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

合集下载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怎样鉴别输出牛的工艺好坏?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

这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输出牛制作。

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输出牛在机器上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环特性,那些主要靠负反馈得来的好声谈不上是好作品(不排斥负反馈的正面效益)。

所以2A3、300B等低内阻直热三极管作单端牛,制作者往往都很慎重,因为做这类机器的人都不希望用负反馈,此时输出牛的好坏很容易被耳朵察觉,这也是此类牛价格高的一个原因。

好的输出牛要有一个好的绕制工艺作基础,这毋庸置疑。

可是一般的烧友如何看出工艺好坏呢?其好坏不能只从外观漂不漂亮来鉴别。

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

这是检验制作者有无过硬的本领或认真负责精神的极佳手段,那些对音箱阻尼欠佳的牛大凡都是过不了这关。

输出牛人们往往对单端机的力度以及优良的瞬态不敢奢望,这主要还是牛的问题,其次是电源供给的问题,尤其是低频的解析力和柔顺度不能很好的兼顾。

解析力主要是频响和阻尼的问题,而柔顺度则是波形失真问题了,所以关键还是输出牛的责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输出牛的几个制作问题。

输出牛的电感与漏电感理论上说电感越大越好,漏电感越小越好。

增大电感无非是加大铁芯,增加绕线圈数,提高铁芯的导磁力。

但大铁芯和圈数多又加大了分布电容,所以是一对矛盾。

问题是我们在设计输出时,要正确考虑所需的电感量,例如2A3、300B等低内阻直热三极管单端牛,往往作15H左右初级电感量其低频响应就已经很好了,过分追求电感量实无多大意义。

线圈关于漏电感倒是要好好去思考,对于全频单元要简化输出牛绕制工艺的话,可根据单元的自身电感设计对应高频响应所需的漏电感。

这样考虑往往漏电感较大,绕制好操作,但此牛的通用性不强。

理想的还是漏电感越小越好,如果漏电感设计不当,其与喇叭音圈电感相互作用,会造成高频过分犀利,削弱了低频的听感。

用6P13P做推挽输出级的DIY

用6P13P做推挽输出级的DIY

用6P13P做推挽输出级的DIY 初学DIY胆机发烧友,对推挽输出级往往不敢涉足,因为推挽电路涉及的调试内容多且要求严格。

推挽电路的关键在于平衡,无论是交流平衡、直流平衡、元器件的对称性。

处理不好都会使推挽输出的优势大打折扣。

像6P13P这种线性较差的多极管,在A类、AB. 类推挽中调试有方可以弥补其非线性失真。

如处理不力则可能惨不忍听。

因此,用6P13P 接成推挽。

需认真对待。

初入门DIY推挽机。

可以选择SRPP分压调整式推挽。

实际属串联供电自倒相的单端推挽。

在日本风行用于电压放大器。

被称为禾田茂氏放大器。

实际上,SRPP电路创始用于功率放大。

南于采用串联电阻分压倒相,功率损耗较大。

也难以平衡。

故后来被需要倒相器的SEPP所取代,常用于小功率电压放大。

如果输出管跨导较高,有较低的栅负压,则使串联取样倒相电阻极小(此点正是SRPP适宜小功率电压放大的原因之一)。

此类损耗也就可忽略了。

因此。

6P13P具有此特点:首先,6P13P适合低板压供电。

采用串联供电SRPP,使电源电压不会太高。

其次,6P13P高跨导、高增益。

为了得到单端推挽上管的输入反相位信号,上管阴极只需串联接入160Ω电阻。

此电阻既构成上管自给栅负压电阻。

同时下管板极输出电流在此电阻上产生信号电压降。

将与输入信号相位相反的极性接人上管阴极。

轻松完成倒相作用。

单端推挽电路从两管中点输出同相位合成信号。

完成推挽输出。

当两管处于A类状态时。

两管互补向输m端提供电流。

以达到提高输出功率的目的。

只要此A类放大有较低的失真度。

放大器是否对称、是否能抵消两管偶次谐波失真就无关紧要了。

以此观念出发,SRPP单端推挽是最简单的、无需倒相器的推挽电路。

其单端信号输入、单端信号输小使此推挽输出级简单至极。

而可以得到近似两倍于单端A类输出级的输出功率。

虽然SRPP和SEPP有相同的负载特性。

因为两管并联输出。

相位相同。

输出级内阻为单端输出的二分之一。

最佳负载阻抗为普通推挽的四分之一。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

输出牛制作要点解析怎样鉴别输出牛的工艺好坏?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

这是一个永远都谈不完的话题——输出牛制作。

我个人认为一个合格的输出牛在机器上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开环特性,那些主要靠负反馈得来的好声谈不上是好作品(不排斥负反馈的正面效益)。

所以2A3、300B等低阻直热三极管作单端牛,制作者往往都很慎重,因为做这类机器的人都不希望用负反馈,此时输出牛的好坏很容易被耳朵察觉,这也是此类牛价格高的一个原因。

好的输出牛要有一个好的绕制工艺作基础,这毋庸置疑。

可是一般的烧友如何看出工艺好坏呢?其好坏不能只从外观漂不漂亮来鉴别。

测电阻、电感、漏电感、分布电容的一致性是方法之一,更重要的是初次级直流电阻及交流阻抗折算的一致性。

这是检验制作者有无过硬的本领或认真负责精神的极佳手段,那些对音箱阻尼欠佳的牛大凡都是过不了这关。

输出牛人们往往对单端机的力度以及优良的瞬态不敢奢望,这主要还是牛的问题,其次是电源供给的问题,尤其是低频的解析力和柔顺度不能很好的兼顾。

解析力主要是频响和阻尼的问题,而柔顺度则是波形失真问题了,所以关键还是输出牛的责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谈输出牛的几个制作问题。

输出牛的电感与漏电感理论上说电感越大越好,漏电感越小越好。

增大电感无非是加大铁芯,增加绕线圈数,提高铁芯的导磁力。

但大铁芯和圈数多又加大了分布电容,所以是一对矛盾。

问题是我们在设计输出时,要正确考虑所需的电感量,例如2A3、300B等低阻直热三极管单端牛,往往作15H左右初级电感量其低频响应就已经很好了,过分追求电感量实无多大意义。

