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讲座)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正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利用最新的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来进行教学呢?本文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运用这本教材进行教学。
一、了解教材体例在使用教材前,教师首先应该对教材的体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一般分为引入、讲授、拓展、检测等几个环节。
引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环节可以结合教学课件或者实物来进行生动的讲解,拓展环节可以设置一些延伸学习的内容,检测环节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者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灵活运用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授《小黄鱼和小海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体验小黄鱼和小海龟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三、注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影像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情感渗透。
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茉莉花》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茉莉花开放的视频,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美好的自然景色,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认同。
四、启发学生思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包含了很多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和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和活动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古诗《登鹳雀楼》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唐代的人会觉得鹳雀楼很高呢?你们有没有去过高楼呢?”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五、综合素材拓宽教学除了教材中提供的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寻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来拓展教学。
例如,在讲解课文《生活在水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附近的水生生物,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探索,丰富学生对生物的认识。
小学语文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小学语文如何使用好新教材摘要:小学语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阶段,一直以来都是以课本为主,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进行自我发挥的地方不多。
只有进行好语文教材的教学,才能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语文学习。
因此,要如何进行好语文教材的教学成为了需要语文教学工作者思考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教学;新教材随着近几年的国学热潮,语文的重要性不断被提及,最为明显的就是每个阶段的语文教材都进行了一定的改编,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
小学语文课本为顺应国家改革,发挥语文启蒙作用,版本进行了全面改革,添加了更多的古诗词,同时也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进行好语文新教材的教学需要从教材出发进行好新教材的教学首先需要从教材出发,吃透教材才能够围绕教材进行更好的教学。
同时,语文教学工作者也应当明白无论教材如何改编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改变的只是教材所有的内容,而不是改变了教材的知识点。
要进行好新教材的教学首先需要进行新旧教材的对比,观察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删改或添加了什么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来分析教材重点的转移。
其次,教学工作者需要探讨新教材所给出的教学内容是如何与知识点挂钩的,分析出新内容对于知识点的表达方式,例如课文《狐假虎威》的教学,首先语文教学工作者应当进行好最基本的生字词教学,解决学生的阅读障碍。
其次进行这一课文的教学需要分析课文是如何呈现教材与狐假虎威这个词语的关系的。
最后教学工作者需要发挥语文对于学生的教化作用,让小学生明白狐假虎威是一个贬义词,同时还可以进行狐假虎威的近义词,例如仗势欺人等等词语的相关教学,使学生拓展词汇量,进行更多的积累。
无论语文教材进行如何的改编,其中新知识点,例如成语知识的教学,古诗文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拼写能力的培养。
从教材出发可以使这些方面的教学都有据可循,而不是盲目进行的。
语文教学要从教材出发,不仅要进行教材本身内容的教学,还要进行好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进行更多的语文积累,因为学好学习语文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心得体会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辅;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一、要敢于重组新教材;以课标为准绳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它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给教师理解与把握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带来了无形的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使用新教材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进行重新组合;以完善新教材给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例如;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全面整合;在把握使用教材时就不能仅仅围绕“知识和技能”来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同时还应考虑另外两个纬度的实现..又如;新课标要求应该让学生经历什么样的探究或什么样的活动;就必须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经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课标中已降低难度或不作要求的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就不能按以往的办法仍重点地去教..二、以教材为材料;要灵活使用新教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助性材料;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学;而不是通过教学来教教材;师生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例如;理科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生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就没明确界定..