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侵袭转移研究进展的几个新热点

合集下载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

肿瘤科新进展及最新研究综述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肿瘤科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地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最新的科技进展。

本文将综述肿瘤科领域的新发现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免疫治疗的突破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科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节患者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能够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

针对不同类型的肿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免疫治疗方法。

例如,根据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以使用PD-1抑制剂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CAR-T细胞疗法,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攻击癌细胞,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二、靶向治疗的突破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某一特定变异进行治疗。

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发现肿瘤细胞中的致病基因变异,并在此基础上研发针对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使用赫赛妥珠单抗,该药物能够抑制HER2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还有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等,针对不同的致病基因变异,研发了相应的靶向药物。

三、基因编辑技术的进展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生物基因组进行精确的修改,以实现对特定基因的研究和治疗。

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通过CRISPR-Cas9技术,针对肿瘤相关基因进行编辑,进一步研究了基因突变与肿瘤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敲除、基因修复等。

四、液体活检的应用传统的肿瘤诊断方法往往需要进行组织活检,但这一过程痛苦且可能造成并发症。

而液体活检则是通过检测体液中的循环肿瘤DNA,实现对肿瘤的无创检测和监测。

液体活检可以用于肿瘤早期筛查、监测治疗效果以及预测肿瘤复发等。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液体活检技术,不仅能检测肿瘤的存在,还能检测其基因突变情况,从而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肿瘤科领域的新进展及最新研究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

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近年来,肿瘤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的重要问题。

临床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介绍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与前景,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影响。

一、个体化治疗的实现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患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传统的治疗方法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患者的需求。

临床研究的新进展使得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通过研究人员对肿瘤组织进行基因分析,可以发现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免疫治疗的突破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已经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增强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包括黑色素瘤、肺癌等。

未来,临床研究还将继续深入探索免疫治疗的新方法和新药物,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三、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肿瘤治疗中,辅助治疗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等,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通过减轻肿瘤的负担,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研究发现,辅助治疗在某些肿瘤类型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未来,辅助治疗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转化医学的应用转化医学是将临床研究的成果迅速转化为临床实践的一种新颖方法。

通过将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以加速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试验过程,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临床研究目前正致力于推动转化医学的应用,在肿瘤治疗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转化医学的发展将使肿瘤治疗更加精准、个性化,并最终实现肿瘤的有效控制。

总结起来,临床研究在肿瘤治疗中的新进展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个体化治疗的实现、免疫治疗的突破、辅助治疗的有效性以及转化医学的应用都为肿瘤治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进展

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进展李劲(中国药房杂志社,重庆市 400042)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肿瘤转移则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

某种程度上说,防止肿瘤转移即能控制肿瘤所致的死亡。

虽然国内外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的时间、人力、物力投入较多,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抗肿瘤转移药物上市。

相关研究领域尚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鉴于近期在国内有抗肿瘤转移的中药申报临床研究,本文拟结合近年来肿瘤转移研究的进展,对国内抗肿瘤转移的研究情况作一简介,供同行参考。

1 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现状肿瘤侵袭与转移是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见于肿瘤发展的中后阶段。

肿瘤侵袭也称为肿瘤直接扩散(direct spread)[1,2]。

瘤细胞不连续性播散,并在远隔部位生长的过程为转移(metastasis)[3,4]。

上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的过程,大致包括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灶脱离;降解基底膜,向外浸润、迁移并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随着血流到达并停留于远处的血管壁;穿过血管侵入细胞外基质,最后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形成转移灶[7]这样一个过程〔2〕。

关于肿瘤转移机制,分别有“种子和土壤”学说、“机械和解剖”学说、“过滤”学说等〔3〕,但均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发现此过程分别受“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相关基因”的调控,并且转移过程与各种细胞因子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4〕。

由于转移过程的复杂性,肿瘤转移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尚未真正阐述清楚。

肿瘤转移过程牵涉到细胞脱落、浸润、迁移运行、着床、新生血管生成等〔5〕,理论上讲,只要能够阻止上述一个或多个过程,就能抑制肿瘤转移。

目前抗肿瘤转移药物的研究也是针对肿瘤转移的各个环节,寻找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受试物。