线圈关于漏电感倒是要好好去思考,对于全频单元要简化输出牛绕制工艺的话,可根据单元的自身电感设计对应高频响应所需的漏电感。

这样考虑往往漏电感较大,绕制好操作,但此牛的通用性不强。

理想的还是漏电感越小越好,如果漏电感设计不当,其与喇叭音圈电感相互作用,会造成高频过分犀利,削弱了低频的听感。

胆机输出牛的业余绕制技巧

胆机输出牛的业余绕制技巧

胆机输出牛的业余绕制技巧(2011-04-16 09:18:53)转载▼标签:杂谈绕输出牛要做到对牛的交直流参数尽可能的一致,其首先要保证直流参数的一致,这才能对保证交流参数的一致提供了条件,怎样才能保证直流参数的一致呢,在业余条件下似乎很难,通常在业余条件下绕牛多数是烧友自己绕了自己用,不会做许多线包进行配对,线包绕完后是怎样就怎样,直流参数一旦确定是无法调整的,其二,在业余条件下,烧友们一般不会去备电脑程序控制可以自动排线的绕线机,一般有台可以记数的绕线机而已,绕线的整齐度、松紧度全靠自己控制,这又给输出牛参数配对造成了相当的难度。

那么做到业余绕牛的参数基本一致究竟有没有可能呢?回答是肯定的,诀窍就两个字"认真"。

就我以下介绍的方法,虽然比较原始落后,但每一步都体现了"认真"二字,以我这半吊子手艺在输出牛初级3000匝左右的情况下,用0.2以上的漆包线可以控制配对线包的直流电阻误差在1欧姆以内,0.15的线包在3欧姆以内,远不象一些厂牛,配对误差大到十数欧姆,甚至更高。

如附图1、2是我用0.2的QA线绕的4.5K/10W的6L6G单端牛,铁心是Z11的76片,叠厚40毫米,初级匝数2940圈,线包绕好后用数字表测试,显示两只牛包均在285-286欧姆之间跳变,误差非常小。

业余条件下要做到对牛的参数配对就只能把事后挑选变为事先控制,要控制对牛的直流参数一致,说穿了就是控制两只牛的漆包线长度尽可能的一致,达到了这样的要求,两只牛的配对就有保障了,以下步骤就是基于这样的要求进行的:1、制作木芯: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铁芯尺寸,制作相应大小的木芯。

为了保证木芯的大小一致,不能只做一个。

而是把一根硬木加工成与铁芯宽厚相当的长方料,然后把木料仔细截成比铁芯窗高长1.5-2公分的木块,按顺序标上记号。

然后挑选2块(或者4块,两两选用,但必须是相邻的木块,这样尺寸误差最小)相邻的木块仔细修整成6个面相互垂直。

制作胆机的一些知识整理

制作胆机的一些知识整理

制作胆机的一些知识整理1.超线性输出变压器的试制2.常用电子管代用型号3.6P3P专用推挽输出牛推挽输出变压器4.推挽输出牛的制作如市售品中难于购得合适的超线性输出变压器时,亦可自己动手进行试制。

先选定推挽型超线性输出变压器的输出功率为50W,一次侧屏至屏的负载阻抗取5000Ω,直流工作总电流取240mA,二次侧的负载阻抗为4Ω与8Ω,要求变压器的频率范围为60Hz~16kHz,变压器的效率取0.8,先进行简化计算:为了确保变压器通频带范围内的频率特性,一次侧的电感量必须满足下限频率的要求,则变压器一次侧的电感量Lp=Rp/(4.8×f0)=5000/(4.8×60)≈17H。

变压器铁芯的选择:音频输出变压的铁芯体积Vc=Sc×Lc,式中Sc为铁芯的截面积,即等于铁芯中心舌宽A与铁芯叠厚高度H的乘积。

Lc为铁芯的磁路长度,一般为中心舌宽A的5倍左右。

Bm为磁通密度,—般热轧片为5000—7000高斯;冷轧片为8000-10000高斯。

则Vc=Sc×Lc=51×Um2/fD2×Lp=51×2×50×5000/602×17≈360cm3。

铁芯中心宽度A=(Vc/8)1/3≈3.5cm。

则根据标准规格应选用GEIB35型硅钢片铁芯,该铁芯的磁路长度Lc=19cm。

铁芯的叠厚应为H=Vc/A×Lc=360/3.5×19≈5,4cm。

则Sc=A×H=3.5×5.4=18.9cm。

一次侧总匝数Np=450(Lc×Lp/Sc)1/2=1900匝二次侧匝数N1=Np/(Rp/Rz)1/2η=1900/(5000×0.8/4)1/2=60匝N2=1900/(5000×0.8/8)1/2=86匝导线直径根据推挽输出中总电流为0.24A推出,为提高传输效率,现电流密度取2A/mm2。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二页V1.00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二页V1.00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页V1.00译者声明:本⼈仅为业余爱好者,翻译内容也许有误,如有任何建议,请跟帖;此翻译仅作学习⽤途,并为了坛友阅读⽅便做出了些本⼈认为合适的改动;本⼈⽆任何侵犯版权的意图,如作者或任何⼈认为此举不妥,请接受本⼈诚挚的道歉,并会⽴即将其从⽹上删除。

推挽输出变压器设计(于2011年重新编辑)原作者:Turner译者:中泽洋造第⼆页:继续设计OPT-1A1.计算最低铁芯中⼼截⾯积,Afe2.计算铁芯⾆宽,T3.计算理论叠厚,S t?4.确认铁芯⼤⼩5.计算理论初级所需匝数, thN_p6.计算理论初级铜线直径,thP dia7.从漆包线表格选择合适的初级铜线,P dia oa8.计算最⾼安全直流电流,Idc9.计算绕线架内实际长度(即实际窗⼝长度),Bww10.计算理论初级每层匝数11.计算初级层数12.计算实际每层匝数,Np13.计算平均每匝周长14.计算初级铜阻,Rwp15.计算最低屏-屏阻抗RLa-a下的铜损(以%表⽰)16.铜阻⾼于3.0%吗?正⽂(第⼆页)1.计算最低铁芯中⼼截⾯积,Afe⾸先需要确认最低安全屏-屏负载数值,和在此数值下削波的最⼤功率之前我们的计算确定了最低RLa-a是4500Ω,最⼤输出功率为72W计算公式为:A fe=300×√P O注意:此公式由主要变压器的铁芯⾯积公式推导⽽来,原公式为:A fe=√P O(需要注意的是此公式中⾯积4.4单位为英⼨^2)。