在尽量让学生动手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验器材的具备条件、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弱等方面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不一定要严格遵循教材的顺序;可以适当灵活;教材上的内容并非所有的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字句都要让学生学懂学会..例如;语文教材上写雨景的课文;调到下雨天去上不也很好吗下雪了;写雪的课文在后面;移到前面来上不也可以吗有些自渎课文;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少用点时间;生疏的就多探讨不也行吗三、以生活为资源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要实现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要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新课程空间很大;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不能坐等现成的课例和教参;而应该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入手;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材料和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围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开放;让学习内容更加有血有肉;让学生喜闻乐见;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从教材内容的变革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学目标的多元定位到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无不体现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真正价值..现代的教学活动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代课堂应当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那么现代的学生应当是具备更强适应能力的;只有这样;他们走入社会才能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借助自己从课堂中得以萌发的力量;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总结出丰富的解决问题的先进经验;真正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024年新教材语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7篇)
新教材语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17篇)新教材语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7篇)新教材语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1一、普通阅读单元教学建议。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知道了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要通过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通过解读语文要素,把握教学要求;略读课依据学习提示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在略读识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比如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检查引导,也可以学习完课文内容再集中交流。
二、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使我明确了一个概念:提高阅读速度≠速度,是让学生原有的阅读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而不是学习“速度法”。
要借助阅读提示,落实训练重点和方法,教学时,要根据每节课的情况具体安排。
学习和练习双管齐下,学习在课内,练习在课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习作教学建议。
让我更清楚的知道,写文章不仅仅局限于“写清楚”,更要写“具体”,写人物时可以通过具体事物体现出人物的主要特点。
在习作过程中,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动笔写,教师再进行指导,落实修改和交流环节,形成自主意识。
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深刻的认识,为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的素质。
总而言之,在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新教材语文网络培训心得体会篇2一、统编教材的一些主要特点通过网络培训,我发现统编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清晰明了的双线结构这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与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不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的首页,都清晰明了地注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如六年级上册八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是:触摸自然、革命岁月、有目的地阅读、围绕中心意思写、保护环境、艺术之类、走进鲁迅;八个单元与人文主题相对应的语文要素分别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讲座)
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讲座)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材这套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来自全国56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
下面主要针对一线教师如何认识这套教材做一些说明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
这回改了:把拼音研究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
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
“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斟酌,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即是给了上马威,其实不利于造就对语文课的兴趣。
现在把拼音进修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我看拼音进修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举措让小学生觉得语文进修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造就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
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