研究较多的有抑制癌细胞粘附、抑制蛋白水解酶对基底膜降解、抑制癌细胞运动、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抗血管内凝聚以及抗信息传递的制剂等〔6〕。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导语:人体中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是细胞周期的一部分,但肿瘤细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可以侵入周围组织或进入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来转移,导致癌症的恶性化。

而肿瘤转移的机制,一直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结合最新研究结果论述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机制。

I. 转移机制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转移,主要分为肿瘤细胞间转移和血行转移两种方式,其中血行转移是最常见的途径。

1.肿瘤细胞间转移肿瘤细胞间转移指的是肿瘤细胞通过直接渗透间质细胞或组织间隙,进入周围组织和空腔。

渗透过程包括肿瘤细胞脱离肿瘤团块、侵入基质、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等。

一种机制是通过胶原酶、蛋白酶等酶类分泌蛋白,降解基质并促进侵袭。

研究发现,某些基质控制因子,如紧密连接蛋白、支架蛋白等分子,能控制肿瘤细胞的转移。

单个肿瘤细胞进入血管被称为微转移瘤,这是肿瘤细胞间转移的一种特殊形式。

微灌注条件下,肿瘤细胞表现出更高度的移动能力。

2.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最常见、最危险的转移途径,约占已转移瘤的85%。

肿瘤细胞离开原始肿瘤,在血液中运输,随后落户在远处器官组织。

此外,也包括对肺、肝、脊柱、胸膜等局部转移的一些病例。

如何在血管中存活下来成为肿瘤细胞血行转移的关键。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细胞通过从中央分化转化成专门的转移癌细胞,这些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流体动力学特性。

II. 侵袭机制肿瘤细胞侵袭指的是肿瘤细胞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或器官。

肿瘤细胞的侵袭包括细胞形态学改变、糖内分子表达和信号转导。

1.细胞形态学改变肿瘤细胞侵袭会引起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包括细胞内骨架的改变和细胞外基质的改变。

肿瘤细胞侵袭的特点是细胞膜的前缘形成突起,称之为肢突,这种肢突可以弥合新形成的裂口。

2.糖内分子表达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还与许多糖内分子调控因子有关。

其中,小谷氨酸蛋白酶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的胶质酸清分泌酶,可以促进细胞运动以及羟化胶原的分解,从而加速细胞侵袭。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是肿瘤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关键性问题,这是因为只有侵袭和转移的肿瘤才具有严重的生命威胁。

了解,对我们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在进展的恶性肿瘤中,肿瘤细胞会从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侵袭到周围的结构和组织,最终进入到淋巴系统或者血液循环系统中,形成远处转移。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 肿瘤细胞入侵肿瘤细胞的入侵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侵入周围组织的过程。

肿瘤细胞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首先,肿瘤细胞会与周围的基质和细胞结构发生粘附。

然后,肿瘤细胞通过吞噬和分解周围基质的方式,破坏周围的结构,向外移动。

2. 肿瘤细胞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关键步骤。

肿瘤细胞通过刺激周围的内皮细胞,促进血管的生长和形成,增加血液循环系统与肿瘤细胞的接触面积。

3. 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在未侵入淋巴系统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远距离扩散。

肿瘤细胞在血液中的存活和侵入远端器官的能力是依赖于多种因素的,这些因素包括肿瘤细胞的大小、形态、表面特征和扩散过程中血液流的力学参数等等。

4. 肿瘤细胞移植肿瘤细胞的移植是指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到远处器官的转移过程。

肿瘤细胞的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首先,肿瘤细胞会进入到周围组织,并与周围的细胞结构发生粘附。

然后,肿瘤细胞通过吞噬和分解周围基质的方式,破坏周围的结构,向外移动。

最后,肿瘤细胞穿过血管壁,进入到周围组织,并继续繁殖和生长。

二、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机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分子的参与和调控。

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主要是由肿瘤细胞本身以及周围微环境的相互作用所调节的。

1. 肿瘤细胞相关的调控因素(1)细胞粘附分子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调节肿瘤细胞粘附和迁移的关键分子。

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突破,肿瘤治疗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沿领域。

在过去几十年中,针对肿瘤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变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列举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和创新技术。

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肿瘤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操纵患者的基因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这被认为是治愈癌症的一种潜在方法。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各种针对肿瘤基因的治疗策略,如基因编辑技术、靶向基因疗法等。

