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城市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中心地带,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密集区域、资源环境的高压区域。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的前提下,资源、能源的短缺给城市环境带来了持久压力;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所造成的生活污水、垃圾大量增加等消费型污染的处理问题,也给城市环境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环境管理的理念、战略思想和制度,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需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环境管理的道路

1、城市化建设对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资源、环境、人口等社会经济问题也日益尖锐,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度重视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1.1、消费型环境污染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化,城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城市面临的人口压力将更突出,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各类资源和产品总量将大幅度提高,给原本趋紧的城市资源、环境供给带来更大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生活污水、垃圾等废弃物产生量的大幅度增加,机动车污染加剧,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加快退化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给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2、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问题日益显现。在城市化工业污染防治过程中,许多城市相继关闭、搬迁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在实行技术改造和污染集中控制的基础上对城市工业布局进行了调整。这样,一方面调整了城市的功能和布局,改善了城区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也客观上造成了城市工业布局的向城市周边发展,出现城市工业污染边缘化趋势。此外,城市周边地区更多地承担着来自中心城区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垃圾、工业废气等污染,城市周边地区的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大气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影响了城市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1.3、机动车污染问题将更为严峻。从大气环境来看,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特别是私家车数量快速增加,机动车尾气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按照目前机动车的发展趋势,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到2010年,城市的环境空气问题将从目前的煤烟型污染转化为煤烟型与机动车污染型的混合型污染。

1.4、城市生态失衡问题不断严重。现代城市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统治,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失衡问题严重,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水土使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城市热岛”“城市荒”等问题突出。

2、原因:

2.1空气污染:城市的空气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强的区域特征,北方城市以悬浮颗粒物污染为主,南方城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污染强度明显高于农村,其中以特大型和大型城市表现最为突出。同等规模城市的空气质量又因工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以及所处地区气候特

征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

2.2水污染:工业较发达的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明显加重。城市河段的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氨氮、挥发酚、石油的污染也十分严重。随着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控制,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与此同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和污染负荷却呈上升之势,已和工业废水污染平分秋色,在有些城市中,生活污水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而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水平还不高,因而导致城市河段的污染程度加重。

2.3生活垃圾污染:近年来,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由于城市垃圾实际处理率较低。随意堆放的垃圾,对城市周边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3、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个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空气、噪声、水等资源的污染。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自己的环境资源过度开发,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生存空间的健康维护。目前,中国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后果,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

4、解决方案:

1.加强教育,树立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目前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整体水平还

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教育。尤其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教育,让民众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污染的危害性。

通过加强教育,增强各阶层人的环境意识水平,以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为目标来发展城镇,使一般居民能意识到保护自己生活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文明新风尚。

2.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政府运行机制。一是建设一支廉洁、高效、透明的政

府职能队伍。这样能够使信息共享,同时又能协调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使管理职能与资源配置得到合理地利用。二是建立完善

的政绩考核制度,将考核指标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

结合起来,这样,保证了城市建设顺利施行,倡导了生态意识,普及了生态价值

观。同时将政绩考核与城市建设挂起钩来,既改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又能带动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三是加大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执法监督体系,从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做到有法可依,真正使城市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上来。

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是由人口膨胀引起的,因此对人口进行控制非常有必要。随着地区及部门经济的加快,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随之加快。应加强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引导机制,积极宣讲和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市的规划和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各地要在遵循国家宏观城市化建设战略的前提下,统筹规划,综合平衡,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地理条件、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来确定城市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多元化的城市建设道路。

5.加快“产业革命”步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实施制度创新,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开展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生产,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化发展模式,实现以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和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发展效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6.加强环境管理和城市绿化。加强废水、废气排放的监管力度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改变用水习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开发净水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