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

合集下载

黑格尔

黑格尔

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一切事物倘能与美相接便立即会焕发出动人的光彩,引得主体跃跃欲试,产生追求的强烈愿望,这正是美的神奇力量之所在。

(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1770-1831)。

恩格斯说:“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

”作为哲学一个部门的美学,如果说,康德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人,那么,黑格尔则是这一美学体系的集大成者。

比起前人,黑格尔的美学,内容更为丰富,体系更为完整。

恩格斯评论黑格尔说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天才,而且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黑格尔之所以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美学体系,这与他有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黑格尔的哲学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上下册)也称《大逻辑》、《哲学全书》(《小逻辑》、《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彖》、《美学》。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思想和方法的一部纲领性巨著。

他称此书为他哲学体系的导言。

1807年出版。

《精神现象学》分为3个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

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

“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最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

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分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

②精神。

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

③宗教和绝对知识。

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绝对知识。

《精神现象学》中意识向绝对知识的全部发展都建立在自我意识“异化”为对象和“扬弃”对象,即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上。

黑格尔企图用这样一种否定性的唯心辩证法来论证他体系的根本原则——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性,构造起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精神现象学》以纲领和萌芽的形式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及其组成部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现代意识的开拓者”,开创了历史唯心主义的学派,其政治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首先,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最核心的概念是“历史唯心主义”。

黑格尔认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自由意志逐渐得到解放和实现,而且社会的发展是由辩证法推动的。

他强调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有目的的,每个时代都是自然和必然的结合,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全体自由的实现。

因此,在黑格尔看来,个体和社会的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有通过历史的发展,才能实现自由的目标。

其次,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他提出了“国家是理性的现实”这一观点。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理性的实现,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形式,它是保障个体自由的基石。

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还是一种道德和精神上的实体,它具有历史性和形而上学的意义。

因此,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人类道德和理性的最高表现,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必须通过国家的制度和法律得到保障和实现。

此外,黑格尔还提出了“历史的终结”这一理论。

他认为,历史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历史的结束,而是指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已经实现,即个体和社会自由的统一。

在这一阶段,个体在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实现自由,社会的组织和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和稳定。

因此,历史的终结意味着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全面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状态,个体的自由和尊严得到最充分的保障和实现。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思想是一个承载着深刻历史唯心主义思想的体系,强调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国家的道德精神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反思。

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浅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是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也常常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当做是十九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标志。

以下是“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一)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由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受到柏拉图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深刻影响,在对这些优秀的哲学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2]。

黑格尔在其整个的哲学体系中始终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世界观中,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唯一的永恒存在之物,外界事物的一切变化都与我无关。

这种客观唯心主义是与因我的存在而存在,因我的变化而变化的主观唯心主义是不一样的,认为理性是这个世界的唯一主宰。

(二)辩证法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中最具价值,同时也是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部分内容。

正是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下,马克思等人才开拓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道路,为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和实践指出了前进方向。

黑格尔的辩证法观念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需要一个参照物来为我们的发展提供参照,也真是因为有了这个参照,我们才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自己。

辩证法理论框架的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处于第一阶段的,即人在整个社会现实中占据完全主导的通知地位,科学等技术是受制于人的。

(三)美学思想黑格尔将辩证法的思想贯穿到了他的美学思想当中去,他认为艺术中既包含感性因素,又包含了理性因素,二者之间的完美契合构成了美的艺术。

而黑格尔这里所说的感性因素和理性因素也就发展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主观与客观。