汉语拼音只是手杖,学会认字便可以不要这个手杖了。
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
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
一年级能拼读音节便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
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
新教材如何使用?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新教材如何使用?部编教材使用建议部编本语文教材投入使用,就像一部作品面世,那么有哪些成功与不足,是好是坏,就交给读者去评判,就要看“读者接受反应”情况如何。
教材到底编的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更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总体效果来评判。
这套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到现在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待最后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时间实在拖得太长,编得也很辛苦。
主要是上上下下都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教材编者的压力大,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一些平衡和解释上。
这大概也就是带官方色彩的“部编本”的命运。
不过,因为中央重视,教育部直接领导,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也是空前雄厚的。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
人教社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先后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
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我在向中央汇报时说过,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
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所以“部编本”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它们的功劳。
大家来参加培训,我还想说的是,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某些教学理念,以及改革语文教学现状的某些动向。
要比较新教材和原来教材的不同,这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但我提醒大家更要关注这些“不同”、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2024年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
2024年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精选7篇)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__年X月X日,我参加了部编本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培训。
虽然时间不长,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聆听了熊宁宁等各位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及具体的指导,自己才对一年级教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
在本次培训中,专家教师主要从识字教学、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刚开始我对教材的认识没有那么的精深,不过听了专家老师的详细分析,知道了新编教材在内涵上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梯度上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在选文上注意营养与趣味并重;注重教本弹性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有机联系。
从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编排特点。
并且要注意把握本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这一点,让我在潜意识中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拉近课本与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使用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教学内容提示及一些教学中所要注意的问题。
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我们要充分地发挥课文中的插图作用,借助图画猜识生字,读通句子。
必要时,我们可以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老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而是加强引导学生注意发现的层次性,将发现的识字方法迁移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和鼓励他们独立完成。
不过要时时对生字进行复习和巩固。
部编教材增加了趣味性,让一些耳熟能详的有趣的儿歌进入了孩子的视线,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
倡导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体系,重视阅读与表达的关系,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新编教材特别关注言语实践活动,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去思考、去实践,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让孩子感受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徐轶在统编教材培训会上关于统编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讲座四到六年级的教科书,因为它容量特别大,我们用这样的一个框架,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四到六年级教材它的基本思路,或者是说我们四到六年级的教材有哪些侧重点,有哪些着力点。
其实这几点我觉得放在整个教材体系的介绍里边,好像也没有问题。
只是今天下午的侧重点,放在四到六年级的教材,我们在这方面是怎么思考的,是怎么来做的。
在谈论这几个特点之前,我想还是给介绍这个双线结构一览表。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会一个一个地去说,就考察大家的快速阅读的能力。
我们五年级上册有一个单元叫“提高阅读的速度”,那大家就迅速地浏览一下。
我想老师们一定从这几屏上面已经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我在做PPT的时候,有一些单元,我是做了标红的处理。
这些标红的单元,其实是不符合我们教材所讲的双线组元的整体思路的。
我想我今天下午的这些内容呢,可能是基于老师们已经了解了三年级教材的基本结构,了解了整套教材基本的编写结构的前提下,所以我想老师们对“三位一体”“大量阅读”的理念,对“双线组元”“语文要素”这些名词一定已经非常熟悉了。
那在这个一览表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实每一册都有例外,这个例外呢,有的是阅读策略单元,也有习作单元。
另外还有一种老师们可能没有关注,我没有标红,它是文体单元。
文体单元也是不符合人文主题加语文要素这样的双线结构的,因为我们不考虑这种特殊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们更多的是考虑语文要素,我们语文学习要落实的这个点。
