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选择题练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必修3)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D.①②③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根本在于A.其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它吸收了各派学说,适应了不同阶层的要求D.汉武帝对原先的儒家思想不满3、(20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4、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内容是A.“天人感应”与“君权神授”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无为而治”,与民休息5、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6、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君权神授 D.实行仁政7、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8、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9、天人感应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民本思想 B.限制王权思想 C.君权神授思想 D.阴阳五行思想10、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C.仁政 D.三纲五常1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最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2、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1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4、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步练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目标解读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这样儒家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逐渐成为主导思想,特别是汉武帝之时,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
汉武帝身体力行,大力推动儒学发展,具体措施有三点:其一,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其二,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预国家大政;其三,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儒学至此终成统治之学——此后历朝历代,统治者皆奉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延续达两千年之久。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课堂大检查一、选择题1.(原创)秦统一六国后,儒家学派遭受沉重打击的主要原因是()A. 此时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来领导儒家学派B.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C. 在战国后期的“百家争鸣”中儒家学派处于劣势D. 儒家学派的主张在当时已经过时2.(原创)关于下图所示帝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数次在全国“举贤良对策”B. 在他统治时期,我国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C. 在他统治时期特别赏识董仲舒D. 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诸子百家的经典3.(原创)董仲舒是通过汉朝哪种选官途径进入官员行列的( )A. 凭太学资格B.“举贤良对策”C. 依家族势力和声望而选评D. 科举考试4.(2004年高考上海卷,3)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5. 董仲舒提出的下列哪些主张或者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①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孝为“天经”、“地义”④仁、义、礼、智、信⑤夫为妻纲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6.(原创)下列哪部著作是董仲舒的作品 ( )A B CD7.儒家经典在汉武帝时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其中被称为《五经》的是( )①《易》②《大学》③《诗》④《礼》⑤《书》⑥《春秋繁露》⑦《春秋》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⑦8.(原创)下列哪项不是太学举办的影响( )A.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B.非贵族家庭子弟也可以凭太学资格入仕C.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D.全国包括地方的教育系统也得以建立9. 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 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D. 儒学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二、材料解析题10.(2005年南京2月模拟)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以下哪项政策?A. 分封制B. 焚书坑儒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设立郡县制2、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董仲舒3、《史记》中记载,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强化中央集权B. 发展经济,提高国力C. 推广道家思想D. 传播佛教思想4、以下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B. 推动了汉代经济的快速发展C.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D. 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5、第5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局面B. 提高儒学的地位,成为唯一官方学术C. 消除其他学派的影响,防止思想混乱D. 限制知识分子的发展,集中权力于皇室6、第6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儒学成为唯一官方学术,其他学派被禁止B. 社会思想趋于统一,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 文化发展停滞,学术研究受到限制D. 儒家思想被过度强调,其他学派无法发展7、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限制思想自由,巩固封建统治B. 发展经济,提高国家实力C. 促进民族融合,加强中央集权D.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选拔贤能8、以下哪项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直接后果?A. 儒学家成为朝廷的主要顾问B. 非儒学者受到排斥,学术氛围单一C. 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D.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全面繁荣9、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C. 提高科举考试难度D. 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政府 10、以下哪项不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具体措施?A. 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 设立太学,培养儒生C. 提高儒生地位,限制其他学派D. 限制民间宗教活动1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儒家学说在社会上的地位B. 增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C. 促进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D. 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12、下列哪一项不是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A. 天人感应B. 君权神授C. 三纲五常D. 法家刑名之术13、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提高儒学的学术地位C. 打击异端邪说,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D.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1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实施后产生的影响?A.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B. 道家、墨家等学派逐渐衰落C. 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D. 提高了儒学的学术地位15、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其主要目的是:A. 提升道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B.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统治C. 推广法家学说,强化法律制度D. 恢复墨家的兼爱非攻理念16、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的影响,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B. 对其他学术流派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C. 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停滞不前D. 有助于形成较为统一的文化价值体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题一、选择题《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汉武帝以前的丞相,多为功臣或功臣子弟;汉武帝之后,丞相中出身于齐鲁地区的人开始增多,昭帝朝四位丞相中的两位、宣帝朝五位丞相中的三位就来自上述地区。
这反映出汉代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提升C.中央集权的强化D.政治中心的转移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
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
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的最可能因素是A.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B.墨家学派背离了传统思想C.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D.因秦始皇焚书而遭到断绝《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
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
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
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C.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西汉初统治者认为“刑法不能治人心,法度过密,君主用刑虽重,而民亦无畏刑之心”,汉武帝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义理解释法律,东汉光武帝刘秀以行德政作为治平天下的主要政策而曾先后七次颁布轻刑和赦罪诏令。
这反映出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礼法并举的治国模式形成C.儒道思想逐渐融合D.一直奉行刑法的慎刑主义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单选题
单选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基础巩固1.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C.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D.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2.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3.“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4.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
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由此可见,董仲舒()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的对策()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来源:学,科,网]6.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7.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下面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①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②感叹人性本恶③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能力提升8.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解析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答案 C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中,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的是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D.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解析汉初由于经济衰退,为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采用黄老思想治理国家。
而材料就体现了黄老思想的“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简化事情,不用权谋。
答案 D3.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 )。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解析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如果统治者“失德”,老天爷就会降灾害以示惩诫,这导致西汉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故选D项。
答案 D4.“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解析A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 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答案 D5.西汉时期,儒学逐渐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A.儒学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内容B.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四书”“五经”被定为教科书D.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和欧洲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西汉儒学发展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原因的理解,A、C选项不符史实,D是影响。
