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

合集下载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在医学领域中,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为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理解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化学基础,也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方法。

医用基础化学涵盖了众多的知识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这些分支学科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医用化学的知识体系。

无机化学在医用基础化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人体中存在着多种无机元素,如钙、铁、锌、镁等,这些元素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例如,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负责运输氧气。

了解这些无机元素的化学性质、代谢途径以及在体内的平衡调节机制,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化学则与生物大分子密切相关。

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等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

有机化学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些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比如,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其二级和三级结构则由各种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维持。

核酸中的碱基配对规律以及 DNA 的双螺旋结构,都是基于有机化学的原理。

对于药物研发来说,有机化学更是必不可少。

许多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对有机化学的研究,可以设计和合成具有特定活性和选择性的药物分子。

分析化学在医学中主要用于检测和定量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

从血液、尿液中的生化指标检测,到细胞和组织中的微量物质分析,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能够准确地测定各种物质的含量和结构。

这些检测结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以及药物的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物理化学则为我们解释了许多生命现象背后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例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过程涉及到扩散、渗透等物理化学现象。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机制也可以用物理化学的理论来解释。

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试题及其答案
一、医用基础化学试题
1、冰晶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A:冰晶体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形成六边形的晶体结构。

2、如何用观察方法检测CO2是否存在?
A:观察方法检测CO2是在低压条件下,观察CO2在溶液中的沉淀
物中形成的白色沉淀,以及溶液质量的变化。

3、什么是氢氧化钠的性质?
A:氢氧化钠是无色晶体或粉末,具有盐酸味和强碱性。

它有较高
的水溶性和吸湿性,能易燃,在空气中能氧化反应,能溶于水和乙醇。

4、某气体的组成为:氧 2 氮 3 氟 1 ,则其空气指标(AO)为?
A:AO = 2+3/3+1 = 5/4 = 1.25 。

5、金属铅、锡、铁分别溶解在氨水中,会发生什么反应?
A:在氨水中溶解金属铅、锡、铁会发生还原反应,金属将被还原成相应的2+离子(Pb2+、Sn2+、Fe2+),形成金属氨基氧化物。

二、医用基础化学试题答案
1、A:冰晶体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形成六边形的晶体结构。

2、A:观察方法检测CO2是在低压条件下,观察CO2在溶液中的沉淀物中形成的白色沉淀,以及溶液质量的变化。

3、A:氢氧化钠是无色晶体或粉末,具有盐酸味和强碱性。

它有较高的水溶性和吸湿性,能易燃,在空气中能氧化反应,能溶于水和乙醇。

4、A:AO = 2+3/3+1 = 5/4 = 1.25 。

5、A:在氨水中溶解金属铅、锡、铁会发生还原反应,金属将被还原成相应的2+离子(Pb2+、Sn2+、Fe2+),形成金属氨基氧化物。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归纳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基础化学知识,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人体组成和功能。

下面是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物质的基本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元素周期表是对所有已知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便于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的变化,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水解等。

3. 水和溶液水是生命的基础,也是许多生物和化学反应发生的媒介。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常见的溶剂包括水、醇类和醚类。

4. 酸和碱酸是指具有产生H+离子的性质,碱是指具有产生OH-离子的性质。

酸碱中和是指将酸和碱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pH值接近7。

5. 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

有机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结构分析和反应特点。

6.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是指生物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包括代谢、酶促反应和细胞信号传导等。

理解生化反应可以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功能和疾病机制。

7. 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它们参与了几乎所有生物过程。

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包括DNA和RNA。

8. 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化学基础涉及药物的结构、性质和作用机制。

了解药物化学基础可以帮助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的治疗原理和药物相互作用机制。

以上是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和功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有所帮助。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生和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它涉及到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医学院的学习中,医用基础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医学知识,并且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结合医学院的教学大纲,对医用基础化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的性质1. 药物的化学性质药物的化学性质是指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物内的变化规律。

药物的分子结构对其药效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药物分子的空间构型、芳香环等结构对于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药物的分子结构还与其药代动力学、药物代谢等方面有关。

2. 药物的物理性质药物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药物的固态结构、熔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对于药物的制剂、贮存、给药途径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药物的溶解度决定了其在体内的吸收情况,而熔点则与药物的物相转变有关。

3. 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药物的生物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药效、药物的毒性、药物代谢等方面的性质。

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生化或病理学变化。

药物的毒性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有害作用。

药物代谢则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反应。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受体、药物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基本机制。

受体是指在生物体内能够与药物特异性结合从而产生生理效应的分子。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是一种化学键的形成,包括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

此外,药物还可以通过影响酶、细胞膜通道、细胞内信使系统等方式发挥作用。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对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三、药物的代谢药物的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对于药物的活性、毒性、代谢产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医学生怎么学好《医用基础化学》

医学生怎么学好《医用基础化学》

引言概述:大点一:培养兴趣1.了解《医用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积极参与讨论和实验,与同学交流,增加学习的乐趣。

3.关注与临床医学相关的化学研究和新进展,增加学习动力。

大点二:建立基础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

2.熟悉基本的化学计量和单位转换,如摩尔、溶液浓度等。

3.学习化学元素的命名规则和化合物的结构表示法,提高化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大点三:理解概念1.明确学习目标,梳理《医用基础化学》的知识架构,并与临床应用相连结。