后面呢,我会用一定的线索来帮大家看一下它们是怎么串联在一起的。
这里边我做了一个关于识字写字的一个图表,来看一下我们关于识字写字的安排。
因为这是一个小问题,特别是到了中高年级识字写字也不是重点。
但是我想这个图表,可以帮助我们整体上去把握整套教材的识字和写字,字种的数量的安排。
低年级按照要求来说,识字量和写字量都比较大。
那么到中年级,相对来说比较均衡。
到高年级,特别是到了六年级,已经没有是安排识字,只有写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培训讲座:《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编写解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培训讲座:《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编写解读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方法。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它应该是孩子们喜欢的,因为它贴近他们的生活,充满童趣,而且教材内容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他们觉得更亲切、更熟悉。
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教好这样一本书并不容易。
首先,我们来看识字写字部分。
在上午的讲座中,谢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整本教材的概览、拼音、课文和入学教育的编写特点。
下午我们继续研究,重点关注识字部分。
现在的识字教学分为两个单元,一个是放在入学教育后拼音研究前的5篇课文,其中4篇是新的,1篇是改编的。
与人教版不同的是,《口耳目》只有在这里出现,而且改编幅度很大。
第二个单元是集中识字单元,与人教版对比,有2篇新的《小书包》,1篇改编的《日月明》,还有2篇旧的《画》和《大小多少》。
从这个编排来看,体现的是识写分流、多认少写。
识字教学主要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
集中识字体现在两个单元的集中归类识字和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分散识字体现在拼音教学中的32个字。
整册教材的识字教学,我们发现认字量减少了,从400字减少到了300字,书写量依旧是100字。
除了数量的变化外,从选字的角度来看,教材更注重构字简单、重现率高的高频字和构字能力强的汉字。
总体来说,识字教学的坡度放缓了,减少了识字量。
我认为,归类识字的第一单元最具特色。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下编排顺序:首先把这个单元的熟字放在拼音研究之前,先学一个单元的常用字,再学相对枯燥的拼音,主要体现的是低幼衔接。
其次,许多孩子在入学前就已经认识了一些字,这些字并不是通过拼音研究的,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电视、父母的教导等途径研究的。
现在我们也用这种熟悉的方式来研究一个单元的生字,孩子们会觉得很亲切、很熟悉,一点也不陌生。
第三,这个单元的字是高频字,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上都在使用,所以他们非常熟悉,熟悉度很高。
2023年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 培训心得
2023年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2023年小学部编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17月,我参加了由安康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部编本人教版新教材培训,听了本次讲座,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部编本教材“好教”,但“教好”不易。
“好教”,是因为它和现行语文教材相比,有自己明显的优势,它的编排体系更利于教师的教授,更加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通过学习,让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懂得了怎么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有效的去教。
首先就是关于部编本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
新教材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自主的探究。
比如口语交际,从交际的实际入手,通过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入手,让他们在游戏中发现交际的最基本要求,声音要让别人听到,要懂得认真听。
其次,部编本”教材的几点变化,第一就是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过去小学阶段古诗文很少,这次有了较大的增加。
新版本教材整个小学阶段共选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版教材增加54篇。
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预测”2个栏目。
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
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这样就有利于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度到书面语,引导学生读书的兴趣。
教材中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要有整体的意识,把字融于词中融于句子中,引导学生多表达,多积累词语。
教材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
在逐步的积累中提高素养。
第二体现在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
新教材的内容有所删减,但我们课堂教学的容量却更加的丰富。
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知识的渗透。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
部编教材教----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使用建议建议使用统编版高中语文材时,教师们可能会感到压力。
这是因为教材进行了大量改动,包括新的课文、体例和教法。
但是,这套教材并不是要完全颠覆以前的教材和教法,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变化和革新。
因此,教师们应以积极和正常的态度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对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较大,因此我们推荐教师们稳步推进使用材。
不能指望材一用,教学就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使用材和法是时代的要求,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
我们应该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材时,教师们需要根据各自学校或班级的情况,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
关键在于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才能真正用好教材。
这需要时间和努力,不能仅仅通过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我们不赞成形式主义和“一刀切”的做法。
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大步改革,而办学条件差的学校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进。
教师们应该有选择权,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如何使用材。
