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a62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0.png)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食用菌是一类重要的农产品,其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益。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许多农业企业开始考虑进行食用菌工厂化建设。
本文将探讨食用菌工厂化建设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要点、设备选择、建设流程等内容。
2. 设计要点食用菌工厂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生产流程、环境控制、工人操作等因素。
首先需要确定食用菌的种植方式,包括采用地下种植和架空种植两种方式。
其次要考虑到温湿度控制、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确保食用菌的生长环境符合要求。
此外,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布局和运输通道,以便工人操作和管理。
3. 设备选择食用菌工厂的设备选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选择种植设备时,应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节能性能、耐用性等因素。
通风设备、加湿设备、灭菌设备等也需要根据工厂规模和种植方式进行选择。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维护以及后续更新升级的可能性。
4. 建设流程食用菌工厂的建设流程包括前期准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调试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规划选址、申办相关手续等工作。
设计阶段需要与设计团队密切合作,确定设计方案。
施工阶段需要选择质量可靠的承包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调试阶段则是工厂设备的正式启用前的综合测试阶段。
5. 维护与管理一旦食用菌工厂建设完毕,维护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工厂环境的监控,保证生产环境的洁净和安全。
结语通过本文对食用菌工厂化建设的施工方案进行探讨,相信读者对如何进行食用菌工厂的建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食用菌工厂的建设既需要考虑生产效率和质量,也要注重环保和安全。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领域的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食用菌工厂化都有哪些设备?
![食用菌工厂化都有哪些设备?](https://img.taocdn.com/s3/m/5ddf149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60.png)
•食用菌工厂化都有哪些设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传统方式生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应用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不同的工厂生产的,食用菌生产者首先要了解这些设备的用途和基本常识,再根据生产工艺将这些完全不同的设备合理的组合起来,这样才能建设出一条合理高效的生产线。
1、食用菌袋栽生产线不同品种的菌袋规格不一样,装袋生产线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装袋机的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最近几年中国食用菌袋栽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套袋、自动套环、自动盖盖、自动接种、自动上下架等。
2、食用菌瓶栽生产线食用菌瓶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一定要选择瓶栽方式,瓶栽生产线的规格主要在于使用培养瓶的大小,瓶栽生产线设备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这几年瓶栽生产线的价格下降了很多,但这部分投资占整个瓶栽工厂整体投资的比重并不大。
3、菌种生产设备这部分的设备比较繁杂,小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试验台、显微镜等,如果是液体菌种工艺还需要有气源系统、发酵罐等,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重中之重,泽海菌业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菌种生产设备尽量选择中等以上水平的品牌和厂家。
4、灭菌锅因为灭菌时间长的原因,现在很少使用常压灭菌锅的了,高压灭菌锅分为圆锅和方锅两种,圆锅的特点是比较节能,而方锅的特点是方便进出,大型食用菌工厂一般都选用方形灭菌器,方形灭菌器本身不能加热,需要配备蒸汽锅炉。
5、净化工程净化,已经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离不开的设备了,冷却室、接种室、菌种室等都必须采用净化工程,这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净化,还在用大量的药物熏蒸,还能称之为食用菌工厂化吗?6、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用来降低培养室或者出菇房温度的,以达到为食用菌生长提供最合适温度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低温出菇的食用菌品种,如金针菇、杏鲍菇等对制冷设备的要求就更高,制冷设备分为单机组和中央空调,现在新建大型食用菌工厂一般都采用中央空调的制冷模式,在节能上有明显优势。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032a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0.png)
培养基质准备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需求, 配制适合的培养基质,并控制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 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出菇管理
控制出菇室的各项环境参数, 如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流 通等,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
栽培设施选址与布局
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 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布局
根据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进行合 理布局,如分区布置、合理安排 人流和物流等。
04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栽培品种选择
80%
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 条件的品种,以确保其生长和产 量的稳定性。
100%
市场需求
考虑选择当前市场热销或具有潜 在需求的品种,以增加销售渠道 和经济效益。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1-30
目
CONTENCT
录
• 背景介绍 • 实施方案概述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本控制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市场销售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前景展望与风险
评估
01
背景介绍
食用菌产业现状
食用菌产量的全球趋势
采收与销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采 收成熟的食用菌,并进行清洗 、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最后销 售给消费者或加工企业。
实施方案特点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食 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节能环保
