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需求

合集下载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是指在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水平对于经济增长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强调了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对于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保持有效需求的稳定和增加。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对于实现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凯恩斯的理论框架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即总支出或总需求。

有效需求由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三个要素构成。

消费是个人和家庭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投资是企业增加生产能力和资本存量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总供给指的是经济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能力,而总需求则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在实际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往往难以保持平衡,导致经济周期性的波动。

凯恩斯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认为,消费是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主要动力,当消费不足时,经济增长就会受到拖累。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刺激消费,例如降低税收、提高社会福利和增加政府支出等。

此外,凯恩斯还强调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他认为,投资是经济中最不稳定的部分,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稳定和提高投资水平。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对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提高总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

相反,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和加强监管来抑制过度消费和投资,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这种根据有效需求状况来调整政策的方法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对于解释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强调了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相互作用和关联性,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和持续增长有重要的影响。

政府通过调节有效需求水平,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消除失业、稳定物价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局限摘要: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作为当代重要的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研究意义。

文章通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种类、原因及其政策建议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凯恩斯对制度因素的忽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一大局限。

关键词: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是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的核心思想,在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凯恩斯主要通过分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进而解释当时的危机与萧条,然后又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凯恩斯在《通论》对有效需求原理的概括如下:令z为雇佣n个人时的产品总供给价格,则z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z=φ(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供给函数。

同样,令d企业家雇佣n个人时所预期的卖价,则d和n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表示为:d=f(n)上式可以被称为总需求函数。

在n的数值为既定的条件下,如果预期卖价大于总供给价格,即如果d大于z,那么厂商就有利可图,就会雇佣更多的人,必要时不惜抬高价格,竞购生产要素,直到d 与n相等为止。

就业量即为总需求函数与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因为,就在这一点上,企业家的利润会达到最大化。

同时,凯恩斯指出,在现实中,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与充分就业相吻合的有效需求是一种特殊事例。

”二、有效需求的分类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企业家所决定雇佣的劳动者的数量n 取决于两种数量的总和(d),即d1为社会愿意消费的数量,和d2为社会愿意投资的数量。

d就是我们所谓的有效需求。

”可以看出,凯恩斯将有效需求分为两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即消费者在取得收入后为维持生活所需购买商品的需求;投资需求即指企业家为取得利润而购买生产要素的需求。

综上可知,有效需求决定的就业量不一定是而且往往不是充分就业的就业量,有效需求不足才是现实生活的正常状态。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2.边际消费倾向:当收入变动一单位时,消费支出的变动量,即MPC=dc/dy 3.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4.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减去所得税。

5.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6.流动性陷阱: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人民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也不愿意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在流动性陷阱中。

7、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

8.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9.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10、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1.投资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资支出的变动的比率。

12.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二、计算题第12章13.假定一国有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4) 个人可支配收入;(5) 个人储蓄。

解答:(1)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 800-500=4 300(亿美元)。

(2) 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 800-3 000-800-960=40(亿美元)。

(3) 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原理”,即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般均衡”。

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在起作用。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增量在相对于收入增量的比率是递减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其结果往往是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根据资本边际效率定义,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率越高,那么资本的边际效率就会越高,反之则反。

所以,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总投资并不是增加到资本的边际效率为零的那个投资项目。

这是因为,只有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时,项目才值得投资,否则就不值得投资。

所以,在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时,总是倾向于按照资本的收益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投资项目,从而造成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换句话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就是说人们在增加投资时,预计得到的利润率是递减的,这种心理作用往往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也总是喜欢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这又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需求过度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总的政策手段就是调节有效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需求管理”。

消费有效需求分析报告

消费有效需求分析报告

消费有效需求分析报告消费有效需求分析报告一、背景描述消费有效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经济体中消费者进行消费时所表现出来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的总和。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不同,将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因此,对消费有效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为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调整经济政策和市场运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消费有效需求的组成1. 基本消费需求:包括食品、衣着、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生活基本需求。

2. 个性化需求:包括奢侈品、旅游、文化娱乐等个人追求的需求。

3. 绿色环保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4. 科技与创新需求: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消费者对科技产品和创新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三、消费有效需求的特点1. 多样化:消费者的需求十分多样化,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生活需求,各个消费者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2. 变化快速:随着科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3. 部分需求不稳定:一些需求可能是短期的、季节性的或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需求波动较大。

