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后期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精神风貌

合集下载

第4讲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第4讲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教学案--2022届高三统编历史新教材二轮复习

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空定位】【阶段特征】隋唐(581—907年)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在强有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

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文化辉煌灿烂,科技领先世界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典型特点。

在这一时期形成的中华文化圈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

(1)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三省六部制确立,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科举制创立,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统治。

(2)经济上:生产工具改进,出现筒车、曲辕犁,精耕细作日益成熟;封建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展;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由按人丁收税到按资产收税。

(3)对外关系: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陆海丝绸之路空前繁荣,隋唐先进的物质文化对周边国家和民族产生极大的影响。

(4)民族关系: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交融,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文化上:雕版印刷术、火药技术影响广泛;佛教繁荣、完成本土化,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三教合一趋势出现,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落实备考基础】一、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朝兴亡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建立隋朝。

589 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与统一的局面隋朝的建设兴建仓库;兴建洛阳;开通大运河隋朝的灭亡618 年,隋朝灭亡(1)唐朝建立:618 年,李渊建立唐朝。

(2)唐朝前期的统治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武周政权武则天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唐玄宗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①概况少数民族概况突厥(西北)建立与分裂: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东、西突厥。

灭亡: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学案:阶段三 第2讲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2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和思想文化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生产工具:唐代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灌溉工具: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高转筒车。

(3)土地制度:北魏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2.手工业(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

(2)唐代①唐代中期以后,官营纺织业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3.商业(1)发展历程①魏晋: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商业恢复发展,洛阳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

②唐代:商船中有“俞大娘航船”,陆路商运十分发达,出现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

(2)“市”的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②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益州;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发达的都会。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

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在国家户籍。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

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为传播,冲击着儒家为核心的正统思想。

(2)唐代中后期:韩愈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科技(1)造纸术: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2)印刷术⎩⎪⎨⎪⎧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代《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古代中国的运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代汴河为中心

古代中国的运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代汴河为中心

古代中国的运河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唐代汴河为中心井红波;杨钰侠【摘要】唐代汴河改善了沿线城市的交通环境,促进了传统城市的新发展,同时催生了一些新兴城市,大大地推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致使黄淮之间形成了一个以汴河为轴心的贸易关系密切的城市带.这一过程中,汴河、交通、商业、城市之间构成了同步运动,汴河交通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27)004【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唐代;汴河;交通;城市;发展【作者】井红波;杨钰侠【作者单位】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宿州学院人事处,安徽宿州2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5陆运和水运是古代中国两种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陆路交通主要是修筑驿路,借助人畜之力进行,耗费较大,远不如水运价廉和便当,水运自然就比陆运发达。

古语云“市必凭要津”[1](卷44,崔融传),可见 ,水运交通的发达是古代中国城市兴起的杠杆,因此,凡是水运便利处往往发展为重要城市。

中国天然河流多东西走向,南北交通受到极大限制,自古以来,人们不断重视利用人工开凿的运河来沟通天然河流,以改善交通条件。

隋唐以前,灵渠、郑国渠、鸿沟、吴越运河等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有些运河至今还在沿用。

唐代汴河,即隋炀帝开凿的通济渠,北起黄河,南至淮河,在黄淮之间与其他天然河流一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可以西通河洛,东达江海。

来自南方的物资和商旅,只要从水路到长安和洛阳等地,大都从此经过。

唐代汴河水运的发达不仅使沿岸的一些传统城镇如汴州、宋州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造就了宿州、河阴等新兴中小城市,从而形成了一条纵贯黄淮平原的城市带。

一、汴河的水运交通推动了传统城市汴州和宋州的发展为了说明问题,我们试从如下方面详加分析。

(一)汴河改善了汴宋二州的水运交通环境汴州(今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北据燕赵,南通江淮,西峙嵩岳,东接青齐,北临黄河,当“天下之要冲”、“实为南北之喉嗌”[2],曾做过战国魏的都城,时名为大梁。

