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
第2讲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学案一、知识重构1.氧化性、还原性的判断(1)氧化性是指得电子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失电子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但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Al的还原性强。
从元素的价态考虑: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Fe3+、H2SO4、KMnO4等;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金属单质、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S、Cl2等。
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非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F2 Cl2 O2 Br2 I2 S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3)根据电化学装置中电极反应进行判断①原电池: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
②电解池:用惰性电极电解混合溶液时,在阴极先放电的阳离子的氧化性较强,在阳极先放电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较强。
(4)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剂(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反应条件和产物价态高低进行判断①与同一物质反应,一般越易进行,则其氧化性或还原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Al与水加热反应也不明显,所以还原性:Na>Mg>Al;非金属单质F 2、Cl 2、Br 2、I 2与H 2反应,F 2与H 2暗处剧烈反应并爆炸,Cl 2与H 2光照剧烈反应并爆炸,Br 2与H 2加热到500①才能发生反应,I 2与H 2在不断加热的条件下才缓慢发生反应,且为可逆反应,故氧化性:F 2>Cl 2>Br 2>I 2。
①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一般条件越容易,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
高三化学复习导学案(教学案) 原电池
A充电时,电池的负极反应为LiC6-e-=Li+C6
(2)正Ag++e-=Ag Cu-2e-=Cu2+
(3)铜银
应用:1.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2.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3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
答案:B
4.(08广东卷)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3)找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差别,差的东西从电解质中找。
(4)找氧化还原反应时别忘了吸氧腐蚀。
1(广东)科学家近年来研制出一种新型细菌燃料电池,利用细菌将有机物转化为氢气,氢气进入以磷酸为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发电。电池负极反应为:
A H2+2OH-=2H2O+2e-B O2+4H++4e-=2H2O
CH2=2H++2e-D O2+2H2O+4e-=4OH-
2.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
3.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难点
1.理解原电池原理,掌握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的方法。
2.掌握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及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原电池的有关计算。
3.初步了解化学电源。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教学过程
一.原电池
2023届高中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第4讲-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表)(学案)
第4讲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表)学案一、知识重构1.元素周期律(表)推断必备知识熟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核素的表示形式:①若为①A、①A族元素,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①若为①A族至①A族元素,差值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第2、3周期没有过渡元素,相差1第4、5周期各有10种过渡元素,相差11第6、7周期各有24种过渡元素,相差25。
2.掌握元素推断中常用的两条规律 (1)最外层电子规律(2)“阴上阳下”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若电性相同,则位于同周期,若电性不同,则阳离子位于阴离子的下一周期———“阴上阳下”规律.如 O 2-、F - 、Na + 、Mg 2+、Al 3+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Na 、Mg 、Al 位于 O 、F 的下一周期.3.“等电子”微粒推断方法 ①“10电子”微粒①“18电子”微粒还有CH 3-CH 3、H 2N -NH 2、HO -OH 、F -F 、F -CH 3、CH 3-OH……4.牢记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特性”的元素 H 「单质密度最小、原子半径最小」Li 「①单质密度最小的金属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C 「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①对应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①某种氧化物可产生“温室效应”的元素①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N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的元素;①常见氢化物可作制冷剂;①某一氢化物可作气态燃料 O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①简单氢化物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的元素;①某一单质可杀菌、消毒、漂白①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最高」F 「①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①无正化合价的元素;①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①无氧酸可腐蚀玻璃的元素;①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①阴离子的还原性最弱的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Na「①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元素;①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①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金属元素;①两种常见氧化物的水化物均呈碱性的短周期元素;①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Al「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元素;①氧化物可作耐火材料;①氧化物是刚玉、宝石主要成分的元素」Si「①单质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①最高价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难溶于水①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角」P「①组成骨骼和牙齿的必要元素;①某一单质和其氢化物都能自燃」S「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①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和它的氧化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Cl「单质是黄绿色气体、氧化物用做饮用水的消毒」K「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的元素」Ge「单质为常见的半导体材料」Br「常温下单质呈液态的非金属元素」Cs「①最活泼的金属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最强的元素;①阳离子的氧化性最弱的元素」5.牢记“原子结构特点凸显”的元素(短周期元素)(1)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
创新探究类综合实验(答案在最后)1.能根据不同情景、不同类型实验特点评价或设计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
2.建立解答探究类综合实验的思维模型。
类型一探究物质组成、性质类综合实验1.物质性质探究类实验的类型(1)根据物质性质设计实验方案(2)根据物质的结构(或官能团)设计实验方案2.探究实验中常见操作及原因操作目的或原因沉淀水洗除去××(可溶于水)杂质沉淀用乙醇洗涤a.减小固体的溶解度;b.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c.乙醇挥发带走水分,使固体快速干燥冷凝回流防止××蒸气逸出脱离反应体系;提高××物质的转化率控制溶液pH 防止××离子水解;防止××离子沉淀;确保××离子沉淀完全;防止××溶解等“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向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再“冷却结晶”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杂质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加过量A 试剂使B 物质反应完全(或提高B 物质的转化率等)温度不高于××℃温度过高××物质分解(如H 2O 2、浓硝酸、NH 4HCO 3等)或××物质挥发(如浓硝酸、浓盐酸)或××物质氧化(如Na 2SO 3等)或促进××物质水解(如AlCl 3等)减压蒸馏(减压蒸发)减小压强,使液体沸点降低,防止××物质受热分解(如H 2O 2、浓硝酸、NH 4HCO 3等)蒸发、反应时的气体氛围抑制××离子的水解(如加热蒸发AlCl 3溶液时需在HCl 气流中进行,加热MgCl 2·6H 2O 制MgCl 2时需在HCl 气流中进行等)配制某溶液前先煮沸水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防止××物质被氧化反应容器中用玻璃管和大气相通指示容器中压强大小,避免反应容器中压强过大【教考衔接】典例[2023·湖北卷,18]学习小组探究了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
