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概论 (2)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二节

•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包含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内部交往(民族内)
性和相互依存性,诸如人与他人在物质、情感、观念及语言的勾通与文流交往;
• 实践性是动态地或纵向地反映人以自身、他人、自然及社会为改造对象的对
象性活动,诸如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科学实践等。
• 交往的物质性:物质交往是基础性的、本原性的,它决定了其他一切交往活动
及其形式。
• 交往的历史性:物质生产以及物质生产中形成的交往方式不仅构成历史的基
会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 广义社会交往: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政
治、思想文化、生活领域的交往的总和。
• 狭义社会交往:与物质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交往;
• 分类: • 从不同层次: • 宏观层面:民族、国家、整体社会等较大型的社会共同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
• 中观层面:社会群体、组织、局部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 • 微观层面:个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以及初级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中,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
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 大体说来,根据马克思的划分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这三
种社会形态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人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形态,在经 济上表现为自然经济社会;第二个社会形态是在物的依赖关系基础上 的人的独立性的社会形态,在经济上表现为商品经济社会;第三个社
社会学概论(2)

社会学概论(2)⼀、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1分,共20分)1、在社会⾓⾊的扮演中,⾓⾊之间或⾓⾊内部发⽣了⽭盾、对⽴或抵触,妨碍了⾓⾊扮演的顺利进⾏,这是:()A. ⾓⾊冲突B. ⾓⾊不清C. ⾓⾊中断D. ⾓⾊失败2、第⼀次使⽤“社会学”⼀词是在哪⼀本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C.《社会学⽅法论》D.《经济与社会》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物是:()A. 迪尔凯姆和韦伯B. 帕森斯和默顿C. 科赛和达伦多夫D. 库利和⽶德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A. ⼀定数量的成员B. 特定的活动⽬标C. 明确的规章制度D. 正式的组织结构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A. 个⼈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聚集到⼀起6、当⼀个⼈具备了充当某种⾓⾊的条件,并按照这⼀⾓⾊所要求的⾏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 社会⾓⾊的确定B. 社会⾓⾊的表现C. 社会⾓⾊的扮演D. 社会⾓⾊的失调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A. 1840年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末⼆⼗世纪初D. 1949年8、由⼀对夫妇及其未婚⼦⼥⽣活在⼀起⽽组成的家庭称之为:()A. 核⼼家庭B. 主⼲家庭C. 联合家庭D. 丁克家庭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C. 亚⽂化理论D. 战争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A. 滕尼斯B. 罗斯C. 孔德D. 韦伯11、霍桑实验提出了:()A. “经济⼈”假设B. “社会⼈”假设C. “⾃动⼈”假设D. “⾃我实现⼈”假设12、某些社会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都将经过同样的途径,转变为同西⽅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的社会模式即现代⼯业社会,这⼀观点被称为:()A. 社会均衡论B. 社会趋同论C. 社会进化论D. 历史循环论1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类历史的全过程B. 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过程C. 过去了的社会D. 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14、冲突理论认为,影响社会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A. 财富B. 声望C. 职业D. 权⼒15、当代社会分层的⾸要标准是:()A. 职业B. 教育C. 收⼊D. 权⼒16、中国传统社会⽹络的核⼼格局是:()C. 团体格局D. 差序格局17、世界上第⼀批现代化国家出现在哪⾥?()A. 澳洲B. 亚洲C. ⾮洲D. 欧美18、从调查对象中有⽬的、有意识地选择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调查,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9、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A. 矿难问题B. 经济问题C. 失业问题D. ⼈⼝问题20、建⽴在下级对上级的个⼈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式是:()A. 封建制B. 科层制C. 家长制D. 民主制⼆、多项选择题(以下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五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自考2012版)

• (四)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 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二、问卷调查p67
• 1、问卷调查的涵义 • 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 种方法。 • 2、问卷的内容 • 一般有个人的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三个方面。 • 3、问卷的主要类型 • 问卷分为自填式和代填式两种。
• • • • • • • • • •
(二)文献法的优缺点 1、文献法的优点: (1)文献法的资料信息恒存不变; (2)文献法的费用较低; (3)文献法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不可及的历史现象; (4)文献法适用于作纵贯分析。 2、文献法的缺点: (1)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难以考证; (2)受隐私和保密等限制,相关资料不易获取; (3)部分文献缺乏标准化的资料,难于编录和比较分析。
• (三)抽样调查 • 1、抽样调查的涵义 •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 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总体调查研究对象作出 估计和推理的一种调查方法。 • 2、抽样调查的类别 • 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两类。 • 3、概率抽样调查的特点 •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概率被抽中; •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 的范围之内。
• • • • • •
(三)社会管理功能 1、建立规范 2、提供模式 3、反馈信息 (四)社会批评功能 社会学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 事物及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 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二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涵义p64
•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求知,具体情况具 体分析,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社会 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 • 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1、社会现象的性质; •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假设; • 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社会学概论-题库

