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定义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之定义法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之定义法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之定义法1.判断两者集合关系的3种常用方法2.根据两者的关系求参数的方法3.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的方法(1)与不等式有关的集合,一般利用数轴解决,要注意端点值能否取到.(2)若集合能一一列举,则一般先用观察法得到不同集合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再列方程(组)求解.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5.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适用于定义、定理判断性问题.(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适用于命题中涉及字母的范围的推断问题.6.比较两个数(式)大小的方法[注意](1)与命题真假判断相结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除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解外,还经常采用特殊值验证的方法.(2)在求式子的范围时,如果多次使用不等式的可加性,式子中的等号不能同时取到,会导致范围扩大.7.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代数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已知M1<f1(a,b)<N1,M2<f2(a,b)<N2,求g(a,b)的取值范围.(1)设g(a,b)=pf1(a,b)+qf2(a,b);(2)根据恒等变形求得待定系数p,q;(3)再根据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即可求得g(a,b)的取值范围.8.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和步骤9.解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步骤①二次项若含有参数应讨论参数是等于0,小于0,还是大于0,然后将不等式转化为一次不等式或二次项系数为正的一元二次不等式;②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所对应的方程实根的个数,即讨论判别式Δ与0的关系;③确定方程无实根或有两个相同实根时,可直接写出解集;确定方程有两个相异实根时,要讨论两个实根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解集.10.消元法求最值的方法消元法,即根据条件建立两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代入代数式转化为函数的最值求解.有时会出现多元的问题,解决方法是消元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应注意保留元的范围.11.比较指数幂大小的常用方法一是单调性法,不同底的指数函数化同底后就可以应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所以能够化同底的尽可能化同底.二是取中间值法,不同底、不同指数的指数函数比较大小时,先与中间值(特别是0,1)比较大小,然后得出大小关系.三是图解法,根据指数函数的特征,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函数图象,借助图象比较大小.12.求指数型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的方法(1)形如y=af(x)(a>0,且a≠1)的函数求值域时,要借助换元法:令u=f(x),先求出u=f(x)的值域,再利用y=au的单调性求出y=af(x)的值域.(2)形如y=af(x)(a>0,且a≠1)的函数单调性的判断,首先确定定义域D,再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1时,若f(x)在区间(m,n)上(其中(m,n)⊆D)具有单调性,则函数y=af(x)在区间(m,n)上的单调性与f(x)在区间(m,n)上的单调性相同;当0<a<1时,若f(x)在区间(m,n)上(其中(m,n)⊆D)具有单调性,则函数y=af(x)在区间(m,n)上的单调性与f(x)在区间(m,n)上的单调性相反.。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梳理

高中数学数列题型归纳及解题方法梳理

1数列典型例题分析【题型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联系 例1 (2010陕西文16)已知{a n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1=1,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a n }的通项;(Ⅱ)求数列{2an}的前n 项和S n . 解:(Ⅰ)由题设知公差d ≠0,由a 1=1,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得=, 解得d =1,d =0(舍去), 故{a n }的通项a n =1+(n -1)×1=n.(Ⅱ)由(Ⅰ)知=2n,由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S m =2+22+23+ (2)==2n+1-2.小结与拓展:数列{}n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a a 是等比数列,公比为da ,其中a 是常数,d 是{}na 的121d +1812d d++2ma 2(12)12n --公差。

(a>0且a≠1).【题型2】与“前n项和Sn与通项an”、常用求通项公式的结合例 2 已知数列{a n}的前三项与数列{b n}的前三项对应相同,且a1+2a2+22a3+…+2n-1a n=8n对任意的n∈N*都成立,数列{b n+1-b n}是等差数列.求数列{a n}与{b n}的通项公式。

解:a1+2a2+22a3+…+2n-1a n=8n(n∈N*) ①当n≥2时,a1+2a2+22a3+…+2n-2a n-1=8(n-1)(n∈N*) ②①-②得2n-1a n=8,求得a n=24-n,在①中令n=1,可得a1=8=24-1,∴a n=24-n(n∈N*).由题意知b1=8,b2=4,b3=2,∴b2-b1=-4,b3-b2=-2,2∴数列{b n+1-b n}的公差为-2-(-4)=2,∴b n -b n=-4+(n-1)×2=2n-6,+1法一(迭代法)b n=b1+(b2-b1)+(b3-b2)+…+(b n-b n-1)=8+(-4)+(-2)+…+(2n-8)=n2-7n+14(n∈N*).法二(累加法)即b n-b n-1=2n-8,b n-1-b n-2=2n-10,…b3-b2=-2,b2-b1=-4,b1=8,相加得b n=8+(-4)+(-2)+…+(2n-8)34 =8+(n -1)(-4+2n -8)2=n 2-7n +14(n∈N *).小结与拓展:1)在数列{a n }中,前n 项和S n 与通项a n 的关系为:⎩⎨⎧∈≥-===-)N n ,2( )1(111n S S n S a a n n n.是重要考点;2)韦达定理应引起重视;3)迭代法、累加法及累乘法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

学习数学有什么好的方法及常见的数学四大思想,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学习数学有什么好的方法及常见的数学四大思想,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学习高中数学有什么好的方法1掌握好公式定理(如果这步不做,想学好数学就是在做白日梦,想一想没有武器的士兵如何去打战。

)不管学数学的目的是为考试,还是兴趣,都要掌握公式定理这个必备的武器,这样才能在题目的战场上施展拳脚。

学习数学时,对于公式定理一般要经历三个过程:○1认识;○2理解;○3应用○1认识:能认出,识别公式定理○2理解:能明白公式定理的内容及其推导方法,适用范围○3应用:懂得在题目中如何应用公式定理来解题,应用什么公式定理来解题所谓掌握是指是指达到应用水平,2按时完成作业(要按时认真完成学校定的配套,这是基本功,想一想没有训练的士兵如何上得了战场)适当的训练是培养考试能力必不可少的的途径(考试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做题技巧,得分技巧,做题速度,答题规范等)但切忌不要搞题海战术,因为这只对简单的题有效,稍微改变一下条件就可能蒙了。

(题海战术是指不停的做题,做大量的题,而不进行必要的总结思考,对错题只做修改而不查找原因)而且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没有无限的时间做题,只有总结规律才是王道(规律即答题的固定步骤,解题的方法等,这可避免想题时没有方向)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懂时一定要先自己思考一下,实在不行时再问同学或老师,不能一遇到不懂的就立即问同学老师,这样会使大脑得不到锻炼,对他人产生依赖,成绩就会不升反降。

(不懂也不能放弃,如果不懂就放弃的话就永远学不好数学)4要总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及时查漏补缺(即知道考试时什么题目自己能做得又快又准,什么题目自己做的出来但较慢,什么题目自己做不出来,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考试才不会太紧张)中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分三类:①是纯粹数的知识,如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不等式(组)、数列等;②是关于纯粹形的知识,如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③是关于数形结合的知识,主要体现是解析几何,函数等根据这三类来分类自己的强弱项。

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即知道上课前,上课时,上课后该干什么,在学校,在家里该干什么)5合理安排考试时的时间考试时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不要因一道小题而没做大题,也不要害怕答大题,往往大题的第一问都较容易,有时根据条件推出一些简单的结论也能得分(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结论有什么用)掌握几个考试时放松的技巧,防止怯场平时可自己模拟考试场景练习一下6要肯脚踏实地的去努力不要因为一些同学学数学看起来很轻松就认为他们有秘籍或他们是天才,不用努力。

高中数学21种解题方法与技巧全汇总,太实用了!

高中数学21种解题方法与技巧全汇总,太实用了!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数学老师都推荐的数学解题方法,这里面的21种方法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综合,各位同学一定要记得收藏哦!01 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02 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03 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04 换元法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

换元法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设元→换元→解元→还元05 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在已知对象形式的条件下求对象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求点的坐标、函数解析式、曲线方程等重要问题的解决。

其解题步骤是:①设 ②列 ③解 ④写06 复杂代数等式复杂代数等式型条件的使用技巧:左边化零,右边变形。

①因式分解型:(-----)(----)=0 两种情况为或型②配成平方型:(----)2+(----)2=0 两种情况为且型07 数学中两个最伟大的解题思路(1)求值的思路列欲求值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2)求取值范围的思路列欲求范围字母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08 化简二次根式基本思路是:把√m化成完全平方式。

即:09 观察法10 代数式求值方法有:(1)直接代入法(2)化简代入法(3)适当变形法(和积代入法)注意:当求值的代数式是字母的“对称式”时,通常可以化为字母“和与积”的形式,从而用“和积代入法”求值。

11 解含参方程方程中除过未知数以外,含有的其它字母叫参数,这种方程叫含参方程。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中离心率的14种求解方法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中离心率的14种求解方法

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离心率的求解是常考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圆锥曲线中离心率的14种求解方法,包括定义法、两点法、点差法、判别式法、参数方程法、切线法、弦长公式法、基本不等式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同学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题。

方法一:定义法定义法是通过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离心率的。

对于椭圆和双曲线,可以利用椭圆和双曲线的中心和对称性,以及长度的不减性来求解离心率的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情况,但在复杂的情况下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求解。