采用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废弃物等方法, 实现节能减排和质和口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746c6a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1.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1. 培养基质准备工艺影响搅拌效果的两个关键点栽培原材料相当广泛,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但是对不同原材料的配方或原材料的混合物搅拌方式有所不同;搅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被搅拌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衡量搅拌效果成败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搅拌促使原材料混合物的均一性,不会造成一些死角;另一个是确保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使原材料酸败;搅拌均一性的实现主要靠搅拌机本身的性能和搅拌时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而引起酸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的季节温度高于30℃,营养物质倾倒后,微生物快速发酵致使培养基料变酸腐败;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采取的工艺1 针对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加水方法,对于木屑可以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以促使其提高自身含水量;棉籽壳含有丰富的棉绒纤维可以短期预湿,在搅拌前可以将其浸入水桶中使其充分吸水,从而减少在搅拌锅里搅拌的时间;2 玉米芯含有相当多的糖质,加水后不立刻装料容易引起酸败,但可以通过短期预湿的方法使其增加含水量,经过研究证明玉米芯在35℃高温天气下预湿2hr后pH下降不明显;3 对于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极易酸败的物质采取的办法是,在装填料前将其倒入搅拌,内完成装瓶,培养料不会酸败;4 高温季节,在搅拌锅的上方安装风扇,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可减轻料的发热和酸败;影响装瓶的五个关键点装瓶是指将培养料均匀地装入栽培用的容器-塑料瓶中,然后在瓶中央打一个直径~2.0cm 的通气孔;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震动、翻转使培养料漏入栽1/6页培瓶中;这当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 装瓶需要装得上紧下松,这样有利于菌丝的两头发菌,使菌丝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料完毕;2 装瓶时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位于64%66%之间,而且瓶肩无空隙;3 装瓶时850mL塑料瓶必须确保瓶重590620g/瓶,1100mL装料重量在770~800g/瓶,不能装得太轻或太重;这样有利于保持瓶内培养基质之间的空隙度,确保瓶内基质间良好的通气性;4 装瓶时确保栽培瓶之间的误差在20g之内,确保菌丝发菌的均一性,从而保证出菇的均一性; 采取的工艺1 装瓶要达到上紧下松的目的,可调节装瓶机的震动频率,使其不致过大,且确保每瓶的平均装料重量位于590620g和770~800g之间850cc.塑料瓶58mm口径,装瓶重量含瓶与瓶盖重,约78g,1100cc塑料瓶,78mm口径;2 含水量的确保及瓶肩无空隙则通过大量的配方试验来验证,实验证明必须提高主料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等的蓄水能力,如通过堆制的方法使杂木屑的持水力达到68%70%、松木屑持水力达到76%或更高、浸泡过夜的棉籽皮蓄水能力达到76%、预湿3hr的玉米芯蓄水能力也达到70%以上,实验中还发现主料吸水后吸胀的体积各不相同,吸水后膨胀性越大装瓶的效果越好;3 营养物质一般为麸皮、米糠、玉米粉类,它们的使用量越大,装瓶的难度也越大,但是工厂化瓶栽要想获得高产在一潮内完成较高的产量,必须使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30%以上,营养物质吸水后由于吸胀作用很小,培养料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发菌速度大受影响,所以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进行配方的优化,对主料进行选择与配比;4 培养料装得太轻,干物质含量减少,尽管菌丝发菌较快,但是后期的出菇受影响,子实体发育后劲不足,菌盖变薄且容易开伞,菇体细弱无力,容易开伞;装瓶装得太重,培养料之间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影响了菌丝吃料的速度,使发菌变得相当缓慢,使后熟期延长,增加了栽培成本;5 确保瓶与瓶之间的重量差别在20g范围内,这样可使发菌变得相对均匀,使将来出菇的整齐度提高,缩短了采收期,便于栽培参数的设定及更改;2/6页2. 无菌操作工艺消毒工艺原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高温、高压将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另一个作用是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消毒的效果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 培养料配方的改变:如果培养料的配方变化以后,基质之间的空隙可能会变小或变大,消毒程序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否则可能会导致污染或能源的浪费;2 季节的限制: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培养料酸败很快,所以除了装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外,锅炉的蒸汽供应以较大为好,尤其在消毒前期,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消毒锅内仍达不到100℃,培养料仍然在酸败,消毒后培养料会变黑,pH下降,使将来出菇减产;3 灭菌锅内放置数量:灭菌锅内放置数量和密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放置数量过大、密度过高,蒸汽穿透力受到影响,灭菌时间要相对延长;4 空气过滤装置:采用全自动灭菌锅在灭菌结束后都有脱气过程,为了使锅内外压力平衡,在灭菌结束后,外界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回流到灭菌锅内,便于锅门打开,所以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十分重要,也影响着灭菌的效果;冷却工艺冷却是指将培养料由高温降至接种所需的温度一般为20~22℃的过程,由于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热空气的交换,这样栽培瓶就可能在冷却室中造成冷空气回流带来的污染;所以对冷却室有较为严格的要求:1 冷却室必须用无菌的气流彻底清洁,至少保持10000级的净化度;2 冷却室中的空调设置为内循环,且功率要求较大,降温迅速,资料证明栽培瓶由100℃降至20℃度,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50%、栽培瓶由80℃降至20℃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30%,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栽培瓶降至合适的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交换比率,降低污染的风险;3/6页接种工艺接种环节是对清洁度要求最高的环节,因为在此区域涉及到瓶盖的开启,人员的操作,所以也是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接种室主要对硬件与软件的要求非常苛刻:1 接种室必须有空调设备,使室内温度保持1820℃,而且采用齿片散热方式;2 接种时由于有栽培种传输至外操作区域,所以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且新风的引入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室内保持10000级,接种机区域保持100级;3 接种室的地面必须易于清理,最好用环氧树脂材料等无尘材料;4 接种室必须安装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灯安装时注意角度和安装位置;5 接种操作前后相关器皿必须用75%的酒精擦洗、浸泡或火焰灼烧;6 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3. 培养工艺食用菌的培养必须置于清洁干净、黑暗、恒温、恒湿并且能定时通风的环境中,蟹味菇栽培种在22℃温度下经过3035天配方不同天数有所改变菌丝吃透培养料,然后再经过306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搔菌出菇;金针菇在16~18℃温度下培养28天采用液体菌种可缩短1星期,即可搔菌;而杏鲍菇在22~23℃温度下培养30~35天,即可搔菌;培养期间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杂菌和虫害的大量发生;4.