社会学概论-题库1、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A、述功能B、释功能C、测功能D、范功能答案: D2、把社会学看作科学之“王后”的社会学家是( )。
A、德B、宾塞C、尔干D、伯答案: A3、1979年(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学等需要赶快补课。
A、耀邦同志B、小平同志C、乔木同志D、孝通先生答案: B4、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发表的( )被认为是社会学研究社区的标志。
A、经济与社会》B、社区与社会》C、社区》D、中等市镇》答案: B5、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 ) 。
A、克思B、伯C、尔干D、维斯与摩尔答案: B6、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
A、能社会化B、构社会化C、治社会化D、为社会化E、别角色社会化答案: ACDE7、社会学界对个人社会化研究的角度有()()()()()。
A、化的角度B、性发展的角度C、史的角度D、会结构的角度E、体的角度答案: ABD8、帕森斯把社会组织分为( )。
A、济组织B、治组织C、合组织D、化组织E、化维系组织答案: ABCE9、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四十余年来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在( )。
A、业结构的变化B、质生活水平提高C、暇时间的增加D、动力结构的变化E、产关系的变化答案: ABCD10、下列各项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国家“超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大批蓝领工人向白领工人的转移属于结构性社会流动B、会结构开放程度的提高既是社会流动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流动的前提C、重视个人发展的先赋条件到重视个人后天获得的条件的转变,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D、现代社会中,先赋条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不存在了E、流动的方向看,空间流动属于水平流动答案: ABC11、简述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答案: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分层结构的三重标准:(1)经济标准,指个人在经济市场中的机会,即收入和财富的多少。
西方社会学概论_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黄金时代”说是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过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个独立的要素在结合成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们订立契约,(人们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是指超自然的历史过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共同的目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名族性格、感情、道德、、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
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
他的“平等”、“自由”.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辩证法思想。
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教育万能论。
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
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
4格兰的启蒙思想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休谟认为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贡献一
界定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
实”。
贡献二 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几条基本原则。 论述了社会团结。
贡献三 贡献四
关于社会反常现象和偏离行为的研究,特
别是深入研究了自杀问题。
4、韦伯的社会学观点
Max Weber (1864—1920)
代表作——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精神》; 《经济与社会》。
(1)基础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还处在引进和研究 国外理论的阶段; (2)由于缺少基础理论尤其是中层理论的支持,研 究还不够规范,低层次水平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调 查还比较多; (3)分支社会科学还相对薄弱。
[思考题]
1、论述社会学产生的根源; 2、西方社会学创立、形成、发展阶段总体上的特 点; 3、论述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贡献;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1、孔德的社会学观点
Auguste Comte (1798--1857)
代表作——
《实证哲学教程》
贡献之一:最先提出并使用“社会学”概念。 贡献之二:对科学发展阶段的划分。 贡献之三:提出了社会学的定义及其构成部分。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和社会秩序的科学; 社会学分社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发展简史
社会工作系
政治与法学学院
本章内容: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阶段
三、创立和形成时期的社会学观点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流派
五、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
社会学创立的标志:
孔德在1838年发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在这部著作中他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学”这个名 称,这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学概论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
人类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进行的物质
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直接、最现实 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起点。
一、两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
一、两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人口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统一的,是人类
二、环境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与环境在双向互动中呈现出
复杂的协同进化的趋势。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 时期类型 --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对环境影响十分有 限,对环境依赖于敬畏 --农业时期(持续1万多年)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逐步增 强,并存与环境和谐相处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深度与广度扩大,局部的生态破坏,逐渐脱离简单依 赖,相互适应的有机联系 --工业时期(距今两三百年)史无前例的影响,凭借技术 进步对环境的控制与主宰,明显突出人类中心主义, 社会系统的快速、过度膨胀和一定意义上与环境失衡、 对立与冲突。普遍化、严重化
思考题