方法二:两点法两点法适用于求解椭圆的离心率。

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左、右两个顶点分别为A1、A2,焦距为F1、F2,通过求出丨FA1丨-丨FA2丨来求出离心率e 的范围。

当焦点在y 轴上时,同样利用左右顶点及中心来解题。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学生掌握椭圆的性质。

方法三:点差法点差法适用于求解圆锥曲线的离心率的范围。

通过将圆锥曲线上两个点的坐标进行差分,得到关于离心率的方程,从而求解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经验,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四:判别式法对于双曲线和抛物线,判别式法是一种常用的求解离心率的简便方法。

通过将圆锥曲线的方程化简为二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小于零得到离心率的范围。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题技巧。

方法五:参数方程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圆锥曲线,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来求解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通过将圆锥曲线转化为参数方程的形式,利用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结合不等式进行求解。

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一些较为困难的问题,但需要学生掌握参数方程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方法六:利用切线法求椭圆离心率根据椭圆的性质,椭圆的左、右焦点到相应准线的距离称为离心率;若过椭圆上某点作坐标轴的垂线,与以该点为起点的直角三角形相似,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另一顶点在焦点上,此定点即为椭圆的上下顶点;而椭圆上的点到左右顶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2a)。

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第二部分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常用的10种解法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案:第二部分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常用的10种解法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 选择、填空题常用的10种解法 抓牢小题,保住基本分才能得高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则与策略:1.基本原则:小题不用大做.2.基本策略: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所供应的信息作出推断.先定性后定量,先特殊后推理,先间接后直接,选择题可先排解后求解.解题时应认真审题、深化分析、正确推演运算、谨防疏漏. 题型特点:1.高中低档题,且多数按由易到难的挨次排列.2.留意基本学问、基本技能与思想方法的考查.3.解题方法机敏多变不唯一.4.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层次性强.方法一 定义法所谓定义法,就是直接利用数学定义解题,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的.简洁地说,定义是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方法.一般地,涉及圆锥曲线的顶点、焦点、准线、离心率等问题,常用定义法解决.[例1] 如图,F 1,F 2是双曲线C 1:x 216-y 29=1与椭圆C 2的公共焦点,点A 是C 1,C 2在第一象限的公共点.若|F 1A |=|F 1F 2|,则C 2的离心率是( )A.56B.23C.25D.45解析:由双曲线C 1的方程可得|F 1F 2|=216+9=10, 由双曲线的定义可得|F 1A |-|F 2A |=216=8, 由已知可得|F 1A |=|F 1F 2|=10, 所以|F 2A |=|F 1A |-8=2.设椭圆的长轴长为2a ,则由椭圆的定义可得2a =|F 1A |+|F 2A |=10+2=12. 所以椭圆C 2的离心率e =2c 2a =1012=56.故选A.答案:A[增分有招] 利用定义法求解动点的轨迹或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留意动点或圆锥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机敏利用相关的定义求解.如[本例]中依据双曲线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分别把A 到两个焦点的距离求出来,然后依据椭圆定义求出其长轴长,最终就可依据离心率的定义求值. [技法体验]1.(2021·广州模拟)假如P 1,P 2,…,P n 是抛物线C :y 2=4x 上的点,它们的横坐标依次为x 1,x 2,…,x n ,F 是抛物线C 的焦点,若x 1+x 2+…+x n =10,则|P 1F |+|P 2F |+…+|P n F |=( ) A .n +10 B .n +20 C .2n +10D .2n +20解析:由题意得,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为(1,0),准线为x =-1,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P 1F |=x 1+1,|P 2F |=x 2+1,…,|P n F |=x n +1,故|P 1F |+|P 2F |+…+|P n F |=x 1+x 2+…+x n +n =n +10,选A. 答案:A2.(2022·高考浙江卷)设双曲线x 2-y 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点P 在双曲线上,且△F 1PF 2为锐角三角形,则|PF 1|+|PF 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借助双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及余弦定理解决.∵双曲线x 2-y 23=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在双曲线上,∴|F 1F 2|=4,||PF 1|-|PF 2||=2.若△F 1PF 2为锐角三角形,则由余弦定理知|PF 1|2+|PF 2|2-16>0,可化为(|PF 1|+|PF 2|)2-2|PF 1|·|PF 2|>16①.由||PF 1|-|PF 2||=2,得(|PF 1|+|PF 2|)2-4|PF 1||PF 2|=4.故2|PF 1||PF 2|=|PF 1|+|PF 2|2-42,代入不等式①可得(|PF 1|+|PF 2|)2>28,解得|PF 1|+|PF 2|>27.不妨设P 在左支上,∵|PF 1|2+16-|PF 2|2>0,即(|PF 1|+|PF 2|)·(|PF 1|-|PF 2|)>-16,又|PF 1|-|PF 2|=-2,∴|PF 1|+|PF 2|<8.故27<|PF 1|+|PF 2|<8. 答案:(27,8)方法二 特例法特例法,包括特例验证法、特例排解法,就是充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解题时,可以通过取一些特殊数值、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特殊向量等对选项进行验证的方法.对于定性、定值的问题可直接确定选项;对于其他问题可以排解干扰项,从而获得正确结论.这是一种求解选项之间有着明显差异的选择题的特殊化策略.[例2] (2022·高考浙江卷)已知实数a ,b ,c ( ) A .若|a 2+b +c |+|a +b 2+c |≤1,则a 2+b 2+c 2<100 B .若|a 2+b +c |+|a 2+b -c |≤1,则a 2+b 2+c 2<100 C .若|a +b +c 2|+|a +b -c 2|≤1,则a 2+b 2+c 2<100 D .若|a 2+b +c |+|a +b 2-c |≤1,则a 2+b 2+c 2<100 解析:结合特殊值,利用排解法选择答案. 对于A ,取a =b =10,c =-110, 明显|a 2+b +c |+|a +b 2+c |≤1成立, 但a 2+b 2+c 2>10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对于B ,取a 2=10,b =-10,c =0, 明显|a 2+b +c |+|a 2+b -c |≤1成立, 但a 2+b 2+c 2=11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对于C ,取a =10,b =-10,c =0,明显|a +b +c 2|+|a +b -c 2|≤1成立, 但a 2+b 2+c 2=200,即a 2+b 2+c 2<100不成立. 综上知,A ,B ,C 均不成立,所以选D. 答案:D[增分有招] 应用特例排解法的关键在于确定选项的差异性,利用差异性选取一些特例来检验选项是否与题干对应,从而排解干扰选项. [技法体验]1.函数f (x )=cos x ·log 2|x |的图象大致为( )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0)∪(0,+∞),且f (12)=cos 12log 2|12|=-cos 12,f (-12)=cos(-12)·log 2|-12|=-cos 12,所以f (-12)=f (12),排解A ,D ;又f (12)=-cos 12<0,故排解C.综上,选B. 答案:B2.已知E 为△ABC 的重心,AD 为BC 边上的中线,令AB →=a ,AC →=b ,过点E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P ,Q 两点,且AP →=m a ,AQ →=n b ,则1m +1n=( )A .3B .4C .5D.13解析:由于题中直线PQ 的条件是过点E ,所以该直线是一条“动”直线,所以最终的结果必定是一个定值.故可利用特殊直线确定所求值.法一:如图1,PQ ∥BC ,则AP →=23AB →,AQ →=23AC →,此时m =n =23,故1m +1n=3.故选A.法二:如图2,取直线BE 作为直线PQ ,明显,此时AP →=AB →,AQ →=12AC →,故m =1,n =12,所以1m +1n =3.故选A.答案:A方法三 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代数问题几何化,借助形的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即以形作为手段,数作为目的,比如应用函数的图象来直观地说明函数的性质;二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借助于数的精确性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即以数作为手段,形作为目的,如应用曲线的方程来精确地阐明曲线的几何性质.[例3] (2021·安庆模拟)已知函数f (x )=⎩⎪⎨⎪⎧|x +1|,-7≤x ≤0ln x ,e -2≤x ≤e ,g (x )=x 2-2x ,设a 为实数,若存在实数m ,使f (m )-2g (a )=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A .[-1,+∞)B .[-1,3]C .(-∞,-1]∪[3,+∞)D .(-∞,3]解析:∵g (x )=x 2-2x ,a 为实数,∴2g (a )=2a 2-4a .∵函数f (x )=⎩⎪⎨⎪⎧|x +1|,-7≤x ≤0ln x ,e -2≤x ≤e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可知,其值域为[-2,6],∵存在实数m ,使f (m )-2g (a )=0,∴-2≤2a 2-4a ≤6,即-1≤a ≤3, 故选B.答案:B[增分有招] 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象结合起来,关键是代数问题与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如[本例]中求解,可通过作出图象,数形结合求解. [技法体验]1.(2021·珠海摸底)已知|a |=|b |,且|a +b |=3|a -b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 A .30° B .45° C .60°D .120°解析:通解:设a 与b 的夹角为θ,由已知可得a 2+2a ·b +b 2=3(a 2-2a ·b +b 2),即4a ·b =a 2+b 2,由于|a |=|b |,所以a ·b =12a 2,所以cos θ=a ·b |a |·|b |=12,θ=60°,选C.优解:由|a |=|b |,且|a +b |=3|a -b |可构造边长为|a |=|b |=1的菱形,如图,则|a +b |与|a -b |分别表示两条对角线的长,且|a +b |=3,|a -b |=1,故a 与b 的夹角为60°,选C. 答案:C2.已知点P 在抛物线y 2=4x 上,则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抛物线的焦点F 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坐标为( ) A .(14,1)B .(14,-1)C .(1,2)D .(1,-2)解析:如图,由于点Q (2,-1)在抛物线的内部,由抛物线的定义可知,|PF |等于点P 到准线x =-1的距离.过Q (2,-1)作x =-1的垂线QH ,交抛物线于点K ,则点K 为点P 到点Q (2,-1)的距离与点P 到准线x =-1的距离之和取得最小值时的点.将y =-1代入y 2=4x 得x =14,所以点P 的坐标为(14,-1),选B.答案:B方法四 待定系数法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依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所求解的数学问题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例如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 [例4] (2021·天津红桥区模拟)已知椭圆C 的焦点在y 轴上,焦距等于4,离心率为22,则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 ) A.x 216+y 212=1 B.x 212+y 216=1C.x 24+y 28=1 D.x 28+y 24=1 解析:由题意可得2c =4,故c =2,又e =2a =22,解得a =22,故b =222-22=2,由于焦点在y 轴上,故选C. 答案:C[增分有招] 待定系数法主要用来解决已经定性的问题,如[本例]中已知椭圆的焦点所在坐标轴,设出标准方程,依据已知列方程求解. [技法体验]1.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20项的和为100,前45项的和为400,则前65项的和为( ) A .640 B .650 C .660D .780解析:设等差数列{a n}的公差为d ,依题意,得⎩⎪⎨⎪⎧ 20a 1+20×192d =10045a 1+45×442d =400⇒⎩⎪⎨⎪⎧a 1=9245d =1445,则前65项的和为65a 1+65×642d =65×9245+65×642×1445=780.答案:D2.已知函数f (x )=A sin(ωx +φ)(A >0,ω>0,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 (π4)的值为( )A. 2 B .0 C .1D. 3解析:由题图可知,A =2,34T =11π12-π6=34π,∴T =2πω=π,∴ω=2,即f (x )=2sin(2x +φ),由f (π6)=2sin(2×π6+φ)=2得2×π6+φ=2k π+π2,k ∈Z ,即φ=π6+2k π,k ∈Z ,又0<φ<π,∴φ=π6,∴f (x )=2sin(2x +π6),∴f (π4)=2sin(2×π4+π6)=2cos π6=3,故选D.答案:D 方法五 估值法估值法就是不需要计算出代数式的精确 数值,通过估量其大致取值范围从而解决相应问题的方法.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比较大小的有关问题,尤其是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解答不需要具体的过程,因此可以猜想、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从而削减运算量.