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合集下载

JTG E20-2019变更

JTG E20-2019变更
度比)、⊿T(薄膜加
热试验后软化点增
值)、 Kη (薄膜加热
试验前后60℃黏度比)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11-2019沥青闪点与 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 杯法):在适用范围里 增加了改性沥青、温度 计0~360、点火器2~2.5
沥青,采用粘温关系曲线确定拌和与压实温度。
当使用改性沥青时,试验温度可参考江苏省高速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32/T1087-2019) 进行或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9)。因为粘温曲线并不适用改 性沥青。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25-2019 沥 青 旋 转粘度试验(布氏): 全自动、无需计算, 取消60℃绘制粘温曲 线来确定混合料的拌 合温度与压实温度。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试验温度
混合料的温度应严格掌握。对于普通道路石油
T 0609-2019沥青薄膜加热试 验: 在适用范围里增加聚合物改 性沥青, 取消脆点的提法。 对高粘沥青老化过程中易流 出现像,允许采用TFOT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10-2019沥青旋转薄膜加 热 试 验 : 修 订 并 补 充 了 KP (试样薄膜加热后残留物针入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
符合
对水温做了明确的规定
1.1标准温度为25℃±0.5℃
T 0708-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符合
没有实质性性变化
T 0709-2011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符合
对试模和最大粒径的匹配做了明确的规定
2.1.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26.5mm时,宜采用Φ101.6mm×63.5mm的标准马歇尔试件,试验仪最大荷载不得小于25kN,读数准确至0.lkN。加载速率应能保持50mm/min±5mm/min。钢球直径16mm±0.05 mm,上下压头曲率半径为50.8mm±0.08mm。
T 0604-2011
沥青针入度试验
符合
保温条件改变
新标准:3.1.33.1.3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人灰尘。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应移人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并应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试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T0705-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T 0706-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
符合
对空隙率和水温做了明确的规定;
1.1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相对密度或表观密度。
2.3调整水温并保持在25℃±0.5℃内。
T0707-2011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取样数量视检测项目而定
新标准:2.4温度计:分度值1℃。宜采用有金属插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插杆的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O一300℃o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要点

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比对云南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要点
2.3.1真空泵应使负压容器内产生3.7kPa±0.3kPa( 27. 5mmHg±2.5mmHg)负压;真空表分度值不得大于2kPa。
2.3.2调压装置应具备过压调节功能,以保持负压容器的负压稳定在要求范围内,同时还应具有卸除真空压力的功能。
2.3.3压力表应经过标定,能够测定0-4kPa(0-30mmHg)负压。当采用水银压力表时分度值ImmHg,示值误差为2mmHg;非水银压力表分度值0.lkPa,示值误差为0. 2kPa。压力表不得直接与真空装置连接,应单独与负压容器相接。
条文说明:本次修订强调对碾压成型应经试压,测定密度后,确定碾压次数。对普通沥青混合料,厚50mm件可按照规程的要求成型次数进行,但对厚度大于50mm的试件碾压成型次数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对-型嵌挤密实型混合料、SMA混合料以及改性沥青、高黏度沥青或其他改性材料的混合料,碾压成型次也必须通过试验确定成型次数。因为对不同的级配,碾压特性是不一样的,因此碾压次数也不一样:
5允许误差
蜡含量测定时重复性或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蜡含量(%)重复性(%)再现性(%)
0~1.0 0.1 0.3
1.0~3.0 0.3 0.5
>3.0 0.5 1.0
T 0619-2011
沥青运动黏度试验(毛细管法)
符合
符合
新标准:本次修订取消了采用该方法测沥青黏度确定施工温度的规定。
T 0624-2011
沥青黏韧性试验
未开展(需购买黏韧性试验器3套,拉伸试验机:能以500 mm/min速度等速拉伸,最大加载能力为1kN,拉伸变形及荷载能同时由记录仪记录绘成曲线,试验机备有固定黏韧性试验器的上下夹具。)
未开展
未开展
T 0625-2011