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冲击。 比较人类例外范式与新生态范式的观点。 分析生态文明与生态现代化的联系与区别。 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时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统型、过渡型及现代型) 人口转变论是阐述在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下,人 口发展从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变为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及低自然增长率过程的一种理论。 现代人口转变的主导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 进程,特别是医疗技术进步与生活条件的改善。 新转变的后果:客观上带来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伴 随人口老龄化过程。 中国2010人口普查60岁比重13.26%;65岁8.87%。人口 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未富先老”。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劳动就业及社会福利制度安排; 围绕老龄人口的社会服务业;经济活力不足;人口发 展不可持续的危机,威胁社会的存在。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 2、政治社会学。研究合法统治 • 权威的类型:
• ①传统权威,即靠被领导者对传统和世袭的 崇拜而维系的统治。
• ②魅力权威,即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而维系 的统治。这种统治通常比较脆弱,不能持久。
• ③法理权威,即根据所制定的规则的合法性 而维系的统治。
• 提出科层制的特点: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因事设职、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按绩晋升; 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
1895年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美国社会学杂志》, 成为美国社会学界最早的专业期刊
•
1905年,美国社会学协会成立,随后各种地区性 和专门性的社会学机构纷纷成立。
• 1910年,美国大多数学院和大学开设社会学课程。
• “芝加哥学派”
•
在20世纪20~30年代,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 中心,形成了社会学界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第二章 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
本章主要简述西方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通过历 史的追述使大家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更 全面的了解。
• 自1838年孔德最先使用社会学一词,社
会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社会学创立。 •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的学
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社会是一个
以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合作为特征的结构。
三、社会学的学科化
(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 特点:
第一,社会学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和方 法,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具体,与 其他学科的区分越来越明显。
埃米尔·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 名社会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著《社会分工论》、 《自杀论》、《社会学方法论》等,创办《社 会学年鉴》。
社会学概论(完整)

2008-3-4
1
本书对“社会”的定义: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 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 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理论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4
本章重要术语
◆孔德 ◆严复 ◆康有为 ◆《群学肄言》 ◆恩格斯的人的双重生产理论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注意点:
人怎样才能进行生产呢?生命的生产——无论自己生命的生产 (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 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
2008-3-4
2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思想与社会学
◆ 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礼记·礼运》 ◆ 孙中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 康有为:《大同书》
2008-3-4
5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导入
人的行动的最初动力——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一、社会需要的涵义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
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 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社会学概论第2章

【本章要点】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社会转型之中,孔德、斯宾塞、涂 尔干、韦伯为西方社会学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具有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理论多元化、分科化,方法科学化, 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逐步扩大等特点,形成诸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 交换论、符号互动论以及多种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石,具有强调实践性、辩证性、 批判性、价值理想性以及视野的总体性等特点。 ·社会学是在19世纪末开始从西方传入中国并得以发展的,新中国1952年中断社会学学科, 1979年开始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及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推动着中国社会学快速发展。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芝加哥学派 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以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 题的学派。其特点是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芝加哥学派主要对城市的外来 移民、贫民窟、犯罪、人口以及种族等问题展开经验研究,目的是诊治社会弊病,改 善城市运行。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一)涂尔干 3.社会学理论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 (1)社会团结:在社会里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 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 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 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是维系和控制社会成员的力量, 是建立社会秩序的保证。 (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3)从社会团结的视角研究社会反常现象、偏离行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
(一)孔德 2.主要观点 (1)他把社会学界定为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的科学。 他认为整个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是建立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之上的,这就是社会秩序。而 社会变迁中旧的社会秩序被新的社会秩序所取代,这就是社会进步。 (2)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 前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 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他 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社会发展三阶段是:“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社会学概论丨第二章 个人与社会 第一节

