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理想中的爱情——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理想中的爱情——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理想中的爱情——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理想中的爱情——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关雎》是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古文《诗经二首》之一。

文章描写了“君子"对心爱的“窈窕淑女”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在艺术表现上表现出典型的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丰富的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因此以读贯穿始终,通过不同层次和角度的诵读让学生初步对文本的理解,调动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顺势掌握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和重章叠句的表现形式,并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学情分析《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古诗词积累,可在课本里接触《诗经》还是第一次,而且由于时代久远及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学生在理解上会有畏难情绪。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在学习指导上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未知与已知之间的联系。

例如学生在接受比、兴的概念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勾连此前学过的《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就是比兴手法在现代诗歌中的运用,进而引入到对本文的理解,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对文本的赏析中来。

三、设计思想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积累”,对知识的积累,对语言的积累,对情感的积累。

所以本节课以读促思,意在突出学生的自主解读和心灵体悟。

以读贯穿全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力求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关雎优秀公开课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关雎优秀公开课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关雎
《诗经 · 周南》
1/26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关《诗经》文学常识。 2.重复诵读诗歌, 了解诗歌中蕴含思想感情。 3.学习赋、比、兴表现手法, 体会重合句表示方 式。 4.要求学生重复诵读, 背诵这首诗。
2/26
1、《关雎》选自《诗经﹡周_南__》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名称是什么? 《诗经》 4、它收录是哪个时代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8/26
二、品析《关雎》
9/26
注意以下句中不一样颜色词:
在河之洲 黄河(现指普通河流, 词义扩大)
君子好逑 配偶(与“逑”字面完全不一样)
左右流之 寻求、捞取
寤寐求之 时时刻刻都在追求
寤寐思服 思念(今指衣服或“吃”)
琴瑟友之 弹琴鼓瑟, 亲近(名词作动词用)
左右芼之 挑选
钟鼓乐之 敲钟击鼓, 使…高兴(使动使用方法)
23/26
四、背诵《关雎》
24/26
25/26
课堂小结: 爱情与友情亲情一样, 是人类 最真挚情感, 也是文学永恒歌诵主 题。但应该是以相当成熟年纪和 心态为前提, 过早地去包括它, 那 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个无情地伤 害, 就好比揠苗助长。而现在呢, 我们聪明做法就是来观赏前人为
26/26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
译文:
在船左右捞取。 文静美好姑娘啊,
我日日夜夜都把你追求。
12/26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思服: 思念
辗转反侧。
追求愿望难以实现, 译文:我日日夜夜把你思念。
思念悠悠没个完, 翻来覆去难成眠。
13/26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友: 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荇菜, 在船左右择取。 文静美好姑娘啊, 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12《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关雎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关雎》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3.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4.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5.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结合课下注释体会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难点:1. 分析“淑女"和“君子”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2. 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合作探究体会诗歌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导入:诗是思绪翩飞时,在光阴里留下的悠然倩影,是愁肠百结时,在心海里翻涌的幽深波澜。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对它评价很高。

现在就跟老师一起走进《关雎》的世界吧。

文学常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章亦是如此。

任务一:诵读感诗歌之意一曲一调歌生活: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的画面美。

明确:从内容上看,普遍认为《关雎》写一个男子追求女子的故事,共三章二十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爱情画卷。

第一章,大约是春夏之交,这个美丽的季节,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州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无限的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伴侣。

第二章,他朝思暮想,醒着也想,睡着也想,只怕追求不到;躺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就是睡不着,就只是思念着她。

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写出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之情。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公开课优质课比赛课一等奖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放吟诵版《关雎》一、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

”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二、介绍《诗经》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雎》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诗经·关雎》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幻想
17/20
这首情诗特点:
一、在语言利用上:见物起兴,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友好; 二、在追求方式上: 弹琴鼓瑟,敲钟击鼓; 三、在追求对象上: 是劳动中女子。
18/20
练习背诵: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 容 作铺垫。
5/20
解文题
《关雎》是《诗经》开卷 之作,从来为人重视。它 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 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 单相思感人情景。所以本 诗能够了解为一首爱情诗。 “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 两个字作为题目,其它篇 章亦是如此。
9/20
三读,观赏品味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0/20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 女子一首古老情歌, 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 素优美,韵律友好,意 境优美.
1/20
《诗经 · 关睢》
古文中描写爱情诗句: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20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 2、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
韵律友好语言特点。 3、了解男女主人公性格特点。
3/20
11/20
12/20

