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合集下载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在正午时刻,在地平线上的太阳和天顶的连线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它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和天文量。

该角度在漫长的历史中被用于测定纬度和时区,同时也被广泛用于定位、气象预报和能源产业的规划。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时间、地点和季节,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从日出时刻开始逐渐增大,到正午时刻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减小,最终在日落时刻消失。

每日的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大致呈现一个钟形曲线,这一规律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1. 时间的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一直在变化。

在北半球,太阳的高度角最大值发生在正午时刻,而在南半球,太阳的高度角最大值则发生在南十二时刻。

在地球赤道附近地区,由于存在较小的倾斜角度,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小。

2. 地点的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还受地点的影响,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在南极洲,由于其接近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北半球相反,即最大值发生在南十二时刻。

在高纬度地区,由于地球倾斜角度较大,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也较大。

3. 季节的影响季节也是影响太阳高度角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与季节变化规律密切相关。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日照时间较长;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日照时间较短。

二、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 确定纬度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对于地球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用来确定地球的纬度。

通过观测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可以推算地球位于赤道还是南北半球,以及位于北半球的纬度。

这对于地质勘探、探险和旅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确定时区由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随着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它也可以用于确定时区。

当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时,误差最小,此时可以通过对比地方时和标准时来确定所在的时区。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课件

高中地理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及应用课件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一般可以与以下问题结合进行考查: 1. 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 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时。 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的地理特 征。 3. 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日影 越短,反之越长,且日影方向总是背向太阳。 4.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 于北方,房屋朝北。 5. 计算楼距: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 度越高,楼距越大,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及影长 6. 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 7. 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
(一)根据正午太阳高度来定位
(二)立竿测影的问题
例2、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 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右上图,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0P, 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anα=0P/0P′,算出正午太阳高 度α。据此回答(1)-(4)题。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 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右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 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 时间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C45°N D45°S 知识依托: °S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 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 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 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图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教学重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和季节 变化规律
• 教学难点: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和应用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
太阳高度角 地平面
一日当中,正午时正太午阳高度角最东大,西称 为正午太阳高度(角)4 。
一日当上午中,太阳高度角有何变化规律?
2
下午
6
日1
3
2
4
5日

A

赤道上某点A在春分日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
N
春分、秋分
A
正二午分1日2—时—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B
o
B′
A′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变化
夏至
N
6.22前后——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
N

12.22前后——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H=90°-(∠3-
∠4)
∠3等于A点的
纬度, ∠4等于O
点的纬度,(∠3-
H = 90°S-纬度差 ∠4)即为纬度差.
能定量的求出任意一天,任意纬 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吗?
分别求出公主岭(43°N)在二分二 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吗?
二分日:90°—纬度差 =90°-(43°N—0°)= 47°
夏至日:90°--纬度差 =90°-(43°N—23°26′N)
h tanH=
L
h H
L
拓展延伸
为了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
水器的集热管与地面之间的倾角应该如何确
定呢?如果有调节杆,在一年中又应该如何
调节呢?
水箱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逐渐变长)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 背向太阳
(4)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问题 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的余角。
(5)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
高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L应大于h·cotH。
1.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 )
A.5月6日左右 B.8月7日左右
C.11月7日左右 D.2月6日左右
2.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 )
A.赤道 B.11.5°S C.11.5°N
D.23.5°N
3.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 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5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着某地移动,
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加,远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3)看数值定“位置”
a.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b.回归线上:
c.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
【重点知识梳理】
2、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1)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及应用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如 图3—6,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 测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 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a的地理 位置坐标为( B ) A.21°E,36°34′S B.25°E,53°26′N C.21°E,53°26′S D.25°E,36°34′N
° (1)夏至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21°34′ . (2)在A,B,C,D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D 地.
17.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南温带
(4)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 , , 四地 四地, 月 日太阳高度的全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 ,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 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 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 情况相符合的是( 情况相符合的是( ② ) ①A.23°26′N ° ②A.90°N ° ③A.0° ° ④A.23°26′N ° B.46°52′N ° B.66°34′N ° B.23°26′N ° B.46°52′N ° C.66°34′N ° C.23°26′N ° C.90°N ° C.90°N ° D.90°N ° D.0° ° D.66°34′N ° D.66°34′N °
图1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 . 分布是 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 夏至日. (3)此时北京时间是 20时 时 .
°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180° . (5)C点的经度值 于或小于)23°26′. 大 于 (大
右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同心圆为 右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 图中同心圆为 太阳高度值相同地点的连线,数字表示太阳高度值). 太阳高度值相同地点的连线,数字表示太阳高度值 .据此 回答1— 题 回答 —2题. (1).图中同心圆表示晨昏线的是 A . A.0°等值线 . ° B.23°26′等值线 . ° 等值线 C.66°34′等值线 . ° 等值线 D.90°等值线 . ° (2) 有关此பைடு நூலகம்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叙 述,正确的是 A A.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降低 . B.从北回归线向四周降低 . C.从太阳直射点向两极递减 . D.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

