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c103ec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7.png)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中药外用制剂,常用于治疗风湿痛、骨折、软组织损伤等问题。
民间熬制黑膏药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种常见的民间熬制方法。
材料准备:
1.天南星:透风干燥的天南星鲜草根(取其根茎部分),切碎备用;
2.麝香:麝香碎末,有助于药性渗透和祛风活络;
3.磁石:研磨成磁石末,具有消肿止痛的功能;
4.琵琶生石膏:取其透风干燥的石膏,捣碎备用;
5.地龙:透风干燥的地龙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6.丁香:透风干燥的丁香鲜花,研磨成末;
7.龙骨、牛黄:透风干燥的龙骨、牛黄碎末备用;
8.紫草:透风干燥的紫草鲜草,研磨成粉末备用;
9.温水:用于熬制药膏。
制作步骤:
1.取一锅清水烧沸,将天南星的根茎部分放入锅中,加热2-3分钟;
2.关火后,将麝香、磁石、琵琶生石膏、地龙、丁香、龙骨、牛黄、紫草分别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3.再次加热锅中的药材,煮沸5-10分钟,期间不断搅拌,注意火候不能过大,以免煮沸过度;
4.关火后,待药液稍凉时,取出药渣,只保留药液;
5.将药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搅拌均匀,同时不断加入温水,搅拌
至药液变得比较稠密;
6.最后将药液倒入一个浅盘中(最好凹底的盘子),放置于通风处晾干,晾干后即可用于外用。
注意事项:
1.在熬制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免糊底或糊锅;
2.熬制药液时,火候要适中,以免过度煮沸导致药性损失或药液变质;
3.熬制黑膏药的器皿要清洁干净,以免杂质污染药液;
4.药液晾干后,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总结:。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e55e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19.png)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制剂,具有很好的温经散寒、活血
止痛的功效。
它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
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黑膏
药的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大黄、何首乌、川芎、干姜、
丁香、红花、没药、乳香、槐角、蜂蜡、麝香、冰片、樟脑、麻油、纱布等。
这些材料中,大黄、何首乌、川芎等是主要的草药材料,
而蜂蜡、麝香、冰片等则是辅料。
接下来,我们按照一定的配方和比例将这些草药材料研磨成细末。
然后将细末的草药材料与蜂蜡、麝香、冰片等辅料一起放入砂
锅中,加入适量的麻油,用小火熬煮。
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
搅拌,直至药物熬煮成糊状。
当药物熬煮成糊状后,我们需要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纱布袋中,用力挤压,使药物中的液体尽可能地被挤出。
然后将挤出的药
物液体晾干,最后将其切成合适的大小,并包装成黑膏药的形状。
在制作黑膏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优质
的药材是制作高质量黑膏药的基础。
其次,熬煮的过程中要小心火候,避免药物烧焦或者煮沸过久。
最后,包装时要注意卫生,避免
外界的污染。
总的来说,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但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只有在严格按照配方和操作要求进行制作的情况下,才能保证黑膏
药的质量和疗效。
希望大家在制作黑膏药时能够严格遵守制作流程,制作出高质量的黑膏药,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b9dda6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6.png)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
- 熟地黄500克
- 当归500克
- 川芎500克
- 白芷500克
- 川牛膝500克
- 红花500克
- 黄柏500克
- 桃仁500克
- 精盐适量
- 水适量
2. 将材料清洗干净,晾干水分。
3. 将每种药材分别研磨成细末。
4. 将所有药材混合在一起,并加入适量的精盐。
5. 将混合好的药材用水调成糊状,搅拌均匀。
6. 将药糊均匀地涂敷在一块净布上,厚度约为0.5厘米。
7. 将涂满药糊的布卷起,用纱布或绷带固定好。
8. 将药囊晾干,放在通风干燥处,防止发霉。
9. 等药囊完全干燥后,可以切割成合适大小的膏药片使用。
注意事项:
- 制作黑膏药时,每种药材的比例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进行调整。
- 使用黑膏药前,要将皮肤清洁干净,以免影响药效。
- 若出现过敏或皮肤不适等情况,应停止使用黑膏药并咨询医生。
- 黑膏药的保存时间一般为1年左右,请在有效期内使用。
李大夫黑膏药的制作经验
![李大夫黑膏药的制作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6821312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1c.png)