[例5] 若a =20.5,b =log π3,c =log 2sin 2π5,则( )A .a >b >cB .b >a >cC .c >a >bD .b >c >a解析:由指数函数的性质可知y =2x在R 上单调递增,而0<0.5<1,所以a =20.5∈(1,2).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知y =log πx ,y =log 2x 均在(0,+∞)上单调递增,而1<3<π,所以b =log π3∈(0,1);由于sin 2π5∈(0,1),所以c =log 2sin 2π5<0.综上,a >1>b >0>c ,即a >b >c .故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估算,省去很多推导过程和比较简单的计算,节省时间,是发觉问题、争辩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运算方法.但要留意估算也要有依据,如[本例]是依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估量每个值的取值范围,从而比较三者的大小,其实质就是找一个中间值进行比较. [技法体验]已知函数f (x )=2sin(ωx +φ)+1⎝⎛⎭⎪⎫ω>0,|φ|≤π2,其图象与直线y =-1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若f (x )>1对于任意的x ∈⎝ ⎛⎭⎪⎫-π12,π3恒成立,则φ的取值范围是( ) A.⎣⎢⎡⎦⎥⎤π6,π3 B.⎣⎢⎡⎦⎥⎤π12,π2 C.⎣⎢⎡⎦⎥⎤π12,π3D.⎝⎛⎦⎥⎤π6,π2解析:由于函数f (x )的最小值为-2+1=-1,由函数f (x )的图象与直线y =-1相邻两个交点的距离为π可得,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T =π,所以2πω=π,解得ω=2.故f (x )=2sin(2x +φ)+1.由f (x )>1,可得sin(2x +φ)>0.又x ∈⎝ ⎛⎭⎪⎫-π12,π3,所以2x ∈⎝ ⎛⎭⎪⎫-π6,2π3.对于选项B ,D ,若取φ=π2,则2x +π2∈⎝ ⎛⎭⎪⎫π3,7π6,在⎝ ⎛⎭⎪⎫π,7π6上,sin(2x +φ)<0,不合题意;对于选项C ,若取φ=π12,则2x +π12∈⎝ ⎛⎭⎪⎫-π12,3π4,在⎝ ⎛⎭⎪⎫-π12,0上,sin(2x +φ)<0,不合题意.选A.答案:A方法六 反证法反证法是指从命题正面论证比较困难,通过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终得出冲突,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白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反证法证明问题一般分为三步:(1)反设,即否定结论;(2)归谬,即推导冲突;(3)得结论,即说明命题成立.[例6] 已知x ∈R ,a =x 2+32,b =1-3x ,c =x 2+x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B .a ,b ,c 至多有一个不小于1C .a ,b ,c 都小于1D .a ,b ,c 都大于1解析:假设a ,b ,c 均小于1,即a <1,b <1,c <1,则有a +b +c <3,而a +b +c =2x 2-2x +72=2⎝ ⎛⎭⎪⎫x -122+3≥3.明显两者冲突,所以假设不成立.故a ,b ,c 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反证法证明全称命题以及“至少”“至多”类型的问题比较便利.其关键是依据假设导出冲突——与已知条件、定义、公理、定理及明显的事实冲突或自相冲突.如[本例]中导出等式的冲突,从而说明假设错误,原命题正确. [技法体验]假如△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分别等于△A 2B 2C 2的三个内角的正弦值,则( ) A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锐角三角形 B .△A 1B 1C 1和△A 2B 2C 2都是钝角三角形C .△A 1B 1C 1是钝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D .△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解析:由条件知△A 1B 1C 1的三个内角的余弦值均大于0,则△A 1B 1C 1是锐角三角形. 假设△A 2B 2C 2是锐角三角形,则由题意可得⎩⎪⎨⎪⎧ sin A 2=cos A 1=sin ⎝⎛⎭⎪⎫π2-A 1,sin B 2=cos B 1=sin ⎝ ⎛⎭⎪⎫π2-B 1,sin C 2=cos C 1=sin ⎝ ⎛⎭⎪⎫π2-C 1,解得⎩⎪⎨⎪⎧A 2=π2-A 1,B 2=π2-B 1,C 2=π2-C 1,所以A 2+B 2+C 2=⎝ ⎛⎭⎪⎫π2-A 1+⎝ ⎛⎭⎪⎫π2-B 1+⎝ ⎛⎭⎪⎫π2-C 1,即π=3π2-π,明显该等式不成立,所以假设不成立.易知△A 2B 2C 2不是锐角三角形,所以△A 2B 2C 2是钝角三角形.故选D. 答案:D 方法七 换元法换元法又称帮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变为生疏的形式,把简单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争辩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学问背景中去争辩,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简单问题简洁化.换元法经常用于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复合函数解析式的求解等. [例7] 已知正数x ,y 满足4y -2yx=1,则x +2y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由4y -2y x =1,得x +2y =4xy ,即14y +12x =1,所以x +2y =(x +2y )⎝ ⎛⎭⎪⎫14y +12x =1+x 4y +y x ≥1+2x 4y ×yx=2⎝ ⎛⎭⎪⎫当且仅当x 4y =yx ,即x =2y 时等号成立.所以x +2y 的最小值为2.答案:2[增分有招] 换元法主要有常量代换和变量代换,要依据所求解问题的特征进行合理代换.如[本例]中就是使用常数1的代换,将已知条件改写为“14y +12x =1”,然后利用乘法运算规律,任何式子与1的乘积等于本身,再将其开放,通过构造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求解最值. [技法体验]1.(2022·成都模拟)若函数f (x )=1+3x+a ·9x,其定义域为(-∞,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49B .a ≥-49C .a ≤-49D .-49≤a <0解析:由题意得1+3x +a ·9x≥0的解集为(-∞,1],即⎣⎢⎡⎦⎥⎤⎝ ⎛⎭⎪⎫13x 2+⎝ ⎛⎭⎪⎫13x +a ≥0的解集为(-∞,1].令t =⎝ ⎛⎭⎪⎫13x ,则t ≥13,即方程t 2+t +a ≥0的解集为⎣⎢⎡⎭⎪⎫13,+∞,∴⎝ ⎛⎭⎪⎫132+13+a =0,所以a =-49.答案:A2.函数y =cos 2x -sin x 在x ∈⎣⎢⎡⎦⎥⎤0,π4上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y =cos 2x -sin x =-sin 2x -sin x +1. 令t =sin x ,又x ∈⎣⎢⎡⎦⎥⎤0,π4,∴t ∈⎣⎢⎡⎦⎥⎤0,22,∴y =-t 2-t +1,t ∈⎣⎢⎡⎦⎥⎤0,22.∵函数y =-t 2-t +1在⎣⎢⎡⎦⎥⎤0,22上单调递减,∴t =0时,y max =1.答案:1 方法八 补集法补集法就是已知问题涉及的类别较多,或直接求解比较麻烦时,可以通过求解该问题的对立大事,求出问题的结果,则所求解问题的结果就可以利用补集的思想求得.该方法在概率、函数性质等问题中应用较多. [例8]某学校为了争辩高中三个班级的数学学习状况,从三个班级中分别抽取了1,2,3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若再从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进行测试,则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记高一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a 1,高二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b 1,b 2, 高三班级中抽取的班级为c 1,c 2,c 3.从已抽取的6个班级中任意抽取两个班级的全部可能结果为(a 1,b 1),(a 1,b 2),(a 1,c 1),(a 1,c 2),(a 1,c 3),(b 1,b 2),(b 1,c 1),(b 1,c 2),(b 1,c 3),(b 2,c 1),(b 2,c 2),(b 2,c 3),(c 1,c 2),(c 1,c 3),(c 2,c 3),共15种.设“抽取的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为大事A ,则大事A 为抽取的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 由题意,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的结果为(b 1,b 2),(c 1,c 2),(c 1,c 3),(c 2,c 3),共4种. 所以P (A )=415,故P (A )=1-P (A )=1-415=1115. 所以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为1115.答案:1115[增分有招] 利用补集法求解问题时,肯定要精确 把握所求问题的对立大事.如[本例]中,“两个班级不来自同一班级”的对立大事是“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而高一班级只有一个班级,所以两个班级来自同一班级的可能性仅限于来自于高二班级,或来自于高三班级,明显所包含基本大事的个数较少. [技法体验]1.(2022·四川雅安中学月考)已知命题“∃x 0∈R ,使2x 20+(a -1)x 0+12≤0”是假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B .(-1,3) C .(-3,+∞)D .(-3,1)解析:依题意可知“∀x ∈R,2x 2+(a -1)x +12>0”为真命题,所以Δ=(a -1)2-4×2×12<0,即(a +1)·(a -3)<0,解得-1<a <3.故选B. 答案:B2.已知函数f (x )=ax 2-x +ln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解析:f ′(x )=2ax -1+1x.(1)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0,得a ≥12⎝ ⎛⎭⎪⎫1x -1x 2.①令t =1x ,由于x ∈(1,2),所以t ∈⎝ ⎛⎭⎪⎫12,1, 设h (t )=12(t -t 2)=-12⎝ ⎛⎭⎪⎫t -122+18,t ∈⎝ ⎛⎭⎪⎫12,1,明显函数y =h (t )在区间⎝ ⎛⎭⎪⎫12,1上单调递减,所以h (1)<h (t )<h ⎝ ⎛⎭⎪⎫12,即0<h (t )<18. 由①可知,a ≥18.(2)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f ′(x )≤0在(1,2)上恒成立,所以2ax -1+1x≤0,得a ≤12⎝ ⎛⎭⎪⎫1x -1x 2.②结合(1)可知,a ≤0.综上,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0]∪⎣⎢⎡⎭⎪⎫18,+∞. 所以若函数f (x )在区间(1,2)上不单调,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0,18.答案:⎝ ⎛⎭⎪⎫0,18 方法九 分别参数法分别参数法是求解不等式有解、恒成立问题常用的方法,通过分别参数将问题转化为相应函数的最值或范围问题求解,从而避开对参数进行分类争辩的繁琐过程.该种方法也适用于含参方程有解、无解等问题的解决.但要留意该种方法仅适用于分别参数后能够求解相应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的状况.[例9] 若不等式x 2+ax +1≥0对一切x ∈⎝ ⎛⎦⎥⎤0,12恒成立,则a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由于x >0,则由已知可得a ≥-x -1x 在x ∈⎝ ⎛⎦⎥⎤0,12上恒成立,而当x ∈⎝ ⎛⎦⎥⎤0,12时,⎝ ⎛⎭⎪⎫-x -1x max =-52, ∴a ≥-52,故a 的最小值为-52.答案:-52[增分有招] 分别参数法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或有解问题,关键在于精确 分别参数,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参数与函数最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别参数时要留意参数系数的符号是否会发生变化,假如参数的系数符号为负号,则分别参数时应留意不等号的变化,否则就会导致错解. [技法体验]1.(2022·长沙调研)若函数f (x )=x 3-tx 2+3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 A.⎝ ⎛⎦⎥⎤-∞,518 B .(-∞,3] C.⎣⎢⎡⎭⎪⎫518,+∞D .[3,+∞)解析:f ′(x )=3x 2-2tx +3,由于f (x )在区间[1,4]上单调递减,则有f ′(x )≤0在[1,4]上恒成立, 即3x 2-2tx +3≤0在[1,4]上恒成立,则t ≥32⎝ ⎛⎭⎪⎫x +1x 在[1,4]上恒成立,由于y =32⎝ ⎛⎭⎪⎫x +1x 在[1,4]上单调递增,所以t ≥32⎝ ⎛⎭⎪⎫4+14=518,故选C.答案:C2.(2022·湖南五校调研)方程log 12(a -2x)=2+x 有解,则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若方程log 12(a -2x )=2+x 有解,则⎝ ⎛⎭⎪⎫122+x =a -2x有解,即14⎝ ⎛⎭⎪⎫12x +2x =a 有解,∵14⎝ ⎛⎭⎪⎫12x +2x ≥1,故a 的最小值为1. 答案:1 方法十 构造法构造法是指利用数学的基本思想,经过认真的观看,深化的思考,构造出解题的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构造法的内涵格外丰富,没有完全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它是以广泛抽象的普遍性与现实问题的特殊性为基础,针对具体问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解决方法,其基本的方法是借用一类问题的性质,来争辩另一类问题的相关性质.常见的构造法有构造函数、构造方程、构造图形等. [例10] 已知m ,n ∈(2,e),且1n 2-1m 2<ln mn,则( )A .m >nB .m <nC .m >2+1nD .m ,n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解析:由不等式可得1n 2-1m2<ln m -ln n ,即1n 2+ln n <1m2+ln m .设f (x )=1x2+ln x (x ∈(2,e)),则f ′(x )=-2x 3+1x =x 2-2x3.由于x ∈(2,e),所以f ′(x )>0,故函数f (x )在(2,e)上单调递增. 由于f (n )<f (m ),所以n <m .故选A. 答案:A[增分有招] 构造法的实质是转化,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或图形等将问题转化为对应的问题来解决.如[本例]属于比较两个数值大小的问题,依据数值的特点,构造相应的函数f (x )=1x2+ln x .[技法体验]1.a =ln 12 014-12 014,b =ln 12 015-12 015,c =ln 12 016-12 016,则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cB .b >a >cC .c >b >aD .c >a >b解析:令f (x )=ln x -x ,则f ′(x )=1x -1=1-xx.当0<x <1时,f ′(x )>0,即函数f (x )在(0,1)上是增函数.∵1>12 014>12 015>12 016>0,∴a >b >c .答案:A2.如图,已知球O 的面上有四点A ,B ,C ,D ,DA ⊥平面ABC ,AB ⊥BC ,DA =AB =BC =2,则球O 的体积等于________.解析:如图,以DA ,AB ,BC 为棱长构造正方体,设正方体的外接球球O 的半径为R ,则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即为球O 的直径,所以CD =22+22+22=2R ,所以R =62,故球O 的体积V =4πR33=6π.答案:6π。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四、定义法