黑格尔除了上述这些哲学思想之外,他的思想中还包含法学、自然哲学、逻辑学等重要的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又被相应的领域所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为众多哲学分支奠定了思想基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黑格尔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的重要意义(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是黑格尔哲学思想重要的发展者和践行者,从马克思提出的政治经济学思想中就可以很好的体现出黑格尔的哲学思想[3]。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Word文档可进行编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得哲学思想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是18世纪末-1论文联盟9世纪初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得卓越代表,在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得地位.18世纪末,法国爆发了震动全欧得资产阶级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德国妨碍特别之大,它迫使德国各部(包括普鲁士在内)得统治阶级不得不进行某些不完全得资产阶级性质得改革.然而,软弱无能得德国资产阶级全然没有力量用革命得手段从封建主手里夺取政权.德国国家政权仍然保持在贵族手中.当法国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得革命行动愈趋激烈,斗争规模愈益扩大得时候,可怕人民更甚于可怕封建势力得怯懦得德国资产阶级,马上吓得匍匐于普鲁士国王得座下,和封建贵族妥协,反对法国革命和本国人民革命了.这时得德国资产阶级当然对封建势力有些不满,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一定程度得进步耍求.然而,资产阶级得软弱性,对革命对人民群众得畏惧和憎恨,对封建势力、地主贵族得屈从和妥协,却使得它变成一个愈来愈反动得阶级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资产阶级所走得道路,就只能是一种在贵族、封建主领导下,由君主政权实行得从上而下得改良得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地主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农民更加痛苦.黑格尔得哲学确实是这种处于特别矛盾地位得资产阶级得意识形态.德国资产阶级得两面性,进步和反动相互交错得特征,在黑格尔哲学上得反映确实是他得唯心主义体系和辩证方法得矛盾.黑格尔诞生在斯图加特得一个高级官吏得家庭,曾在图平根大学读书.wWwcOm 大学毕业后,黑格尔当过几年家庭教师,在班堡做过报纸编辑,在纽纶堡做过中学校长,后来做了海得堡大学教授.1818年应普鲁士政府得聘请祖任了柏林大学得哲学讲座.黑格尔成了普鲁士王国得官方哲学家,他得哲学体系高踞着普鲁士王国国家哲学得地位.?黑格尔对普鲁士君主国家极尽其吹捧颂扬之能事,讲“国家存在确实是神在世界上得庄严得行进”,在普鲁士国家中自由差不多实现,理性已成为现实,因此,他认为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是最好得制度,应该永世长存.他认为贵族是社会上第一等级,国家政权应该交给贵族治理.黑格尔又是私有财产得辩护者,他认为只有私人所有制才是合理得,法权应当爱护市民社会得私有制.他认为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国家治理,然而有限制得.黑格尔一方面拥护资产阶级得私有财产,容许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治理;另一方面又维护等级制度,把贵族看做国家得第一等级,反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正如马克思讲得:“黑格尔盼望有中世纪得等级制度,然而要具有现代立法权得意义;他盼望有现代得立法权,然而要披上中世纪等级制度得外衣.这是最坏得一种混合主义”.(《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一卷864页)黑格尔得这种看法不仅反映了他在社会政治观点上得矛盾,也是他得哲学思想上得矛盾得社会根源.黑格尔建立了一个庞大得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认为有一种永恒存在得世界精神,是自然界和社会得一切现象得基础.一切现实事物基本上从世界精神派生出来得.他把这种世界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黑格尔所讲得“绝对观念”,“绝对精种”不是不得,只是是把人由客观现实中抽象得来得概念从人得头脑中独立出来,加以吹胀、夸大,变成脱离物质得神圣得绝对物.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不是静止不动得,而是处于运动、进展之中得.绝对精神得进展过程可分为三个差不多时期,即逻辑时期,自然时期和精神时期.最初,“绝对精神”完全处在自身之中,以纯粹抽象概念得形式完成了自身得逻辑得进展;然后,它使自己“异化”,即向外转化为与自己不同得物质性得东西——自然界,在那个时期上,“绝对精神”没有意识到自己;最后,“绝对精神”在人得身上达到了自我意识,因此它就摆脱了“弄化”得形式,而回到了自己本来得形式——精种得形式.因此,“绝对精神”得进展,确实是“绝对精神”自己认识自己得过程.黑格尔哲学得整个体系也确实是按照“绝对精神”得进展时期而分为三个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由上可见,黑格尔得“绝对精神”象宗教上得“上帝”一样,是世界万物得制造主,实际上,它确实是用哲学语言来称呼得“上帝”.费尔巴哈曾讲黑格尔哲学是“理性化了得神学”,这是完全正确得.黑格尔哲学得唯心主义体系是他哲学得保守得反动得一面;只是在他得唯心主义哲学中,也贯穿着一种极有价值得东西,这确实是辩证法.黑格尔哲学之因此有辩证法这一重大成就,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得进步要求,而且也由于黑格尔拥有得自然科学材料比他得前辈要多得多.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自然科学上得许多新成就,不断地冲击着旧得形而上学得世界观.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大体形成得星云学讲在形而上学得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随后地质学、胚胎学、动植物生理学,拉马克和哥德得进化思想,无不向人们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得,必须从进展得观点研究周围现实.作为当时尚有一定进步要求得德国资产阶级得哲学家黑格尔,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同意了进展得观念,利用自然科学得新成就,并吸取前人得若干辩证思想提出自己得辩证法.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最充分、最系统地发挥了唯心主义辩证法得人,他用唯心主义观点表述了辩证法得差不多特征.马克思曾讲“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奇化了,但综合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一般得运动形态得,还要算他最早.”(《资本论》第一卷17页)在黑格尔得唯心辩证法中包含着合理得内核——关于进展得学讲.黑格尔,要紧是在《逻辑学》一书中,第一次自觉地表述了辩证滋关于进展得三条差不多规律,即:质量互变、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这是黑格尔得一大贡献.然而,黑格尔辩证法讲得不是现实世界和人类认识得进展,而是作为“绝对精神”得各种规定或型式得纯粹概念、范畴得进展.黑格尔把这种进展了解为概念得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过渡得运动,而这种运动得源泉就在于概念本身所论文联盟包含得内在矛盾.在《逻辑学》得第一部分《存在论》中,黑格尔研究了质和量得范畴及其辩证联系,阐明了质量互变规律.黑格尔批判了认为自然界中没有飞跃得形而上学观点.他讲,存在得变化不是平滑进化式得,不是只有量得增减,而是通过质量得相互转化,通过飞跃进行得.逐渐得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渐进性得中断”,引起全然得质变.黑格尔曾引用了很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得事实讲明质量转化得规律.然而,这些现实得例证只是作为他得唯心辩证法得注足罢了.他所讲得质量互变,只是纯粹概念得逻辑推演.在《逻辑学》得第二部分《本质论》中,黑格尔考察了同一和差异、本质和现象、可能和现实、必定和偶然、缘故和结果等等对立范畴得关系,提出了对立统一、矛盾是进展动力得思想.黑格尔批判了否认矛盾得形而上学得“抽象同一性”观点.他讲,同一是“具体得”,即包含着内在得差异和矛盾得.例如上述得每一对范畴就基本上既对立又统一得关系.内在矛盾是概念所固有得,因此概念才表现出自己得活动,才有进展.用黑格尔得话讲:矛盾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得根源”.所以,黑格尔讲得矛盾也不是现实得矛盾,同时不需要用现实得力量去加以解决,在他看来,一切矛盾到了“绝对观念”进展得最高时期,就自然地趋于绝对得同一,和谐地自相调解了.“否定之否定”得原则是构成黑格尔体系得一切部分得全然规律.所谓“否定之否定”确实是黑格尔得“正、反、合”三段式.按照黑格尔得讲法,一切进展过程,都通过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正题)被第二时期(反题)所否定,第二个时期叉被第三个时期(合题)所否定,第三个时期因此叫做合题,是因为它不仅推翻了前时期,而且把前两个时期得特点、按照新得方式在自身中结合起来.黑格尔得三段式是牵强附会地硬套在现实之上得一个公式.然而黑格尔得“否定之否定”原则却包含着关于进展不是直线式得而是螺旋式得前进上升运动得思想,他把否定作为进展得环节,指出辩证法得否定不是一次得单纯得否定,而是通过再否定(否定之否定)以“扬弃”得方式保持了最初被否定得东西,从而综合了前此进展所取得得全部积极成果.黑格尔依照辩证法得差不多规律提出得其他一些重要原理,如真理是主观和客观得矛质统一,认识是从抽象到具体得过程,逻辑得东西和历史得东西得统一,等等,也都包含着非常有价值得辩证思想.总之,黑格尔在他得唯心主义得、概念得辩证法中天才地推测到了、不自觉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本身得辩证法,这确实是黑格尔辩证法得“合理内核”之所在,也是黑格尔伟大历史功续之所在.只是,我们差不多明白,黑格尔得辩证法是从纯粹思维动身得,它在极本性质上是唯心主义得,是建立在反科学得基础之上得;黑格尔仅仅是在他得唯心辩证法中推测到了客观事物得辩证法,而决没有科学地认识到辩证地发生着得客观实在过程;相反地,它实质上是在神奇得唯心主义得形式中歪曲了那个客观实在过程.因此,黑格尔得辩证法必定是不完全得.这表现在:一、“绝对精种”得进展不是无限得,当它达到自我意识得时候,进展就终止了,黑格尔宣布,他自己得哲学确实是“绝对精神”所达到得最完满论文联盟得自我认识,是最后得绝对得真理;二、自然界作为“绝对精神”得“异化”,在黑格尔看来,就全然没有任何进展;三、黑格尔认为,当“绝对精神”达到自我意识时,人类历史也达到了终点,不在前进了,他把普鲁士王国看成历史得顶峰,如此,辩证法得革命精神,在黑格尔反动唯心主义体系得重压下就被完全扼杀了.由上可见,黑格尔得辩证法在其现成得形式上是完全不适用得.因此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利用黑格尔辩证法得时候,认为第一件事确实是要对它作一番透彻得批判,剥去其唯心主义得外壳,使辩证法依其本来得形式呈现出来.黑格尔辩证法所包含得“合理内核”,只有通过无产阶级伟大首领马克思、思格斯得批判、改造,才能成为指导人们从事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得万能得武器.。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一、辩证法原理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即为辩证法原理。

