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普速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主要修订内容新旧条款对比表
第2.2.11条 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一、根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经常保养容许偏差管理值的状态,成段整修线路。
二、整治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焊补、打磨钢轨,整治接头病害。
六、有计划地成段整修扣件,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或调整。
八、更换伤损钢轨,断轨焊复。
九、整修防沙、防雪设备,整治冻害。
十、整修道口,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一、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其他单项工作。
八、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九、整修路肩,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修理、补充和刷新线路标志,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收集旧料。
28第一节 路 基29第3.7.1条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 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 mm。
30第3.7.4条 曲线超高顺坡。
3132第3.8.1条 线路大、中修时,应改善线路坡度。
如既有线路坡度超过限制坡度且改善困难时,可保持原状。
线路大、中修纵断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设计长坡段。
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600m,特别困难条件下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其他线路坡段长度不应小于该区段到发线有效长度的一半,个别困难地段也不应小于200 m。
二、相邻坡段的连接,应按原线路标准设计为抛物线型或圆曲线型竖曲线。
1.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的线路,采用抛物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2‰,应设置竖曲线。
20 m范围内竖曲线的变坡率,凸形不应大于1‰,凹形不应大于0.5‰。
采用圆曲线型竖曲线时,若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3‰,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应为20000~10000 m,困难地段不应小于5000 m。
2.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线路,坡度代数差大于等于1‰时,应设置圆曲线型竖曲线,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5000 m,且长度不应小于25m。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的发展,增强轨道结构强度,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线路设备修理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维修。
第1.0.3条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有计划、按周期地对线路设备进行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线路设备强度,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线路设备维修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线路设备使用寿命。
第1.0.4条线路设备大修应贯彻“运营条件匹配,轨道结构等强。
修理周期合理,线路质量均衡”的原则,坚持全面规划、适度超前、区段配套的方针,并应采用无缝线路。
线路设备维修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的变化规律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5条线路设备大修应由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承担,采用必要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并安排与施工项目相适应的施工天窗。
线路设备维修应实行天窗修制度,并实行检修分开的管理体制。
第1.0.6条线路设备修理应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施工作业方法,优化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作业质量,降低成本;改进检测方法,推行信息化技术,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和检查验收制度。
第1.0.7条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
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时,其修理办法须经铁道部批准。
第1.0.8条本规则适用于1435mm标准轨距和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及以下的线路。
非标准轨距铁路线路修理办法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线路设备大修分类:一、线路大修。
线路上的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不能满足铁路运输需要时,必须进行线路大修。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解析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 工作组织