4. 可塑性强:消费者的需求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如个人收入、工作状态、文化背景等。

四、消费有效需求分析1. 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大量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识别出消费者最关键的需求。

2.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消费习惯,以及产品、服务在市场上的表现情况。

3. 市场研究: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对手的情况分析等方式,了解市场上的需求状况和竞争态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消费有效需求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消费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收入的消费者更有能力进行高端消费。

2. 就业状况:就业状况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力和购买意愿。

如何启动有效需求

如何启动有效需求

如何启动有效需求引言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了解和收集到准确、明确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需求定义能够避免许多问题的出现,提高开发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开发和修改工作。

因此,启动有效需求对于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启动有效需求的过程,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理解用户需求启动有效需求的第一步是要全面理解用户的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和期望,才能够确保项目交付的产品符合用户的期望。

下面是一些建议,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1. 沟通与交流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理解用户需求的关键。

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方式与用户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以便及时获取用户的反馈和调整需求。

2. 利益相关者分析除了直接与用户沟通外,还可以通过利益相关者分析的方法,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

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包括项目经理、客户代表、技术人员等。

分析各方的需求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平衡不同利益,确保最终的需求定义符合各方的期望。

3. 需求调研通过需求调研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用户需求。

可以进行用户访谈、竞品分析、市场调研等方法,收集用户的反馈和期望。

同时,在进行需求调研时,要注意收集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他们的想法和假设。

定义和验证需求理解用户需求后,下一步是对需求进行定义和验证。

只有明确的需求定义,才能确保开发团队和用户对需求的理解一致。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更好地定义和验证需求:1. 需求分解和优先级排序将整体需求分解为具体的子需求,并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将需求分解为较小的子需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控制需求的范围。

同时,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可以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开发过程。

2. 需求可追溯性管理使用需求可追溯性管理工具,帮助跟踪和管理需求的变化和状态。

需求可追溯性工具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需求的变更,确保各方对需求的定义和变更一致。

宏观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宏观经济学有效需求决定模型
6
2、消费乘数与投资乘数
在投资I不变的条件下,由消费变化ΔC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 = Δa ·(1 / 1 – b )··································(4)
在消费C不变的条件下,由投资变化ΔI引起的产出变化ΔY,根据式(3)来推导: ΔY = ΔI ·(1 / 1 – b )··································(5)
例2:假设上述消费函数中自发性消费a由1000亿元减少至900亿元,投资I仍为600亿元, 求总产出水平Y。
解:Y = 900 + 600 / 1 - 0.8 = 7500(亿元)
例3:假设消费函数仍为C = 1000 + 0.8Y,投资规模I由600亿元扩大至650亿元,求总产 出水平Y。
解:Y = 900 + 650 / 1 - 0.8 = 8250(亿元)
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由于经济衰退和萧条而造成的,因而也称周期性失业。
3. 有效需求与充分就业的关系 N0 =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均衡) N0 >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 N0< 充分就业 (经济衰退条件下的就业状态)
2
二、有效需求的决定
总供给: Y = C + S ···················(1)
7
“破窗理论”、“蜜蜂的寓言”与节约悖论
• “破窗理论”: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在其著作《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里说了一个故事——一个顽童打破了一户人家的玻璃窗,为了修复,户主就需 要花钱购买新玻璃,还要雇工匠安装,玻璃店也有了新生意。虽然户主蒙受了 损失,但就此产生了工匠、商店、工厂和运输方面的新需求,又使另外的一些 人得到了好处。

