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编号:12030037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 24/0.75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说明一、课程性质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在生命学科的本科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证,同时通过对细胞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亲手操作,使学生获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感性知识,有效地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并使学生掌握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应用各种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从事教学或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使学生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全面、真实的认识,使学生们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三、学时分配表序号实验项目实验时数实验类型内容与要求小计实验1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细胞凝集反应4设计性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掌握细胞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细胞凝集的原理实验2叶绿体的分离与荧光观察3验证性掌握荧光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观察叶绿体的自发荧光与次生荧光;通过对植物叶绿体的分离,了解细胞器分离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实验3植物细胞骨架的观察4验证性掌握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骨架的原理和方法实验4鸡血细胞的体外融合6综合性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通过PEG诱导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实验5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7综合性通过对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血红细胞的活动观察,加深理解细胞吞噬作用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小白鼠腹腔注射给药方法和颈椎脱臼处死法合计24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本课程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2人一组操作,结合多媒体、小组讨论与集体讨论、实验设计、教学录像、细胞生物学小知识和小技巧介绍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地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实验设计的思路,以提高学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介绍细胞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细胞生物学和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2. 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的过程和机制;3. 理解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4. 熟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器在细胞活动中的作用;5. 了解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和机制;6. 掌握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质基质的组成和功能1.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 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2.1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调控机制2.2 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机制 2.3 细胞增殖的调控机制3. 细胞信号传导3.1 细胞信号传导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2 细胞表面受体的结构和功能3.3 第二信使的作用和调控机制3.4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机制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4.2 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4.3 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4.4 溶酶体的结构和功能5. 细胞分化和发育5.1 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调控机制5.2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5.3 组织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6. 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6.1 光学显微镜观察技术6.2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6.3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6.4 基因工程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案例分析等方式,系统地介绍课程内容;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 讨论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Cell Biology)课程编号:1922011(1923011)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学分:1实验学时:32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实验一、细胞化学技术与显微切片技术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①装片、涂片、压片、徒手切片等显微制片技术;②石蜡切片技术;③冰冻切片技术;④鉴定DNA的细胞化学方法;⑤显示多糖的PAS反应;⑥细胞中过氧化物酶的显示方法;⑦显示碱性蛋白与总体蛋白的细胞化学定位。

实验目标与要求:掌握细胞生物学常规的生物制片方法,以及在制片基础上进行细胞化学染色,使细胞内的各种组成结构和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地得以显示。

了解常用的原位显示细胞内某些化学成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掌握细胞内DNA、多糖、蛋白质、酶等在细胞内的分布状况。

注意要点:注意有机溶剂和染料对人体的伤害和污渍;双面刀片的正确使用;切片机的使用。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目标与要求:了解及学习细胞凝集反应的过程及操作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细胞表面结构的理解。

注意要点:注意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红细胞的渗透性。

实验目标与要求: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注意要点:对试管轻拿轻放。

实验四、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色与观察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线粒体的超活染色观察;小麦胚根液泡系的超活染色。

实验目标与要求:观察动、植物活细胞内线粒体、液泡系的形态、数量与分布,学习一些细胞器的超活染色技术。

注意要点:注意染料的使用。

实验五、植物细胞骨架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洋葱鳞茎表皮细胞骨架的分布。

实验目标与要求:了解细胞骨架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骨架的简单制备方法。

注意要点:注意戊二醛、考马斯亮兰的使用。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细胞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体的基本生理、生态、遗传和进化过程。

本课程将介绍细胞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的生物化学过程、肌肉和神经细胞的特殊化,为学生提供对生物学的基本理解和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细胞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 掌握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

3. 理解细胞毒理学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4. 了解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5. 培养细胞实验技术和科学研究能力。