• 第2.2.12条 线路、道岔临时补修主要内容: • 一、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 理值的处所。 • 二、更换(或处理)折断、重伤钢轨及桥上、隧道 内轻伤钢轨。 • 三、更换达到更换标准的伤损夹板,更换折断的 接头螺栓、道岔护轨螺栓、可动心轨凸缘与接头 铁联结螺栓、可动心轨咽喉和叉后间隔铁螺栓、 长心轨与短心轨联结螺栓、钢枕立柱螺栓等。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 工作组织
• 第2.2.3条 铺设无缝线路主要内容: • 一、焊接、铺设新钢轨,更换联结零件、桥上钢 轨伸缩调节器及不符合规定的护轨,铺设胶接绝 缘钢轨(接头)并按设计锁定轨温锁定线路,埋设 位移观测桩。 • 二、整修线路,安装轨道加强设备。 • 三、整修道口。
• 四、回收旧料,清理场地,设臵常备材料。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 工作组织
• 四、调整严重不良轨缝。 • 五、疏通严重淤塞的排水设备,处理严重冲刷的 路肩和道床。 • 六、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 • 七、其他需要临时补修的工作。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 工作组织
• 第三节 管 理 组 织 • 第2.3.1条 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管理组织。 • 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应由专业队伍承担,并有固定 的生产人员作为基本队伍。大修施工单位必须具 备如下设施: • 一、铁路局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筹安排,修 建必要的大修基地。大修基地应有足够的配线和 场地,具备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设施,交通便利。 • 二、配备与大修施工任务相适应的施工机械、交 通运输工具、通信设备和相应的检修设施。 • 三、配备宿营车辆等必要的流动生活设施。
第二章 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 工作组织(第二节 工作内容)
• 第2.2.1条 普通线路换轨大修主要内容: • 一、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改善道床断面,整治 基床翻浆冒泥和超过15mm的冻害,石灰岩道碴应结 合大修有计划地更换为一级遭碴。 • 二、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 • 三、更换I型混凝土枕、失效轨枕和严重伤损混凝 土枕,补足轨枕配臵根数,有计划地将术枕成段更 换为混凝土枕(另列件名)。 • 四、全面更换新钢轨、桥上钢轨伸缩调节器、联 结零件、绝缘接头及钢轨接续线,更换不符合规定 的护轨。 • 五、成组更换新道岔和新岔枕(另列件名)。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 路基 条文说明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修编(路基)条文说明6.1 一般规定6.1.1 路基工程是铁路轨下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列车高速、安全、舒适运行系统中的关键工程。
路基主体工程一旦破坏,维修难度高,对于运营的影响大,因此,必须按结构物设计。
详细的工程勘察是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工程实践表明,路基工程必须通过地质调绘和足够的勘探、试验工作,查明基底、路堑边坡、支挡结构基础等的岩土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不良地质情况,在取得可靠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设计,才能保证路基满足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平稳和舒适。
国内大量的铁路路基病害的产生也多为勘察不足,没有查明不良地质情况,设计和施工中路基填料来源和性质差别大,再加上路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不严等造成的。
高速铁路路基主要的工程风险为地基的复杂性和填料性质的变异性,因此必须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地质条件和填料工程性质,提供满足评价地基和路基结构物变形的地质资料。
6.1.2 路基工程地基处理、基础结构及直接影响路基稳定与安全的支挡等工程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其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填筑路基通过加强排水和防护、严格控制填料材质及压实质量,其强度及变形性能一般不随时间而衰减,甚至会出现增强和提高的情况。
路基排水设施及边坡防护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依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21确定。
6.1.4 高速铁路对路基填料的材质、级配、水稳性和密实度有着较高的要求。
根据秦沈、武广、哈大客运专线、以及京沪高速铁路等施工经验,我国铁路对填料的划分较粗,尤其是粗颗粒填料在实际施工填筑中存在填料组别合格,但由于级配不良,直接碾压不能达到所规定的压实控制指标等问题。
在勘测设计阶段,往往对于填料材质较为重视,对于粒径级配则重视不够,因此应结合土源具体情况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及试验,提出具体可行的填料制备工艺。
[VIP专享]铁路工务技术手册——路基修改编写大纲