九年级诗经两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九年级诗经两首教案一、教案一:《关雎》1. 教学目标:a. 了解《诗经》的意义和作用;b. 理解并诵读《关雎》;c. 掌握《关雎》的背景知识;d.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品味。

2. 教学准备:a. 《诗经》相关资料;b.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c. ppt课件;d. 打印《关雎》的课本诗歌。

3. 教学过程:a. 导入:与学生分享《诗经》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好奇心。

b. 导读:阅读《关雎》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作者、作品的主题和内容。

c. 练习: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关雎》的意义。

d. 分析:分析《关雎》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意境。

e. 诵读:让学生轮流诵读《关雎》,并指导他们关注声音、节奏和抑扬顿挫。

f. 欣赏: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的《关雎》诗歌朗诵,深化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g. 总结:归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展示他们对《关雎》的理解。

4. 课后作业:a.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关雎》的理解和感受;b. 准备一段《关雎》的朗诵,展示给同学们。

二、教案二:《卫风·硕人》1. 教学目标:a. 熟悉《诗经》中的《卫风·硕人》;b. 理解并诵读《卫风·硕人》;c. 掌握《卫风·硕人》的背景知识;d.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a. 《诗经》相关资料;b.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c. ppt课件;d. 打印《卫风·硕人》的课本诗歌。

3. 教学过程:a. 导入:复习《诗经》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b. 导读:向学生介绍《卫风·硕人》的背景、主题和形式特点。

c. 练习: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读和理解《卫风·硕人》的意义。

d. 分析:分析《卫风·硕人》的诗歌技巧和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其深层含义。

e. 创作:鼓励学生创作一篇与《卫风·硕人》内容相关的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关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关雎》是《诗经》的首篇,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内心深处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在艺术表现上,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和重章叠句的手法,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美感。

教学本文,应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

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认识《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诗经》,尽管诗歌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

再者八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初中生活,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有自己的见解,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创新,敢于展现自我,有朦胧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2.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诵读并能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情感。

2.掌握起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难点: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五、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工具:课本、PPT六、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展现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

那么追求的过程中如何呢,结果又是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开篇的第一首关雎2.简介《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基础知识
总结词
全面、详细、易懂
详细描述
本部分主要针对《关雎》的背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关雎》的作 者、创作背景、主题思想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价值。
核心技术
总结词
深入、系统、实用
详细描述
本部分主要讲解《关雎》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包括修辞手法、意境营造、 意象运用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加强文化传承教育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引导学生更 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
• 文献1:作者1,标题1,期刊名1,出版年份1 • 该文献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
的参考和指导。 • 文献2:作者2,标题2,期刊名2,出版年份2 • 该文献是对另一研究领域的系统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全面
课程目标
理解《关雎》的文学 价值和文化意义。
探讨《关雎》对后世 文学的影响和传承。
分析《关雎》的艺术 特色和创作手法。
课程大纲
01
02
03
04
《关雎》的创作背景及文化内 涵。
《关雎》的文学价值及其在《 诗经》中的地位。
《关雎》的艺术特色及思想内 涵。
《关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及 传承价值。
02
课程内容
培养了文化传承意识
通过学习关雎诗歌,学生更加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对中华文 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得到了提升。
未来发展展望
1 2 3
拓展诗歌鉴赏的教学内容
未来可以在本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诗歌鉴赏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 欣赏更多优秀的古代诗歌。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新编关雎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关雎》是出现在《诗经》中的一篇古老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关雎》,既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又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学习兴趣。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关雎》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关雎》的主题和背景;2.培养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3.学会运用文学语言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 (10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关雎》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提问学生对于《关雎》的了解程度。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歌欣赏 (20分钟)教师朗读《关雎》,然后请学生闭目倾听并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接着,让学生与同桌合作,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感受,以及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

3.诗歌分析 (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关雎》中的一些重点句子,并解释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并鼓励学生提供独立的解释和见解。

4.小组表演 (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根据《关雎》中的文字内容创作表演剧本,并进行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自己对于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诠释。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演绎的指导和建议。

5.课堂总结 (10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并提醒学生重点记忆和理解的部分。

同时鼓励学生从本节课的学习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诗歌欣赏、分析和小组表演的过程。

2.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尤其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3.收集学生的小组表演成果,对表演的内容、创意和团队合作进行评估。

4.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本节课的理解和满意度。

五、教学资源1.诗集《诗经》2.教学课件和PPT3.小组表演的道具和服装 (可根据需要自行准备)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关于《关雎》的资料,并写一篇小论文。