沥青新规范2013926

沥青新规范2013926

修改部分
T0615 沥青蜡含量试验(蒸馏法)
沥青
1.高温炉修订为:550℃±10 ℃(原(950 ℃)) 2.天平感量修订为不大于 0.1mg、0.1g(原感量不大于1mg 、 0.1g )
T 0619T 0619-2011 沥青运动粘度试验(毛细管法)
选用: 135 ℃、60 ℃
修改部分
1.修改完善了部分沥青及混合料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方法与步骤等。
2.在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方法中, 取消了 真空度标准,统一采用负压标准,同时 对试验步骤中的细 节进行了修订。
3.对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测定方法、体积参数 计算方 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同时对沥青混合料 试件的保存条件提 出了要求。
修改部分
沥青
T0604 沥青针入度试验
1.针入度仪:手动针入度仪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因此取 消了手动针入度仪,统一采用自动针入度仪进行测定。
2.标准针:要求每根针上必须有打印的号码标准,要定期检 验标准针。 (在每次试验时,宜采用三氯乙烯小心擦拭标准针, 尤其是针尖部位的擦拭)
3.温度:要定期进行自校,保证温度保持在25±0.1摄氏度。 4.试验准备工作的保温时间。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 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 槽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2.5h (特殊盛样皿)。(取消了最低时间,按原时间范围的高线要求)
新旧试验规程对比
新规范修订内容 : 修订 43项,其中:沥青试验 18项,沥青混合料试验 25项 增补 13项:沥青试验 5项,沥青混合料试验 8项
删除 2项:沥青混合料试验 2项 1.T0723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回流式抽提仪法) 2.T0724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脂肪抽提器法)

JTG E20-2011与JTJ 052-2000新旧规范的区别

JTG E20-2011与JTJ 052-2000新旧规范的区别

JTG E20-2011与JTJ052-2000的区别T0601沥青取样方法:新规程要求进行沥青性质常规检验的取样数量为:粘稠沥青或固体沥青不少于4.0kg;液体沥青不少于1L;沥青乳液不少于4L。

1、黏稠沥青或固体沥青取样数量由原来的不少于1.5kg,增加为不少于4.0kg.主要是防止样品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数据可能测试不准。

取样地点从油罐、槽车、罐车、油轮、油桶、纸袋中取样增加了公路中常用的沥青储存池及验收地点取样并补充了油罐装料或卸料过程中取样方法,以满足公路工程检验沥青样品的需要。

2、在原有取样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在验收地点取样。

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尽快取样,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T0602沥青试样准备方法:1、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黏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增加为黏稠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同样也适合天然沥青等需要加热后才能进行试验的沥青试样。

提醒注意一点:石油沥青取样后送到试验室通常已冷却固化,在沥青加热、脱水、过滤的过程肯定会影响沥青本身性能,如针入度减小、延度变小等,故本方法规定必须用烘箱和加热融化沥青,尤其是进行质量仲裁试验时严禁电炉或明火加热,以免试验数据失真。

在沥青脱水时可用砂浴、油浴、电热套,并严格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

加热时间不超30min,沥青温度不超100℃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最后加热温度不宜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T0603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1、原规程中是非经注明,测定沥青密度的标准温度为15℃,由于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时需要的是沥青25℃的相对密度所以现规程改为非特殊要求,宜在试验温度25℃及15℃下测定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

需要时也可在其他温度测试,但需在报告中注明。

对液体石油沥青也可采用适宜的液体比重计测定密度或相对密度。

新旧规范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对比分析

新旧规范对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对比分析
求 ” 。
级沥青 ,5℃延度达到 10CI还较 困难 , 1 0 l, T 仍然保留。 7 含蜡量仍是标 准中的重要指标 。 )
含蜡量是沥青 的多个指 标最 重要 的也是最 难达 到的一 个指
1《 范》 消 了原 《 范》 )规 取 规 中的 “ 重交 通 道路 石 油 沥青 ” 和 “ 轻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 中、 两个技术要求。
维普资讯
第3 2卷 第 1 7期
2 00 6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L H/NXI A . 7
Sp 20 e. 06
・11 ・ 9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6 1 —1 10 10 —8 5 2 0 )70 9 —2
中图分 类号 : U7 12 T 2 . 原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 准 J J0 29 T 3 —4公路 沥 青路 面施 工
文献标识码 : A