• 资源环境要素:
• 资源要素:一个国家、社会或地区所拥有的、可以转化为人类财富的自然与社会、物质与 人文等不同形态的资料来源。
• 环境要素:围绕着人群和社会的特定空间,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 各种自然的和非自然的因素的总和。
资源
自然资源 人文资源
可再生性资 源
不可再生性 资源
• (二)社会的本质 • 物质生产方式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
• (三)社会的基础 • 物质生产活动 • 人口 • 资源与环境 • 文化
• 物质生产活动: • 最基本的要素,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 人类最基本的活动 • 社会存在的基础 • 最基本的活动,是其他更高层面的社会活动的基础
• 二者的区分是微妙的:制度离不开精神, 但精神(观念)不一定变成制度。
器物文化
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
建筑;服饰;食 价值观;
风俗习惯;
品;乐器;武器;各种知识和技术;正式的规范;
餐具;法器;电 态度; 器 书; 籍交 ;通书工写具工;具;情感;
生产工具;装饰 思维方式:
品;……
……
按一定规范建立 起来的群体形式; (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法律制 度;家庭婚姻制
• 1、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 • 2、文化的行为规范功能 • 3、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 4、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 在一定条件下,亚文化对社会具有分裂和侵蚀作用,特别是当亚文化与主文化产生 对立的时候。
• 4、主文化与反文化
• 反文化不一定是错误的或落后的文化。
• 反文化一般是亚文化,但也可能发展为主文化。
三、文化的产生与传播
• 1、文化的产生 生物性的适应
自然选择 行为模式
《社会学概论》 二

《社会学概论》二一、单选题共10题,30分1关于家庭的发展趋势,下面观点正确是()。
A家庭将消亡B家庭将更兴旺C核心家庭将增多D功能将日益增强正确答案:C2原始社会社会分层的标准是()。
A财富B权利与声望C氏族归属D性别正确答案:B3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A主观性原则B领导决策原则C满足需要原则D利益互动原则正确答案:C4社会结构的失衡是指社会结构要素处于()状态。
A严重冲突B矛盾C暴力冲突D相互适应5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管是父母教育子女,还是国家法律对人们的要求,都是一种()的互动行为。
A模仿B强制C顺应D同化正确答案:B6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市辖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正确答案:A7下列哪个属于第三部门?()A企业B政府机关C司法机关D公益组织正确答案:D8所谓事实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发生的场域中运用感官有针对性的观察,以取得相关资料。
A社会现象B社会C社会设置D社会群体9文化价值观是影响人们社会流动的()。
A内在因素B外在因素C环境因素D客观因素正确答案:A1020世纪40年代,()在《现代中国社会问题》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当时国内外社会学家和流派对社会问题的各种观点。
A费孝通B梁漱溟C陈翰笙D孙本文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共10题,30分1制度化的特征是()。
A秩序性B前瞻性C控制性D凝聚性正确答案:ACD2社会控制过程中,控制主体包括控制()。
A全社会B社会场C社会组D家庭正确答案:ABC3文化的特征有()。
A相同性B复合型C社会性D传递性正确答案:BCD4文化冲突是指()。
A文化间的矛盾状态B文化对立C文化排斥D文化的同化正确答案:ABC5城乡社区的组织结构在于()。
A兼具城市社区和乡村社区两种特征B组织结构较之农村组织结构简单C组织结构较农村的组织结构复杂D居民间的互动性强正确答案:ACD6社会群体的功能有()。
社会学概论试题(2)

社会学概论试题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1页至4页,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4页至8页,共8页;选择题40分,非选择题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社会学的地位置于其他社会科学之上的论点是A.“中心论” B.“平列论” C.“特殊论” D.“层次论” [ ]2.明确了从整体角度研究社会秩序和进步,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四种基本研究方法的西方社会学者是A. 奥古斯特•孔德B.赫伯特•斯宾塞C.埃米尔•涂尔干D.马克思•韦伯[ ]3.人与人之间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思想和行为交流的有机渠道称A.社会关系B.业缘关系C.结合关系D.人际关系[ ]4. 由于传播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元素互相接触,其中的一种文化吸收或采纳了另一种文化元素,并且使之与主体文化协调起来,最终成为主体文化中的一部分。
通常将这个文化变迁过程称为A.文化冲突B.文化濡化C.文化传播D.文化移植[ ]5.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是A.描述性功能B. 解释性功能C. 规范性功能D.预测性功能[ ]6. 孙本文认为社会的四大要素是:地理要素、生物要素、————和心理要素。
A.经济要素B.政治要素C.文化要素D.社会要素[ ]7.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特征是A.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8.岗前培训是______的重要表现。
A. 预期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9.残疾人群体,在社会学中称之为A. 偶发聚集体B.社会类属C. 大众D.公众10.马克思主义群体动力观认为,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是A. 组织环境B.经济关系C. 群体利益D.群体凝聚力11.普那路亚家庭又称A. 血缘制家庭B.伙婚制家庭C.偶婚制家庭D.专偶婚制家庭1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一切婚姻动机中,只有______才是自始至终起决定作用的稳定因素。
52社会学概论2PPT课件

(2)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以科塞、达伦多 夫为代表。科塞认为,冲突在每一个社会中都无法 避免,是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冲突产生于权力和 社会报酬分配不均以及人们对这种分配不均表现出 的不满,只要不涉及基本价值观或共同观念,它的 性质就不是破坏的。冲突的五项正功能。社会安全 阀制度。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展开必然促进社会 结构有机性的不断增强。
历史背景:社会的变革;自然科学的发展,
社会思想学家们希望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提出了“自然的社会论”;经验社会研究(社会 统计调查)的兴起与发展。
理论渊源:人本,人类社会是历史的,历史是 使个人行动联结起来形成统一体的过程。它可划 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凡
Sociology
第二章 社会学史和社会运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方社会学产生、形成和发展时 期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熟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 两种形态,了解西方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入 中国的经过,掌握社会学中国化的过程和成绩。 重点:当代西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的中 国化。 难点:对代表性理论观点的评介;当代社会学发展的 新趋势 教学时数:4学时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11
(4)符号互动论:库利和米德是该理论的奠基 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此外,布鲁默认为,符号是 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符号互动是能动的与可变 的过程,符号互动创造、维持和变革社会组织、 结构与制度。
社会学概论第2(共10张PPT)

