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

合集下载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胆囊癌的概述胆囊癌分原发性胆囊癌和继发性胆囊癌,后者只占极少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消化系肿瘤的侵犯和转移。

原发性胆囊癌是指原发于胆囊及胆囊颈部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黄疸。

胆囊癌的发病在消化道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居第6位。

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部癌肿的0.76-1.2%。

胆囊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性别与胆囊癌发病有一定关系,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3-1:4。

一.病因:胆囊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与下列因素有关:<1>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在国外有70%-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近年来报道二者同时存在率为观40%-86%,另外有资料证明在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可发现1.5%-6.3%有胆囊癌存在;同时发现结石直径越大,发病率越高,结石直径<20-22mm和直径>30mm的发病率分别是直径小于10mm的2.4和10倍。

moosa 指出“隐性结石”在5-20年后有33%-50%可发生胆囊癌,还有学者认为5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中约6% -10%最终可发生胆囊癌,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

在胆石症及慢性胆囊炎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粘膜上皮增生,而不典型增生是由单纯上皮增生演变而来。

原位癌伴有不典型增生,从而推测胆囊癌的发展过程是: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粘膜上皮增生→部分不典型增生出现→轻者引起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引发浸润癌。

此外研究证明在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产物胆石酸为一致癌物质,胆囊癌病人的胆石酸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厌氧菌校形芽胞杆菌感染时),可演变成致癌物质如甲基胆直(methy loholanthrene)等。

可能是刺激胆囊粘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2>胆囊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症在1977年Leslie就已报道过胆囊腺瘤演变成胆囊原位癌的病例,进一步研究也曾证实所有的胆囊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组织内有腺瘤成分,只提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资料已公认胆囊腺瘤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约有10%-30%的胆囊腺瘤可以演变成癌,特别多见于直径大于12mm的腺瘤。

2021年胆囊癌相关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全文)

2021年胆囊癌相关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全文)

2021年胆曩癌相关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全文)摘要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性切除率低,放化疗等现有综合治疗效果不理想,预后极差。

因此,加强胆囊癌相关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应加强在胆囊癌领域的多中心合作,进一步完善生物样本、临床病理学、预后及生物信息等多维度的大数据平台建设,结合数据分析手段,以期实现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个体化精准评估与治疗。

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 , GBC )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 其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困难,70%-80%的病人发现时已为晩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5%~ 15%[ 1 ]。

因此,加强胆囊癌的基础研究,以期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是改善胆囊癌病人预后的关键。

本文阐述胆囊癌的基础研究现状和进展,为胆囊癌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提供思路。

1 流行病学概述胆囊癌是一类起源于胆囊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全世界总体发病率约2/10 万左右[2 ]。

其中南美的玻利维亚、智利、ED度北部、东欧,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发病率较高[3 ]。

我国的总体发病率约为3.82/10万[4 ],其中上海市发病率可至7.8/10万,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 ]。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病死率占所有癌症导致死亡的1.7%。

研究表明,性别、种族、肝胆管结石、细菌感染、饮食以及环境暴露等均为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2 ]。

我们回顾了我国10个省、15家医院的3528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发现我国胆囊癌5年总体生存率为23%,确诊时多半为晩期,且在可切除的病人中,40.2%病人为术中确诊,同时胆囊癌对现有的放化疗及靶向冶疗不敏感,缺之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1-2 ]。

因此,深入开展胆囊癌基础硏究,系统研究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新技术的应用、类器官模型建立、肿瘤免疫等,将对胆囊癌的诊治大有裨益。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囊癌的基因学研究进展胡邓迪1综述沈来根2审校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占消化道肿瘤第5~6位[1],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占胆囊手术的2%,占全部尸解病例的0.5%。

根据临床病例总结的胆囊癌发病高峰年龄多在50~60岁[2],男女患者之比为1:(2.6~3)。

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容易延误,早期诊断率仅为19.1%[3],一旦发现多处中晚期,给治疗带来了困难。

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胆囊癌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与胆囊癌发生相关的基因1.1 Survivin基因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结构独特的新成员,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其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3和Caspase-7而阻断细胞凋亡过程,在已检测的几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

Lu[4]用免疫组化分析了174例I-Ⅲ期胃癌,其中60例(34.5%)阳性,癌旁正常组织均无表达。

Survivin表达阳性的胃癌与Survivin表达阴性的胃癌相比,凋亡率明显降低。

Sur~%in在结直肠癌的表达阳性率为53.2%[5],在胰腺癌为76.9%[6],李亮等[7]Survivin在胆囊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8.9%(40/45),而在正常胆囊、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组织中不表达。

且Survivin表达与胆囊癌病理分级,Nevin分期、淋巴结转移、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无关,故Survivin表达上调出现在胆囊癌发生的早期阶段,是胆囊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1.2 K-ras基因和P21蛋白自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ras癌基因后,在所有的人类恶性肿瘤中都发现有ras癌基因的突变。

K-ras基因是位于第12号染色体编码P21-ras蛋白的原癌基因。

胆囊癌治疗理念的更新与进展

胆囊癌治疗理念的更新与进展

胆囊癌治疗理念的更新与进展摘要胆囊是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较常见的肿瘤发生部位。