6.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组成与功能- 细胞质器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骨架的组成与功能2.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形成- 染色体结构与遗传变异3. 细胞信号传导与细胞凋亡- 细胞信号通路的基本原理- 细胞增殖的调控与肿瘤形成-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与调控4. 细胞毒理学与人体健康- 细胞毒素的来源与分类- 细胞毒素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细胞毒素与环境污染、药物安全的关系5. 细胞实验技术- 细胞培养与细胞系的建立- 细胞实验技术与细胞功能的研究- 细胞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细胞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培养实验技术和科研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细胞相关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细胞生物学相关的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占比:出勤、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

2. 期中考试占比:考查对细胞生物学基础概念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占比:考查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

4. 实验报告评分:考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能力。

细胞生物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执笔人:张利平审核人: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 )(三)修读对象: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27学时/3学分(五)考核方式:随堂测试(六)相关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七)内容提要:这本实验教材是为高等医学院校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编写的,适用于四年制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学生。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的实验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达到此目的,实验内容自成体系,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观察分析问题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多数实验采用生活细胞材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取材和实验,使学生能对细胞获得生动的认识。

选编了一些生物医学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如细胞的显微观察、细胞计数、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细胞组分的化学反应、细胞生理活动、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等,为后续的课程及医学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础实验研究思路,为后续的学习和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全书内容共5个实验,针对各专业学生教学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部分操作教师演示示教为辅的方式结合进行。

三、教学学时分配总学时27,各实验学时分配如下:实验一:鸡血细胞的融合实验 6学时实验二:细胞器的分级分离 6学时实验三:微丝染色及形态学观察 5学时实验四:细胞中碱性蛋白的显示 5学时实验五: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5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教材:《细胞生物学》翟中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学参考书:1.分子细胞生物学韩贻仁科学出版社2.细胞生物学王德耀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第二版) 刘鼎新北医、协和医大联合出版社4.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 杨汉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07月出版5.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ition, Bruce Alberts et al.6.Molecular Cell Biology 4th Edition, Harvey Lodish et al.目录实验一鸡血细胞的融合实验 (5)实验二细胞器的分级分离 (6)实验三微丝染色及形态学观察 (7)实验四细胞中碱性蛋白的显示 (9)实验五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10)实验一鸡血细胞融合实验【教学目的】1.掌握细胞融合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英文名称:Cellular biological experiment课程编号:14070101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负责人:张尚立开放实验项目数:25大纲主撰人:杨晓梅曹慧仁大纲审核人:张尚立时永香石梅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54 实验学时:54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分:1.5二、适用专业及年级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工程和生命基地三年级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细胞生物学实验是为生命科学学院1~3年级各专业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专业基础类实验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学生依据实验方案能够自主完成实验项目。

通过实验训练,使学生能够具有观察、比较、分析、专业基础类,实验动手,数据处理和书写实验报告、生物绘图、制表等方面的能力。

四、主要仪器设备普通光学显微镜、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复式光学显微镜及其摄影装置、电子显微镜、超薄切片机、冷冻切片机、石蜡切片机、制刀机、离心机、恒温箱、冰箱、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恒温蜡箱、恒温水浴锅、解剖器械、超净工作台、组织捣碎机、分析天平、放大机、电热板、流式细胞仪、电泳仪、湿盒、细胞电泳仪、计算机、酶联免疫仪。

六、考核方式根据细胞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特点,制定以下考核办法:实验课考核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评组成,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记分办法:1.实验课课堂表现:包括实验态度、操作技能,实验记录及实验结果。

(10分)2.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简明扼要,结果真实,对出现的问题、现象能以科学态度分析,进行结果讨论。

(20分)3.纪律卫生:不迟到、不旷课,不在实验室打闹、不大声喧哗。

实验结束,认真整理实验室台面,值日生负责清扫实验室卫生,离开实验室前检查实验室水电安全情况。

(10分)期末考试:实验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造性能力检验,老师设计各种命题让学生抽签选择,学生根据命题要求回答、操作,给出考查成绩(60分)。

版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

版教学大纲《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00063 学时: 32 学分: 2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细胞生物学是为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生态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是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代谢、运动、衰老、死亡,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生命活动的专业基础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细胞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提高学生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先修课程:生物化学。