黑格尔的辩证法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对立思维,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变化。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内部的对立面所构成,这些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着事物的不断发展。

黑格尔的辩证法还体现在他的“正-反-合”三段式逻辑中。

每一个事物都会经历正题、反题和合题的三个阶段。

正题是事物的原始状态,反题是对正题的否定和超越,合题则是正反两方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逻辑结构不仅适用于抽象的哲学思考,也被黑格尔应用于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

二、历史唯心主义黑格尔的历史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

他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由外部的物质力量所决定,而是由人类的精神、观念所推动。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向前的进步过程,这个过程的动力来自于人类的理性和精神自由。

黑格尔将世界历史划分为东方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日耳曼社会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和精神特征。

他认为,日耳曼社会是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它实现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统一。

三、国家绝对权威在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中,国家被赋予了绝对的权威。

他认为,国家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个人自由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也要求个人对国家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

黑格尔强调,国家的权威来自于其代表普遍利益和普遍理性。

国家的决策和行动应该基于普遍的利益和理性,而不是基于个人或特殊集团的利益。

因此,黑格尔认为,国家的决策和行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正当性,个人应该服从国家的决策和行动。

四、文化优越主义黑格尔对于不同文化的看法体现了一种文化优越主义。

他认为,日耳曼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最高阶段,因为它实现了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的统一。

在这种文化下,个人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比之下,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在黑格尔看来则较为落后。

论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论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论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所创立的哲学系统,它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有三个重要的原则,它们分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原则。

这篇文章将对这三个原则进行详细讨论,并探讨它们对黑格尔哲学的意义和影响。

在黑格尔哲学的第一个原则中,黑格尔着重强调了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思维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互相作用、相互影响。

黑格尔指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上,而是要通过辩证的思考和分析,逐渐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在思维和实践中要追求真理、追求全面的认识,不能被片面和表面所蒙蔽。

黑格尔哲学的第二个原则是关于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

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演进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动力。

他提出了著名的辩证法观点,即事物的发展是逐步前进、螺旋上升的,通过相互矛盾、斗争和统一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历史的进程。

这一原则强调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不断变化的特点,对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具有重要启示。

黑格尔哲学的第三个原则是关于理性与自由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高的能力,它可以超越感性的限制,追求智慧和真理。

而自由则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人们应该追求自身的自由和自我实现。

在黑格尔看来,理性和自由是互相关联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实践,人们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这一原则提醒我们,理性的思考和实践是实现个人和社会自由的关键,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总之,黑格尔哲学的三个原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理解世界的视角。

通过关注思维与现实的关系、历史发展的辩证规律以及理性与自由的统一,我们能够更好地认知和改造世界。

对黑格尔哲学的这三个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拓宽思维、提升智慧,更能够为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

黑格尔基本思想观点简述哲学一、思维(knowing)和存在(being)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点是绝对理念能够自己实现自己,或者说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所谓思维,不仅指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也即“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客观思想”发展的最高产物。

所谓“存在”,并不是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具体事物,因为黑格尔明确否认这些事物的客观实在性,根本否认物质的存在。

在他看来,存在只是我们的主观表象。

一切事物(“存在”)都不过是客观思想(“思维”)的异化物,是“客观思想”的外壳,而“客观思想”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

所谓“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概括起来就是:思维是存在的本质,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使存在同自己相符合。