此外还有学者运用人口学、政治学以及人文地理学等方法分析社区。 社区文化包括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两方面。
和服务重心向社区转移,形成小政府大社 要缩小城乡差别,消灭城乡对立,应当优先发展落后乡村,使乡村向城市接近,这种接近即是乡村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 社区
▪ 五、社区建设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 城市社区建设是在政府能力有限和社会资本的下降
与丧失的双重背景下出现的一股潮流。
▪ 政府倡导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转型期 所出现的各种矛盾,这些都对 政府的治理提出了一系 列挑战。
▪ 因此,动员民间力量,与基层社会结合,在基层社 会开展社区建设就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第1页,共10页。
第八章 社区
▪ 2、人类学的方法。它重在对文化和社会形 态的考察。社会/文化人类学家们注重从文 化比较的角度研究社区,因为不同社区的 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是有不少差异的,进 行比较,尤其是不同民族间的跨文化比较, 有助于全面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 3、社会体系的方法(系统)。 ▪ 此外还有学者运用人口学、政治学以及人
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一方面,人口和财富有汇聚于交通中转地 另外,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和单位制被打破,城市居民逐渐由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由此产生一系列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服务重心向社区转
移,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 前者主要是指人们衣食住行以及工作和娱乐的方式;
布局的焦点是城市,而城市布局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又是经济与人口等方面的布局问题。 社区中人的因素包括人口、社会群体和个人体系。 重点发展城市,以城市的发展来影响并促进乡村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差别,是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
社会学概论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社会学最初提出者是孔德,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实证哲学教程》,社会学之父。
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涂尔干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韦伯认为是社会行为;索罗金认为是社会关系;齐美尔认为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着眼于社会结构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宏观视角。
着眼于个人行为来分析社会的视角为:微观视角。
把社会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实论。
把个人看作是惟一真实存在的理论为:社会唯名论。
2、社会学的特征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社会学想象力”最重要的视角是:整体性。
社会学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它的综合性。
第二节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①描述性功能:是指那些为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在传统的社会学研究中,注重描述性功能。
社会学发挥作用的第一步是:描述性研究②解释性功能: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③预测性功能:和描述、解释功能相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目标是预测功能。
是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
④规范性功能:社会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的问题。
2、教育功能①帮助人们自觉的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费孝通“社会学最根本的任务是要解决一个生活在社会里的人怎样学会做人的问题”体现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3、社会管理功能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4、社会批评功能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揭露,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第三节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界定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2、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篇一: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 b.心理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a.社会成员心理 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 d.文化规范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a.巴纳德 b.涂尔干c.科塞 d.麦克雷戈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c.文化模式 d.礼仪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a.主动性 b.自觉性c.互动性 d.强制性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a.工作单位 b.家庭c.社区 d.大众传播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a.社区 b.群体 c.家庭 d.法律18、组织的核心是 ( )a.组织的目标 b.权力的划分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功能19、社区的首要功能是 ()a.经济生活 b.社会化c.社会控制 d.社会参与20、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c.组织 d.人的本质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 )a.速度日趋加快b.受科学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c.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d.受人们自觉控制的程度不断提高e.相关性日趋增强2、我国家庭的发展,出现了同西方家庭发展相同的趋势,主要表现在()a.家庭规模小 b.家庭功能有所变化c.对家庭价值的认识趋向现代化 d.家庭规模扩大e.对家庭价值的认识出现后现代意识3、文化的空间结构包括 ( )a.文化区 b.文化区域c.文化圈 d.边际文化e.多元文化4、社会学的主要特征有 ()a.整体性 b.综合性c.广泛性d.应用性 e.多样性5、下列有关社会唯名论正确的是()a.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 b.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c.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d.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研究对象e.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6、文化交流包括()a.文化接触 b.文化冲突c.文化采借 d.文化移植e.文化融合7、帕森斯认为群体具有的功能有()a.适应环境 b.实现目标c.统一内部 d.维持价值 e.更新价值8、宏观社会控制包挂哪些方面的控制()a.政治 b.经济c.文化 d.意识形态e.心理9、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代表者有 ()a.孔德b.斯宾塞c.涂尔干 d.韦伯 e.马克思10、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可以简括为 ( )a.技能社会化 b.政治社会化c.行为社会化 d.性别角色社会化e.文化社会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组织结构2、制度化控制3、社会现代化4、社会问题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为什么说,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简述社会舆论在社会控制中的重要性。