这个较⽼的公式是基于磁通量B为1T(或50Hz时为1000⾼斯)的铁芯⽽推导出来的,但⽤于Hi-Fi⾳频输出时我们必须将50Hz的磁通量取值限制为0.5T。

我取这个限制条件,是因为我经过多次尝试发现这公式的计算值适⽤于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

所以理论铁芯截⾯积数值为:thA fe=300×√72W=2547mm22.计算铁芯⾆宽,T对于正⽅形铁芯中⼼柱来说,⾆宽=叠厚,也即T=S理论⾆宽thT * 理论叠厚thS = thT mm所以理论上⾆宽和叠厚的公式为:t? S=√=t? T,单位为mm所以OPT-1A的理论叠厚和⾆宽同为:t? T=√Afe=50.46mm此时我们可以在低损耗铁芯规格表⾥选出合适尺⼨的铁芯了:Fig 8(图中英⽂翻译如下)T = ⾆宽L = 窗⼝长度= 1.5 * TH = 窗⼝⾼度= 0.5 * TS = 叠厚(应介于0.5 * T⾄3 * T之间)Afe = 中⼼柱截⾯积= T * SML = 磁路长度= 5.6 * T实际⽓隙= 0.5 * 理论⽓隙(因为磁通路经过⽓隙两次)所有低损耗铁芯的其他尺⼨都是⾆宽的函数对于交错铁插芯的变压器来说,⽓隙为0低损耗铁芯的⾆宽⼀般有20mm,25mm,28mm,32mm,38mm,44mm,50mm,62.5mm注意:理论计算的⾆宽为50.45mm,所以选⽤50mm⾆宽的铁芯是适合的。

FU_7 50W推挽功放的制作

FU_7 50W推挽功放的制作

电子报/2007年/6月/3日/第022版音响发烧FU-7 50W推挽功放的制作河南田书森实用制作笔者选择FU-7(老型号807)胆管制作功放,是因其社会库存大,音质、音色比6P3P、EL34、KT88更为全面且价格更便宜。

它本是高频振荡功率管,振荡频率高达60MHz,等幅输出功率可达40W,跨导6mA/V,最大阳极耗散功率33W,阳极电流36mA,额定阳极电压600V,栅极电压34V。

FU-7空气感好,堂音丰富,动态范围大,低频强劲,其声音的品质绝非其它胆管所能相提并论。

电路如图1。

底座尺寸为长430mm×宽400mm×高60mm,底部排列分为三个单元,左右声道和电源各占三分之一,把各自的阻、容元件安排在单元内,这样可减少相互的电磁干扰和提高分离度。

电源变压器及输出变压器需做屏蔽壳。

本机音量开到最大,耳朵贴近音箱也听不到一点嗡声和噪音,信噪比较高。

功放供电应加继电器延时电路。

本机在电源上下功夫,一部好的功放,良好的电源是基础。

本机用的是前后级分离的双电源,前级每声道各用一只624作二次隔离滤波,“切断”由变压器二次侧产生的干扰源。

利用二极管高效、高速的优点,与胆滤波互补,使本机高频中丰富的泛音和偶次谐波成分大增,原来没有的细节陡然出现,自然飘逸,中音松软、滋润。

输出变压器是做好一部胆机的关键,有条件的最好邮购信誉好的成品,本机用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上海产飞跃R-50型电子管输出变压器,初级阻抗6.9kΩ,电感量32t1,耐压3kV。

最大可输出80W功率。

调试一定要接上音箱,调整W1、W2使V3、V4的阴极电压为0.35V。

倒相级6N8屏压270V,阴极电压146V。

前级电压放大管6N3屏极141V,阴极电压2.4V。

调试要用数字表,我用指针式500型万用表2.5V直流挡,测量功放管阴极电压时表针仅微动。

电源变压器用的是400W环牛,前级用原红灯收音机45W电源变压器。

FU-7、KT88等大功率电子管是吃电流大户,要想发挥它们的强劲输出和低频力度,电源变压器要选用300W以上,初次级线径选0.72mm以上为佳,以防开大音量,电压下降,造成低频力度下降。

常用胆机输出牛的参数仅供参考(转)

常用胆机输出牛的参数仅供参考(转)

常用胆机输出牛的参数仅供参考(转)2A3B单端的输出牛:96*40,初级0.27线2500T,分5层500T绕。

次级8欧姆1.0线140T,分4层35T夹入初级5层间,4欧姆99T抽头,铁心顺插,间隙0.12。

2A3单端牛:96的Z11新片,片厚0.35。

叠厚5CM。

初级0.25,次级0.86 Z11用骨架初级2500T分5个500T绕。

次级8欧姆148T分4层37T夹入初级,4欧姆抽头在102T处,铁心间隙0.2。

300B单端牛:输出阻抗3.5K/4/8欧姆,铁心用EI96,叠厚50,初级用0.27线绕2700T,分5层绕,每层540T。

次级8欧姆用0.51线140T,共4个140T夹入初级然后并联起来,4欧姆在99T处抽头,也是4个头并联,注意次级4个140T的准确,不要一层141T或139T的情况出现,铁心顺插,间隙0.2。

6P3P单端:3.5K输出牛参数输出牛铁心选EI960.35矽钢片,叠厚50初级线径0.25处即线2960T,分5个592T绕次级8欧姆0.88线168T,4欧姆120T处抽头,分4个42T夹入初级5层间,铁心间隙0.2KT66单端输出牛:舌宽28的EI86型铁心(旧的)曡厚可以用到5CM以内抗阻3.5K次级4欧8欧。

初级0.23线2500T,分4层625T绕次级8欧姆0.53线130T,4欧姆92T抽头,分3次绕夹入初级间,然后并连起来(每层都130T),铁心顺插,间隙0.26P14推挽牛:舌宽25.4MM 叠厚42MM,手上有0.19和0.62的线,阻抗9K:8 。