唐代中后期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精神风貌

唐代中后期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精神风貌

邢 台 学 院 学 报
J R ^ O XN TI NV II 0 NJ F I A U I  ̄T U L G E Y
Vo. . o 2 121 N . Jn 2 o u .0 6
唐代 中后 期扬州商品经济 的 发展与城市精神风 貌

(. 1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 北京
涛 赵建坤2 ,
关键词: 唐代中后期; 扬州; 商品经济; 城市; 精神风貌
中圈分类号 : 2 2 K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2- 6 8 20 )2- 00- 3 17 4 5 (0 6 0 0 2 0
“ 安史之乱” 扬州, 于 地当冲要,…一度 后的 由 其“ ” 成为 中 铜盘廿面, 小铜盘四十四面, 大铜叠八十面, 小铜叠三百 唐王朝的 经济重心 与命脉, 经济有了 商品 长足的 发展。 而经 面。白 藤箪十 六领, 五色藤箪六领。 麝香剂、 沉香、 香、 甲 甘 济的 展对当 发 时城市的 精神风貌 又产生了 一定的 影响。 松 龙脑、 胆、 香、 香 安息香、 零陵 熏陆香都有六百余 檀香、 香、 唐代中后期 扬州商品经济 发展概况 斤; 又有毕钵、 坷犁勤、 阿魏、 胡椒、 蔗糖等五百 余斤, 蜂蜜十 扬州, 地处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 在唐前期, 这里便 斛、 甘蔗八十 青钱十千贯, 束; 紫边钱五千贯, 罗朴头二千 “ 多富商 大贾, 珠翠珍怪之 ”2 后扬州成为“ 产。【 中唐 百货所 枚, 麻靴卅量, 席帽卅个” 。以上记载我们不难看出, 在扬 积”“ 、商贾如织”“ 、刀布金玉积如阜”“ 、雄富冠天下” p之 州市 场上出售的商品, 种类繁多, 足见“ 广陵当南北大冲, 百货所积” 记载所言 的 不虚。 扬州城内 商品交易兴盛的 事 地, 是全国最发达的 经济都会。 扬州拥有全国 最重要的珠宝交易市场, 元和初苏州华 实表明 城市的商业有了较大发展。扬州的 手工业也很发

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

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浅析肖建乐《光明日报》( 2014年08月06日 14 版)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经历了一次大发展与大变革,即学界所谓“唐宋变革”。

中国传统城市在这一时期亦发生了一些新变化,这种变化肇始于唐代中期,集中表现为城市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

虽然我国古代城市大多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创建,但都以一定发展水平的地域经济为依托。

唐代城市发展的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经济功能增强的城市与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依存关系。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分工与专业化的视角对唐代城市发展及其推动力量进行剖析,以求更为清晰地把握这一历史趋势。

唐代中期以前的城市,有着严格的政治等级体系,不同等级的城市有着严格的规定,简单说来就是城市的政治地位决定着经济规模和城市的规模等级。

但随着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这一规律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的独立推动作用逐渐显露。

虽然唐代全国性城市仍以长安、洛阳为首,但是唐中期以后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

苏州、杭州也上升为居民十万户的全国性城市,广州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越来越多的城市因为经济地位扩大了自身的政治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区域城市经济等级体系形成与同一层级的城市之间的分工日益深化。

随着城市的经济属性不断增强,唐代中期以前形成的以政治地位高低为主的城市等级体系逐渐弱化,城市等级中的经济性因素不断增强。

在一些新兴的经济区域,逐渐形成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并重的城市等级体系。

新的城市等级体系核心内容如下:一是政治地位已不是城市规模的唯一决定因素,政治地位高的城市不一定比治下的城市经济水平高;二是城市等级体系跨越了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体系所涵盖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覆盖的区域已突破了行政区域的限制。

以长江下游经济区的城市等级体系为例,到唐代中后期,长江下游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扬州为区域中心城市,以苏州、杭州、越州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以一般州府所在地(例如宣州、常州等)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以县城为四级区域中心城市,以新兴的镇市和草市为第五级区域中心城镇的五级城市体系。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唐宋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应运而生。