胆囊癌约占新发恶性肿瘤的0.6%,占恶性肿瘤相关致死疾病的0.9%。

目前已确定的胆囊癌发生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65岁、无症状胆石症及肥胖等。

手术切除是早期胆囊癌的唯一治愈手段,部分中晚期胆囊癌可通过扩大性切除达到根治目的。

但肝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是否联合胆管切除、血管重建和多器官切除仍存在一定争议。

在新辅助治疗后,高达1/3的局部晚期胆囊癌患者可从二次手术治疗中获益。

仅有少部分高复发风险的胆囊癌患者可从术后辅助治疗中获益。

随着针对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的出现及基因检测在胆道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靶向治疗及PD-1/PD-L1抑制剂可能成为胆囊癌新的标准治疗方案。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国的胆囊癌患者具有确诊晚、分型差等特点。

早期胆囊癌通常没有症状,可通过手术切除达到根治效果。

晚期胆囊癌可表现为黄疸、体重减轻及腹痛等症状,并多伴有远处转移,预后不佳。

明确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筛选需接受预防性胆囊切除的患者,可一定程度地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

对于晚期胆囊癌患者,应采用全身化疗,如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

随着对胆囊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靶向及免疫治疗展现出一定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胆囊癌研究的热点及难点进行综述,并对胆囊癌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女性、年龄>65岁、无症状胆石症和肥胖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1, 2]。

虽然70%~90%的胆囊癌患者伴有胆结石,但仅约1%的胆结石患者会发展为胆囊癌[3]。

此外,胆道疾病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胆道感染亦为胆囊癌的危险因素[4]。

解剖变异如胆胰汇合部异常,其特征是胰胆汇合部位于十二指肠壁外,通过蛋白水解酶产生的胰液回流损伤黏膜,进一步促进胆囊癌的发生[5]。

基因突变同样是胆囊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特定基因的突变频率在特定的胆囊癌患者亚群间有所不同,TP53、SMAD4、SHH、ARID1A、EGFR、ERBB2、KRAS等基因突变在胆囊癌患者中较为常见[6]。

胆囊癌的治疗进展

胆囊癌的治疗进展

胆囊癌的治疗进展摘要】原发性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

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率低,预后差。

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相关文献,就胆囊癌手术、放化疗、基因治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进展进行了分析。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胆囊癌;治疗;综述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我国胆囊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居第五位,居胆道肿瘤首位。

且其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

近年来,在国内外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下,胆囊癌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胆囊癌的治疗在以手术为主的基础上。

生物免疫和基因治疗等方法发展迅速。

本文就国内外胆囊癌的治疗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胆囊癌的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癌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但仅20%-30%的患者能够得到根治性切除。

手术的疗效主要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分期,同时也与手术方式有关。

对于不同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胆囊切除、根治性手术和未手术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40.7%和2.6%[2],说明手术切除很有必要。

1.1早期胆囊癌:早期胆囊癌是指TNM分期0、Ⅰ期,对此类病人以往认为仅行胆囊切除术可达治疗目的。

近年研究表明,由于胆囊壁淋巴管丰富,胆囊癌可早期有淋巴转移,且发生肝脏转移也不少见,所以早期病例亦有根治性切除的必要。

许多学者的实践证明,对TNM分期0、Ⅰ期病例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的长期生存率显著优于单纯胆囊切除术,故强调包括肝楔形切除在内的胆囊癌根治手术的重要性。

目前认可的看法是术前确诊为胆囊癌者应行根治性手术,因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意外发现胆囊癌者,如为TNM分期0、Ⅰ期不必再次手术,如为TNM分期Ⅱ期应再次手术清扫区域淋巴结并楔形切除部分肝脏。

临床上早期胆囊癌很难在术前诊断,绝大多数是在术中冰冻或术后病理确诊,所以对术后发现的早期胆囊癌亦应持积极治疗态度。

胆囊癌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胆囊癌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

性疾病关系密切,如胆囊结石、胆囊腺瘤等,其发病的分子学机 相关文献[4]报道,大约4% 的成年人有胆囊息肉,其中大
制正被逐渐揭示。通过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检查在术易被发现的GBC,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肉发生恶变有5 个高危因素:(1)年龄> 50 岁;(2)女性;(3)
: ( ) Abstract 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 is often obscured by some benign disea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us unsuspected GBC tends to
, , , , occur. As for etiology long - term stimulation by gallstones gallbladder polyps larger than 1 cm gallbladder adenoma and adenomyomato , , , sis of the gallbladder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BC. In the aspect of molecular biology long non - coding RNA microRNA surface , ,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some membrane proteins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GBC which may provide a reference , for clinical practic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erform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GBC which is related to pa , tients' survival. Patients with highly suspected or proven GBC should be converted to open surgery after disease assessment in order to avoid , reoperation. Reopera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ith unsuspected GBC found by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n order to