李大夫黑膏药的制作经验一、黑膏药的历史源源黑膏药又称铅膏药,由植物油、药料与铅丹化合而成。
黑膏药在常温下为半固体或固体,应用时加热,使膏药微熔,主要供外贴,黑膏药属祖国医学外治法膏剂的一种,利用黑膏药贴治疾病,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1840年前后,毕生提倡外治法的清代医学家、《理渝骈文》之作者吴师机先生,使外治法发展成为专门学科。
吴先生是清代有继承、有发扬的医林杰出人士,也是使外治法成为专门学科的开派人,其传记已列入新编“清史”。
今年9月15日(农历8月6日)是吴先生逝世113周年,同年亦是吴先生诞生180周年。
目前,黑膏药已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黑膏药治疗疾病的道理应用范围黑膏药治疗疾病的道理和内治法相同,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为前题,只不过是给药途径不同罢了。
诚如吴师机所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所异者法耳”。
黑膏药治病的范围很广,可操阴阳之总,若仅用于痈、疮、疔、癣,显然是埋没其功。
表、里与半表半里及一切脏腑之病,皆可用黑膏药贴治,与汤剂无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谨守病机,辨证制方方药精当与否,是黑膏药疗效优劣的关键。
选定方药必须谨守病机病因、病位、征候、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机理,只有审因、明位、定性、求出疾病所属,才能有的放失,选定出有效的方药。
四、黑膏药的贴敷部位一般来说,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
古代医学家认为:清上焦,贴心口(膻中穴)、肺腧、劳宫、内关。
清中焦,贴神阕。
清下焦贴涌泉、劳宫。
温上焦,贴丹田、关元。
补五脏各取其背腧;泻六腑,亦可取其背腧。
欲求阳者,贴关元、气海。
正如吴师机云:“其脏腑病,则视其病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心腧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对”。
“若病在经,循其经而取之”。
五、黑膏药贴治疾病的优越性(与内服药比较)1、治上不犯下,治下不犯上,治中则上下无犯,中病即止,治无贻患。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03ff1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6.png)
黑膏药制作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当归、川芎、红花、没药、乳香、樟脑、甘油等中药材,以及麻布、蜂蜡纸、熔蜡、搅拌棒等制作工具。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1. 将当归、川芎、红花、没药、乳香等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并研磨成细末状。
2. 将配制好的中药粉末加入适量的甘油中,搅拌均匀,直至成为糊状。
3. 将麻布铺开,将糊状的药物均匀地涂抹在麻布上,然后用蜂蜡纸包裹好。
4. 将包裹好的药物放入熔蜡中熔化,使之充分渗透到麻布中。
5. 待药物凝固后,将其切割成适当大小的膏药片即可使用。
制作完成后的黑膏药,可以贴在患处进行局部治疗,具有温经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黑膏药只适用于外伤、扭伤、疼痛等症状的治疗,对于内部疾病并不适用。
总之,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只要掌握好制作方法和比例,就可以在家中制作出具有一定疗效的黑膏药。
当然,在使用黑膏药时也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以上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健康快乐!。
黑膏药熬制方法
![黑膏药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965aee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1.png)
黑膏药熬制方法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的为白膏药;以橡胶为主要基质的为橡皮膏;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
最常用的是黑膏药。
对膏药的质量要求如下:1.老嫩应适宜,贴于皮肤上要有适宜的粘性及不移动位置。
2.外观应油润细腻,对皮肤应无刺激性。
3.同种膏药的摊涂量应一致,其重量差异限度不超过±5%(指除去裱背材料的纯膏药重量)。
4.在常温下保存,两年内不变质,不失去粘性。
炼制膏药,需有麻油浸药→烈火煎沸→文火久熬→药枯过滤→药油滴水成珠→下黄丹→加香药或贵重药或胶体性药物→去火毒→涂布冷却→烘化贴用等程序。
下面以黑膏药的熬制进行介绍:第一步炸药先将油料加热,倒入药料,文火再炸,并不断搅动,使药物受热均匀,直炸至制膏所要求的程度为止(如变黄,炸焦黄,炸枯黑等)。
去渣滤净,即为膏油。
注意:1.有时未炸前,往往需将药料在油内浸泡一定时间,经验上有春五、夏三、秋七日之说。
2.药料倒入前须酌予碎断,太粗则不易炸出药内有效成分,太细则易于沉积锅底,不易滤净。
3.入药顺序依药料性质不同,一般有先炸、后炸之分。
肉质药及鲜药宜先炸,如甲鱼、鲜苋菜之类;质地坚实的药物也应先炸,如介壳、树根之类。
而质地疏松或形体细小的药物,宜待先炸药物已枯黄时在下锅,如花叶和种子类。
第二步炒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
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