第一节路基维修一、路基维修工作范围二、路基维修工作制度第二节路基大修一、路基大修工作范围二、路基大修工作制度第三节路基技术资料第一节路基面形状及宽度一、路基面形状二、路基面宽度第二节路肩标高及宽度一、路肩标高三、养路机械化平台第三节路堤一、路堤断面二、路堤边坡三、护道与取土坑第四节路堑一、路堑断面二、路堑边坡第三章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基床一、基床结构二、基床填料及压实标第三节路堤一、路堤地基条件二、路堤填料及压实标第四节路堑第四章、、、高速铁路地基、、、排水固结一、塑料排水板二、袋装砂井第三节挤密桩一、挤密砂桩二、挤密碎石桩第四节半刚性桩一、粉喷桩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基床表层填筑第三节路桥过第六章第一节复合地基承载第二节动力触探试验第三节钻芯取样试验第四节K30试验第一节地面排水第二节地下排水第一节征—第二节3第六章 第一节 路基坡面病害类型第二节 路基坡面防护类型及其适用条件 一、种 草 二、铺草皮 三、种 树 四、抹 面 五、捶 面 六、喷 浆七、锚杆铁丝网喷浆及锚杆铁练网喷 射混凝土八、喷射钢纤维混凝土 九、灌浆勾缝 十、干砌片石护坡 十一、浆砌片石护坡十二、浆砌四合土砖及四合土砖孔窗第七章 第一节 水文观测 一、水深测量 二、水位测量 三、水面比降测量 四、流速测量 五、流向测量六、水文观测资料的整理第二节 水流特性及有关计算 —、动水压力荷载计算二、波浪高度、波浪侵袭高度及波浪 作用力的计算 三、壅水高度计算 四、冲刷深度计算 五、冰压力荷载计第三节 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的类型、选用 原则及一般要求一、路基冲刷防护工程的类型第八章 第一节 浸水路堤一、浸水路堤的概念 二、浸水路堤的类型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一节第二节一、拦二、遮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第四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概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第二节7六、挖基、支撑及排水七、工地运输及装卸作业八、机具使用及安全规定九、电气化铁路地段作业十、无缝线路地段作业第六节 无声破碎剂应用技术一、无声破碎剂(WPJ)的用途二、无声破碎剂(WPJ)型号的选择第十五章 路基检测与评第一节 营运线路基检测方法 一、静力触探二、动力触探三、核子密度仪四、波速法五、地质雷达、、、地质雷达检测技术、、雷达检测原理、、雷达检测基床含水量、、雷达检测道床、基床厚度、、、、、营、、、、养第四节综、、、、、、。
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
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是铁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铁路的安全和运行效率。
本文将就铁路路基施工及维修进行详细讲解,并探讨其具体实施过程。
一、铁路路基的定义和作用铁路路基是指供铁路行车、牵引力传递和荷载透过的构造物和方案体系,包括路基地基、路堤、路基排水系统、路基面层、边沟等。
铁路路基的作用是支承铁路轨道和车辆荷载,传递轨道上行车荷载,以及排水和抗冲刷波等。
二、铁路路基施工的前期准备1、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其主要包括立项申报、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施工计划编制等工作。
2、材料准备铁路路基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如碎石、碎矿渣、沥青混凝土等。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充分准备好这些材料。
3、机械设备准备铁路路基的施工需要一定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摊铺机等。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充分准备好这些机械设备。
三、铁路路基的施工过程1、土石方工程土石方工程是铁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工程环节。
其主要包括土方开挖、填土加固、路堤压实等工作。
其中,土方开挖是第一步,需要将整个路基地基的表层土壤刨掉,以便后续的施工。
2、路堤加固路堤加固是为了保证铁路路基平坦,使车车辆行驶更加稳定而进行。
其主要工作是将碎石等材料倒入路堤空间,压实后做平整处理。
3、路基排水系统路基排水系统是为了保证路基表面水分不过多,避免出现结冰等现象。
其主要工作是设置排水沟,将路面上的水流导入排水沟中,然后再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路基外。
4、路基面层铁路路基施工完毕后需要铺设路基面层,其主要作用是增强路面的坚硬度,减小轮胎产生的冲击力,提高车辆的运行平稳性。
路基面层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5、边沟铁路路基的边沟是为了保证路基路面上的水分不会过多。
其主要工作是在路基两侧设置边沟,将路面上的水流导入边沟中,再通过排水管道排出路基外。
四、铁路路基的维修1、路堑维修铁路路堑是指铁路路基两侧的坑,其主要作用是保证铁路路基表面的水流畅通。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
铁路路基大维修要从基本准备工作入手,包括安排维修人员,检查操作设备和
配件,准备合格的备件,制定路基维修计划,清理植物和土质材料等。
当准备工作齐全时,可以进行维修作业。
维修作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路基状况和毁坏的程度不同,一般都是采用“加强一部分,去除一部分”的方法,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基础层、抗拉强度层和抗压强度层的补强处理,将毁坏的部分去除,牢固的部分留下,保留原有路基层的结构形态。
在实施大维修工程时,要按照相应的质量标准,对基础地层以及施工工程进行
实地检查和逐层验收,确保大维修工程质量达到要求。
同时,应及时采取抢修措施,包括加固和补强,以免路基损坏扩散,进一步延长大维修工程周期。
最后要注意,大维修完成后,要正确操作恢复运行技术,使路基对铁路车辆有
足够的承载能力,并及时检查和维护,保证大维修工程的安全稳定。
(完整版)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及维护
路基排水设备施工地面排水设备的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条件?地面排水设备主要有:排水沟、测沟、天沟、截水沟、矩形沟槽、跌水沟和急流槽等。
排水沟是设置于路堤护道的外侧,用以排除路堤范围内的地面水和截排从田野方向流向路堤的地面水的地面排水设备。
测沟是位于路堑路肩边缘的外侧,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堑范围内的地面水。
在线路不填不挖的地段亦应设置测沟。
天沟位于堑顶边缘以外,可设一道或几道,用以截排堑顶上方流向路堑的地面水。
截水沟设置于路堑边坡平台上及排水沟、测沟、天沟所在部位以外的其他地方,用以截排边坡平台以上的坡面水或所在地区的部分地面水。
矩形水槽,当水沟所在地段土质不良或地质不良,水沟易于变形,以及受地形、地物或建筑限界的限制,不能设置占地较宽的梯形水沟时,排水沟、测沟、天沟、截水沟均宜采用矩形水沟的形式。
跌水、缓流井和急流槽,在地形陡峻地段,水沟的沟底纵坡很大时,可修建跌水、急流槽和缓流井等排水设施,以减少沟内流速,降低动能。