考虑到教师们时间紧张,建议先尝试使用新方式教授一两个单元,积累经验后再推广法。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教材只是教学的工具,真正决定教学效果的是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使用材需要更学观念,理解材的变化和创新,以及背后的学理支持。
建议备课时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材,对比理解教材编写理念和设计意图。
初中和小学老师也需要研读高中新课标,了解教材变化和创新的来源。
现在全国的中小学老师都在研究如何实施材提出的新理念和教学方式。
使用“研究任务群”来整合单元教学可以突破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建构“语文核心素养”。
把过去比较零散的课文教学分为若干“研究任务群”,并以任务群来组织单元教学,可以使教学目标更加集中和清晰,避免同质化弊病。
备课时应根据“研究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组织教学,把握某个单元或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这将有助于克服语文教学的随意性。
使用“研究任务群”的单元教学,可以减少灌输式讲解和刷题,多匀出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解决“读书少”的问题。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及使用建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一环,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在推出后备受关注。
那么,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又该如何使用这些特点呢?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1. 紧扣新课程标准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新教材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贯彻“素养教育”理念,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材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能力。
2. 内容简洁易懂教材内容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文学作品等多种元素,但又不失简洁明了。
教材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和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强调综合素养教材内容涵盖语文的各个方面,包括识字、识句、识段、阅读、书写、口语表达等多个方面的素养培养。
教材还加入了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任务,帮助学生深入贯彻概念,提高语文素养。
4. 引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教材在教学设计上倡导多元化、趣味化、情境化等教学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比如情境化教学、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增加了文化熏陶除了教授语文知识外,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
通过课文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人格培养提供营养。
二、使用建议1. 注重情感投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投入。
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收获快乐。
2. 多角度导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采用讲解、讨论、播放视频、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联系,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温儒敏教授谈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132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也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十多年来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在教材编写中“沉淀”下来了。这些年一线教学所出现的某些通病,也努力通过教材的编写去纠偏。应当说新教材还是注意“接地气”的,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注重学习和继承以往教材编写好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使教材编写更有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教材是“公共知识产品”,编写需要听取各方面意见,还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制约,但还是要努力去创新,是“守正创新”,避免被媒体裹挟,随波逐流。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
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温儒敏教授提出的部编教材使用建议01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两个前提
编者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如何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这是当前乃至之后很长时间内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四至六年级的老师来说,不仅面临教材中很多新的教学内容,还要解决“新旧”教材之间的衔接问题。
那么,除了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等,在宏观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视角来看待统编本教材?在使用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具体到教学中,又应如何处理教材变化带来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变?有哪些具体策略?本期,统编本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从立德树人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教材的编排作了分析,并就如何使用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是用好统编本教材的两个前提。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马建明、江苏省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倪鸣、江苏省镇江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张晨晖分别就苏教版与统编本教材在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上的变化,进行了比对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希望这些文章对于老师们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借鉴。
坚持立德树人,立足核心素养——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的两个前提北京大学温儒敏今年9月开始,小学四、五、六年级也要开始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