高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化学_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复习导⼊教学中先展⽰近⼏年的⾼考题,让学⽣从⾼考中领会常见的考查形式和常见考点。
进⼀步来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应⽤。
并指出这节课的学习⽬标【意图】这样创设情境,让学⽣明确复习的⽬的及这节课重点,激发学⽣复习的兴趣。
让学⽣带着⽬标学习。
⼆、教学过程1、⾃主复习,知识再现。
⾸先,课下通过学案表格的完成复习基础知识,课上循着图⽰想⼀想,物质之间的转化,为性质的应⽤打基础2、利⽤已有知识来解决这节课的四类问题。
第⼀类问题是碳酸钠、碳酸氢钠的鉴别。
例.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案操作判断A 分别加⼊澄清⽯灰⽔产⽣沉淀的为Na2CO3B 分别加⼊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C 分别加⼊CaCl2溶液产⽣沉淀的为Na2CO3D 逐渐加⼊等浓度的盐酸⽴即产⽣⽓泡的为Na2CO3【思考讨论】如何鉴别Na2CO3、NaHCO3【意图】应⽤例题引⼊让学⽣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然后通学⽣回答完善答案并留有时间整理,从⽽也巩固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第⼆类问题是有关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程式(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写出反应过程的离⼦⽅程式(2)稀盐酸中逐滴加⼊Na2CO 3溶液,写出反应离⼦⽅程式(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离⼦⽅程式为:【能⼒提升】(1)放出CO2的速率同浓度的Na2CO3、NaH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的速率快的是.(2)Na2CO3溶液与盐酸互滴的现象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盐酸,开始⽓泡产⽣,⽽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开始就⽓泡产⽣.(填“有”或“⽆”)(3)CO2⽣成量的⽐较①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盐酸反应,产⽣的CO2.②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量的酸反应,产⽣的CO2多.③等量的盐酸与⾜量的Na2CO3、NaHCO3分别反应,产⽣的CO2多.④⼀定量的NaHCO3受热分解产⽣CO2的量与受热分解后的残留物与酸反应产⽣的CO2量【意图】通过复习掌握⽅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鉴别以及⼀类题的解法,并能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问题。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答案在最后)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注意事项。
增强设计物质制备实验方案的绿色环保意识。
考点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写出用①MnO2、②Ca(ClO)2、③KClO3、④KMnO4分别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师说·助学】实验室能用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原因饱和食盐水中Cl-浓度较大,抑制了Cl2与水的反应,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3.验满方法(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集气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集气瓶口,观察到试纸先变红后褪色,则证明已集满。
(3)根据集气瓶中气体的颜色判断是否集满。
4.注意事项(1)反应物的选择:必须用浓盐酸,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时,反应停止,故盐酸中的HCl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
(2)加热温度:不宜过高,以减少HCl挥发。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后,再拆卸装置,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用NaOH溶液吸收Cl2,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因为澄清石灰水中含Ca(OH)2的量少,吸收不完全。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内容: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重点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步骤:
一、复习基础知识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 复习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3.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4. 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
1. 迁移迁移率和电导率的计算方法
2. 离子反应和配位反应的特点及区别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的性质
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基本知识
三、重点题型解析
1.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2. 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解答题的思路和结构
4. 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例题演练
1. 针对各知识点编写一些例题进行演练
2. 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
3. 督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五、模拟考试
1.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检测
2. 收集学生答卷进行分析和评讲
3. 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完善解题技巧
六、复习总结
1. 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2. 总结学习经验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3. 鼓励学生保持耐心和积极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顺利完成会考复习。
高中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化学中的常用计量
专题五化学中的常用计量【考纲要求】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涵义。
[考点点拔]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量间的关系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和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的常考内容。
要求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掌握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气体体积(标态)之间的相互关系。
近年高考题型有判断一定量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的多少;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有关推论进行有关判断,求化学式、式量的计算;与物质的量有关的综合计算等等。
[知识梳理]在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化学常用计量之间的关系,在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正确使用及带单位运算。
填写下列“()”(1)(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①同T 、P 时,21V V =_______ =_______ ; ②同T 、P 时, =________ ;③同T 、V 时,21P P =_________; ④同T 、P 、V 时,21m m =__________ ;⑤同T 、P 、m 时,21V V =____________ 。
(3)求气体摩尔质量的几种方法:①已知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气体摩尔质量:M =____________②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g/L),求气体摩尔质量:M=______________③已知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a)对另一气体(摩尔质量为Mb )的相对密度D ,求气体摩尔质量:M a =________________④已知混合气体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求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ρ1 ρ2(4)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公式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溶液的密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025届高中化学复习学案: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答案在最后)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2.会用“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及价态规律。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1)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有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