1正午太阳高度概念及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概念及应用

(一)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①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两 次90°时间 间隔越长越靠近赤道;越 短靠近回归线)
——年变化规律
② 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即一年中有一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关于楼间距的计算:
h
H
s
S:楼间距 计算原理: h/s=tanH h=s*tan H H:正午太阳高度 h: 楼房高度
如图所示,位于北纬36°34′的某疗养院,计算在 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 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 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 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 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 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 关知识回答。(2002年江苏) 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H=90°-︱90°一φ︱ 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甲为当地纬度, 取正值; φ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 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g35°=0.70.tg45° =1 tg60°= 1.732
补充:极点 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竹竿
物影 经线
竹竿
物影 经线 经线
N
S
经线
S
S
如在北极出现极昼 期间看太阳升落情况, 太阳终日不落,而且高 度基本不变。
N
高度 H
N
0
6 12 18 24 小时
北极点上太阳总在其正南方向,且物影总是指向正南方 向;南极点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 23°26′,回归线上为46°52′。 (2)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 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4)一个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 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
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 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
一、太阳高度(角)
地球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 日内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正午(地方时为12时) 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太阳的高度角达到最大值H,我 们将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称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东北升起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 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间隔应增大
(6)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读下图,思考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安装角度a=90°-H (正午太阳高度角) a=纬度差
例: 在北纬30°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
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集热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 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 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C.③④
D.②④
谢谢观看!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 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 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 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分日:由赤道 向南变化示意图
正午太阳高度 90° 80° 70° 60° 50° 40° 30° 冬至日 春分秋分日 夏至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应用
试讲人:蔡珊珊
10地科2班
你注意过一天中人的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 吗?它有何变化规律?
一、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 1、太阳高度:太阳相 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 。 • 2、正午太阳高度:地 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一天太阳高度的最 大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 度由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L=
h
tanH
h
H L
(3)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读右图,思考怎样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 安装角度a=90°-H(正午太阳高 度角) =纬度差
例:正午太阳高度及计算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S与楼房高度h相同,如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 ( D) A.23°26′ B.66°34′ C.90° D.45° 2.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68°26′S A.①② B.②③ (D ③25°26′N ) ④
20° 10°
0° 90°S
66.5°S
23.5°S

23.5°N
66.5°N 90°N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 (1)、直射点北移(12月22到6月22日):北回 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6月22 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 (2)、直射点南移(6月22到12月22日):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12月 22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 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C
a=直射点与所求
点的纬度间隔
a冬至=30°+ 23.5°
= 53.5°
例4.某校所在地(120º E、40º 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其 支架倾角。下列四幅日照图中与热水器安置方式搭配 不合理的是
D
N
N
A
16º34′
B
S
63º26′
S
C
40º
D 23º26′
34.7 m
楼的间距应大于等于南楼的最大影长,即冬至日的影长
间隔应增大
解题思路:黄赤交角增大则该 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 知识依托: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太阳高度和物体 影长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 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 图,运用以下公式回答题。(tan 35°≈0.7 tan 45°=1 ; tan6 0°≈1.732) 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 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 幢商品住宅楼,某个居民 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 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 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 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 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 时间大约是(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B、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大
90 °S 23°26′S
达到全年最小
0° 23°26 ′N 90°N
C、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达最 大值,冬至日最小;
同 一 地 点
南回归线及南地区:冬至日达最大 值,夏至日最小;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回归线上直射只有一次。
2:判读所在地区的经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内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2.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的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a—b—c—d —d—c—b —c—d—a —c—a—b【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B.【答案】(1)a、d (2)B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假设M 地(0°,30°E )、N(23°26′S ,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 M 和H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 M 和H N 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B .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 M =H NC .每年约有9个月 H M >H ND .任何时刻都有H M ≥H N【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完整word版)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及应用

(完整word版)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1)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④②2)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最短昼长=(24—昼长差)÷2)A.8小时2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3)当国际标准时为10时24分,①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则①地的经纬度可能为( )A.43°26′N,156°E B.23°26′N,24°E C.20°S,24°E D.46°34′S,156°E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 假设M地(0°,30°E)、N(23°26′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 M和H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A.H M和H 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B.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 M=H NC.每年约有9个月 H M>H N D.任何时刻都有H M≥H N三、正午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应用(1)在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在极圈及其以内地区:①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0°。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应用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天之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