初级0.19线2800T,1400T抽头为B ,分4段绕,每段700T。

次级8欧姆0.62双线并绕96T,4欧姆68T抽头。

6P1单端牛:66的片子叠厚42MM 阻抗是5K,可以用在6P14或者6V6。

初级用0.17线绕3300T,分成5个660T绕。

次级8欧姆0.67线143T,分4层36T夹入初级,铁心顺插,间隙0.12。

300B推挽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300B推挽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300B推挽放大器设计与制作
张达
【期刊名称】《实用影音技术》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正在真空管放大器的世界中如果说到谁是最好的输出管的话题时,很多发烧友都会首推直热式三极管WE300B,用300B制作一台高音质的功率放大器是很多放大器制作爱好者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决定将已有的输出功率为11W的2A3推挽功率放大器改造成15W输出的JJ300B推挽功率放大器。

2A3是一种音质稍逊于300B的直热式三极管,当2A3和300B的特性和应用例加以对比时会发现2A3和300B如表1所示的那样尽管工作状态2A3是工作于AB1类,300B是工作于A1类,但是电气参数在很多方面都非常相似。

不同的地是灯丝电压前者为2.5V而后者为
【总页数】9页(P81-89)
【作者】张达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22
【相关文献】
1.制作坡莫合金输出牛的300B推挽功放 [J], 陈杨
2.300B推挽功率放大器(上) [J], 国迅
3.300B A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J], 白宏峰
4.单端还是推挽?终极问题的答案欧博Cyber 300B PSE和Cyber 300BD [J], 欧阳文(编译)
5.300B A类推挽功率放大器的制作 [J], 白宏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挽输出电路原理

推挽输出电路原理

推挽输出电路原理咱先得知道啥是推挽输出电路。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两个人在干活儿,这两个人就是两个晶体管,一个负责推,一个负责挽。

这就好比是两个人抬东西,一个在前面用力拉,一个在后面用力推,这样就能把东西稳稳地抬起来啦。

在这个电路里,当输入信号是正半周的时候,有一个晶体管就开始工作啦。

这个晶体管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力士,它会导通,然后把电流“推”出去。

这时候,它就像一个热情的快递员,把电能这个包裹快速地送往负载那里。

这个晶体管工作的时候可积极啦,就像小朋友在玩自己最喜欢的游戏一样,充满了干劲儿。

然后呢,当输入信号变成负半周的时候,另一个晶体管就闪亮登场啦。

这个晶体管就像是一个“救场小能手”,前面那个晶体管累了或者说不能工作了,它就开始挽起袖子干活儿啦。

它也导通,不过方向和前面那个晶体管相反,它把电流从另一个方向“挽”回来。

这就像是接力赛里的交接棒,前一个人把棒交出去,后一个人稳稳地接住,然后继续向前冲。

那为啥要这么麻烦地用两个晶体管呢?这就像是两个人合作比一个人单干更有效率一样。

如果只有一个晶体管,当处理一些复杂的信号,特别是既有正半周又有负半周的信号时,它就会有点力不从心啦。

就像一个人又要推又要拉,肯定会忙得晕头转向的。

而推挽输出电路里的这两个晶体管,它们配合得可默契了。

从电压和电流的角度来看呢,在推的过程中,输出电压会升高,电流也会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这时候负载就像是一个饥饿的小怪兽,在大口大口地吞食着电能。

而在挽的时候呢,电压的变化方向改变了,电流也跟着改变方向,负载依然能够得到稳定的电能供应。

这就保证了不管输入信号怎么变,负载都能开开心心地工作,就像不管天气怎么变,小宠物都能在温暖的小窝里舒舒服服地待着一样。

而且呀,推挽输出电路还有一个很棒的特点,就是它的效率比较高。

这两个晶体管就像两个勤劳的小蜜蜂,它们合理地分配工作,不会浪费太多的能量。

这就好比两个人合作打扫房间,一个擦桌子,一个扫地,分工明确,很快就能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不会累得气喘吁吁,浪费太多体力。

谈胆机的输出牛及其业余测试方法

谈胆机的输出牛及其业余测试方法

谈胆机的输出⽜及其业余测试⽅法输出⽜是胆机的咽喉,其内在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著整机的重放质量。

由于输出⽜的专业性较强,加之考虑⼚家的利益,故很少有刊物作⾼保真输出⽜的介绍。

发烧友在评论某某胆机之输出⽜时仅以外表或者品牌效应点评,甚⾄仅以个⼈听感为依据,缺乏对输出⽜的定性的认识(虽然变压器所涉及的技术并不深,但⼀⽀⾼保真输出⽜并⾮⼈⼈都能作得好的)。

另外各胆机⽣产⼚所⽣产的输出⽜可以说各具特⾊,各有千秋。

对于称得上“Hi-Fi”级(严格地讲胆机的输出⽜⽆法算Hi-Fi)的输出⽜,⼀个⼚家⼀个“味”,甚⾄⼀个批次⼀种⾳⾊。

当然在这“云云众⽣”众多的胆机中,也不乏有那不够Hi-Fi甚⾄失真较⼤,频率响应较窄的输出⽜“滥竽充数”。

⽽我们业余发烧友⼜⽆“孙悟空”那“⽕眼⾦睛”,来识破那些“笨⽜”。

本来不够Hi-Fi 的“⽜”,却奉为上品,那可就残了。

这⾥笔者给⼤家谈⼀谈胆机的输出⽜及其业余测试⽅法,让⼤家对“⽜”有⼀个定性的了解和认识,也让输出⽜不在那么“⽜⽓”。

⼀颗理想的Hi-FI输出⽜要求其:1.初级电感(pri-inductor)为⽆穷⼤(infinite),以应付很低的低频信号;2.漏感(leakage)为零,分布电感(distributedinductance)、电容(distributedcapacitance)为零,以便⾼保真的传输现代⾳乐的超⾼频信号;3.不产⽣各种形式的串联或并联谐振(resonance),以免使⾳频信号发⽣畸变(distortion);4.不产⽣任何⾮线性(nonlineardistortion)或相位延迟失真(phase-delaydistortion)。

从变压器的原理上讲,现今⽆论何种形式的变压器均⽆法同时满⾜以上条件的。

⾸先说变压器要⽤铁⼼(core)做导磁媒体,其⾮线性失真⼀般很⼤。

再有若需诺⼤的初级电感(pri-inductor),其漏感(leakage)、分布电感、电容亦随之加⼤。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