高中数学常用解题方法:四、定义法

四、定义法所谓定义法,就是直接用数学定义解题。

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

定义是千百次实践后的必然结果,它科学地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特点。

简单地说,定义是基本概念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

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本讲让我们回到定义中去。

一、典例分析例1. 已知z=1+i,①设w=z2+3z-4,求w的三角形式;②如果z az bz z221++-+=1-i,求实数a、b的值。

(94年全国理)【分析】代入z进行运算化简后,运用复数三角形式和复数相等的定义解答。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aa b+=-+=-⎧⎨⎩211(),解得ab=-=⎧⎨⎩12。

【注】求复数的三角形式,一般直接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定义求解。

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由实部、虚部分别相等而建立方程组,这是复数中经常遇到的。

例2. 已知f(x)=-x n+cx,f(2)=-14,f(4)=-252,求y=log22f(x)的定义域,判定在(223,1)上的单调性。

【分析】要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首先确定n与c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

【解】f cf cnn()()22214444252=-+=-=-+=-⎧⎨⎪⎩⎪解得:nc==⎧⎨⎩41∴ f(x)=-x4+x 解f(x)>0得:0<x<1【注】关于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判断,一般都是直接应用定义解题。

本题还在求n、c的过程中,运用了待定系数法和换元法。

例3. 如图,已知A’B’C’—ABC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

①证明:AB’∥平面DBC’;②假设AB’⊥BC’,求二面角D—BC’—C的度数。

(94年全国理)【分析】由线面平行的定义来证①问,即通过证AB’平行平面DBC’内的一条直线而得;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出平面角,通过解三角形而求②问。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与配套练习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与配套练习