社会学概论讲义(第二章)

第二章社会与文化第一节理解“社会”一、社会的涵义1.在汉语里,“社会”一词最早出现于《旧唐书·玄宗上》(本纪第八)中:“礼部奏请千秋节休假三日,及村闾社会”。
此处“社会”一词是目前见到的社、会两字的最早连用,意为:村民集会。
“社”原指祭神的地方。
《白虎通·社稷》说:“封土立社,示有土也”。
“会”为聚集之意。
后来两字连用意指人们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
古籍中有时也用“社”指志同道合者集会之所,如“文社”、“诗社”;或指中国古代地区单位,如“二十五家为社”。
2.在西方,英语Society和法语Société均源出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
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最先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
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
3.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和认知多种多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①一种观点被称作社会唯实论(social realism,又称社会实在论)该观点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
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斯宾塞、法国的涂尔干、德国的G.齐美尔和美国的斯莫尔等人。
②另一派叫做社会唯名派(social nominalism)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
个人才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其研究方法是从个人行为的细节上,或者从其行为中可能推知的事项上加以研究。
主要代表有法国的卢梭和G.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F.H.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等人。
这两种观点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也未免失之偏颇。
社会的本质既不是在整体、也不是在个人之中,而只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中去寻找。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社会学概论简答题 2

xx五种社会经济发展形态。
答:马克思主义五种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社会)7、马克思主义是怎样定义社会的?(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10、社会学创立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什么?答: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
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已慑得许多重大成果。
这就引导社会思想家用精确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
1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什么?答:①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来看待。
②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的。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④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容、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研究。
⑤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2、社会学研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或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是什么?)答:①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学地参与社会生活。
②增长社会管理的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出贡献。
③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④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做出贡献。
13、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答:观察法,试验法,比较法,历史法18、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1)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
(2)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
(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想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9、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①传授生活技能。
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教导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一、社会学的定义 : ( P2)社会学是对于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体制的综合性详细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和人。
社会指的是社会系统、构造、即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人就是社会中的主体,能够是个体的人,也能够是社会的人。
三、中国社会学界的主要社会学家及其主要看法(P8)中国社会学界 90 多年来大概有以下几种看法:(一)重视以社会为研究对象,代表性看法有:1.严复在1903 年第一版的《群学肄言》的前言中,以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由,揭露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识。
郑杭生在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并系统论证了以下定义 : 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转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详细科学3.以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同样是研究社会发展广泛规律的。
代表人物 : 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瀚笙等4.以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社会学概论》(试讲本)这样定义: 社会学是从改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经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构造、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台湾的一些学者也有近似看法(如杨懋春)(二)重视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1.以为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代表人物 : 孙本文2.以为社会学的主主旨趣 : “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代表人物 : 龙冠海3.以为“社会学是研究人们的社会性行为规律的科学”,代表人物 : 杨心恒等以为“社会学应当侧重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的固定化过程和固定化形式”,代表人物: 庞树奇(三)第三种种类的看法,其代表性建议为:1. 节余说2.学群说3.检查说4. 问题说5.不决说四、社会学的功能( P15)社会学拥有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建立和睦社会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科学功能)1.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1)向人们供应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绘)、为何(解说)、未来如何变化(展望)(2)社会学不单供应现成的社会知识,并且经过供应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的方法,帮助人们获取新的社会知识2.