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概念、现状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utbeam等将卫生知识知晓(health literacy)定义为:通过获取、理解和使用信息来提升和维持健康的能力[1]。在躯体健康领域,卫生知识知晓的例子包括理解和实践健康的饮食习惯,能采取措施避免某些疾病的高危因素,知道常见疾病的自我检查流程和急救技能,知道如何寻找与健康相关的知识等。尽管大众对躯体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已广泛认可,但对精神健康知识的重要性却相对被复视。本文试图将这一理念介绍给大众,同时整合相关领域的不同研究,确定该领域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概念
Jorm等[2]首先引入了精神卫生知识知晓(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帮助大家识别、处理或防止精神异常的知识和理念。MHL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识别特定的精神异常或不同类型心理痛苦的能力;②对于精神疾病风险因素、病因的知识和理念;③对自我救助的知识和理念;④对专业救助的知识和理念;⑤对促进识别和合理求助的态度;⑥寻求精神卫生知识的能力。
如果个体患有精神疾病或与精神疾病患者密切相处,他们会尝试各种方法来应付精神症状,而他们应对精神症状的行为会受其精神卫生知识水平的影响。倘若应付成功,他们掌控症状的行为将有助于减少症状带来的危害,并改变其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在此概念下,受精神症状影响的个体可看作是应付症状的第一主体,而专业帮助只是他们一系列尝试的应对措施中的一类。这一理念提示,我们应该提升公众基本的精神卫生知识和应付技能,使他们有能力来更好的处理其精神症状。精神疾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限的精神卫生资源常难以满足其要求,因此,提高大众的MHL水平,增强其自我救助能力就非常重要。2MHL现状
2.1对精神障碍的识别
已有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大众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
识别,结果发现,多数大众不能正确识别,也不能理解精神病
学相关术语的含意。例如,澳大利亚一项有代表性的调查发
现,当被访者被示一张患有严重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案例
(vignette)描述卡时,尽管大多认为案例人物患有某种严重精
神疾病,但能说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比例分别为39%和27%,且在抑郁症案例中,11%的人认为患者属于躯体疾病[1]。其后,澳大利亚[3-9]、德国[10,11]、意大利[12]、日本[13]、马来西亚
[14]、南非[15]、瑞士[16]及瑞典[17]等国家,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类似研究,这些研究结果一致性地发现大众对精神障碍的识别水平低,且他们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理念与专业化的治疗理念有明显差异。调查还发现,人们缺乏对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认知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常常将精神分裂症与人格分裂相联系;公众对抑郁的情绪症状理解较好,但对其躯体症状却知之甚少。
不能使用精神病学术语或缺乏对精神疾病症状学知识
的理解会影响对疾病的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精神卫生知
识的缺乏,可能导致患者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困难。尽管
医师的访谈技巧和知识水平与疾病的检出率有关,但如患者
自身有一定的精神卫生知识,能陈述其自身的心理问题和症
状表现,GP或综合科医师就更可能第一时间检查出个体是
否有精神异常,这样患者就更可能得到及时治疗。
2.2对病因的知识与理念
在西方国家,人们大多认为抑郁和精神分裂症是由社会
环境,尤其是最近的应激源所致[18]。尽管现在的研究也认可
应激性生活事件在引发抑郁症中的重要性,但对于精神分裂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概念、现状与对策
罗小阳,刘铁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长沙410011)
【摘要】对躯体疾病知识普及的益处已被广为接受,但有关精神疾病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却相对被忽视。本文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的概念、现状与临床涵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提高MHL水平的可能策略。
【关键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概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14)06-1124-04
Mental Health Literacy:Concept,Current Cond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LUO Xiao-yang,LIU Tie-qiao
Mental Health Institute,th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 【Abstract】Although the benefits of public knowledge of physical disease are widely accepted.However,knowledge about mental disorders(mental health literacy,MHL)has been comparatively neglected.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MHL,reviewed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t of MHL,and suggested a range of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MHL.
