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组织胚胎学总学时:34学时〔理论20学时,实验14学时〕开课单位:组胚教研室适用专业:护理专业三年制推荐教材:《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吴国平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江西科学技术2007年第2版参考书:〔1〕《组织学彩色图鉴》,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2000年第四版〔2〕《组织学》,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1993年,第二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生长发育及发育机制的科学.两者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门独立科学.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具体地了解胚胎的发生过程,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二、教学内容、学习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位2、组织胚胎学研究的方法3、组织胚胎学常用的计量单位4、学习组织胚胎学的基本观点[目的要求]1、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2、熟悉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3、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4、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应用基本组织第一章:上皮组织<1学时>[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的概念2、被覆上皮的类型及其结构,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及功能3、腺上皮的概念,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外分泌腺的分类[学习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分类2、掌握上皮的类型、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3、了解腺上皮的概念,外分泌腺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教学内容]1、疏松结缔组织结构分布及功能,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细胞间质:纤维、基质2、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结构:软骨细胞、细胞间质分类:透明软骨〔透明软骨的结构特点、分布〕、纤维软骨、弹性软骨3、骨组织的结构:骨细胞、细胞间质.长骨的结构:骨板、骨密质的结构,骨膜的结构与功能4、血液与血细胞的发生a)血液的组成、功能b)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大小、功能,正常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寿命c)白细胞的分类、形态结构、大小、功能,正常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d)血小板的结构、数量、及功能[学习要求]1.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2.掌握血液的成份,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各种血细胞的形态、结构、亚微结构及功能3.掌握骨组织和骨4、熟悉软骨组织结构及类型5、了解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第三章肌肉组织<2学时>[教学内容]1、肌肉组织的概念2、骨骼肌纤维结构3、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4、心肌的形态结构、与骨骼肌的主要不同点5、平滑肌纤维的一般结构1、掌握肌组织的特点、分类、分布及收缩特点2、掌握三种肌纤维的形态结构特点3、掌握心肌的形态结构、与骨骼肌的主要不同点4、掌握平滑肌光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第四章神经组织<2学时>[教学内容]1、神经组织的概念2、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胞体、突起3、神经元的分类4、神经元间的联系——突触,化学性突触在光镜和电镜下的结构5、神经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卫星细胞〕6、神经纤维的分类、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神经的构造7、神经末梢的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a>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有被囊神经末梢<b>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神经细胞〔神经元〕结构、分类2、掌握神经组织的组成、功能、分布3、熟悉神经纤维的分类、周围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神经的构造4、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结构及分类、分布5、了解神经末梢的分类、分布、结构和功能第五章循环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循环系统管壁结构的共同点2、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与功能3、大、中、小动脉的结构、功能a>中动脉:内膜、中膜、外膜b>小动脉和微动脉c>大动脉4、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大静脉、静脉瓣5、掌握心脏壁的组织结构a>心脏结构: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瓣膜b>心脏的传导系统[学习要求]1、重点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结构、功能2、掌握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与功能3、掌握心脏壁的组织结构4、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循环系统管壁结构的共同点5、了解静脉的结构特点第八章内分泌系统<1学时>[教学内容]1、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甲状腺的形态结构:a>滤泡上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b>滤泡旁细胞的分布、结构及其功能3、甲状旁腺的形态结构、主细胞结构及其分泌的激素4、肾上腺:a>肾上腺皮质的组织结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各带细胞分泌的激素b>髓质的组织结构:嗜铬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其分泌的激素5、脑垂体:a>脑垂体的位置与分布b>腺垂体远侧部〔前叶〕的组织结构及远侧部各种细胞的功能c>神经垂体结构与功能[学习要求]1、掌握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2、掌握甲状旁腺的形态结构3、掌握肾上腺结构与功能4、掌握脑垂体结构与功能5、了解内分泌系统组成、内分泌腺的结构与功能特点第九章消化系统<2学时>消化管1、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2、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上皮、腺体、肌层的特点3、胃的组织结构:胃底腺的细胞类型,主细胞、壁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及功能4、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5、结肠的组织结构特点,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消化腺1、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主要结构及功能2、胰腺外分泌部与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腺泡的结构及功能,内分泌部的细胞类型及功能3、肝脏a>肝脏一般结构b>肝小叶:定义、组成,中央静脉,肝板〔肝索〕,肝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的位置、结构功能c>门管区的组成d>胆汁排除途径e>肝的血液循环f>肝的分带[学习要求]消化管1、掌握消化管的一般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2、掌握胃的组织结构与功能3、掌握小肠黏膜的组织结构:小肠绒毛的结构与功能,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4、熟悉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5、了解结肠的组织结构特点,阑尾的组织结构特点消化腺1、掌握肝脏结构与功能2、熟悉胰腺结构与功能3、了解唾液腺结构特点第十章呼吸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鼻黏膜结构特点2、呼吸道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3、气管、支气