后续课程:遗传学、细胞工程。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重点掌握细胞结构与功能,理解并掌握各个亚细胞结构功能及各结构的装配。

2.理解并掌握细胞重要生命活动(增殖、分化、衰老及调亡等)过程的规律及调控,各细胞组分的互动与网络架构及细胞调控的基本规律。

3.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学科历史,了解该领域研究重点及热点。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及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展教学。

重点:重点讲授各个亚细胞结构、各结构的装配及功能,细胞生命活动(增殖、分化、衰老及调亡等)过程的规律及调控,个细胞组分的互动与网络架构及细胞调控的基本规律。

难点:细胞结构的功能中涉及的作用机制(包括假说、模型等)以及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如蛋白质的分选、膜泡运输等)。

本课程力求做到突出重点内容,讲清难点内容,并着重做好以下两点:1.重视基础性和系统性:细胞结构、功能是课程的重点讲解内容,也是了解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础,更是学好本课程的基石。

图文结合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来系统的认识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使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掌握细胞的形态结构及细胞生命活动规律。

2.了解相关的学科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在传授传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适当加入相关内容的学科历史,以及研究进展。

细胞生物学 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 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引言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功能、发育和遗传等基本过程的学科领域。

本门课程将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探索细胞的发育和遗传机制,以及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培养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等。

3.掌握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过程。

4.熟悉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发育过程。

5.理解细胞的遗传机制,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

6.了解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细菌、病毒和免疫系统等。

7.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1.3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1.4 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5 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细胞的代谢和能量转换2.1 细胞的能量需求和来源 2.2 细胞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2.3 细胞呼吸和发酵过程 2.4 光合作用和光能转换第三章细胞的分裂、增殖和发育3.1 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机制 3.2 细胞增殖和组织再生的过程 3.3 细胞分化和发育的调控机制 3.4 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的应用第四章细胞的遗传机制4.1 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4.2 基因的转录和RNA的加工 4.3 蛋白质的合成和翻译过程 4.4 遗传变异和突变的机制 4.5 遗传工程和基因治疗的应用第五章细胞与其他生物体的相互作用5.1 细菌和细菌感染的机制 5.2 病毒和病毒感染的机制 5.3 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4 免疫应答和疫苗的设计 5.5 细胞生物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由教师介绍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进展。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进行细胞观察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与使用3学时实验二有丝分裂3学时实验三鸡血细胞融合3学时实验二有丝分裂【目的要求】(1)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各期的特点及主要区别。

(2)掌握有丝分裂标本临时压片技术。

【实验原理】细胞经过生长和分裂而完成增殖的全过程称细胞增殖周期。

不同分裂方式的细胞其增殖周期表现形式不同。

无丝分裂是低等生物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简单而迅速,没有染色体组装、纺锤体形成等一系列变化,故又称直接分裂。

在高等动物体内可发生在某些迅速增殖的组织f如口腔上皮)、体外培养细胞,创伤修复、病理性代偿组织(伤口附近、炎症)中。

有丝分裂是高等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由于其过程较为复杂,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丝状结构变化(染色体组装、有丝分裂器的形成)后,细胞才进行分裂,故又称为间接分裂。

【实验用品】(1)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眼科镊、培养皿、刀片。

(2)试剂:Carnoy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70%乙醇溶液,1mol/L HCl苯酚品红染液。

(3)标本:马蛔虫子宫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

(4)材料:洋葱根尖或水仙根尖。

【内容与方法】(一)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1)标本制备:马蛔虫子宫石蜡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先在低倍镜下观察。

在马蛔虫子宫切面上可见子宫腔内有许多近圆形的受精卵细胞,大多处于不同的分裂时期。

每个受精卵细胞外均围有一层厚的受精卵膜,它与受精卵细胞间的空隙为围卵腔。

在有些受精卵细胞外表面或受精卵膜内可见有极体附着。

注意在切片标本的几个子宫切片中寻找和观察处于间期和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它们的形态变化(图6---2)。