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从而帮助人们在保护和改良现存社会构造、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方面防止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为合理,更为切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就,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拟订正确的社会政策供应有依据的、经过论证的实质意义,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使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协调发展(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1.“增促社会进步”,就是增添和促使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连续发展以及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2.“减缩社会代价”,就是保障社会弱势集体的基本生活,保护社会弱者的基本权益,尊敬他们的人品尊严,要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另一层的意思就是指只管社会代价是不行防止的,但人们能够研究如何把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减小到最小范围的门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力: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1.“黄金时代”说是人们对奴隶制度的评价,是对社会变迁的理性思考,是古代社会第一个模糊的社会变迁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家,特别强调社会的有机统一性,他明确规定过级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应从属于它的整体。
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分化的结构,各个独立的要素在结合成整体的同时,仍保持着对整体的独立性。
2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作为同神律观念和宗教主权观念相对立的世界观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契约义务和社会关系的结构中探究社会起源的近代社会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是社会进步理论的一种形式,它认为人有“天赋权利”,社会发展是由“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人们订立契约,(人们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订立契约,保证社会良性运行)建立国家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天赋权利”。
社会契约论强调社会“是自私力量的自然状态的个人对现代国家和政治义务形成的自愿默认产物”而不是具有一定的世俗制度和过程的客观结构,强调人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是指超自然的历史过程。
3、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共同的目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维护资产阶级所有制和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讨论了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对名族性格、感情、道德、宗教、风俗、法律和国家政体的影响,他还讨论了历史演进理论和三权分立的学说。
伏尔泰的“自然法权论”寻找符合人类自然权利的社会立法原则。
他的“平等”、“自由”.卢梭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辩证法思想。
爱尔维修的肉体感受性理论、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教育万能论。
狄德罗的小康社会思想。
霍尔巴赫: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
4苏格兰的启蒙思想苏格兰启蒙运动对日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们反对把社会等同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契约关系,认为社会是具有自身固有历史的独特的结构。
休谟认为权威是以其实际效用获得公认的暴力与同意相结合的产物。
斯密、佛格森和米勒都把群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
亚当·斯密研究了商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结构,他划分了明显的三大社会阶级: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他还指出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市民社会的各种关系。
总之,苏格兰启蒙运动对社会学的重大贡献就在于:它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客观过程,是一定经济、社会和历史力量的产物,它可以通过经验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分析。
启蒙思想分别从三个方面影响了19世纪和20世纪的社会学:1、维科和佛格森等人的人本主义历史决定论2、孟德斯鸠、米勒以及佛格森的机械论思想3、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的批判理性主义。
5.实证主义与圣西门的“工业社会观”实证主义是启蒙运动的组成部分,认为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统计分析要应用到社会研究之中,并对社会现象作出因果解释。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和宗教迷信。
工业社会是圣西门创造的,他关注以消费为中心(自己消费,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向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社会转变的问题。
他一方面强调所有制与分工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结构意义。
另一方面又科学与知识精英的社会作用。
社会发展的实证阶段特征:1、科学处于中心地位2、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处于功能和谐状态3、市民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础,4、社会成员间是伙伴合作的关系5、社会是生产货物为中心的大工场,治人的权利变成治物的权利。
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英国功利主义的传统:(天赋权利的绝对化发展;谋求私利,损害他人利益是完全符合道义的)功利主义是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精打细算,都是尽量扩大个人的幸福或利益,尽量减少个人的痛苦或代价,所以人类的所有行动都是一种理性的合理的选择。
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实证主义一词是指:人们对知识应该作经验性的探求。
人们应该从他们的感觉体验或经验资料中最终获得他们的知识。
这种方法要求人们不应把神的启示或传统的规定当作知识的来源。
实证主义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它的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它把自然法则看成是对经验现象之间的某种统一关系的陈述。
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特别强调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差异。
自然法则只决定自然界中的事件,不能决定人类世界的事情。
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行为不能只描述它的外在表现,还要深入研究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即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历史主义的传统不主张去寻求社会发展的普遍法则,而是提倡研究某个社会的特定文化和它所经历的各个历史阶段,以实现对该社会的特有精神的理解。
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他们很不喜欢高度抽象和思辨的概念。
美国人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实用概念。
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情调个人的价值。