管的结构特点4、肺:a>肺的导气部: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管壁结构的变化特点b>肺的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结构,肺泡的结构,肺泡上皮细胞的类型、形态结构与功能<a>肺泡隔的组织结构<b>气—血屏障,肺泡巨噬细胞<c>肺的血液循环[学习要求]1、掌握气管、支气管、肺结构与功能2、熟悉呼吸道管壁的一般结构3、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及鼻黏膜结构特点第十一章泌尿系统<1学时>[教学内容]1、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2、肾结构与功能a>肾的一般结构b>肾的组织结构:<a>肾单位: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滤过屏障,肾小管的结构与功能<b>肾小球旁器的结构:球旁细胞、致密斑的结构与功能<c>肾的血液循环特点3、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学习要求]1、掌握肾结构与功能2、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功能3、了解输尿管、膀胱的结构第十二章生殖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男性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睾丸的一般组织结构:鞘膜、白膜、睾丸纵隔、睾丸小叶3、曲细精管的组织结构:基膜、类肌细胞、生精上皮、支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生精细胞:各种生精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排列规律,精子的超微结构特点4、睾丸的间质:间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女性生殖系统1、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2、卵巢的组织结构:上皮、白膜、皮质、髓质a〕、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成熟卵泡〕各期卵泡的形态结构,卵细胞的成熟分裂b〕、排卵c〕、黄体的形成和退化d〕、卵泡闭锁和间质腺e〕、卵巢的内分泌功能3、输卵管的结构4、子宫a>子宫壁的组织结构:浆膜、肌层、内膜b>子宫内膜的结构:增生期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的结构特点c>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学习要求]男性生殖系统1、掌握睾丸的结构与功能2、了解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女性生殖系统1、掌握卵巢的结构与功能2、掌握子宫内膜的结构与月经周期关系3、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三|、其他教学环节〔组胚实验教学大纲〕绪论〔1学时〕1实验目标1.1目的组织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习课两部分.实习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1.1.1 进一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和扩大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认识.1.1.2 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应正确和熟练地使用光学显微镜,并能快速准确地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1.2 内容1.2.1 组织学部分主要包括切片标本,幻灯片,模型等.1.2.2 胚胎学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大体标本,模型,录像等.1.3 要求1.3.1 严格遵守实验室规那么.1.3.2 实习前必须复习理论课内容,明确每次实习课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步骤,按实习指导的要求逐一观查实习内容,避免盲目性.1.3.3 观察标本时,应从肉眼到微细结构,由形态结构联系其机能进行学习.1.3.4 正确使用和爱护显微镜,不得任意拆卸和用力转动,如有损坏应予经济赔偿.2 实验内容2.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上皮组织〔1学时〕1 实验目标1.1 掌握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及复层扁平上皮的光镜结构及其分布.2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结缔组织〔2学时〕1实验目标1.1 掌握疏松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光镜下结构并联系其功能.1.2 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光镜结构.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疏松结缔组织切片,脂肪组织,透明软骨,骨磨片,血涂片.肌肉组织〔1学时〕1实验目标1.1掌握三种肌组织的光、电镜结构.1.2比较骨骼肌与心肌的异同点.2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2.2 示教标本:心肌闰盘.神经组织〔2学时〕1.1 掌握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1.2了解神经节的结构.1.3 了解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光镜下的结构特点.2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多极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有髓神经纤维,神经元纤维.大脑〔镀银染色法〕;小脑〔镀银染色法〕脊神经节,循环系统〔1学时〕1学习目标1.1 掌握大、中、小动脉的组织结构.1.2 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1.3 了解静脉的一般结构特点.2 教学内容2.1 光镜标本:中等动、静脉,心壁.内分泌系统〔1学时〕1实习目标:1.1 掌握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的光镜结构.1.2 甲状旁腺的光镜结构.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甲状腺,肾上腺.消化管〔1学时〕1 实验目标熟悉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1.2 掌握食管,胃,小肠和结肠各段粘膜层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食管,胃底,小肠.消化腺〔1学时〕1 实验目标1.1 掌握肝脏和胰腺的组织结构.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胰腺,肝脏.呼吸系统〔1学时〕1 实验目标1.1掌握气管和肺的组织和结构.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气管,肺.泌尿系统〔1学时〕1 实习目标1.1 掌握肾的组织结构及血循环途径,特别是肾单位各段的结构特征.1.2 了解膀胱,输尿管的一般结构,膀胱变移上皮.2 实验内容光镜标本:肾脏,输尿管,膀胱.男性生殖系统〔0、5学时〕1 实验目标1.1 掌握睾丸的组织结构,掌握精子发生,睾丸间质细胞的形态特点.1.2 了解附睾的组织结构.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睾丸,附睾,输精管.女性生殖系统〔0、5学时〕1 实验目标1.1 掌握卵巢的组织结构,卵泡发育及黄体形成过程.1.2 掌握子宫壁的组织结构及子宫内膜周期变化的结构特点.2 实验内容2.1 光镜标本:卵巢,输卵管,子宫.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讲授辅之以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承.部分自学内容课前留讨论题目以供指导学生自学.为了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组织学总论部分的实践课后留绘图作业.五、必要说明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一般应于理论课讲授,亦为实践课与考试的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应选择性讲授,亦在考试X围内,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为了解的内容,供学生自学,但不在考试X围内〔凡教科书中有、而本大纲未述及着,均为了解内容〕.为适应现代化科学的迅猛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补充一些本学科的新进展.审核时间:2007年12月。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课程根本要求一、性质和任务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布局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和发展及其发育机理的科学。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专业的主要根底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布局和超微布局,熟悉其布局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人体胚胎的发生和常见的先本性畸形。

