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合集下载

11701工作面瞬变电磁报告

11701工作面瞬变电磁报告

永贵能源糯东煤矿11701工作面迎头处瞬变电磁探测成果报告编制:审核:部长:总工程师:编制日期:年月日报告编号13-05-2211、工程地质概况及探测任务1.1工程概况1)工作面位置11701工作面正下方为11901回风顺槽平均间距12m,下伏采空区为12001采空区,平均间距20m,东邻11703采空区;南侧为一号回风大巷;北距一采区边界约540m。

2)工作面范围、面积11701采面在一采区北翼17号煤层中,上顺槽开口位置在BGh导线点处(开口坐标为:x=2813199.523,y=35487634.039),下顺槽开口位置为北翼轨道BG4号导线点前10.619m处(开口坐标为:x= 2799391.965,y=35496746.321),下顺槽为沿空掘巷(沿11703回风顺槽留5m煤柱)采面顺槽方位角为19°10′,采面设计走向长445m,切眼长110m,可采储量15.3万吨。

3)四邻及地表情况工作面均不受四邻采掘活动影响。

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位于糯东村以东约660m(平距),柏家大地西北方约830m(平距),骆马山下方,工作面对应地面无建筑物,多为农田、沟谷,地面标高+1682~+1833m,工作面埋深约420m。

1.2地球物理勘探前提从电性上分析不同地层的电性分布规律为:煤层电阻率值相对较高,砂岩次之,粘土岩类最低。

由于煤系地层的沉积序列比较清晰,在原生地层状态下,其导电性特征在纵向上有固定的变化规律,而在横向上相对比较均一。

当存在构造破碎带时,如果构造不含水,则其导电性较差,局部电阻率值增高; 如果构造含水,由于其导电性好,相当于存在局部低电阻率值地质体。

综上所述,当断层、裂隙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发育时,无论其含水与否,都将打破地层电性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变化规律。

这种变化规律的存在,为以岩石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2、瞬变电磁基本原理概述2.1瞬变电磁法概述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又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或TD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2接地线源(电极)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线源(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

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报告根据使用瞬变电磁法进行的超前探物探测,以下是我们得出的报告:1. 概述: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用于获取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和电磁性质。

通过将电磁信号传播到地下并测量其响应,可以识别地下的物质组成和特征。

本次超前探物探使用了瞬变电磁法进行地下探测。

2. 实施过程:在超前探物探中,我们选择了适当的瞬变电磁法仪器,并依据待探区域的需求进行了测量。

仪器通过发送短时间的脉冲电磁信号到地下,然后记录接收到的反射信号。

使用不同的接收器和电磁信号传播路径,我们可以获取地下不同深度的信息。

3. 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磁信号强度和延迟时间,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介质的电导率分布情况。

具有高电导率的地下介质可能表示存在含水层或含有金属成分的区域,而低电导率则可能表示存在岩石或矿物质。

- 地下构造特征:通过观察接收到的电磁信号的强度和形状变化,我们可以确定地下的构造特征,例如断层、裂隙或洞穴等。

这些特征对于地质和工程勘察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地下水资源:根据电磁信号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我们可以推断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水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提供了重要的地下信息,有助于了解地下介质的性质、构造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更全面地了解地下情况,并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请注意,以上报告仅根据文本理解和常识假设生成,具体的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测报告需要根据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写。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

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根据要求,以下是关于XX煤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报告,报告内容将包括原理、应用、结果分析等方面。

一、引言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是一种应用于煤矿勘探中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通过测量地下矿藏特征的变化,可以提供煤矿资源及其分布的相关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探讨XX煤矿中瞬变电磁超前探测的应用效果及结果分析。

二、原理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利用瞬变电磁场的特性,通过发射线圈产生电磁场,再利用接收线圈接收地下物质对电磁场的响应。

当电流在线圈中瞬时变化时,产生的电磁场会引起地下各种物质中的电流和电磁场的变化。

通过测量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得到地下物质的电阻率、磁导率等信息,从而判断地下矿藏的存在与性质。

三、应用1.地下矿藏勘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用于地下矿藏的勘探,通过测量地下不同深度的电磁特征,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煤矿分布情况,并提供有关煤矿储量和质量的信息。

2.煤层顶板检测:通过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检测煤层顶板的电磁特征,判断煤层顶板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如弱面、裂隙等,从而提前预防煤层顶板的塌陷和事故的发生。

3.煤层气勘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可以用于煤层气的勘探,通过测量地下煤层气体的电磁特征,可以判断煤层气的存在及储量情况,并提供对煤层气开采的指导。

四、结果分析在XX煤矿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工作中,我们运用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仪器,对特定区域进行了勘探。

1.地下煤矿分布情况:通过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我们确定了XX煤矿的分布情况,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煤矿资源,为煤矿的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

2.煤层顶板异常情况:我们发现了煤层顶板的一些异常特征。

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预测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塌陷和事故的发生。