(2)本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2.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失”字样。
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相关概念【师说·助学】升失氧、降得还,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氧化剂常见氧化剂包括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物质、过氧化物等。
如:(2)常见还原剂常见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某些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元素处于低价态时的物质等。
如:(3)【师说·助学】Fe、SO3主要表现还原性,H2O2主要表现氧化性。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模仿下列图示,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填充在下图中。
【易错诊断】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理由。
1.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复习教学案
物质的量复习教学案教学目的2:1. 巩固学习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课时:1.5课时知识体系 2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⑴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摩尔(mol)。
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1摩尔(1mol)。
① 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N == n·N A (N:微粒数)② 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m == n·M (m :物质的质量)⑵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
单位是L/ mol。
① 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
推论1 在标况下,任何气体1mol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
推论2 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②气体摩尔体积(V 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 V == n ·V m (V:气体的体积)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①定义: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 == n1/n2同温、定容时,任何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 == n1/n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ρ1/ρ2== M1/M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即m1/m2=M1/M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V1/V2=M2/M1⑷ 物质的量浓度(c)即※ c B == n B / V注意:⑴ 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
⑵ 概念要清晰,分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高中化学_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氮及其化合物》专题复习2017年是山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第一年,2018年本届学生面临第一次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没有以往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而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化学必修1、2以后,为备战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又是在复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之初是而开展的一堂课,目的为后续的复习提供一种可操作的课堂授课模式。
同时课程改革给化学教学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们需要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的传递开始转变,关注到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和科学教育的人文性,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受教育者消极被动的地位,建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创造性地接受知识的丰富生动的新模式,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多、分布广、琐碎,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学的很吃力。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呢?本节课设计了以《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为载体,通过构建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二维图,希望帮助学生构建一种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型,让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具体实施方法:第一步,让学生回忆含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对应的物质类别和所有的化合价建立坐标系,坐标系的象限中标出的是元素某价态和种类共同对应的物质化学式,形成一幅常见类别、常见化合价的物质图,形成一个初步静态的二维图;第二步,在不同含氮物质之间建立转化关系,形成以物质类别转化为线索的复分解体系和以价态变化为线索的氧化还原分析体系,从而建立一种认识、分析物质性质的动态的二维体系。
第三步,从研究具体的物质抽取概括,形成建立其他物质的二维图一般方法和思路。
引导学生在遇到陌生的具体物质时,能自觉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与各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该物质的性质。
本节课同时还是一节针对学业水平考试的复习课,因此在构建了认识物质性质二维体系后,后半部分基于此重点开展了物质性质的应用的教学。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答案在最后)1.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及一般规律。
2.掌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4.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
5.能利用水解常数(K h)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盐类的水解原理1.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碱性或酸性。
2.盐类水解的条件在组成上必须具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3.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一般用“⇌”连接,且一般不标“↑”“↓”等状态符号。
(2)多元弱酸盐:分步书写,以第一步为主。
(3)多元弱碱盐: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步完成。
(4)阴、阳离子相互促进的水解①若水解程度不大,用“⇌”表示。
②相互促进且进行彻底的水解反应,书写时用“===”“↑”“↓”。
试写出下列盐溶液中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①NH4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FeCl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H3COON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AlCl3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助学】盐类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复习化学知识,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准备好应对高考。
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为化学专题复习,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知识点。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方程式。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例演练,让学生参与讨论与互动,巩固知识点。
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元素:通过表格或周期表展示不同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让学生对元素的性
质有更直观的认识。
2. 讲解化学键:介绍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
化学键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3. 演示化学反应:通过实验或图示展示不同化学反应的类型,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
和产物。