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
2
内容构成
3
支出模型
4
投资缩减
5
经济周期
中国对有效需求问题的探索
有效需求有效需求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中国曾采取多种措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 效果却不十分显著。本文在回顾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收入-支出模型,并以此来 解释中国的有效需求问题。
需求不仅仅是指对商品和劳务需要的欲望,更注重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人们的欲望是多种多样,永无 止境的,而需求不止是一种欲望,更是一种支付能力。有效需求的概念是凯恩斯在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总需求。供给者、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总是大于对现实的估价, 因此会使社会的有效需求相应不足。有效需求的不足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造成大量非自愿失业。由于主流经济学 是“需求决定论”,这就决定了有效需求在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效需求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的焦 点。
马克思观点
决定因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构失调
(一)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
马克思认为,经济系统由两大部类构成,第1部类生产生产资料或资本品,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或消费品。 在这里,“我们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者当作全部剩余价值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在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中,资本 所有者或资本家作出剩余价值的分配决策与其投资、储蓄和消费的决策是合一的。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要顺 利进行,两大部类间进行交换的产出的价值必须相等,而且产生这一交换的彼此间的需求也必须相等。为达到这 一点,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马克思假定,第1部类和第Ⅱ部类中的工人和资本家的支出函数都是既定的,即工人 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没有储蓄与投资,边际消费倾向都为1。而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第1 部类和第Ⅱ部类中工人的支出函数既定,边际消费倾向仍为1,但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投资 (即追加资本),一部分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马克思进一步假定,在第1部类经营的资本家的支出行为取决于 第1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为了保持均衡,第Ⅱ部类的资本家的投资与消费行为取决于第1部类能为第Ⅱ部类的扩 大再生产提供多少资本品。同时,马克思假定,剩余价值必须完全花完,没有闲置部分。所以,一旦积累或投资 的份额固定下来,消费的份额就会自动地被决定,从而任何不足的总需求都被排除在该假说之外。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的措施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的措施

增加国内有效需求的措施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效需求的增加可以带动产业发展、刺激消费、促进就业,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为了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支和使用财政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税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通过这些财政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创新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增加国内有效需求的关键。

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出口需求,促进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带动国内有效需求的增加。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可以通过扩大就业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就业的支持,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增加产能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通过扩大就业,可以有效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最后,政府和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社会保障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需求。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福利、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来提高员工收入,增加消费需求。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增加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发展。

与客户进行有效需求引导的话术技巧

与客户进行有效需求引导的话术技巧

与客户进行有效需求引导的话术技巧在现代商业中,与客户进行有效需求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巧。

无论是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代表还是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掌握一些话术技巧来帮助他们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并引导客户准确表达他们的需求。

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或服务,高效的需求引导还可以帮助企业打造更好的客户体验,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高销售额。

1. 先倾听,后回应在与客户进行需求引导时,首先要学会倾听。

当客户开始描述他们的需求时,销售人员应该全神贯注地听取每个细节,并使用肯定性的肢体语言和回应表达出对客户的关注。

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客户感到被重视,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

2. 在问题中挖掘需求在与客户进行对话时,可以通过提问来进一步挖掘客户的需求。

通过开放性问题,如“请问您对这个产品有什么期望?”,或者是“您对目前的服务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来引导客户主动表达他们的需求。

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客户自由表达他们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对销售员已有的观点和产品做出反应。

3. 关注客户的情绪和痛点与客户进行有效需求引导的关键是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和痛点。

通常客户表达需求时都会涉及到一些问题或困扰他们的事情。

销售人员应该通过针对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以加深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并为客户提供更准确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4. 向客户展示价值当客户表达了他们的需求后,销售人员应该及时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并向客户展示这些产品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强调产品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方式,销售人员能够引导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逐渐形成,并使客户对购买产生兴趣。

