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百家争鸣
1、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1)儒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论语》(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
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学;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4)影响:儒家思想在西汉汉武帝时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5)评价: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
(1)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也称《老子》由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①顺应自然;②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的统治局面,即“文景之治”)
3、百家争鸣(战国)
(1)出现的原因:①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根本原因)。
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2)诸子百家
1、时间:公元前202年
2、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3、建立者:刘邦,即汉高祖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汉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3、措施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2)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耕织。
(3)轻徭薄赋(实行“什五税一”),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
4、作用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1、原因: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
(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2)减轻刑罚: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过程: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随后汉武帝又找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推恩令”的巧妙之处在于: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最高学府),地方设立官学,推行儒学教育。
◆汉武帝首创年号纪年。★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贤良之人,进行改革,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但是,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奢侈浪费,重用酷吏,导致社会动荡,农民暴动。汉武帝颁布罪已诏,知错就改,避免了一场严重的社会危机。汉武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
(1)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
(2)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
(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列表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
第13课东汉的兴亡
一.建立:刘秀称帝
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即光武帝。
二.兴盛:“光武中兴”
1.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三.衰落: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四、打击:黄巾起义
1、原因: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直接原因: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2、概括: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特点:有组织、有准备
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黄巾起义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比较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38年
(2)目的:联络大月氏(zhi),共同夹击匈奴。
(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1)时间:公元前119年
(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联系所学的历史、地理知识,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不畏牺牲,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忠于祖国、信守承诺、不辱使命。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
(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3)商品:中国的丝绸、漆器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各国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还有多种乐器和歌舞等输入中国。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