间期(interphase):细胞质内有两个近圆形的细胞核,二为雌原核,一为雄原核。

两个原核形态相似,不易分辨。

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比较均匀,核膜完整,细胞核附近胞质中有中心体(central body)存在。

前期(prophase):雌雄原核相互靠近,核仁(nucleolus)消失,染色质逐渐浓缩成扭曲细丝状染色丝(chromatin fiber),进一步缩短变粗,形成短棒状染色体(chromosomc)。

前期核膜消失,两对中心粒(centri0le)分离,周围出现星射线并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中期(metaphase):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equatorialplate)。

由于细胞切面不同,此期有侧面观和极面观两种不同图像。

侧面观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两极各有一个中心体,其周围有星射线。

中心体之间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相连,这些结构总称为有丝分裂器。

极面观可见六条染色体平排于赤道面上,此时染色体已纵裂为二,但尚未分离。

后期(anaphase):纵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成为相等的两群。

细胞拉长,中部的细胞膜开始凹陷。

末期(telophase):两极的子染色体逐渐解体、模糊,变成染色质态。

核膜、核仁也相继重新出现,纺锤丝星射线消失,细胞膜的凹陷加深,最后横缢成两个子细胞。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1.洋葱根尖纵切片的观察(1)标本制备:洋葱根尖石蜡纵切片,铁苏木精染色。

(2)观察:取洋葱根尖纵切片标本.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由尖端向上可分为三个区域。

1)根冠区:位于尖端,细胞排列较疏松的区域。

2)生长区:位于根冠区上方,细胞方形或扁方形,排列紧密,细胞有强烈的分裂增生能力,大都处于分裂期的各个不同时期。

3)延长区:位于生长区上方,细胞延长成长方形,细胞多处于分裂间期。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区,换高倍镜观察,辨认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分布均匀,核形态明显,核内可见l一2个染色很深的核仁。

前期:核膨大,核膜破裂,核仁逐渐消失,核内染色质浓缩成纤细的染色丝.并逐渐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平面上(赤道部)形成赤道板(洋葱染色体为16条),染色体己纵裂成两条染色单体,但依然由一个着丝粒相连。

细胞两极出现纺锤丝,部分纺锤丝与染色体着丝点(kinetochore)后期:着丝粒纵裂,染色体分为相等的两群,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移到两极的染色体解旋、伸长变细成为染色丝,最后形成染色质。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

细胞中央赤道部由纺锤体微管等形成成膜体(phragmoplast),由它再融合成细胞板(cell plate),进而形成细胞壁,形成两个子细胞。

2.洋葱根尖(或水仙根尖)临时压片观察(1)标本制备:1) 取材:培养洋葱(或水仙),取根尖,将其浸入Carnoy固定液2h以上。

然后保存在70%乙醇溶液中(可长期保存)。

2)软化:观察前取出根尖,浸在lmol/L HCl溶液中软化5一lOmin,水洗3次。

3) 染色:将以上处理的根尖放在滴有一滴苯酚品红染液的载玻片上,用眼科镊捣碎根尖,稍停片刻后,盖上盖玻片。

4)压片:轻压盖玻片,把材料压成均匀的薄层。

用吸水纸吸干盖片周围的染液。

(2)观察:先用低倍镜寻找压片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

然后在高倍镜下观察不同分裂期的细胞。

染色质和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细胞质不着色。

各期细胞形态表现同上。

【作业】1.书写实验报告,简述制各根尖临时压片步骤,并绘图记录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各期细胞。

2.绘制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各期细胞。

【思考题】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何异同。

【试剂配方】苯酚品红:融化的石炭酸25ml加入50ml 95%乙醇溶液中,5g碱性品红溶解于其中,充分溶解后过滤,4"C保存。

使用时用蒸馏水稀释至500ml,成熟1周。

实验三鸡血细胞的融合两个以上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

细胞融合包括质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20世纪60年代初期,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技术的出现,开创了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新领域。