5. 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每个客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销售人员在与客户进行需求引导时应该注重个性化,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真正实现客户的满意度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6. 处理客户的异议在与客户进行需求引导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客户的异议。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三)扩大消费信贷,发展信用消费,改进支付方式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 水平时,缓解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 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政策服 务产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市 场供给大大增加。
这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市场经济继续发展 的关键,支持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信贷应运而生。这 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扩大消费的方法。我国市 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进入买方市场阶段,通过信 贷消费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以增加有效需求,促进 国民经济不断增长。
四、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 我们的启示
(一)要扩大投资需求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增加投资,可以创 造新的就业机会,可以使一部分由于市场约束 而陷入困境的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对低收 入阶层收入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以此提 高居民收入的总体水平。而居民收入总体水 平的提高,将增加消费的总需求。
(四)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与相对 宽松的货币政策相配合,采取有力的、综合性的 激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政策,以是消费需求不足的 分析止于三条基本心理规律,即预期的不确定性。
预期是人们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是基于人们生活 和成长的客观因素。就像亚洲人、非洲人和欧洲人 一样,每个洲的人的价值观是不同的,这都受客观 环境的影响。制度因素在这些客观因素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因为任何经济主体的活动都是在既定的制 度框架中,这一框架规定了经济主体能够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即制度规定了行为主体的行为边际, 可以说预期是制度的函数。制度通过契约规范人们 的交易行为,为人们预期提供必要知识和经验。
一、凯恩斯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分析
(一)从企业方面来看,其所创造的国民收入水平,即 总供给的水平,这个总供给水平是否会造成生产过剩, 就完全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水平。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货币价值波动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通货 膨胀率下降,进而导致货 币价值波动,影响货币的 购买力和价值。
02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原因分析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下行
经济不景气时,消费者购买力下 降,需求减弱。
通货紧缩
物价持续下跌,导致货币购买力 上升,进而抑制了有效需求。
失业率高
高失业率意味着大量人口失去收 入来源,进而减少了有效需求。
开展促销活动,如满减、折扣等,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销售业绩。
04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效果不佳
总结词
缺乏精准定位、促销活动吸引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详细描述
该电商平台在促销活动前缺乏对目标消费者的精准定位,导致促销活动吸引力 不足;同时,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促销活动的反应逐渐减弱,进一步导致 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通常与市场机制有关,当市场出现不均衡状态时,可能会出现 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表现
01
02
03
销售量下降
当市场上的需求不足时, 企业的销售量会下降,进 而导致库存积压和生产减 少。
失业率上升
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企业 减少生产,进而导致失业 率上升,影响社会稳定和 经济增长。
案例二:某品牌手机销量下滑严重
总结词
产品创新不足、品牌形象受损、市场饱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
详细描述
该品牌手机在产品创新方面缺乏突破,无法吸引更多消费者 ;同时,品牌形象受损,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降低;此外 ,市场已经饱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销量下滑严重。
案例三:某地区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
总结词
过度开发、政策调控、市场接受度低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和供给决定总产量的例子

有效需求和供给决定总产量的例子

有效需求和供给决定总产量的例子有效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总产量的重要因素。

有效需求指的是市场上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总需求量。

供给则是指企业愿意并且有能力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

下面将通过两个例子来解释有效需求和供给如何决定总产量。

第一个例子是汽车市场。

假设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不断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人们的收入增加,更多的人有经济能力购买汽车。

随着需求的增加,汽车制造商会面临一个机会,即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增加工厂的生产能力,雇佣更多的工人,增加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采购量。

这将导致总产量的增加。

相反,如果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下降,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采取减产的措施,如减少生产线的运营时间,减少雇佣工人的数量等,从而降低总产量。

因此,汽车市场的有效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汽车产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例子是石油市场。

石油市场的有效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时,人们对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需求会增加,因为石油在很多方面都是必需品,如运输、工业生产和能源。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石油供应国可能会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可能涉及到增加开采设备的数量和能力,以及增加石油输出的国家之间的合作。

另一方面,如果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效需求下降,石油供应国可能会减少产量,以应对需求的下降。

这可能会导致产量减少和价格上涨。

因此,石油市场的有效需求和供给也是决定石油产量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有效需求和供给是决定总产量的重要因素,不仅在汽车市场和石油市场,而且在其他产业和市场也起着重要作用。

这两个因素的相对平衡将决定市场上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平衡,并最终决定总产量的水平。

随着有效需求的增加,供给方通常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有效需求下降时,供给方可能会减少产量以避免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

因此,了解有效需求和供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和经济体来说,这将有助于他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以调整产量,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有效需求名词解释

有效需求名词解释

有效需求名词解释
有效需求是指在项目管理中确定并满足客户、利益相关者或用户的真正需要和期望的一种能力。

有效需求不仅仅关注于项目交付的结果,而是注重于解决问题和提供价值。

有效需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完整性:有效需求应该包含项目的所有方面,涵盖项目的范围、目标、功能、性能和限制等,以确保项目全面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 一致性:有效需求应该在各个方面之间保持一致,避免冲突和矛盾,以确保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发生混乱和误解。

3. 可度量性:有效需求应该具有可度量的特性,可以通过测量和评估来验证和验证是否达到了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4. 可追踪性:有效需求应该能够被跟踪和追踪,以确保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进展和变化可以被追踪和管理。

5. 可验证性:有效需求应该是可验证的,可以通过测试、检查和审查等手段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合理性。

6. 理解和明确性:有效需求应该能够被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所理解和明确,以确保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会发生误解和歧义。