2.注重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与医学相关的化学概念。

3.通过解决应用题和举例分析,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大点四:进行实践1.进行化学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参加化学实验课的讨论和分析,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背后原理。

3.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析实验,体验化学科研的过程和方法。

大点五:注意学习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症。

2.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记忆法、概念图等,提高学习效率。

3.复习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并积累学习经验。

总结:学好《医用基础化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只要我们培养兴趣、建立基础、理解概念、进行实践,并注意学习方法,就能够在这门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专业素养的提升。

化学是医学的基础,通过学好《医用基础化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并为日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学有所医的读者有所帮助。

医学生怎么学好《医用基础化学》引言:概述: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涉及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应用的学科,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内容。

学好医用基础化学对于理解医学原理、研究新药物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掌握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学好医用基础化学。

正文:1.建立坚实的化学基础a.重视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详情)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用基础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医用基础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医学专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溶液与胶体1.溶液的组成表示法2.溶液的渗透压3.胶体与胶体颗粒的大小和稳定性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焓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速率方程3.化学平衡和影响平衡的因素4.分配定律和混合物的分离第三章电解质与离子平衡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意义3.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4.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常数第四章生物分子的结构与性质1.生物分子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生物分子的结构基础(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3.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4.生物分子在医学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1.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和分类2.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如官能团、碳骨架等)3.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如取代、加成、消去等)4.有机化合物在医学中的应用第六章化学与医学的关系与应用1.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如药物合成、生物分子分析等)2.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化学医学检验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和医学检验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成分的学科,而医学检验则是医学领域中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质的组成、元素分析、有机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等。

2.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样品的采集、前处理、分析测试和结果报告等。

3.医学检验应用:介绍医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血液分析、尿液分析、生化分析、免疫分析等。

4.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实验室的设置、质量控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医用基础化学03

医用基础化学03
5
H3O+(aq) + Ac-(aq) cα cα
2
K / c 1 . 75 10 / 0 . 100 1 . 32 10 1 . 32 %
[H3O+]=cα =0.100 mol· L-1×1.32%=1.32×10-3 mol· L-1
α 则随溶液的稀释而增大,这称为稀释定律。
第二节 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
Ka是水溶液中酸强度的量度,表示酸在水中释放 质子能力的大小。
Ka值愈大,酸性愈强。其值大于10时为强酸。 HAc > HClO > HCN 6.2×10-10 Ka 1.75×10-5 3.9×10-8
一些弱酸的Ka非常小,常用pKa表示,它是酸解离 常数的负对数。
离子的活度和活度因子 活度:离子的有效浓度(表观浓度)小于理论浓 度,有效浓度的值就是活度aB。 活度因子: γB称为溶质B的活度因子。 离子的活度
aB = γB· bB/bO bθ为标准态的浓度(即1 mol· kg-1)。
第一节

② ③ ④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由于离子的表观浓度小于理论浓度,一般 γB < 1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很小,且离子所带的电荷 数也少时,活度接近浓度,即 γB≈1。 溶液中的中性分子也有活度和浓度的区别,不 过不象离子的区别那么大,所以,通常把中性 分子的活度因子视为1。 对于弱电解质溶液,因其离子浓度很小,一般 可以把弱电解质的活度因子也视为1。
第一节
4.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离子强度:离子的活度因子是溶液中离子间作 用力的反映,与离子浓度和所带电荷有关
1 2 I b z i i i 2
def
bi和zi分别为溶液中第i种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 和该离子的电荷数,近似计算时,也可以用ci kg-1。 代替bi。I的单位为mol·

医用基础化学第1章

医用基础化学第1章

一、分段函数
在定义域内不同的区间上,由不同解析式所 表示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通常不是初等函数,不过,在不同段内 的表达式,通常由初等函数表示。
二、反函数
【定义4】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值域为R,
若对于任意一个y∈R,有唯一一个x∈D,
使f(x)=y成立,则x与y的对应关系在R上定义
函数y=x2是在其定义域(-∞,+∞)上是偶 函数;函数y=sinx是在其定义域(-∞,+∞)是 奇函数;函数y=sinx+cosx在其定义域(∞,+∞)上非奇非偶.
偶函数的图像是 关于y轴对称
奇函数的图像是 关于原点对称
y
-x o x
x
偶函数
y
-x
o
xx
奇函数
三、有界性
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存在一个 正数M,使得对于D中某一个子区间I内任 意一点x,总有|f(x)|≤M (即
(x 0,) { x||x x 0| }
1.1.2 函数的特性
一、单调性
设函数f(x)的定义于为D,如果在D 中 某一个子区间I中任意取两个值x1和x2, 当x1<x2时,有f(x1)<f(x2)(或f(x1) >f(x2)),则称函数在区间I上是单调增加 (或单调减少)的。 单调增加函数和单调减少函数统称为单 调函数。
了一个新函数,称为函数y=f(x)的反函数,记


若把函数y=f(x)称为直接函数,则直接函数
的定义域(或值域)恰好是它的反函数 的x值f1(y)
域(或定义域)。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y=f(x)在某个区间上
有定义且是单调函数,就能保证它的反函数 存在;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报告