EL34推挽机制作与调试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给朋友装的EL34超线性推挽机总算完工,现将制作与调试的过程整理成帖,供本坛打算进行推挽机实验的同学参考,也搏本坛的大侠一笑(呵呵。

玩笑话,不必当真)。

一、制作准备:朋友算是有一定发烧经历的初哥,此前曾经拥有斯巴克MT-35胆机,委托时要求以MT-35参考,但嫌该机声底单薄,中音不够甜、低音沉得不够深、控制力也偏弱(力水不足),该老兄同时试机时老喜欢用鼓乐和较为厚重的男声与甜润的女声,根据其喜好,确定其偏重中低频的表现,对于高频部分的表现倒不是太讲究。

原打算给做一台6p3推挽,但考虑到该老兄原先对MT-35有一定好感,并且输出功率也大上10多w,并且MT-35高频表现还算可以,于是就按MT-35为蓝本进行制作,通过元器件的调整来满足他的要求。

下为比较常见EL34超线性推挽机原理图:图中括号内为原图数值,其余均为实际制作调试后的数值电源部分电路补上:电源部分电路.jpg(223.04 KB)线路确定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材料了,考虑到EL34推挽机有多种不同的工作组态,光输出阻抗就有PP3.6K到6.6K等不同,究竟采用何种组态,确实费了不少周折,最后确定采用Mullard的EL34原厂参数,自给偏压,屏压430V.静态屏流62*2毫安,PP 6.0K(超线性抽头位置43%),输出功率35W,考虑到使用国产管的配对和功耗的实际,改变为固定偏压400V(加30V左右的负压后符合自给偏压时430V的工作组态,此举可以放宽输出管的配对要求),静态电流调小到50毫安左右(担心国产管功耗余量),输出阻抗保持6.0K / PP。

由于6K的PP牛不常见,于是就自制,自制输出牛的帖子见/viewthread.php?tid=69894&highlight=%2B%CC%D 5%C8%BB%B5%A8%D2%D5电源牛也同样进行自制,用Z11的二手114片叠厚70绕了一个280W的电牛。

输出牛的制作

输出牛的制作

.输出牛的制作发烧音响牛的制作变压器铁芯舌宽的截面积(舌宽*迭厚)确定了变压器的视在功率。

甲类输出牛工作时,初级绕组有直流通过,会出现磁饱失真。

故铁芯磁路中应有磁阻-磁隙。

因此:常规铁芯截面积确定变压器的视在功率,于甲类输出牛是要打折扣的。

推挽输出牛则不同,工作时初级绕组通过的是交变电流,不会引起磁饱和。

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有直流存在,EI片之间总存在间隙。

直流对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环形牛不再此例)。

估推挽输出牛的视在功率。

可参照电源变压器计算公式。

试估算50W推挽输出牛。

初级阻抗5K5。

次级阻抗8Ω。

确定铁芯的截面积:查表知道一只额定功率50W变压器铁芯的截面积是26mm*45mm。

这仅仅是刚刚够用,不够Hi-Fi精神,窗口也显得较紧。

干脆破费一点选用宽窗口EI型硅钢片,舌宽30mm铁芯,迭厚大于或等于40mm即可。

做只骨架测量出窗口绕线体积:骨架净空宽50毫米,骨架净空深18毫米。

自定初级绕组总匝数4000圈。

确定初级绕组线径:根据有关资料显示,KT88标准工作时静态阳流140 mA,最大信号屏流可能达到和超过200 mA。

FU-7则是最大信号屏流180-200mA.按每平方毫米载流量密度3A计,最大允许通过电流200 mA线径是Φ0.29mm。

确定初级线径为Φ0.29mm确定初次级绕组匝数比:套用公式:根号下初级阻抗(5K5)乘以效率(0.85)除以次级阻抗(8Ω)。

求得初、次级匝数比:24.17确定次级绕组匝数:4000÷26.48=166T。

确定次级绕组线径:套用公式:0.7乘以视在功率(50W)除次级阻抗(8Ω)的4次方根约=Φ1.107mm.选用Φ1.12mm漆包线。

确定帘栅极抽头:有公式系数k的平方根乘以初级绕组总匝数。

K不是一个定值,功力管用6P1、6P6P时 K取5%、用6P14、6P3P、EL34、KT系列时K取18.5%。

可以计算出帘栅极抽头740 T。

初级绕组总匝数4000圈的1/2是B+抽头,由B+向两边740T是帘栅极反馈抽头按前文窗口计算方法。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

推挽输出牛的业余制作[1]

网上找的的,不错。

这是本同学针对初入胆途同学而写的第4个有关胆机牛业余整理的帖子,前3帖发表后,有不少同学通过站内短信,要求介绍推挽输出牛的整理和代工制牛,在此本人特别声明,本同学做牛多为装机自用,不作商业用途,写制牛的帖子意在引导初入胆途的同学提高爱胆的兴趣和整理胆机的信心,亦不为自己做的牛作任何宣传推广。

本人在初中物理老师的引导下(本同学正规学历也就是初中),爱上了胆机,断断续续玩了30多年,也算是一种嗜好吧!感觉玩胆机,赏音乐,品清茶,酌小酒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远比同辈人热衷于筑方城和小一辈迷恋网游要有意义一些。

通过对胆机的把玩和对音乐的鉴赏,你可以掌握相应门类学科的技艺和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的修养,成年人可以多几分底蕴,年轻人可以少一些浮躁。

对于新入胆途的同好,特别是对还是学生同好,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对于还在追赶时尚的追星族,我只想告诉他们,音响并不只是mp3,音乐也并不只有周杰伦&蔡依林。

同时希望胆坛前辈和大侠对胆途新人多给予一些关怀和鼓励(善意的评判也是另一种关怀),也希望把玩胆心得和经验介绍给他们,有他们才有胆艺的将来。

新人也必须虚心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共同为繁荣胆艺文化尽一些绵薄之力。

推挽牛的简单设计:因好友的委托,要我帮其装一只20W以上的推挽机,参考机是斯巴克的MT-35,并且特别要求胆牛全部自制,可能是出于成本和质量的折中考虑。

于是就设定采用与MT-35同样的电路程式装一台,用EL34超线性推挽输出。

查相关资料后,当超线性抽头在43%位置,屏压430V,P —P阻抗6000欧姆时,输出34W,失真2.5%,与MT - 35的技术指标相当,于是按35W /6K设计输出牛。