具体来说,从认识论意义上,即从人的认识发展过程方面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我们头脑中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并且凡是我们头脑中认为是合理的(即符合“客观思想”)思想,都必定能够实现,使存在和我们的思想相一致、符合。

而在本体论的意义上,也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上说,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指“客观思想”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其中蕴含着的“客观思想”即事物的“概念”,才具有真实性;而“客观思想”(“概念”)则在事物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符合。

在黑格尔看来,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乃是“客观思想”即“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因此,认识论和本体论两者实质上是一致的。

二、分析“现实的是合理的,合理的是现实的”关于“现实的是合理的”:首先,说现实的东西是合理的,并不意味着现存的一切事物都是现实的,因而都是合理的。

事实上,在现存的一切有限事物中,一部分是现象,仅有一部分是现实的。

在黑格尔看来,所谓“真实的现实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现实的东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

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哲学诠释

黑格尔所有权理论的哲学诠释
为它是哲 学 的 ,也 因为它 的辩证 法 ;若 去掉其 哲学 成分 ,它就 没有 多少价 值可
言 。既然可贵 之处 和难解 之处都 在其哲 学 方面 ,那 么最好 的 办法就 是来 点 “ 以毒 攻毒 ” ,对它 进行 一番 哲学诠释 ,使 其本来 面 目和固有魅力 显现 出来 。笔 者相信这 种 阐释不仅 可 以加深我 们对 黑格尔 所有 权理 论的理解 ,而且可 以加深我 们对黑格 尔某些 重要哲 学思想 的理解 ;对理 解 马克思 的相关 思想 、马 克思和 黑格尔 的关 系 以及 当前 中国改 革提 出的某些 问题也不 无裨益 。
“ 践辩证 法 ” 实 。但就 黑格尔来 说 ,其 实就 是 “ 自由意 志论 ”或 “ 自我 实现论 ” 。按 照黑格尔 进一步 的解
释 .人 的 自由意志或 自我实 现需要经 过三个发展 阶段 。
( ) “ 一 自我本 身首 先是纯 活动 ,是守在 自己身边 的普遍 物 ” 1P) 。[( 从形 式上说 ,就是 抽象 的 “ lI 9 我=

5 一
状 的 、简单 的 ,但 仍在这种 简单性 中活动着 。形 形色色 的世界 图景摆在 我 的面前 ;我 面对着 它 ;在我这 个理 论态度 中我扬弃 了对 立 ,而这 一 内容变 成我的 。 1P) ”【( 由于 “ 象不再与 我对立 ” ]1 2 对 ,主体和客体 是同

的 。相 当于费 希特知识学 的第一 原理 “ 我是我 ” 。
给予 足够 的重 视 。不重 视的原 因是多方 面的 ,其 中一个 重要原 因是我 们对 黑格 尔 的理 解很 有限 。而这 主 要又是 因为 ,黑 格尔 的所 有权理论 ,不仅 是一种 法哲学 理论 ,更归属 于思 辨哲学 传统 ,其 晦涩难懂 是众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摘要黑格尔哲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而且是其后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源头和土壤,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研究无论对于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或是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和评价,还是对于我们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代意义。

通国西方哲学史的,本文着重对黑格尔的主要哲学思想进行介绍,并谈谈笔者个人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行浅析。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思想;绝对理念;精神哲学;社会历史观黑格尔,全名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他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

他的哲学的基本的出发点是唯心主义的思维与存在同一论,精神运动的辩证法以及发展过程的正反合三段式。

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于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一独立主体,是万事万物的本原与基础,它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

一、主要哲学思想1.1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即绝对理念,它是概念与存在的辨证的统一,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辨证的统一。

它是运动的、联系的和要外化为现实的。

因此黑格尔有一句名言:“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正是说明了这种辨证统一的关系。

因此,理念自身就包含了矛盾:要向对立面转化,这种转化就是从绝对精神转化为现实。

并且,根据这种转化的需要将之分为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在逻辑阶段中,绝对理念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矛盾转化,从一种逻辑范畴发展到另外的逻辑范畴,逐渐发展成所有的概念和范畴,显示其无限丰富性。

在自然阶段中,绝对理念外化为自然界。

在这个阶段中又可分成三个小阶段,即机械性阶段、物理性阶段和有机性阶段。

在机械性阶段中,理念外化为零星,互相没有联系、分散的物质状态。

在物理性阶段中,开始形成行星系统和身体的物体,出现了风、雨、光、磁等自然现象。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种承认模式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种承认模式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两种承认模式黑格尔是哲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体系涉及到伦理学、政治学、宗教学、美学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一种以逻辑学为基础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而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则可分为两种承认模式来进行解析。

第一种承认模式,即黑格尔的主观性承认模式。

这种承认模式是在黑格尔思想体系的早期形成的。

在这一承认模式中,黑格尔主张个体的主观性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在历史、文化、伦理、宗教和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占据了重要地位,被视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

黑格尔认为,主观性的存在是形成人类认知和文化的根本基础,是人类以独立的个体形态出现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在这种承认模式中,黑格尔进一步提出了自由的概念,并认为个体的自由是由世界历史发展过程、社会制度和个体的道德选择所决定的。

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和社会的自由关系密切,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而另一种承认模式,即黑格尔的客观性承认模式。

这种承认模式主要是在《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二书中形成的。

在这一承认模式中,黑格尔主张客观世界不是简单的存在,而是一个跟随规律发展和转化的过程,而这些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历史规律。

黑格尔认为,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是透过这些规律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仅受到自然和社会的限制,还必须在适当的时间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决策。

他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和转化是透过像逻辑、历史、自然等一系列的规律实现的。

因此,他的哲学体系中,逻辑学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将这些规律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研究和理解,是认识世界的最高层面。