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分别适用什么条件?地下排水设备的类型有:明沟与槽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截水渗沟与引水渗沟、渗水隧洞、水平钻孔、立式集水渗井与渗管明沟与槽沟是敞开的地下排水设备,用于拦截、引排埋藏不深的地下水(一般为2m以内的潜水和上层滞水),并可兼排地表水。
设置时,宜沿线路方向和顺沟谷走向布置,沟底应埋入不透水地层内,沟壁最下一排渗水孔的底部应高出沟底不小于0.2m。
为避免开挖断面过大,明沟深度不宜超过1.2m,若再深可用槽沟;槽沟深度不宜超过2m,若再深宜改用渗沟。
边坡渗沟是为疏导潮湿边坡及引排边坡上层滞水和泉水而修建的排水设备,同时可起支撑边坡的作用。
其适用于土质路堑边坡不陡于1:1 或路堤边坡因潮湿容易发生表土坍滑的部位。
支撑沟是用来支撑可能滑动的不稳定土体或山坡,并排除在滑动面附近的地下水和疏干潮湿土体的一种地下排水设备。
截水渗沟与引水渗沟,截水渗沟用于拦截地下水,使其不流入病害区;引水渗沟是用来引排山坡湿地、洼地或路基内的地下水,以便疏干附近土体和降低地下水位。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
八、更换伤损钢轨,断轨焊复。
九、整修防沙、防雪设备,整治冻害。
十、整修道口,疏通排水设备,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一、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其他单项工 作。
第2.2.12条线路、道岔临时补修主要内容:
一、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的 处所。
二、更换(或处理)折断、重伤钢轨及桥上、隧道内轻伤钢轨。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修理要求
第二章:线路设备修理工作内容及工作组织
第二节 工作内容
第2.2.10条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道岔状态起道、拨道和改道,全面捣固。混凝
土枕地段,捣固前撤除所有调高垫板; 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
与垫板相结合。
二、调整线路、道岔各部尺寸,拨正曲线。
第三节:管理组织 第2.3.3条线路设备大修施工管理。 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严格执行各项施工作业标准,科学组织施工,确保施工安 全、质量和进度。 一、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有关技术标准和施工工艺流程 组织施工,合理控制施工和慢行长度。 二、施工负责人应深入现场,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 三、线路设备大修施工实行安全监督制度。负责设备管理的工 务段,必须派人常驻施工工地,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相
0.8m,路堑地段不得小于0.6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
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时宜加宽至l.Om。
第3.1.3条:侧沟的深度不得小于0.6m (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
石路重可减少至0.4m)底宽不得小于O.4m, 土质边坡为(l:
1) ~ (l: 1.5),沟底纵坡不得小于2‰ ,困难地段不得小于1‰。
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颁布单位】铁道部【发文字号】【颁布时间】1989-7-27【失效时间】【全文】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使用清洁能源:优先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力、燃气等, 减少使用柴油等高污染能源。
优化燃烧过程: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减 少废气排放。
安全性,提高轨道结构的承载能力。
02 轨 道 结 构 加 强 的 方 法 : 采 用 钢 轨 扣 件 、 轨 枕 、 道 砟
等材料和设备,对轨道结构进行加固和稳定。
03 钢 轨 扣 件 的 要 求 : 选 用 高 质 量 的 扣 件 , 确 保 其 强 度 、
刚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能够有效地固定钢轨并防 止其松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轨道结构加强的重要性:提高轨 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列 车运行安全
轨道结构加强的注意事项:确保 加强措施与轨道结构的其他部分 协调一致,避免对列车运行造成 不良影响
轨道平顺度维护
轨道结构加固:对轨道结构 进行加固,提高轨道承载能 力
轨道几何尺寸调整:确保轨 道几何尺寸符合标准,提高 平顺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铁路线路修理的基本原则 铁路线路修理的主要内容 铁路线路修理的程序和方法 铁路线路修理的技术要求 铁路线路修理的安全措施 铁路线路修理的环保要求
01
铁路线路修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性原则
确保铁路线路安全畅通 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法规标准 采取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法和手段 加强设备管理和人员培训,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率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2