在这个时期,城市成为了旺盛的经济和文化中心。

通过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人们在城市中建立了新的社会秩序、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一、商业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商业繁荣,促使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外来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

商人们纷纷聚集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市场。

长安、扬州、汴京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

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街巷纵横交错,人口密集。

二、城市文化的繁荣城市的繁荣也孕育了唐宋时期丰富多样的城市文化。

在城市中,文人雅士们聚集一堂,探讨文化艺术,成立了文学社团、书院等文化机构。

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以及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名篇都诞生于城市环境中。

城市成为了艺术家们交流思想、传递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建筑与城市风貌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建筑的繁荣。

城市中出现了许多气势恢宏的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

如唐代的大明宫、宋代的开封宫城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城市的象征,也成为了中国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城市的风貌也日益完善,繁华的市井、宽敞的街道、繁忙的商业街,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都市画卷。

四、科技与城市发展唐宋时期,科技的进步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城市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成果,如汴京的露天铁匠铺、城墙上的储水罐等。

这些科技的运用更为城市的建设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五、城市的社会秩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的社会秩序也逐渐形成并得以维持。

城市中的官府组织、住户管理等都成为了城市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延续了千年的寓治于民的管理方式,使得城市能够有序运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定与繁荣的居住环境。

六、教育与文化传承唐宋时期的城市还成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扬州慢今昔对比的句子

扬州慢今昔对比的句子

扬州慢今昔对比的句子扬州,一个自古以来就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城市。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中,扬州慢这一悠闲的生活方式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扬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扬州慢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生活习俗、人们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对扬州慢今昔进行对比,以探究扬州这座城市的变迁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之一。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其繁荣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古代,扬州曾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贸城市,也是“东方第一城”之称。

当时,扬州因其发达的经济、繁荣的商业和独特的文化而声名远扬。

在这样一个繁华的城市中,扬州慢这种缓慢的生活方式便应运而生。

扬州慢并非懒散,而是一种悠然自得、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

人们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可以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静心体味自然的风景,感受岁月静好的美好时光。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的快速变迁,如今的扬州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不断增长,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使得扬州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城市中高楼林立,交通便利,各种现代化的便民设施也日渐完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与此同时,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传统的扬州慢渐渐被现代化的快节奏所取代,人们生活中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已经很难再体会到过去那种悠闲自得的扬州慢。

除了城市的发展之外,生活习俗的变迁也是影响扬州慢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扬州慢习俗逐渐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替代。

比如,过去人们习惯于晨练、下棋、泛舟江上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而如今人们更多地选择去健身房锻炼、看电影、逛商场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生活习俗的变迁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当然,无论是过去的扬州慢还是如今的现代生活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中國歷史扬一益二: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國歷史扬一益二: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中國歷史扬一益二: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扬一益二:唐朝经济重心的南移唐代除了长安和洛阳两座最大的都市之外,还有位于长江流域的扬州和成都。

这两座城市不同于长安、洛阳这两个政治中心,是比较纯粹的经济中心。

到了唐代中晚期,随着经济重心向长江流域南移,“扬一益二”更成为社会上的俗语,当时人们认为天下最繁华的是扬州,第二是成都(当时长安、洛阳被兵火破坏了)。

扬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上,从南朝以来就是富饶的地区。

“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扬州的繁荣就更如日中天了。

交通方面,扬州是大运河的枢纽,整个江准地区的漕粮大都要到扬州上船,通过水运送到洛阳、长安和整个关中,就连更往南甚至两广地区的物产都要经过扬州北上。

扬州地区本身是富饶的粮食产地,而且濒海各县都是产盐区,除此外,扬州的镜和纱都是流行的商品。

成都(即益州)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特别是丝织品和农产品更是全国驰名。

席卷全国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各地经济都受到影响,但是只有四川地区因为四周的地势屏障而一直没有受到破坏,反而因唐玄宗的入蜀成了陪都,接收了来自关中的大量人口和资金,经济发展迅速。