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免疫疗法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具有针对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是最受关注的两种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攻击的抑制作用,而CAR-T细胞疗法则是通过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攻击肿瘤。

3. 变态反应治疗变态反应治疗是一种通过干预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发展一些新型的药物和技术,以干预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血管系统和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从而破坏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 微生物治疗近年来,微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策略受到了广泛关注。

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来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一些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微生物菌株也被用于治疗肿瘤,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5.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利用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治疗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特性,开发了一系列的靶向药物,如EGFR抑制剂、HER2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总结起来,肿瘤治疗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涵盖了基因治疗、免疫疗法、变态反应治疗、微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方向所取得的成果使得肿瘤治疗能够更加精准、个体化,并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治疗新技术有哪些

肿瘤治疗新技术有哪些

肿瘤治疗新技术有哪些在医学领域,肿瘤治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技术层出不穷,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目前一些主要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之一。

它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

比如,PD-1/PDL1 抑制剂和 CTLA-4 抑制剂。

这些药物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使免疫系统重新发挥作用,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类型中都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如黑色素瘤、肺癌、肾癌等。

而且,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相对传统治疗方式往往较小,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

靶向治疗也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新技术。

这种治疗方法针对肿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如基因突变或蛋白质异常表达。

通过使用特定的药物来抑制这些靶点,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针对肺癌中常见的 EGFR 基因突变,有对应的靶向药物可以使用。

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高、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

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可能会出现耐药性,而且并非所有肿瘤都有明确的可靶向的分子靶点。

质子重离子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放疗技术。

与传统的放疗相比,它能够更精准地将辐射能量投递到肿瘤部位,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质子重离子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手术切除或对传统放疗不敏感的肿瘤,如眼部肿瘤、颅底肿瘤等,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这种治疗方式设备昂贵,治疗费用较高,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特定的电场频率干扰肿瘤细胞的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这种治疗方式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肿瘤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等肿瘤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溶瘤病毒治疗也是一种有潜力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溶瘤病毒可以特异性地感染并破坏肿瘤细胞,同时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

经过基因改造的溶瘤病毒能够更有效地靶向肿瘤细胞,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逐步转变,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

与传统化疗、放疗相比,肿瘤免疫治疗具有精准度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尤其对于某些难治性和转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展现出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前沿技术。

一、肿瘤免疫治疗原理在肿瘤免疫治疗中,通过增强或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以识别、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

主要包括肿瘤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一种用于诱导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的疫苗。

通过注射携带抗原的疫苗,可以使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识别能力,从而杀死肿瘤细胞。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通过抑制T细胞表面的抑制分子,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对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3.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针对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改造成可识别、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的CAR-T细胞,然后再将经改造的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

CAR-T细胞治疗已在临床上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1.IO治疗的临床应用目前,对于许多难治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例如,PD-1抑制剂在晚期肺癌、黑色素瘤、肝癌等多种肿瘤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了PD-1抑制剂,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也在这些肿瘤中得到应用。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IO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2.肿瘤微环境的重要性肿瘤微环境是影响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微环境中存在多种细胞和分子,这些细胞和分子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

如调节T细胞的功能、识别肿瘤抗原、促进肿瘤生长等。

了解肿瘤微环境的作用以及其对免疫治疗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恶性肿瘤研究解码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关键因素

恶性肿瘤研究解码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关键因素

恶性肿瘤研究解码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关键因素恶性肿瘤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侵袭性和转移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

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可以发现,肿瘤细胞在侵袭与转移过程中表现出许多异常的生物学行为,这些行为通常受到多种关键因素的调控。

针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肿瘤侵袭与转移机制,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与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一些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如TP53)的突变会导致细胞凋亡的抑制和肿瘤发生。

同时,肿瘤相关基因(如KRAS、EGFR等)的异常表达也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因此,深入研究基因突变和异常表达对于揭示肿瘤侵袭与转移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与降解肿瘤细胞在侵袭与转移过程中需要通过破坏细胞外基质(ECM)来获得更多的空间和营养物质。

鉴于此,一些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分泌的降解性蛋白酶(如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降解基质蛋白,破坏细胞外基质的完整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