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报告引言医学化学是现代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了诊断、监测及治疗等方面的依据,还为新药研发和药物代谢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基础的医学化学实验,了解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方法与步骤1. V-V 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准备一组含有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溶液。

- 分别用滴管取同一体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溶液,滴到白色的滤纸上。

- 观察滤纸上的现象,并记录结果。

2. 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根据给定实验条件,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K。

- 准备一组含有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溶液。

- 在恒温恒压下,将相同体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记录初始浓度及反应时间。

-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计算出反应的平衡浓度,从而验证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

3.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准备一定体积的酸和碱液。

- 将酸溶液滴入碱溶液中,直至出现颜色突变,并记录滴定体积。

- 重复实验,计算平均滴定体积,并计算酸碱反应的摩尔浓度。

4. 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 准备一组含有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 在相同波长下,测量不同浓度溶液的吸光度。

- 绘制标准曲线,并根据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测定未知浓度药物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V-V 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滤纸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现象,颜色越深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得越彻底。

2. 在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实验中,我们通过计算和实验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基本一致,证明理论计算方法是可靠的。

3. 在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我们测得了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的滴定体积,并计算出了酸碱的摩尔浓度。

4. 在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不同浓度药物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成功测定出未知浓度药物溶液的浓度。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医用基础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理,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医用基础化学1绪论

医用基础化学1绪论

25
? 26
§ 1.4 测量数值的正确表达
(2)有效数字的位数确定 有效数字位数确定: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算起, 往右数有几位算几位。 倍数数字等非测量值可看作无限多位 对数数字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小数点后位数 例如:pH=10.08, 2位有效数字, 即[H+]=8.3×10-11. 例如:pKa=4.75, 2位有效数字, 即Ka=1.8×10-5.
1018
1015 1012 109
exa 艾[克萨]
peta 拍[它] tera 太[拉] giga 吉[咖]
E
P T G
10-1
10-2 10-3 10-6
deci 分
centi 厘 milli 毫 micro 微
d
c m μ
106
103 102 10
mega 兆
kilo 千 hecto 百 deka 十
§ 1.5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其他注意事项:
若某一计量值的第一位数大于或等于8,有效数字
的位数可多算一位。如8.37,运算时可按4位算。 采用分步计算或计算器运算,中间过程可暂时多保 留一位有效数字,最终结果应按规则保留。 化学平衡计算:保留2位有效数字; 物质组成测定计算:质量分数>10%,一般保留4位; 质量分数1~10%,保留3位; 质量分数<1%,保留2位; 误差的表示:保留1位,最多2位。
第一章 绪论
Introduction
§1.1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作用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 中能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化学研究的是物质可见的变化 的不可见的原因。
实物:具有静止质量,化学的研究对象。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础化学概述1911年由波兰化学家芬克(Christian Eijkman)发现维生素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发现盘尼西林 Penicillin牛津大学的化学家Florey和E.B.Chain解决了富集,浓缩盘尼西林的技术瓶颈第二节国际制单位SI与法定计量单位基本单位:m、kg、s、A、K、mol、cd导出单位:N、Pa、J、C、V、℃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1.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的浓度:n B=m B/M B,c B=n B/V2.质量摩尔浓度:bB=nB/m(m为溶剂质量)单位为mol/kg摩尔分数:x B(溶质)=n B(溶质)/n A(溶剂)+n B(溶质),同理可得x A(溶剂)。

x B(溶质)+x A(溶剂)=1质量分数:ω=m(溶质)/m(溶液)质量浓度:ρB=m B/V(溶液)例如生理盐水质量浓度0.9%(g/ml)第二章溶液的依数性第一节溶液的蒸气压下降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2.34kPa一定温度下蒸气压p =x A p A *(p*为纯溶剂饱和蒸气压,x A 为溶剂摩尔分数)蒸气压下降值:△p =x B p*A(k=p*A M A )(k 只与溶剂本性有关,与溶质本性无关) 若是电解质:△p= iKbB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与蒸气压下降有关△T b =K b ·b B 单位是K ·kg ·mol-1,它只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K b 为沸点升高常数,水的K b =0.512若是电解质:△T b =iK b ·b B测相对分子质量A B B b B 1000m T m K M ∆= 题目:二硫化碳(CS2)的沸点是46.13C,将S 溶入其中形成0.1mol/kg 溶液时,沸点上升0.234C,求沸点上升常数Kb ;若将2.830g 硫溶解在63.00g CS2中时,沸点上升0.41C,求硫的相对分子质量。