栽培工艺搔菌工艺工厂化食用菌在出菇前必须经过搔菌处理,使菌丝断裂机械刺激,蟹味菇将培养料表面搔成“馒头型”,而金针菇采用平搔方法,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后出菇;但是,杏鲍菇采用平搔方法,不补充水分;在搔菌的过程中的留意点主要有:1 及时挑出在培养室中感染的杂菌;4/6页2 将污染的搔菌头及时用酒精或火焰消毒;3 搔菌要确保培养料面搔成“馒头型”,保留老的菌种,可缩短现蕾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4 搔菌头调节适当高度,搔菌后瓶子边缘料面距离瓶口在~1.5cm;催蕾工艺搔菌后须快速移入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满足下列工艺要求:1 催蕾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催蕾室里的灯光设置必须合理均匀,催蕾室里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催蕾室必须保证较高的湿度,真姬菇催蕾时的湿度近乎100%,所以室内要安置充足的加湿设备,最后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2 催蕾室内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使其保持清洁;3 真姬菇的催蕾最好能覆盖无纺布、纱布等通气性良好的覆盖物,以保湿与通气;在此种环境下1416℃、95%98%湿度下经过810d即可现蕾;子实体品质控制工艺真姬菇经过近10d的催蕾过程,针头状的菇蕾就会冒出培养料表面此时揭去覆盖物,即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工艺要求为:1 生长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与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23℃之间,栽培房不同床架都要安装层架灯,确保菇蕾能及时地、均匀地得到较强的光照,以促使真姬菇特有的大理石状花纹的分化和菇型的美观,生长后期每天光照不得少于1012hr;室内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确保CO2浓度位于10001500mg/Kg之间;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以促使均匀长菇;2 栽培房内必须保持清洁,不要存有烂菇体或培养料残渣等,在每批次结束后对室内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减少杂菌的累积;3 栽培房内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房间,有子实体浓厚的香味,所以在进排气孔方位均要安装防虫网,以防止一些菌蝇或菌蚊类害虫的入侵;5 采收包装工艺采收工艺真姬菇生长至菌盖大小2cm且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菌柄长度5-8cm时即可采收,由于其质地脆嫩异常,菇盖容易脱落或破损,在采收时要非常小心,减少破损,研究中发现利用压缩空气进行采收非常方便,速度也非常快,采收速度为30004000株/人.小时;包装冷藏工艺瓶栽真姬菇的采收后为一株,一般以托盘盛放,再覆以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装后的成品及时放入3~5℃的冷库中,保存期为7~10天;。
食用菌工厂化管理制度
![食用菌工厂化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0f4f7b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2.png)
一、总则为了规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管理工作。
2. 设立生产部、技术部、质量部、销售部等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1)生产部:负责食用菌菌种培育、接种、培养、出菇、采收等生产环节的管理;(2)技术部:负责食用菌菌种选育、技术研究、技术培训等工作;(3)质量部:负责食用菌产品质量检测、认证、追溯等工作;(4)销售部:负责食用菌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客户服务等工作。
三、生产管理1. 生产计划:生产部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
2. 菌种培育:技术部负责菌种选育、保藏、繁殖等工作,确保菌种质量。
3. 接种:生产部按照接种技术要求,对菌袋进行接种,确保接种成功率。
4. 培养:生产部负责菌袋培养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控制,确保菌丝生长良好。
5. 出菇:生产部根据菌袋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出菇管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
6. 采收:生产部根据菇体生长情况,适时进行采收,确保菇体品质。
7. 产品包装:销售部负责对采收后的食用菌进行分级、包装,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8. 废弃物处理: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确保环境保护。
四、质量管理1. 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对食用菌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2. 质量追溯:建立食用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可追溯。
3. 质量认证:积极争取国内外质量认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4. 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销售管理1. 市场调研:销售部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
2. 产品定价: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
3. 销售渠道:建立多元化销售渠道,包括直销、代理、电商等。
4. 客户服务: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c76d14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8.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以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为标题,我们将探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食用菌工厂是指专门用于大规模生产食用菌的设施,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确的控制条件,实现了食用菌的高产、高质和持续供应。
一、菌种培养和繁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第一步是菌种培养和繁殖。
菌种是指用于种植食用菌的菌丝体或孢子。
常用的菌种培养方式有菌丝体传代培养和孢子培养两种。
1. 菌丝体传代培养:首先从优良的食用菌菌丝体中选取一小段菌丝,将其接种到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和传代,使菌丝不断繁殖和扩散。
这样可以保证菌种的纯度和品质。
2. 孢子培养:食用菌的孢子是其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
将食用菌的孢子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经过培养和孵育,孢子会萌发成菌丝体,然后继续培养和传代。
二、菌种接种和培养菌种培养好后,接下来就是将菌种接种到食用菌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是一种含有多种营养物质的基质,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养分。
1. 食用菌培养基的制备: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和需求,调配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
通过合理配置这些成分,可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菌丝生长。
2. 菌种接种:将培养好的菌种均匀地接种到培养基上。
接种的方式有点接种、线接种和块接种等。
接种后,培养基会被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如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等都会被严格控制。
3. 培养条件控制:对于不同的食用菌,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通过控制这些条件,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育。
例如,蘑菇的生长温度一般为15-25摄氏度,湿度要保持在80-90%,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三、菌丝生长和发育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菌丝会开始生长和发育。
菌丝是食用菌的主要体部,它会在培养基中不断扩展和延伸。
1. 菌丝的扩散:菌丝会通过分枝和延伸的方式,不断扩散到培养基的各个部分。
这样可以使菌丝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养分,实现高产。
