侧蚀B.下蚀C.流水搬运D.凸岸堆积12.图示地区偶见土著人淘金,最容易找到沙金的地点是( )A.基岩深处B.河流左岸C.河流右岸D.河流底部答案11.A 12.C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左岸是南岸,故河床南移的主要地质作用是侧蚀.第12题,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故河流右岸最容易找到沙金.(20xx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河口海岸线的变化受河流、潮汐的共同作用.下图为近百年来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13.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各地段( )A.1900—197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B.1971—1982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C.1982—1987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D.1987—1991年全都向陆地方向推进14.尼罗河河口海岸线变化特征说明( )A.尼罗河上游侵蚀作用增强B.尼罗河上游堆积作用减弱C.尼罗河河口海浪侵蚀加剧D.尼罗河入河的总水量增加答案13.B 14.C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1900—1971年海岸线只有部分向陆地推移,两侧海岸线1900年和1971年相交,说明没有变化;1982—1987年以及1987—1991年海岸线也有相交位置;1971—1982年海岸线无相交,且向陆地推移.第14题,近百年来,尼罗河海岸线整体向陆地推进,说明尼罗河下游泥沙堆积物减少或者海水侵蚀增强;泥沙堆积物的减少则是因为上游修建大坝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解析】精准分析: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答案】3.D 4.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
(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答案】C【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举一反三: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答案】14.D 15.C【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答案】5.A 6.A【解析】精准分析: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断和地质构造的判断。
【试题点评】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1.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7年高考题】(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答案】6.C 7.A 8.B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
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
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
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课标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9—11题。
图3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9.C 10.B 11.B【解析】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故选B。
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
故选B。
考点: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
(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答案】B【答案】B考点: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答案】5.B 6.B【解析】考点: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16年高考题】(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19.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20. 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B. 温带草原带C. 热带雨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19.D 20.C【解析】试题分析:考点: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