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和协调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效率:反射、模式、随意
发育过程:反射、模式、随意
运动技巧:随意、模式、反射 神经功能重塑: 反射、模式和随意运动 螺旋式发展
反射
随意
模式
高层:大脑新皮层联络区域和基底神经节,
形成运动总策略,涉及确定运动的目的以及 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最佳运动方案; 中层:运动皮层和小脑,与运动顺序相关, 指平稳、准确达到目的所需肌肉收缩空间的 时间顺序; 低层:脑干和脊髓,与执行动作相关,包括 激活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产生目的性 动作并对姿势进行必要的调整。
高水平运动员基本功指特定的模式化运动 高水平钢琴家的击键次数可以高达10次/秒以
上。这种涉及数十块肌肉协调收缩的高速运 动已经超过外周神经向脑高级中枢传递的速 度,因此只能以有控制的“反射性运动”才 能解释。 高水平的康复训练要促使患者从随意运动向 新的模式化运动发展,甚至向有控制的反射 性运动发展。
协调功能与平衡不同,必须集中注意力,并
且在多种感受器的共同参与下完成。
肢体精确完成特定功能活动的能力
肌力
力量
耐力
速度
准确
稳定
反射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模式化运动 随意性运动
反射性运动:
运动形式固定,反应迅速,不受意识控
制。 主要在脊髓水平控制。 中间神经元在反射性运动中可以有一定 的调控作用。 临床常见的反射有保护反射和牵张反射。 例如疼痛的撤退反射等。 运动的能量应用效率最高。
协调功能是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滑、
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一种能力。
协调地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
的方向和节奏,采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 达到准确的目标。
协调功能主要协调各组肌群的收缩和放
松。
动作过程是否准确流畅取决于这些肌肉
在速度、幅度、力量等方面的密切协调, 同时体现神经系统在不同时间内对各组 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数目和冲动频率的 控制作用。
奋向其它神经元扩散引起其他肌肉 收缩。
避免出现代偿动作 由卧位到站位、由简单到复杂
另外,避免过劳和不适,创造一个安全放松
的环境非常重要。要形成准确的感觉印象, 运动练习必须明确,避免代替或超负荷练习, 尽量减少自发练习,给予充分的辅助以及采 用一定的姿势和器械,可减少不理想的练习。
练习任务的完成度85%以上,维持积极地训
协调障碍的病人日常生活收到影响,如
穿衣、系扣、取物、进食。
控制和协调能力二者密不可分,但
并非完全相同。
二者的练习目标是形成感觉印象和
运动程序,储存于脑中,进而产生 动作。
协调性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
练其在神经系统中形成的预编程序,自 动的、多块肌肉协调运动的记忆印记, 从而使患者能够随意再现多块肌肉协调、 主动运动形式的能力,而且比单块肌肉 随意控制所产生的动作更迅速、更精确、 更有力。
学习控制和协调能力最主要的是重
复。
如果一种动作重复的足够多,这种
动作的过程就会被学会并储存,并 且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完成这个 动作所花费的精力将会越来越少。
一定要完成具体的练习任务 单个动作练习 相关动作练习
1. 单块肌肉训练
2. 多块肌肉协调动作训练
负荷要小,不要过度用力,避免兴
行为需要三个主要系统,即感觉、运动和动
机激发系统。
表面看来很简单的动作,如挥舞高尔夫球杆时,
我们需要募集视觉、触觉和本体的感觉输入以引 导精确的运动、协调肌肉的募集和姿势的控制。
动机激发(边缘)系统 动作开始时提供有意识的动力;集成全部的感觉 输入;在运动表达中起作用。 在自主神经系统和躯体性感觉运动系统中都发挥 作用,通过下丘脑将感觉输入到额叶、脑干、平 滑肌和腺体,以控制骨骼肌活动。
中枢在发出动作指令的同时,就将指令下达
后必然产生的结果传到相应的感觉中枢,在 实际情况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时,就会立刻引 起注意。
例如:弯腰准备搬起一个大箱子而搬的时候
才发现是个很轻的空箱子,会突然一惊,是 因为外界传入的信息和中枢预判出现了偏差。
运动瘫痪 肌张力异常 过度运动症 协调运动障碍
随意性运动: 整个运动过程均受主观意识控制,可以通过
运动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并获得运动技巧。 随意运动主要是锥体束的机能,由横纹肌的 收缩来完成。 皮层随意运动冲动受两个神经元体系控制:
上运动神经元-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
儿童的运动发育过程是沿着反射性
运动-模式化运动-随意运动的顺序 发展。而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患 者也是沿着类似的路径恢复。 高级运动功能则是从随意运动开始, 通过专项的训练向模式化运动发展, 最高境界是进入某种“反射性”运 动的状态。
模式化运动:
运动形式固定、有节奏和连续性运动、主观
意识控制运动开始与结束 由中枢模式调控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调控。 除了CPG机制外,模式化运动已知与锥体外 系和小脑系统的机能相关,出现下意识的横 纹肌自动节律性收缩来“控制”。 步行是典型的模式化运动。
协调功能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分为:前庭性、感觉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前庭性:眩晕 感觉性:深感觉障碍,肢体位置不能辨认,
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睁眼症状减轻,闭眼 加重。
小脑性:有共济失调体征,与视觉无关,不
受睁闭眼影响,无深感觉障碍。
共济失调患者在空间和时间上对肌肉收
缩的控制障碍主要表现:辨距不良;轮 替动作失常。言语和书写也有同样障碍 特点。(爆音性呐吃,书写字体过大、 笔画不匀)
练情绪。
明确要完成的运动或任务,
不断重复这种行为,同时纠 正出现的错误,直到形成恰 当的感觉印象和运动模式。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