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
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第三步炼油药油可选桐油、香油等。
若用香油,则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
注意:1.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
习惯用黑芝麻油。
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
2.炼油之火不易过猛,如已着火,用铁锅盖将火压灭。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50355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6.png)
黑膏药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外用贴敷剂,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常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疾病的辅助
治疗。
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简单的黑膏药制
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以下材料,川芎、当归、白芷、没药、红花、炉
甘石、大黄粉、丁香油、蜂蜜。
接下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1. 将川芎、当归、白芷、没药、红花按照比例混合均匀,这些
中药材料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作用,是制作黑膏药的主要药材。
2. 将混合均匀的中药材料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3. 将炉甘石研磨成细末,炉甘石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是黑膏
药的重要成分之一。
4. 将研磨好的中药材料和炉甘石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大黄粉,
大黄具有泻火通便的作用,能够加强黑膏药的通淋逐瘀功效。
5. 在混合好的药粉中加入适量的丁香油和蜂蜜,搅拌均匀至成糊状。
6. 将搅拌好的黑膏药糊敷于纱布或薄荷叶上,用纱布包裹好,即制成黑膏药贴敷剂。
制作好的黑膏药贴敷剂可以贴敷于患处,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可以缓解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等疾病带来的疼痛和不适感。
在使用黑膏药时,应注意避免伤口处敷药,避免过敏和不良反应。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黑膏药。
总之,制作黑膏药并不复杂,只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并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制作出具有良好疗效的黑膏药贴敷剂。
希望以上介绍的黑膏药制作方法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健康快乐!。
什么是黑膏药?怎么制作?
![什么是黑膏药?怎么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334eadb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f.png)
什么是黑膏药?怎么制作?什么是黑膏药?怎么制作?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
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67791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7c.png)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 v( V+ E- \! j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9 t/ J8 m! w; H' T2 `) _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 b5 V7 ?* K$ m+ 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基层医生论坛* [$ C$ r8 V0 L3 g/ @! I; t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 G9 O$ a+ [6 m, h* d8 l& A3 q' |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 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Q2 J, t) \' d. b+ \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4 ^2 f# D3 b5 } f# 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基层医生,乡村医生9 T1 i: ~+ N5 W; V+ G$ X" _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K. g; p; g2 l [: R S0 t3 N3 A ]/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1 R4 a/ i4 K2 |0 @4 A& n) a黑膏药制作心得8 ^( ~, ` {6 U$ z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 ]: u; X4 W( @2 o& p9 v 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基层医生论坛7 s: ?