7. 可分解性:有效需求应该可以被分解成更小的、更具体的子
需求,以便于项目的实施和控制。

为了确保有效需求的实现,常用的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用户调研、市场调研、需求波动管理和需求跟踪等。

项目管理团队可以通过清晰地定义需求、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以及建立合理的控制和变更管理机制来提升有效需求的实现。

只有在满足有效需求的基础上,项目才能够成功地实施和交付,并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真正的价值。

有效需求分析报告

有效需求分析报告

有效需求分析报告有效需求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因此,市场对于软件和技术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本文将就某公司的需求进行有效需求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需求分析1. 主要需求该公司希望开发一个软件,用于管理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信息。

主要需求包括:- 员工信息管理:包括员工基本信息、岗位信息、薪资信息等;- 考勤管理:包括请假、加班、迟到早退等情况的记录;- 绩效评估:包括员工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培训管理:包括员工培训计划和培训成果的记录;- 报表分析:包括员工信息统计、绩效分析等。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业务流程,分析出软件的具体功能要求。

- 员工信息管理功能要求:包括员工信息的录入、查看、编辑、删除等基本操作;根据员工编号、姓名、部门等条件进行查询;支持导出员工信息报表。

- 考勤管理功能要求:支持员工的请假、加班等申请,以及经理的审批操作;记录员工的迟到、早退情况;支持考勤查询和绩效评估。

- 绩效评估功能要求:根据指标体系对员工进行评估,自动生成绩效报表;支持绩效排名和薪资调整。

- 培训管理功能要求:根据员工的培训需求和计划进行培训安排;记录员工的培训成果和证书信息;提供培训报表和统计分析。

- 报表分析功能要求:根据需求生成各类报表,包括员工信息统计、绩效分析等,支持导出PDF、Excel等格式。

三、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需求,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案:1. 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语言: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发平台和语言进行开发。

2. 数据库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合适的数据库表结构,确保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

3. 界面设计: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和界面美观性,设计简洁、直观的界面,提高用户体验。

4. 功能开发:根据需求分析,分模块进行功能开发,确保各功能模块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

提出有效需求的原理是谁

提出有效需求的原理是谁

提出有效需求的原理是谁软件工程中,提出有效需求的原理主要是由用户需求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的。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用户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决定了最终软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对于软件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用户需求分析的核心任务就是要从用户提出的问题和需求中提取出有意义的、可实现的、能够满足用户实际需求的需求。

提出有效需求的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准确捕获用户需求:首先,要确保能够准确地捕获用户的需求,即理解用户的问题和期望。

这需要与用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包括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需求分析会议等方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用户的工作环境和现有的业务流程来从中获取需求信息。

2. 规范和清晰的需求描述:在捕获到用户需求后,需要将其进行规范和清晰的描述。

这包括对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和抽象,确保需求描述具有可测量性、可跟踪性和可验证性。

需求应该用明确的语言表达,避免模棱两可的描述和歧义。

3. 需求的可行性和可实现性:提出的需求必须是可行和可实现的,在软件系统架构和技术限制下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保证需求的可行性,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性能、资源消耗、稳定性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需求的优先级和冲突关系,合理安排和调整需求的实施顺序。

4. 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性:软件系统通常是嵌入在一个更为复杂的业务流程中的。

因此,软件需求应与业务流程保持一致,与现有的业务规则和业务逻辑相适应。

需求分析人员应该深入了解业务流程,并将需求与之对应和融合,确保最终的软件系统能够与业务流程相协调。

5. 需求的独立性和可扩展性:需求应该相对独立,即一个需求的实现不应该受其他需求的影响。

这样可以更好地将需求进行分解、优先级划分和实施。

此外,需求还应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以便在日后系统发展和升级的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支持新的需求。

6. 需求的可验证性和可追溯性:提出的需求应该是可验证的和可追溯的,即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方法来验证需求是否满足用户期望。

最新-对有效需求问题的探讨 精品

最新-对有效需求问题的探讨 精品

对有效需求问题的探讨摘要有效需求问题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核心问题。

近年来,我国曾采取多种措施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但效果却不十分显著。

本文在回顾有效需求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不同于主流经济学的收入-支出模型,并以此来解释我国的有效需求问题,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有效需求;消费倾向;投资流量;资本存量价值需求不仅仅是指对商品和劳务需要的欲望,更注重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