2. 菌丝的发育:随着菌丝的生长,它会逐渐分化为菌盖和菌柄。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bf2121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1.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计划书项目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用菌作为一种既营养丰富又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的食用菌大多来自于大棚、山林等自然环境,规模生产和质量稳定性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建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深加工项目,实现大规模、稳定、高效的供应食用菌,满足市场需求,并提供更多种类的深加工食用菌产品,有助于推动食用菌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项目概述: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座专业的食用菌工厂,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工厂化生产和深加工食用菌产品。
项目的建设周期为3年,总投资为5000万元。
一、项目投资及融资方式: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000万元。
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和自筹资金。
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1.建设3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其中2000平方米用于食用菌生产加工,1000平方米用于深加工食用菌产品。
2.购买先进的菌种培养设备、包装设备等生产设备。
3.引进食用菌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
4.开展食用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推出更多样化的食用菌产品。
三、项目市场分析:目前,食用菌市场需求量大,但供应量不足。
通过建立工厂化生产和深加工项目,可以满足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提高供给能力。
另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食用菌产品的消费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
四、项目运营方案: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实行生产计划、品质监控、物流配送等管理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2.以市场竞争力为导向,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
3.加强产品研发,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并开发更多样化的深加工产品。
4.建立与经销商的良好合作关系,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品销售量。
五、项目效益评估:1.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在10%左右。
2.预计项目年产值3000万元,纳税200万元,创造300个就业岗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7ae71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2.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一、流程备料→预处理→原料配比搅拌→装袋→灭菌→强冷→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原料处理和搅拌1、按生产要求的规格将备好筛选后的原料进行预湿、浸泡处理。
2、将预湿后的原料按配比由传送带直接传至自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与混合。
经过20分钟后原料搅拌完毕二、装袋灭菌1、装袋:用自动装袋机装袋。
本机为圆盘容积双冲压装袋方式,把装袋作业中最繁重的装袋,压料工序用机器代替。
2、灭菌:将装好料的培养袋,用灭菌周转车送到灭菌仓中,大多数是用蒸汽常压灭菌方式,100摄氏度保温10个小时,此灭菌仓一次灭菌5000个培养袋。
三、接种发菌1、接种:灭菌结束冷却后接种,接种室经过百万级空气净化,操作人员要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2、发菌:把接种好的培养袋用培养周转架送至发菌车间,发菌车间可容纳60万培养菌棒,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空气湿度65%,二氧化碳含量200mg/kg以下。
四、出菇发菌25天后,将发好的菌棒移入恒温出菇车间,在此通过对温度,光照,通风,湿度,co2含量等环境控制,经过30天金针菇就可以收了。
五、采收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只采收一茬,每个菌棒产量300-350g。
采收后的菌棒除了有机还田和做燃料外还可以用来栽培其他品种的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行业,菌种的培育、生产工艺、环境控制,污染防治等过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每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的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与关键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与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ab5d9a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3.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与关键技术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营养食品需求的增加,食用菌作为一种高营养、低脂肪的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f912c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e.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概述食用菌是一种优质、营养丰富的食材,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增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工厂化生产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原理。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关键要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涉及多个关键要素,包括环境控制、培养基制备、菌种选择、质量监控等。
2.1 环境控制食用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工厂化生产中,需要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
常用的环境控制方法包括温度调节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和灯光调节系统。
2.2 培养基制备培养基是食用菌生长的基础,对于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其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食用菌的培养基主要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在工厂化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精确调配合适的培养基。
2.3 菌种选择菌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
菌种选择主要考虑菌株的病虫害抗性、产品品质和适应性等因素。
同时,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通过菌株选育和改良来获得更好的菌种。
2.4 质量监控工厂化生产中,质量监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食用菌来说,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菌丝生长情况、产量、品质和菌体的安全性等方面。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流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常包括菌种培养、菌种扩繁、培养基制备、菌袋灭菌、接菌培养、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等环节。
3.1 菌种培养菌种培养是工厂化生产的起始阶段。
通过选择优质的菌丝体作为菌种,采用无菌技术进行培养,保证菌种的纯度和活力。
3.2 菌种扩繁在菌种培养的基础上,进行菌种的大规模扩繁。
采用液体培养或固体培养的方法,将菌种培养到一定的数量,为后续的生产提供充足的菌种资源。