此外,肿瘤细胞还能通过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以适应肿瘤细胞的侵袭性需求。

因此,细胞外基质的重塑与降解在肿瘤侵袭与转移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

三、上皮-间质转化(EMT)上皮-间质转化是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关键步骤之一。

正常上皮细胞通过转化为间质细胞,失去上皮细胞的架构和功能,获得一系列侵袭性的表型特征。

EMT过程中,一些转录因子(如Snail、Twist等)的表达上调,调控细胞间质转化。

同时,上皮细胞间质转化还促进了细胞骨架的重塑,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进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四、肿瘤相关炎症炎症反应是肿瘤侵袭与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许多炎性细胞和炎性因子参与了肿瘤相关炎症的调控。

炎症细胞能够分泌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化学因子等,刺激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另外,炎症反应还可以诱导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一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癌症治疗新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

癌症治疗新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

癌症治疗新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每年都有数百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治疗癌症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和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癌症治疗迎来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通过改进免疫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成功率。

目前,最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是采用抗PD-1抗体,这种方法能够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并攻击癌细胞。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一种新的T细胞,称之为“干细胞记忆T 细胞”。

这种T细胞可以在免疫系统攻击结束后存活下来,为免疫系统提供更长时间的支持,从而更好地控制癌症。

此外,另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是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来生成针对特定癌细胞的T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旧有疗法中常见的问题,如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攻击和治疗后癌细胞复发的问题。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指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通路或分子来阻止癌症的进展,从而有效地控制癌症。

这种治疗方法通常应用于具有特定致癌基因变异的肿瘤类型。

通过对这些基因变异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设计出可以特异性抑制这些致癌基因的小分子药物。

目前,针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小分子药物已被批准临床使用。

除了小分子药物,靶向治疗的另一种新技术是使用CAR-T细胞疗法。

该技术通过将特定抗原受体(CAR)植入T细胞中,使其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这项技术已被证明对于大多数癌症类型都有效。

入侵和转移阻断入侵和转移是癌症最致命的特征之一。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寻找治疗方法来阻断肿瘤的入侵和转移。

目前,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一种叫做MET抑制剂的药物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入侵和转移。

该药物已被用于临床试验,并在用于治疗几种恶性肿瘤时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机器学习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学习数据模式的方法。

外泌体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研究进展王超群;孙豪庭【摘要】外泌体(又称外泌小体,exosomes)是一种能由绝大多数细胞释放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和丰富内容物的微囊泡结构,直径约30~100 nm.1981年科学家首次发现肿瘤源性外泌体,近10年来发现外泌体中不仅包含功能性蛋白,还有功能性核酸物质,这些蛋白质、核酸等对肿瘤侵袭转移具有促进作用,成为肿瘤相关研究的热点.外泌体以其独特的方式包裹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稳定有效地进行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和交换.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将有助于明确肿瘤侵袭转移的关键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研发有效的防治策略,改善肿瘤患者预后.【期刊名称】《复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43)001【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肿瘤;转移;外泌体【作者】王超群;孙豪庭【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肿瘤转移研究所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1;R730.7肿瘤源性外泌体 (exosomes)的研究始于1981年,Trams等[1]首次发现肿瘤源性外泌体包含具有生物活性的核苷酸酶,根据其大小可以分为直径500~1 000 nm和40 nm左右两类。

1987年,Johnstone等[2]在对网织红细胞成熟的研究过程中同样发现了外泌体的释放,重新定义了外泌体的直径为30~100 nm[2],这一定义也为之后的多数科学家所认可。

此后的25年间,外泌体研究相对比较缓慢。

一直到最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外泌体与肿瘤的相关研究迅速增加,掀起了外泌体的研究热潮,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相关的外泌体无论是在肿瘤转移机制、肿瘤诊断与监测以及肿瘤治疗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相对强大的优势。

外泌体是由细胞膜内陷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形成多囊泡小体(multivesicular bodies,MVBs),然后MVBs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外泌体至细胞外。

肿瘤研究的新进展和方法

肿瘤研究的新进展和方法

肿瘤研究的新进展和方法肿瘤研究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肿瘤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进展和方法。