医用基础化学平时作业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平时作业答案

《医用基础化学》作业参考答案医用基础化学第1次平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配制300ml0.10mol L-1NaOH〔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A〕〔A〕1.2g 〔B〕1.2mg 〔C〕4.0g 〔D〕4.0mg 〔E〕12 .00g2.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9mg 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D〕〔A〕0.49 mol • L-1〔B〕4.9mol • L-1〔C〕4.9×10-2 mol • L-1〔D〕4.9×10-3mol • L-1 〔E〕4.9×10-3 mmol •ml-13.中和50ml 0.20mol• L-1HCl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C〕〔A〕0.1mol /L〔B〕0.2mol /L〔C〕0.4mol /L〔D〕0.8mol /L〔E〕2.0 mol /L4.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E〕〔A〕1.0g·L-1NaCl(Mr=58.5) 〔B〕10.0g·L-1CaCl2·2H2O(Mr=147)〔C〕12.5g·L-1NaHCO3(Mr=84.0) 〔D〕9.0g·L-1NaCl(Mr=58.5)〔E〕112g·L-1C3H5ONa(Mr=80)5.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D〕〔A〕9.0g •L-1 NaCl 〔B〕90.0g •L-1NaCl 〔C〕50.0g •L-1葡萄糖〔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E)100.0g •L-1葡萄糖溶液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C〕〔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D〕两者的浓度相等7.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混合时,若AgNO3溶液过量,所形成溶胶的胶团和胶粒分别带〔C〕〔A〕正电荷负电荷〔B〕负电荷正电荷〔C〕电中性正电荷〔D〕电中性负电荷8.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B〕〔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C〕胶粒扩散〔D〕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9.对于胶团[(AgI)m ·nAg+·(n-x)NO3-]x+·x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AgI〕m是胶核〔B〕 Ag+为吸附离子〔C〕 NO3-为反离子〔D〕 m = n + x〔E〕[〔AgI〕m ·nAg+· (n-x)NO3-]x+为胶粒10.将0.01mol/LAgNO3溶液与0.10mol/LKI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B〕〔A〕K2SO4〔B〕Al(NO3)3〔C〕MgCl2〔D〕K3[Fe(CN)6] 〔E〕NaCl11.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大〔B〕反应速度相同的反应,活化能一定相同〔C〕活化能越小,一般反应速度越快〔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同(E) 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12.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D〕分子运动速度加快〔E〕增大了活化分子的分数13.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2O(g) === CO2(g)+H2(g) 〔放热反应〕,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A〕〔A〕通入更多的水蒸气〔B〕增加体系的总压力〔C〕加入催化剂〔D〕降低体系的总压力〔E〕升高体系的温度14.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E 〕 〔A 〕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B 〕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C 〕温度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故K 也随之发生改变 〔E 〕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但不会改变K15.已知HCN 的Ka = 5.0×10-10 mol/L ,则CN -的碱常数Kb 为〔 D 〕〔A 〕5.0×10-14 〔B 〕5.0×10-10 〔C 〕 2.0×10-6〔D 〕2.0×10-5 〔E 〕2.0×10-416.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 4Cl ,会使〔 B 〕〔A 〕溶液PH 增大 〔B 〕溶液PH 减小 〔C 〕溶液PH 不变 〔D 〕NH 3的Kb 增大 〔E 〕NH 3的Kb 减小17.由等体积的HX 和NaX 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 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 值为〔 B 〕 〔A 〕 7 〔B 〕5 〔C 〕8 〔D 〕9 〔E 〕1418.将0.10mol/L 的HAc 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二倍时,其[ H +]和PH 值的变化趋势各为〔 B 〕 〔A 〕增加和减小 〔B 〕减小和增大 〔C 〕减小和减小 〔D 〕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 〔E 〕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19.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化学反应NH 3+H 2O =NH 4++OH -中,属于酸的物质是〔 E 〕〔A 〕NH 3和H 2O 〔B 〕NH 4+和H 2O〔C 〕NH 4+和OH - 〔D 〕NH 3和OH - 〔E 〕NH 3和NH 4+20.若要制备PH=7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 (D )〔A 〕甲酸钠和甲酸 (Ka=1.8×10-4)〔B 〕醋酸钠和醋酸 (Ka=1.8×10-5)〔C 〕氯化铵和氨水 (Kb=1.8×10-5)〔D 〕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Ka=6.3×10-8)21.有一难溶强电解质M 2X ,其溶度积Ksp 和其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S 的关系式为〔 E 〕 〔A 〕S =Ksp 〔B 〕S=SP K 〔C 〕S=3Ksp 〔D 〕S=32/Ksp 〔E 〕S=34/Ksp22.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 2S 3,其溶度积Ksp 表达式是〔 D 〕〔A 〕Ksp =[Fe 3+][S 2-]〔B 〕Ksp =[Fe 23+][S 32-] 〔C 〕Ksp =[2Fe 3+]2[3S 2-]3 〔D 〕Ksp =[Fe 3+]2[S 2-]3〔E 〕Ksp =2[Fe 3+]2 •3[S 2-]323.250C 时CaCO 3饱和溶解度为9.3 ⨯ 10-5mol/L ,则CaCO 3的溶度积Ksp 为〔 A 〕〔A 〕8.6×10-9 〔B 〕9.3×10-5 〔C 〕1.9×10-5〔D 〕9.6×10-2 〔E 〕1.9×10-424.25℃时PbI 2的Ksp 为8.49×10-9则其饱和溶液I -浓度约为〔 C 〕〔A 〕2.04×10-3 mol/L 〔B 〕4.08×10-3 mol/L〔C 〕2.57×10-3 mol/L 〔D 〕1.28×10-3 mol/L 〔E 〕3.03×10-3mol/L25.250C 时Ag 2CrO 4饱和溶液中,[CrO 42-]=6.0×10-5mol/L ,则Ag 2CrO 4的溶度积Ksp 为(C )〔A 〕6.6×10-9 〔B 〕2.2 ×10-13 〔C 〕8.64×10-13〔D 〕5.4×10-14 〔E 〕1.9×10-10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___半透膜存在__和膜两侧溶液中溶质浓度不同。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用基础化学课是医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根据医科类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扼要地介绍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为学习后续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打下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医用基础化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培养学生能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56学时,教学时数分配如下:第一部分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化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2、化学与医学的关系3、医学化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教学要求1.熟悉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