《关雎》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关雎》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关雎》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关雎》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关雎》小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想】《关雎》是一首古老经典的爱情诗歌,尽管其中有些诗句人们耳熟能详,但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真正理解起来却并非易事,引用《关雎》教学设计。

因此,本着"以学为主"的原则,这次课堂教学就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采用了"一诗四读"的方法--吟读,译读,品读,唱读。

换一种说法就是:大声地朗读,生动地译读,多元地品读,优美地唱读。

【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

师: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

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

说起《诗经》大家应该早已有了解的。

哪位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本书?师:《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着《诗经》,你会觉得步入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诗吗?师:不错,是《关雎》。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位于"三百篇之冠"的《关雎》。

二.一咏三叹吟读《关雎》1.找学生朗读诗歌。

(订正字音)2.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诗歌。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抑扬顿挫。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齐读。

三.相映成趣译读《关雎》1.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以下关键词:雎鸠、洲、窈窕、荇菜、流、寤寐、采、友、芼、乐。

2.学生译读诗歌:要求:①以诗译诗;②力求押韵;③解释扩展。

(1)教师示范译读一句。

(2)学生四人一组合作译读。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关雎教案一等奖

关雎教案一等奖

关雎教案一等奖教案标题:《关雎教案一等奖》一、教案背景和目标:《关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著名的民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

通过学习《关雎》,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关雎》的背景和意义;2.理解《关雎》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3.分析《关雎》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4.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古琴演奏《关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联想。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关雎》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民歌,属于《诗经》中的一篇,以及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俗和人们的情感。

3.诗歌分析:分析《关雎》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

4.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分析《关雎》中使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5.诗歌朗诵:组织学生进行《关雎》的诗歌朗诵,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6.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首与《关雎》主题相关的诗歌,可以是仿写、续写或自由创作。

7.作品展示和分享: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的艺术创造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诗歌朗诵:评估学生的语音语调把握和情感表达;3.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关雎》主题的理解;4.作品展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资源:1.《关雎》原文和翻译;2.古琴演奏《关雎》的音频或视频;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指导问题;4.学生诗歌创作的指导要求;5.诗歌朗诵的评价标准。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

它是选自《史记》的。

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1、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2)成书于春秋。

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5)反映内容(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1、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2、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明确:重章;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明确:叠句;这首诗是几言?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诗经之《关雎》教案一等奖设计2教学目标: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第10页
(三)词类活用 1.左右流之 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 2.钟鼓乐之 名词用作动词,敲击钟鼓。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 使……高兴。 3.琴瑟友之 名词用作动词,弹琴鼓瑟。名词用作动词,亲近。
第11页
(四)名句积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12页
美好追求
导思1.诗中,主人 公是怎样追求所喜 欢人?
第14页
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个水鸟,普通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第15页
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文静美好女
子,是男子好配偶。
第16页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
第24页
关雎

淑女 流 采 芼

起兴

荇菜


君子 求 友 乐
爱 情
第25页
《关雎》是一首优异爱情诗,描写了一位青年 执着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姑娘,重复倾诉内心缠绵 情思,急迫期望很快未来能与意中人美满地结合,表 示了对美好爱情向往与期盼之情。
第26页
1.恰当利用“兴”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
第30页
第20页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景物 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 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动 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 追求。
第21页
阅读方法解密
古诗文中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 古诗文中景物描写作用主要有:(1)点明诗歌基本 信息,包含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2)衬托 人物性格。(3)营造一个气氛和意境。(4)表示人物心情, 抒发内心情感。其中第(4)是古诗文中景物描写终极与关 键作用,所写景物归根结底是要为情感含蓄与巧妙表示 服务。普通有两种情况:一是正面衬托,即普通所说借 景抒情,融情于景。一是反面衬托,即普通所说“以乐 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以倍增其哀乐”。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关雎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精选篇章解读
深入解读《关雎》篇 章,包括其背景、主 题、情感等方面;
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 的比较,突显《关雎》 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分析《关雎》中的经 典名句,引导学生领 悟其深刻内涵;
文学手法剖析
详细讲解《关雎》中运用的比 喻、象征、双关等文学手法;
分析这些文学手法在表达主题、 塑造形象、传递情感等方面的 作用;
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 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高教学效 果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
生跟不上教学进度。
改进方向及措施
提高学生参与度
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优化时间安排
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消 化所学知识。
关注个体差异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并根据个 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完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05 教学反思与展望
本次公开课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关雎全国公开课以深入解读《关 雎》为核心目标,注重培养学生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丰富
课程涵盖了诗歌背景、意象分析、 艺术手法等多个方面,使学生全 面理解《关雎》的文学价值。
教学方法得当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关雎所蕴含的道德伦理观念,如 忠诚、专一、自律等,对现代社
会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公开课背景及意义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古代经典。 公开课作为一种普及性教育形式,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关雎的文化魅力。