“扬一益二”代表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这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左右中国历史的关中地区逐步没落,到最后变成贫困落后地区,而江南则成为新的经济重心。

记忆角落公益阅读用公益的方式来记录知识,参与,生活。

◆ 初心◆一场生命的旅行是做匆匆的过客,还是给生活留下永好记忆?生活在现代,一直感觉缺少些什么公益推广唤醒传统,回归本真用心感受,记忆角落◆ 愿景◆公益人人推动全民阅读习惯推动民族文化觉醒推动师徒传承技艺寻找志同道合的你们◆ 通路◆记忆角落中国阅读记忆角落志愿者服务中心◆ 分享◆好书,好文章,好故事,好书法,好水墨,好工艺,好运动,好美食,好设计,好实践,好生活。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1.古代中国手工业类型(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业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2)民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并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官营手工业:①历程: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时期继续发展;西汉时将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②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最高水平,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工官”制度(官营手工业制度)使得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技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技艺失传。

(4)古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①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②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③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表现在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2.古代中国手工业成就(1)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纺织原料最初是麻和葛。

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周时期: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汉代:丝织业发达,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地中海地区,中国有“丝国”之称。

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丝织品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⑤宋代: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纺织品种类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⑥明清时期: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制瓷业:①商到东汉:是陶向瓷发展的过渡阶段。

②东汉晚期:出现青瓷。

③魏晋南北朝:出现白瓷。

④唐朝:出现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哥窑、官窑和钧窑)。

⑥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康熙年间发明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期粉彩瓷器烧制技术达到顶峰;中外闻名的珐琅彩也出现了。

专题07 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经济 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专题07  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宋元经济 文化-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唐宋师儒的时代命题: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重建儒学的信仰体系 唐、宋之际,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
坏。从历史版图来看,北宋仅有半壁江山,统一了中原,它文化面临的的一个急切任务 就是要重整纲常,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重建中原地区生民的精神家园,面临这样一个 问题。面对儒学的衰败,宋代儒者接续唐代儒者的理想,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最终 形成理学的兴起,即儒学的复兴。……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他们吸收了一 些佛老,就像玄学时代的儒学被称为“玄学化的儒学”一样,宋明理学有时候也被称为 “佛老化的儒学”,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术上,也有人把 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
14.9
一、农业
①经济作物大量种植;
2.农业结构的变化 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
以桑麻、竹子、茶叶、 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 物为主体的商品性种植业加 速扩展,特别是在两浙路的 太湖流域、成都平原和福建 沿海地区,专业茶农、果农、 蔗农、菜农大批涌现,他们 与独立手工业者一道,开始 向小商品生产者转化。
宋代经济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 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 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 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 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汉唐的立国基础是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气 息浓厚 ;宋明虽然仍以农业立国, 但在高度发 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 ,已经生长出城市、货 币、商业 、信用 、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 明因子, 雇佣劳动 、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 、 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 已然处在 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 。
一轮复习
时空定位

唐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文明

唐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文明

唐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文明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繁荣辉煌的一个时代,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唐朝,随着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很多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貌。

一、繁荣的都市建设在唐代,随着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兴起。

长安、洛阳等都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其城市规模之大、建筑之奢华令人叹为观止。

城市中宽阔的街道、矗立在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美丽的宫殿寺庙构成了一幅繁忙而美丽的景象。

而洛阳则以其盛大的盛装还原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琳琅满目的建筑和精美的园林让人流连忘返。

二、独特的城市文明在唐代,城市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城市文明的发展上。

城市中繁忙的商业活动、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使得城市成为了文明的象征。

商贾云集的市集、繁华的商业区、酒楼茶肆、娱乐场所等成为了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文人墨客们可以畅谈诗词,书法和歌舞等艺术表演也随处可见。

城市中的书店、艺术馆等场所供人们阅读、学习和欣赏。

城市文明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丰富了大众文化,使得唐代的城市成为艺术和文化的殿堂。