3.3 培养基制备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准备适宜的培养基。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ab5e2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86.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流水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和周年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除了发展较早的上海、北京、广东继续保持领先外,江苏、福建、山东及东北等地区也后来居上,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要基地。
目前我国工厂化生产主要品种有金针菇、杏鲍菇和蟹味菇、双孢蘑菇、白灵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配套的设备生产企业发展也十分迅速,目前生产的设备包括全自动灭菌设备、整套生产流水线、液体菌种设备、空气调节设备、加湿设备、净化设备和控制系统,为食用菌工厂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国内食用菌生产设备整体上与日本、韩国还有差距,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食用菌工厂化生产1.1工艺流程1.2操作要求1.2.1原料混合搅拌栽培主料有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营养物质有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的石灰、石膏等。
在工厂化生产的配方中,营养物质所占比率比常规栽培的要高,一般要占总量30%~40%,以尽可能提高第一潮菇产量。
基本配方1:棉子壳30%,玉米芯36%,麸皮30%,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量64%~66%。
基本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碳酸钙1%,含水64%~66%。
通过搅拌使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并使物料混合均匀。
同时快速完成装瓶和灭菌,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致使培养料发酵酸败,改变其理化性质,影响发菌速度和产品产量。
1.2.2装瓶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均匀地装入专用塑料瓶中,并完成打孔和压盖。
目前国内使用的栽培瓶有850mL和1100mL。
金针菇大多采用1100mL大口径塑料瓶,单瓶产量已达到300g以上;1100mL塑料瓶栽培杏鲍菇,产量130~150g;850mL1100mL塑料瓶栽培蟹味菇产量分别在160g和200g 左右。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ppt课件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e93ad56bec0975f465e2e9.png)
10、搔菌
“搔菌”就是去除菌种块和菌皮,是促使 原基发生的重要措施。一般用搔菌机。
搔菌后,新生菌丝生命力旺盛,接触到新 鲜空气和潮湿环境,即可达到整齐出菇的目 的。
11.催蕾
低温和温差 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良好的通风,充足的氧气 适宜的光线刺激
12.育菇
洁净的环境 较低的温度 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以地面补水为主 适时的通风,合理的气体成分 适宜的光质、光强和照射时间
及时进行菇房消毒,减少病虫基数
谢 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第六章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厂化生产原理及设备 第三节 工厂化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势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 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趋势
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优势
1.生产效率高
规模化 自动化 工业化
占地面积是传统模式的1%; 劳动力是传统的2%; 生产效率高出约40倍。
7.接种机
8.搔菌机
9.空调
10. 新风过滤设备
11.加湿器
12.控制系统
13.包装设备
第三节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 二、食用菌工 Nhomakorabea化生产技术
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1.配方选择 优异配方是高产的基础。优异配方需考虑:
适宜的pH 充足的营养,适宜的C/N 培养料适宜的颗粒度 较好的持水能力
2.培养料处理与搅拌
2.1培养料处理
木屑要经过充分腐朽
2.2 培养料搅拌
充分搅拌:一般采用三级搅拌,确保养分、 水分、酸碱度均一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3cbd2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d.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和培养基配方。
为了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已成为当前食用菌行业的主流趋势。
1. 原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适宜的基质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常见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这些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2. 菌种接种
接下来,在消毒后的基质中接种适宜的菌种。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接种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
3. 培养过程控制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左右,氧气含量也要适当控制。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通风、消毒等操作,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
卫生。
4. 收获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收
获时间不同,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进行。
收获后需要进行清洗、
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以便于销售和食用。
总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条件和基质配方,以
确保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食
用菌生产。
工厂化生产对提升食用菌水平意义重大
![工厂化生产对提升食用菌水平意义重大](https://img.taocdn.com/s3/m/287ad3d2172ded630b1cb6f2.png)
浅议工厂化生产对提升食用菌产业水平的意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学术上是指利用工业技术控制光、温、湿、气等环境要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于人工环境,从而实现生产周年化的食用菌生产模式;通俗些讲就是把食用菌栽培在人工环境内,模拟食用菌的生产条件,人工调控光、温、水、气等自然条件,在食用菌的各个栽培环节上,最大限度地用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像生产工业产品那样在大楼和厂房里生产食用菌,从而实现食用菌栽培的高产稳产、高质量和全年规模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食用菌生产模式。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中叶。
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进行。
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白色金针菇为代表的木腐菌。
80年代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蘑菇工厂化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90年代后,台湾一些商人和国内一些企业投资兴建了木腐菌工厂化生产线,其中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随后,规模大小不等的食用菌生产线不断涌现,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此起步并逐渐兴起。
实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我国食用菌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据统计,2009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020多万吨,产值1200多亿元,出口创汇17亿美元,从业人口达2500万。