黑格尔认为,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人类需要将自己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贯穿到自己的道德行为中去。

总的来说,黑格尔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两种承认模式,是交织着人类社会、历史、自然和逻辑规律的。

在黑格尔看来,主观性和客观性的承认模式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是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部分,彼此制约、相互贯通,促进了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发展进步。

黑格尔的法哲学-定义说明解析

黑格尔的法哲学-定义说明解析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也是法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法哲学是他众多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法律和法律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黑格尔看来,法律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机构的产物,代表着国家的意志和权威。

对于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法律是社会伦理观念的具体化,是个体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他认为,法律是通过正义和自由的原则来规范社会行为,通过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法律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他认为,法律是人们的创造和实践的产物,通过历史的演进不断发展和完善。

此外,他还主张法律应该与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相一致,通过理性和意识的发展来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平等。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对法律的理解和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促使人们重新思考法律与社会、个体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和理解黑格尔的法哲学,我们可以深入探索法律的本质和意义,从而为法律制度和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2. 正文2.1 黑格尔的法哲学概述2.2 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2.3 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我们将对黑格尔的法哲学进行概述,介绍其起源和发展背景。

随后,我们将重点讨论黑格尔法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主体性、自由意志和普遍性的概念,并阐述其对法哲学的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黑格尔法哲学的主要观点,包括他对权力、正义和道德的理解以及其在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对于法律和社会现象的解释和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对黑格尔法哲学的评价进行探讨,包括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

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

比較 The Idea Of History 中的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一、前言誠如黑格爾(Hegel)所言,「歷史不僅僅是在確定事實,它還在於了解歷史事實發生的理由。

」【註1】歷史事實發生的理由,則有賴史家的詮釋。

即使加必須在自己心中重演,他正敘述其行行為者之思想與動機。

【註2】因此相同的歷史事實,在不同史家的詮釋下,則有不盡相同的面貌呈現出來。

本文所探討的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在柯林烏(Collingaood)所著The Idea Of History 和 Karl Lowith 所著 Meaning In History 書中,皆有專屬介紹,由於他們已不同角度來分析黑格爾的歷史哲學,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對於他們詮釋的優劣,我們不易評論。

不過我們卻可經由他們的詮釋,讓我們由不同觀點,來了解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

二、柯林烏對黑格爾歷史哲學之詮釋柯林烏認為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的形成,是繼承許多史家觀念而來。

黑格爾將之彙整融通後,建立自己的一套歷史哲學思想。

對於黑格爾歷史哲學思想之源頭,經柯林烏分析,約有五個來源:<一>源於赫德(Herder)-歷史哲學歷史哲學一詞就黑格爾而言,並不是只對歷史所做的哲學反省,而是歷史本身備提昇到達更高的層次,成為哲學性的。

即歷史不僅僅是事實而已,還要了解歷史事實發生的理由。

此種哲學的歷史是部涵括全人類的全史(Universal history of mankind),將人類由原始進步到文明的過程一一呈現出來。

【註3】柯林烏將黑格爾這種有別於伏爾泰(Voltaire)歷史哲學的思想,認為是源於赫德史學理論的某些部分。

<二>源於康徳(Kant)-道德理性(Moral reason)基於哲學的歷史是人類的全史的理念下,歷史的過程及自由之發展過程,亦道德理性發展的過程。

【註4】柯林烏以為黑格爾所建立之道德理性發展史觀,全承自康德的觀點。

<三>源於席勒(Schiller)-歷史的中心在實際的現在黑格爾認為歷史家對未來一無所知,因為沒有歷史事實作為根據。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黑格尔哲学是19世纪德国的世界观体系。

它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

在黑格尔哲学中,表现了丰富的辩证法内容与保守体系的深刻矛盾。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黑格尔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仅供大家参阅。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 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 - 这是他的巨大功绩 - 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

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涵盖了他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发展历程以及国家与
自由的探讨。

在黑格尔看来,个体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的自由只能在社会中得到实现。

首先,黑格尔认为个体只能通过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自由。

他强调个体
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自由需要通过社会的制度和规范来保障和实现。

个人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与社会脱离关系,而是在社会中发展、实现和体现。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他认为,历史是由矛盾、对立而产生的,而社会的发展是通过这些对立的解决,逐步实现理性和自由的过程。

在黑格尔看来,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每一阶段都包含着前一阶段的矛盾和消解,最终实现了更高形式的自由和理性。

此外,黑格尔强调了国家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是自由的保障和
实现者,个体的自由只能在国家的制度和规范中得到保障。

在黑格尔看来,国家是个人自由的保护者和实现者,只有在国家的统一和组织下,个人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发展与进
步以及国家对于个人自由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只能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过程,国家是个人自由的保障者和实现者。

黑格尔的社会哲学思想为后人在探讨社会问题、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思考。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

黑格尔哲学思想浅析1000字
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哲学思想体
系涵盖了形而上学、理论哲学、康德主义和历史哲学等多个方面,
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哲学发展。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辩证法”和“绝对精神”两个重要
方面。

他认为辩证法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
化和发展之中。

黑格尔通过辩证的方法来解释事物本质的变化和发展,并认为历史、社会和自然都是辩证的。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是理性和自由的最高表现,也是人类
普遍价值的归宿。

他主张人类通过不断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来达
到这个最高目标。

同时,黑格尔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在
社会中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并达到人类的终极目标。

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中,他还提出了对话和对抗的概念,认为在对话中,不同的观点可以互相促进,促进思考和理性的进步,而对抗则
是不同观念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他认为,对抗可以促进思考的发展,是哲学进步的源泉之一。

可以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一种独特且复杂的思考方式,它涉及
到许多哲学及其他领域,对人类思考和认识有极大的贡献。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思想