三、城市文明的影响与传承唐代的城市文明不仅给后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更影响了后来的城市建设和文明发展。

唐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尤其是长安的平面布局和街道系统,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许多后来的大城市,如北京、福州、南京等都采用了唐代城市规划的经验和模式。

此外,唐代的城市文明也在后世得到了传承。

宋代的汴京继承了唐代的城市风貌,在商业、文化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而明代的北京则在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城市建设和文明。

总之,唐代的都市建设与城市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长安、洛阳等城市成为了繁华富庶的象征。

城市的繁荣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文化和艺术上。

唐代的城市文明对后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历史笔记——隋唐时期

历史笔记——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一、阶段特征(一)、具体表现: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稳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完善。

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影响深远。

2、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民族关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对外关系:统治者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呈现前所未有的频繁盛况。

5、文化:灿烂辉煌,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二)、同时期的世界欧洲处于黑暗的封建社会,出现了横跨欧亚的阿拉伯帝国。

二、政治(一)、朝代的更替1、隋①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② 589年隋文帝派杨广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有利于民族融合。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

③ 618年隋灭亡2、唐① 618年,李渊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定都长安。

② 626年,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贞观之治:唐太宗本着民本的思想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但百姓还不是富足安康,封建的治世、盛世是相对的,即使是在治世、盛世,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仍未改变,劳动人民仍是终年劳作,治世、盛世是建立在剥削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上的。

主要政绩:⑴政治:Ⅰ知人善认,虚怀纳谏。

Ⅱ在随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制度。

⑵经济:Ⅰ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见面租税,兴修水利Ⅱ戒奢从简。

力倡节间。

(体现了道教“无为”思想)⑶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③ 609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她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贞观遗风贞观遗风,当时武则天以巨大的魄力削弱贵族势力,提拔重用了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官吏,扩大了统治基础。

她喜欢任用正直而有才能的人,当时的名相狄仁杰,张柬之,后来开元年间的名相姚崇,宋璟,都是经她提拔的。

她一再鼓励农业生产,州县荒地开垦并户有余粮的,州县长官可得升迁。

唐朝市场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唐朝市场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少有的繁荣景象,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经济现象。

区域市场便是唐代中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

基于市场在传统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重视对唐代区域市场的研究。

现拟对唐代区域市场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探悉。

一、唐代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特征之一是自然经济,但并非绝对不存在商品经济和完全没有商品流通,而且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种商品经济可以是不完全的商品生产,也可以是完全的商品生产(即全部产品都作为商品来生产)。

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不完全的商品生产发展和完全的商品生产发展两方面。

(一)不完全的商品生产所谓不完全的商品生产,是指剩余产品的商品化,“这种投入社会交换即拿出去卖的多余产品就成了商品”。

不完全的商品生产与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生产是不同的。

在这里,产品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而是交换使产品有了商品的性质。

从生产者的主观目的看,他们的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因而这种生产不应属于商品生产范畴。

但从这个过程的结果而言,产品进入的交换,转化成商品,扩大了市场上的商品总量,这种产品的生产也就具备了商品生产的某些特征。

唐代的粮食、绢帛等农产品和竹子、鱼等农副产品的生产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商品生产。

先看出售粮和绢帛的例子。

《茅亭客话》卷8“女子画虎”条记载灵池县洛带村民孙儿辈“将麦入城货卖,收市盐酪”。

又《太平广记》卷374“胡氏子”条记载洪州胡氏,家本贫,其后“家稍充裕”,农桑营赡,力渐丰足,“其家令此子主船载麦流诣州市”,这些都是农民出售粮食的记载。

吐鲁番所出土的《唐交河郡物价表》和《房山石经题记》中有不少唐代的绢帛行,所出售的绢帛,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即是农民的剩余产品。

除了粮食和绢帛之外,亦有很多出售农副产品的例子,《全唐诗》卷340韩愈《送刘师服》诗:“赉材入市卖,贵者难恒售”,这是出售林木的例子。

隋唐商品经济的发展

隋唐商品经济的发展

隋唐商品经济的发展摘要:自西晋末期起,隋代和唐代的商业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大波动后商业体系重新构建起来的重要时期。