2.了解医学化学的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3.认识学习医学化学的重要性。

第二章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教学内容:1、溶液的浓度表示法及其换算: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浓度、分数浓度。

2、溶液的渗透压:渗透现象和渗透压,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的关系,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要求:1、掌握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熟悉渗透现象的产生和条件,渗透压和浓度、温度的关系及渗透浓度的一般计算。

3、了解渗透压的概念。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教学内容:1、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

2、酸碱质子理论。

3、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计算。

2、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配制,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教学要求: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电离平衡常数Ka、Kb、水的离子积Kw的含义。

2、掌握一元弱酸、一元弱减在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和溶液PH值的计算。

3、掌握缓冲溶液的PH值的计算、配制。

4、熟悉酸碱质子理论。

5、熟悉缓冲溶液的组成、作用。

6、了解缓冲容量。

7、了解血液中的缓冲体系。

第四章胶体溶液教学内容:1、溶胶:性质、结构、稳定因素。

2、高分子溶液。

教学要求:1、掌握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

医用基础化学-2024鲜版

医用基础化学-2024鲜版

15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定义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 离子都是酸,凡是能接受 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2024/3/27
酸碱反应实质
质子的转移。即酸失去质 子形成其共轭碱,而碱得 到质子形成其共轭酸。
强弱酸碱
根据酸碱的质子转移能力, 可将其分为强酸和强碱、 弱酸和弱碱。
16
酸碱平衡的移动
沉淀的生成
当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后, 加入某些试剂或改变条件,可使
医用基础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 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 验技能。
注重联系医学实际
多做练习和思考题
学习医用基础化学时要注重联系医学实际, 了解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和意义,提高学习 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快。但需注意,某些反应可 型的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 大压力有利于体积减小的方
能在高温下发生副反应或分 响程度不同。
向进行,减小压力则有利于
解。
体积增大的方向进行。
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方向进 行的程度增大,降低温度使 放热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增 大。
2024/3/27
14
04
酸碱反应与酸碱平衡
2024/3/27
1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因素
01
02
03
04
05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
影响
影响
的影响
影响
影响
一般来说,反应物浓度越高,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改

医用基础化学概述.

医用基础化学概述.

第一节 医用基础化学概述 一、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二、化学与医学、生命科学的关系 三、怎样学好基础化学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是在SI(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较好地 符合我国国情的单位制
它们与国际单位制SI制有何联系和区别?
法定计量单位
SI基本单位 SI单位
SI导出单位
非SI单位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一些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
符号
力,重力
牛[顿]
N
压力,压强 帕[斯卡] Pa
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不断发现并分离出新的维生素。 了解缺乏特定维生素与特定疾病的关系。这些工作均 与化学的分离技术和确定结构的技术有关系。
麦哲伦(约1480-1521)
从1920年到1960年,至少有13次诺贝尔奖的颁发 与维生素的分离有关。
盘尼西林 Penicillin
1928年,由英国的Alesander Fleming在一次 偶然的实验中发现。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生命大分子(核 酸、蛋白质等),这些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 定都离不开化学的各种技术。
DNA的双螺旋结构形成示意
遗传因子的基因就是脱氧核糖核酸分子(DNA)
可用先进的化学方法测定基因结构和序列 基因组序列图可以在分子层面上为人类
提供了一份生命“说明书”。
解 码 生 命
核心技术:通过化学方法对人DNA分子的核苷酸 序列进行测定,测序的主要手段就是凝胶色层等 化学分离技术。

医用基础化学05

医用基础化学05
③ 与水分子亲和力很强的高 分子化合物形成水合膜: 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上:高分子化合物在良溶剂 下:高分子化合物在不良溶剂中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二. 聚电解质溶液
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往往以离子形 式存在,称为聚电解质(polyelectrolyte)
1. 特征:
① 链上有荷电基团很多 ② 电荷密度很大 ③ 对极性溶剂分子的亲合力很强 ④ 分为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三类。
4. 表面活性剂和乳状液 ① 表面活性剂 ② 缔合胶体 ③ 乳状液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胶团结构及表示式;溶胶 的稳定性因素及聚沉作用。
2. 熟悉胶体分散系的特点;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与 破坏条件;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 的状态。
3. 了解胶体分散系、分散度的概念、胶体的制备方 法;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区别、高分子溶液的形 成特点 ;两种类型的乳状液、乳化作用。
蛋白质
等电点
肌凝蛋白 6.2~6.6
胰岛素
5.3~5.35
乳清蛋白 5.1~5.2
白明胶
4.7~4.9
蛋白质 卵白蛋白 胃蛋白酶 酷蛋白 丝蛋白
等电点 4.6~4.9 4.6 2.7~3.0 2.0~2.4
第三节 高分子溶液
三. 高分子溶液的稳定与破坏 稳定因素:高度溶剂化 稳定性破坏:
改变pH :蛋白质在pI时溶解度降低。 加大量电解质:降低水合程度。 温度变化。
第一节 胶体分散系
一、胶体分散系的制备
胶体分散系colloid system :胶体分散系包括溶 胶 sol、高分子溶液 macromolecular solution 和 缔合胶体 associated colloid 三类。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图片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图片