对于输出牛的设计有多种方法,如果完全按有关书本的公式设计,整个过程比较麻烦,更有些设计公式非常夸张,很难实现设计的结果,故本人在制牛时一般会按设计电牛的方式来设计输出牛的参数,并根据用管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工艺调整,这样整个设计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和电牛T/V计算就可以进行设计),其结果虽然不是最好,但也足以满足一般以上的要求。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四页V1.00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四页V1.00

推挽输出变压器的设计(Turner)-第四页V1.00译者声明:本⼈仅为业余爱好者,翻译内容也许有误,如有任何建议,请跟帖;此翻译仅作学习⽤途,并为了坛友阅读⽅便做出了些本⼈认为合适的改动;本⼈⽆任何侵犯版权的意图,如作者或任何⼈认为此举不妥,请接受本⼈诚挚的道歉,并会⽴即将其从⽹上删除。

推挽输出变压器设计(于2011年重新编辑)原作者:Turner译者:中泽洋造第四页:有次级抽头的变压器47.次级抽头法48.计算所需阻抗变⽐和次级匝数Fig 26,输出功率曲线(三个不同次级匝数)阻抗匹配49.计算次级可⽤窗⼝厚度50.计算次级理论最⼤线径决定次级每段的层数计算线圈总厚度Fig 27. OPT-1BTS的绕制⽅案结论与4个最佳补救⽅案Fig 28. OPT-1ATS的绕制⽅案51.计算适中负载时的总铜损52.对⽐次级抽头与不抽头时的铜损53.对⽐抽头与不抽头⽅案的漏感54.抽头变压器的分布电容正⽂(第四页)47.次级抽头法采⽤次级抽头适应不同扬声器阻抗的变压器在此编号为OPT-1ATS,同样⽤于⼀对6550或KT88的推挽输出级,屏压500V,静态屏流为每管50mA,所有⼯况都与OPT-1A变压器的相同。

除了使⽤分段次级,通过排列组合得出合适阻抗变⽐之外,我们还可以在次级抽出不同的抽头来适应不同扬声器阻抗,此时便不需要⽤烙铁来改变输出端⼦的额定阻抗了。

此时变压器除了次级线圈两端之外可以抽出两个左右的抽头,⼀共四条输出线连⾄输出端⼦上,⽽输出端⼦⼀般标为Common / 0V,4Ω,8Ω,16Ω。

不少放⼤器只有Com,4Ω,8Ω三个端⼦。

注意:铁芯⼤⼩和初级匝数会与OPT-1A完全相同。

48.计算所需阻抗变⽐和次级匝数OPT-1ATS的初级匝数与OPT-1A相同,都是2320TOPT-1ATS有四个扬声器输出端⼝,其中⼀个是Com端,与地线相连。

其他3个端⼦是4Ω,8Ω和16Ω端⼦。

有抽头的次级是⼀个不可调整的次级,多段次级都有相同位置的多个抽头,最后并联以获得合适的扬声器阻抗匹配。

高品质胆机电牛的业余制作

高品质胆机电牛的业余制作

所以叫烂牛,是因为铁心是采用经挑选的二手旧铁心,全部材料成本撑死不足100元,设备也落后,一台不足30元的手动绕线机,绕制手法也比较原始与传统。

但以价论声,性价比倒也不俗,效果不说出色,也过的去,可以满足一般普通受众的要求,故整理贴上,以期对初入胆坛而囊中羞涩同学有所帮助。

1、做线框,0.4mm弹性纸两层,见图1;2、线框绝缘,缠绕0.08电缆纸和0.12黄腊绸各一层,用只胶带粘住,见图2;3、用0.08电缆纸包裹初级漆包线线头,出线端打折(防止绕开头几匝时拉出线头),用纸胶带粘住,见图3;4、绕初级线圈第一段,等线圈压住线头和纸框绝缘层时,扯掉纸胶带,见图4;5、绕满一层后,用纸胶带粘住线尾,在线圈两端用牛皮封箱带裁成的窄胶带粘贴防塌护边,见图5;6、加层间绝缘0.05电话纸一层,加纸时,先在绝缘纸靠头位置剪一豁口,把漆包线通过豁口拉到上一层开始的一边,用纸胶带粘住绝缘层后,再在绝缘纸靠尾部的位置剪一豁口,引出漆包线绕下一层,这就是所谓的Z型绕法。

参见图6、图7、图16—图18;7、在绕完一段初级还有50匝左右的位置,压入6—8毫米宽对折的电缆纸条。

待绕完后将线尾穿入纸条,把纸条拉紧进行收尾,见图8;8、焊接出线焊片,套黄蜡套管,包裹0.08电缆纸绝缘,见图9—图10;9、组间绝缘,缠绕0.08电缆纸2层,0.12黄蜡绸1层,黄蜡稠夹在电缆只中间,见图11;10、绕次级第一段,用黄蜡套管套住线头和焊片,并包裹电缆纸后再绕,见图12;11、次级线圈第一段收尾,并用合适宽度和厚度的弹性纸垫平线圈的两段,见图13;12、组间绝缘,同步骤9;13、焊接初级上一段,再绕下一段,焊接处2层0.08电缆纸,1层0.12黄蜡绸包裹,黄蜡绸夹在电缆纸中间,见图14;14、每层绕完后均需要贴防塌护边,图15为线圈与防塌护边的效果图;15、绕完初级第二段后,进行组间绝缘,方法同步骤9;16、连接上一段次级绕组,绕下一段次级线圈,见图19、20;17、次级收尾,套管,焊引出焊片,垫平线圈两端,见图21;18、组间绝缘;19、初接连接,绕最后一段初级线圈,绕好收尾连接,见图22;20、组外绝缘,缠绕0.08电缆纸2层半(半层指纸带接头按排在铁芯窗口内),1层0.12黄蜡稠,线包完成,见图23。

推挽输出工作原理

推挽输出工作原理

推挽输出工作原理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推挽输出工作原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东西啊!
你想象一下,推挽输出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有两个“大力士”,一个叫 P 型管,一个叫 N 型管。