70年代后,逐渐使用化学融合剂,它使用方便,活性稳定,容易制备和控制,目前已成为人工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手段。

80年代初,出现了电融合技术,它具有可控、高效、无毒的优点,并逐渐应用于科学研究。

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肿瘤学的研究。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基因互补分析、检测病毒,细胞对病毒敏感因素的分析、肿瘤细胞恶性分析等等。

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实验主要介绍化学融合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细胞融合。

[目的要求](1)了解PEG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通过PEG诱导的鸡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

[实验原理]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多聚体。

PEG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在高浓度(50%)的PEG溶液中自由水消失,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结构的变化,引起细胞融合。

为了发挥PEG促进细胞融合的效力,必须采用较高浓度的PEG溶液,但在高浓度PEG 溶液下,细胞可能因脱水而受到显著的破坏。

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浓度及作用时间是PEG融合技术的关键。

本实验材料为鸡红细胞,其核结构紧密,易于观察。

[实验用品](1)器材:离心机、显微镜、天平、水浴锅、计数板、滴管、离心管、容量瓶、广口瓶、细口瓶、烧杯、注射器、盖玻片、载玻片。

(2)试剂:Alsever溶液、GKN溶液、0.85%盐水、双蒸水、Jenus green染液、50%PEG。

试剂配制:1)Alsever溶液:葡萄糖2.05g,,柠檬酸钠0.80g, NaCl 0.42g,溶于100ml双蒸水中。

2)0.85%生理盐水。

3)GKN溶液:NaCl 8g,KCl 0.40g,Na2HPO4·2H2O 1.77g,NaH2PO4·H2O 0.69g,葡萄糖2g,酚红(phenol red) 0.01g,溶于1000ml双蒸水中。

4)Janus green染液。

5)50%PEG溶液:称取一定量PEG(WM=4000)放入烧杯,沸水浴加热,使之熔化,待冷却至50℃时,加入等体积预热至50℃的GKN溶液,混匀,置37℃备用。

(3)材料:成年鸡。

[方法与步骤](1) 注射器内先吸入2m1 A1sever溶液,从鸡翼下静脉取2m1鸡血,注入离心管,再加入6ml Alsever溶液,使之成为1∶4悬液。

(2) 取l ml鸡血悬液,加入4 m1 0.85%生理盐水,混匀平衡后,800 r/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液,再按上述条件离心2次。

最后,弃去上清液,加GKN液4m1,离心1次。

(3) 弃去上清液,加GKN液(体积比1∶9),制成10%细胞悬液。

(4) 取以上悬液以血细胞计数器计数,若细胞密度过大,用GKN溶液稀释至(3~4)×107个/m1。

(5) 取以上细胞悬液1ml于离心管,放入37℃(39℃左右更佳)水浴锅中预热。

同时将50%PEG液放入水浴锅中预热。

(6) 待温度恒定后,在1ml细胞悬液中慢慢逐滴加入0.5m1 50%PEG溶液(慢慢沿离心管壁流下融合剂),且边加边摇匀,然后放入水浴锅中。

(7) 细胞融合一段时间(20—30min)后,加入GKN溶液至8m1,静止于水浴锅中20min左右。

(8)取出离心管,800r/min离心3min,使细胞完全沉降。

弃去上清液,加GKN溶液,再离心1次。

(9)弃去上清液,加入少量GKN溶液,混匀,取少量悬液于载玻片上,加入Janus green染液,用牙签搅匀,3min后盖上盖玻片,观察细胞融合情况。

[观察与结果](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融合情况,计算融合率。

(2)融合率=视野内发生融合的细胞核总数/视野内所有细胞核总数×100%[作业]1.书写实验报告,并计算融合率。

2.绘图显示所观察到的融合细胞。

[思考题]1.细胞融合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在进行细胞融合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