胆囊癌临床研究进展

胆囊癌临床研究进展
� � 1 0 胆囊切除的患者 � � � � � � � � � � � � � � 5 年生存率仅为 � � � � � � � � � � � 0 � � 4� 0% � � � � � � a c a a a ba ca c J . CA
� 3. 3 � � � 关于淋巴结清扫 � � � � � � 胆囊癌非常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 众 Ca c J C 200 1 5 1(6 349 -3 6 4. � � � � 多 � 学者研究 � � � � � 后发现 � � 胆囊癌 � � � � 一旦侵犯到 � � � � � � � 肌层 � � � � 即有 � � 25 � � � %� � 6 2% 3 A aba aX R aL a. Ga ba ca c a a a
� � 7
� 囊腺瘤引发的胆囊癌已经引起了众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 有 断敏感度分别提高到100 % 和 92%
� � 研究发现 ,直径 > 1 的腺瘤恶变几率明显增大 3
一般认为 ,
2.4
肿瘤标记物和基因 检查
C E A 和C A 19 -9 对 诊断胆囊 癌
单 发 ,无 蒂 , 直径 > 1 有明显的癌变趋向
� 的有无来鉴别胆囊癌与胆囊内淤积团 , 在对息肉样肿块的鉴 孔 别和病变的临床分期上显示出较高的价值 内镜超声对胆囊 3 .2 关于肝 段切除 对于 T 2期 以上的患者 , 许多研究认为 应
壁增厚的胆囊癌诊断和对胆囊癌浸润深度的判断方面更有优 该持积极的态度 , 进行 肝脏Ⅳ 和V 段切除以及淋巴 结清扫 , �
胆囊癌的诊断方法� 本 , 对疑似组织行冰冻检查 ( 3 ) 操作要轻柔 ,避免胆囊穿孔或
� 胆 2.1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胆囊癌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 � � � 胆汁外漏导致肿瘤细胞 污染 (4 )LC术中 , 术后发现的 T ,T 1 囊癌在超声上的典型表现为息肉样肿块 , 突入胆囊腔的实性 肿块和弥漫性胆囊壁增厚 彩色 D 超声可根据血流信号 期胆囊癌无需再次手术 , 其余分期的胆囊癌病人必须转为 开 腹手术或再次行根治性切除术 , 并切除腹壁上的腹腔镜操 作

胆囊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胆囊癌诊断的研究进展
内蒙古 医学 杂志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Me d J 2 0 1 7 年第 4 9卷第 6期
5 75
DOI  ̄ 1 0 . 1 6 0 9 6 / J . c n k i . n mg y x z z . 2 0 1 7 . 4 9 . 0 6 . 0 1 2
分 敏感 。
时 间约为 2 ~l 9 个 月l 2 . 3 ] 。随 着 人 们对 自身 健康 的
重视及 目前诊 断 水 平 的 提 升 , 胆 囊 癌 的 早期 诊 断 率
2 . 2 高分 辨 率 超 声 ( HRU S) 高 分 辨 率 超 声 ( HR US ) 使 用 了先进 的成 像技 术具 有 更 高 组织 对 比
也有所 好 转 。但 胆 囊 癌 与 胆囊 良性 疾 病 共 存 时 , 使 准确 的术 前诊 断 更 加 困难 。 因此 , 掌 握 各 种胆 囊 癌
常用诊 断 方法 , 早 期发 现胆 囊 癌变 , 对于 胆囊 癌 的治
度和 空 间分 辨 力 的, 可 能在 识 别 胆 囊 恶性 肿 瘤 的 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 隐 匿、 长期 胆囊 炎 合 并 结 石 、 结 石 干 扰判 断 、 肿 块
生于 颈部 、 超 声 医师 对 常 见病 诊 断 的 思 维惯 性 以及
易 受病 人体 型及肠 道 气体影 响等 。彩超 易受许多 因 素 影响 , 因此 , 对 胆囊 癌 的早 期诊 断和 分期 有并不 十
患者 , 该项 研 究中 , HRUS检测 恶性 肿瘤 的诊 断敏感 性达 9 O %。考 虑 到患者 的舒 适 度 和 无镇 静 作用 , 认 为 HR US可 能成 为 胆囊 息 肉样 病 变 和 早 期 胆 囊 癌 的鉴别 诊 断 和 分 期 的重 要 诊 断 方 式 。在 Ki m 等[ 7 ] 的一项 研究 中, 以病理 学分 期为 参照 , HR US对 胆囊 癌 T分期 要优 子常 规 经 腹 超 声 检 查 , 特 别 是 T1期

胆囊癌的临床进展

胆囊癌的临床进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侯纯升写在课前的话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常见的恶性病变,由于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的广泛开展,胆囊癌已逐渐被认识,发现率有所提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胆囊癌的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胆囊癌恶性程度高,其预后仍不乐观。

因此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胆囊癌概述胆囊癌的发病率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6位,首次切除率低,生存期短,预后恶劣,在1994年有一篇代表性的文章,认为胆囊癌的中位生存期在6个月以内,一年生存率14%,5年生存率5%。

大多数外科大夫对胆囊癌态度非常悲观。

但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有了一定的改观,尽管结果还不是非常满意,但是已经有所改善。

二、胆囊癌的高危因素1. 胆囊结石 >3cm有研究表明胆囊癌的患者大概有70%~90%合并胆囊结石;有的研究表明在没有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中,在20年之内,发生胆囊癌的发生率大概是0.2-0.4%;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结果,2.0-2.9cm结石相对危险度是2.4,>3.0cm结石相对危险度是10.1。