如何用好统编本语文教材?除了要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框架、体例,还要了解并把握好两个理念——立德树人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是用好新教材的前提。
一、立德树人要“整体渗透,润物无声”统编本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使用新教材,首先要考虑的也应当是“立德树人”。
这是很高的目标,也是必须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要求。
不宜对这个要求作简单化理解,以为只是政治口号。
教材对“立德树人”的体现是颇为用心的,有一个通盘的构思,以期做到“整体渗透,润物无声”。
在教材中,“立德树人”不是贴标签,不是“穿靴戴帽”,而是时常想到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
这个构思到了高中,就更明确了,可简单归纳为三个词——“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
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的主轴。
小学和初中统编语文教材的编写,也是以这三个词所体现的精神作为目标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新教材、新起点――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解读新教材马龙县旧县小学罗聪升“哭了很久,我出来了,手里还拿着半个琵琶遮着脸。
”本学期,教育部编写了近五年的新教材终于在殷切期待中展现了它的真实面目。
为了引导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更好地利用新教材,我通过研究新课程标准,比较新旧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解读新教材。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教育部编写的一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册采用大幅面排版和水墨插图,美观大方。
新教材有什么变化?(一)、调1、教材板块调整原教材的第一个单元是拼音教学,新教材的第一个单元是识字教学。
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呢?拼音教学被定位为一种工具,一种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识字的难度低于学习拼音的难度,拼音很容易与儿童的学前生活联系起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新教材中的拼音教学从原来的4个单元减少到现在的2个单元;识字率已从原来的8个班调整到目前的10个班。
目的:体现新课程标准“读写是读写的基础,是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它反映了拼音作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新版教材共14篇,保留原5篇,新增《秋》、《江南》、《青蛙写诗》、《明日远足》、《大小》、《项链》、《乌鸦饮水》、《小蜗牛》等9篇。
选文突出经典与时代,选材既美观又适合教学的内容,部分经典文本已被还原。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文字交流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
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
《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 落实语文要素 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原创讲座)活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将语文要素渗透在每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梯度地螺旋上升。
一至三年级课后练习题,较过去语文教材的练习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后习题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能有效地沟通课堂内外,“语文味”也更浓了。
每篇课文后面,除了“读一读”、“朗读课文”等基本的教学要求以外,还有三四个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练习题。
其中,有理解课文的练习,也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要求,还有语言实践的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掌握语文要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因此,用好课后习题,充分挖掘它的教学价值,是每位语文老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
如何灵活运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叫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当的学习策略。
从教科书的编排体系中可以看出,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语文要素基本遵循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梯度发展序列,稳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什么叫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
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语文学习必定涉及语言知识学习,知识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么知识,如何教知识,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
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2024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18月16—17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员集中培训。
这次培训会上一共有8位老师,对我们进行新教材的编排解说及教材特点的说明讲座。
16日上午,首先是局教研室的柯玉蕾老师,它从新部编教材内容编排的思路与教学建议入手,向我们解读教材中蕴含的新教学理念,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人文主题等,也提供了有关语文教材教学的建议,全面分析了教材编排思路和内容。
接着是二小的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的“快乐阅读吧”的教学编排和教学建议,并重点讲了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6日下午是七小的周老师讲座,她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课后习题与语文园地的解读与运用,她逐册的对统编本教材的各园地的练习进行解读,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
接着就是四小李老师,给我们分享的是统编本教材的习作编排和教学建议。
她重点讲了习作就是要不学生写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抄例文。
第二天,17日上午是一小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统编语文本教材的编排背景和教学策略,她突出的了“统编教材的两个概念”就是语文要素和教学策略。
接着七小的蒙金粉老师分享的统编五年级教材的“阅读策略”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她每个单元细致分析,提出的教学建议都是全新的理念。
17日下午是四小的老师分享的统编教材口语交际教材梳理和编排特点,还有教学建议等。