2010年全国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200万吨,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工作的新亮点,为繁荣我国农村经济,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食用菌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是长期以来,食用菌生产主要是在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开展,生产方式和生产水平相对比较低,缺乏基础研究和系统开发,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有限,生产模式相对粗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依靠低劳动力成本种植食用菌而实现的价格优势已不再明显,产品质量又明显不如国外同类产品,食用菌产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已难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效益日益下降。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3cf1156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6d.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1. 概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大规模生产食用菌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2. 工厂化生产的优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具有以下优势:•提高产量:通过精确控制环境条件,可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平稳供应: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质量可控:通过严格控制培养环境,可以控制食用菌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节约资源:工厂化生产可以节省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并降低能源消耗。
3. 工厂化生产培训内容3.1 基础知识•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介绍3.2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和消毒处理•菌种接种和培养•培养箱的构建和操作•环境条件的控制和调节•病虫害防治措施3.3 质量控制•菌种的选取和保存•产品的采收和处理•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质量检测方法3.4 安全生产•培训培养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工厂化生产中的卫生和消防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4. 工厂化生产培训效果通过参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学员可以掌握以下能力: - 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生长环境要求; - 掌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 - 能够进行食用菌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 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培训机构推荐以下是一些知名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机构:•国家食用菌培训中心•xx区生态农业研究所•xxx大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基地结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对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拓展就业机会,促进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15步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15步](https://img.taocdn.com/s3/m/11b0a35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a.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15步英文回答: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dible mushroom in a fac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15 steps. Here is a detaileddescription of each step:1. Spawn production: The first step is to produce spawn, which is the vegetative mycelium of the mushroom. This is done by inoculating a sterilized substrate with mushroom spores and allowing them to grow.2. Substrate preparation: The substrate, which is the material on which the mushrooms will grow, needs to be prepared. This usually involves mixing agricultural waste such as straw or sawdust with supplements like gypsum and wheat bran.3. Pasteurization: The substrate is then pasteurized to kill any competing microorganisms. This is typically doneby heating the substrate to a specific temperature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4. Spawning: Once the substrate has cooled down, the spawn is mixed with it. This allows the mycelium to colonize the substrate and prepare it for mushroom formation.5. Incubation: The spawned substrate is then placed in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ith specif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ditions. During this stage, the mycelium grows and spreads throughout the substrate.6. Casing: Casing material, such as a mixture of peat moss and vermiculite,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This provides a protective layer and helps initiate the formation of mushrooms.7. Pinning: After casing, the substrate is exposed to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induce pinning, which is the formation of small mushroom primordia.8. Fruiting chamber setup: The substrate trays are transferred to a fruiting chamber, which is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with optimal conditions for mushroom growth. This includes maintaining proper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air circulation.9. Fruiting initiation: In the fruiting chamber, the mushrooms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grow. This stage requires specif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djustments to promote healthy fruiting.10. Fruit body development: The pinheads grow into mature mushrooms during this stage. The fruiting chamber conditions are carefully