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六章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PPT课件)
(四)政治系统模型
1.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同样也被应用于公共 政策分析。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指政治系统。政 治系统具有一般系统的全部特征,同时又有其
特殊性。
2.戴维·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分析 框架。当它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称作决 策的政治系统模型。
4.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集 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这个 假定可以分解成如下一组命题:
(1)制定政策是政治过程的决定性阶段,而政 治过程则是各集团争取影响公共政策的行为过 程。
(2)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是相互竞争着的集团 之间达成力量平衡的过程,每一政策都是集团 间妥协的产物。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 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策科学中建构 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 论本质;另一部分则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 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 本质。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政策制定者是全智全能,还是在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下认识外部世界;对事物的客观规律 的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还是一个渐进的从相对 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
第二阶段:决策中。内含: ①细分资源; ②建立配合优先顺序的动作目标; ③建立一套 配合优先顺序的其他重大价值; ④准备一套主 要的政策方案 ; ⑤对于各种不同方案利益与 成本进行可靠的预测;⑥在比较预测的成果后, 建立各种不同方案所可能得到的利益需要的成 本,并择定最佳方案; ⑦估定最佳方案的成本
7.经过对理性主义模型进行批评和改进,形成了 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
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政策制定的 科学程序。二是努力运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 分析方法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手段与方法,进行 科学决策。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内容
简述公共政策过程模型的内容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是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规划方法。
该模型包括如下内容:
1. 日程制定:决定政策制定的优先次序和时间安排,即确定政策制定的议程。
2. 政策分析和制定: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确定各种政策选择的效果和成本,制定最终的公共政策。
3. 实施政策:实施政策,需要动员资源和人力,向公众传达信息,建立采取政策所需的商业、社会和政治基础。
4. 监测和评估:对政策实施进程以及政策的影响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便对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政策目标。
第一章: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1996年开始,“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中国是否应该、何时、怎样实现高等教育 毛入学率达到15%——成了中国学术界的 热点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应该大力发展的观点日益占据 上风,教育部制定的“稳步发展”方针遭到 抨击。
2016/7/11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大学生就业率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争议
教育部承认: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太急 促“——《北京晚报》(2008-10-9)
针对近日个别媒体有关“教育部承认当年高 校扩招太急促”的报道,日前教育部新闻发 言人表示,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根本没有 说过扩招太急促导致就业难等话题,有关报 道严重失实· · ·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党中 央、国务院做出的正确决策——教育部网站 (2008-10-13)
2016/7/11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议题提出
1998年11月,经济学者汤敏和其妻子左小蕾向有关领 导写信建议在3-4年内使高校的招生量扩大一倍。新增 学生实行全额自费(年均1万元)。 汤敏相信广大家庭愿意把积蓄花在孩子的高等教育上, 由此会产生直接消费240亿元,并进一步拉动近1000 亿的投资与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每年可达半个百 分点以上。 汤敏信的内容刊登在了1999年2月9日的《经济学消息 报》上,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热烈争论。但是同年3月 6日,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向全国人大作1999年招 生计划报告时,没有提及高校的激进扩招。教育部在3 月23日下发的高校招生工作《通知》中也未提及此事 中国海洋大学· 法政学院 2016/7/11 。
政策是制度的输出
5-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二、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三、“上下来去”---基于中国 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中国经验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 型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的构建 “上下来去”开放性政策过程的容纳和开放 性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属性与分类
•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 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提出
案例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 由谁提出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边界分析法 多角度分析 类别分析法 头脑风暴法 假设分析法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案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就 业问题。 政策议程的含义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与障碍 政策议程确立、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 模型的认识论意义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一般是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 为什么在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 型?