关雎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关雎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1.衿:衣领
女子相思
2.悠:忧也,从心攸声。
略带埋怨
本义是忧思,悠悠,形容深思样子。
3.宁:莫非。 4.嗣音:继续通音信。
子衿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子佩:指佩玉带子。
反问句式 假设口吻 相思无奈
子衿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挑达:独自徘徊样子。 2.城阙指城门两边楼台。 3.兮:语气词。
3.说怿:心喜。说,同“悦”。
4.女:同“汝”,你。这里指彤管。
静女
kuì tí xún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归:同“馈”,赠予。 2.荑:初生芽。 3.洵:诚然,确实。 4.女:同“汝”。这里指荑。
爱屋及乌 如获至宝
率真质朴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生动活泼。 重情轻物,天真烂漫,两情相悦。
对比《子衿》和《关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相同:回环往复,强化感情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对比《子衿》和《关雎》
不一样:
《子衿》毕竟是写女子心理,表现相思之情 更细腻,利用夸大手法,表示了强烈情感。
关雎
抒情主人公对待情感专一和执着, 反应了先秦时期爱情、婚姻观。
子衿
nìng s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tāo tà
què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情景?又传递了什么情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发乎情,止乎礼——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2《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发乎情,止乎礼——《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文化自信:了解《诗经》,熟读成诵,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重点)2.语言运用:感悟诗歌语言的音韵美、情感美、意境美。

3.思维能力: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重点)4.审美创造: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难点)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你们,一定会面对或者已经悄悄面对的一个话题,就是爱情。

老师也曾经有过这个阶段,懵懵懂懂,手足无措,身边却没有人能告诉我该如何是好。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关雎》,感受“发乎情,止乎礼"的美妙爱情吧。

【了解诗经】过渡语:同学们先翻到65页,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

一边读一边用笔圈划重要文学知识考点。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称《诗》或《诗三百》,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风、雅、颂,赋、比、兴合成“六义”,是古人对《诗经》的艺术总结。

我们本学期的必读名著《经典常谈》的第四章也有重点介绍《诗经》,大家可以关联起来看,增加自己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活动一:浅吟低唱品诗韵】(一)纠正字音,自行朗读3遍,全班齐读1遍(二)交流感受,这首诗读起来有什么特点思考:观察诗歌的语言形式,本诗是如何做到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呢?明确:1.用词特点:双声词:雎鸠:描写景物。

参差辗转:修饰动作叠韵词:窈窕:摹拟形象。

辗转叠词:关关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在结构上:"参差荇菜"——反复重叠的章节,"求之""友之""乐之"递进——循序渐进的情境作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3.再次诵读:在朗读上读出节奏和韵律【活动二:咬文嚼字,赏形象】(一)对照注释,疏通句意,这首诗写一个怎样的故事?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完这首诗,你大概知道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明确:写一个君子对一个淑女的爱慕、追求的故事。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关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对《关雎》一诗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方法的详细分析:1. 知识与能力:学生应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的地位,以及《诗经》的分类(风、雅、颂)和表现手法(赋、比、兴)。

学生还需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和诗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层次和角度的诵读,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并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通过诗歌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 诵读与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关雎》,把握其节奏和韵律,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

2. 艺术手法的把握:重点讲解《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特点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韵和艺术美。

3. 情感体验:通过诗歌赏析,让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难点1. 诗歌情韵的体会:《关雎》通过赋、比、兴的手法,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可能难以深刻体会这种情感的层次和细腻。

2. 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这对他们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构成了挑战。

3. 诗歌语言的鉴赏:《诗经》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象征意味,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关雎》的背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交流。

《关雎》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关雎》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同学们,我们知道?关睢?这首诗出自?诗经•周南?,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而?诗经?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局部,列为“风〞之始,因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悉。

这里的“风〞是指?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

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可以说是中国情诗的鼻祖。

诗中写一个年轻小伙子爱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姑娘,他朝思暮想、执着追求,然而求之不得,进而相思成梦,梦中与这位姑娘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

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说它特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谈论这首诗时,人们常会引用孔子对这首诗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这句话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这一观点也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和承受。