人们的欲望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境的,而需求不止是一种欲望,更是一种支付能力。

有效需求的概念是凯恩斯在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总需求。

供给者、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总是大于对现实的估价,因此会使社会的有效需求相应不足厉以宁,1993。

有效需求的不足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造成大量非自愿失业。

由于主流经济学是需求决定论,这就决定了有效需求在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地位,有效需求问题也不可避免地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不考虑国外部门的条件下,有效需求由两大部分组成,即消费和投资。

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

要研究有效需求问题,应从这两方面着手,分别阐述它们对有效需求的作用。

本文依据一种新的理论对收入分配引起的消费的变化对有效需求的影响作以论述。

一、一种新的理论模型本文要用一种新的理论模型来对有效需求问题给予阐述。

这一理论模型从一个新的视角对产生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作出解释,进而说明消费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

可以肯定,这种新的理论是从消费不足的角度论述有效需求不足的。

假设整个宏观经济由企业、家庭和金融三个部门构成。

与企业部门相关的变量主要有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利息和利润。

前三者构成企业的成本,利润构成企业的收益。

对于家庭部门来讲,企业成本中的劳动者报酬形成工资收入。

企业的利息利润构成居民的非工资收入。

经验事实表明,工资收入主要是低收入者工人的收入来源,而利息利润非工资收入则主要是高收入者资本家的收入来源。

有效需求原理的应用

有效需求原理的应用

有效需求原理的应用1. 什么是有效需求原理有效需求原理是指在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强调了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繁荣的重要性。

有效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价格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意愿。

有效需求原理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基础,影响着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

2. 有效需求原理的重要性有效需求原理对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有效需求的存在,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决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规模。

有效需求也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通过满足有效需求来获取利润,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3. 有效需求原理的应用3.1 利润最大化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应用是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并通过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有效需求的存在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并获得相应的利润。

3.2 生产规模的确定有效需求原理也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生产规模。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销售量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生产成本。

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可以避免过产或者供应不足的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

3.3 运营决策的制定有效需求原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决策也有重要影响。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来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活动,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量。

了解有效需求的特点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

3.4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也需要考虑有效需求原理。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购买力来合理配置供应链资源,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适应性。

了解有效需求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测需求波动,减少库存过剩或缺货的风险,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4. 如何应用有效需求原理4.1 市场调研和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

“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市场经济整体理性视野中的需求概念的开题报告

“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市场经济整体理性视野中的需求概念的开题报告

“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市场经济整体理性视野中的需求概念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求作为市场的基本驱动力,其作用不可忽视。

因此,需求概念的认同与界定成为了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现代市场经济学理论倾向于将需求分为“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两种类型。

然而,针对这两种需求的概念、认知及分析方法,目前尚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

本文旨在从市场经济整体理性视野出发,理清“有效需求”与“适度需求”的概念界定、内在关系及市场表现等问题,为完善市场经济理论做出贡献。

二、选题目的1. 梳理“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的概念基础,探究其内涵和关系;2. 研究不同市场环境下,两种需求的市场行为及表现;3. 分析两种需求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和作用;4. 提高对市场经济理论及实践的认知水平,探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三、主要研究内容1. 需求概念的起源和演变;2. “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的概念内涵的探究;3. 两种需求的区别、联系及其作用;4. 两种需求的市场行为与表现的比较;5. 经济周期中两种需求变化趋势的分析;6. 两种需求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和作用;7. 两种需求的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8. 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下的需求变化及其影响。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数量分析法等方法展开。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文献资料法:收集与“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相关的文献资料,综述、总结与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

2. 理论分析法:通过对需求概念的起源、演变、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分析,研究“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的概念内涵和区别。

3. 案例分析法:选取不同市场环境的案例,分析两种需求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市场行为及表现。

4. 数量分析法:由于“有效需求”和“适度需求”所处的经济周期、地域、行业等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需求,可以运用相关数量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两种需求的变化趋势、规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凯恩斯认为,所谓的“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分析,认为如果总供给价格大于总需求价格,资本家就会因无利可图而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裁减员工,从而使社会就业困难;反之,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资本家因为生产有利可图,从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为充分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总供给价格等于总需求价格,两者处于均衡状态时,资本家才既不裁减工人,也不增加工人。