因此在国际上有一个统一的胆囊结石的手术指标,就是胆囊结石大于3cm,即使没有症状,也建议做手术。

2.胆囊腺瘤样息肉 >1cm3.合并结石的胆囊息肉4.胆囊壁局限不规则增厚5.胆囊腺肌症6.胰胆管汇合异常(APBDJ) --- 胆胰共同通道过长(>15mm)胰胆管汇合异常,由于原癌基因的突变增加,因而它是导致癌变的一个很大因素。

对于胆胰管汇合共同通道大于15 mm的患者,即使胆囊没有结石,没原则上我们也要建议做胆囊切除。

三、胆囊癌的Nevin分期Ⅰ期:胆囊癌只侵犯到黏膜层Ⅱ期:侵犯到肌层Ⅲ期:侵犯到全层Ⅳ期:淋巴结转移Ⅴ期:侵及临近器官或有远处转移分级:Ⅰ级:高分化;Ⅱ级:中分化;Ⅲ级:低分化。

胆囊癌的Nevin分期中Ⅳ期是指()?A侵及临近器官或有远处转移13%B侵犯到肌层 3.5%C侵犯到全层 4.6%D淋巴结转移78.9%T3:侵透浆膜,和/或侵及肝,和/或一个临近肝外器官或组织T4:浸润门静脉主干,和/或侵及肝动脉,和/或两个以上肝外器官或组织T3:T4:累及到门静脉的主干,或肝动脉的主干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肝外血管N0:无淋巴结转移N1:区域淋巴结转移:胆囊管周围(12c);胆总管周围(12b);肝固有动脉周围(12a);肝门部(12h)N2:门静脉周围(12p);胰十二指肠后上(13a);肝总动脉周围(8);腹腔干周围(9);肠系膜上动脉周围(14)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从上表可以看出,肿瘤的浸润深度T跟分期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在比较早期的0、ⅠA、ⅠB、ⅡA没有淋巴结转移,然后随着浸润深度的增加,分期在增加。

胆囊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胆囊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培养计划 项目( H - 201604)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18FE001 - (232) ]
作者单位:65002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邹 浩, 教 授, 硕 士 生 导 师, 电 子 信 箱: newzouhao @ 163. com
4.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运转需要多种因 子和蛋白参 与,主 要 调 控 因 子 包 括 细 胞 周 期 素 ( cyclin) 、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 CDK) 和细胞周期依 赖性蛋白激酶抑制物( CDKI) ,这 3 种蛋白相互作用 使细胞周期运转能够正常进行,确保细胞可以正常增 殖、分化及凋亡。 cyclin、CDK 蛋白过度表达,CDKI 缺 失,都会引起细胞 周 期 运 转 发 生 异 常, 导 致 细 胞 增 殖 不受控制,最终引起肿瘤的形成。 目前已经有多篇文 献报 道 胆 囊 癌 组 织 细 胞 中 存 在 cyclin D1、 cyclin E、 P16、P21、P27 等多种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异常或突变, 但是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在胆囊癌中的作用机制仍不
对于 Her - 2 基因过表达,且早期复 发 并 伴 有 皮 肤和腹膜转移的胆囊癌患者,在接受帕妥珠单抗和曲 妥珠单抗双靶向 Her - 2 抗体联合紫杉醇的治疗时, 患者持续缓解时间超过 1 年[9] 。 另一项研究中,纳入 了 9 例晚期胆囊癌患者,其中有 8 例患者发现 Her 2 过表达,通过 靶 向 Her - 2 治 疗 后,患 者 完 全 缓 解、 部分缓解以及出现疾 病 稳 定 的 比 例 分 别 占 12. 5% 、 50. 0% 和 37. 5% ,提示靶向 Her - 2 基因治疗晚期胆 囊癌有一定疗效[10] 。

胆囊癌疾病研究报告

胆囊癌疾病研究报告

胆囊癌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胆囊癌所属部位:腹部就诊科室:肿瘤科,外科,肝胆外科病症体征:发热,黄疸,消化不良,右上腹痛疾病介绍:胆囊癌是怎么回事?胆囊癌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它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较长时间内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国内教科书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症状体征:胆囊癌的症状有哪些:胆囊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或只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早期诊断很有困难,一旦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包块、黄疸等,病变已到晚期,其各种检查亦出现异常。

因此,对于胆囊区不适或疼痛的病人,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有胆囊结石、炎症、息肉者,应进行定期B超检查,以求早日明确诊断。

一、症状1.右上腹疼痛此症状占84%,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道症状绝大多数(90%)出现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这是由于胆囊更新换代功能,不能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

3.黄疸黄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占36.5%,多由于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恶性梗阻所致。

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粘膜黄染,伴难以治疗的皮肤瘙痒。

4.发热25.9%的病人出现发热。

5.右上腹肿块病变发展到晚期,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占54.5%。

一是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二是侵犯十二指肠引起的梗阻,并同时出现梗阻症状;另外侵及肝、胃、胰等,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二、体征1.黄疸表现在粘膜、皮肤黄染,黄染较重,多为阻塞性,一旦黄疸出现,病变多已到了晚期。

2.右上腹包块右上腹可触及较为光滑肿大的胆囊,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时,移动性大;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时,可触及到几个肿块,有时触到肿大的肝脏、十二指肠梗阻的包块等。

化验检查:胆囊癌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有关胆囊癌要做的检查: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其诊断准确率达75%~82.1%,应为首选检查方法。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of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of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