本文将从治疗、预防和诊断三个方面分别介绍这些新进展和方法。

一、治疗方面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它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对抗肿瘤的自身免疫力,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这一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刺激机体内特定的抗肿瘤免疫细胞(如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另一类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获得的免疫逃逸机制,使机体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更强的攻击力。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不同,靶向治疗主要是通过针对肿瘤细胞内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二、预防方面1.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一种新型的肿瘤预防方法。

通过检测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预先发现肿瘤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防止肿瘤的发生和扩散。

目前,基因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了肿瘤预防的重要手段。

2. 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肿瘤预防方法。

这种预防方法主要是针对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医学影像检查,及时发现肿瘤的早期征兆,从而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患病的风险。

三、诊断方面1.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在肿瘤诊断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检测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可以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分期和预后。

这种诊断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2. 微流控芯片诊断技术微流控芯片诊断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肿瘤诊断方法。

通过微流控芯片系统,能够捕获极小数量的肿瘤细胞,进行微细分析和检测,从而能够实现非侵入性诊断、早期诊断和肿瘤复发监测等多种诊断目的。

结论综上所述,肿瘤研究的新进展和方法不断涌现,不仅能够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还能够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和扩散,同时也能够提高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诊断率。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

抗原发性肝癌粘附\侵袭与转移的研究进展原发性肝癌(hcc)是世界上最为常见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彻底治愈的难度很大,患病死亡率高。

根据目前的研究报道,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复发转移。

研究统计结果显示hcc病患处切除5年后的复发率为55%~62%,切除肿瘤直径小于5cm的小肝癌复发率为44%,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

因此抗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目前hcc治疗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在原发性肝癌转移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的作用在原发性肝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会有多种细胞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现象存在,其中以钙黏素(cadherin)、连接素(catenin)和cd44最为重要。

e-钙黏素(e-cadherin)能够介导同种细胞间的粘附,同时也是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如果想要促使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发生转移,就需要减弱e-钙黏素的表达。

而 -连接素常与e-钙黏素结合,共同作用形成细胞内的黏着复合体,该复合体布在膜下细胞与细胞连接处,具有维持细胞正常粘附和信号转导的功能,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复合分子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分布将发生异常。

e-钙黏素和-连接素的异常表达影响着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分化、转移与预后。

其中肿瘤的早期复发受到e-钙黏素的下调表达的影响;而-连接素的表达和定位与原发性肝癌的肝内转移关系的研究也显示了对原发性肝癌的血管侵润程度密切相关:文献[1]中通过对97例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进行研究后,发现-连接素与血管浸润程度具有正比例关系,并在细胞膜中过度表达;宋丽娜等在他们的研究成果中,验证了在胞核表达的-连接素与原发性肝癌的血管浸润程度的相关度很高。

cd44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通过与ecm中的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基质分子相结合,来影响细胞与基质间的特异性粘附。

仅含由组成外显子的cd44转录子称为标准cd44(cd44s),主要存在于正常细胞和非转移性癌细胞中;而含有变异性拼接外显子的cd44转录子称为变异cd44(cd44v),cd44v常在转移性癌细胞中显著表达。

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摘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侵袭和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大量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有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炎症反应产生的多种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等会为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炎症反应;肿瘤侵袭转移;炎症细胞;细胞因子中图分类号:(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847(2015)02-0160-05Recent Progresses on Inflammation-mediated Promotion of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TANG Ya-ni,SUN Yang,YE Mao”(College of Biolog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Hunan,China)Abstract:Malignant tumor is a gre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 are the major cause of death for cancer patients.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tumor microenvironment is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regulation of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The progress of tum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can be promoted by inflammation via the secre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cytokines.Key words:in flammation;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inflammatory cells;cytokines (Life Science Research,2015,19(2):160?164)肿瘤的侵袭转移是肿瘤的恶性特征之一,是大多数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肿瘤转移的研究现状与治疗前景展望

肿瘤转移的研究现状与治疗前景展望

前言肿瘤转移是造成大部分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人们对此领域重拾兴趣,对肿瘤转移的相关机制形成了新的见解并在治疗方法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此外,研究人员还构建了多种相关研究模型,并确认了多种信号通路在肿瘤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的转换赋予了肿瘤细胞胚胎干细胞样的特性,增强了它们扩散、存活以及在远隔器官处生长的能力,从而让人们确信肿瘤细胞具有胚胎的特征;另外,原发性肿瘤细胞以及肿瘤转移细胞周围的微环境被看作一个重要的、潜在的转移性调节因素而有利于确定转移的方向。