& W! G1 ]7 |6 \" N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8 j6 S5 ~, X2 W; D. X& p2 c7 U) M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 h h' M* ]2 C" \) D- MY0 h黑膏药的老嫩问题5 f$ P4 J% S9 A7 m" E9 F$ M8 T) u& g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T0 b3 V( t* Q4 f( Z3 Y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5 @& m2 V, _3 J1 S1 P"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24bb0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08.png)
黑膏药的民间熬制方法民间, 膏药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 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 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 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 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307886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0.png)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温通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制作黑膏药的配方和制作方法如下:
配方:
1. 红花15克: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2. 没药15克: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3. 干石韦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4. 姜黄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5. 板蓝根15克: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6. 前胡15克: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7. 冰片3克:具有麻醉止痛、消肿止痛的作用;
8. 辅料:净蜂蜡300克、食用植物油或猪油300克。
制作方法:
1. 将红花、没药、干石韦、姜黄、板蓝根、前胡等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末;
2. 在研磨过程中逐渐加入少量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使其成为糊状;
3. 将调制好的药糊放入锅中,加入剩余的食用植物油或猪油,以及净蜂蜡;
4. 用文火慢慢加热,将药糊搅拌均匀熔化,并保持温度不超过80,避免药材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5. 熔化后的药膏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凉透后密封保存。
使用方法:
1. 清洗患部,将黑膏药敷贴在患处,用纱布固定;
2. 每次敷贴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一般建议每天敷贴2次;
3. 使用黑膏药时应留意患者的皮肤情况,如出现过敏、发红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请注意,本回答仅供参考,制作黑膏药需要具备一定的药材知识和制剂技术,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使用,避免潜在的风险。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3fa7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5.png)
黑膏药的制备方法
黑膏药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由草药、植物油和基础软膏等材料制备而成。
以下是黑膏药的一种制备方法,仅供参考:
材料:
- 黄柏、威灵仙、香薷、川芎、薄荷等中药材
- 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等)
- 基础软膏(可购买市售的药用软膏,或自制)
步骤:
1. 将黄柏、威灵仙、香薷等草药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备用。
2. 取适量的植物油放入锅中加热,然后加入上一步中研磨的草药粉末。
3. 将草药粉末与油均匀混合,继续加热搅拌,直至油温达到适宜的范围(一般不超过150℃)。
4. 关火后,继续搅拌至草药渣与油充分混合并均匀,形成草药油液。
5. 将基础软膏先加热至软化状态,然后加入草药油液,充分搅拌均匀。
6. 将草药软膏倒入容器中,待冷却凝固后,即可得到黑膏药。