a 国外一般 要求 值在 一1 . ~+1 间, 之 如欧洲 C N沥青标 E
技术规范 ( 以下简称原 《 范》 于 19 规 ) 9 4年 6月 7日发 布 ,9 4年 准要求 值在 一1 5 . 19 . ~0 7之间。而 目前我 国 的沥青过 分 强调 1 2月 1日实施 , 它在保 证 沥青路 面 的建设 方 面起 到 了重 要 的作 延度 , 值一般较低 , 大都 达不到 一1以上 。《 范》 Pf 规 中 值分别
.; .。 用 。但是 随着我 国公 路建设 的快 速发展 、 通状况 的 巨大变化 、 要求 A级沥青不小于 一1 5B级不小于 一1 8 交
新的筑路机械及新 的施工工艺的 出现 , 规范》 原《 已跟不上公路 建 实践 、 及对 国内外不 同地 区试验路 和大 量生产 路 的设计 、 施工 及 为适应新的要求 , 通部公路 科学 研究所 负责 主编 , 同有关 单 交 会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新增试验讲解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规程新增试验讲解
火焰燃烧温度不均衡主要反映在集料的烧失量,在工程中试 验温度为538°C±5℃,而沥青的燃点大约为420℃,因此沥青可 以充分燃烧,而且温度不均衡主要发生在沥青燃烧时引起的火焰 阶段,对于不同的试验样品,由于样品的堆积厚度和沥青含量不 同,产生不同的火焰温度,这一温度变化会引起集料烧失量的变 化,但是这一温度变化时间是短暂的,最终沥青燃烧充分后达到 稳定,因此此试验误差可以忽略。
沥青质 52.6 52.2 52.0 52.5 55.5 53.8 54.0
量/g
预定沥 3.92 3.87 3.84 3.88 3.82 3.96 4.00
青用量
/%
实测沥 4.23 4.20 4.10 4.18 4.12 4.24 4.29
青用量
/%
误差 0.31 0.33 0.26 0.30 0.30 0.28 0.29
6.2将其中2份集料混合料进行水洗筛分。取筛分结果平均值为燃烧 前的各档筛孔通过百分率PBi,其级配需满足被检测沥青混合料的 目标级配范围要求。
6.3分别称量3份集料混合料质量mB1,准确至0.1g。按照配合比设计 时成型试件的相同条件拌制沥青混合料,如沥青的加热温度、集 料加热温度和拌和温度等。
• 局限性:燃烧法检测沥青含量是利用设定高于沥青燃点的温度, 将沥青灼烧掉, 但对于燃点低于这一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中的其他 有机物质也将一并被烧掉, 例如掺入沥青混合料中的化学加筋物 质、改性沥青中的有机改性剂等。对于这类沥青混合料, 应将混 合料中的添加物质考虑在修正系数内一并修正。
• 燃烧法的缺点主要有: 设备较为昂贵, 检验成本较高; 耗电量大, 需 要有相应的配电能力。

实测值 4.23 4.20 4.10 4.18 4.12 4.24 4.29

新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比

新旧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对比

2017版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修订点研究第一章前言随着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沥青路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推广应用,以及工程经验的积累交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也与时俱进,每隔10年左右进行一次大的完善,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后文简称《新规范》)替代2006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后文简称《旧规范》),《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相较于《旧规范》,《新规范》有较大幅度修订调整,那么主要修订点在什么地方呢?调整的缘由是什么?沥青路面设计还存在什么问题有待研究?以下从交通荷载参数、结构组合设计、材料性质要求和设计参数以及路面结构验算四方面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

第二章交通荷载参数变化轴载换算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荷载参数,用来确定累积交通量作用次数,同时也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根本依据,轴载换算的准确性以及代表性对于沥青路面设计非常重要。

首先《旧规范》交通组成的分类是要选取代表车型,一般是将混合交通车辆分为5~6种车型,分类较少,难以充分考虑车辆组成和超载对路面的影响作用,因此《新规范》在国内60余条公路交通荷载参数调查数据基础上,考虑轴组成、车辆构造及其对路面的产生破坏作用,将11种车型作为新的交通组成,并按轴载普统计不同轴重区间上的轴重分布,同时忽略小汽车对路面的作用,仅考虑6轮及以上的客货车作用,从而更加精准地分析交通荷载参数;其次,《新规范》提出了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它反映整个卡车和半挂车在车辆组成中所占比例。

美国力学经验法路面设计指南(MEPDG)中按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的不同将公路交通组成分为17类。