黑格尔哲学思想在德国历史上,黑格尔被看作是古典哲学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代表。

他的思想在哲学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有批判继承性,又有革命创新性。

现就黑格尔的认识论、辩证法以及人性论等方面做一简单概述。

一、认识论——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石与特征这里讲黑格尔的认识论。

其实,黑格尔自始至终都把唯心主义贯穿于自己的整个哲学体系中,认为理念才是世界的本原。

他在谈到人类认识能力时说:“人们总是根据理性得出结论。

但是所有的真正的结论都是由于以它作为起点而形成的。

二、客观唯心主义者?——“绝对精神”与“理念” [gPARAGRAPH3] is it true or false that there exist a transcendent object such as spirit, and what is the essence of it?”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的概念入手来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他认为“绝对精神”不是一种实体,而是一种不依赖于我们的任何事物的无限自在的实体。

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现象、人类历史而存在的,即先于人类感觉而存在。

“客观地直接反映于感官的东西不外是,而且只是理念,它们按照自己的本质和固有的规律而独立于感觉而存在,并且通过这些感官向自身显示自己。

但它们不会向我们透露,因为这是从一般的自然规律演绎出来的,是先于我们的,因此这些感官只能知道它们的反映,而不能知道它们是怎样产生的。

它们既不能够使我们了解它们的特殊本质,也不能使我们知道它们的目的,因为只要有任何理智的想象,这些理念就会让我们明白一切。

所以,如果我们问:‘感觉有什么东西呢?’这只是说:‘别把它当回事,因为它是这样的东西,而且它是这样,你没有它就是那样,或者说:‘哦,我看见它啦!’那我们就完全被动了,可能没有机会看到什么,而只能确信那东西的存在,我们还会忘记我们在意识之外还有某种东西。

我们是在盲目中和无意识的状态下来运用我们的理智的。

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阐释

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阐释

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阐释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十九世纪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整个欧洲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黑格尔的众多哲学思想中,人文主义思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黑格尔强调人类精神的发展是历史进程的核心。

他认为人类精神是自然界的尖端,是绝对精神的个体化体现。

在黑格尔看来,人类精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认识和超越自己,逐步实现自我意识的自我确认和自我实现。

人类精神的发展是一种历史性的过程,也是一种理性的过程。

其次,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还表现在对人类自由意志的肯定上。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精神最终的实现形式。

黑格尔认为,自由不仅仅是在政治领域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的自由,即通过理性的认识和不断地自我实现,实现自由的真正内涵。

此外,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还强调了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社会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有在社会中个体才能实现其最高的精神追求。

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个体只能在社会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和归属。

因此,黑格尔强调社会伦理在人类精神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只有在社会中,个体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在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人权和人类尊严。

他认为,人类是自己历史的主体,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赋予自由权利。

人权和人类尊严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也是黑格尔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阐释了人类精神、自由意志、社会伦理、人权和人类尊严等重要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探讨和阐释,黑格尔为人类思想和现代哲学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

黑格尔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影响了他所处的时代,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世界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对哲学、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全面性的反思”,他主张思想和现实相一致、哲学也不应该被孤立起来。

因为这个特点,他在文学中的体现比其他哲学家大得多。

黑格尔的主要思想是辩证法,这个思想主张互相对立的想法、力量或概念将会产生冲突和对抗,但是这种对抗也同时是向前发展的力量。

文学中的冲突和对抗多得不计其数,比如“不朽的经典”《哈姆雷特》中,主角哈姆雷特对抗他的叔父克劳迪斯。

哈姆雷特和克劳迪斯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中的两种力量的对抗的象征,这个对抗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种对抗,反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现了我们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黑格尔还主张合理和进步的思路在历史的演进中会获得胜利。

这种思维在文学中也有体现。

文学中的故事经常描绘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克服障碍和挑战时,最终赢得了胜利。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飘》,故事中让人心痛的是男主角瑞德去世,但是结束时,久的缭绕终于切断了,斯佳丽和她的丈夫阿什利在一起。

这个故事传达了黑格尔的理念,它鼓舞着人们战胜困难和挑战。

黑格尔认为,对于存在的事物,它们会不断地进化和变化,因此,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思想形态。

当代文学中对于历史事件、时代背景等的描写,都是彰显着这种变化。

例如《独立宣言》就是黑格尔思想的代表,它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之一。

文学也是一个反映当代思想、价值观的载体,它记录了当代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最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文学中的体现是广泛和深入的。

作家们很可能并不是有意地借鉴了黑格尔的理念,但那些体现出了黑格尔思想的戏剧、小说和诗歌,成为了文学极具吸引力的来源。

文学中的冲突、对抗以及对历史演变的描述,都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不仅对哲学和政治做出了贡献,而且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哲学体系影响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尤其在形而上学、逻辑学、伦理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包括他对于自我意识、辩证法和历史发展的理解,以及他对于社会、国家和自由的看法。

一、自我意识的辩证发展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以自我意识的辩证发展为核心。

他认为自我意识经历了三个阶段:感性自我意识、理性自我意识和绝对自我意识。

感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感情的反应,理性自我意识是指个体通过思维和概念来认识世界,而绝对自我意识是指个体认识到自身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辩证法的运动与统一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被认为是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基本原理。

他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认为正是通过矛盾的冲突和统一的运动,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并实现新的形态和价值。

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的运动形式:命题的否定、否定的否定和否定的肯定。

通过这一运动形式,辩证法实现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三、历史的辩证发展在历史观方面,黑格尔提出了他的历史辩证法。

他认为历史是一个呈螺旋上升趋势的辩证发展过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和特点。

在他看来,历史的发展是由一系列主观精神的冲突和统一所推动的。

他通过揭示历史的辩证运动,试图理解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四、社会、国家与自由黑格尔认为社会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国家则是体现整体利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最高形式。