为学习其他根底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基根底。

二、理论常识和技能〔一〕根底理论和根本常识组织学局部1、了解根本组织的概念、分类和根本功能。

2、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和几种被覆上皮的布局及其与功能的联系。

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及分类。

3、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布局和功能;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根本布局特点和功能。

4、熟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掌握各种血细胞的布局特点、功能和正常值。

了解淋巴的概念和根本成分。

了解骨髓的类型和布局,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根本概念。

熟悉各种血细胞的发生规律。

5、了解软骨组织的布局、类型和功能。

掌握骨组织和骨的布局。

了解骨组织发生的根本过程及发生方式。

6、熟悉肌组织的特点和类型,掌握肌组织的布局和功能。

7、了解神经组织的组成;熟悉神经元〔神经细胞〕的根本形态和类型;熟悉神经胶质细胞的类型、布局特点和功能。

掌握神经元的布局特点及神经纤维的布局和类;掌握化学性突触的超微布局和功能。

了解神经末梢的类型及功能。

8、各系统组织学〔1〕神经系统:熟悉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的布局及功能。

了解神经节和脊髓灰质的布局和功能。

〔2〕眼和耳:掌握眼球壁各层布局和功能。

了解晶状体、玻璃体的布局、房水循环途径以及眼睑的布局。

了解内耳壶腹嵴、位觉斑和螺旋器的布局与功能。

〔3〕循环系统:掌握心脏、动脉、毛细血管的布局和功能。

熟悉静脉的布局特点。

了解微循环的概念、毛细淋巴管和淋巴管的布局特点。

〔4〕皮肤:熟悉皮肤及其从属器的布局和功能。

〔5〕免疫系统: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了解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3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3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分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二部分,组织学研究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机能的关系,胚胎学研究人体发生发展规律。