距离直射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直射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这就是“近大远小”的规律。

由此可以推知: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分布规律——来增去减若太阳直射点向当地所在的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若太阳直射点向远离当地所在的纬线的方向移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这就是“来增去减”的规律。

例如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夏至日至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差值。

若两者在同一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则用大值减小值;若两者分属南北两个半球,则将两值相加。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1.计算垂直物体的日影长度影长=物体高度×cotH(H为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2.计算南北两楼的楼间距楼间距=楼高×cotH(H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确定热水器集热板的最佳倾角最佳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之间的差值)【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图中,当a、c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A.23°N B.63°N C.43.5°N D.27°N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条件显著改善。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总结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省市学院地理科学系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zhangbingtongtom.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2.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的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a—b—c—d B.a—d—c—b C.b—c—d—a D.d—c—a—b【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B.【答案】(1)a、d (2)B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假设M地(0°,30°E)、N(23°26′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 M和H N,下列说确的是()A.H M和H 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B.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 M=H NC.每年约有9个月 H M>H N D.任何时刻都有H M≥H N【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及应用

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1. 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此向四周呈同心圆递减(如下图甲)。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的太阳高度值为各点对应纬度上的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其变化特点是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乙)。

其值大小由如下公式决定:H=90°-|φ±δ|(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某地纬度,δ为直射点纬度,若φ与δ在赤道同侧取“-”,不同侧则取“+”)(2)最值: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相反,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

(3)极点太阳高度的变化:极昼时期,太阳高度全天都不变(如下图甲),始终等于直射点纬度,其值的年变化幅度解于0°~23°26/。

(4)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的变化:从日变化看,极昼期间,全天太阳高度始终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其中极圈上在0点时刻有太阳高度为0的时刻(如图乙),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太阳高度全天始终都大于零度(如图丙);从年变化看,北半球是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而增大,南半球反之,其最大值由公式H=90°-|φ±δ|决定。

(5)其他纬度的太阳高度变化:都是日出日落时为0,12点最大,12点前递增,12点后递减。

特殊之处是:赤道上的太阳高度是6点和18点为0(如图丁),其最大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范围是[66°34′,90°]。

2.太阳高度的应用(1)推算纬度:根据公式: H=90°-|φ±δ|,可求任意地点的地理纬度。

(2)推算地方时:一天中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处的地方时为12时;春秋分时,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赤道上太阳高度为0处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

(3)推算城市的楼间距:若某地楼高为h,楼间距s,纬度为φ,则该楼与处于其背阳一侧房屋的楼间距s=cot(90°-φ-23°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午太阳高度规律性知识总结及解题应用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的知识是重要的考点内容之一,现将有关规律性的知识总结如下。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

②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应特别注意区分。

例1.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某日正午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纬度。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有。

2.该日,图中a、b、c、d四地点的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A.a—b—c—d B.a—d—c—b C.b—c—d—a D.d—c—a—b【解析】夏至日太阳直射23°26′N,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故应选a、d。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故应选B.【答案】(1)a、d (2)B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小于90°,每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④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

⑤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达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

例2.假设M地(0°,30°E)、N(23°26′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是H M和H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 M和H 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最小值 B.每年总有某一时刻H M=H NC.每年约有9个月 H M>H N D.任何时刻都有H M≥H N【解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地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愈小。

由题意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H M和H N达一年中最小值,故A错。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H N=90°,H M<H N,故D错。

当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23°26′S的中点时,H M=H N,故B正确。

当太阳直射点在0°与23°26′S的中点..与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时,H M>H N,其时间约占全年的3/4,约为9个月,故C正确。

【答案】BC三、正午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及应用【知识链接】(1)在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在极圈及其以内地区:①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0°。

②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0°,且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它极昼地区该日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

该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③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

(3)在赤道上: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

例3、图2是80°N太阳在6月22日的视运动路线图,读图回答(1)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2)该地0时的太阳高度是。

【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23°26′N,根据上述知识链接中的有关规律可知,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的纬度是66°34′N,显然80°N为极昼,该地正午太阳高度=90°-(80°-23°26′)=33°26′;该地0时的太阳高度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80-66°34′=13°26′【答案】(1)33°26′(2)13°26′四、正午太阳高度其它应用举例(一).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地方时【知识链接】某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时,当地地方时为12时,由此可推算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