新型基因标签的应用,可帮助人们预测肿瘤的转移倾向并判断肿瘤是否在体内形成,这对于肿瘤转移患者来说,意味着可以更早地获知自身病情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措施。

事实上,最近有证据表明,肿瘤发生转移的时间可能比人们预期的要早。

因此,抑制促进肿瘤转移的信号通路的疗法或促进其它肿瘤转移抑制蛋白重新表达的疗法正蓬勃发展。

选取了几篇关于肿瘤转移与治疗的文章,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

肿瘤能从原发灶处转移至远隔器官,这是大部分恶性肿瘤都具有的一大特征。

但是不同的肿瘤,其转移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

从肿瘤细胞的起源、细胞的内在固有特征、与组织的亲和力,到细胞在人体内的循环模式,这一切因素都共同决定了肿瘤在人体内传播的范围,以及肿瘤转移至重要器官的过程和转移灶的严重程度。

不同肿瘤的转移过程之间具有如此明显的差异,这让我们想到一个重要问题,肿瘤的转移性状是否也存在进化呢?肿瘤转移的遗传决定因子是什么?又是何种机制对转移细胞进行选择的呢?我们通常都把肿瘤的转移过程分成多个步骤。

首先,肿瘤细胞从原发灶处脱离下来,在体内传播至另一远隔器官,然后在该部位克隆性增殖形成转移灶。

针对不同的肿瘤,该步骤会出现在不同的器官组织内,出现的速度也有所差异,在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的肿瘤转移研究模型中加入多种生物学的因素。

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进展

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进展

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和研究进展癌症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为了有效地控制癌症的发展和治疗,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技术被研发和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进展。

1.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方式,它利用人体免疫系统的本能来攻击癌细胞。

近年来,免疫治疗已经成为癌症治疗的热门领域。

其中,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很重要的治疗方式。

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通路,使免疫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这种治疗方式已经在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中得到了应用,并且有不少成功的病例。

但是,免疫治疗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免疫相关的副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将健康基因转移到病人体内以治疗癌症的技术。

这种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近期,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沉默具有癌细胞致瘤性的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通过选择性地敲除癌症相关基因,可以延缓癌症细胞的生长。

虽然基因治疗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例如基因表达的不稳定性、难以实现定向载药等。

3. 纳米医学纳米医学是一种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治疗的技术。

由于纳米颗粒的独特性质,例如高比表面积、小尺寸等,可以被精确地导向癌细胞和肿瘤组织,并且可被用于向特定部位、特定组织或器官传递药物和治疗剂。

纳米医学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有助于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已经有多项纳米药物进入了临床试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纳米医学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例如,难以控制纳米颗粒的精确分布和归途。

4. 精准医疗精准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病人的个性化治疗方式,它将筛选出具有相关突变的病人,然后选择特定的治疗手段和治疗剂。

这种治疗方式旨在更好地预测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同时也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

肿瘤细胞在侵袭性转移中的相关基因研究

肿瘤细胞在侵袭性转移中的相关基因研究

肿瘤细胞在侵袭性转移中的相关基因研究肿瘤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

在人类的癌症治疗中,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侵袭性、转移性高的肿瘤往往在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而且容易转移到其他器官,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深入研究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基因因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基因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携带着人类的遗传信息。

一些基因的异常变化,尤其是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变化,往往伴随着肿瘤的形成。

研究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与肿瘤相关基因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调控转移的基因转移是肿瘤最为致命的表现之一,它能够让肿瘤在体内不断蔓延。

因此,研究调控转移的基因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个成功的转移过程需要许多基因的相互作用,而其中NM23已成为最受研究的一个基因。

NM23(NME)是一类编码该基因的四个核酸亚基单元蛋白质,与调控转移有很大关系。

在大多数类型的癌症之中,NM23都被发现受到抑制或者表达量降低。

而增加或重建该基因则可以抑制转移,提高预后,是很多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也有可能影响转移的过程。