本大纲以组织学为主,简略介绍人胚早期发生。

要求学生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有关医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形态学基础,并为今后研究祖国医药学创造条件。

本学科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时比例为2:1,总学时数为34学时,目的与要求分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

说明《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的说明要求:根据教育部统编教材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时数须54学时。

由于计划安排上课时间太少,胚胎学不上。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1.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掌握基本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2)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组织的定义与分类(3)胚胎学的定义(4)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简史。

(5)组织学与胚胎学研究方法包括光镜技术与电镜技术,观察时常用的计量单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

2、上皮组织[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掌握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的结构、分布。

(2)熟悉微绒毛、基膜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熟悉单层立方上皮结构和功能。

(3)了解移行上皮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衣、连结复合体的结构。

了解腺上皮、腺的概念,感觉上皮的概念,了解上皮的再生与修复。

[教学内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2)被覆上皮的形态结构、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的结构与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B》教学大纲全套

《组织学与胚胎学B》教学大纲全套

《组织学与胚胎学B》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HistologyandEmbryology总学时:48讲授学时:32实验学时:16学分:2.5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科学,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发生及发生机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熟悉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过程和机理,为学习其它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组织学绪论(0.5学时)教学内容:1.1组织学的内容和意义1.2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1.3组织学的学习方法1.4组织学技术简介教学要求:1.掌握组织学概念、基本组织分类及功能。

2.理解组织学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

3.理解组织学学习方法。

4,了解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上皮组织(1.5学时)教学内容:2.1被覆上皮2.2腺上皮和腺2.3细胞表面特化的结构教学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特点、分类及功能。

2.掌握被覆上皮分类、形态结构、分布及功能。

3.了解上皮组织特殊结构。

4.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分类和结构特点。

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结缔组织(1.5学时)教学内容:3.1疏松结缔组织3.2致密结缔组织3.3脂肪组织3.4网状组织教学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特点及分类。

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组成、细胞及纤维形态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和功能。

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血液(1.5学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掌握血液组成、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授课方式:讲授第五章:软骨和骨(1学时)教学内容:5.1软骨5.2骨教学要求:理解软骨、骨结构特点和功能授课方式:讲授第六章:肌组织(2学时)教学内容:6.1骨骼肌6.2心肌6.3平滑肌教学要求:1.掌握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及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中文)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说明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II,III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II,III)课程号:50123630,5012372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51学时或34学时学分:3学分,2学分教学目的及要求: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院校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与机能关系的科学。

胚胎学则是研究人体结构发生的科学。

通过讲课、实验课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人体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发生概况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达到辨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结构: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具备对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和绘图的初步能力。

为提高学生外文水平,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专业英文词汇300左右,并列入考试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教学时数:临床五年、法医51学时,预防、卫生检验34学时。

大纲中除下划线_________的部分是了解的内容外,其余的部分都是要求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讲课和实验课的重点。

教材中的小字内容为参考内容。

插入框内容不要求掌握,目的在于启发思考、引起阅读兴趣、扩展知识范围。

教学内容:(见后面教学大纲内容部分)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年7月第六版主要参考资料:《组织胚胎学试验指导》第一版四川民族出版社李永红主编《实用组织学彩色图谱》第一版、第二版四川大学出版社保天然廖德阳主编二、英文教材及教学参考书:《Basic Histology》6th, 7th , 9th , 10th Published by McGraw-HillBy L.C. Ju nqueira and J. Carneiro etc…《A Text book of histology》Published by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By SU Huici《Human embryology》 By WU Liangfang(1996 WCUMS)第一篇组织学第1章组织学绪论掌握:组织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全面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应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事件。