电流呢,就像是那根拔河的绳子。

比如说在一个电路里,当信号来了,P 型管就开始发力啦,“嘿哟嘿哟”地把电流往一个方向推。

哎呀呀,这时候 N 型管也不甘示弱呀,它也使起
劲来把电流往相反的方向拉。

这不就跟拔河一样嘛,双方都在较劲!这不就是在进行着推挽输出嘛。

在实际应用中,这推挽输出可是大有用处呢!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一样,
给整个系统提供强大的动力。

比如说,在音频放大器里,推挽输出就能让声音更加清晰、响亮,让我们听到超级棒的音乐。

“哇塞,这声音太棒啦!”
其实啊,生活中很多东西都跟推挽输出有关系呢,只是我们没注意到罢了。

它就像一个默默工作的小能手,在背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再想想,我们每天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哪个离得开推挽输出呀?如果没有它,这些设备可能就没办法正常工作啦,那多糟糕呀!
所以呀,推挽输出的工作原理真的太重要啦!它就是电子世界里的神奇力量,让一切变得有序、高效,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推挽输出就是这么厉害,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上找的的,不错。

这是本同学针对初入胆途同学而写的第4个有关胆机牛业余制作的帖子,前3帖发表后,有不少同学通过站内短信,要求介绍推挽输出牛的制作和代工制牛,在此本人特别声明,本同学做牛多为装机自用,不作商业用途,写制牛的帖子意在引导初入胆途的同学提高爱胆的兴趣和制作胆机的信心,亦不为自己做的牛作任何宣传推广。

本人在初中物理老师的引导下(本同学正规学历也就是初中),爱上了胆机,断断续续玩了30多年,也算是一种嗜好吧!感觉玩胆机,赏音乐,品清茶,酌小酒乃是人生的一大乐趣,远比同辈人热衷于筑方城和小一辈迷恋网游要有意义一些。

通过对胆机的把玩和对音乐的鉴赏,你可以掌握相应门类学科的技艺和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的修养,成年人可以多几分底蕴,年轻人可以少一些浮躁。

对于新入胆途的同好,特别是对还是学生同好,总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对于还在追赶时尚的追星族,我只想告诉他们,音响并不只是mp3,音乐也并不只有周杰伦&蔡依林。

同时希望胆坛前辈和大侠对胆途新人多给予一些关怀和鼓励(善意的评判也是另一种关怀),也希望把玩胆心得和经验介绍给他们,有他们才有胆艺的将来。

新人也必须虚心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

共同为繁荣胆艺文化尽一些绵薄之力。

推挽牛的简单设计:因好友的委托,要我帮其装一只20W以上的推挽机,参考机是斯巴克的MT-35,并且特别要求胆牛全部自制,可能是出于成本和质量的折中考虑。

于是就设定采用与MT-35同样的电路程式装一台,用EL34超线性推挽输出。

查相关资料后,当超线性抽头在43%位置,屏压430V,P —P阻抗6000欧姆时,输出34W,失真2.5%,与MT - 35的技术指标相当,于是按35W /6K设计输出牛。

对于输出牛的设计有多种方法,如果完全按有关书本的公式设计,整个过程比较麻烦,更有些设计公式非常夸张,很难实现设计的结果,故本人在制牛时一般会按设计电牛的方式来设计输出牛的参数,并根据用管的不同作出相应的工艺调整,这样整个设计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和电牛T/V计算就可以进行设计),其结果虽然不是最好,但也足以满足一般以上的要求。

以下是设计过程:1、确定铁芯截面取3倍电牛功率选取铁芯输出功率 / 效率 * 3 = 35 / 0.9 * 3 = 129.3W 根据经验用Z11的96片大约叠厚55毫米截面= 3.2 * 5.5 * 0.9 =15.84平方厘米2、计算初级音频电压输出功率 / 效率 * 初级阻抗(然后开方)= 38.8 * 6000 (开方)= 482 V3、计算下限频率20Hz时的电压匝数比(T / V)45 / 截面 / 磁感应强度 * 2.5 = 5.46匝 / 伏( Z11片取13000高斯 20Hz为50Hz的 1 / 2.5 故乘以2.5,如果频率下限设定为10Hz时应乘以5)4、计算初级总匝数音频电压 * 下限频率时的每伏匝数 = 482 * 5.46 = 2523每臂匝数 = 2523 / 2 =1261.55、计算次级匝数5-1、先计算初次级匝比初次级匝比 = (初级阻抗 * 效率 / 次级阻抗)开平方次级4欧姆档匝比 = (6000 * 0.9 / 4)开平方 = 36.748欧姆档 = (6000 * 0.9 / 8)开平方 = 25.985-2、计算次级匝数次级匝数 = 初级匝数 / 初次级匝比次级4欧姆 = 2523 / 36.74 = 68.67匝次级8欧姆 = 2523 / 25.98 = 97.11匝6、超线性抽头的位置确定超线性位置的确定比较容易,只要以总匝数乘以抽头位置的百分数然后分半就可以了。

从B+位置到超线性抽头的匝数 = 初级总匝数 * 0.43 / 2 = 607匝7、确定漆包线直径确定漆包线直径前必须先确定初次级电流,然后才设定漆包线的直径。

7-1、初级电流与漆包线直径的设定根据资料查证和经验,EL34工作在超线性AB1类时,每臂屏极电流和帘栅极电流合计在120mA以内,故以120mA设定初级电流,然后以2.5A / 平方毫米的电流密度,用圆面积公式倒算漆包线直径。

120mA时漆包线直径 = ( 0.12 / 2.5 / 3.14)开平方 * 2 = 0.247 (取0.25标准规格)7-2、次级电流与漆包线直径的设定以电功率公式P = I * V = I 平方 * R 推算出不同阻抗档位的电流,然后计算漆包线直径35W输出时4欧姆挡电流 = (35W / 4欧姆)开平方 = 2.95A ,对应漆包线直径为1.23mm,大约相当于0.85标规的漆包线双线并绕;35W输出时8欧姆档电流 = (35W / 8欧姆)开平方 =2.09A ,对应漆包线直径为1.03mm,大约相当于0.74标规的漆包线双线并绕。

8、绕组安排前的数据修正计算好的数据在实际绕制前还要考虑所采用的铁芯窗口情况,骨架的大小,绝缘纸的厚薄,还有漆包线的型号等诸多因素,更重要的还要根据输出牛的抽头与出线位置进行修正,既要保证设计数据的准确,又要考虑制作的便利,还有顾及正常使用的安全性。