四、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属性和公共政策 问题 •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 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公共政童工的基本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
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
《公共政策学》第五讲公共政策的制定——政策方案规划与抉择第一节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政策主体为了解决政策问题所提出一般性要求,是对预期在较长时间获取的成就的正式而全面的陈述,也是一定时期国家或者组织的大的发展方针或者奋斗目标的分解。
而具体目标达到政策总目标的具体措施。
政策总目标很难量化,阐述一般也不明确限定实现结果的时间,而具体目标一般有明确的目标群体和时间限制。
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1)事实求是,面向未来(2)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3)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4)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基本的公共政策目标也称元目标:公平、效率、发展、自由、安全。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1)价值因素(2)政治因素(3)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评估标准评估标准是衡量政策目标实现的尺度,它将定性的或者概念的政策目标转化成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关于那些被用来评估备选方案或者项目的目标诸方面的明确的陈述,包括成本、收益、有效性、可行性等。
尺度是标准的有形或者操作性的定义,每个标准有几个与之相关的量化的尺度。
尺度也称做指标。
确定评估标准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政治过程的本性使得决策者不愿意明确陈述出相关的政策目标,而目标不明确也就难有准确的评估标准。
二是被提出的政策方案或者项目往往不是单一目标而是多个目标,每个目标一般都有相关的评估标准,而每个标准都可能有多个尺度,这使得评估标准问题复杂化;三是政策参谋人员或者分析人员可能被公共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所雇佣,他们也不愿意放弃多重的、冲突的目标和评估标准。
政策指标政策指标是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化,是衡量政策目标的量或者质的尺度,是政策目标具体说明。
根据指标所要衡量的政策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经济指标、社会指标、政治指标和综合指标。
第二节备选方案的拟订备选方案的产生一般经历3步:第一步:搜寻备选方案从问题构造的程序中可以发现一些备选方案。
【精品】 2018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
(
(
模型 , 是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 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公 共政策分析经常运用的是理论模型。模型建构的要求是, 模 模型要大致反映原型的本质,同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 型 抓住主要矛盾,使对对象的研究简化。坚持真实性与简 化性的对立统一,是衡量建立模型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
(
(
模型”, 说来都不陌生, 如电影电视中的军事作战沙盘. 城市建设中 的建筑沙盘. 飞行器模型等, 在现代生活中多见不解. 模型是现实的 部分化. 序列化. 简单化. 抽象化和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 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政策科学分析中, 模型 主指概念模型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 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 模 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结果 , 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在公共政 型 策分析中不断总结出来 .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 度, 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 第二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 程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程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学科 体系都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 策科学中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 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
一、传统(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 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 • 二)德洛尔的纯理论决策模型 • 三)对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
公共政策模型
该具有实质性含义并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 5.提出一定的解释: 政策模型应该对公 提出一定的解释: 共政策提出一种解释, 共政策提出一种解释,而不是只对公共政 策及其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 策及其过程进行简单的描述;它应该对公 共政策的原因和结该地图并不是真实的伦敦地铁,
的伦敦地铁,并不是真实的具体, 的伦敦地铁,并不是真实的具体,而是具 体的抽象。 体的抽象。如果把它与实际的地理位置划 等号,你将大错特错。 等号,你将大错特错。许多来过伦敦的旅 游者都曾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游者都曾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图上标 的站都是等距离的, 分钟走了一站, 的站都是等距离的,用5分钟走了一站,但 可能要用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走到另一站。 可能要用半个小时或1个小时走到另一站。
模型的意义
模型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而 模型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
且是现实世界抽象化的代表。 且是现实世界抽象化的代表。 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思考和预测未 来的发展, 来的发展,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 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 了多种途径
第四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模型
模型概述
一、模型的概念
模型可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
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 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 图等 ,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 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 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 的模型