她主要分析了统编教材的口语交际的特点,突出学生说,学生的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最后是三小的高云老师,她分享的是统编教材小学六年级教材的使用思考与建议。
每个单元的编排特点,每个单元的教学建议,细致入微,让人耳目一新。
这次培训我们快收获满满,感谢教育局给了我们全体小学语文老师的这次培训机会,有了这8位老师的分析和指导,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新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也更新了教育观念,使我明确今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
通过上面的8位老师的培训,让我知道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语文学科教学必不可少的两部分,正如新课标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则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丰富精神世界。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首先我要说的是,这套新教材到底编得怎么样,不是我们这些参与编写的人所能评定的,也不是我这个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还得靠一线教学的实践来评判。
大家要尊重新教材,理解新教材,用好新教材,但也用不着把新教材看作是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教材教材,编得再好,也只是用于教学的材料,当然也会提供某些教学的框架与导向,但学情不同,用起来也应当有各自的发挥。
教材是可以质疑、改动和调整的。
我期待通过广大教师的实践,不断完善这套新教材。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
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的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很难动员这么多力量。
它的编写质量是有保障的,作为一种“公共知识产品”,也能够被多数人接受。
我们不好说这是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可以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整体水平。
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得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部编教材取代原来人教版,以及其他一些版本,不要忘记前人的功劳。
很自然的,大家会比较新旧教材的异同。
比较要关注有哪些“不同”更要关注变化之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
这也许会引发我们去思考与探究,通过新教材的使用,去推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大家现在只看到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新教材,其他还在最后送审,二年级大概8月份才能印出来。
这里有必要让大家对整个部编本语文教材有个大致的印象。
说是总体特色,其实也就是从编者角度,希望教材能够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概括起来,有这么4点。
一是强调立德树人,却又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二是“接地气”,希望有新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用好部编本语文新教材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关注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来自全国56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
下面主要针对一线教师如何认识这套教材做一些说明一、一年级为何要改为先认字,再学拼音?过去都是一年级刚上学就学拼音,然后再用拼音去认字。
这回改了: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这个改变体现一种更切实的教学理念。
其实,传统的语文教育都是从认字开始,是在没有注音帮助的情况下进行的。
以前的蒙学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反复诵读,慢慢就会认字了。
部编本多少有点回归传统。
入学教育以后,第一篇识字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六个大的楷体字扑面而来,会给刚上学的孩子留下深的印象,可能是一辈子的印象。
接下来是“金、木、水、火、土”,“云对雨,雪对风”,很传统,也很有趣。
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的是孩子们对汉字的原初感觉。
“第一印象”不是字母abc,而是汉字“天地人”,这个顺序的改变是别有意味的:把汉语、汉字摆回到第一位,而拼音只是辅助学汉字的工具,不是目的。
先认字后学拼音,还有一个考虑,是幼小衔接,放缓坡度。
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而言,一上来就是拼音,比较难,等于给了下马威,并不利于培养对语文课的兴趣。
现在把拼音学习推后一点,能减少他们的畏难情绪。
我看拼音学习再往后推一两个星期也无妨,总之是要想办法让小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挺有意思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认字读书的兴趣,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汉语拼音对刚上学的孩子比较难,教学有什么建议?老师们要明确,学拼音是为了识字,当然,还有普通话正音。
拼音是认字的工具,但别当作阅读的工具。
汉语拼音只是拐杖,学会认字就可以不要这个拐杖了。
所以,拼音教学要实事求是,降低难度。
例如,发音是比较难学的。
学拼音当然要教发音的方法,但也不要过分要求。
一年级能拼读音节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能直呼音节。
拼音字母表是要熟记的,但不强求背诵默写。
声母、韵母的音节能够书写即可,是否工整不必讲究。
大致说来,就是一年级拼读准确,二年级要求熟练一点儿,也就可以了,别增加其他额外的负担。
有许多学校一年级还学英语,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老是混淆,老师教学的压力是很大的。
还有就是南方方言区的老师,为了训练一个发音,可费老劲了,效果还不好。
如果认识到汉语拼音就是一个认字的“拐杖”,普通话正音无非是为了沟通,那老师的压力会小一点,辐射到学生那里负担也会轻一点,效果不见得就差。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降低了难度,有些学校可能不注意。
说到普通话的学习,也要实事求是,方言区的学生会用普通话沟通,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说得多么标准、漂亮。
如果方言区的老师能结合所在地区学习普通话的发音难点,来补充设计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那就更好了。
总之,学拼音就是帮助认字,不能代替认字。
拼音对学普通话有正音作用,但不要把读拼音当作学普通话的办法。
另外,部编本语文的拼音教学内容还有一个变化,就是将拼音教学与认字教学结合起来,学拼音结合认字,彼此融通。
对此大家也要重视。
三、“和大人一起读”是什么栏目?要列入教学计划吗?“和大人一起读”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
大人指父母、老师或其他家庭成员与亲友。
一年级刚上学的学生自己还不会读,所以让大人和他们一起读。
这个栏目的用意是激发读书的兴趣,让孩子刚上学就喜欢语文,喜欢读书。
这也是幼小衔接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主要是无纸化教学,听故事多,到了小学就开始使用纸质的阅读材料包括书本了,让孩子先和大人一起读,慢慢过渡到自己读,这过程需要大人的引导。
以前的教材没有这个栏目,大家不知道如何处理。