【疾病名】胆囊癌【英文名】carcinoma of gallbladder【别名】胆囊细胞癌【ICD号】C23【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1.病因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肿瘤研究的热门课题,有关胆道肿瘤的基因研究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迄今为止已发现和胆道肿瘤有关的癌基因有Ras(K-ras,N-ras)、c-myc、c-erbB-2,某些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抗癌基因有p53、p16/MTS1、APP、DCC等。

(1)癌基因:Ras基因是一个常见的癌基因家族,由K-ras、N-ras和H-ras 三个成员构成。

细胞中正常Ras基因编码高度相关的分子量为21000的蛋白(p21),正常p21与鸟嘌呤核苷酸(GTP)结合后激活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3)和二脂酰甘油(DG),之后GTP被p21降解,第二信使便执行使细胞分化和生长的功能。

若正常的Ras基因突变成癌基因,其所编码的变异p21蛋白仍能与GTP结合,但是失去了降解GTP的功能,从而使磷酸脂酶C持续活化,产生大量IP3和DG,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发生癌变。

Yukama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慢性胆囊炎、早期胆囊癌和进展期胆囊癌中Ras基因和其他癌基因产物的表达,发现早期胆囊癌中Ras基因产物p21阳性表达率高达95%,而胆囊炎为33%。

Watanabe等应用了更为简便的方法检测了20例胆道肿瘤的标本,结果发现55%的胆囊癌,100%的肝外胆管癌均存在K-ras基因改变,总的突变率为95%,表明K-ras基因突变是胆道肿瘤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抑癌基因:关于抑癌基因,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53基因。

正常p53基因编码一种分子量为53kD的野生型p53蛋白,其主要功能是:抗细胞增殖,抑制细胞生长分裂,使细胞停止于G1期而不进入S期。

而野生型p53基因失活的细胞经久处于未成熟状态,持续增生,诱使组织癌变。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胆囊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杜丽文1,刘建生21 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2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太原 030001通信作者:刘建生,****************(ORCID: 0000-0002-6038-2560)摘要:胆囊癌(GBC)是一种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该疾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患者在确诊时大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

在现有的辅助治疗方法中,靶向治疗是一种特异性较高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手段,对多种癌症的预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本文通过研究GBC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对GBC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潜在靶点及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GBC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胆囊肿瘤;信号传导;治疗学Research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gallbladder carcinomaDU Liwen1, LIU Jiansheng2.(1.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2.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Surgery, The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Jiansheng,****************(ORCID: 0000-0002-6038-2560)Abstract:Gallbladder carcinoma (GBC)is a type of malignant tumor with an extremely poor prognosis,and at present,surgical oper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 for this disease. Unfortunately, due to a lack of typical symptoms in the early stage, most patients have progressed to the advanced stage at the time of confirmed diagnosis and lost the opportunity for radical surgery. Among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adjuvant treatments, targeted therapy has higher specificity and fewer side effects and has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a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With reference to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GBC,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potential targets,and targeted medications of targeted therapy for GBC,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BC patients.Key words:Gallbladder Neoplasms; Signal Transduction; Therapeutics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胆道肿瘤的2/3左右,5年生存率仅有5%[1]。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

胆囊癌的最新诊治进展胆囊癌的概述胆囊癌分原发性胆囊癌和继发性胆囊癌,后者只占极少一部分,主要来自于消化系肿瘤的侵犯和转移。

原发性胆囊癌是指原发于胆囊及胆囊颈部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或黄疸。

胆囊癌的发病在消化道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大肠癌、肝癌及胰腺癌居第6位。

其发病率在我国占全部癌肿的0.76-1.2%。

胆囊癌平均发病年龄为58岁,性别与胆囊癌发病有一定关系,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3-1:4。

一.病因:胆囊癌发生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可与下列因素有关:<1>胆石症与慢性胆囊炎在国外有70%-90%的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国内近年来报道二者同时存在率为观40%-86%,另外有资料证明在结石手术切除胆囊后,可发现1.5%-6.3%有胆囊癌存在;同时发现结石直径越大,发病率越高,结石直径<20-22mm和直径>30mm的发病率分别是直径小于10mm的2.4和10倍。

moos a指出“隐性结石”在5-20年后有33%-50%可发生胆囊癌,还有学者认为50岁以上的胆囊结石患者中约6%-10%最终可发生胆囊癌,有胆囊结石者发生胆囊癌的危险性较无胆囊结石者高出6-15倍。

在胆石症及慢性胆囊炎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粘膜上皮增生,而不典型增生是由单纯上皮增生演变而来。

原位癌伴有不典型增生,从而推测胆囊癌的发展过程是:胆石症/胆囊炎→胆囊粘膜上皮增生→部分不典型增生出现→轻者引起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引发浸润癌。

此外研究证明在胆汁代谢过程中,鹅去氧胆酸的产物胆石酸为一致癌物质,胆囊癌病人的胆石酸增加,同时也有人认为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厌氧菌校形芽胞杆菌感染时),可演变成致癌物质如甲基胆直(methy loholanthre ne)等。

可能是刺激胆囊粘膜产生癌症的原因之一。

2>胆囊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症在1977年Leslie就已报道过胆囊腺瘤演变成胆囊原位癌的病例,进一步研究也曾证实所有的胆囊原位癌和19%的浸润癌组织内有腺瘤成分,只提示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很多资料已公认胆囊腺瘤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约有10%-30%的胆囊腺瘤可以演变成癌,特别多见于直径大于12mm的腺瘤。