他主张以国家为基础组织社会,并通过法律和伦理规范个体的行为。

他认为自由并不是个体的随意行动,而是在法律和道德框架下的自由,只有在国家的有序统治下,个体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利益。

综上所述,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体系以自我意识的辩证发展为核心,借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来解释各种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他对于社会、国家和自由的看法强调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强调个体在有序框架下的自由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哲学思想诠释吴琼刘学义/著1.黑格尔哲学概况欧洲哲学史上的四位大师级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得、黑格尔○1黑格尔哲学产生的条件黑格尔的时代是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时代,亦即法国革命的时代。

早在17世纪中叶,荷兰就取得先进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地位。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早在1688年完成,建立与贵族妥协的资产阶级政权。

美国于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法国革命时期达到高潮。

黑格尔是当时德国封建实力强大而资产阶级却比较软弱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哲学家。

德国资产阶级软弱的原因及具体表现:○1当时德国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英国和法国。

○2农民没有得到解放,技术和工商业不发达。

○3经济上的落后性决定了政治上的不统一。

○2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来源○1古希腊唯心论与黑格尔哲学爱利亚学派------否认生成或变化和多样性的真实性他们说:唯一的真实是“有”。

唯“有”在,而“生成”是虚无,是一种幻觉。

“有”是“一”,而唯“一”在;“多”是虚无。

爱利亚派的哲学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存在,而否认它是真实存在,否认它的真实性。

不管什么存在、生成、多样性、运动等等,都只是显现。

综上课得出:第一、在者不实:第二、实者不在○2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共相、理念是普遍性的东西是世界的绝对基础。

世界中的事物是共相或理念的复制品。

这些复制品是根据上帝铭刻与质料之上的理念的印象制造出来的。

柏拉图所谓的“质料”是无形式、无特点、无规定;它是虚空,是事物的无形式的基质。

这种思想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客观概念”提供了理论基础。

○3亚里士多德压力是多德提出质料和形式相结合的理论。

他得形式相当柏拉图的理念,都是共相。

但是他否认形式、理念、共相在一个与现世分离的世界中友其独自的实存。

例如:金子是黄色的,这里的“黄”是没有离开金子的独立实存的。

因此,共相不像柏拉图所色相的那样有其与事物分离的实存。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质料与形式相结合时,形式在逻辑上是在先德,质料在逻辑上是其次。

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和“现实”的区别学说;黑格尔的“内”与“外”或“在”与“自为”。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

亚里士多德的“质料”,在其自身中是无,但却可以成为任何事物。

它成为何物取决于加于其上的是什么样的共相或形式。

例如:把质料加上白、蛋形、硬、可食等共相,我们看见的就是一个蛋。

这样,质料自身确实是无,但它却潜在的是一切事物。

因此,存在有一个从无形式的质料底层直到无质料的形式的顶层的连续的等级尺度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的体系都是发展的理论。

发展并不包含某种完全新的东西的出现。

对亚里士多德说来,发展是从潜在到实在的变换。

对黑格尔来说,发展是从内在到外在的过程。

从亚里士多德对这些名词的运用看,纯质料是潜在,而纯形式是真实。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顶点是绝对无质料的形式,该绝对形式就是亚里士多德所称的上帝,因为形式是所有存在无的源泉。

这个纯形式不包含任何质料,它的内容就是它自身。

○2近代哲学与黑格尔哲学○1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关于肯定就是否定的思想对黑格尔的影响很大。

肯定一个事物在一定界限之内就是否定它在这些界限之外。

例如:说一个东西是棕色的,就是说它不是粉红色的。

黑格尔原则:去否定就是去肯定。

黑格尔关于无限学说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斯宾诺莎。

成为无限意味着成为没有限制;成为有规定的即是成为有限的,因为规定就是限制。

这样得出一个结论:无限就是无规定。

○2康德○3费希特费希特的“自我”与“非我”理论对黑格尔的影响很大。

在费希特看来,客体即“非我”是主体即“自我”的产物黑格尔吸收了费希特正、反、合的辩证法思想。

费希特在他的知识学里面讲得三个基本命题就是正是提出正题,反题,合题。

第一个正题就是“我”。

我等于我就是同一律的原则。

第二个命题,反题,自我建立一个非我来同自我对立。

这就是矛盾律。

第三个,到自我中建立了部分的自我而与部分的非我的对立。

这就是充足理由定律。

○3黑格尔哲学的体系《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论,逻辑学位全体系的中坚,第三部分为应用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包括三个方面: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

存在论包括三个方面:质、量、度。

本质论包括三个方面:本质,现象,现实。

概念论也包括三个方面:主观,客观,理念。

2、黑格尔的存在论黑格尔的逻辑体系是从理念自身推演出来的。

而不是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中引申出来的。

他把思维的一切规定和规律,都说成是有思维自身建立的,而不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按照黑格尔的划分,存在论的特点在于,范畴的直接性和概念潜在性。

所谓范畴的直接性,是说在存在论里的范畴是直接呈现着的,自己表明着自己,而不需要借助任何别的范畴作为中介。

所谓概念的潜在性,则是说在“存在”里具体概念或绝对理念还是潜伏的状态,他得丰富的各个环节各个特征还没有展开和显示出来。

质、量、度○1质质的发展分三个阶段:一是纯存阶段,二是有限的存在阶段,三是自为的存在阶段。

纯存的存在阶段黑格尔认为逻辑学应以“纯有”作为开端。

“纯有”,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有或没有,也不是人思想中的有的概念,而是一种没有任何规定性、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纯粹抽象的“存在”的概念。