隋唐的商品经济发展不仅在速度上大幅提升,商品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方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对于隋唐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了解有助于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找到雏形,并且对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状态有一个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

关键词:隋唐时期;商品经济;商业交通引言: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阶段中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都达到鼎盛时期的关键阶段。

这一时期的商业发展不仅在体系上逐步完善,在发展状态上也呈现出逐步高速稳定发展的趋势。

雄厚的经济实力也使得这一时期的大唐版图成为我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

尤其是唐朝开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依靠国内的各种手工业商业形式的发展,各个属于国带来的外来商品和资源也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一、隋唐两代的商业发展基本模式隋唐时期,随着唐代手工业与商业的共同带动发展以及金属货币需求量的不断增高,都显示出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已经逐步抚平了前期战争和外部环境影响带来的创伤,进入到了一个商品经济发展与生产相结合的新阶段。

这也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古代的较为原始和传统的模式逐步向近代迈进[1]。

商人在这个时期由于所能创造的大量社会财富以及所带来的资源条件,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也呈现出逐步升高的趋势。

到了唐代中后期,商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在国家的各个区域基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形成了各自独立、共同发展的状态。

二、隋唐时期商业分工的特征(一)整体分工细致性强隋唐时期的商业分工是以手工业的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其分工的细节性特征也与当时手工业商品生产的流程的细化状态紧密相关。

在隋唐时期,商业分工的命名为“行”。

例如,长安城的东市就分布有二百二十行,这一方面体现出隋唐商业分工的细致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一时期的商业发展在整体规模上呈现出逐步增大的趋势。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发展衰落之原因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发展衰落之原因

浅析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及衰落之原因商品经济和市场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和衰落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很大不同,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早期呈上升,而到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的这样一种态势。

随着定期集市的出现,市场交易范围与规定迅速扩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已达到非常兴盛的程度。

有人甚至认为,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古典商品经济发展的最高峰,甚至超过唐代。

及唐代,较大规模的商业性城市迅速发展,构成大规模市场交易场所。

例如,在唐朝的东西两京中,西京长安设东西2市,各220个行业,东京洛阳有120行3000余肆。

除了这些大的贸易市场以外,各类中小型贸易市场也遍布全国。

随着广州等沿海城市的繁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外贸市场,沿海外贸与原有的丝路贸易南北呼应,扩大了外贸市场的规模。

宋代以后,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发育并未中止,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除汴梁(今开封)、杭州、北京、南京等大型商业城市继续发展以外,还出现了许多中等商业城市以及一些全国性货物集散中心。

总之,15世纪以前,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发育的程度远超过当时欧洲各国。

“中国的城市要比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大得多,中国的商路也四通八达。

纸币较早地加速了商业的流通和市场的发展。

”唐代以来,中国商品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日趋式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特定的政治经济结构具有强大的约束和扭曲市场及其成长的力量。

从劳动力刚性管理到产业结构凝固化,从国家直接经营工商业到官府支配下的商人运作,从农村金融的控制到税收改制的虚置。

中国古代几次大的经济改革所呈现的演进轨迹是政府对市场管制的步步加深,正是这样的管制使中国历史上尽管有市场的交换行为和一定规模。

但在本质上是一种前市场经济。

我国很早就产生了非常深刻的自由经济思想,如西汉的司马迁把政府的经济政策分为五等:“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繁荣强盛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繁荣强盛

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繁荣强盛唐朝是繁荣强盛的⼤朝代,经济的发展与规模有长⾜的发展。