例如,研究表明通到的一种激素,雌激素对乳腺癌转移有很大影响,并且也已经被证明与雌激素受体(ER)上调来选择性地促进转移的基因抑制有关。

二、调控侵袭的基因除了转移外,肿瘤的侵袭性也是肿瘤最为致命的表现之一。

肿瘤的侵袭性对于治疗和预后同样重要,因此研究调控侵袭的基因也成为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TCF-4/抑癌基因BMP5途径中,TCF-4激活其启动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的TCF-4共同调控密度依赖性羧酸(LDHA)的表达,从而严重影响癌细胞的侵袭性。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基因,也有可能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性。

例如,研究表明基因组库筛选出extracellular13-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EMILIN2,号称是肝癌转移发生的关键分子,EMILIN2在肝癌的发生和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

癌症治疗的未来恶性肿瘤研究的前沿技术

癌症治疗的未来恶性肿瘤研究的前沿技术

癌症治疗的未来恶性肿瘤研究的前沿技术近年来,癌症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挑战性的健康问题之一。

恶性肿瘤的高发和治疗难度令医学界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研究前沿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癌症治疗技术,以及未来可能改变恶性肿瘤治疗模式的前沿技术。

一、免疫治疗技术免疫治疗技术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其中,细胞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未来恶性肿瘤治疗的前沿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提取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经过改造增强抗肿瘤能力后再注入患者体内,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传播的效果。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被广泛应用于癌症免疫治疗中,其通过阻断癌细胞逃脱免疫攻击的机制,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二、基因治疗技术基因治疗技术是另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癌症治疗前沿技术。

该技术通过改变患者体内的基因表达和功能,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是基因治疗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可以精确编辑人类基因组,从而消除或修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此外,激活抗癌基因和靶向抑制癌症关键基因的基因治疗策略也被广泛研究,以期望在未来实现更精准和个体化的癌症治疗。

三、靶向治疗技术靶向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干扰癌细胞的信号传导和生长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基于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典型的靶向治疗手段包括针对癌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进行抗体治疗,以及激活或抑制特定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

这些方法已经应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如乳腺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

未来,更加精确的靶向治疗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四、精准医学技术精准医学技术是一种基于个人基因组和分子特征来指导癌症治疗的策略。

通过对患者肿瘤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子分析,医生可以了解肿瘤的具体特征,选择最适合个体患者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减轻患者的副作用,同时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疗效。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恶性肿瘤是最危险的发展阶段,60%的恶性肿瘤疾病是在转移过程中发现的,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从简单的“解剖学”理论到“种子与土壤”理论,以及微环境理论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特别是随着肿瘤干细胞理论的萌芽,她成功地解释了肿瘤遗传异质性、抗凋亡和抗肿瘤迁移、失眠等现象。

关键词:现代医学;恶性肿瘤;转移机制;上皮间质转化;肿瘤干细胞,1前言癌症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是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癌症在转移过程中被发现。

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使许多恶性肿瘤生长。

因此,恶性肿瘤的防治是一个关键问题,对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认识和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相辅相成,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为调控恶性肿瘤转移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和诊断依据。

2相关理论2.1“解剖学与力学”理论根据“解剖与机制”理论,一些原发性肿瘤细胞被毛细血管或淋巴结机械地捕获。

随着血液或淋巴的流动,它们首先进入器官并通过局部血液循环形成转移。

2.2“种子与土壤”理论1889年,英国科学家普吉提出“种子与土地”理论,植物啤酒(种子)只能在相对特定的器官(土壤)中生长,为它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肿瘤遗传异质性根据这项研究,大多数具有不同遗传特征的原发癌细胞的代谢能力较低,一些(估计)细胞的代谢能力不到高代谢能力的十分之一。

蛋白酶活性、凝血、肿瘤血管生成和其他DNA突变-染色体介导和物种遗传修饰-代表了外部微环境中肿瘤内基因组的不稳定性。

转移性肿瘤通常具有高生长特性和有丝分裂降解率。

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是肿瘤细胞逃避免疫应答的原因。

他们产生化疗和耐药性,转移和复发,也是他们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耐缺氧性细胞周转和接触模式依赖于细胞外基质,可以控制细胞转移的速度和方向。