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 2.折断 或拼接的接合部分离,不能保持轨距。 3.机械磨损,经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允许速度大 于120 km/h的线路,其厚度不足140mm,其他线路不足 1OOmm。 4.劈裂或其他伤损,不能承压、持钉。 二、混凝土枕严重伤损标准 1.横裂裂缝长度为枕高的1/2~2/3。 2.纵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互配合,密切协作,协助检查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工务段应 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督,发现施工安全隐患及质量问题时应责 令施工单位立即纠正,危及行车安全时有权责令其停止施工。 四、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以下制度: 1.施工三检制:在每次开工前、施工中和线路开通前,施工负 责人应组织有关人员分别按分工地段对施工准备、施工作业方 法和线路设备状态进行检查。 2.巡查养护制:施工现场应设置巡养人员,对施工地段进行巡 查和养护,发现并及时消除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
线路大、中修后,无垫层的碎石道床,枕下清碴厚度不得 小于300 mm;特殊困难条件下道床厚度不足300 mm时,应清 筛至路基面,并做好排水坡。
运量小、允许速度低的线路或在隧道内、桥梁上和车站 内受建筑物限制时,可酌情降低道床厚度。但正线木枕地段碎 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00 mm,混凝土枕地段不得小于250 mm,站线不得小于200 mm。
首先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操作规程,井对职工培训后方准进 行操作和调试。 6.安全检查分析制度:施工安全工作应抓早、抓小、抓苗头、 抓薄弱环节,应定期加强检查,重点加强季节性、节假日和 工地转移前后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应组织开展事故预想 活动,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事故苗头和事故应及时分析、处 理,吸取教训。
3.工序交接制:前一工序应给后一工序打好基础,在前一工 序完成后,应由施工负责人组织工序负责人进行交接。 4.隐蔽工程分阶段施工制度:每阶段完成后,施工单位应会 同接管单位共同检查,并填写记录,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方 准开始下一阶段施工。 5.岗前培训制度:新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 和技术培 训,经考试合格方准上岗。采用新工艺、使用新设备时,必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
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铁路线路设备大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的发展,不断改善线路设备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线路设备大修工作水平,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的基本任务,是根据运输需要及线路设备损耗规律,周期性地、有计划地对损耗部分更新和修理,恢复和提高设备强度,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恢复和增强轨道承载能力。
第1.0.3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全面规划,适当超前于需要。
安排大修计划和施工顺序时,应整区段配套进行,并尽可能采用无缝线路。
铁路线路大、中修周期相应的通过总重,一般情况按表1.0.3(略)规定执行。
但在小半径曲线、大坡道或隧道等集中地段;轨型与所承担运营条件不匹配地段;煤、砂、矿建等散装货物运输集中地段;以及风砂为害地段等,铁路局可根据特殊情况,做适当调整。
第1.0.4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有正常的工作条件,应设置大修设计和施工专业队伍,装备必要的施工机械和工程运输车辆,在列车运行图中,安排施工“天窗”,同时应密切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为大修的正常进行创造条件。
第1.0.5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发展施工机械化,采用新技术,改革施工方法,开展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第1.0.6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除按本规则办理外,还应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及《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工作范围第一节工作分类第2.1.1条铁路线路设备大修分类规定如下:一、线路大修(以km计):(1)线路换轨大修;(2)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3)铺设无缝线路。
线路上原铺钢轨疲劳伤损,轨型不符合要求,已不能适应当前或近期运输发展需要,必须全面更换钢轨,加强线路时,可进行大修。
线路大修时,采用普通轨道结构型式的,列线路换轨大修;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型式的,按施工阶段分别列铺设无缝线路前期工程和铺设无缝线路。
铁道部关于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道部关于铁路线路维修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铁道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89.07.27•【文号】铁工务[1989]93号•【施行日期】1989.07.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铁道部关于公布铁道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通知》(发布日期:2003年6月17日实施日期:2003年6月17日)废止铁道部铁路线路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铁路线路维修
铁路线路维修1我国铁路线路设备的修理划分为线路设备大修和线路设备维修两种修程.2线路维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3铁路线路维修按工作内容和目的可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4综合维修是在线路大中修之间,根据线路变化规律和特点,以全面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和更换、整修失效零部件为重点,按周期、有计划的对线路进行综合修理,以恢复线路完好技术状态。