孔子对?诗经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评价是否中肯呢??关雎?终究是怎样的一首诗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终究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首诗一、展示诗歌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赏读诗歌内容及情感1.全诗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有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雎鸠,一种水鸟,古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关关,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

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写得生动活泼,极富有画面感,让我们好似身临其境,亲耳听到了关雎的叫声。

这种鸟,相依相恋,很容易就会让我们联想到的就是夫妇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景。

可能是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向往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统摄全诗“窈窕淑女"终究是怎样的女子呢? ?毛传?: :“窈窕,幽闲也。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等奖【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把握文意;品读课文,探究艺术手法。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

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把握诗的情感变化。

2、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比兴手法、重章叠句。

3、积累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及相关文学常识。

4、解读君子、淑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

【教学重点】多种方式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课前放吟诵版《关雎》一、以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导入有一天,孔子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叫住儿子问:“你学诗了吗?”孔鲤回答,“没有呀。

”孔子便教导他:“不学诗,无以言。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诗。

又一天,孔子又独自一人站在庭中,他的儿子孔鲤快步从庭院走过,孔子又叫住儿子问:“你学礼了吗?”孔鲤回答,“没有。

”孔子便说:“不学礼,无以立。

”于是,孔鲤回去就学礼。

“诗”就是《诗经》,意思就是说不学《诗经》,在社会交往中就不会说话学诗可以提高文化修养,满腹珠玑才能够谈吐如云;不学礼,在社会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

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孔子还说过一个地方的人如果温柔敦厚(待人温和宽厚),那便是《诗经》教育的结果。

可见孔子对《诗经》的推崇。

二、介绍《诗经》及其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反映了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大铃)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如十五国风。

《诗经》分为“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为贵族文人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大类。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尤其“国风”保存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这部分诗歌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处境及思想意识、审美观念,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深刻认识。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关雎》被冠于诗经之首。

有同学问老师,这首关雎的作者是谁、淑女是谁,很遗憾他们的姓名已经无法考证。

还有同学问老师这首诗为什么叫《关雎》,《诗经》作品的题目是作者或编者在《诗经》成书时,统一给添加上的,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提醒学生关注注释)所以这首诗是讲什么的?——爱情(生答)对,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很美的爱情诗。

三、朗读,感知音乐美大声朗读文章是语感形成的必走之路,大声读文章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

带着感情去朗读,更能快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1、读准字音2分钟的时间自由读,借助注释,给陌生字词标注音节,并尝试理解诗歌意思。

由一位同学试读。

注意窈窕、荇菜、好逑、钟鼓乐(使动用法)之2、读准节奏(四言诗怎么读)二二拍,两个音节一顿,尾音稍微延长一点,这样读诗的韵味儿就出来了。

生齐读。

如果读得不好,师就示范读第一句,齐读第二遍,读出韵味。

2、问:读过之后,我们发现《关雎》的语言有何特点?预设:1、句式一致,“窈窕淑女”和“参差荇菜,左右...之”都反复出现。

——引出重章叠句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叫作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

(PPT)其实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汉乐府民歌里出现过这种手法。

《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夜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贱贱。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问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当时我们说这种手法叫作复沓,在《诗经》里叫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是诗经非常重要的手法,我们看早读读过的《蒹葭》、《式微》、《子衿》里都有重章叠句。

好处: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百转千回、一咏三叹)重章叠句也常运用在流行歌中:《夜空中最亮的星》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消失在风里的身影......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知道曾与我同行的身影如今在哪里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否在意是等太阳升起还是意外先来临2、押韵诗歌的朗朗上口还少不了押韵。

“之”字押韵,句末的这个“之”字,称为虚字脚。

《诗经》一般在虚字脚前的字再押韵,称为富韵。

鸠、洲、逑、流、求(不细讲)四、思考探究《诗经》被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除了音乐美以外,还美在哪?预设:(一)人物美——淑女美引导语: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让君子如此念念不忘。

单单是外貌吗?内在呢?第一次相见,女子在做什么?怎样采摘荇菜?(很多学生不知道淑女在采荇菜,需要引导学生,在河洲中,君子远远看到淑女,淑女在干什么)1、外形很美,一见钟情。

2、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出淑女的文静美好,贤淑善良。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流、采、芼(动词用得好)就是捞取、采摘、挑选,淑女采荇菜的过程。