高中历史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训练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董仲舒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解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把儒家思想神秘化,带有了某些神圣的宗教特征,为皇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赢得了统治阶级的青睐,儒家思想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A、C、D三项不能体现这一特征。
答案:B2.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在于它(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政权,保证了国家统一,这是其进步之处。
答案:C3.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局面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解析: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是因为当时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
但西汉的“罢黜百家”并不是消灭各家,由此排除④。
答案:D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五经”的流传解析:依据“西汉开国”“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C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解析: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所采纳,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时代需求,也要看它是否能迎合统治者的要求。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3(人教版必修3).do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选择题1.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2.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3.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室馔际牵?nbsp;)A.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4.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5."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着《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6.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董仲舒着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
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的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却赦免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7•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A.长安、太学B.洛阳、书院C.南京、国了监D.曲阜、孔庙&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由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假如你是西汉中期的一位学生,想去长安投考太学,那么你做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包括①《诗经》②《论语》③《孟子》④《礼记》A.②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④2.董仲舒指出:“当更化而不更化, 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 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否定此前无为而治 B.主张转变治国思想C.重用大贤方能善治 D.呼吁及时政治变革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坑杀“术士”,长子扶苏劝谏说:“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这反映当时A.统一进程曲折B.地方治理不畅C.始皇灭儒崇法D.儒学影响较大4.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
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
”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A. 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 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 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5.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写道:“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据材料推断,董仲舒意在A.宣扬君权神授B.解释天人感应C.劝君主行仁政D.强调教化民众6.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受。
”在其建议下,出现了A.百家争鸣B.三教合归儒C.焚书坑儒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董仲舒认为“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据此反映出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A.德主刑辅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重视伦理8.《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题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儒家学派遭到政府的沉重打击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2.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是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朱熹3.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要是为了A.强调“君权神授”B.宣扬“天人合一”C.实现“大一统”D.缓和社会矛盾4.汉武帝推动儒学教育所采取的措施有①罢黜百家②表彰六经③兴办太学④天下郡国皆设学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我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学府—太学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6.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兴办①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③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④教育逐渐为儒家所垄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8.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不包括A、边境不宁B、王国势力威胁中央C、土地兼并剧烈D、国家财政困难9.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0.“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深察名号》)从董仲舒的这句话中可以发现,他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1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措施不包括:A、举贤良对策B、全面肯定儒学C、起用儒考数百人D、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12.新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权神授④仁政 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13.秦汉以来,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D“三纲五常”14.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 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5.下列选项内容和汉朝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直接关系的是A“举贤良对策”B“君权神授”C“性善论”D“克己复礼”16.后人概括的“三纲五常”是由谁最早明确提出的A孔子 B孟子 C荀子D董仲舒17.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授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18.汉武帝时期兴办___,打破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子弟也可凭此资格入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小题专练
1、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
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2、学术界认为,汉武帝时期,国内经济繁荣,政治统一的新形势,给思想界、学术界提出了新任务。
“新任务”应是( )
A.创造出各种新思想以促进文化繁荣
B.为中央集权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C.创造出适合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
D.为实现儒家独尊创造各种条件
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5、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
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 )
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6、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7、董仲舒的新濡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
A.“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民贵君轻”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8、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9、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0、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1、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1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13、古代中国经过了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这主要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4、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
其思想主张( )
A.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应对社会问题,故A项正确;B项是这一变化的影响,故B项错误;黄老之学的过时,主要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但不是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实现汉朝的长治久安,迫切需要一种适应大一统政治需要的思想体系,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故选C项。
3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学者揉合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这符合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为皇权和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故选C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和汉朝儒家思想的变化。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意思是民众要绝对服从君王,君主的地位要高于民众,这与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思想相背离,故选B项。
A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C、D两项表述中的“仁爱”与“德治”思想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
5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以“道德之天”为核心,将“仁”与“天”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进而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西汉的治国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故C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故A项错误;董仲舒改造儒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排除D项。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善”受之于天,王采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A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先秦时期和汉朝儒家思想的变化。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意思是民众要绝对服从君王,君主的地位要高于民众,这与先秦时期的以民为本思想相背离.故选B项。
A项的表述与题意相反;C、D两项表述中的“仁爱”与“德治”思想在题干中并没有提及,故排除。
9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天人感应”学说历史作用的全面理解。
“天人感应”一方面强化了皇权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又借神对皇权有了一定的约束。
所以D项符合题意。
A项是孟子的观点,B项是荀子的观点,C项神化了皇权,无法体现“仁政”的思想,所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A、B排除;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C,所以答案选D。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主流思想演变的特征。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体现了从战国到西汉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独尊儒术”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适应了政治上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①②③正确,选择D项;④说法过于绝对、片面。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以“君王受命于天”作为理论前提,其目的是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根据,所以答案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B项错误;材料同民本思想无关,C项错误;“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这一表述不符合材料和史实,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