然而这一TTC分类过于繁琐,并不适于我国的交通情况,使用起来会产生诸多不便。

《新规范》将车辆类型分配系数(TTC)分类简化为5类,并给出了相应的车辆类型分布系数。

接着《新规范》按三水平确定车道系数、车辆类型分布系数和车辆当量设计轴载换算系数,水平一为根据现场交通观测统计和称重采集车辆数据计算确定,水平二为采用当地的经验值,水平三采用规范推荐值。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对比分析新旧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相对原规程的主要变化:1、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新规程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 1.5kg修改为4.0kg。

新规规定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2、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3、针入度试验方法中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温时间下限,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4、沥青延度试验规定了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

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再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

(没有必要将试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5、软化点试验规定了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温度计根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6、沥青溶解度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删除了水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7、老化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结果处理有所改变: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准确至三位小数。

8、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适用范围删除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灰分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试验。

高温炉温度要求由原规程的950℃修改为900±10℃。

新旧规程中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的对比

新旧规程中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测定的对比

统 一 采 用 负压 标 准 . 同时 对 试验 步骤 中的 细 节进 行 了修 订 ,增加 了修 正试 验 。通 过 对 新 旧规 程 的对 比分 析 ,有 助 于 更好 地 测
量 沥 青 混合 料 理 论 最 大 相 对 密度 。
关 键 词 :沥 青 混合 料 ;理 论 最 大相 对 密度 ;规 程 ;对 比
11 采 用干燥 或积 水装 置 .4 .
原 规 程 中真 空 负 压 装 置 由真 空 泵及 水 银 压 力 计 ( 真空 表 ) 成 ;新 规程 中真 空负压 装置 由真 空 或 组 泵 、真空表 、调 压装 置 、压 力表 及干燥 或 积水装 置 等组 成 。
采 用干 燥或 积水装 置 主要是 为 了防止负 压 容器 内 的水 分进 入真 空泵 内 。
c_i tD ti & pl tn标准解读与应用 r r I re 1n A p a l 。 n ra en e 0 ii c0
苗 宏 亮
( 水 公 路 工 程 总公 司 ,河 北 衡 水 0 3 0 ) 衡 5 0 0
摘 要 : 关 于 沥青 混 合 料 理 论 最 大 相 对 密 度 的 测 定 , 由于 原 规 程 中对 于 真 空 度 的 要 求 不 合 理 ,新规 程取 消 了真 空 度 标 准 ,
c ie o e p o me s r h h o e ia x mu r l tv e iy o s hatmit e b te . rtr nsh l st a u e t e t e r tc lma i m ea ie d nst fa p l i xur e tr Ke r :a ph l mi t r ;t e r tc x mum ea i e d n i ;c ie o ;c n r s y wo ds s at x u e h o e ia ma i l r ltv e st rt r n o ta t y i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1

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修订主要内容1
⑵蜡封法在操作过中,容易发生以下情况: ①蜡封过后, 蜡封本身存在气泡②蜡将表面凹陷盖住③蜡液渗入试件的 开口空隙中。第①②种情况将造成试件体积偏大,密度偏 小,第③种情况密度偏大。
8、T0708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适用于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 及大空隙透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 (OGFC)等。
9、T0611 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
⑴适用范围中删除了煤沥青试验,增加了 聚合物改性沥青闪点试验。
⑵保持好升温速度。
10、T0614 沥青灰分含量试验
⑴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 灰分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 试验。
⑵高温炉温度要求由原规程的950℃修改为 900±10℃。
2、T0602 沥青试验准备方法
⑴在适用范围内,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⑵强调沥青试样不得直接采用电炉或燃气炉明火
加热。 3、T0603 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由于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尤其是改性沥
青,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计算法时,沥青密度 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 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 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⑷不得采用二次重新加热的混合料进行成型车辙试件。
4、T0704 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
目前仅一些科研项目用此类方法。 ⑴取消了手动脱模器,统一采用电动脱模
器。 ⑵本方法考虑成型应以密度为要求指标,
规定以高度控制为主。压力仅仅供成型时 校核有无错误。
5、T0705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
⑵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宜 采用300*300*50的板块试模成型,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大 于或等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300*300*80-100 的板块试模成型。

《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版本对比后改

《公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版本对比后改

通知
公司各检测室:
新的《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F 20-2011,自2011年12月0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同时废止。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包括99个测定沥青和沥青混合料基本工程性质的试验项目。