高中数学求函数解析式解题方法大全及配套练习一、定义法:根据函数的定义求解析式用定义法。

【例1】【例2】【例3】【例4】二、待定系数法:(主要用于二次函数)已知函数解析式的类型,可设其解析式的形式,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从而求出函数解析式。

它适用于已知所求函数类型(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例函数等)及函数的某些特征求其解析式的题目。

其方法:已知所求函数类型,可预先设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出系数。

【例1】【解析】【例2】已知二次函数f(x)满足f(0)=0,f(x+1)= f(x)+2x+8,求f(x)的解析式.解:设二次函数f(x)= ax2+bx+c,则f(0)= c= 0 ①f(x+1)(x+1)= ax2+(2a+b)x+a+b②由f(x+1)= f(x)+2x+8 与①、②得解得故f(x)= x2+7x.【例3】三、换元(或代换)法:道所求函数的类型,且函数的变量易于用另一个变量表示的问题。

使用换元法时要注意新元定义域的变化,最后结果要注明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如:已知复合函数f [g(x)]的解析式,求原函数f(x)的解析式,把g(x)看成一个整体t,进行换元,从而求出f(x)的方法。

实施换元后,应注意新变量的取值围,即为函数的定义域.【例1】【解析】【例2】【例3】【例4】(1)在(1(2)1(3)【例5】(1(2)由【例6】四、代入法:求已知函数关于某点或者某条直线的对称函数时,一般用代入法.【例1】解则解得,上,(五)配凑法【例1】:2x当然,上例也可直接使用换元法即由此可知,求函数解析式时,可以用配凑法来解决的,有些也可直接用换元法来求解。

【例2】:分析:此题直接用换元法比较繁锁,而且不易求出来,但用配凑法比较方便。

实质上,配凑法也缊含换元的思想,只是不是首先换元,而是先把函数表达式配凑成用此复合函数的函数来表示出来,在通过整体换元。

和换元法一样,最后结果要注明定义域。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前言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

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

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

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

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二面角大小的几种求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二面角大小的几种求法

∴∠EDF= 3a2
+ 3a 2 − 8a 2 2 ⋅ 3a 2
=
1 3
1. 在三棱锥 P-ABC 中,∠ APB= ∠ BPC= ∠ CPA=600,求二面角 A-PB-C 的
余弦值。
Pபைடு நூலகம்
Q N
B
M A
2 / 14
C
2. 如图,已知二面角 α-а-β 等于 120°,PA⊥α,A∈α,PB⊥β,B∈β,求 ∠APB 的大小。
5 / 14
A
α
为 A1,点 B 在 l 的射影为 B1,已知 AB=2,AA1=1,BB1= 2,求:二面角 A1 -AB-B1 的大小。
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 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 垂直。
例 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平面 ABCD,PA=AB=a,
二、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 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三、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时,过两垂线作平面与两个半 平面的交线所成的角即为平面角,由此可知,二面角的平面角所在的平面与棱 垂直。
II. 寻找无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方法 ( 射影面积法、平移或延长(展) 线(面)法 )
P
A
O B
3. 在四棱锥 P-ABCD 中,ABCD 是正方形,PA⊥平面 ABCD,PA=AB=a,
求二面角 B-PC-D 的大小。
P
H
jA
D
B
C
二、三垂线法:已知二面角其中一个面内一点到一个面的垂线,用三垂线
定理或逆定理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高中函数定义域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函数定义域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函数定义域题型及解题方法高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定义域则是函数的重要属性之一。

在高考数学中,定义域的求解也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本文将介绍高中函数定义域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定义域的概念定义域是指函数的取值范围,即函数的自变量可能取值的集合。

例如,函数 f(x) = x^2 + 1 的定义域是 R,因为 x 的取值可以任意取实数,且 x 的取值不影响函数的值。

二、常见定义域的题型1. 直接求解定义域有些函数的定义域是可以直接求解的,例如函数 f(x) = x^2 + 1 的定义域是 R,因为 x 的取值可以任意取实数,且 x 的取值不影响函数的值。

2. 求解函数的定义域在求解函数的定义域时,我们需要根据函数的符号和函数的表达式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函数 g(x) = x^2 - 2x + 1 的定义域是 x 不等于 1。

3. 求解函数的值域有些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一致的,例如函数 f(x) = x^2 + 1 的值域是 R。

而有些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不同的,例如函数 g(x) = x^2 - 2x + 1 的定义域是 x 不等于 1,但函数的值域是 [-1,1]。

4. 求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在求解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时,我们需要根据函数的符号、表达式和定义域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如,函数 h(x) = x^2 + 1 的定义域是 x 不等于 0,但函数的值域是 [1,+∞),因为 x 的取值可以任意增大。

三、解题方法1. 观察函数的符号和表达式,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 根据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结合函数的符号和表达式,求解定义域或值域。

3. 熟练掌握常见的函数定义域的求解方法,例如求解函数的定义域需要根据函数的符号和表达式来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 学会分析函数的性质,例如奇偶性、单调性等,从而帮助求解定义域。

高中数学中,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而定义域则是函数的重要属性之一。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的七种常用方法
解题宝典
高中数学解题的 七种常用方法
张晓娇
高中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不仅要学习 掌握的内容数量增加了许多,而且内容难度 也加大了,所以学生需要掌握更多的数学思 想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掌 握并熟练运用这些数学方法,可以在解题过 程中快速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答案。
一、配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首先掌握的 数学方法就是配方法。这是一种广泛运用的 数学方法,主要运用在已知或者未知中存在 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者二次不等式等,还 有在曲线平移等问题中被作为基础方法运 用。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定向变形,找到 已知与未知数量关系的联系,最终达到化繁 为简的目的。在配方过程中运用裂项和添项, 巧凑和巧拼,实现配方,所以也被称为“凑配 法”。例如已知 sinα+cosα=2,则 sinαcosα 的 值为 ______。这道题就需要通过配方法进行 解答,将 sinα+cosα=2 进行配方,最终得到(sinα+ cosα)2-2sinαcosα,最终得到 sinαcosα 的值。 二、换元法 换元法也是比较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 就是通过将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用另一 个变量进行替换,使问题得以简化,快速找到 解答方法。其实,换元从本质上讲就是转化, 通过造元和设元,进行等量代换,将问题转移 到熟悉的环境下进行解决。从复杂到简单,由 非标准变成标准。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高次 降为低次,分式变成整式,将无理变成有理, 将复杂变成简单,适用函数、三角、不等式和 数列等问题中。例如,设实数 x、y 满足 x+xy- 3=0,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运用换元法, 将 x+y 设置成“k”,然后运用“△”进行求解, 最终得出 k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 x+y 的取 值范围。
六、参数法 数学参数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引入一些 与题目相关联的新变量。通过该变量进行分 析和解答,最终消除参数,得出答案。这种方 数 法在直线与二次曲线之间的关系中比较常 学 用。参数法充分体现出事物普遍的联系,而通 篇 过参数法就能找出联系,从而找出事物的本 质。参数法体现出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 42 被运用在数学的各个方面。运用参数法时需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第36招 归纳法、定义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

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第36招 归纳法、定义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