三、政策模型有效性的条件
1.排列并简化现实 :政策模型的有效性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第六章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概述●政策过程指从公共问题产生到政府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经历的程序或阶段。
➢第一,政策过程存在一种在时间存在前后相继和延续的次序。
➢第二,政策过程是一种线性关系。
➢第三,政策过程不同阶段是相对独立的。
➢第四,政策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终结的生命周期。
一、政策议程1.什么是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就是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现象、扩散性不满或迫切需要加以建构的情势。
2.公共问题的性质●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社会性●公共性●复杂性➢问题的相关性➢问题的动态性3.公共问题种类●功能➢实质问题:人们活动产生的实际后果的问题。
➢程序问题:政府组织、运作以及活动等问题。
●存在形式➢常规性问题➢突发性问题●范围➢国际问题➢国内问题●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性质➢结构良性问题➢结构中性问题➢结构恶性问题4.政策议程●那些已经被政府注意到的问题,可能有望政府制定政策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系统议程:即讨论议程,指受到公众关注和议论的公共问题➢政府议程:即行动议程,指受到政府注意,并可能采取具体行动的公共问题5.促成政策议程的因素●主体➢政治领导人➢政党➢专家学者➢媒体➢公众●客体➢触发事件➢相关政策执行结果6.政府对公共问题态度●使其发生●助其发生●任其发生●阻其发生7.建立政策议程模型●外在提出模型:主体:非政府中的个人或团体提出公共问题,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聚合过程。
政府议程政府民众、选民、利益团体●内在提出模型:政府内部提出政策议程。
主要通过政府内部辩论、沟通、交易从而建立政府议程。
这是一种水平妥协过程政府政府议程●动员模型:政治领袖提出政策问题,并寻求社会支持,这是种把政府议程转化为系统议程,或者说把政府议程扩散为公众议程。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扩散过程。
领袖政府议程民意制造民众、选民、利益团体二、政策规划●狭义的政策制定,即对政府议程中需要解决和可以解决的公共问题,提出解决各种备选方案,并加以选择的过程。
公共政策过程模型分析
过程模型分析
政策执行:2001年底,城区85个街道(原乡镇)在2002 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了社区公共服务社; 政策评估:社区公共服务社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 进作用,但随着政策推广及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发展,社 区公共服务社已经超过了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 对边缘困难劳动者的社区组织而言,除了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之外,社区公共服务社的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社区社工 (Social Work)促进政策、社区推进第三部门发展制度、 社区促进就业政策、社区整合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政府对社 区管理方式的变革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创新与融合。
——政策执行:全党、全军、各级政府、各系统、 各单位、全民动员,采用“大运动”的方式来执 行;
过程模型分析
——政策评估:麻雀是“害虫”的认识是错误的, 消灭麻雀带来粮食减产,建议将麻雀从“四害” 中除名,恢复麻雀的名誉。
典型范例(二) “不除麻雀”政策,也可以从政府(尤其 是主要决策者)活动的过程着手:
过程模型分析
詹姆斯•安德森对政策过程和功能的阐释更加明确,并提 出了政策议程和政策合法化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安德 森在《公共决策》(1975、1979)中,提出了分析模式。
表3 序号 1 2 3 4 5 过程环节 政策议程 政策形成 政策通过 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 安德森的政策过程及功能 功能 使问题引起政府注意 进入解决问题的行动 使政策合法化 运用政策解决问题 确定政策效果 政府活动 认定政策问题 提出有关的政策方案 接受最终通过的方案 开动行政机器执行政策 使政策确实产生作用
过程模型分析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2)精英模型的悖论
精英模型与现代民主国家 主权在民政治理念的矛盾。 顶层设计问题; 群众路线问题。
第二节 中国经验的理论模型
2、西方模型与中国模型的融合
1)纯粹理性和有限理性模型可 以整合到政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 中。 2)精英模型的科学决策,可以 整合到群众—领导模型中。
第三节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一、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权力机 构,合法的程序,获得合法的强制 力。 二、决策过程的专业化 三、决策过程的科学化 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 五、决策过程的法制化
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决策; 决策者对决策目标的认识程度影响决策; 决策者的知识、对决策信息了解的程度 影响决策。
因此决策都是在有限理性的状态下进行的。
2、渐进决策模型 1)理论要点
在批评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认为决策是利益博弈的过程,因此 现存的分配模式容易延续下去,而不 是寻求激进的新方案。 墨守陈规是官僚行为的特性。 在多数领域,政策的一致性是难以 达成的。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要求: 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标; 穷尽的策略和方案; 对每种方案结果的准确预测; 选择成本最低的方案。
对理性模型的评价:
对决策者的理性作了过高的估计。 过分看重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 忽视了决策的社会性特质。 任何决策信息都是有限的。
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调适 政策
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17
渐进模型的特点:
(1) 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 往政策的承诺
(2) 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3) 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
互调适
18
摸着石头过河
19
对渐进模型的评价
也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 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该模型将公共政策的过程划分为社会问题的出现、 社会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 策方案的执行、执行效果的评估、政策调整与改变、 政策终结等过程,一般又可分为广义决策和广义执 行两大部分。
34
动态过程模型
决策
意识 倾向
1、无懈可击的幻觉 2、对决策小组迷信
2、对目标缺少明确的 认识
寻求 一致
第二类:盲目性 3、群体的理性 4、对组织外的成见
3、忽视方案中存在 风险因素
4、不能重新开始时被 否定的方案
第三类:群体一致性 5、情报收集中的缺陷
的压力
5、自主意识的削弱 6、一致性的幻觉 7、对异议者的压力