中医药治疗胆囊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胆囊癌的实验研究进展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居第6位,5年总生存率仅为5%,每年全球发病率是2.2/10万人,死亡率是1.7/10万人[1-2]。

发病的早期即出现肝脏和周围脏器的浸润与转移,因而早期诊断率和手术切除率均较低,放化疗治疗效果亦不佳。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多项研究表明单独使用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癌具有确切的疗效。

古代文献中并无胆囊癌的具体病名,关于胆囊癌的记载散在于“积聚”“胁痛”“肝胃气痛”及“黄疸”等门类中,胆囊癌的形成与饮食、激素、细菌感染、胆囊结石等因素密切相关,病机主要分为3类:(1)情志失调。

情志抑郁,或暴怒伤肝,使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脉络受阻,气血郁积胆腑或湿热瘀结中焦日久而成积聚。

(2)饮食所伤。

饮食不节,嗜酒过度,或虫积等损伤脾胃,以致湿着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湿热蕴结而发为肿块。

(3)久病正虚。

由于胆囊慢性炎症,或腺瘤、结石等长期不愈,而致正气不足,气血凝滞,脉络瘀阻,久则痰瘀互凝,气血壅滞更甚,逐渐化为肿块。

中医药治疗胆囊癌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抗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在阻滞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诱导细胞自噬、逆转多药耐药、放化疗增效等方面作用显著。

1 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增殖细胞周期调控异常可导致肿瘤的无限增殖,阻滞细胞周期是抑制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

多项研究证明中药及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将其阻滞于静止期,使DNA合成受阻,从而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3-6]。

细胞增殖周期分为G0/G1、S、G2/M阶段,细胞周期蛋白(cyclin)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对细胞周期进行正调控,cyclin在细胞周期中周期性表达变化,CDK在特定细胞周期时点激活或失活以调节细胞分裂的进行,其正常与否与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及肿瘤的产生密切相关。

和厚朴酚、木脂素、蔓荆子黄素可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DKs蛋白表达,阻滞胆囊癌GBC-SD、SGC-996和NOZ细胞于G0/G1期[7-9]。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胆囊癌的诊断意义胆囊癌是一种少见但危害严重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缺乏明显的早期症状,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使得治疗难度增加,预后较差。

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1.2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胆囊内的结构和肿块,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胆囊癌病变;二是超声可以进行胆囊癌的分期和评估,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超声在胆囊癌手术前后的评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术后疗效,并及时发现并发症。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对胆囊癌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2. 正文2.1 超声技术原理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利用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传播和反射特性来获取影像信息。

其原理是通过超声探测器发射高频声波,当声波遇到组织界面时会部分反射回探测器,并根据反射的时间和强度来生成图像。

超声技术有多种模式,包括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超声等。

B超是最常用的一种模式,通过单向扫描来获取组织的二维横切面影像,可以清晰显示器官的结构和形态。

彩色多普勒超声则能够显示血流方向和速度,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通过调节探头和探测器的位置和角度,可以获取不同视角的影像,帮助提高诊断准确性。

超声还可以实现实时观察,对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监测疗效起到关键作用。

超声技术原理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诊断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精准。

2.2 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

胆囊癌诊治

胆囊癌诊治
常等均与胆囊癌的发生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33
精选课件ppt
( 六)、放射治疗
胆囊癌对放疗有一定敏感性,手术加放疗可延长生 命,改善生活质量。
1.术中内照射 对于Nevein分期Ⅴ期,姑息手术中行术中内照射
治疗,BOSSee报道放射治疗后能解除疼痛减轻黄疸。 2.术后行体外照射
适用于胆囊癌根治术后或姑息切除术后,以及手 术不能切除者。 如黄疸加深,或持续性疼痛,或B超检查病变较前发 展,即认为放射治疗无效。
18
精选课件ppt
五 治疗—— Nevin分期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内,即原位癌。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
转移。
19
精选课件ppt
五 治疗 —— TNM分期
20
精选课件ppt
五 治疗 —— TNM分期
28
精选课件ppt
五 治疗——手术预后
不同手术方式生存率
1年
2年
3年
中国医科 根治性 77%
54%
大学89例
姑息性 Hale Waihona Puke 1%12%27% 6%
上海医科 根治性 大学60例
82%
29
姑息性 33%
55%
36%
19% 精选课件1p4pt%
五 治疗——手术预后
不同手术方式中位生存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第 18卷第2期2009年 2月
对于全身情况极差的病例,也可行置管外引流 术。
也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经 皮B 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等。
27
精选课件ppt
五 治疗——腹腔镜手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癌的研究进展概述胆囊癌分子基因学研究对寻找胆囊癌的血清标志物以及判断其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病理学路径及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以期为推动胆囊癌临床研究献出微薄之力。

[Abstract]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on gallbladder cancer is essential for identification of serum markers in diagnose of gallbladder cancer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gnos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isk factors,morphology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for gallbladder canc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on gallbladder cancer.[Key words]Gallbladder cancer;dysplasia;molecular pathology胆囊癌在发生率上存在着地理学的差异,在印度和智利发生率较高,而在许多西方国家发生率相对较低。