5临时补修是及时整修轨道几何尺寸超过临时补修容许偏差管理值及其他不良处所的临时性修理,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6轨道几何尺寸是指轨道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基本尺寸。
7三角坑:是指18m 范围内的轨道水平扭曲状况,即水平误差变化量。
8扣分标准:Ⅰ级为保养标准,每处扣1分;Ⅱ级为舒适标准,每处扣5分;Ⅲ级为临时补修标准,每处扣100分;Ⅳ级为限速标准,每处扣301分。
质量评定:线路动态评定以千米为单位,每千米扣分总数为各级、各项偏差扣分总和。
优良——每千米扣分在50分及以内合格——每千米扣分在51~300分失格——每千米扣分在300分以上9轨道质量指数(TQI):以200m的轨道区段作为单元,分别计算单元区段上左右轨高低、左右轨轨向、轨距、水平、三角坑等7项几何不平顺幅值的标准差,各单项几何不平顺值的标准差称为单项指数。
将7个单项指数之和作为评价该单元区段轨道平顺性综合质量状态的指标,称为轨道质量指数。
10伤损钢轨按其伤损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钢轨折断。
11钢轨折断标准:①钢轨全截面断裂②裂纹贯通整个轨头截面③裂纹贯通整个轨底截面④允许速度不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50mm且深度大于10mm的掉块;允许速度大于160KM/h区段钢轨顶面上有长度大于30mm且深度大于5mm的掉块.12混凝土轨枕失效标准(1)明显折断(2)纵向通裂①挡肩顶角处缝宽大于1.5mm②纵向水平裂缝基本贯通(3)横裂或斜裂接近环装裂纹(4)挡肩破坏,接近失去支撑能力(5)严重掉块13道床状态包括道床尺寸,道床脏污和板结程度。
铁道部关于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铁工务[1989]93号
铁道部关于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正文:---------------------------------------------------------------------------------------------------------------------------------------------------- 铁道部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1989年7月27日铁工务(1989)93号)第一章总则第1.0.1条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为了加强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保证路基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巩固线路质量,提高路基抗洪能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畅通,特制订本规则。
第1.0.2条路基大修和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一、经常保持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加固设备的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作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应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有效的工程措施彻底整治,不留隐患。
三、有计划地改善路基设备状态,不断提高路基承载能力和抗洪能力,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
第1.0.3条路基维修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修养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方针,做到计划维修,小型病害整治与经常保养相结合,并认真加强检查和巡守工作。
对新生的路基病害要“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
第1.0.4条路基大修工作应根据路基及其附属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病害情况,有计划地进行病害整治,给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
第1.0.5条各铁路局必须建立健全路基大修、维修组织机构,配备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人员,保证有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费用以及劳力和机具,确保路基工作的正常进行,使路基病害的整治速度赶上或超过病害新生速度。
第1.0.6条路基大修、维修工作中要依靠科学进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同时要大力发展机械化,努力改善路基大修、维修工作的劳动条件,不断提高路基大修、维修质量和效率。
第1.0.7条本规则适用于全国各线。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1.0.2条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
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第1.0.3条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
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
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
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
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线路维修工作组织第一节维修工作内容第2.1.1条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
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
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
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第一章总则第1.0.1条铁路路基是轨道的基础,是重要的土工结构物。