6、对处理手头情报的 选择偏见
对我们的启示是,群体决策和群体凝聚力强不 一定有利于优质的决策。
21
小组意识模型的特点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22
前提条件
小组意识模型
值得注意的结果
A(组织) 决策者形成一个凝聚力
在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中,决策者不需要穷 尽所有的选择方案,从而简化了决策过程。
第五讲 公共事业管理过程
行动 方法
执行的 负责人
执行 顺序
实际执 行人
行动
2、执行的方式
1)强制性执行方式 2)非强制性方式
宣传教育 精神诱导 物质诱导
(二)执行过程的地位
1、公共事业管理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 重要途径
2、公共事业管理执行是整个公共事业管 理过程的中间环节
一、“一诚通”旅游客运管理是指通过以下流程实行旅游包车业务管理: 旅行社通过“一诚通”管理系统向旅游运输公司提出用车需求→旅游运输公司 根据旅行社的要求安排车辆→双方确定行程价格和包车合同→旅行社通过“一 诚通”预付运费→运管部门发放旅游包车牌。
二、2010年6月8日—15日为全市旅游客运包车进入“一诚通”管理试运行 阶段,6月16日正式启动“一诚通”旅游运费非现金结算管理。
3、公共事业管理执行是检验决策质量高 低的标准之一
(三)执行过程的特点
1、规范性 2、权威性 3、系统性 4、目标性 5、灵活性
(四)执行的程序
1、执行准备阶段
物质准备 思想准备 组织准备
2、执行实施阶段
授权、委托、协调、反馈、调整
3、执行总结阶段
三、公共事业管理监控过程
(二)决策过程的特点
1、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决策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决策参与主体的多元性
与决策活动有关的直接或间接利益相关者自觉不自觉参与 到决策过程中,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3、决策过程目标的整合性
决策过程就是一个对所有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所提出的目标 加以收集、整理和归纳,最后整合成一个目标由决策主体加以 选择的过程
在国家实行扩招政策后,高校、地方政府、银行三方各打自己的 如意算盘。三方在各自的利益驱使下,扩招像脱缰野马。2003年 教育部招生计划为335万人,而实际招生382万人,多招47万, 此后持续几年均多招数十万人。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预算 内教育拨款为420亿元,2004年达到1047亿元。扩招以来,每年 递增超过100亿元。如此加大力度的扩招,中央政府拨款无疑是 杯水车薪。贷款扩招,扩招再贷款,高校在贷款泥潭中越陷越深。
第5讲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二)有限理性模型(Bounded Rationality)
西蒙(Hebert A. Simon )提出了决策者 有限理性命题。
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 度,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 “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理性人” 。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
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
(2)统治人的少数不代表被统治者的多数。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五)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以色列学者德洛尔(Y.Dror) 提出。这个模型以四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④精英们在保持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社 会制度不变等方面意见一致
⑤国家政策不反映民众的要求,只反映精英的 价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 命性的(渐进的)
⑥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民众的影响,精英对 民众的影响远远超过民众对精英的影响(精英 容易受到精英的影响而非民众的影响。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精英还是民众?)
Schumpeter) 拉斯维尔
精英模型的基本命题:
①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国家政 策是由少数制定的(精英是少数、可以统治多 数。你知道少数何以能够统治多数的奥妙吗?)
②少数统治者不是群众的代表。精英大多出自 社会经济的上层(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出身 伊顿公学和牛津大学、权力和财富的世袭化)
传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科层结构、层级 节制、秩序井然的决策环境。但组织的情境往 往是混乱的,充满着多元利益和多个行动者。 偏好殊异的决策者的自利行为容易使组织的决 策环境处于“制度化失序状态”(organized anarchies有组织的无序)
组织决策通过类似“垃圾桶”的集合体 的决策机制来完成。
2.假定决策者公正客观,而在实践中决策 者的公正客观常常极为有限
3.假定决策者全知全能,但在实际中决策 者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4. 过高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 政策分析工具的作用
代表性的批评者是西蒙和林德布罗姆
西蒙提出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命题: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 佳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 即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首先,将决策者假定为理性人: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执行的几种理论模型在业已建立起来的政策执行模型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有影响性的政策执行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美国政策科学家史密斯(T.B.Smith)是最早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其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如下: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1)理想化的政策。
它是政策制定者试图导致的理想化的相互作用形式;(2)目标群体。
它是受政策影响而必须采取新的相互作用形式的那些人组成,他们受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必须作出适当的反应以符合政策要求;(3)执行机构。
它通常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单位;(4)环境因素。
它通常包括环境中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因素。
如史密斯认为,“可以把环境因素想象成一种约束通道,政策的执行必须通过这个通道。
不同的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可能对不同的政策起着支配作用。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即是说明: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具备一系列相关的前提条件,即“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四者,为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要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的形式、政策的类型、政策的渊源、范围及受支持度、社会对政策的印象、执行机关的结构和人员、主管领导的方式和技巧、执行的能力与信心,目标群体的组织或制度化程度、接受领导的情形以及先前的政策经验,文化、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的不同,凡此等等均是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其成败所需考虑和认定的因素。
