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定义与命题》(第2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真命题和假命题的概念。

2.会在简单的情况下判别一个命题的真假。

3.了解公理和定理的含义。

过程性目标:

1.从生活命题引入数学命题,并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了解类比、归纳、分类等思维方法。2.在学生总结命题、真命题、定理和公理之间的关系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通过对真假命题的判断,初步体验举反例、推理说明等数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命题的真假的概念和判别。

判别命题的真假其实已涉及证明,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表述上,学生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课从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出发,采用情境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学以致用——畅所欲言的模式展开,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组织学生两两合作,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而实行,充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三、巩固新知: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游乌镇,展风采。分小组竞赛,抢答。

1.判一判:

所有的定理是真命题。()所有的真命题都是公理。()

2.选一选: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 )

(A)从“1、2、3、4、5、6”六个数中任意选一个数,是偶数的概

率是0.4

(B)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

a+b =0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D)任何一个角都比它的补角小3.辩一辩:

有甲乙两位同学在讨论数学问题时,

甲说:若有

2

a>2b,则一定有a

>b,乙说:若有a>b,则一定

2

a>2b.

请判断哪位同学说得对?为什么?

4.填一填:

补全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那么两直线平行.

5.推一推

如图,若∠1=∠2,则∠3=∠4. 请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真命题。教师出示问题,

组织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竞

赛,抢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即时巩固学生

对真命题、定

理、公理的理

解。

巩固对真假命

题的判断

巩固对假命题

的判断

巩固对真命题

的判断,培养

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

巩固对真命题

的判断,培养

学生思维的严

密性和初步的

推理水平。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六个环节:情景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学已致用―――畅所欲言―――作业布置.

2.通过情景对话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命题有准确与不准确之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3.组织学生写命题,互相判断命题是否准确的过程,引入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再通过对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判断过程,引出公理和定理,并由学生归纳出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再由小组讨论得到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设计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促动。同时,学生在互相检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4.采用分层教学,整堂课的设计既有基础训练,又有水平提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5.重视学生合作水平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水平。

6.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教学,增大思维密度,有力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7.本节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去说、写、想、动,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为学生的表现提供广阔的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