高危险因素包括胆石病、感染和胆胰管汇合部发育异常。

目前,临床在胆囊癌的临床、影像特征和其他的高位因素方面等做了大量工作,表明了胆囊癌的高风险性。

本文就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和分子形态学进行综述。

1 流行病学胆囊癌在大部分西方国家较为少见,但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却较常见。

据报道,胆囊癌发病率最高的是印度(21.5/100000)、智力(18.1/100000)、巴基斯坦(13.8/100000)、和厄瓜多尔(12.9/100000)[1]。

我国胆囊癌发生率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占第5位。

高发年龄为50~70岁,女性多发于男性2~3倍。

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等中欧和西欧的国家发病率也较高。

在安第斯山脉、北美印第安和墨西哥人口中有特别高的易患倾向。

整体而言,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多[2]。

2 高危因素胆石是胆囊癌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目前,世界不同地区调查研究显示,60%~90%的胆囊癌案例中胆石为重要致病因素;同时,遗传因素和家庭生活方式是导致胆囊癌发生的风险因素[3]。

据报道,结石数量的增加可显著增加胆囊癌的发生风险[4],并且为切除胆囊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肥胖可增加胆囊癌发生的风险,肥胖可缩小腹内空间,从而引起胆石痛增加[5]。

日本有研究表明,较多的摄入油炸食品,并且排便超过六天一次,可以显著提高胆囊癌的风险性。

而高摄入煮熟的豆类和鱼类可显著预防女性胆囊癌的发生[6]。

目前,还没有资料支持性别和胆囊癌的发生有相关性,但有研究表明,在胆囊癌细胞中几乎缺失雌二醇和孕激素受体,进一步证明了性激素在胆囊癌中的重要作用[7]。

混合性的细菌和沙门菌的感染和胆囊癌的关联较大,特别是在伤寒的高发地区,尤其是印度。

胆汁的慢性细菌感染可以产生具有致癌性的前体物质。

螺杆菌属类已被证实为胆囊癌的高发因素[8]。

胆胰管汇合部的异常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被认为是胆道系统肿瘤的病因学因素[9]。

由于胆胰管汇合部的异常促使胰液反流入胆管导致胆道癌症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

胰液的反流导致胆汁的改变,诱导慢性炎症,增加了细胞增殖,导致上皮细胞增生、组织化生和胆道癌的发生[10]。

先前有报道称,瓷样胆囊和胆囊癌的关系密切,钙化的胆囊可以增加胆囊癌的发生率[11]。

但在其它的研究中,胆囊瓷化的患者中没有发现癌,胆囊癌患者中也没有一例是瓷化胆囊[12]。

3 胆囊肿瘤发展的病理学路径胆囊粘膜层有两种化生类型:假幽门腺和肠型,都是由结石引起的胆囊长期慢性炎症。

胆囊癌与这两种类型都有关,但是与肠型化生关联更大。

肠型化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固增加。

超过80%的侵润性胆囊癌其原位癌伴有上皮发育不良。

上皮发育不良和原位癌的患者分别比侵润性胆囊癌早15年和5年,这和发展成上皮内癌的时间相符合。

已经证实,胆囊腺瘤可转变为腺癌,虽然发生率较低,在0.14%~1.1%之间。

但早期的胆囊癌研究并没有发现任何腺瘤病灶的存在。

意外胆囊癌定义为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时发现的癌,发生率在0.14%~6.1%,发生率有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的划分[13]。

在低风险地区,建议只做肉眼检查即可,不用做非纤维化或者增厚的胆囊壁的常规组织学检查。

然而,美国皇家学院的病理学专家推荐所有的胆囊样本都应做组织学检查,因为组织学检查可呈现出大量的正常病理形态,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胆囊癌总体生存率接近90%,作为粘膜层的肿瘤(PTIa)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

然而,对于肌肉层侵润(PTIb)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仍存在争论[14]。

进展期的胆囊癌生存率较低,其中浆膜层受累有或没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只有10%可以存活5年。

4 胆囊癌中分子基因学和其他肿瘤一样,胆囊癌也是多基因相互调和修饰的产物。

研究结果显示,肿瘤的癌基因、抑癌基因、DNA的修饰作用、微卫星不稳定性、代表基因启动子主要区域的甲基化共同参与胆囊癌的发生。

1)癌基因:40%~50%的胆囊癌存在K-ras基因变异。

胰胆管汇合部异常的患者K-ras基因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患者。

但在腺瘤癌变中却从未检测到K-ras基因的变异[15]。

说明不同部位的腺瘤癌有不同的基因路径和不同的形态学路径。

尽管基因突变在胆囊癌早期不常发生,但随着疾病发展,基因突变则相对常见[16]。

27%~70%的胆囊癌患者的基因存在TP53基因的突变和P53的积聚。

有研究显示,28%的胆囊癌可观察到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的表达抑制P21[17]。

2)抑癌基因:癌症患者的肿瘤抑癌基因失活较为常见。

9P21区为胆囊癌抑癌基因区,但一半以上的胆囊癌患者9P21区抑癌基因缺失[18]。

3)环氧化酶-2和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有关。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在胆囊的正常上皮和异常增生的上皮中,环氧化酶-2的免疫活性分别是14.3%和70.3%。