其中沥青试验54个,沥青混合料试验45个。

本次对原规程共修订43项,增补13项,删除2项。

(新旧版本中与试验检测有关的变化内容见附表。


请各部门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山西交研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八月八日
1
附表:
新旧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变化
2
3
4
5
6
7
8
9
10。

新旧沥青规程-常用对照

新旧沥青规程-常用对照
2、2.10温度计改为数显温度计,插杆长度不少于150mm。(P196)
1、原规程(P252)
2、原规程(P254)
删除
1、2仪具与材料中删除了“干冰”
2、轮碾成型方法中删除了“4.1.5如试件厚度为100mm时,宜按先轻后重的原则分两层碾压。”
3、6用钻芯法钻取圆柱体试件删除了“6.1.4在钻孔位置堆放干冰,使试件冷却。”
2仪具与材料中2.4温度计为热电偶温度计,插杆长度不少于300mm;2.5溶剂(汽油)(P233)
新增
4样品的标记增加了“取样目的或用途(P189)
无此内容、原规程(P237)
删除
3.1取样数量中删除了根据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取样数量。(P186)
3.2取样方法(3)在道路施工现场取样中删除了“对现场制件的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也可在摊捕机经螺旋拨料杆拌匀的一端一边前进一边取样。”(P187)
1.3:本方法也适用于在试验室按照乳化沥青中沥青、乳化剂、水及外加剂的比例制备乳液的试样进行各项性能试验(P21);
新增
适用范围1.2中增加了适用于聚合物改性沥青。(P13);
1.2中只有道路石油沥青、煤沥青(P21)。
删除
2仪具与材料中删除了:乳化剂、洗油。(P14)
3.1.3中,删除了,“并有富余”(P15)
2、将原规范中关与精确度准确至1mg,改为准确至3位小数。(P18)
3、将4.1中25℃水的密度由0.99703改为0.9971(P19)
1目的与适用范围里有温度的换算公式;
2、原规范(P27)
3、原规范(P28)
5、T0604沥青针入度试验(P21):
公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20-2011
3.1原规范(P234)

新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比较

新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比较

1、新规范的主要变化有六点:1)强调按实际情况做好交通荷载分析与预测,按照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路面设计;2)采取了防治早期损坏的技术措施,加强了材料、混合料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要求,增强了柔性基层、贫混凝土基层等设计内容;3)细化了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级配类型,调整了集料级配范围,补充了二灰稳定集料的抗冻性设计要求;4)路面厚度计算方法在参数取值和旧路补强公式上有所改进;5)增加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设计内容;6)补充了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设计内容等。

2、轴载换算及交通分级1)原规范中,当以设计弯沉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小于25KN的不计;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小于50KN的不计。

而新规范要求都要计入;2)对于轴载换算系数,当以设计弯沉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对于轴重小于130KN时,取n=4.35,当轴重为130~220KN时,则取n=5.0;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对于轴重小于130KN 时,取n=8.0,当轴重为130~220KN时,取n=9.0。

3)增加了交通量等级划分,根据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将交通等级分为轻交通、中等交通、重交通、特种交通。

但是如何将交通等级用在路面设计中并没有说明,只是提出: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混合料设计、结构设计方面在考虑公路等级的同时,还要考虑交通等级的影响。

3、 设计指标及参数1) 一般沥青路面设计仍然采用弹性层状体系,以设计弯沉为设计指标;贫混凝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借鉴RCC-AC 复合式路面的设计方法,荷载应力分析时,先利用三维有限元及正交异性接触单元计算无沥青层时贫混凝土基层层底的最大荷载应力(弯拉应力),再利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分析沥青层对贫混凝土基层的影响。

2) 对于特殊路段或地区增加了剪应力指标,对山区高速公路或者纵坡较大、坡度较长路段,应考虑车辆荷载的水平分量所产生的路标剪应力,贫混凝土基层、旧水泥混凝土板上界面的剪应力,以及交叉口制动时剪应力等理论计算。

JTG E20-2011变更(沥青部分)