这只是一种制备黑膏药的方法,由于不同地区和个人的习惯不同,制备方法可能会有所差异。
建议按照具体配方和制剂要求进行操作,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备。
另外,请谨慎使用和购买黑膏药,以确保安全和质量。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5347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0.png)
中药熬黑膏药制作方法
中药熬制黑膏药的步骤如下:
1. 药材处理:首先,根据病症选择相应的药材,清洗干净,然后加热油料,倒入药材,慢火煎煮,不断搅拌,使药材均匀受热。
煎煮至药材颜色焦黄、枯黑等,表明药材已经达到所需的煎煮程度。
除渣过滤后,得到膏油。
2. 炼油:将药油倒入锅中,大火加热至浓烟起后改用小火。
此时,需一手拿木棍不停搅拌,另一手拿勺下丹。
每次少量分多次下丹,丹遇油变紫赫色并沉底起泡沫。
要快速搅拌使气泡充分溢出,观察锅内药油颜色变化,由紫褐变成灰黑色、泡沫由大变小。
持续搅拌至泡沫细小颜色变黑,取少许滴入凉水中,如成珠且不黏手即成。
这时的膏药应柔软拉丝。
3. 去火毒:完成膏药的熬制后,需要去除火毒。
去火毒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昼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另一种方法是待膏药冷却后放入冷水中浸泡一夜,然后取出晾干存放。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医师以获取准确信息。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00ab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9.png)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是常见的中药外用制剂,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疼痛、跌打损伤等症状。
无铅膏药基于传统型黑膏药进行改进,无铅膏药主要去除了铅制品,以减少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以下是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材料:1.中药:川乌、地龙、没药、天南星、紫花地丁、乳香、鸡血藤、白芷、丁香。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川乌、地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制作方法:无铅膏药主要在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上进行改进,主要在材料选择上进行调整。
材料:1.中药:红花、广木香、当归、川芎、没药、龙脑、白芷、丁香、桃仁。
2.植物油:花椒油、薄荷油、人参油。
步骤:1.将红花、广木香等材料用搅拌机打成粉末,或者用研磨器研磨成粉末。
2.将打成粉末的中药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植物油,搅拌均匀,直到形成糊状。
3.将糊状物放入铁锅中,用文火慢慢熬煮。
注意,火力不可过大,以免中药糊状物糊底或煮糊。
4.煮煮约1个小时,时而搅拌,以防煮糊。
5.观察油状物的颜色,当呈现深黑色时,即可将铁锅从火上取下。
6.过滤药液,将药渣和药液分离。
可使用纱布或滤纸进行过滤,保留纯净的药液。
7.将药液冷却后,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即可。
无铅膏药和传统型黑膏药制作方法的核心是通过煮煮中药和植物油的混合物来提取有效成分。
选择的中药材料根据个人需求可进行调整,但需要确保材料的纯度和质量。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8e0167783e0912a2162aaf.png)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1.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3.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本关最难,一定要炼油到滴水成珠,一定要注意防火,温度太高)3.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离火下丹,一般500克油可加250克左右丹,黄丹在下前先干燥并过100目筛。
少量加丹,边加边搅动,一定要向同方向搅拌。
搅成粘稠的膏体,膏药不粘手,拉丝不断为好,过硬则老,过粘则嫩。
4.去火毒:膏药制成后放入冷水,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膏成。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d01ff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ba.png)
黑膏药的熬制方法
1、选择膏体。
黑膏药主要分为膏和药两种,在制作前走的时候,通常需要选择香油,然后可以适当的加入铅丹。
要注意尽量不要选择豆油,也尽量不要选择其他的油,一般香油和麻油是比较好的选择。
2、选择药材。
制作不同功效的膏药就要用到不同的药材,而药材之间的搭配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可以根据具体的配方来完成,接着需要将所有的药材加工成粉末状,越细渗透的效果就会越好。
3、炸药。
黑膏药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由微微的加热,然后将所有的药材放进去,不断的搅拌均匀,直到药材变成黄褐色,然后就可以将药渣处理干净。
4、炸油。
取出药渣过后,需要继续炼制一般,此时需要将火开小,然后用大火加热至320度,一般以滴水成珠为好。