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图片在医学院校的学习中,大一学生通常会学习医用基础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打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图片的形式对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逐一介绍每个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基本组成- 原子核、原子壳层结构- 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化学键的概念与分类-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的特征- 分子的键长、键角、键能3. 水和溶液- 水的性质与结构- 水的化学方程式- 溶液的定义- 浓度的计算方法- 溶质和溶剂的区分4. 物质的量和浓度-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 摩尔浓度的计算方法- 配位化合物的摩尔浓度计算5. 化学反应与化学平衡-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状态- 反应速度与反应机理- 化学平衡的动态平衡概念- 平衡常数与平衡常数计算公式6.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的定义与性质- 酸碱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代表性酸碱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与区分 - 氧化数的计算方法8. 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热力学- 化学能的定义和分类- 推动力和拮抗力的关系- 化学反应热能的计算方法- 化学反应焓变的方向性判断9. 碳水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脂肪、类固醇和维生素等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功能与应用10. 氨基酸与蛋白质- 氨基酸的结构与分类-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降解以上就是医用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图片。

通过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知识,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春期《医用基础化学》期未复习指导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2013.6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一些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应用的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在医学上的应用,目的是有利于后续课程(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学习。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专科护理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该试卷适用的教材是由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吕以仙、李荣昌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和《医用基础化学学习指导》。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无机化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简单计算(如溶液浓度的表示法,求缓冲溶液PH值,利用Nernst 方程计算ϕ及E等);有机化学重点放在有机物化合物的命名与结构、基本概念、性质、一些主要的基本反应。

6.试题的类型及结构试题分五大类,即:填空题(3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单项选择题(40分,其中无机和有机化学各占50%)、计算(占10分,主要是无机化学部分的计算)、简答(占5分)、完成反应式(占15分,共有五个要求完成的反应式)7.其它说明考试中涉及计算问题,请带计算器。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第一章溶液和胶体重点掌握: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w B,ρB,C B及计算及浓度间相互换算:ρB与C B间的换算溶液的稀释2.渗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渗透方向、渗透压公式∏=C B RT及应用3.血液中的渗透压单位-渗透浓度Cos ;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一般掌握:1.胶团的结构;溶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方法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重点掌握:1.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标准平衡常数K0和实验平衡常数4.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浓度、温度、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吕查德里原理一般掌握:1.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基本概念,有效碰撞理论2.平衡常数的概念及一般平衡计算第三章电解质溶液重点掌握:1.酸碱质子理论,共轭酸碱对、平衡常数Ka 、Kb2.离子酸(碱)的解离常数(HA —A -) Ka Kb=Kw ⇒ Kb=Kw/Ka3.一元弱酸(碱)溶液[ H + ]和PH 值的计算HA = H + + A - Ca/Ka ≥500 [H +] =KaCa4.稀释定律和同离子效应 :(1) 解离度 CaH ][+=α(2) 稀释定律 α=Ca Ka / (3) 同离子效应 5.缓冲作用原理及其PH 值计算: PH=PKa + lgHAA C C - ,6.溶度积(Ksp)与溶解度(s)的关系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本章不作考试要求。