a可以利用项和公式 a =⎨ 1 S - S (n ≥ 2)⎩ n .【知识要点】一、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a }的第 n 项 a nn和项数 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 a = f (n) .不是每一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不是每一个数列只有一个通项公式.n二、数列的通项的常见求法:通项五法1、归纳法:先通过计算数列的前几项,再观察数列中的项与系数,根据 a 与项数 n 的关系,猜想数列n的通项公式,最后再证明.2、公式法:若在已知数列中存在:an +1- a = d (常数)或an +1 = q , (q ≠ 0) 的关系,可采用求等差数列、nn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确定数列的通项;若在已知数列中存在: S = f (a )或S = f (n) 的关系,nnnn ⎧S (n = 1) n -1,求数列的通项.3、累加法:若在已知数列中相邻两项存在:a - ann -1= f (n) (n ≥ 2) 的关系,可用“累加法”求通项4、累乘法:若在已知数列中相邻两项存在:5、构造法:(见下一讲)【方法讲评】a n an -1= g (n)(n ≥ 2) 的关系,可用“累乘法”求通项.方法一使用情景解题步骤【例 1】在数列{ a }中, a = 6 ,且 a - an1nn -1 =归纳法已知数列的首项和递推公式观察、归纳、猜想、证明.an -1 + n + 1 (n ∈ N * , n ≥ 2) ,n(1)求 a , a , a 的值;2 34(2)猜测数列{ a }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2)求数列{a } 的通项公式(将 a 用 n 表示);(3)设数列{ } 的前 n 项和为 S ,证明: S < , n ∈ N * .an n + 2【点评】 1)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首项和递推关系式先求出数列的前 n 项,进而猜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最后再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2)归纳法在主观题中一般用的比较少,一是因为它要给予严格的证明,二是有时数列的通项并不好猜想.如果其它方法实在不行,再考虑利用归纳法.【反馈检测 1】在单调递增数列{a } 中,a = 1 ,a = 2 ,且 an122n -1, a , a2 n 2 n 1+成等差数列,a , a 2n2n +1 , a 2n +2成等比数列, n = 1, 2 , 3 ,.(1)分别计算 a , a 和 a , a 的值;3546nn1 4n n n方法二 公式法a =⎨ ,求数列的通项. 学科*网 S - S (n ≥ 2) ⎩ n(1)求 a ;(2)求证:数列{b使用情景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已知 S = f (a )或S = f (n) .n nn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先求出等差(比)数列的基本量 a , d (q ) ,再代入等 1解题步骤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已知 S n = f (a n )或S n = f (n) 的关系,可以利用项和公式⎧S (n = 1)1 n n -1【例 2】已知数列 {a n},Sn是其前 n 项的和,且满足 a = 2 ,对一切 n ∈ N *都有 S1n +1= 3S + n 2+ 2n成立,设 b = a + n .n n2 n} 是等比数列;(3)求使 1b 11 1 40+ + ⋅⋅⋅ + >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n 的值.b b 812 n【点评】利用定义法求数列通项时要注意不用错定义,设法求出首项与公差(公比)后再写出通项.【反馈检测 2】已知等比数列{ a }中, a = 64 ,公比 q ≠ 1 , a , a , a 又分别是某等差数列的第 7 项,第n 12343 项,第1 项.(1)求 a ;(2)设 b = log a ,求数列{| b |} 的前 n 项和 T .n n2nnn【例 3】数列{ a }的前 n 项和为 S , a =1, ann1n +1= 2S n( n ∈ N *),求{ a }的通项公式. n) 上.(Ⅰ)求数列{a } 的通项公式;(Ⅱ)若b = ( ) n -1 , c =26(9 - 6n )( )n -11 1 1 (Ⅱ)因为 b = ( )n -1, c = a b = = (3 - 2n )( )n ①所以2 6 n n 6 2 2 2 2 2 2 2 2 2 2( ) 2 [1 - ( ) n -1 ]= + (-2) = 2 - (3 - 2n)( ) n +1 .1 12 1【点评】(1)已知 S = f (a )或S = f (n) ,一般利用和差法.如果已知 S = f (annnnn +1) 或f (a ) 也可n -1以采用和差法.(2)利用此法求数列的通项时,一定要注意检验n = 1 是否满足,能并则并,不并则分.【例 4】已知函数 f ( x ) = -3x 2 + 6 x ,S 是数列{a } 的前 n 项和,点 (n, S ( n ∈ N * )在曲线 y = f ( x ) n nn1n n n a • b n n ,且T 是数列{c } 的前 n 项和. 试n n问 T 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T 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nn【解析】(Ⅰ)因为点 (n, S ) 在曲线 y = f ( x ) 上,又 f ( x ) = -3x 2 + 6 x ,所以 S = -3n 2 + 6n .nn当 n = 1 时, a = S = 3 .1 1当 n > 1 时, a = S - Snnn -1= (-3n 2 + 6n ) - [-3(n - 1)2 + 6(n - 1)] = 9 - 6n所以 a = 9 - 6n .n1 2n n1 1 1 1T = + (-1)( )2 + (-3)( )3 + + (3 - 2n )( )n , ② n 1 1 1 1 1T = ( )2 + (-1) + ( )3 + (-3)( )4 + + (3 - 2n )( )n +1, ③ n 1 1 1 1 1 1②-③得 T = + (-2)( ) 2 + (-2)( ) 3 + + (-2)( ) n - (3 - 2n )( ) n +12 n 2 2 2 2 2 1 12 2 2 1 -21整理得 T = (2n + 1)( ) n - 1 , ④n方法一 利用差值比较法由④式得 T n +1 = (2n + 3)( 1 ) n +1- 1 ,所以2- T = (2n + 3)( )n +1 - (2n + 1)( )n = [(2n + 3)( ) - (2n + 1)]( ) n2 2 2 2 2> . 所以 T n 存在最大值 T = . 22 23 3 3T n +1n 1 1 1 13 1 1 1= [n + - (2n + 1)]( )n = ( - n)( )n .2 2 2 2因为 n ≥ 1 ,所以 1- n < 0 .21又 ( ) n > 0 ,所以 T n +1 - T < 0 所以 T n n +1 < T ,n所以 T > T > T > > T > T1 2 3 n n +11 1方法三 利用放缩法由①式得 cn +1 1 1= [3 - 2(n + 1)]( ) n +1 = (1 - 2n )( ) n +1 < 0 ,又因为 T 是数列{c } 的前 n 项和,n n所以 Tn +1< T + cnn +1< T . 所以 T > T > T > > T > T n 1 2 3 nn +1>所以 T 存在最大值 T = n 1 1 2.【反馈检测 3】已知数列{ a }的前 n 项和 S = n n 4 1 2a - ⨯ 2n +1 + ( n = 1,2,3, 4 ⋅⋅⋅ ),求{ a }的通项公n n式.方法三 累加法+1 ,S为数列 {b }的前 n 项和,Ta aa b Sab使用情景在已知数列中相邻两项存在: a - ann -1= f (n) (n ≥ 2) 的关系解题步骤先给递推式 a - ann -1= f (n) (n ≥ 2) 中的 n 从 2 开始赋值,一直到 n ,一共得到 n -1个式子,再把这 n -1个式子左右两边对应相加化简,即得到数列的通项.【例 4】已知数列 { },{ },a = 1 ,a = a nn1n为数列 { }的前 n 项和.nn -1+ 2n -1 ,b = n a n -1n n +1n n n(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 }的前 n 项和 S ;(3)求证: T > nnnnn 1 - . 2 3【解析】(1)法一: a = ann -1+ 2n -1 ∴a =(a -a )+(a -a )+ +(a -a )+a ,n n n -1 n -1 n -2 2 1 1= 2n -1 + 2n -2 + + 2 + 1 = 1 - 2n 1 - 2= 2n - 1【点评】(1)本题 a - ann -1= n - 1,符合累加法的使用情景 a - ann -1= f (n)(n ≥ 2) ,所以用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2)使用累加法时,注意等式的个数,是 n -1个,不是 n 个.=2}满足 an +1 = a , 求aa【反馈检测 4】已知数列{a } 满足 ann +1= a + 2 ⨯ 3n + 1,a = 3 ,求数列{a } 的通项公式.n 1 n方法四使用情景累乘法若在已知数列中相邻两项存在:anan -1= g (n)(n ≥ 2) 的关系.解题步骤先给递推式 a n an -1= g (n)(n ≥ 2) 中的 n 从 2 开始赋值,一直到 n ,一共得到 n -1 个式子,再把这 n -1个式子左右两边对应相乘化简,即得到数列的通项.【例 5】已知数列 {nn, a 3 n + 1 n n【点评】(1)由已知得an +1=ann n + 1, 符合累乘法求数列通项的情景,所以使用累乘法求该数列的通项.(2)使用累乘法求数列的通项时,只要写出n -1个等式就可以了,不必写 n 个等式.【反馈检测 5】 已知数列{a } 满足 ann +1= 2( n + 1)5n ⨯ a ,a = 3 ,求数列{a } 的通项公式.n 1 n22+ 1⎪ 2 8 + 1⎪ ⎭ = (n + 2) 2 ⎝ 2 2 8 ⎧ (n + 1)(n + 3) ⎪⎪ 8(n + 2) 2 ⎪ ⎪⎩ 82 ⎝ 2 ⎭ = (n + 1)(n + 3)高中数学常见题型解法归纳及反馈检测第 36 讲:数列通项的求法一(归纳法、定义法、公式法、累加法、累乘法)参考答案【反馈检测 1 答案】 a = 3 , a = 6 , a = 9, a = 8 .3 546①当 n = 1时, a2⨯1-1= a = 1 , a1 2⨯122= = 2 ,猜想成立;2②假设 n = k (k ≥ 1,k ∈ N *) 时,猜想成立,即 a 2k -1 =k (k + 1) 2 , a (k + 1)22k = ,那么a2( k +1)-1= a2k +1= 2a - a 2k2k -1 (k + 1)2 k (k + 1) (k + 1)[(k + 1) + 1]= 2 ⨯ - = ,2 2 2a2( k +1)= a2k +2a2 =2k +1=a2k[(k + 1)(k + 2)]22 (k + 1)22= (k + 2)2 2=[(k + 1) + 1]22∴ n = k + 1时,猜想也成立.由①②,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对任意的n ∈ N * ,猜想成立.n + 1 ⎛ n + 1 ⎫∴当 n 为奇数时, a = ;n⎛ n ⎫ 2当 n 为偶数时, a = . n, n为奇数即数列{a } 的通项公式为 a = ⎨ .n n,n 为偶数n ⎪8 , n 为偶数 ⎩ a < 4k+ 4⎢ + - = - ; ⎥ k + 3 k + 2 (k + 3) 2 k + 3 ⎦ k + 3 (k + 2)(k + 3) 2 (k + 1) + 2 ⎡ k(方法 2)由(2)得a ⎧ 81 ⎪ (n + 1)(n + 3) , n 为奇数=⎨(n + 2) 2.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S <n 4nn + 2, n ∈ N * .①当 n = 1时, S = 1当 n = 2 时, S = 2 1 4 4 ⨯ 1= 1 < = ;a 3 1 + 2 11 1 1 3 4 ⨯ 2+ = 1 + = < 2 = .∴ n = 1 , 2 时,不等式成立.a a 2 2 2 + 21 2②假设 n = k (k ≥ 2) 时,不等式成立,即 S <k那么,当 k 为奇数时,4k k + 2,Sk +1 = S + 1 k k +18+ k + 2 (k + 3) 2= 4(k + 1) 2 k + 1 ⎤ 4(k + 1) 8 4(k + 1) < ⎣当 k 为偶数时,a< 4kk + 3 ⎥⎦ + 4⎢ + - =- k + 3 k + 2 (k + 2)(k + 4) k + 3 (k + 2)(k + 3)(k + 4) ⎡ k (k + 1) + 2.∴ n = k + 1时,不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 S < ⎧n(13 - n)(n ≤ 7), 2 ⎪ (n - 7)(n - 6) 【反馈检测 2 答案】(1) a = 64 ⨯ ( )n -1 ;(2) T = ⎨ 2 ⎩ 2 + 21 (n > 7).Sk +1 = S + 1k k +18+k + 2 (k + 2)(k + 4)= 4(k + 1) 2 k + 1 ⎤ 4(k + 1) 8 ⎣< 4(k + 1)n 4nn + 2n n 1 ⎪.【反馈检测 3 答案】 a = 4n - 2nn1 - 3a a +2+1 2【反馈检测 4 答案】 a = 3n + n - 1. 学科*网 n【反馈检测 4 详细解析】由 an +1 = a + 2 ⨯ 3n + 1 得 a n n +1 - a = 2 ⨯ 3n + 1 则 na = (a - a ) + (a n n n -1n -1 - a n -2 ) + + (a - a ) + (a - a ) + a 3 2 2 1 1= (2 ⨯ 3n -1 + 1) + (2 ⨯ 3n -2 + 1) + + (2 ⨯ 32 + 1) + (2 ⨯ 31 + 1) + 3 = 2(3n -1 + 3n -2 + + 32 + 31 ) + (n - 1) + 33(1- 3n -1 ) = 2 + (n - 1) + 3 = 3n - 3 + n - 1 + 3 = 3n + n - 1 所以 a = 3n + n - 1. n 【反馈检测 5 答案】 a = 3 ⨯ 2n -1 ⨯ 5 n n(n -1) 2 ⨯ n!.【反馈检测 5 详细解析】因为 a n +1= 2( n + 1)5n ⨯ a ,a = 3 ,所以 a ≠ 0 ,则 n 1 n a n +1 = 2(n + 1)5n , a n故 a =a n n n -1 a ⋅ n -1 ⋅ an -2 ⋅ a 3 ⋅ a 2 a 2 ⋅ a 1 1= [2( n - 1 + 1)5n -1 ][2( n - 2 + 1)5n -2 ] ⋅ ⋅[2(2 + 1)⨯ 52 ][2(1+ 1)⨯ 51 ] ⨯ 3= 2n -1[n(n - 1) ⋅ ⋅ 3 ⨯ 2] ⨯ 5(n -1)+(n -2) + ⨯ 3n (n -1)= 3 ⨯ 2n -1⨯ 5 ⨯ n !所以数列{a } 的通项公式为 a = 3 ⨯ 2n -1 ⨯ 5 n n n(n -1)2 ⨯ n!.。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第一部分:高中数学解题的技巧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数学解题的思维过程是指从理解问题开始,经过探索思路,转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进行回顾的全过程的思维活动。