5、练膏。
油脂在高温时可以适当的加入铅丹,就会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又促使油脂氧化,聚合,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而呈膏状。
最后需要将炼好的膏药放入清水当中,朝着一个方向不断的去搅拌均匀,直到完全变成膏状,接着需要浸泡3~7天,需要注意每天都要更换水即可。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8e1a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a.png)
黑膏药配方及制作方法黑膏药是一种非常传统的中药制剂,用于外用理疗,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下面是一个黑膏药的配方及制作方法,供参考。
黑膏药配方:1. 黄芪60g2. 当归60g3. 红花30g4. 皂角刺30g5. 炮姜30g6. 大黄25g7. 辣椒粉15g8. 防风25g9. 香附25g10. 丹参25g11. 鸡血藤20g12. 木香20g13. 肉桂20g14. 石膏15g15. 沉香15g16. 石韦15g17. 斑蝥15g18. 人工牛黄2g19. 薄荷油3ml20. 油煎剂墓土500g黑膏药制作方法:1. 将以上草药材料准备好,可以对其进行清洗,晒干或研磨成细粉。
2. 将黑膏药材料放入一个大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2至3小时,使其充分浸泡。
3. 将浸泡好的药材和水放入砂锅中,在中小火上煮沸,然后改为文火,继续煮约2小时,使其煎煮时间尽量保持在2小时以上。
4. 在药材煮制过程中,需要不时搅拌,以免糊锅或药材粘底。
5. 煮制完成后,过滤出药液,去掉药渣,获得药液。
6. 将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
7. 将药液中的固体成分和三分之一量的药液放入干燥器中,进行浓缩。
8. 将浓缩后的药液倒回主药液中,搅拌均匀。
9. 将药液放入砂锅或药锅中,继续用小火慢慢煮沸,使其温度达到乳白色,并且粘稠。
10. 加入适量的薄荷油和人工牛黄,继续搅拌均匀。
11. 将研磨后的油煎剂墓土加入药液中搅拌均匀,使其煮制的药液浓度达到合适的状态。
12. 将黑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黑膏药的配方及制作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在制作黑膏药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对于不了解草药的人来说,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制作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c6858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3.png)
传统型黑膏药的制作办法一、原料选择传统型黑膏药的主要原料包括乳汁状的药物、矿物质、动植物油脂以及其他辅料。
常用的乳汁状药物有冥油、川乳、狗血等。
矿物质主要有冰片、硫磺、朱砂等。
动植物油脂常选用的有蜂蜡、油麻地、冰片油等。
其他辅料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例如代用品、辅助药物等。
二、配方设计三、药材加工1.药材的清洗:将所需的药材浸泡在清水中,将沉淀和杂质去除干净,并置于干燥的地方晾干备用。
2.药材的研磨:将干燥的药材分别进行研磨,制成粉末备用。
四、制药过程1.配灰:将所需的矿物质放入炉内煅烧成灰色,研磨成细末备用。
2.炒油:将动植物油脂加热至适当温度,放入配灰的矿物质,搅拌均匀,炒制成黑色的糊状物。
炒制完成后,将油脂倒出备用。
3.磨料:将药粉和辅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加入搅拌容器中,通过研磨机研磨成细膏状物备用。
4.加糊:将炒制好的黑色糊状物与磨制好的膏状物一起加入搅拌容器中,继续搅拌均匀。
5.入膏:将搅拌均匀的药物糊装入容器中,用专用工具抹平,使其达到所需的厚度。
6.干燥:将装有药物糊的容器放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使其脱水变为固体膏状物。
7.修整:将干燥完成的黑膏药取出,并切割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进行修整。
8.包装:将修整好的黑膏药装入包装袋或盒中,并加入干燥剂,密封保存。
五、质量控制1.原料质量:选择优质的药材,控制药材的含杂率和含水率。
2.保存环境:保持药材和制成品的干燥状态,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3.温度控制:制药过程中的加热温度要控制适宜,防止发生烧焦或变质。
4.搅拌均匀:在加糊和入膏的过程中,要确保药物的均匀分布。
5.包装密封:制成品要进行严密的包装,以防止潮湿和氧化。
通过以上制作办法,可以制得传统型黑膏药。
制药过程中需严格控制质量,确保制成品的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制药过程中需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生产质量的合规性。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3c6003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21.png)
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黑膏药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等疾病。
制作黑膏药需要选用优质的药材,并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进行制作。