第五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重点掌握:1.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近似能级图——能级交错;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遵循三原则 2.共价键的特点 一般掌握1.杂化轨道理论2.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第六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重点掌握:1.原电池: (1)原电池的组成 (2)电极反应(负、正极)和电池反应 (3)电池符号表示式 2.标准电极电势ϕ0 原电池电动势 E = ϕ+ + ϕ-3.利用能斯特(Nernst)方程 ϕϕ=+000592.lg [][Re ]n Ox d mq计算当离子浓度改变、 酸度改变及生成沉淀对ϕ的影响4.电极电势的应用:(1)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E >0 反应正向进行(3)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平稳常数lg (.K n =-+-ϕϕ0000592)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重点掌握:1.配位化合物定义、组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配位数等基本概念) 2.配位化合物的命名第八章分光光度分析法本章不作考试要求第九章烃重点掌握:1.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和命名2.环烷烃顺反异构;化学性质:开环加成、稳定性3.烯烃的顺反异构:2-丁烯;化学性质:加成反应4.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末端炔烃氢酸性的反应5.苯及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烷基苯的氧化反应第十章醇、酚、醚重点掌握:1.含氧化合物、各自官能团及它们的结构通式2.醇的化学性质:(1)醇—与活泼碱金属反应(2)脱水反应(遵循扎依采夫规则)3.硫醇的结构,二巯基丙醇-重金属中毒解毒剂4.酚的结构和命名、酚的酸性(与醇比较)、成盐(反应);醚的化学性质一般掌握:1.醇的物理性质—沸点、溶解度、氢键第十一章醛、酮重点掌握:1.醛、酮的结构通式及其官能团2.醛、酮的物理性质—分子间的偶极作用力对沸点影响、溶解性3.醛、酮的化学性质:与ROH的加成(缩合反应);醇醛缩合反应(产物是β—羟基醛,加热易脱水)4.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醛、酮的区别)第十二章羧酸和羧酸衍生物重点掌握:1.羧酸的结构通式及官能团、习惯命名2.羧酸的物理性质:溶解性、沸点3.羧酸的化学性质:酸性;成盐;酯化反应;β—酮酸的脱羧反应、酮体4.酰卤、酸酐、酯、酰胺的结构通式5.羧酸衍生物的水解反应:水解反应速度;酯的水解反应第十三章胺和杂环重点掌握:1.胺类的结构通式、胺的分类2.胺的化学性质:(1)胺的碱性(2)成盐一般掌握:1.胺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形成分子间氢键第十四章立体化学基础—手性分子重点掌握:1.光学异构――手性,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C*),对映体概念2.判断一个化合物是否存在对映体的方法3.一对对映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光学活性(旋光性)4.外消旋体(如乳酸)内消旋化合物(如酒石酸)5.R/S构型表示法第十五章生物分子重点掌握:第一节糖类化合物1.糖的含义及分类;D-葡萄糖的结构2.单糖的化学性质(1)成苷反应(2)氧化反应3.还原糖、纤维素、糖元第二节类脂1.油脂的组成;磷脂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1.α-氨基酸分为四类;α-氨基酸的构型2.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两性(2)等电点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第四节核酸1.掌握去氧核糖、核糖的结构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无机化学部分一、选择题1.人体血液中平均每100 ml中含有19mg K+(M=39),则血液中K+的浓度是(A)0.49 mol • L-1(B)4.9 mol • L-1(C)4.9×10-2 mo l • L-1(D)4.9×10-3 mol • L-1 (E)4.9×10-3 mmol •ml-12.配制300ml 0.10mol L-1NaOH(M r=40)需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为(A)1.2g (B)1.2mg(C)4.0g (D)4.0mg(E)12 .00g3.中和50ml 0.20mol• L-1HCl溶液,需要某NaOH溶液25ml,该NaOH溶液的浓度是(A)0.1mol /L(B)0.2mol /L(C)0.4mol /L(D)0.8mol /L(E)2.0 mol /L4.血红细胞置在下列哪个溶液中,将会引起溶血(细胞破裂)现象(A)9.0g •L-1 NaCl (B)90.0g •L-1NaCl(C)50.0g •L-1葡萄糖(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E) 100.0g •L-1葡萄糖溶液5.会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1.0g·L-1NaCl(Mr=58.5) (B)10.0g·L-1CaCl2·2H2O(Mr=147)(C)12.5g·L-1NaHCO3(Mr=84.0) (D)9.0g·L-1NaCl(Mr=58.5)(E)112g·L-1C3H5ONa(Mr=80)6.在室温下把青蛙的筋肉细胞放在0.2mol/LNaCl水溶液中,观察到细胞皱缩,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A)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大于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B)NaCl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浓度(C)NaCl水溶液的渗透浓度大于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D)两者的浓度相等7.当AgNO3的稀溶液与KI的稀溶液混合时,若AgNO3溶液过量,所形成溶胶的胶团和胶粒分别带(A)正电荷负电荷(B)负电荷正电荷(C)电中性正电荷(D)电中性负电荷8.溶胶可暂时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有(A)布朗运动(B)胶粒带电(C)胶粒扩散(D)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9.对于胶团[(AgI)m ·nAg+·(n-x)NO3-]x+·xN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gI)m是胶核(B)Ag+为吸附离子(C)NO3-为反离子(D)m = n + x(E)[(AgI)m ·nAg+·(n-x)NO3-]x+为胶粒10.将0.01mol/LAgNO3溶液与0.10mol/LKI溶液等体积混合制备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对该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是(A)K2SO4(B)Al(NO3)3(C)MgCl2(D)K3[Fe(CN)6] (E)NaCl11.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活化能越大,反应速度越大(B)反应速度相同的反应,活化能一定相同(C)活化能越小,一般反应速度越快(D)正、逆反应的活化能相同(E) 活化能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12.