例4、北京市某学校(116°E,40°N)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杆测影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为()A.12:00 B.12:16 C.11:44 D.11:00【解析】小组测量正午太阳高度时,该学校的地方时为12时,即116°E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的经度为120°E,二者经度差为 4°时间相差16分,即北京时间是12:16 【答案】B(二)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经纬度,进而判断相关地理特征【知识链接】(1)某地经度的确定,主要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所对应的地方时为12时,再结合题中的其他隐含条件(如北京时间,国际标准时间等)通过地方时计算求得。

(2)某地纬度的确定,主要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求得。

(3)相关地理特征的判断,主要是通过区域定位的方法,并辅以推理、比较、排除、联想等思维方法,得出该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

例5、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当地经纬度测算研究”活动,其操作方法是:在一年中白昼最短的这一天,选择操场上Q处垂直竖立一根竹竿(杆长3米),画一个半径3米的圆圈,将观测到的杆顶端在地面对应的投影变化记录在操场平地上。

读图3,回答1~3题1.观测地的地理坐标为()A.21°34′N,122.5° EB.26°34′S ,120°EC.21°34′N,110° ED.20°34′N,110°E2.当杆影顶端的投影在P点时,竹竿影子的朝向为()A.东南 B.西南C.西北 D.东北3.此时,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A. 墨累—达令盆地正值剪羊毛的季节B.坦桑尼亚的天然动物园草木茂盛C.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D.威尼斯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解析】该地杆影最短时,地方时为12:00,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据此可算出该地经度为110°E ;此时杆长等于影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5°,该日是该校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的日子,说明太阳直射23°26′S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求得该学校纬度是21°34′N ,故应选C ;杆影顶端的投影在P 点时,北京时间为10:30,此时110°E 的地方时为9:50,太阳位于观测点东南上空,杆影应朝西北,故选C ;此时为南半球夏季,坦桑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草木茂盛。

【答案】1.C 2.C 3.B(三)利用正午太阳高度推算两地间的距离【知识链接】在同一时刻,地球上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间的纬度间隔,利用这一推论可求的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并进行相关为问题的解答。

例6.在一幅6月22日光照图上有甲已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当太阳在同一时刻位于其上中天时,测的甲地的太阳高度为59°,乙地为35°,且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44.4厘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

【解析】太阳于同一时刻位于甲、乙两地的上中天,说明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59°-35°=24°,也就是两地的纬度差是24°,两地的实际距离约为24×111=2664(千米)。

【答案】1:6 000 000(四)正午太阳高度与楼房间距的问题:【知识链接】一般来说,纬度越低,楼距越短;纬度越高,楼距越大;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应考虑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与楼高、地形(平地、阴坡和阳坡)的关系。

如图3~4所示(为方便计算,不考虑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且房屋朝向均为正南正北向)。

① 平地最短楼距计算(图4):D=L/tanH② 阳坡最短楼距计算(图5):D=L/(tanH+tan α)③ 阴坡最短楼距计算(图6):D= L/(tanH -tan α)(L —前幢房屋高度;H —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α—坡度角;D —最短楼距)例7.地形因素对建筑物布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自然通风、日照效果等。

建筑物的间距越小越能节约建筑用地,为了保证山坡上的建筑物地层有日光照射,山坡上的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日照间距。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在向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② 在向阳坡,坡度越小,建筑物间距越小③ 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大阳坡 图5 阴坡图6图4④ 在背阳坡,坡度越大,建筑物间距越小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直接利用上述公式,通过数学关系可直接分析得出结论。

在阳坡,D 和tan α呈反相关;在背阳坡,D 和tan α呈正相关。

故A 正确。

【答案】A(五)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解决太阳能热水器最佳支架倾角问题【知识链接】为最有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要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调整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应等于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 的余角(图7)。

实际上该倾角就是热水器所在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

例8、我国某地一学校楼顶上太阳能热水器装置(参见图7),太阳能吸热管与楼面的夹角为α,秋分日为充分利用太阳能,需将α调至36°,要使该地的太阳能在一年内尽可能使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A.36°B.54°C.47°D.60°【解析】首先根据秋分日α=36°,知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90°-36°=54°;再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求出该学校纬度是36°N 。

因α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求出36°N 地区冬至日和夏至日时α的值,差值约47°,即为调整幅度。

【答案】C(六)正午太阳高度与日影关系问题【知识链接】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例9、图8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某天文爱好者在某市旅游时,在A 山顶测得北极星高度是36°34′,在B 山顶测得北极星高度是36°36′。

据此,完成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