下面将介绍黑膏药的详细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药材。
黑膏药的主要成分包括川芎、当归、没药、乳香、红花、甘松等。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是制作黑膏药的关键材料。
接下来,按照一定的配方将药材配比好。
一般来说,川芎、当归、没药各占总药材的30%,乳香、红花各占总药材的20%,甘松占总药材的10%。
这样的配方可以保证黑膏药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
然后,将配好的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
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2-3个小时,直至药材煮烂,汁液浓稠。
在熬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防止药材粘锅。
煮好的药汁需要过滤,去除杂质,留下纯净的药液。
然后,将药液再次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麝香、麝香草等辅料,再次熬煮1-2个小时,直至浓稠成膏。
最后,将熬制好的黑膏药倒入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冷却后,密封保存。
制作好的黑膏药质地应该柔软细腻,颜色呈暗红色,气味芳香。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黑膏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配方和工艺进行,严禁随意增减药材或更改熬制时间,以免影响药效。
另外,制作黑膏药的砂锅和容器要选择干净无异味的器具,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制作黑膏药虽然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技巧,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就能制作出质量优良的黑膏药,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祉。
希望大家在制作黑膏药时,能够严格遵循制作方法,确保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膏药的制作方法(2012-05-20 10:06:53)转载▼标签:杂谈第一步.炒黄丹把黄丹放在干净的铁锅或铜锅内,文火炒至丹中水气尽,松散为度.急住火.需用铲子不断翻炒.注意.丹中有水气膏药则嫩.丹炒过头膏药则老.黄丹炒制过程中会变成深红色,勿慌.取出冷凉,自会恢复原色.第二步炼油把不放碱的香油放入干净的锅内,武火煮翻花,再改文火,一开始油水之气会直向上升,再过一时则气体会向锅周旋升,急用竹筷点油滴入凉水上,成珠不散,为炼油已成注意,香油即为麻油,有黑芝麻白芝麻之分.吾习惯用黑芝麻油,油中若掺碱.不但溢锅,而且膏药不粘.第三步火上下丹这时继续用微火熬油,把炒丹缓缓放入沸油内,用槐木或柳木棍.不断顺时针搅拌,油会上溢气泡,冒出浓烟,待烟气稍尽,则急用竹筷点油滴到凉水上三四滴.稍成珠不散,拿珠擦净水.用干手试捏,以粘手而离手时不腻手为度.急住火注意;万万不可用铁器搅拌,此时铁器与锅底相碰,一锅膏药起火而毁.个人体会;火上下丹比之离火下丹则较易去除丹中毒性.膏药不痒.第四步;加入药面离火候油稍凉.药面则缓缓加入其中.急用木棍搅拌.侯其油平.则再加贵细药面,注意;热油加凉药面,必有溢起,勿怕.需一点点加入药面,急搅拌则无事,不然一锅膏药溢出而废.第五步;摊膏药急把尚未冷凉的膏药.用竹筷团起,随布大小,以竹筷点布之中心.作顺时针摊一周,则为膏药已成注意;需用棉布放入煮熟放温的稀面糊中,趁热混和揉均.搭与高处晒干,此为浆布已成,膏药则不渗,不痒,贴七天无事.第六步;贴膏药贴前需用生姜切片檫洗皮肤.遇高度过敏者,膏药上撒点薄荷冰.放酒精灯上烤软,既可摊贴黑膏药制作心得先说炒丹:炒丹的目的不是改变药性,主要是去除丹里的潮气,便于过细.把炒好的丹放于地面的纸上,待冷却后用细箩过一遍,过细以后的丹就不要再动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是避免再次形成结块.2.用油,很多人的介绍中,包括过去的书籍记载都是用麻油,即小磨香油.实际上用现在的桶装油,如花生油,调和油.大豆油均可.但土法轧的油不行,否则入药或入丹即溢.3炸药:我一般是油热后再入药,个人觉得先下后下关系不大.4.关于滴水成珠.:初学者很容易理解为油到水里成为圆珠样,其实不然,是将熬成的油取一点滴到水面上,油聚成一个点,久久不散,是为成珠.初学者可在熬油的不同阶段滴水试验,体会一下.5.下丹:我一般捞出药物以后,再加热一段时间,保持较高的油温是离火下丹,比较安全,最好是两人操作,一人下丹,一人不断搅动.防止结底,同时备一点冷水,如果油锅将溢即用口喷水成雾状,可消除油沫.黑膏药的老嫩问题黑膏药的过老过嫩,是我们在制做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往往与气候,地域,人为等因素有关,直接影响到临床的疗效和使用,如何有效预防呢?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点经验: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结合霍氏膏药熬制方法谈下膏药老嫩问题。
1]使用香油作基质,油药之比5-3:1以没盖药材为好。
2]炼油要老,下丹要少。
3]熬膏不要太老,太老膏药时间一长粘贴不牢。