交换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的出现价值体现了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和社会改革。
美国社会学的这一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动向:宏观—微观的整合能动性—结构的整合理论的整合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凡事能从外部给予个人约束的或者普遍存在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在个人身上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2.特征:a.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具有客观性b.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 c.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3.两种类型:a.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b.属于集体的存在方式的形态学事实(涂尔干的分类标准是社会结构的简单或复杂程度) 4.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原则:a.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把社会作为“物”来考察 b.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它的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c.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必须将它放入一定的社会类型里进行考察)d.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其中第一原则是某一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第二,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5.如何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功能:a.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该从其他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b.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c.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6.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7.《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自杀论》是实证研究的典范8.机械团结:出现在不发达和古代社会中的团结。
(a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b社会各部分的相互依赖程度低 c.机械团结的社会的法律特征是压制性制裁)9.现代发达社会每个人按照社会分工执行某种专门的职能,涂尔干将这种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有机社会的法律是恢复性的)10.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11.涂尔干对社会分工进行功能分析,区分了常态分工和变态分工12.涂尔干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的社会分工13.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它规定社会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14.分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加。
人口的增加导致社会密度和社会容量的扩大,提高了社会生活的集约化程度15.自杀:任何一桩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受害者自身主动的或被动的行为,且受害者知道这一行为的后果的死亡事件16.自杀率: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自杀倾向,这种倾向的烈度是由自愿死亡的总数与各个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的人口之比来衡量,这种数据称为所研究社会的典型的自杀率17.社会学家主要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自杀,即社会自杀率的变化18.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19.四个类型(涂尔干):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动乱型自杀,宿命型自杀20.社会原因:a.利己: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b.利他型:社会组织高度聚合和社会整合力量过强的状态下产生的,它是个人对集体的牺牲 c.动乱型:由社会失范导致的自杀 d.宿命型:集体力量对个人的超强控制以及个人无法承受“过多的限制”所导致的21.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同自然环境和个人生理心理联系较少,它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所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22.利己型和失范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程度成反比关系,利他型和宿命型自杀率与社会整合成正比关系23.涂尔干认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的根本特征和真实本质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24.宗教区分神圣世界和世俗世界实际上是规定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宗教的神圣性就是其本质而言就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神圣性被涂尔干视为宗教的根本属性25.宗教是一种与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统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信奉他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26.宗教的主要成分不是教义部分,而是它的集体仪式活动。
(宗教仪式:a.消极膜拜b.积极膜拜)27.宗教仪式的社会功能:惩罚越轨行为,强制人们遵守社会规范,促使社会统一,加强社会整合,保存和传播社会文化,建立幸福的愉快感28.知识社会学:不仅宗教,知识也依赖并反映它的社会基础。
知识中的概念,分类,甚至科学理论也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的,就思维的基本概念而言,它们来源于人类的集体生活,并且反映社会的结构29.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特点(“社会学主义”):a.研究方法上的实证主义立场 b.研究重点上的社会结构分析,将其分析重点定位在社会结构层次上 c.研究倾向上的社会秩序情结(马克思重视社会内部结构的矛盾与冲突,孔德关注知识的进化,韦伯潜心于对“合理性的思考”涂尔干则关心社会秩序的维持和社会团结的加强)30.缺陷:a .他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原则,一来在分析集体意识时很难严格的实行,二来由于其忽视了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生成性和主观性,研究的效果将会受到质疑 b.涂尔干在其理论中强调热的社会性固然不错,但完全忽视社会微观层次即个人心理层次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心理特殊性征,也是不全面的 c.由于其功能分析过于偏重社会秩序,社会整和以及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作用,因此往往忽略由经济因素所以引起的社会分化,社会分层及由此而来的阶级冲突和斗争。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实证”的含义:实证意味着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2.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只是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3.实证方法首先在数学领域得到体现。
社会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研究运动规律的学科。
4.社会秩序论——(社会静力学):孔德将社会学基本内容划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
内容:人性结构、社会性质结构。
a .社会静力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b.“秩序”是孔德“社会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