隋朝末年因为战乱的关系产⽣⼤量⽆主地,使得均⽥制可以持续推⾏,对于稳定农业有很⼤的帮助。

⽽⾃孙吴、东晋等六朝发展的江南经济持续提升,已经显出超越黄河流域的趋势。

⽽唐朝掌握南北经济使得经济⼗分强盛。

甚⾄在安史之乱后,虽然华北残破不堪,但唐朝政府还可以依赖江南的经济⽽持续复苏。

⾃隋唐开始,中国经济进⼊了更⾼的发展阶段。

⽹络配图初期,社会经济以⾃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平很低。

在这种情况下,钱帛兼⾏的货币制度较好地适应了⼩额商品交易的需要。

但随着贞观末期,尤其是唐⾼宗、武后及唐⽞宗时期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钱帛兼⾏的货币制度逐渐暴露出其落后的⼀⾯。

⾸先表现在绢帛作为货币因体⼤物重、不便分割、难于运输储藏等缺点开始不受市场欢迎,绢帛作为货币的职能趋于衰退,商品交易趋向喜欢使⽤更⾼⼀级的铜钱作仲介,提出了增加流通中铜钱投放量的要求,然⽽唐王朝的官营铸币不能满⾜这种要求,于是造成了流通中铜钱短缺的⽇益加剧,⼜进⽽引发了严重的铜钱的私铸和滥铸,造成了物价波动、货币流通不稳定以及经济发展的混乱,对国家财政制度造成威胁。

唐政府不断出台严厉打击私铸和滥铸等的法令,并禁断使⽤恶钱,但是由于铜钱供应量严重短缺,币值不断上升坚挺,私铸和滥铸有暴利可图,所以成效并不理想。

唐代,海外贸易开始兴盛,中国沿岸的交州、⼴州、泉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扬州等城市,因与蕃舶互动频繁,如⾬后春笋般兴盛起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为因应海上贸易的新形势,唐代还特别设置“市舶司”,⽤来管理蕃舶的进出以及征税事由。

海外贸易的数量,⾃此不断成长。

唐代的城市商品经济处于成长的胚芽时期。

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州等都是⼀定地域内的商业中⼼。

唐朝国内交通在当时世界上是⼗分发达的。

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道路遍布全国。

⽔路交通则是以洛阳为中⼼的南北⼤运河为主。

以唐代为例看城市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以唐代为例看城市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仅有 重 要的 历 史 价值 , 而且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义 。
题 。到 了唐 代 , 种情 况 更 为 突 出 , 这 以至 于 要设 立黄河 中游 地 区的经济 中心城 市 洛 阳为东 都 , 来 解决关 中粮 食 短 缺 问题 。武 则 天 称 帝 后 长 期 居 住 在洛 阳 , 然 有政 治 因素 , 经 济 因素 也 是 重 虽 但
收 稿 日期 :0 7 42 20 . .0 0 基 金项 目 : 家 社科 基金 项 目(5 z 0 ) 国 0cO5。 s
件 。盐税 是唐代后 期政 府的 重要 收入 来 源 , 唐代
宗 大历末 年“ 下之赋 , 天 盐利 居半 ” …。而 唐 代扬 州周 边 地 区海盐 产 量也 极 为丰 富 , 外 , 州 地 此 扬
的 , 就 是 中国城市 的政治 属性 。具 体表 现 在两 那
个方 面 , 是 城 市 往 往 是 各 级 行 政 中 心 的 所 在 一
寒 的依存关 系 , 两者 间的经济联系增 强了。
1 城 市 是 周 边 地 区 经 济 发 达 的 标 志 .
地 , 间 的 居 住 者 是 大 量 的 政 府 官 员 及 其 军 队 其 等; 二是政 府 以城 市 为依 托 , 实 现 对 周 边 乡村 来 的有 效控 制 。

唐 代 城 市 与 周 边 地 区经 济 联 系加 强
城市是生 产力 发展 到 一定 阶段 的产 物 , 是地
区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水平 的集 中体现 。虽 然我 国 大多城市 因政 治或 军 事需 要而 创 建 , 但都 以一定 发展水平 的地域经济 为依 托 。随着 生产力 和商 品 经济 的发展 , 唐代 城市的经 济功能 也逐渐增 强 , 并