这种在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但在现实经济中,即使在这种均衡状态下整个社会未必能够充分就业,因为商品的供给通常是稳定的,而需求的变化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所以,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凯恩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在不考虑国外部门的条件下,有效需求由两大部分成,即消费和投资。

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会对有效需求产生影响。

有效需求不足也就是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灵活偏好规律。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二、对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的评价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所决定的,这虽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根据唯物史观原理,凯恩斯所提出的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一种反应,虽然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我们却不能否认这种社会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行具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我国在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之下,经济同样遇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难题,尽管其产生的原因与凯恩斯的阐述有着根本的不同,但危害却是相同的。

我们应该看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对经济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此凯恩斯基于有效需求理论提出的提高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政策观点便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二)下面谈一下笔者对有效需求理论的看法。

首先看有效需求理论的内容本身。

1.凯恩斯说:“所谓有效需求是指雇主们提供的一定就业量上预期取得的最大收益”。

就业量是由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的,而通常情况下,有效需求是不足的,由此他揭示了有效需求与就业的关系。

凯恩斯从就业水平的角度较好地阐述了有效需求理论,这的确给人一种非常新鲜的感觉,但缺乏与此相关的其它国民经济总量范畴,如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等的相关分析,不能从国民收入等这些宏观总量概念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理论。

这是导致其为后来实践所证明的理论局限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当然这也与当时的研究工具、计量工具局限和经济发展时代的历史规定性有关。

2.从历史的渊源上说,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实际上承袭了19世纪初英国著名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消费不足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社会贫富不同阶层对消费需求不同与多样化性质。

显然,在贫困阶层,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阶层是根本不存在储蓄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的问题。

还有,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从一定意义上,兼收并蓄了李嘉图、马歇尔、皮古、密当斯等的利率论,皮古的失业论,经典学派的需求与就业论,重商主义及经典学派的货币论等等。

这是其理论具有深度和厚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源泉,但也是造成其理论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他在分析就业、失业与劳动货币工资的关系时,由于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古典学派关于“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价值”理论,并作为前提,因而使他的理论阐述给人一种难以确定的“走不出的圈子”的感觉。

按他的理论,如果货币工资率的下降对有效需求水平、对产出从而对就业量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话,那么,这种下降对劳动的边际产值,对实际工资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3.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归因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灵活偏好”这三个基本的心理因素。

这种把经济现象的原因归于无法确定的心理因素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凯恩斯在论述消费倾向问题时把消费倾向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章来论述。

他提出:一般而论,总消费量主要决定于总所得量的消费基本心理法则。

凯恩斯认为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有8种主要的动机或对象:(1)建立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的谨慎动机;(2 )预防未来所得不如今日之远虑动机;(3)为享受利息及增值取得较大的未来消费的计算动机;(4)使以后生活程度得到逐步提高的改善动机;(5)享受独立感及有能力感的独立动机;(6)获得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之本钱的企业动机;(7)遗留财产与后人的自豪动机;(8)满足纯粹吝啬欲的贪婪动机。

以上8种动机相应的消费动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奢侈。

最后他把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归之于主观因素,正是这些动机使人不能将其所得全用于消费。

这显然是片面的。

我认为,在一定量的收入条件下,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不同、爱好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起点不同、经验不同,在消费抉择时对自己消费什么,如何消费,轻重缓急如何等会表现出某种倾向,但不能把社会总需求不足完全归之于心理因素。

因为每个社会成员对消费品的选择及所采取的消费方式、消费内容及其构成等主要地由个人在社会分配中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份额决定,经济状况不同才会表现出消费需求的不同倾向。

关于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论断,我认为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现象是存在的。

因为资本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包含有一定的物质内容,且是一个有机的构成体。

也就是说,构成资本的要素是有一定量的比例关系,而且各因素在该比例关系中有一个特定的最低限额,若超过此最低限额再增加投资时,就会出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边际收益递减。

此递减是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在构成资本因素的特定比例中,一种因素为一定量或不足时,继续追加投资就会出现效率递减和收益递减。

而凯恩斯不提生产效率与收益的要素构成比例和构成动态条件,把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当作一般性规律,并以此作为产生投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这显然是有局限性的。

