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诵读的开题报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诵读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

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可加页)。

题目:《诗经》诵读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实践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现在的高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标,围绕高考指挥棒,组织教育教学。普遍以科学教育为主,弱化伦理教育的育人功能。班主任工作往往把纪律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由于繁重的学科教学任务,班主任往往与学生沟通交往不足。孔子说,他十五而致于学,十五岁正是高一学生的年龄。他所说的“学”是学习做人的本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反观现在伦理教育严重不足,科学教育占

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孔子在伦理教育中,重点强调《诗经》的教育功能。他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不读《诗经》,话都说不好,更别说与人交往了。读《诗经》从近处说可以侍奉父母,从远处说可以为国效力。“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命。”(《论语?阳货》)读《诗经》对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重要的帮助。

(一)、德育教育的需要

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已基本成熟,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

1、自尊自强与自卑自贱的矛盾。高中学生渴望获得尊重,自尊意识强烈。但如果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容易自卑自贱。作为教师,需要帮助他们摆脱自卑,获得自尊。

2、情绪波动与意志恒定的矛盾。学生从积极到消极,再从消极到积极,情绪变化很快。如何激发其学习兴趣,克服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情绪,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3、内心丰富与表达无力的矛盾。学生正处在想象力最丰富、思维力最明锐,记忆力最快捷的时期。可是在需要表达思想的时候,却找不到恰当语句词汇,显得苍白无力。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读诗能够丰富其词汇,激发其想象,锻炼其表达。比如,最近学的《召南?草虫》讲一个少妇思念她的丈夫的心理变化,诗中用了“忡忡”“??”“伤悲”“我心则降”“我心则夷”等词汇,表达少妇思念丈夫、见到丈夫的情绪变化,情感之丰富,描写之细腻,让人叹为观止。

4、情绪变化与情感培养的矛盾。情绪是当下的心理状态,情感需要长期的培养。持续的读经活动,能够从细节上培养情感,在“风”、“雅”、“颂”不同的平台上醇厚情感。国风培养纯真“无邪”的情感;小雅、大雅培养温柔醇厚的情感,颂培养肃穆洁净的情感。

《诗经》诵读主要表现在诗教上。诗教在于涵养、敦厚学生内心中那份深沉、醇厚的感情,养成一种活泼通达、振作有为的精神状态。诗教体现了“温柔敦厚”和“思无邪”的审美目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诗教的总纲领。诗教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的需要,是陶冶学生美的情感、塑

造美的心灵的需要。诗歌中再现的山水美,流露的人性美都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塑造学生美的心灵。诗教能够将人的自然之情,导向有节制的、真善美的境界。

(二)、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1、工作抓手。担任高中班主任,大多是学科专业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背景。而班主任工作的共同点是德育教育和成人教育。这样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抓手和德育评价标准。《诗经》诵读有这方面的优势。每天检查《诗经》背诵,成为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平台;

2、评价指标。学生熟练诵读305首《诗经》,可以成为检验德育教育成果的一项指标。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的需要

在移动终端高度普及的当下,科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学生对

于老师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搜索引擎上找到答案。不管是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还是文科的历史、政治、地理,只要提出问题,都能找到原题答案或者近似答案,甚至省级考试的答案也在网上流传。学生通过手机可以轻松取得好成绩。那么,传统老师的形象,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巨大挑战。老师作为科学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将进一步弱化,而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将进一步强化。

二、课题的界定

《诗经》诵读是指在高中三年诵读全本《诗经》,共计三百零

五首。期间,还要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和《四书》等经典。高中德育是指普通高中的

德育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项目很多,以《诗经》诵读作为班务工作的抓手和着力点。

三、课题研究现状

各地在国学经典诵读上,形式多样,但以《诗经》全本诵读还不多见,取得的经验还很有限,多见低年级的蒙学经典诵读。把《诗经》诵读与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探索经典学习的新路径和评价机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通过研究,探索高中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摸清高中学生学习经典的心理特征、意志动力、方法途径,以及与高中语文教育的互动过程,探索高中经典学习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关系和适应性。

2、《诗经》诵读过程中的教读、解释、检查和评价。

五、课题拟解决问题的对策

1、建立基础教育经典诵读的文本体系,其中小学阶段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等蒙学经典。初中阶段诵读一百五十首《诗经》篇目,高中阶段诵读一百五十首《诗经》篇目和《四书》全本,并建立起评价机制,借鉴音乐考级制度,建立经典诵读考级制度,以此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量化考评。

2、把班主任的遴选和任免与《诗经》诵读挂起钩来。《诗经》在“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易风俗”上,具有其他传统经典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课题假设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在高中德育工作的创新研究上,有其独特之处。把《诗经》诵读与语文教学,与高校自主招生、与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容易评价、容易推广的特点。

七、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1、本课题属于行动研究,教授《诗经》篇目是重点,每周教读三首,按“风、雅、颂”的顺序,分六个轮次。比如第一轮三十余篇,包括《国风?周南》、《小雅?鹿鸣》、《大雅?文王》和《周颂》等。

2、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把《诗经》诵读做为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检查,人人过关,小组竞赛,定期评奖,使学生把诵读《诗经》,当成一种习惯。

八、课题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订立课题研究方案,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确立课题研究成员及分工。

2、进行课题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搜集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1、确立课题的实施细则。

2、继续开展《诗经》的教授工作,并且切入教授蒙学经典。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7月)

1、深入开展《诗经》的教授及其评价工作。

2、进一步补充完善初期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