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分子运动速度(D)增大的活化分子的分数13.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在于(A)降低了活化能(B)增加了分子间碰撞(C)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D)分子运动速度加快(E)增大了活化分子的分数14.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2O(g) === CO2(g)+H2(g) (放热反应),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A)增大总压力(B)减小总压力(C)升高温度(D)降低温度(E)加入催化剂15.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B)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C)温度改变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D)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故K也随之发生改变(E)改变浓度可引起平衡的移动,但不会改变K16.某温度下,下列反应已达平衡:CO(g)+H2O(g) === CO2(g) +H2(g) (放热反应),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更多的水蒸气(B)增加体系的总压力(C)加入催化剂(D)降低体系的总压力(E)升高体系的温度17.在酸性溶液中(A)PH>7(B)PH=7(C)[H+]< 10-7< [OH-](D)只有氢离子而无氢氧根离子存在(E)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同时存在18.NH3的共轭酸是(A)NH2-(B)OH-(C)NH3·H2O (D)NH4+19.已知HCN的Ka = 5.0×10-10 mol/L,则CN-的碱常数Kb为(A)5.0×10-14(B)5.0×10-10(C)2.0×10-6(D)2.0×10-5(E)2.0×10-420.往氨水溶液中加入一些固体NH4Cl,会使(A)溶液PH增大(B)溶液PH减小(C)溶液PH不变(D)NH3的Kb增大(E)NH3的Kb减小21.由等体积的HX和NaX组成的缓冲体系,如果HX的电离常数Ka=10-5,则此缓冲溶液的PH值为(A) 7 (B)5 (C)8 (D)9(E)1422.将0.10mol/L的HAc溶液加水稀释至原体积的二倍时,其[ H+]和PH值的变化趋势各为(A)增加和减小(B)减小和增大(C)减小和减小(D)为原来的一半和增大(E)为原来的一倍和减小23.若要制备PH=7的缓冲溶液,较为合适的缓冲对是(A)甲酸钠和甲酸(Ka=1.8×10-4) (B)醋酸钠和醋酸(Ka=1.8×10-5 )(C )氯化铵和氨水 (Kb=1.8×10-5 ) (D )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 (Ka=6.3×10-8)2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化学反应NH 3+H 2O =NH 4++OH -中,属于酸的物质是(A )NH 3和H 2O (B )NH 4+和H 2O(C )NH 4+和OH - (D )NH 3和OH - (E )NH 3和NH 4+25.若将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 22s 22px 22py 1,则违背 (A )能量守衡定律 (B )能量最低原理(C )最低重叠原理 (D )保利不相容原理 (E )洪特规则 26.当主量子数n=3时,角量子数l 可能的取值为(A )0,1,2 (B )1,2,3 (C )0,1,2,3 (D )0,+1,-1 (E )2,3 27.基态26Fe 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A )4s 2 (B )4s 2 4d 6 (C )3d 6 4s 2 (D )3s 2 3p 6 3d 6 (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 28.基态29Cu 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A )[Ar]3d 94s 2 (B ) [Ar]3d 104s 1(C )[Ar] 4s 23d 9(D )[Ar] 4s 13d 10 (E )1s 22s 22p 63s 23p 33d 104s 24p 2 29.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中,错误的是(A )1s 22s 22p 63s 1 (B )1s 22s 22p 53s 1 (C )1s 22s 22p 63s 2 (D )1s 22s 22p 63s 23p 5 (E )1s 22s 22p 2 30.已知某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构型为3d 14s 2,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A )四周期、IIIB (B )四周期、IIA (C )四周期、IB (D )三周期、IIA 31.有一难溶强电解质M 2X ,其溶度积Ksp 和其在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度S 的关系式为(A )S =Ksp (B )S=SP K (C )S=3Ksp (D )S=32/Ksp (E )S=34/Ksp32.有一难溶强电解质Fe 2S 3,其溶度积Ksp 表达式是(A )Ksp =[Fe 3+] [S 2-] (B )Ksp =[Fe 23+] [S 32-] (C )Ksp =[2Fe 3+]2 [3S 2-]3 (D )Ksp =[Fe 3+]2[S 2-]3 (E )Ksp =2[Fe 3+]2 •3[S 2-]333.250C 时CaCO 3饱和溶解度为9.3 ⨯ 10-5mol/L ,则CaCO 3的溶度积Ksp 为(A )8.6×10-9 (B )9.3×10-5 (C )1.9×10-5 (D )9.6×10-2 (E )1.9×10-4 34.250C 时Ag 2CrO 4饱和溶液中,[CrO 42-]=6.0×10-5mol/L ,则Ag 2CrO 4的溶度积Ksp 为(A )6.6×10-9 (B )2.2 ×10-13 (C )8.64×10-13 (D )5.4×10-14 (E )1.9×10-1035.25℃时PbI 2的Ksp 为8.49×10-9则其饱和溶液I -浓度约为(A) 2.04×10-3 mol/L (B) 4.08×10-3 mol/L (C) 2.57×10-3 mol/L(D) 1.28×10-3 mol/L (E) 3.03×10-3 mol/L 36.能进行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条件是(A )有空轨道 (B )d 轨道参与 (C )能量相近 (D )电子需激发 (E )有孤对电子 37.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E )取向力和色散力 38.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是(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E )氢键和色散力 39.在CH 4与H 2O 分子间存在的作用力有(A )氢键 (B )取向力、氢键 (C )色散力、诱导力 (D )诱导力、氢键 (E )诱导力、色散力、取向力40.下列物种中,分子间仅存有色散力的是(A )CH 4 (B )HBr (C )HI (D )NH 3 (E )H 2O41.已知298K 时,电对MnO 4- + 8H + + 5e = Mn 2+ + 4H 2O ϕ0=1.51V ,此时H +浓度由1.0mol/L 减小至1.0×10-4mol/L ,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A )上升0.38V (B )上升0.047V (C )下降0.38V (D )下降0.047V (E )无变化 42.对于下列原电池:(-)Zn|Zn2+(1.0mol/L)|Ag+(1.0mol/L)|Ag(+)欲增大其电动势,可采取的措施为(A)降低Ag+的浓度(B)增大Ag+的浓度(C)加大银极板面积(D)增大Zn2+的浓度(E)加大锌极板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