同时,本大纲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剖学和临床实践中的综合素质。

第二章:组织学2.1 组织学的基本概念- 组织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组织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2.2 组织学的基本组织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的分类和结构特点2.3 器官与系统的组织学- 皮肤和皮层组织学- 神经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心血管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 呼吸系统的组织学特点- 泌尿系统的组织学结构- 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特点第三章:胚胎学3.1 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胚胎学的发展历程3.2 人类胚胎发育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基本步骤- 胚胎内、外胚层的分化与发育3.3 重要胚胎器官和系统的发育- 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 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 呼吸系统的发育过程- 泌尿系统的发育过程- 生殖系统的发育过程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4.1 组织学实验技术- 组织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 光镜下的观察和记录4.2 胚胎学实验技术- 胚胎培养和观察方法- 胚胎的切片和染色技术第五章:应用与展望5.1 组织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与组织学的关系- 组织学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5.2 胚胎学在生殖医学中的应用- 人工受孕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胚胎移植和胚胎遗传筛查的进展5.3 组织学与胚胎学领域的新进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研究进展- 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前沿科技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熟悉人体各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以及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同时,通过实验技能的培养,学生将具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的基本操作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术研究、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黑体小四)本课程地位: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考试)本课程目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疗、口腔、护理及相关专业教学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并理解与其功能的关系、熟悉人体胚胎发生过程、理解临床所出现的常见畸形。

在学习此课程的同时掌握本专业的英文词汇,为学习医学及各相关专业奠定牢固的基础。

理论课与实习课相结合,通过在显微镜下独立辨认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细结构,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任务:1.组织学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知识、器官和系统两个大部分。

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2.胚胎学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人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组织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也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生理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的进步也促进了组织学的发展,例如,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组织化学及分子细胞学,将免疫学的原理用于组织学而建立起免疫组织化学等。

从而使人们得知各种细胞与组织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基本生命现象;组织学也是病理解剖学等基础医学和妇产科等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故医学生要通过学习组织学,系统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为其他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形态学基础和基本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按章节写)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271802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授课对象: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开设学期:第3学期课程学时:总学时90(理论50/实验40)课程学分:5学分选用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3月执笔人:赵慧(副教授)审核人:周莉(教授)编写单位:组织学与胚胎学系编写日期:2010年9月一、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理解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并理解与其功能的关系;熟悉人体胚胎发生过程,理解临床所出现的常见畸形。

在学习本课程的同时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主要英文词汇。

本课程通过设置一部分自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完成综述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通过专题讲座和临床医生讲座,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今后学习临床及各相关专业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绪论(2学时)Introduction to histology【目的要求】熟悉: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

了解:组织学的研究对象和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1.人体组织学研究内容、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2.石蜡切片术、HE染色及PAS反应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基本原理,电子密度的含义;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一般原理。

【专业英文词汇】组织学histology;胚胎学embryology;苏木精hematoxylin ;伊红eosin细胞(2学时)Cell【目的要求】掌握:各种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熟悉:细胞核的结构及功能。

了解: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授课内容】1.录像片:《The inner life of cell》哈佛大学制作2.细胞膜的结构和一般功能3.细胞质组成,各种细胞器(包括核糖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微体和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4.细胞核的组成,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概念及应用,核仁的结构和功能【专业英文词汇】核糖体Ribosome;中心粒centriole;中心体centrosome;细胞质cytoplasm;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脂滴lipid droplet;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溶酶体lysosome;微体microbody;微丝microfilament;微管microtubule;线粒体mitochondria;核孔nuclear pore;核仁nucleolus;细胞核nucleus;细胞器organelle;质膜plasmalemma;上皮组织—自学(2学时)Epithelial tissue【自学要求】熟悉: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影像)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影像)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供本科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使用)Ⅰ前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必修的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它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形态学科,二者即密切相关又相互独立。

组织学主要是利用光镜、电镜等技术研究正常人体的各种细胞、组织、器官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其内容可分为基本组织、器官和系统两大部分,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胚胎学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机理及其生长变化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育与先天性畸形等。

本课程理论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正常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方面达到:掌握或熟悉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与功能;掌握或了解人体胚胎早期发生、胎膜胎盘、的发育、发生过程与常见畸形的发生原因。

为学习后续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扎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护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重点内容划实线,熟悉内容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0学时,其中理论课34学时,实验课16学时;理论/实验为1:0.46。