同时凯恩斯以人们对货币具有“灵活偏好”这种心理状态去推论随着人们所得的增加,消费增加跟不上所得增加的比例,从而造成消费需求相对缩小,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从而反过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和利润,使其对未来投资失去信心,造成投资需求不足,这也是值得深入挖掘的。

(三)我们撇开其理论内容本身,纯粹研究其方法论。

总的来说,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研究方法是有客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些合理成分,但也混杂有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特点。

(1)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运用的是片面的抽象法。

我认为,由于经济关系的复杂性,特别是现代社会复杂与简单统为一体,为了确切地研究某种关系或某组范畴概念间关系及其性质的需要,把与之不相关或关系不很密切或暂时不重要的东西暂时舍象掉,而抽象出某组关系放在特定的时空里进行比较静态的抽象分析,对于揭示问题的本质及其内部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但当这一关系及其本质一旦被揭示出来后,又应放回到原来的复杂关系中,作进一步的分析展开,这样才能显示出问题的全貌,才能把握问题的整体。

凯恩斯在研究有效需求理论时,设技术、资源与成本三种情况不变,从雇用一定量工人时要付出要素成本和使用者成本,从成本引出所得和收益,从而引出总供给价格、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接着从二函数关系的交点值引出有效需求概念和理论,而单纯研究有效需求理论和与就业量之间的关系。

这里运用了抽象法,但他没有把抽象研究所得的结论再放回到技术、资源与成本分别可变的条件下去分析有效需求理论和就业论。

这在方法论上是不彻底的抽象法,只有从具体到抽象阶段,没有把抽象的东西还原到具体中这更重要的一步中。

要形成具有历史生命力的理论,必须合理地运用科学的抽象法,按一定的目标对现实进行“向量式”的筛选、简化,取其要者作深入的条分缕析,但落脚点绝不可脱离“从模拟现实到回归现实”的路径或近似现实这一界限。

(2)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研究运用了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我认为,由于经济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发展的,为了研究处在不断变化中某一问题或某一环节的内容及其本质,从千变万化的复杂变化过程中选取在瞬间看来不变的某一点作静态分析,对揭示动态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是必要的。

但研究的结果还应放回到动态过程中作进一步分析才能揭示某一问题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规律。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采取了均衡的静态分析方法,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选取“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相交点”之值称为有效需求,对有效需求作静态的均衡分析,揭示了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导致产出的变化,产出的变化从而收入的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力量的新思想。

换句话说,有效需求理论不仅是均衡方程F(Y)=Y的数学解问题,而且是这个均衡的稳定性决定于动态调整方程解问题。

由于没有把静态分析的结果放回到动态过程作进一步揭示,这就使得其理论对变化着的经济运行整体的覆盖面与适用期限不得不大打折扣,揭示社会需求变化规律的范围也就大受限制。

(3)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运用了总量的分析方法,我认为只有建立在一定质的基础上的一定量的关系的描述,经济关系的表现才可能是确切的,也只有对经济关系有确切的表示,经济学科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为此,经济的研究必须有定量分析。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采用了经济总量的分析方法,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效需求和就业量等建立了函数关系式,把有效需求作为社会总需求之值来分析,使有效需求的内在关系通过数量化而明确地显示出来。

但他的经济总量分析是不受特定生产关系制约的总量,且他片面地用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这是错误的。

但我们亦需从其反面受到经济理论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我国过去的经济理论研究只注重经济关系的质的分析,而缺乏定量的分析,理论界大多停留在概念之争,搞文字游戏或文字考古,在一些概念或原理问题上一直纠缠不清。

如此种状况不从根本上扭转,将局限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在研究经济的方法上作出重大的突破。

我们既要定性分析,也要定量分析,并且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因为不管经济关系如何复杂,其主体都是人。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存,因而人的一切活动必与社会发生关系,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同时人的一切活动是在人们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按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因而经济活动不能不受到制度因素和思想的、心理的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是难以用数学关系,用确切的量去表示的,因而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用定量分析取代定性分析方法,或其反之,都是不科学的,而应是两者相统一。

(4)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还采用了宏观分析方法。

宏观的经济分析对从总体上把握经济整体,掌握经济总体性、系统性是必要的。

凯恩斯在有效需求论上采用宏观分析方法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总供给价格、总供给函数、总需求价格、总需求函数(有效需求)、社会有效需求管理、充分就业等问题的分析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