adjusted to ensure proper growth and development.11. Harvesting: Once the mushrooms reach the desired maturity, they are harvested by hand. This involves carefully cutting or twisting the mushrooms from the substrate.12. Post-harvest treatment: After harvesting, themushrooms are sorted and graded based on their size, shape, and quality. They are then cleaned and packaged for distribution.13. Quality control: A thorough quality control checkis conducted to ensure that the mushrooms me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This includes checking for any signs of contamination, damage, or decay.14. Storage: The mushrooms are stored in a cool and humid environment to maintain their freshness and extend their shelf life. This can be done using refrigeration or 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15. Distribution: The final step is to distribute the packaged mushrooms to wholesalers, retailers, or directly to consumers.中文回答: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可以分为15个步骤。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1ea09e8227916888586d720.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几个问题的探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始于上世纪中叶。
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进行。
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白色金针菇为代表的木腐菌。
80年代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
我国大陆在上世纪80年代引进蘑菇工厂化生产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90年代后,台湾一些商人和国内一些企业投资兴建了木腐菌工厂化生产线,其中部分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随后,规模大小不等的食用菌生产线不断涌现,国内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此起步并逐渐兴起。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食用菌生产模式,是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食用菌生产方式。
本文试图就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一些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 定义与认识1.1关于定义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
迄今为止,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
任为民、刘遐、邱桂根、胡永光[1-4]等人分别提出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定义。
这些定义的共同特点是把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作业作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要素;黄毅从另一角度提出食用菌工厂化的定义,强调食用菌工厂的目的是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实现“空龄效应”[5]。
定义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生产的一种模式。
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不宥于地域、不限于季节的全天候生产;其关键是使食用菌生产的农艺技术与环境调控的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其手段是用工业设备调控环境条件,使之满足食用菌生长过程对环境的要求。
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固然是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中应当追求的方向,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目的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是必然相关。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917d9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6.png)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一、什么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工业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较为明确、较为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定义,但相对较完整的定义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以达到不受季节限制的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其目的就是提高全年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都可进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在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早,1947年荷兰在控温、控湿和控制通风条件下,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并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日本长野县创建了第一个金针菇的工厂化瓶栽生产基地并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木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
韩国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型产业。
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至今,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已被公众誉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效益也十分惊人,如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厂每天产量可高达30 t,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首先引进日本栽培模式,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我国木腐菌工厂化的栽培,同时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双孢蘑菇工业化自动生产线,促进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bb0b89050740be1e650e9a17.png)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一基本概念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设备,人工控制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湿、光、气等环境条件,使生产流程化,技术规范化,产品均衡化,供应周年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组织食用菌生产的过程。
它是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二国内外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食用菌生产工厂化最早在双孢菇栽培中应用,距今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
欧、美是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地区。