为加强路基修理工作,提高设备抵御灾害和适应运输的能力,保持线路稳定,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特制定本规则。
第1.0.2条路基设备修理分为路基大修和路基维修,其基本任务是:一、经常保持路基本体及其排水、防护、加固等设备的完好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及时整治路基病害,预防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三、有计划地改善路基设备状态,不断提高路基整体强度。
第1.0.3条路基维修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检修并重,综合整治,排水第一”的原则,做到综合维修、小型病害整治与经常保养相结合,应重视检查和巡守工作,对路基病害应治早、治小,防患于未然。
第1.0.4条路基大修工作应根据路基设备的技术状态和病害情况,按轻重缓急合理安排修理和病害整治。
第1.0.5条必须建立健全各级路基大修、维修工作的专职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年度预算安排额度内,安排足够的路基大修、维修费用,加强管理,确保路基修理工作正常进行。
第1.0.6条路基大修、维修工作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先进的检测手段,努力发展机械化,提高作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1.0.7条应建立健全路基检定制度及机构,对路基设备的稳定性、强度、刚度、承载力等指标进行检测,掌握路基设备技术状态。
第1.0.8条本规则中“工务段”是指工务设备管理单位。
第1.0.9条本规则适用于线路允许速度200km/h及以下的标准轨距既有铁路。
第1.0.10条路基设备修理工作应遵守本规则,本规则未作规定的,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基本技术要求第2.0.1条铁路路基设备应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国家及铁道部有关规范的规定。
对不符合规定的路基设备,应根据其运营条件与技术状态有计划地进行改造。
第2.0.2条区间路基面宽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直线地段标准路基面宽度见表2.0.2-1。
注:1.特重型、重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无缝线路轨道、Ⅲ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对V=120km/h的重型轨道:当采用无缝线路轨道和Ⅱ型混凝土枕时,路基面宽度减小0.1m;当采用有缝线路轨道和Ⅱ或Ⅲ型混凝土枕时,路基面宽度减小0.3m。
2. 次重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无缝线路轨道、Ⅱ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当采用有缝线路轨道时,路基面宽度减小0.2m。
3. 中型、轻型轨道的路基面宽度为有缝线路轨道、Ⅱ型混凝土枕的标准值。
4. 采用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当接触网的立柱设在路肩上时,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应满足以下标准:单线铁路不小于7.7m;双线铁路160km/h地段不小于11.9m(小于160km/h地段不小于11.7m)。
表2.0.2-1中宽度小于该标准时应采用该标准。
5. 单线路堑自线路中心沿轨枕底面水平至路堑边坡的距离,一边不应小于3.5m(曲线地段系指曲线外侧);双线路堑两边均不应小于3.5m。
二、区间单、双线曲线地段的路基面宽度,应在曲线外侧按表2.0.2—2所列加宽值加宽,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范围内递减。
增加0.1m。
第2.0.3条路肩应经常保持干燥、平整、无大草,并能及时疏干道床底部积水。
如需加宽加高路肩时,其断面尺寸应根据计算确定,并保证路基稳定、路基面及基床横向排水畅通。
按照标准路基面宽度,线路允许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区间铁路路堤地段的路肩宽度不应小于0.8m,路堑地段不应小于0.6m,电气化铁路、无缝线路和机械化维修作业地段,有条件者路肩宽度可加宽至1m;线路允许速度为200km/h的区间铁路路肩宽度应不小于1m。
当路肩加宽大于1.5m时,应报上级部门审核。
第2.0.4条帮宽路堤时,所用填料除了应符合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规定外,其渗水性不得低于既有路堤填料;浸水部位必须用渗水性填料;原路堤坡面应挖成台阶,并分层夯实;改造后的路堤边坡,若受地界限制,可设置路堤挡土墙进行收坡。
第2.0.5条路基基床分为表层和底层。
基床厚度为2.5m,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既有线路基基床应满足表2.0.5所列标准,改建地段应满足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
既有线路基基床强度标准表2.0.5路基基床发生翻浆冒泥、下沉外挤等病害时,应首先采取引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程措施(如削平路肩、加深侧沟、埋设渗水管、钻泄水孔等),疏干基床土体。
同时根据病害程度、基床土质及其密实度、排水条件、加固材料来源等,可选择采用垫砂层、换填或改良基床土、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加固等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基床的强度与承载能力。
工程处理后的基床表层顶面(或当基床表层为渗水料时的基床底层顶面)应设单侧或双侧不缓于4%的横向排水坡。
粉土地基铁跨公平改立工程两侧路基发生陷穴,应通过对基床进行钻孔注浆填充空洞,有条件时在路基两侧采用粉喷桩形成隔水帷幕等措施,结合立交桥排水系统改造进行整治。
第2.0.6条在路肩上设置电务设备、车辆运行安全监控设备等设施时,其基础必须进行结构设计,设置排水系统,确保路基面及基床横向排水通畅。
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易产生冻害地段,还应对基床部分采取防水或防冻害措施。
第2.0.7条在线路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的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的设置应满足现行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及既有线提速200km/h技术条件的要求,但不得超技术标准设置过渡段。