JTG E20-2011变更(沥青部分)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04-2011沥青针入 度试验:冷却时间1.5h、 2h、3h,保温时间1.5h、
2h、2.5h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05-2011 沥青延度试 验:试模部位尺寸进行了 统一,延度仪的尺寸规定 不宜大于150厘米,冷却 1.5h,刮模,保温1.5h
称量的准确度由0.2㎎修订为0.1 ㎎
连续两次称量差数不大于0.6㎎修订 为0.3㎎.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沥青部分新旧规程主要对比
T0615-2011沥青蜡含量试验(蒸馏 法):
(1)取消了1983对馏分油中蜡的冷冻分离法, (2)冷冻过滤组件放入已经预冷的冷浴中,
结语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化试验 增补了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修订概况
增补了稀浆封层混合料车辙试验 增补了稀浆混合料拌和试验 增补了稀浆混合料配伍性能等级试验 沥青部分修改了18个方法,总计27个
修订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几个通用修订
原复现性的表述,现统一为再现性
精密度、允许差、允许偏差统一为允许误差
首次提出针入度指数无量纲的说法,沥青粘韧 性表示方法TC—T0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区别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区别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新旧区别一、T0601 沥青取样方法1、粘稠沥青或固体沥青取样由原来的不少于1.5Kg,增加为不少于4.0 Kg。

2、增加了验收了验收地点取样,样品为两份,一份用于试验,别一份留样。

二、T0604 沥青针入度试验方法1、试样注入盛样皿后室温冷却时间和恒温水槽养生时间有调整,小盛样皿由原来的1-1.5h,改为不少于1.5h,大盛样皿由原来的1.5-2h,改为不少于2h,特殊盛样皿由原来的2-2.5h,改为不少于2.5h。

二、T0605 沥青延度试验方法1、适用范围里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2、延度仪试模进行了修改,两端模环中心点距离由119±1mm,改为111.5-113.5 mm,半径由15±0.5 mm,改为15.75-16.25 mm,增加了最小横断面宽为9.9-10.1 mm,增加了端模口宽19.8-20.2 mm,增加了两半圆中心间距42.9-43.1 mm,增加了端模孔直径6.5-6.7 mm,3、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宜大于150cm。

4、试件室温的冷却时间由原来的30-40min改为不少于1.5h.5、室温冷却后直接刮模,不再放在恒温水槽中养护30min后刮模。

6、在规定的试验温度水槽中保温时间由1-1.5h,改为不少于1.5h。

三、T0606 沥青软化点试验方法温度计量程由原0-80℃改为0-100℃四、T0616 沥青与粗集料黏附性试验水煮法原规范要求煮3min后,将集料从水中取出,就观察矿料的剥离程度。

新规范是将集料从水中取出后适当冷却,然后放入一个盛有常温水的杯中,在水中观察矿料的剥离。

五、T0701沥青合料取样方法1、温度计改为金属插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分度值为1℃。

原规范要求宜用金属插杆的热电偶沥青温度计。

2、取消了原规范按细、粗、特粗的分类取样方法。

六、T070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1、取消了人工击实。

规范对比

规范对比

沥青试验内容变动分析(4)

T0604-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变动: (1)取消了针入度仪器图、仅列入对仪器的具体要求、适用多种针入度 仪; (2)考虑人为因素影响,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统一采用自动针入度仪 进行测定; (3)补充了一种特制试验皿的要求,内深不小于60mm,试样体积不少 于125ml; (4)为防止“边缘效应”,测点应以皿中心为圆心均匀分布。
新旧规程对比分析

修订内容-修订43项-具体项目 1. T0601-2011沥青取样法 2. T0602-2011沥青试样准备办法 3. T0603-2011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 4. T0604-2011沥青针入度试验 5. T0605-2011沥青延度试验 6. T0606-2011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 7. T0607-2011沥青溶解度试验 8. T0609-2011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9. T0610-2011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10. T0611-2011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11. T0614-2011沥青灰分含量试验
沥试验内容变动分析(16)

T0654-2011乳化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 变动: (1)名称改动(原为乳化沥青与矿料的粘附性试验) (2)改为评价粗集料抗水剥离能力(原为矿料水损能力) (3)删除了标准筛2.36mm (4)对矿料的放置时间、浸煮方法进行补充
沥青试验内容变动分析(17-18)
新旧规程对比分析
24. T0706-2011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 25. T0707-2011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 26. T0708-2011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 27. T0709-2011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8. T0710-2011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 29. T0711-2011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 30. T0712-2011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 31. T0715-2011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 32. T0716-2011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 33. T0718-2011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试验(三轴压缩法) 34. T0719-201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35. T0726-2011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阿布森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相对原规程的主要变化:1、取样数量:取样数量太少缺乏代表性,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新规程将稠沥青或固体沥青的沥青样品数量有 1.5kg修改为4.0kg。