这么多的因素似乎很难很复杂。

其实掌握了一定的修正方法,知道修正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是非常容易解决的,只需要稍稍有点耐心就可以非常好的完成。

第一步:根据初级线圈每层绕组的匝数和总层数修正总匝数。

96铁芯窗高为48mm,实际骨架最大可以利用到47mm,两端留1.5mm,因推挽牛需要分段交叉绕制,骨架中间还需要空2mm,,实际可用尺寸为42mm;QA 型0.25的漆包线最大外经为0.275mm,设定空间利用率为93%,则每层可以绕142匝,取每层140匝,分半后每一段一层为70匝。

初级总匝数 / 每层匝数 = 初级总层数(2523 / 140 = 18.02层)。

计算后通常会有小数出现,如果小数小于0.5大于0.1时应考虑把对应小数匝数向其它层数安排,大于0.5 时应增加一层,然后根据增加后的层数再算每层匝数,小于0.1时可以把对于的匝数直接舍去,这样对输出牛的特性影响甚微,可以忽略。

本例实际为140 * 18 = 2520 与计算值差3匝,分半后每臂1260匝。

第二步:超线性位置的修正。

按超线性位置为43%计,从B+到超线性抽头的匝数为 1260 * 0.43 = 542 ,处在7.7层处,虽然可以处理,但总感觉不如整层处抽出比较合理,于是修正为从第8层绕完后抽头,70 * 8 = 560匝,与542 差18匝,相对超线性抽头位置从43%提高到44.4%,只是反馈程度略有提高,完全可以不必计较。

第三步:次级绕组的修正。

原理与第一步相同,本例次级修正后的数据为0-4欧姆段为0.85mm漆包线双股并绕69匝,分3层3段,每层23匝夹在对应初级绕组中间,4-8欧姆段为0.73mm漆包线双线并绕28匝(应该为29匝,但超过了最大可用宽度,故减少1匝向窗高妥协),安排在次级第2段的相邻位置。

第四步:计算铁芯窗口能否容纳设计的参数。

用最原始的方法计算就可以完成。

骨架厚度 + 漆包线总厚度 + 绝缘纸总厚度 / 0.9 小于铁芯的窗宽,本例制作有1mm不到的余量,窗口利用适中,插片比较容易。

最后可以根据修正后的参数安排线圈的层段分布了,图一是本例的线圈排布示意图:在输出牛的简单设计中必须掌握以下几个公式以及变换形式(1)欧姆定律: I = V / R(2)电功率公式:P = I V(3)电牛计算简式 t / v = 45 / 铁芯截面 / 次感应强度(4)阻抗电压转换式(初级阻抗 * 效率 / 次级阻抗)开平方 = 初级电压 / 次级电压(5)感抗公式 XL = 2 * 3.14 * f * L ....... 以上简单设计中没有用到,但在测量装配完成的输出牛估算电感量时会用到。

以上都是很简单的电学常用公式,只要不是中学物理太差的话,完全可以进行电牛、输出牛的简单设计与制作,没有理由把输出牛的设计制作看作深不可测的神秘玩意,当然也必须注意不同管型和输出方式的输出牛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对某些方面的不同应该有所侧重,但就这种侧重对于取得一定经验后的同学而言同样可以用简单设计的方法进行,只是需要在某些地方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同时结合工艺和材料的调整,也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推挽输出牛的制作制作推挽牛时,令许多同学头疼的是分层分段交叉绕法,搞不清楚哪是哪,容易把相位弄错。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记住同一臂线圈在奇偶层上段位的内外位置就可以,一定是一段内档一段外档的错位排列,撇开次级不管,不论是正绕还是反绕,两臂线圈所处的位置始终是不变的。

如2所示:只要绕前在木芯上做好标记,初级一臂(姑且称正绕)绕完一段,反一次身再绕另一臂(反绕)的对应段。

次级当初级处于正绕位置时不用翻身,处于反绕位置时反身再绕。

以下介绍绕制过程:1.用一0.3至0.4mm的弹性纸条穿过线框与木芯的间隙(作用有两,1、便于标记正反绕,2、便于脱模),在用层间绝缘纸折一纸折,把正绕臂线头穿过纸折,从线框内侧开始绕线,如图3、4、5所示。

(途中纸胶带为临时定位用,当定位基本固定后应拆去,以下都同样处理)2、绕完一层加纸(0.06mm电缆纸)绕另一层,加纸时要在线圈的在铁芯窗口外的面,并且要两面轮流加,这样线圈比较均匀,对减小漏感有好处,如6、7所示3、当绕完正绕臂的一段后,把线圈(连同木芯一起)翻身绕反绕臂的对应段,如图8、9所示(注意:图中的正反标记已经变化,绕线的位置没有变,还是在线框的内侧)4、反绕组段绕完后,把正反绕组的线尾引入对方绕组的位置,正尾到反绕位,反尾到正绕位,如图10、11所示5、固定线尾后,进行组间绝缘(2层0.08mm电缆纸+1层0.12mm黄蜡绸),绝缘层搭头要安排在次级出线段,这样初次级绝缘强度可能会好些。

然后把线圈翻身,绕次级第一段。

如图12、13所示6、绕好初次第一段后,进行组间绝缘。

然后把第一段的正绕臂的线尾与第二段的正绕臂线头链接焊牢(一定要用优质焊锡,本例使用的是银铜合金焊锡),包好绝缘纸折条,在裹上黄蜡绸,在线框的外侧开始绕线。

特别注意这时是不需要翻身的,因为在绕次级时已经翻过身了。

见图14、15、16所示。

从图16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标记与绕初级上一段正绕臂时是相同的,但绕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由线框的内侧移到了线框的外外侧。

7、绕到正绕臂超线性抽头位置后,收住线尾。

把线框翻身,绕反绕臂的第二段线圈(这样线框的标记已经反转,但绕线的位置没有变化,还是在线框的外侧),如图17所示8、当反绕臂绕到超线性抽头时,将超线性抽头穿过纸折条引出,同时将正绕臂的超线性抽头也引出(因该段没有绕完,所以只引出一个线尾),把反绕臂的第二段全部绕完。

再将线框翻身,把线头穿过纸折条(需要在纸折条合适的位置剪一小口,以便线头穿过)继续绕正绕臂第二段未绕完的线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