4. 练习化学方程式的编写和平衡:让学生参与练习编写不同类型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练
习来提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程度。
5.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复习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
同时指导学生未来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来评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教学
效果的依据。
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本次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化学知识的教学内容
和方法,为学生的高考复习提供有力支持。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
主题: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
一、目标: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理解化学平衡及其相关规律;
3. 掌握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
二、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2. 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
3. 平衡常数K及其影响因素;
4. 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等方式掌握化学反应的特点;
2. 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及表达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动态过程;
3. 分析平衡常数K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K值与反应进行程度的关系;
4. 综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平衡知识。
四、练习及作业:
1. 完成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相关题目练习;
2.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或图表分析;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准备相关知识点。
五、评价方式:
1. 平时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单元测试评价: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及化学平衡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延伸拓展:
1. 参加化学实验比赛或化学知识竞赛,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探究相关前沿化学知识,拓宽化学视野。
以上是一个高中化学高三复习教案范本,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学生能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为高考取得好成绩做好准备。
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
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一、化学基础知识回顾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2.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3. 原子结构: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4.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二、化学键与化合物1.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2. 键长、键能、键角的概念3. 分子的构成:分子式、结构式、键的种类4. 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方法三、化学反应与平衡1.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法则2. 实验守恒定律:物质的质量守恒、能量守恒3. 反应速率与反应活性4. 反应热力学: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四、物质的性质和应用1. 酸碱中的pH概念2.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与应用3.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区别4. 聚合物材料的性质和应用五、生物化学基础1. 生物分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质2. 酶催化的作用机制3.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4. 遗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六、实验与应用1. 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2. pH值测定实验3. 酶活性测定实验4. 聚合物材料的合成实验七、复习与检测1. 课程复习要点梳理2. 定期进行练习题和模拟考试3. 学习笔记的整理与总结4.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和难点八、教学方法与建议1. 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验操作和实践2. 结合生活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3. 多种形式的复习方式:讲解、实验、练习、讨论4. 定期进行学习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补充学习内容以上为高中生化学复习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高中化学【硫及其化合物】复习学案
硫及其化合物课标解读知识再现:一.自然界中的硫1.自然界中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1>.根据教材中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石膏:芒硝:黄铁矿:雄黄:雌黄:辰砂:<2>.硫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但分布却很广,既有游离态,如;又有化合合态,2.认识硫单质<1>.硫单质的物理性质:硫单质俗称,通常状态下它是一种或的固体,很,易研成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熔点和沸点.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是.<2>.硫单质的化学性质:用化学事实说明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①氧化性:②还原性:<3>.硫的用途: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主要用于制造等,硫磺可作为施用,供给作物营养,促进根系发育.天然橡胶可用硫磺;硫磺温泉可医治典题解悟:例1.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元素是()A.氯B.钠C.氧D.硫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与元素活泼性有关,但活泼性强的元素,在自然界中也有游离态存在(如O2)答案:C.D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C.硫与氧最外层都是6个电子D.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的不溶于水的晶体,直接与氧气反应的产物是SO2而不是SO3答案:A.D例3.考古科学家在大洋的小岛下钻井取沉积层的样品分析,发现在公元前1200年及公元600年的沉积样品中的硫酸盐的含量,大大超过其他年份的沉积样,由此推断这些年代中,有较频繁的火山喷发活动,为什么可以这样推测?请说明理由,并写出必要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发生火山喷发时,地壳中的硫黄喷发出来,燃烧生成SO2,SO2和水生成H2SO3,H2SO3容易被氧化为H2SO4,H2SO4和岩石土壤接触生成硫酸盐,同时SO2也能与空气在土壤颗粒催化下形成SO3,进而也有硫酸生成。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复习课 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新课标)】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复习课◆本章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1)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与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的认识;通过引入新型化学电池开发与利用的知识,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将对化学反应的条件有更深的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根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教案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教案主题:化学知识梳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复习化学知识,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2. 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把握,拓展化学思维;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2.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性质;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4.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5. 化学实验与化学实践。
三、教学流程:1. 前期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真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依次讲解上述教学内容,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3. 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化学案例让他们分析解决,培养其化学思维与应用能力。