对于数学解题思维过程,G . 波利亚提出了四个阶段,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

这四个阶段思维过程的实质,可以用下列八个字加以概括:理解、转换、实施、反思。

第一阶段:理解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开始。

第二阶段:转换问题是解题思维活动的核心,是探索解题方向和途径的积极的尝试发现过程,是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调整过程。

第三阶段:计划实施是解决问题过程的实现,它包含着一系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和思维过程的具体表达,是解题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阶段:反思问题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它是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的结束包含另一个新的思维活动过程的开始。

一、数学解题的技巧为了使回想、联想、猜想的方向更明确,思路更加活泼,进一步提高探索的成效,我们必须掌握一些解题的策略。

一切解题的策略的基本出发点在于“变换”,即把面临的问题转化为一道或几道易于解答的新题,以通过对新题的考察,发现原题的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原题的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常用的解题策略有: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特殊化、一般化、整体化、间接化等。

一、熟悉化策略所谓熟悉化策略,就是当我们面临的是一道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陌生题目时,要设法把它化为曾经解过的或比较熟悉的题目,以便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解题模式,顺利地解出原题。

一般说来,对于题目的熟悉程度,取决于对题目自身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从结构上来分析,任何一道解答题,都包含条件和结论(或问题)两个方面。

因此,要把陌生题转化为熟悉题,可以在变换题目的条件、结论(或问题)以及它们的联系方式上多下功夫。

常用的途径有:(一)、充分联想回忆基本知识和题型:按照波利亚的观点,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充分联想和回忆与原有问题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和题型,充分利用相似问题中的方式、方法和结论,从而解决现有的问题。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技巧总结

解圆锥曲线问题的常用方法大全1、定义法〔1〕椭圆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r 12=2a 。

第二定义中,r 11 r 2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

第一定义中,a r r 221=-,当r 1>r 2时,注意r 2的最小值为:第二定义中,r 11,r 2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 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

〔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

2、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无视判别式的作用。

3、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

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 11)(x 22),弦中点为M(x 00),将点A 、B 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 〔1〕与直线相交于A 、B ,设弦中点为M(x 00),那么有。

〔2〕)0,0(12222>>=-b a by a x 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中点为M(x 00)那么有〔3〕y 2=2〔p>0〕与直线l 相交于A 、B 设弦中点为M(x 00),那么有2y 02p,即y 0.【典型例题】例1、(1)抛物线2=4x 上一点P 到点A(3,42)与到准线的距离和最小,那么点 P 的坐标为(2)抛物线C: y 2=4x 上一点Q 到点B(4,1)Q 的坐标为。

分析:〔1〕A 在抛物线外,如图,连,那么PH =易发现,当A 、P 、F 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方法归纳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解题方法归纳圆锥曲线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这些曲线通常通过平面截取圆锥的不同部分来形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类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

1. 定义法:根据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题。

例如,椭圆和双曲线的定义是两个焦点到曲线上任一点的距离之和或差为一个常数。

抛物线的定义是一个点到固定点(焦点)和固定直线(准线)的距离相等。

2. 参数方程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圆锥曲线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参数方程来表示曲线上点的坐标。

这样可以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便于计算。

3. 切线法:对于一些与圆锥曲线切线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切线性质来解题。

例如,切线到曲线上任一点的距离在切点处达到最小值。

4. 极坐标法:将问题转化为极坐标形式,利用极坐标的性质来解题。

例如,在极坐标下,距离和角度的关系可以简化为数学表达式。

5. 几何法:利用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来解题。

例如,椭圆的焦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等于椭圆上任一点到椭圆中心的距离减去椭圆半径。

6. 代数法:通过代数运算来解题。

例如,解联立方程来找到满足多个条件的点的坐标。

7. 数形结合法:结合图形和数学表达式来解题。

通过观察图形,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圆锥曲线解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提高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集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通用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高中数学集合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通用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返回
徐志摩曾说过:“一生中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我不知道自己是何等的幸运能在茫茫人海中与你相遇?我也不知道你的出现是恩赐还是劫?但总归要说声“谢谢你,谢谢你曾来过……” 还记得初相识时你那拘谨的样子,话不是很多只是坐在那里听我不停地说着各种不着边际的话。可能因为紧张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只知道乱七八糟的在说,而你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一两句。想想自己也不知道一个慢热甚至在不熟的人面前不苟言笑的我那天怎么会那么多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你给的莫名的熟悉感和包容吧!
返回
【例1】 a,b∈R,集合{1,a+b,a}=0,b,b, a
则b-a等于
()
A. 1
B.-1
C.2
D.-2
解析 利用集合相等的定义,后面集合中含有元
素0,前面集合中也必含有元素0,且只可能a+b
b 或a为0.注意后面集合中含有元素 ,故a≠0,只
a
能a+b=0,即b=-a.集合变成了{1,0,a}={0,
的截距.而t≤9,知 t 9 .
t
t最大,即
最大.
22
2
∵(x,y)∈A ∩B ,
∴( 0 , 所以
9
2 b
)
为A 9.
∩B
围成图形内在y轴上的最高点,
2
点评 以形的直观辅助计算,使计算更有目的性.
四、简单化方法
【例6】 设I为全集,S1、S2、S3是I的三个非空子集
且S1∪S2∪S3=I,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 ( )
集合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工具,是 的必考内容之一,由于集合知识的 抽象性,给相关问题的解决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三角函数周期问题的3种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三角函数周期问题的3种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系列:三角函数周期问题的3种方法1.定义法:定义:一般地y=c ,对于函数,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常数,使得当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f(x+T )=f(x)都成立,那么就把函数y=f(x)叫做周期函数;不为零的常数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

对于一个周期函数来说,如果在所有的周期中存在着一个最小的正数,就把这个最小的正数叫做最小的正周期。

下面我们谈到三角函数的周期时,一般指的是三角函数折最小正周期。

例1.求函数y=3sin (332π+x )的周期解:∵y=f (x )=3sin (332π+x )=3sin (332π+x +2π)=3sin (3232ππ++x )=3sin[3)3(32ππ++x ]= f (x+3π)这就是说,当自变量由x增加到x+3π,且必增加到x+3π时,函数值重复出现。