四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邹仲之,6版,2004年。

Ⅱ正文第1章绪论一教学目的学习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其在医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了解组织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组织学的研究内容;掌握基本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二)熟悉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和常用技术(三)了解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教学内容(一)组织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重要性。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完整版-79学时本科介绍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完整版-79学时本科介绍
教师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重视三基教学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教学大纲
(适用于总学时为 79 学时的各专业学生)
教研室集体讨论通过 审定:何少健 (2014 年 09 月)
理论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学绪论 掌握
组织学、HE 染色及其染色性质的概念。 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长度单位及其分辨率。 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 一般光学显微镜技术。 了解 组织学发展简史和当代组织学。 其他的组织学研究技术。 组织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上皮组织 掌握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组成、有极性、无血管)。 上皮组织的分类(分类原则、类型)。 被覆上皮的类型(分类原则、类型)。 单层扁平上皮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单层立方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单层柱状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复层扁平上皮的分类及其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变移上皮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主要分布。 腺上皮和腺的概念。 上皮组织游离面特化结构的组成与功能。 纤毛与微绒毛的结构及其异同。 上皮组织侧面特化结构的组成与功能。 上皮组织基底面特化结构的组成与功能。 熟悉 浆液性细胞与粘液性细胞的比较。 浆半月、肌上皮细胞、质膜内褶的概念。 基膜的结构。 了解 上皮组织侧面特化结构的结构特点。
六、肌组织 掌握
肌组织的组成。 肌组织的分类。 肌纤维、肌膜、肌质的概念。 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形态、核的数量与位置、横纹)。 肌节的概念、组成与功能。 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的组成、结构与功能;横小管 的概念、走向、位置与功能;肌质网的概念、分部、走向、位置与功 能)。 闰盘的超微结构。 熟悉 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形态、核的数量与位置、横纹、闰盘)。 心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平滑肌纤维的光镜结构(形态、核的数量与位置)。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纤维光镜、电镜结构的区别。 了解 肌卫星细胞的概念与功能。 骨骼肌的组成。 骨骼肌纤维的分型。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 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2005年3月23日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课程编号:学时: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适应专业:临床医学、检验、法医、药学、麻醉、预防医学(护理、影像)等专业一、课程简介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两门学科,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组织学(histology)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个体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的。

这两门课程均为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生理、生化、病理解剖等后继课程和临床实践所必备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属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考试)。

本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指导,坚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施教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光镜结构及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理解胚胎发生过程和常见畸形成因,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采用讲授、实验、演示、自学、讨论、辅导等多种形式,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评价包括教师授课评价和学生成绩测试两部分。

以提问、理论测试、抽查、实验技能考核方式进行。

充分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作用,全力实现本大纲规定的课程目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知识量不断增加。

为有效完成教学,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对高综合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考虑到前后课程的衔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作部分调整,制定本教学大纲。

本大纲根据邹仲之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五年制规划教材第六版,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和学时安排,规定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基本要求,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为3:1。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1. 巩固生物学有关细胞学的概念、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功能。

2.掌握四大基本组织的光镜结构和主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3.掌握各系统中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和重要超微结构,了解其相关的功能。

4.掌握人胚早期发育的基本过程以及胚胎附属结构的形成、构造和机能意义,熟悉人体各系统发生过程的概况,掌握主要器官的发生过程及常见畸形,以及主要致畸因素和致畸敏感期。

(二)基本技能1.要求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听课时扼要记笔记,有效使用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实习指导,能科学地安排课外自学时间。

2.熟悉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的基本过程。

3.熟练使用和维护普通光学显微镜。

4.能用光镜辨认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并能辨认组织和器官的主要超微结构。

5.能用绘图、语言、文字正确描绘或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

6.了解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常用的技术,石蜡切片、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及过程,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等。

7. 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外文词汇,并列入考试内容。

(三)基本素质1.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绘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教师必须研究本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掌握好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内容中能适当反映学科的新进展、新动向。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加强实验课,通过直观电化教学和绘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描述能力。

三、学时分配组织学与胚胎学共102学时,其中组织学54学时胚胎学18学时。

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为3:1。

理论课内容通过讲授、自学、结合实验课讲解等方式进行。

在每章的“目标”项中规定了掌握、熟悉与了解的三级要求,并在“教学内容”项中分别注明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四、理论教学目标和内容(略)五、实验内容一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血液【目标】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2.掌握观察切片的观察的技巧。