第2.0.8条应系统考虑路基排水性能,使得沟沟相连、沟涵(桥)相通,过水能力匹配协调。
应做好路基排水设施的整修和清理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经常处于不堵不淤、不渗不漏、不冲刷的状态,但不得超标准建设路基排水设施。
新建、改建或扩建路基排水设施,应着重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保证排水设施有足够的过水能力。
一般情况下,水沟底宽不应小于0.4m、沟深不应小于0.6m(干旱少雨地区或硬质岩石路堑可减少至0.4m);土质路堑基床表层换填渗水料后,侧沟的沟底标高应低于换填层底面至少0.2m,内侧沟帮应适当加强,防止列车动应力挤坏侧沟。
当汇水面积较大,水沟横断面需按流量进行设计时,洪水频率应不低于1/50,沟顶标高高出设计水位标高至少0.2m。
二、设置排水设施的出口时,应保证将流水引排至路基以外,并防止水流冲刷路基。
地面排水设备的沟底纵坡一般不应小于2‰,地表平坦或反坡排水地段,在困难情况下可减小至1‰。
土质、软质岩、强风化或全风化的硬质岩石等地段易造成水沟冲刷或渗漏的侧沟、天沟、吊沟及截水沟,应进行加固。
三、在地下水发育对路基有危害的地段,应根据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含水层具体情况设置明沟、排水槽、渗水暗沟、边坡(支撑)渗沟、渗水隧洞、渗井、渗管或仰斜式钻孔等地下排水设施,以疏干路基土体。
四、渗水暗沟和渗水隧洞的纵坡不宜小于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2‰。
渗水暗沟、渗水隧洞的横断面尺寸应根据其埋置深度、施工和维修条件通过计算确定。
五、在易产生冻害地段,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处。
截水的渗水暗沟的基底宜埋入隔水层内不小于0.5m。
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的基底宜设置在含水层以下较坚实的土层上。
在寒冷地区的渗水暗沟、渗水隧洞的出口,应采取防冻措施。
六、有地下排水设备时,应在地表作出标志。
第2.0.9条在路基范围内设置各种光(电)缆沟槽和各种杆架、管线时,应做好径路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和路基稳定性检算,并报经铁路局(工务处)批准同意,与工务段签订施工安全协议后方可施工。
电缆沟槽埋设后要按规定设置警示牌和电缆标桩,竣工资料应交工务段存档。
一、既有线新建光(电)缆、管线等的埋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一般应设置在路堤坡脚外或路堑顶外,并不得影响工务养护作业。
2.沿路堤坡脚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水平距离2m以外(困难条件下为1m)。
沿路堑顶部埋设时,应在堑顶边天沟水平距离2m以外,无天沟时,应在堑顶水平距离5m以外。
3.困难条件下,不得不在路肩或路堤边坡上通过时,应进行径路结构设计(即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施,保证路基完整及稳定)和施工设计。
4.横穿线路时,要采用钢管或混凝土管防护,埋入的管顶距路基面不得小于0.4m。
5.路基范围内沟槽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进行,回填的填料及其压实强度应达到铁路路基施工验收标准。
二、在路基上设置的电杆、接触网支柱等设备,其内侧距线路中心线不应少于3.1m,必须同时处理好路基排水问题,防止因排水不良诱发路基下沉、边坡溜坍等病害。
第2.0.10条路基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应积极做好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治工作。
一、应经常保持土质路基边坡平整,及时填补夯实坡面裂缝、坑穴、冲沟,并积极采用绿色防护技术,做好水土保持,防止诱发边坡病害。
必要时应增设防护加固建筑物,以保持边坡稳定。
二、在路堑边坡及自然山坡发生崩塌、落石、滑坡、溜坍、风化剥落等病害时,应合理选用明(棚)洞、抗滑桩、挡土墙、拦石墙、拦石网、护墙、支顶、嵌补、喷浆、喷混凝土、锚索、锚杆、灌浆勾缝以及刷坡减载放缓边坡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
在进行路基支挡、防护结构工程设计时,必须查明山体和地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取得必要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路基坡面防护及支挡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铁路路基及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及时发现并制止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进行的挖沟、引水、储水、抽取地下水、耕种、取土、修路、开矿和开采砂石等各种活动。
第2.0.11条为防止河岸、库岸路基受到水流冲刷,应综合考虑路基位置、地质地貌、水流性质等因素,选用适宜的坡面防护、导流或改河等工程措施,以确保路基稳定。
冲刷防护工程顶面标高,应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加0.5m;防护工程基底应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m或嵌入基岩内,冲刷深度可根据公式计算、河床地层冲淤分析及同类工程分析确定。
当冲刷深度较深、水下施工困难时,可采用桩基、沉井基础。
第2.0.12条应做好寒冷地区冻害防治工作。
经常保持路肩及边坡平整,排水设备通畅。
发生冻害时,可采取换土、设置地下渗沟、渗水管或双层暗沟等措施进行整治,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第2.0.13条在风沙地区应做好固沙和路基防护等沙害防治工作,可采用封沙育草、设置防沙障、种植防护林带等植物固沙措施和环保型化学固沙剂等化学固沙措施;对路基本体进行防护,则可采用铺砌卵石、沥青沙砖、砂浆板或铺填黏土等措施。
第2.0.14条特殊路基(如膨胀土、软土、黄土、冻土、盐渍土、风沙、雪害、岩溶、矿区采空等地区的路基)地区,由各铁路局根据现行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的要求制订路基大修、维修实施细则,并报铁道部核备。
第2.0.15条铁路局应在铁路沿线建立健全雨量观测网,积累资料,分析雨情与铁路灾害的关系,根据路基抗洪能力制定雨量警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