纯有事一种“不可感觉、不可直观、不可表象的而是一种纯思”。

黑格尔认为,“有过渡到无,无过渡到有,为变易的原则”。

有限的存在变易中有与无的矛盾,会产生出结果来,变易于是就过渡到有限了。

有限的存在是具有质的规定性的存在。

限有是对纯有的否定。

黑格尔认为,包含“有限”与“无限”于其自身的就是“自有”。

黑格尔从有限中引申出无限的概念,就无限而言,他首先提出,有所谓真正的无限和坏得无限。

坏的无限就是在实践里的无限延长,在空间的无限膨胀,然而始终没有离开有限的范畴。

有限性只是对自身的超越,所以有限性中包含无限性,包含自身的它物。

自为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具有现实性、理想性、无限性、否定之否定的属性。

自为的存在是纯存在和有线存在的统一。

根据黑格尔自为的存在有三个范畴:一、多、斥力和引力。

“一”就是自己和自己相关,在自己之外在没有外在于自己的东西的意思。

同时应该说一时自己排斥自己,从该意义上说一又是有区别的。

里已经含有建立其自身为“多”的必然性。

“一”之自身的统一性,也可以用引力与斥力的关系来说明,这里所谓的“斥力”就是“多数的一”,仍然没有超出“一”自身,因此本质上久是引力。

“多”就变现为引力。

○2量黑格尔认为“自有”发展到了“排斥”和“吸引”的阶段就达到了“质”的顶点。

量包含:纯量、定量、和程度。

纯量所谓“纯量”是还没有界定的量,“纯量尚没有界定”例如;空间是“纯量”;但是从空间中取一确定的线段如“10里”就是“限量”黑格尔认为,量有两个方面:一是连续之量,一是分离之量。

就量的自身统一来说,它是连续的量:就量自身包含的单位来说,它便是分离的量。

例如:一百个人可以说是分离之量(个人分离),但又是连续之量(都是人)。

定量分离之量,构成了有限之量,因而量就过渡到了定量。

限量分离成许多特别的量,每一限量自成一单位,区别在于他得单位,这样量就发展为数。

限量就是有数的规定的量限量又细分为“数”、“外延量与内含量”、“量的无限”。

数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之数,规定量的数;二是计序之数(等级、度数)是质的数。

就数的连续性来说是“单位”,就数的分离性来说,是“数目”。

数的计算程度,黑格尔认为,程度主要是讲限度与定量自身的全体是同一的。

在量的方面,有多大的限度,就有多大的定量。

就限度之广度来说它是一外延量,就深度说它是一内含量。

外延量标志着限度的多重性,内含之量标志着限度的简单性。

例如;以温度计来说,一定程度的温度是一内涵之量,同时必定有一外延之量(水银柱的某种扩张程度)与之相适应,而且这种外延之量随着内涵之量的升降而升降。

○3度度是有质的定量,它本身包含着质与量的统一。

换句话说就是,它即具有规定性又具有直接性的定量。

黑格尔认为,一切存在着得东西,都有一个度。

度黑格尔把它分为三个方面:一“特殊的量”二“实在的度”三“本质之变”特殊的量“特殊的限量”一物在此“特殊的限量”范围之内事此钟质,而在此范围之外,则是另一种质。

“特殊化的度”“度”扬弃了“限量”的“莫不相干”的特性,就叫做“度”的特殊化。

意思就是使增减着得量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度中的自为之有”把上述共变关系中的双方作为一个东西的两个因素来考虑,就是“度中的自为之有”例如:用时间与空间两因素说明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度中的自为之有”实在的度这一部分黑格尔阐述了关于量变和质变的理论。

本质之变这是度的最后一个范畴,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度”到“本质”的过渡问题。

为克服由“度”到“无度”,复由“无度”到“度”的“坏的无限”,就得在“度”与“无度”之间寻找不变的“底层”。

质变只是状态的变化,而不变的是本质。

3、黑格尔的本质论这部分黑格尔阐述了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

黑格尔指出,在存在论的范畴内,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矛盾只是“潜在的”尚未实现出来。

但是“本质论”的范畴之间不再是过渡,而是不可分离的相互联系在一起。

黑格尔把本质的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本质自身、现象、现实○1本质本部分讲本质自身内部的反思即关于矛盾规律的思想。

本质论首先讲得是映现的关系,也就是讲通过,曲折的间接的过程来认识一个东西。

例如:认识光时通过镜子的反射而认为到的。

本质自身的反思范畴包括:同一、差别、根据等同一黑格尔认为,本质论中所谓自身联系或自我映现,也就是统一性。

我们必须区分两种不同的同一,1、抽象的同一,脱离了差别而片面的坚持同一2,、具体的同一,把差别包含于自身之中的同一。

差别黑格尔认为,“纯存在的展开”是“质”和“量”,而同一这个范畴的展开却是“差别”。

第一种“绝对差别”也就是说在甲和非甲的绝对差别中,构成差别的东西是单纯的非。

第二种“杂多”它的基本意思是说在“绝对的差异”中,“同一”包含“同一”自身和“差异”,两者各自成为一个整体或全体。

这样,两者就成了彼此独立、互不相关的东西,而“杂多”的意思正是指这种彼此漠不相关的差异。

第三种“对立”他认为杂多的东西彼此漠不相关,这就是“无差异”,“无差异”与“差异”正是“对立”。

对立意义上的差别是“本质的差别”——肯定与否定两方面的差别。

在对立中,有差别之物并不是一般的它物,而是与它正相反对的它物;也就是说,每一方只有在它与另一方的联系中才能获得它自己的本质。

黑格尔说:“对立是同一性和杂多的统一;对立的诸多环节在一个同一性中表现为杂多,,因而成为对立的。

对立的进一步发展是矛盾,每一方只是就另一方的存在而言才存在,就此而言,每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但它又是就另一方的非存在而言才存在,就此而言,又是排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