3.掌握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及分布。

4.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与细胞成分与功能。

5.掌握血液七种有形成分与功能。

【内容】观察切片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血涂片。

多媒体示教各种被覆上皮、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各种血细胞。

电镜图片示教微绒毛、纤毛、细胞连接、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各种血细胞。

二软骨和骨、肌组织、神经组织、神经系统、眼和耳【目标】1.掌握透明软骨的结构及密质骨结构。

2.掌握骨骼肌的光镜结构及电镜结构。

3.掌握坐骨神经的光镜结构。

4.掌握角膜及视网膜的结构及功能。

【内容】观察切片透明软骨、骨磨片、骨骼肌、坐骨神经、眼。

多媒体示教三种软骨、骨磨片、骨的发生、骨骼肌横纹、心肌闰盘、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突触、神经末稍、眼球。

电镜图片示教肌原纤维、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肌浆网、闰盘、神经元、突触、有髓神经纤维、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三循环系统、皮肤、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目标】1.掌握心脏壁的结构。

2.掌握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的结构。

3.掌握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4.掌握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

【内容】观察切片心脏、手指皮、淋巴结、甲状腺。

多媒体示教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心脏、手指皮、头皮、淋巴结、胸腺、脾脏、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脑垂体。

电镜图片示教毛细血管、淋巴窦、腺垂体各细胞、肾上腺束状带细胞四消化管、消化腺、呼吸系统【目标】1.掌握胃、回肠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肝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肺的导气部与呼吸部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观察切片胃、回肠、肝、肺。

多媒体示教消化管各段、肝、胆小管、胰(特殊染色)气管、肺。

电镜图片示教小肠上皮、胃底腺壁细胞、空肠粘膜扫描电镜图、肝血窦与枯否氏细胞、贮脂细胞、胰腺细胞、肺的气血屏障、肺泡分泌细胞。

五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目标】1.掌握肾脏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睾丸的结构与功能。

3.掌握卵巢与子宫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观察切片肾脏、睾丸、卵巢、子宫多媒体示教膀胱、肾、肾血管注射、附睾、前列腺、精液涂片、睾丸、卵巢、黄体、子宫、输卵管。

电镜图片示教肾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屏障、精子、间质细胞、子宫内膜扫描电镜图。

六胚胎学总论、胚胎学各论【目标】1.掌握胚层的形成,熟悉胚层的分化。

2.掌握胎盘的结构和功能。

3.熟悉胎膜的形成结构与功能。

4.熟悉先天性畸形及致畸敏感期。

5.熟悉颜面、腭的形成过程和常见的先天畸形。

【内容】1.人胚早期发育模型,标本及电影。

2.胎盘和胎膜标本及模型。

3.颜面发生的模型。

畸形标本:脊髓裂、无脑儿、葡萄胎、联体畸胎等。

六、措施与评价【措施】本课程在教务处统一组织下实施教学。

1.理论课一般采用大班进行教学,大课要贯彻精讲,课堂讲授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由高年资教师担任,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的、进度、深广度及重点和难点,写好教案,并且制作多媒体课件。

讲授要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讲“三基”内容,讲难点,讲疑点,讲规律,讲方法。

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推理,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注意因材施教。

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和制新教具,努力提高课堂效果。

更要重视教书育人。

2.实验课以小班分组进行。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课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据实习指导,自行观察切片,积极思维,注重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运用全面系统及联系的观点观察切片。

组织好每次实验课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难点和要求。

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以身作则,大胆管理,严格要求,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

3.自学和辅导学生应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完成指定作业,阅读制定的参考书。

教师认真批改实验报告,并在报告中指出错误。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辅导答疑时,教师应该要耐心细致,注意置疑症结,启发诱导,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形态学特点,要加强切片标本观察,与形态中心合作,创造条件,开放实习室,供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

【评价】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成绩评定,重视平时考查,教师通过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平时测验等教学环节进行了解。

课程结束时,按教学计划的规定将行切片考试和理论考试,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教学效果。

理论考试占70%,实验课平时成绩及实验考核占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