4. 课堂练习:设计几道题目让学生互相讨论解答,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方向与方法。
四、教学手段:1. 课件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知识点,让学生直观感受。
2.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魅力。
3.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探讨、分享对化学知识的看法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听课专注等情况。
2. 练习成绩:收集学生的课后练习答题情况,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练习情况,及时给予学习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2. 阅读相关化学文章,拓展对化学知识的了解;3. 准备下节课需要讨论的化学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七、课后反思:1. 分析本节课教学效果,总结优点与不足之处;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感谢各位学生的配合与支持!。
2025届高中化学高考复习学案: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认识有机化合物(答案在最后)1.能辨识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及分子中官能团,能根据有机物的命名规则对常见有机化合物命名。
2.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方法和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考点一有机物的分类和命名(一)有机物的分类1.按碳骨架分类(1)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2)烃的分类2.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主要类别及其官能团类别官能团类别官能团名称结构名称结构烷烃烯烃碳碳双键________炔烃碳碳三键________芳香烃卤代烃________—X 醇羧基—OH 酚羟基—OH醚醚键________醛醛基—CHO 酮________羧酸羧基—COOH 酯酯基________氨基酸羧基—COOH 肽肽键________氨基—NH 2(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1.烷烃的命名(1)烷烃的习惯命名(2)烷烃的系统命名如(CH 3)3CCH 2CH 3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烯烃和炔烃的系统命名如(CH 3)2CHCH===CHCH 3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结构简式习惯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名称将苯环上的6个碳原子编号,以某个甲基所在的碳原子的位置为1号,选取最小位次号给另一甲基编号。
高中化学辅课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辅课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化学辅课知识点复习与巩固
教学目标:
1. 复习与巩固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3. 强化学生解题思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巩固知识点
1. 提问与回答环节:老师直接问答或学生自愿回答问题,复习常见知识点。
2. 知识点讲解:老师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重点和难点。
3. 习题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4. 错题订正:对课堂上出现的错误题目进行订正,强调易错点。
二、拓展与应用
1. 实验环节: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巩固学生实验技能。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总结与反馈
1. 总结课堂内容: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记忆。
2. 知识扩展: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反馈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环节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讲解和习题训练,也有实验、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让学生在辅课中真正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
发表时间:2009-07-08T15:42:57.687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罗家盖
[导读]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学案的设计
罗家盖重庆市黔江中学
高中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因此,我们根据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对复习内容做了重组,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
1.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可将高中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五大专题,同时每个专题又可划分为若干个小专题,一般一个小专题用1~2个课时进行复习。
2.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选择提高学生素质的重点、难点、疑点、常考点和生长点的知识进行专题编排和设计。
比如:化学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约30个,其中不少于15个在历年高考中的重现率为100%。
一、学案设计原则
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编写的讲义,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这样用于控制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化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
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激发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
通过学案导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案内容
1.高考复习要求
2.基础知识回顾
3.知识要点
4.样板题
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8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过多讲解时间,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其设置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知识过难、范围过大、题型过深。
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学业生产、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以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三、学案实施
1.课前准备
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其在课前明确复习目标,了解复习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2.课堂学习
(1)知识结构的落实——讨论。
课堂上对于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可通过提问、学生主动发问等方式进行。
对于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前后排4人为一组)研究模式进行,让各层次的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探索、汇报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促成各点的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对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可在教师点拨下以悟为果。
(2)认知方法的传授——精讲。
对于学案中的例题,可让学生先尝试解题(可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解题汇报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同时对学生解题中出现或教师预先备好的典型错例,放手让学生寻找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经教师对解析思维、方法、技巧
的归纳总结,形成规律性内容。
真正达到把例题弄懂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对某些例题展开,指导学生一题多变,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3)技能训练的实施——精练。
练习是促进知识迁移,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此间教师应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3.课堂小结
在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
4.课后反馈
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一是要求学生练习在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踪练习并于当天上交。
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细致审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个别辅导解决。
对共性的问题则下一课集体讲解,真正做到教学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