∴函数y=3sin (332π+x )的周期是T=3π。

例2:求f (x )=sin 6x+cos 6x 的周期解∵f (x+2π)= sin 6(x+2π)+ cos 6(x+2π) = cos 6x +sin 6x= f (x )∴f (x )=sin 6x+cos 6x 的周期为T=2π例3:求f (x )=xx xx 3cos cos 3sin sin ++的周期解:∵f (x+π)=)cos()cos()(3sin )sin(ππππ++++++x x x x=x cox xx 3cos 3sin sin ----=xx x x 3cos cos 3sin sin ++= f (x )∴求f (x )=xx xx 3cos cos 3sin sin ++的周期:T=π2.公式法:(1)如果所求周期函数可化为y=Asin (ϕω+x )、y=Acos (ϕω+x )、y=tg (ϕω+x )形成(其中A 、ω、ϕ为常数,且A ≠0、ω>0、ϕ∈R ),则可知道它们的周期分别是:ωπ2、ωπ2、ω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定义法所谓定义法,就是直接用数学定义解题。

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

定义是千百次实践后的必然结果,它科学地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特点。

简单地说,定义是基本概念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

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本讲让我们回到定义中去。

Ⅰ、再现性题组: 1. 已知集合A 中有2个元素,集合B 中有7个元素,A ∪B 的元素个数为n ,则______。

A. 2≤n ≤9 B. 7≤n ≤9 C. 5≤n ≤9 D. 5≤n ≤7 2. 设MP 、OM 、AT 分别是46°角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则_____。

A. MP<OM<AT B. OM<MP<AT C. AT<<OM<MP D. OM<AT<MP3. 复数z 1=a +2i,z 2=-2+i,如果|z 1|< |z 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A. -1<a<1 B. a>1 C. a>0 D. a<-1或a>14. 椭圆x225+y29=1上有一点P ,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52,那么P 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_____。

A. 8 C. 7.5 C.754D. 35. 奇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T ,则f(-T 2)的值为_____。

A. TB. 0C.T 2D. 不能确定6. 正三棱台的侧棱与底面成45°角,则其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____。

【简解】1小题:利用并集定义,选B ;2小题:利用三角函数线定义,作出图形,选B ;3小题:利用复数模的定义得a 222+<5,选A ;4小题: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到||P F 左52=e =45,选A ;5小题:利用周期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得到f(-T 2)=f(T 2)=-f(-T 2),选B ;6小题:利用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答案2。

Ⅱ、示范性题组:例 1. 已知z =1+i, ① 设w =z 2+3z -4,求w 的三角形式; ② 如果z az b z z 221++-+=1-i,求实数a 、b 的值。

(94年全国理)【分析】代入z进行运算化简后,运用复数三角形式和复数相等的定义解答。

【解】由z=1+i,有w=z2+3z-4=(1+i)2+3()1+i-4=2i+3(1-i)-4=-1-i,w的三角形式是2(cos 54π+isin54π);由z=1+i,有z az bz z221++-+=()()()()1111122+++++-++i a i bi i=()()a b a ii+++2=(a+2)-(a+b)i。

由题设条件知:(a+2)-(a+b)i=1+i;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aa b+=-+=-⎧⎨⎩211(),解得ab=-=⎧⎨⎩12。

【注】求复数的三角形式,一般直接利用复数的三角形式定义求解。

利用复数相等的定义,由实部、虚部分别相等而建立方程组,这是复数中经常遇到的。

例2. 已知f(x)=-x n+cx,f(2)=-14,f(4)=-252,求y=log22f(x)的定义域,判定在(223,1)上的单调性。

【分析】要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必须首先确定n与c的值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再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

【解】f cf cnn()()22214444252=-+=-=-+=-⎧⎨⎪⎩⎪解得:nc==⎧⎨⎩41∴ f(x)=-x4+x 解f(x)>0得:0<x<1设223<x1<x2<1,则f(x1)-f(x2)=-x14+x1-(-x24+x2)=(x1-x2)[1-(x1+x2)( x12+x22)],∵ x1+x2>23, x12+x22>423∴ (x1+x2)( x12+x22)〉23³423=1∴ f(x1)-f(x2)>0即f(x)在(223,1)上是减函数∵22<1 ∴ y=log22f(x) 在(223,1)上是增函数。

【注】关于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判断,一般都是直接应用定义解题。

本题还在求n、c的过程中,运用了待定系数法和换元法。

例3. 如图,已知A’B’C’—ABC是正三棱柱,D是AC中点。

①证明:AB’∥平面DBC’;②假设AB’⊥BC’,求二面角D—BC’—C的度数。

(94年全国理)【分析】由线面平行的定义来证①问,即通过证AB’平行平面DBC’内的一条直线而得;由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作出平面角,通过解三角形而求②问。

【解】①连接B’C交BC’于O, 连接OD∵ A’B’C’—ABC是正三棱柱∴四边形B’BCC’是矩形∴ O是B’C中点△AB’C中, D是AC中点∴ AB’∥OD∴ AB’∥平面DBC’②作DH⊥BC于H,连接OH ∴ DH⊥平面BC’C∵ AB’∥OD, AB’⊥BC’∴ BC’⊥OD∴ BC’⊥OH 即∠DOH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设AC=1,作OE⊥BC于E,则DH=12sin60°=34,BH=34,EH=14;Rt△BOH中,OH2=BH³EH=316,∴ OH=34=DH ∴∠DOH=45°,即二面角D—BC’—C的度数为45°。

【注】对于二面角D—BC’—C的平面角,容易误认为∠DOC即所求。

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定义,两边垂直于棱,抓住平面角的作法,先作垂直于一面的垂线DH,再证得垂直于棱的垂线DO,最后连接两个垂足OH,则∠DOH即为所求,其依据是三垂线定理。

本题还要求解三角形十分熟练,在Rt△BOH中运用射影定理求OH的长是计算的关键。

此题文科考生的第二问为:假设AB’⊥BC’,BC=2,求AB’在侧面BB’C’C的射影长。

解答中抓住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的定义,先作平面的垂线,连接垂足和斜足而得到射影。

其解法如下:作AE⊥BC于E,连接B’E即所求,易得到OE∥B’B,所以EFBF=O EB B'=12,EF=13B’E。

在Rt△B’BE中,易得到BF⊥BE,由射影定理得:B’E³EF=BE2即13B’E2=1,所以B’E=3。

例4. 求过定点M(1,2),以x轴为准线,离心率为12的椭圆的下顶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运动的椭圆过定点M,准线固定为x轴,所以M到准线距离为2。

抓住圆锥曲线的统一性定义,可以得到||AF2=12建立一个方程,再由离心率的定义建立一个方程。

A’ ADC’ CO H B’ ByM FA x【解】设A(x,y)、F(x,m),由M(1,2),则椭圆上定点M 到准线距离为2,下顶点A 到准线距离为y 。

根据椭圆的统一性定义和离心率的定义,得到:()()x m m y y -+-=-=⎧⎨⎪⎪⎩⎪⎪121221222³ ,消m 得:(x -1)2+()()y -432322=1, 所以椭圆下顶点的轨迹方程为(x -1)2+()()y -432322=1。

【注】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按照求曲线轨迹方程的步骤,设曲线上动点所满足的条件,根据条件列出动点所满足的关系式,进行化简即可得到。

本题还引入了一个参数m,列出的是所满足的方程组,消去参数m 就得到了动点坐标所满足的方程,即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在建立方程组时,巧妙地运用了椭圆的统一性定义和离心率的定义。

一般地,圆锥曲线的点、焦点、准线、离心率等问题,常用定义法解决;求圆锥曲线的方程,也总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解,但要注意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两个定义的恰当选用。

Ⅲ、巩固性题组:1. 函数y =f(x)=a x +k 的图像过点(1,7),它的反函数的图像过点(4,0),则f(x)的表达式是___。

2. 过抛物线焦点F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 、B 两点,若A 、B 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 1、B 1,则∠A 1FB 1等于_____。

A. 45°B. 60°C. 90°D. 120° 3. 已知A ={0,1},B ={x|x ⊆A},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4. 双曲线3x 2-y 2=3的渐近线方程是_____。

A. y =±3xB. y =±13x C. y =±3x D. y =±33x5. 已知定义在R 上的非零函数f(x)满足f(x +y)=f(x)+f(y),则f(x)是_____。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既奇既偶函数6. C 338n n -+C 213+n n=________。

7. Z =4(sin140°-icos140°),则复数12z的辐角主值是__________。

8.不等式ax 2+bx +c>0的解集是(1,2),则不等式bx 2+cx +a<0解集是__________。

9.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求证数列{b n }也是等差数列,其中b n =1n(a 1+a 2+…+a n )。

10.已知F1、F2是椭圆xa22+yb22=1 (a>b>0)的两个焦点,其中F2与抛物线y2=12x的焦点重合,M是两曲线的一个焦点,且有cos∠M F1F2²cos∠MF2F1=723,求椭圆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