新规规定在验收地点取样方法:当沥青到达验收地点卸货时,应尽快取样,且要求所取样品为两份,一份样品用于验收试验,另一份样品留存备查。

2、沥青密度技术规范中要求为25℃的沥青相对密度,试验条件将原来的15℃修改为25℃及15℃,取消了原来的规程中的温度换算公式。

3、针入度试验方法中取消了手动针入度仪,取消了原规程中的保温时间下限,规定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的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保温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4、沥青延度试验规定了延度仪的测量长度不大于150cm,仪器应有自动控温、控速系统。

原规程中“浇筑完试件后在室温冷却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的±0.1℃的恒温水槽中,保持30min后取出,再刮平”,修改为在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再刮平。

(没有必要将试件放入水中保温,因为从水槽中取出来有水,再用热刮刀刮平,会发生沥青乱溅,容易烫伤人)5、软化点试验规定了温度计,鉴于目前市场上没有0-80℃的产品,温度计根据软化点的温度调整为0-100℃,分度值为0.5℃6、沥青溶解度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删除了水流泵过滤的方法,而采用古氏坩埚及玻璃纤维滤纸过滤7、老化试验适用范围中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

结果处理有所改变:质量变化数据准确度由原规程的保留至两位小数修改为准确至三位小数。

8、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适用范围删除了煤沥青,增加了聚合物改性沥青9、沥青灰分含量试验增加了岩沥青、湖沥青天然沥青材料的灰分含量试验,删除了煤沥青的灰分含量试验。

高温炉温度要求由原规程的950℃修改为900±10℃。

重复煅烧,达到恒重的标准由原规程中的连续称量差数不大于0.6mg修改为差数不大于0.3mg。

10、沥青与粗集料粘附性试验:本试验与原规程几无差别,但目前山东高速公路及一级路为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大多数采用在矿粉中加入生、熟石灰粉等措施提高抗水损害能力,因此可将50g熟石灰粉放在容器中,加洁净水搅拌,将碎石放入溶液中浸泡5s,拿出晾干,然后再按规程所述进行粘附性试验1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对试验所采用的盛样管本次修订去掉了玻璃试管,统一为铝管。

盛样管尺寸对试验结构存在影响,当盛样管几何尺寸改变后,各种改性沥青的上下软化点差值会不同程度的增加12、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取消了原规程中按照公称最大粒径划分的取样方法(细粒式沥青混合料不少于4kg,中粒式不少于8kg,粗粒式不少于12kg,特粗粒式不少于16kg),而根据混合料的类型、试验内容及取样目的确定取样数量。

尤其是车辙试验需求量比较大。

在运料车上取样时,不得仅从满载的运料车车顶取样,且不允许在一辆车上取样。

宜在汽车装料一半后,分别用铁锹从不同方向的三个不同高度处取样,然后混合拌匀,取出规定数量13、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取消了替代法试件制作方法,即当公称最大粒径超过26.5mm时,采用大型马歇尔击实法,一组试件数量不少于6个。

对于小于等于26.5mm,仍然采用标准击实法。

因人工击实法人为误差太大,取消了人工击实法。

14、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轮碾法)将原规程试模尺寸300*300*50(或40mm)或300*300*100修改为300*300*50-100,删除了300*300*40的试模。

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9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300*300*50的板块试模成型,对于公称最大粒径大于或等于26.5mm的沥青混合料,宜采用300*300*80-100的板块试模成型。

对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一般按照12个往返(24次)左右可达到要求,但对S型嵌挤密实型混合料、SMA混合料以及改性沥青、高黏度沥青或其他改性材料的混合料,碾压次数必须通过试压确定成型次数,碾压标准为马歇尔标准密度100±1%为止。

不得采用二次重新加热的混合料进行成型车辙试件15、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此方法使用很少,取消了手动脱模器,统一采用电动脱模器。

本方法考虑成型应以密度为要求指标,规定以高度控制为主。

压力仅仅供成型时校核有无错误。

16、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表干法)适用范围中去掉了原规程的I、II型,统称为密级配沥青混凝土。