大多数真核细胞需要固定在特定的细胞外基质上以防止凋亡和存活,当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分离时,就会发生程序性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ng YM.(2008) Cancer Investiga) )
Yang YM.(2008) Cancer Investigation
肿瘤干细胞与转移
只有CSC才能启动及维持转移瘤的生 长 CSC的多潜能及可塑性使其更适于在 陌生环境中的生存
TICs (tumor initiating cells) are enriche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fter common treatments, indicating their intrinsic therapeutic resistance.
肿瘤侵袭转移研究进展 的几个新热点 方伟岗 北京大学医学部
2010. 2010.5.23
进入21世纪的主要发现及研究进展 进入21世纪的主要发现及研究进展 21
肿瘤转移的“干细胞 假说 肿瘤转移的 干细胞”假说 干细胞 肿瘤表型转换-EMT 的作用 肿瘤表型转换 肿瘤细胞“休眠 休眠”与苏醒的调节机制 肿瘤细胞 休眠 与苏醒的调节机制 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新假说“pre-metastatic niche” 器官特异性转移的新假说 肿瘤间质及宿主因素在侵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研究(基因表达谱 全基因组分析)-转移 基因表达谱,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研究 基因表达谱 全基因组分析 转移 并非单一基因控制. 并非单一基因控制 肿瘤转移可以发生在肿瘤演进的早期 利用原发瘤的早期 肿瘤转移可以发生在肿瘤演进的早期-利用原发瘤的早期 诊断 转化医学
Cell Stem Cell 1, 313 (2007)
Bjerkvig R, Nature Rev Cancer 2005
Dalerba P, Annu. Rev. Med. 2007
上皮-间质转换 (EMT)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s
Voulgari A. BBA 1796 (2009)
– 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 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及靶向治疗(Her2/neu, Gleevec, EGFR, VEGFR…) – 骨髓及外周血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metastasis
Albini A, et al. Cancer Metastasis Rev (2008)
226 blood samples of 39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during a follow-up for the expression of the stem cell marker ALDH1 and markers for EMT. Results showed that a major proportion of CTC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hows EMT and tumor stem cell characteristics.
Ouyang G. Cell. Mol. Life Sci. 2010
肿瘤干细胞与侵袭转移
Cancer Stem Cells (CSC)
肿瘤中仅少数细胞具有在移植的实验动物体 内形成肿瘤的能力 可以通过不同表面标记将肿瘤群体中肿瘤干 细胞与其他细胞群分离开 肿瘤干细胞形成的肿瘤仍然包含原肿瘤中的 所有亚群。 所有亚群。
不同人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1) )
M. Sabbah et al. Drug Resistance Updates 11 (2008)
EMT 与 MET
E-Cad
Re-expr of E-Cad at meta site
Wells A. Clin Exp Metastasis (2008)
Iwatsuki M. Cancer Sci 2010
EMT generates cancer stem-like cells from epithelial cancer cells
Ouyang G. Cell. Mol. Life Sci. 2010
Cell 133, 704–715, May 16, 2008
在永生化人乳腺上皮 (HMLEs) 中诱导EMT 可 导致 产生间质表型 及干细胞标记物表达 这些细胞形成乳腺微球 的能力增加 -乳腺上皮干 细胞的一个特性 从乳腺及乳腺癌分离的 干细胞样细胞表达EMT 标 记物.
Cancer Res 2008;68(17):6932–41
转移性结肠癌细胞含有克隆性增殖的具有所有干细胞特 转移性结肠癌细胞含有克隆性增殖的具有所有干细胞特 征的细胞 自我更新 自我更新 分化成为结肠细胞 分化成为结肠细胞 将这些细胞注射实验动物体内可产生相似于人体的肿瘤
Hermann PC. 在胰腺癌中存在两种干细胞亚群: 在胰腺癌中存在两种干细胞亚群: CD133+ cells 维持原发瘤的生长及迁移 维持原发瘤的生长及迁移; CD133+ cells /CXCR4+ cells 形成转移
乳腺癌病人骨髓中发现的早期播散的肿 瘤细胞具有乳腺癌干细胞表型 (Balic M, et al:
Clin Cancer Res 12: 5615-5621, 2006)
乳腺癌病人微转移灶分离的细胞中富含 CD44+CD24- 细胞(干细胞标记) 细胞(干细胞标记)
Braun, S. et al. New Engl. J. Med. 353, 793–802 (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