1947年,荷兰人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栽培双孢菇,由此开始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
而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培养料堆制,菌种制作,栽培管理,销售和加工等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公司完成。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创建了金针菇等木腐菌瓶栽和袋栽的工厂化生产模式。
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我国内地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部门和省份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9条大型的双孢蘑菇工业化生产线,但是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问题,除了个别公司能够成功运作外,其余都被迫停产,工厂化生产一度处于低潮。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的成熟,国内再次掀起了以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木腐菌工厂化生产投资热潮。
除了台湾、日本一些独资、合资企业陆续在大陆投资建厂外,国内不少企业(如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吉龙食用菌公司等),也陆续投资开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在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采用引进设备和自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获得了成功。
此外,各地小型半工厂化或设施加强型的规模化生产模式更是不断涌现。
安徽省内工厂化生产企业有3—5家,阜阳市有两家,阜南,主要从事白灵菇工厂化栽培,颍泉,主要从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0245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6.png)
食用菌工厂化建设施工方案1.引言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价值的食品,其需求量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率,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食用菌工厂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菌工厂化建设的施工方案,包括场地选址、工艺流程、设备配置、环境控制等内容。
2.场地选址食用菌工厂的选址是确保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下是选址方案的考虑因素:•交通便利: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段,方便原材料、生产设备和成品的运输。
•供应链资源:靠近食用菌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市场,以减少运输成本和损耗。
•环境条件:选址在干燥、通风良好、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区,以确保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
•用电情况:选择用电供应充足、稳定的地区,以满足设备运行的需求。
3.工艺流程食用菌工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最终生产出可供消费的食用菌制品的步骤。
以下是一种典型的工艺流程:1.原材料准备:–原材料采购:选择新鲜、健康、无污染的菌种,并确保供应的可靠性。
–清洗和消毒: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2.发酵培养:–培养基制备:根据菌种的要求,制备适当的培养基。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促进生长。
3.菌种培养:–培养器具:选用适当的培养器具(如培养箱、固体培养基等)来培养菌种。
–环境控制:控制培养室的温度、湿度、灯光等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
4.产菇处理:–菇体诱导: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菌种产生菇体。
–菇体生长:控制温度和湿度,促进菇体的正常生长。
–采收和包装:采收成熟的菇体,并进行处理、包装和贮存。
4.设备配置食用菌工厂的设备配置与生产线的规模和工艺流程相关。
以下是典型的设备配置方案:1.清洗和消毒设备:用于原材料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如清洗机、消毒柜等。
2.培养器具:用于菌种的培养和生长,如培养箱、固体培养基容器等。
3.环境控制设备:用于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如温控设备、湿度控制系统、灯光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
金针菇周年化工业生产
(一)瓶栽
搔菌法
(二)袋栽
搔菌法
再生法
再生法管理技术
1、原理和方法
金针菇具有在菌柄上产生二次分枝的再生特性。
菌丝张满袋后,调节温度和光线,诱导培养基表面形成原基。
原基因在袋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不断伸长形成细长的菌柄,而未能形成菌盖。
待菌柄长到一定数量后,翻折袋口露出菌柄,进行吹风干燥,然后利用已近枯萎的菌柄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出许多细小的原基(侧枝),侧枝不断生长形成大量子实体,此项技术称为再生技术。
2、栽培工艺
(1)菌种制备
(2)培养料的配制——拌料机
以70%为佳,以利于老菌柄再生时水分的补给;
(3)装袋——装袋机
装料量350-400g干料/袋(18*35cm)。
装茎圈时,要把茎圈尽量往下拉,套在距离培养料表面3-4厘米处。
茎圈若套的太高,袋内培养基表面第一次发生的原基数量多,菌柄长得很长,再生菇头大,占去很大分量,影响商品价值,而且产量不高;
若套得太紧,不仅不易接种,而且长出来的菌柄因空间小,通风差,一旦没有及时开袋,就容易烂掉。
因此,套茎圈技术是再生法技术中的关键一环。
(4)灭菌
(5)接种
接种量可以多些,这样培养基表面长出的菌柄可再生出数量较多的菇蕾。
接种时,适当将菌种搅碎,均匀分布在培养基表面。
但如果用麦粒制作菌种,接种量不必太多,因为麦粒菌种量多时,长出大量多而细的菌柄,反而对再生菇不利。
(6)发菌
排列:立式排列,袋间有间距。
接种后置于20℃下培养,一般25天可以长满袋。
(7)出菇管理
①再生技术:
a.催蕾
菌丝长满袋后可以直接放到栽培室内,降温为15℃左右,再通过光线诱导,促进袋内菇蕾原基形成。
原基形成后,不急于将袋口打开,让原基继续生长。
待袋内子实体菌柄长到2-4厘米时,将袋打开。
但必须掌握好在黄色金针菇菌柄(细须状)变成褐色之前,白色金针菇菌柄变成黄色之前,将袋口打开,否则开袋后,子实体容易腐烂。
这是再生法栽培的关键技术。
如果菌丝尚未长到袋底,而培养基表面的子实体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也可以开袋进行培养。
如果培养料表面的子实体稀疏,数量很少时,不要急于打开袋口,否则会因为子实体数量少而影响产量。
b.枯萎
开袋后加强通风,袋口不加覆盖物,使针尖菇逐渐失水而枯萎变成深黄色和黄褐色,然后再出枯黄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枯萎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对于在原培养室内进行栽培的,把翻折后的栽培袋直接放在栽培架的顶层,利用顶层空间相对湿度比较低的条件,使针尖菇枯萎。
二是在室内放置旋转式电风扇,采用机械吹风的方法加快菇柄枯萎的速度。
三是将开口后的菌袋放在通风较好的房间,将门窗打开,使之形成对流,逐渐使其枯萎。
最好是微风吹干,一般需要2天时间,气温较低时需要3-4天。
另外还要注意,这个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不要太高,如果相对湿度超过90%,仅仅针尖菇的尖端枯萎,停止吹风后,又继续恢复生长,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
因此吹风枯萎阶段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为宜,同时要掌握好枯萎的程度,这是再生法成功与否的关键。
适宜的枯萎程度的简单判断方法是:菌柄没有完全发软,用手触摸菌柄有轻微的硬实感即可。
C.二次分裂
通风吹干结束之后,将置于培养架顶层的菌袋移到最底层,在底层地面洒水,利用地层地面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让枯萎的菌柄上形成密集的菇蕾丛。
对于采用机械
吹风和通气吹风的栽培袋,可以在菌袋上覆盖湿无纺布,使菌袋内部无纺布与培养料之间形成一个相对湿度较高的小气候,让接近枯萎的菌柄吸湿恢复,形成菇蕾丛。
一般经过2天,栽培带的原枯萎菌柄上又形成新的、整齐的、密集的菇蕾。
②子实体生长
当菌柄长到3厘米菌盖直径为2-3毫米时,套袋。
子实体生长期间的温度、湿度、光线、通气管理方法与搔菌法管理相同。
(8)采收
因为再生菇要去除基部的老菌柄,所以可以在菌柄18厘米时再采收,采收后可剪掉3厘米左右的菌柄。
(9)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