增加了对水的温度要求,要求溢流水箱中的水温保持在25±0.5℃。

增加了现场取芯样、切割试件,提出了试件的保存条件,宜在阴凉处保存,温度不宜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平面上,保持试件不产生变形。

因此留样室要规范。

17、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模尺寸: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小于等于26.5mm时,采用Ф101.6mm*63.5mm的标准马歇尔试件,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26.5mm时,采用Ф152.4mm*95.3mm大马歇尔试件。

试件直径、高度必须符合要求,马歇尔试验的变异性与试件的成型高度关系很大,因高度影响空隙率,所以制作试件必须控制试件高度,不符合要求的一定要剔除。

压头与试件之间不得有空隙存在,如存在空隙,在自动稳定度仪加荷未开始时,便存在一个变形量,导致变形偏大。

18、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增加了试件的存放条件,试件宜在阴凉处存放(温度不高于35℃),且放置在水平的地方,注意不要使试件产生变形等。

19、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本方法不适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及吸水率大于3%的多孔性集料的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测定。

A、B型负压容器的体积由原规程的大于1000ml修改为大于2000ml。

真空泵负压标准由原规程4kPa修改为3.7±0.3kPa。

试验样品数量增加了公称最大粒径为31.5mm混合料数量,将公称最大粒径为37.5mm所需样品质量由原规程的不少于4000g修改为3500g。

增加了修正试验,对现场钻取芯样或切割后的试件,粗集料有破碎的情况,破碎面没有裹覆沥青,沥青与集料拌合不均匀,部分集料没有完全裹覆沥青等情况将进行修正,否则将造成最大理论密度偏大。

增加了允许误差的规定,重复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011g/cm3,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019 g/cm3。

20、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精简了关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内容。

试件个数及精度要求提高。

21、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增加了对重载交通的轮压可提高至1.4MPa,但需在报告中注明。

车辙试验机取消了链式驱动方式,统一采用曲柄连杆驱动方式。

增加对恒温室空间要求,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做到整机必须安放在恒温室内,且必须有一定的空间用来养生试件,且要求有循环气流。

(通过试验发现当空气不回流时的动稳定度是有气流循环装置中的试件高一倍。

)车辙试验试件可从路面切割出的需要尺寸的试件,要求长宽允许误差分别-10mm,厚度采用实际的厚度。

由于大多切割试件尺寸偏小,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固定措施,比如用水泥浆固定等。

试件保温时间由原规程不少于5h,也不多于24h修改为不少于5h,也不多于12h。

22、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阿布森法)取消了加热保护套加热装置,而采用温控油浴加热器。

为避免回收沥青时进入杂质,减少沸石或玻璃毛细管等物质黏附过多的抽提沥青降低抽提效率,所以去掉了掺加沸石或玻璃毛细管等方法以防止溶液暴沸23、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将渗水仪的底座外径由原规程的16.5cm增大为22cm,从而增大了接地面积,大大增加了密封性能。

渗水仪高度由原来的31cm增加为51.5cm。

24、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析漏试验、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取消了混合料的人工拌制方法。

25、增加了:1、沥青弯曲蠕变进度试验2、沥青流变性质试验3、沥青断裂性试验4、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5、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6、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燃烧炉法)7、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方法)8、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和剪切性能试验(GTM方法)9、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10、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11、稀浆混合料车辙变形试验12、稀浆混合料拌合试验13、稀浆混合料配伍性等级试验26、删除部分1、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回流式抽提仪法)2、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脂肪抽提器法)通过2011版沥青规程的修改,可以发现近年我国沥青路面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对于试验条件、负荷条件、器皿、数据整理等方面要求精度提高了很多。

同时也与新的沥青国标中试验方法接轨。

与诸多国外科研机构的方法及数据做了对比,能够更好的反应材料性能。

更好的知道工程施工,提高质量。

结合目前青临路现阶段施工剩余工作内容主要为: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检测、集料、水泥及水泥混凝土的检测,伴随着进入路面施工的阶段,各种沥青及沥青材料的进场,各标段已将新规范规定中能用到的修改后的仪器购置到位,随时可以展开检测工作。

对于规程中规定强制执行的项目做了相关改变,试验环境、仪器设备、人员等能够达到要求。

新规程的修改内容更加人性化、实用化、易于操作,但也直接导致一部分仪器设备不能使用于该项目,造成闲置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