我建议你们把这个栏目纳入教学计划,但不要处理成一般课堂上的课,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让家长少看电视、少打麻将、少上微信,多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也等于创造了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
现在许多家长没有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我们可以先在教室里面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
一起读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必布置作业,附加的任务多了,压力大了,兴趣就少了。
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
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的一起读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
四、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哪些变化?一个变化就是课文数量减少了,教学类型增加了。
像一年级上册,人教版原来有41课。
现在减少为32课;汉语拼音的课量也减少了,识字课却增加了。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原有39课,现在也减少了,减少为29课。
课文数量的减少,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减负”(孩子们负担重,往往不是教材、老师加重的,而是社会、家长加重的),而是教学内容方式的调整,使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重视口语、读书等方面的内容,也更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课文的变化很大,几乎换了三分之二的课文。
课文的选篇标准强调了这4点,即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同时要适当兼顾时代性。
新教材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格外重视,这方面选文的比重大大增加,一年级就选了许多古诗。
大家会发现,有些经典的老课文又回来啦,没经过沉淀的“时文”少了。
五、识字写字教学如何做到更有科学性?首先是实行“认写分流,多认少写”。
这是部编本语文低年级的编写原则。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为尽快过渡到独立阅读阶段创造条件。
认识字和学会写,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小学要求低年级认识常用字1600左右(以前是要求1800),其中800字左右会写,教学中注意不要加码。
不要回到过去那种“四会”的要求,因为认、讲、用、写是很难齐头并进的,那样做效果可能欲速则不达。
新教材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是有讲究的,大家在教学中要认真体会。
一般而言,只要按现教材设定的各个阶段目标推进,学生到二年级下学期大致可以实现独立阅读。
大家要注意,一年级上册后面附了一个《识字写字基本字表》,要求会认300字(这300字应当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点),100个会写的字;一年级下册附400个会认的字,200个会写的字。
有的老师会问:这些字是怎么来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读课文,才安排学这些字吗?不是的,它是依据对小学生阅读的字频调查来确定的。
先认这些字,才可能尽快过渡到独立的阅读。
而且从字理、字结构来看,先认识这些字,也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认更多的字。
新教材有意安排了“多元认字”内容,就是说,不完全依赖拼音认字,还要多通过字形、结构、偏旁等去认字。
如果单纯依赖拼音识字,可能会拖累识字的效率,不利于尽快进入无拼音的实际阅读阶段。
教学中老师们要重视范读、熟字带生字、尽量勾连口语词,等等。
教第二、三单元时,要巩固和复现之前认识的汉字,避免回生。
一年级要尽量照顾到多元识字,到二年级下学期,一般就掌握多元认字方法了,那时就不光会拼音识字,还会根据上下文猜读、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猜读等。
新教材“多元认字”的教学思路,老师们应当多加关注,加强研究。
六、如何上好古诗词的课?有无必要让孩子学“国学”?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
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也分量也加重了。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花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
因为“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讲王维的山水诗,也不一定非得往“热爱大自然”上面靠,让小学生安静下来,体会一下诗中表达的那种“静”,我看就可以了,不必添加许多成年人理解的内容。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也许一是说不清美在哪里,总之是积淀下来,有所感觉了。
现在有些古诗词教学过于繁琐,像外科手术,把那种“美”都给弄跑了。
比如有一些老师教《静夜思》,教案设计的程序就很繁琐——首先放一个视频,视频中有月亮,老师问学生:你想到了什么呀?有的还让发表一个感慨,说:“月儿圆啦,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
他只身离家在外,看到圆圆的月亮,想起他的故乡,想起他的亲人。
在深深的思念中,他通过写诗排走心中的寂寞。
”这就有点“绕”,还有点“酸”,小学生怎么会有兴趣?有的老师还逐字逐句地讲解,安排各种活动,什么李白的诗中有几个动作呀,分解一下,让孩子们演示一下什么叫举头望明月。
这多累赘呀,于是静夜思中的“静”跑了。
小学生学古诗文,是比较难的,要求别过高,不必在所谓主题思想、意义价值、艺术手法等方面讲太多。
有的教案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朗读不能取代自主性的阅读和吟诵。
要不要把“国学”当作课程?我在这里非常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
“国学”这个概念很复杂,在晚清是为了抵御“西学”、拯救国粹而提出的,当时是“国将不国”之学,带有保守主义的意味。
这些年有些人张扬“国学”,也许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什么是“国学”?范围太大,很笼统,而且精华与糟粕纠缠,又很复杂。
我看还是提“优秀传统文化”为好,这是中央的提法。
至于“国学”不“国学”,学界都还弄不清楚,有争议,我们中小学不要去套用。
社会上有人开设了读“三百千”的班,说那是“读经”。
夸张了。
“三百千”是古代开蒙的读物,主要是认字用的,小学生读一读也无妨。
但要注意“三百千”并不是“经”,里边也有许多不适合现代人格发展的糟粕。
小学不要开设什么“读经”班。
多读点优秀的古诗文就挺好。
七、部编本语文为何要强调课型的区分?课型的区分一年级还看不太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类型,或者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
初中教材“精读”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往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精读课主要老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就是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味;而略读课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
课型不同,功能也不同,彼此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
那么小学怎么上好教读课?一是要安排好预习,不要布置太多作业,主要就是提一些有趣的问题做铺垫和引导,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读的重点是教阅读的方法,同时也适时教一些写作方法,两者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