4]膏药太嫩加入老膏补救难免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之麻烦且膏质不好影响药效,宜做成条,撒上滑石粉装袋深埋多日,用时洗净即可其一,黑膏药过老其主要原因是药油熬的太过,比如熬油时火太大或时间太长,一般情况下本人用小火熬三个半小时,要随时调整火的大小,要使油温稳定上升.再一个原因就是油丹比例不对,我用的比例是1:0.38~0.45,油是熬完以后的重量,我们不能忽视了麻油的消耗,比如10斤麻油经过泡药炸药后约消耗1~1.5斤,再经过长达3.5小时的高温熬制还会消耗1.5~2斤,最后还剩约6.5~7斤左右的药油,这时候的油丹比例是比较精确的.膏药过嫩一个是油丹比例不对,再一个是药油熬的太嫩,熬的时间不够油温太低,没有达到滴水成珠的最高境界.其二,如何补救呢?我建议在下完丹后(丹油反应完毕锅面平静后)即进行老嫩试验,用汤勺取少许膏药入冷水中反复揉捏,不粘手,一拉有丝,再拉就断,手上无油,贴在纸上纸背面不能滋油为老嫩合适,如果粘手,太粘,拔丝太长不易断为太嫩,揉捏费力,太硬,一拉即断为太老.太老应加入1/10(总量)的麻油继续熬炼,过嫩应直接加热继续熬炼直至老嫩合适.较嫩的膏药一旦出锅冷却后不宜再回锅熬炼,这样会越熬越粘,总之,膏药过嫩是最为常见的情况,补救也较为困难,本人的做法是再熬一锅老的掺一下,虽麻烦但这是最好的补救办法,因此要宁老勿嫩.使用香油作基质,油药之比5-3:1以没盖药材为好。
2]炼油要老,下丹要少。
3]熬膏不要太老,太老膏药时间一长粘贴不牢。
4]膏药太嫩加入老膏补救难免有‘水多加面,面多加水’之麻烦且膏质不好影响药效,宜做成条,撒上滑石粉装袋深埋多日,用时洗净即可。
制作黑膏药一,药料的处理:分粗料(坚硬药),细料(细软药),精料(贵重,不耐高温.挥发性药如乳香,没药,冰片,樟脑,麝香,血竭,明矾,雄黄,红花,麻黄,桂枝,大黄等需加工成120目细粉后下)二.泡药:药材3倍的香油浸泡5天(粗细料分开泡).三.油炸提取:用文火炸药,先粗后细,至药材表面黑褐内枯黄为度,去渣过滤.四.炼油:(初学者建议准备500度温度计一只),用中小火炼油3小时左右,不停的用鲜木棍(柳,槐,桑)搅拌药油,随着油温升高,油烟越来越多,油温在320-330度时烟最大(即滴水成珠时)停火.下丹.五.下丹:香油经炸药炼油后约剩70-80%,以此为准:油丹比例1:0.4-0.5(冬0.4夏0.5春秋0.45),慢下快搅,此时产生大量白色浓烟,剧烈沸腾.六:老嫩试验:锅面平静后挖少量膏药倒入冷水中冷却,用手反复揉捏,不沾手,硬而不坚,柔韧,膏药黑亮,一拉有丝再拉即段为合适,坚硬不易揉捏为过老(加1/10香油继续熬),沾手,太软拉丝不断为嫩(加火继续熬).直至老嫩合适.七:去火毒:把膏药倒入冷水盆或桶中,捏成小团,浸泡5-7天,每天换水一次.八,制贴:去完火毒后的膏药,用锅中套锅隔水加热法(大锅内加水小锅内放膏药),使膏药完全融化后再直火加热以犒去膏中水分,直至无气泡无泡末,停火,稍冷却,加入精细粉,搅拌均匀,大功告成.即可摊膏.老嫩试验:锅面平静后挖少量膏药倒入冷水中冷却,用手反复揉捏,不沾手,硬而不坚,柔韧,膏药黑亮,一拉有丝再拉即段为合适,坚硬不易揉捏为过老(加1/10香油继续熬),沾手,太软拉丝不断为嫩(加火继续熬).直至老嫩合适.感觉老嫩试验最难掌握,我试过不粘手、不腻,拉之有丝再拉即断,可是起锅冷却做成膏药后却发现还是嫩了,贴在皮肤上留下一块圆的黑油印记,很是麻烦复方骨仙膏组方复方骨仙膏,本人应用多年,主治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跌打损伤,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骨伤病疗效显著,在全国多家膏药培训班上推广使用,现奉献给广大爱友,希望它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生马钱子60g 生川乌生草乌各50 g 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 甘遂50g 土虫50g 蛴螬30g 七叶一枝花50g 洋金花50g 生白芥子30g (三七粉30g 生乳没各45g 血竭30g ) 肉桂30g 细辛45g 生甲片60g 蜈蚣30g 全虫30g 生延胡60g 郁金60g 乌蛇60g 威灵仙90g 麻黄60g 桂枝90g 鸡血藤90g 桃仁45g ( 红花45g ) 当归45g 川穹50g 姜黄50g 生地50g 羌活40g 独活40g 秦九45g 防风30g 地龙45g 透骨草50g 苍术30g 三棱60g 莪术60g 丹参50g 枳壳40g 牛膝50g 木瓜45g 伸筋草90g 鹿含草90g 海风藤60g 寻骨风60g 干姜120g 山奈60g 苏木60g 桑枝60g ( 冰片20g 樟脑50g 麝香1g(也可不用)扑尔敏100片)括号内者需加工成120目细粉成膏后下.此方可做成黑膏药,也可做成松香膏药应用,疗效显著.关于黑膏药传统制法的帖子已不少,在此不再赘述.松香膏药制法:上药全加工成120目的中药细粉.基本比例:100克松香+17克香油+9克蜂蜡+30克滑石粉+5克氧化锌+药粉夏天80克冬天60克+冰片5克+樟脑5克+硅氮酮3毫升文火依次融化混合均匀即可成膏.紫色消肿膏处方紫色消肿粉100克,血竭粉50克.冰片25克凡士林825克.制法取冰片加少量血竭粉研匀,随后按等量递增法陆续加入血竭粉,紫色消肿粉与凡士林,充分研匀,即得。
附:紫色消肿粉配方----紫草、红花、紫荆皮、防风、芥荆穗、独活、红曲、儿茶各5克,升麻、赤芍各10克,当归20克,白芷30克,贯众2克,以上十四味,共重122克。
(作用与用途)解毒消肿,活血止痛。
用于局部红肿,丹毒,静脉炎及各种急性炎症,如急性乳腺炎,未化脓前涂二次即愈。
(用法与用量)外用。
涂于纱布块上,敷贴患处。
(注解)本方中紫草、升麻、贯众均能凉血解毒,红花,赤芍、当归、红曲活血化瘀而消肿,重用血竭以散瘀生新,活血止痛,白芷散风止痛,活血排脓,防风、独活散风祛湿,荆芥与穗解表清热,冰片、贯众抗菌消炎,儿茶敛疮生肌而定痛。
故诸药合用而有解毒消肿,活血止痛之效。
些朱砂,更红!凡士林粘糊糊讨厌,用茶子油加蜂蜡做基质,可减少粘腻感。
方子不错,只是主治范围与如意金黄散类似,倒不如金黄散的药便宜,上方的血竭太贵了。
松香膏药药方全加工成120目的中药细粉.(当然,不嫌麻烦的话也可用酒精提取法,即醇提法,提取有效成分,会更好!)基本比例:100克松香+17克香油+9克蜂蜡+30克滑石粉+5克氧化锌+药粉夏天80克冬天60克+冰片5克+樟脑5克+硅氮酮3毫升文火依次融化混合均匀即可成膏.做成的膏药为土黄色,同样易贴易揭.植物油2斤,蜂蜡150克,松香80克,先将油炼到滴水成珠,再放入后两者,冷后即得如凡士林那样的基质,其它的药,你看着加.一种膏药治法介绍给大家:炼蜜2份,蜂蜡1份,药粉3份,透皮剂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