——勤劳、严谨有序、一丝不苟动作熟练心灵手巧果真是窈窕淑女啊!落实“窈窕”一词的解释。

窈:深邃。

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

喻女子仪表美。

美貌曰窕(tiao),美心曰窈(yao);美状曰窕(tiao),善心曰窈。

(yao)窈窕就是道德品行善良,并且形容举止优雅,是心灵美兼仪表美。

过渡语:中国古代婚嫁讲究门当户对,那么君子又该具有怎样的思想和品德来与“淑女”相配呢?1、“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寤:醒时寐:睡时日日夜夜都在想——对爱情很执着,重情重义2、“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专一、执着通晓乐器、追求方式有雅趣3、“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却没有过激行为,强迫淑女答应。

——不仅执着,而且尊重对方。

引导追问:写“君子”的动词也有三个:“求”(追求)、“友”(亲近)、“乐”(使快乐)。

这其实也就是男子追求女子的过程。

恪守礼节,发乎情,止乎礼。

(二)画面美/意境美过渡语:往往浪漫的爱情离不开浪漫的场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写了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碧水悠悠的河流,芳草萋萋的河洲,还有参差的荇菜,美丽的采荇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交织融合,意境优美。

雎鸠是一种水鸟,但它们的巢穴一般都筑在树洞里,在每年的求偶季节里,已经结伴成定偶的雄鸟与雌鸟会如约聚首,双双出没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嬉戏觅食,并时常发出"关关"的和鸣。

有一只叫了一声“关”,另一只会马上应和一声“关”。

这种鸟,相依相恋,很容易就会让我们联想到夫妇之间和睦相处的情景。

借眼前景,兴起下文。

君子看到这样一幅场景,触发想要追求淑女的情感。

雎鸠是贞鸟,是爱情专贞的象征。

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典范和象征。

作者写关雎和鸣,暗喻夫妻之间和谐和恩爱,相互关照,相互关心。

这是比,兴起对君子欲求淑女动荡渴慕的心。

讲解《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

(回忆《回延安》一课)《诗经》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问:《关雎》君子追求淑女的结果:有没有追求成功?鼓励学生发言关于《关雎》最后八句描述的场景,主要有三种观点:事实成婚、想象成婚和受挫后想到的追求方式。

有学者认为:古代钟鼓属于特殊乐器,大排场才可以使用,这里暗喻婚礼上钟鼓齐鸣,二人结为夫妻,迈入婚姻殿堂。

小结:汉人董仲舒曾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由于诗的语言非常精炼,常常缺失了主语,含义常常并不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白居易《与元九书》),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的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有不同的解释。

即西方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即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五、美读诗歌,读出情感美如何诵读,才能读出男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见钟情的欣喜“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的痛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追求过程的欣喜“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请同学们再次齐读(可配乐),四次“窈窕淑女”不同的情感。

提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就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因为他所爱的姑娘没有追到,想啊,想啊,晚上都睡不着觉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心情是欣喜的,因为看上了一位好姑娘。

这时,语速也不宜太快,调子应该上扬一些。

到后来“琴瑟友之”,他与心爱的姑娘弹着琴共同娱乐的时候,就更高兴了。

这时,调子应该上扬一些,读出一种欢心愉悦的心情来。

小结:初见时一见倾心的喜悦,到追求时的焦虑、苦闷,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的陶醉与幸福。

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对美好爱情的大胆热烈的追求,是生动细腻、健康明朗、质朴直率的,是纯洁崇高的。

《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

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

淫,过分。

展示学生改写的诗经,比较不同,体味古诗的朦胧含蓄美。

张晓琳:河中沙洲上,一对雎鸠鸟不停地鸣叫。

文静美丽的女子,是男人渴望的对象。

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它。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日夜都想追求,追求不到,他在睡梦中都在思念。

绵绵不尽的思念,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左右来回采摘。

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瑟来亲近你,参差不齐的荇菜,少女翩翩来回采摘,美丽娴静的女子,小伙子要敲着鼓来取悦你。

刘誉:水中陆地,雎鸠相鸣。

婉转久绝,形影不离。

轻轻薄纱,随风飘逸。

文静淑女,久久不离。

那谦谦君子,也沉醉迷离。

参差荇菜,人人求之,东寻西寻,不易得之。

文静女子,日思夜思。

求之,立刻便知。

一声拒绝,把我,弄成白痴,日痴夜痴,无时不思。

睡时醒时,无时不思。

荇菜参差,遍处采之,文静之女,书画皆知。

弹琴鼓瑟,只为乐之。

书画兼备,只为乐之。

参差荇菜,仔细选之,文静淑女,敲钟击鼓,钟情钟愿,只为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