名师金典. 课程探究与测试. 历史. 七年级. 下册

名师金典. 课程探究与测试. 历史. 七年级. 下册

名师金典. 课程探究与测试. 历史. 七年级. 下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a.36年b.37年c.28年d.29年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a.骨耜b.耦犁c.爆胎d.曲辕犁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捷②中外客商云集,就是对外贸易的关键商埠③受惠于经济战略重点的北移,各业兴盛④政治、经济地位少于长安、洛阳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录通常使用笔试和复试结合的方式。

以下皇帝中亲自出题复试,首创二甲之举的就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唐《陇西行》写到:“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就是指()a.西夏b.辽c.金d.吐蕃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a.政权统合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创建d.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的社会8、19xx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a.贴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b.贴有年代的刻印印刷品c.隋代初年存留的印刷品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别是指()a.王羲之、吴道子、李白b.王羲之、吴道子、杜甫c.张旭、顾恺之、李白d.张旭、顾恺之、杜甫10、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诉的就是出现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存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系列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降生的孩子分别起名:郭靖和杨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邢台学院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参考文献 : [ 1] 刘 [ 2] 刘 [ 4] 李 [ 5] 李 23 . [ 7] 瞿蜕 . 刘禹锡集笺证 ( 卷 31) [ M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 社 , 1989. 2199 . [ 8] 刘 [ 9] 刘 [ 10] 刘 [ 12] 刘 [ 13] 李匡 809. [ 15] 彭定求 , 等 . 全唐 诗 ( 卷 328 ) [ Z] . 北京 : 中华书 局 , 1960. 809. [ 16] 园仁 . 入唐求法巡礼行 记 ( 卷 1) [ M ] . 上 海 : 上 海古籍 出 版社 , 1986. 23 . [ 17] 李肇 . 唐 国 史 补 ( 卷 下 ) [ M ] . 上 海 : 上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79. 60 . [ 18] 李 肇 . 唐 国史 补 ( 卷 下 ) [ Z ] . 上 海 : 上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1979. 62. . 旧唐书 ( 卷 146)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3103. . 旧唐书 ( 卷 59)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2332. . 旧唐书 ( 卷 126)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2300. . 旧唐书 ( 卷 12)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339. . 资暇集 ( 卷中 )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5 . 89 . . 旧唐书 ( 卷 88)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2878. . 旧唐书 ( 卷 88)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75 . 2878. . 太平广记 ( 卷 402)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1 . 3241. . 太平广记 ( 卷 220)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1 . 1689.
[ 14] 彭定求 , 等 . 全唐 诗 ( 卷 328 ) [ Z] . 北京 : 中华书 局 , 1960.
! 22!
100089; 2. 邢台学院政史系 , 河北邢台
054001)
要 : 唐代中后期的扬州 ,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 这对 城市居民的 价值观 、 人生观 、 精神信 仰等都产生 了一些 影
响 , 主要表现在 义利 问题 、 礼 法 问题 、 人生态度 问题上对传统农本文化的一种抗争 。 关键词 : 唐代中后期 ; 扬州 ; 商品经济 ; 城市 ; 精神风貌 中图分类号 : K 2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2- 4658( 2006) 02- 0020- 03
y y
[ 收稿日期 ] 2005- 12 - 10 [ 作者简介 ]王 涛 ( 1973- ), 女, 山西省五寨县人, 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政史系讲师, 在读博士,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 电话: ( 010) 68909949
! 20!

涛 , 赵建坤: 唐代中后期扬州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精神风貌
第 21卷第 2 期 2006 年 6 月
y y
邢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 I NGTA I UN I V ERS I TY
Vo . l 21 . No . 2 Jun . 2006
唐代中后期扬州商品经济的 发展与城市精神风貌

(1 .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 北京 摘
涛 , 赵建坤
1
2
[ 3] 欧阳修 . 新唐书 ( 卷 189) [ Z] .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61 . 5472.
[ 6] 扬州唐城遗址 1975年考古工作简报 [ J] . 考古 , 1977 , (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 杨伯峻 . 论语译注 [ M ]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03, 3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