【Key words】Mental health literacy;Concept;Current condition;Countermeasure
症来说,却更是诱发因素而非致病原因,但大众却还是普遍认为环境因素更为重要[9,18,19]。
文化因素也会影响MHL,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超自然现象如巫术、魔法等,常被认为是导致精神错乱的原因,这在西方国家非常罕见[1]。对致病原因的理解会影响患者的求助方式和对待治疗的态度。例如,在马来西亚,人们对超自然原因的信仰,导致其更多地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而不选择精神药物治疗[1]。我国的临床实践中也发现,相当部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接受专业化治疗之前,常会寻求迷信、巫术、气功、中草药等非主流的治疗方法,有些患者即使专业医师反复解释劝说,也会拒绝接受精神科药物治疗。
2.3对求助的知识与理念
2.3.1有关自助与助人的知识与理念即使是达到了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也只有部分会寻求专业帮助,因此,自助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调查发现,如果让大众给有用的干预措施排序,自助干预排在最前[20-23]。在这些自助干预措施中,以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参与愉悦的活动,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以及体育锻炼等最受推崇。不幸的是,相比于专业帮助,自助干预的有效性尚无足够的证据支持,尤其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接受询证为证据的专业帮助,则有可能延误治疗。因此,对于自助干预疗法还需更深入的评估,以便为大众提供更合理的建议。青少年患者当体验到心理问题时一般会先求助于父母和朋友,且认为这一求助方式对患者有益。而这一点也被认为是青少年如何给同伴提供心理急救的关键信息之一,即要让患者的一个成年亲友知道患者的问题[24]。不幸的是,如果患者的成年亲友没有正确的精神卫生知识和求助理念,就可能延误治疗。
如何帮助别人也是精神卫生知识的组成部分之一。遗憾的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瑞士学者调查发现,大众在处理心理疾病时常感无所适从,由于缺乏足够的相关知识,他们声称不知道该如何做,而且害怕做错[1]。
2.3.2有关专业帮助的知识与理念不少研究者调查了公众对各种专业帮助的态度。早期一些发达国家的调查发现[1],大众认为GP对于抑郁症的帮助要大于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师,但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师更有助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在发展中国家,对专业帮助的理解则有不同。例如,在埃塞俄比亚,传统的治疗方式,如巫术、圣水及中草药被更多的人用来治疗各种精神疾病,与之相反,躯体健康问题则更多地采用药物治疗。
新近的调查同样发现,与专业帮助和药物治疗相比,不同年龄段的公众均更愿意推荐那些非专业化的治疗方式,如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锻炼,改变生活方式等[20-23]。
Melas等最近在瑞典的调查发现,公众首选推荐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专业帮助的比例分别为22.5%和32.6%[25]。与抑郁症患者相比,公众更多推荐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专业帮助[20]。
在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方面,许多国家出现惊人一致的调查结果,大众普遍对精神药物治疗持负面态度,且对精神药物治疗的态度与精神科医师的认同有很大差异,大众普遍认可躯体疾病需要药物治疗,但却不认可精神疾病需要药物治疗[1,26]。大家对精神药物治疗的负面态度给出的理由常常是担忧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依赖性或大脑损伤,或认为药物只是对症而不是对因治疗[1]。对于这些发现,一种解释是大众对常用的精神药物苯二氮卓类的负面属性很熟悉,由此可能推论到其他精神药物。的确,普通大众并不熟悉不同类型精神药物的属性,由此产生的误解也就可以理解。
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普遍认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是治疗精神疾病的积极方法。更令人惊讶的是,公众认为心理干预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高度有效的方法,甚至可以治疗痴呆症[1]。此外,大众认为“自然”疗法,如维生素和草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不具有负面效应[9]。
上述调查提示,以询证医学为证据的精神疾病的主流治疗模式,即专业化治疗和药物治疗并没有被大众广为接受。公众的认识理念所带来的最可能和最明显的负面后果是:不寻求专业帮助,不接受药物治疗,不遵循医师建议,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延误。公众对专业帮助的认可态度会影响患者寻求帮助的方式。Dew等发现,如果有人建议抑郁症患者去寻求专业帮助的话,那么他/她的求治方式很可能就会转向专业帮助,从而尽快的接受规范化治疗。所以,大众对治疗方法的观点对身边有病个体的治疗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3对促进识别和寻求帮助的态度
大量研究发现,与精神障碍相关的病耻感(stigma)是阻碍求助行为的主要障碍之一[27-29]。例如,相比于躯体疾病,德国大众更不愿意与亲友们讨论精神疾病;在美国,许多抑郁症患者不愿意寻求治疗,因为担心会对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在英国,大多数公众不愿向GP咨询抑郁症,主要是害怕
GP认为他们心理不平衡或有神经质;印度的研究发现,患者在陈述精神疾病时,会采用躯体不适的术语而不用心理术语。一些研究还发现,儿童和年轻人更易于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耻辱感[28-30]。在大众心目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较抑郁症患者会有更为严重的病耻感[31]。
病耻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严重程度与MHL有关。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越多,其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程度越轻[28,32]。
4有关寻求精神卫生知识信息的方法与途径较少有人系统研究人们获取精神卫生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个人自身或其家人朋友的经历可能是获取此类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33%的受访者引用其他精神疾病患者的经历作为自己获取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10%的人是从其亲友处获取信息[33]。最近,Cunningham等调查了大众寻求精神卫生知识和治疗的方式,发现28.7%的人更愿意在网上获得由有类似经历的患者所推荐的帮助信息,30.1%的人更愿意阅读由医生、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推荐的书本、小册子来获取信息,41.2%愿意接受一些关于疾病的简短信息而不会花大量时间到网上咨询或阅读相关书籍。所有参与者均更愿意接受一些能减轻焦虑抑郁的其他方法而不是心理学途径和药物治疗。作者认为,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需要各种媒体的参与[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