” [118] (二)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美国学者麦克拉夫林(M.Mclaughlin)于1976年在其代表作《互相调适的政策执行》一文中提出了政策执行的互动模型。
该模型认为,政策执行过程本质上就是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就目标或手段进行相互调适的互动过程,政策执行的有效与否从根本上取决于政策执行者与受政策影响者之间行为调适的程度。
其模型如下: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即是说明:(1)尽管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在需求与观点上可能存在着不一致,但是基于双方在政策上的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必须作出让步和妥协,寻求一个可以为双方都能够接受的政策执行方式;(2)鉴于政策执行者的目标与手段均富有弹性,它们可以依据环境因素和政策接受者的需求与观点的改变而变化;(3)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之间的相互调适过程并非传统理论者所说的“上令下行”的单向信息流程,而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过程,政策执行者与政策接受者双方在相互调适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4)政策接受者的利益、价值与观点将反馈到政策上,以左右政策质执行者的利益、价值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为了保持稳定避免发生革命,非精英上升到精英地位的过程 必须缓慢而又不间断。
(4)精英们在社会制度的基本准则和保持现代社会制度不变等方 面意见一致,只是在很少一些问题上有分歧。
(5)国家政策并不反映民众的要求,而只反映盛行于精英中的价 值观。国家政策的改变是缓慢的,而不是革命性的。
(2)决策者把决策看作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 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源自渐进调适 政策以往政策 承诺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年份
(四)混合扫描模型(Mixed-Scanning)
混合扫描模型运用两台摄像机:第一种是多 角度摄像机,它能观察全部空间,只是观察 不了细节;第二种摄像机对空间做深入、细 微的观察,“两种摄像机”结合起来使用。
集团理论模型(1)
利益团体A
利益团体B
均衡状态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政治影响 力与声望
压力
要求
决策或有利于A
决策或有利于B
集团理论模型(2)
外加影响
集团B的影响
备选 政策 位置
政策 变化
集团A的影响 公共政策
均衡
(三)精英模型(Elite Model)
(1)社会分为有权的少数和无权的多数。
马奇(James G. March) 的贡献
(三)渐进主义模型(incrementalism model)
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 提出。
渐进主义模型包含两组命题:
(1)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 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的局部的、边 际性的调适。
比性。 (6)决策者最后采用的那个方案,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够最大
限度地实现其目的、价值或目标的方案。
(二)有限理性模型(Bounded Rationality)
西蒙(Hebert A. Simon )提出了决策者 有限理性命题。
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是不可能达到最佳程 度,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 “寻求满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
“理性人” 。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2)引导决策者做出决策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
以按其重要性不同而依次排列。 (3)解决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都为决策者一一权衡。 (4)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进行了调查研究。 (5)每一个选择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都与其他选择方案具有可
实现; ④现代政府同时面对要求稳定的政策诉求与要求变革
的政策诉求,而在一定时期内则以其中的一种诉求 为主。
(六)政治系统模型 (Political Sytem Model)
戴维·伊斯顿提出、阐释和完善了政治系统 分析框架。当它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学时就被 称作决策的政治系统模型。
这个模型假定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 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政治系统模型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 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
二、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机构——制度模型 (二)集团模型 集团模型假定:现代政治实际上是各个利益
集团为影响公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政府的作用只在于制定各利益集团竞争的规 则,平衡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的利 益。
第5讲
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仿真)。模 型有实物模型和理论模型之分。
公共政策分析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模型与原型具有相似性 ;模型是进行科学抽
象的重要工具;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 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第二节 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一)全面理性模型 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 假定决策者是
(6)相对说来,行动积极的精英受态度冷漠的民众的直接影响很 少,精英对民众的影响多于民众对精英的影响。
精英主义模型
精英
权
政
力
策
流
结
政治基层结构
动
果
一般民众
第三节 “上下来去” 理论模型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我国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 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由若干个亚模型 组成的,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是一个轮廓, 比较粗放 。
(五)规范最佳模型(Normative Optimum Model) 以色列学者德洛尔(Y.Dror) 提出。这个模型以四
项假设为基础,即: ①最佳决策是一个认同理性、增加理性的过程; ②这种过程对于在复杂的问题上,形成最佳决策所起
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③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是在增加理性的过程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