在腺癌中,表达从59.2%~71.9%之间不等,预示着环氧化酶-2和早期的胆囊致癌做用有关。

据报道,环氧化酶-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致使胆囊癌患者预后较差[19]。

4)微卫星不稳定性:10%胆囊癌存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尽管MSI在胆囊癌早期阶段出现,但也只是局限于小群体的患者[20]。

5)研究显示,随着胆囊癌的进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也随之增加。

P53-VEGF路径可以在人胆囊癌中调控肿瘤血管发生,因此,联合分析p53和VEGF的表达或许对预测胆囊癌中肿瘤血管供应有重要作用[21]。

6)脆性组氨酸三位体基因:胆囊癌患者体内几乎普遍存在脆性组氨酸三位体(FHIT)大量减少或等位基因丢失的现象。

这种改变在早期瘤生成时就可被检测到,表明FHIT可能与肿瘤的抑癌基因和发病机制有关[22]。

7)甲基化作用:启动子区域甲基化作用可使抑癌基因失活,因此,甲基化的相关物质可作为胆囊癌的肿瘤标记物。

多元分析显示,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可作为独立的胆囊癌的肿瘤标记物[23]。

5 讨论胆囊癌是一种相对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在美国等一些少发国家,在胆囊癌发展至侵袭前就可被诊断出。

但在智利等高发生率的国家,侵袭性的胆囊癌已经成为公众的健康问题。

组织化生-异常增生的途径是胆囊癌进展的主要途径,而且对进展有重要性的一系列的基因修饰也已经确定,但在这一领域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1] Giorgia R,Silvia F,Carlo L V.Gallbladder cancer worldwid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risk facto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6,118(07):1591-1602.[2] ardo zcano-Ponce MD PhD,Miquel J F,Nubia Muoz M D,et al.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Pathology of Gallbladder Cancer[J].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01,51(06):349-364.[3] 王喜栋.原发性胆囊癌28例临床诊治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月刊,2008(05):414-415.[4] Hsing A W,Y-T G,T-Q H,et al.Gallstones and the risk of biliary tract cancer: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China[J].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2007,97(11):1577-1582.[5] Hsing A W,Yan B,Gabriella A,et al.Family history of gallstones and the risk of biliary tract cancer and gallstones:a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Shanghai,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07,121(121):832-838.[6] 董楠.肥胖和体重超标会引发多种癌症[J].科学大观园,2008(07):12.[7] Matsuba T,Qiu D M,Lin Y,et al.Overview of Epidemiology of Bile Duct and Gallbladder Cancer Focusing on the JACC Study[J].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5,15(02):150-156.[8] 李怀慧,张佃乾,李祥周,等.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胆囊炎中的表达[J].东南国防医药,1998(04):38-39.[9] 周海华,王建球,陈跃宇,等.感染与胆囊癌发病外文文献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06):1606-1610.[10] 于则利,张立军.胰胆管合流异常合并胆道肿瘤的诊治现状[J].华夏医药,2005(02):94-95.[11] Stephen A E,Berger D L.Carcinoma in the porcelain gallbladder:a relationship revisited[J].Surgery,2001,129(06):699-703.[12] Towfigh S,Mcfadden D W,Cortina G R,et al.Porcelain gallbladder is not associated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J].American Surgeon,2001,67(01):7-10.[13] Frena A,Marinello P,La G G,et al.Incidental gallbladder carcinoma.[J].Chirurgia Italiana,2007,59(02):185-190.[14] Cangemi V,Fiori E,Picchi C,et al.Early gallbladder carcinoma:a single-center experience[J].Tumori,2006,92(06):487-490.[15] Kim Y T,Jin K,Jang Y H,et al.Genetic alterations in gallbladder adenoma,dysplasia and carcinoma[J].Cancer Letters,2001,169(01):59-68.[16] Billo P,Marchegiani C,Capella C,et al.Expression of p53 in gallbladder carcinoma and in dysplastic and metaplastic lesions of the surrounding mucosa[J].Pathologica,2000,92(04):249-256.[17] Quan Z W,Wu K,Wang J,et al.Association of p53,p16,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tein expressions with the prognosis and metastasis of gallbladder cancer 1[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2001,193(04):380-383.[18] Juan Carlos R,Quynh V,Juan Carlos A,et al.Inactivation of CDKN2A gene(p16)in gallbladder carcinoma[J].Revista Medica De Chile,2004,132(11):1369-1376.[19] Legan M,Luzar B,Ferlan-Marolt V,et al.Cyclooxygenase-2 expression determines neo-angiogenesis in gallbladder carcinomas[J].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Udruenje basinih mediciniskih znanosti=Association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2006,06(04):58-63.[20] Saetta A A.K-ras,p53 mutations,an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in cancer[J].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2006,93(08):644-649.[21] Yu T,Ding R Y,Zhi Y H,et al.Analysis of p53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umor vascularity[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12(03):415-419.[22] Koda M,Yashima K,Kawaguchi K,et al.Expression of Fhit,Mlh1,and P53 protein in human gallbladder carcinoma[J].Cancer Letters,2003,199(02):131-138.[23] Roa J C,Anabalón L,Roa I,et al.Promoter methylation profile in gallbladder cancer[J].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41(03):269-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