3.煤层气储量预测:通过对煤矿区域进行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我们确定了煤层气的存在,并对其储量进行了初步预测。

这为后续的煤层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是一种有效的煤矿勘探方法,可以提供地下矿藏的相关信息。

瞬变电磁法报告

瞬变电磁法报告

瞬变电磁法报告引言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TEM)是一种非侵入性地下物探方法,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

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可以获取地下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信息,从而推测地下的地质结构和水文特征。

本报告将介绍瞬变电磁法的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其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情况。

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场传播理论的。

其核心原理是在地下埋设主发射线圈和用于接收电磁信号的线圈,通过给主发射线圈施加瞬变电流,产生瞬变电磁场。

这个瞬变电磁场会感应地下的电流,进而产生感应电磁场,其中电磁场的传播过程会导致接收线圈中电磁信号的变化。

通过测量接收线圈中的电磁信号变化情况,可以推测地下介质的电阻率和电导率等物理参数。

仪器设备瞬变电磁法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两部分。

发射线圈通常由一对同心圆线圈组成,中间隔离一段距离,并通过一个高电压电流源施加瞬变电流。

接收线圈通常也是一对同心圆线圈,与发射线圈对应放置。

为了减少噪音干扰,接收线圈一般会使用差分模式进行测量。

此外,为了提高测量精度,仪器还包括数据采集设备、控制器和电缆等。

数据处理方法瞬变电磁法的数据处理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预处理和解释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校正和数据滤波。

校正过程主要是对接收线圈信号进行校正,去除仪器和噪音引起的偏移。

滤波过程主要是对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去除高频噪音和低频漂移等。

解释处理是根据已校正并滤波的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反演算法对地下电阻率进行推测。

常用的解释处理方法包括二维反演、三维反演和测深等。

应用情况瞬变电磁法在矿产勘探、地质调查和水资源评价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矿产勘探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探测地下的矿床和矿体分布情况,帮助寻找矿产资源。

在地质调查中,可以利用瞬变电磁法推测地下构造和地质体分布,辅助地质勘探和地质灾害预测。

瞬变电磁法实验报告

瞬变电磁法实验报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瞬变电磁法勘察
实验地点:辽宁工大北校区
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
实验时间: 2019.11.23
实验目的:
(1)了解瞬变电磁法勘察操作步骤;
(2)了解瞬变电磁勘察原理;
(3)了解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方法。

(4)场地地层及地下水情况勘察。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由图综合分析可知,掌子面正前方探测范围70~100m内存在相对低阻异常区,推测该范围内地层含水量相对较高,但其存在径流性地下水的可能性较小;掌子面正前方0~70m范围内视电阻率相对较高,该区域地层含水量少,不存在径流性地下水。

实验指导教师签字:。

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瞬变电磁报告(最终)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编写单位: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报告编写: 张克丁薛海峰郭超凡张立项目负责: 郭有学总工程师: 郭有学总经理: 罗玉彬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1.1目的与任务 (1)1.2矿山基本情况 (1)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 (2)1.4以往地质工作 (3)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2.1地层 (5)2.2水文地质概况 (9)2.2.1含(隔)水层 (9)2.3.2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1)2.3地球物理特征 (12)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14)3.1仪器与工作参数 (14)3.2测量工作 (14)3.3完成实物工作量 (15)第四章成果分析 (23)4.1资料处理 (23)4.2资料解释 (25)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1)5.1结论 (41)5.2建议 (41)第一章概况1.1目的与任务受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委托,在新丰煤矿采矿区内开展物探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应用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基本查明矿区内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查明老空区、废弃井筒的积水情况、查找区内的富水异常区等,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2 矿山基本情况新丰煤矿前身为国有登封市新新煤矿,始建于1952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9月进行改扩建设计,设计年产量60万吨,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为“六证齐全”矿井。

新丰煤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一3煤层,采用立井两水平双翼上下山开拓。

矿井一水平标高+88m,二水平标高-156m。

矿井共四个井筒,主井属改扩建井,改扩建结束后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副井(原七井)现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煤、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改扩建结束后,该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东风井和回风斜井(反斜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分别担负矿井东西两翼回风任务。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煤矿等地下资源的开采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在煤矿等地下资源开采过程中,水害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为了提高煤矿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我国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矿井水害的防治工作,并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水害预测和防治。

瞬变电磁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在煤矿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瞬变电磁法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提高自身在矿井水害防治方面的技能。

二、实习内容1. 瞬变电磁法原理学习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对低阻体敏感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探、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调查等领域。

2. 瞬变电磁法设备操作在实习过程中,参加了瞬变电磁法设备的操作培训,学习了设备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管理。

实际操作过程中,参与了设备组装、现场布设、数据采集、数据下载等环节,掌握了设备操作的整个流程。

此外,还学习了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备参数,以获得更准确的探测结果。

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瞬变电磁法实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相关软件的使用,掌握了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去噪、曲线拟合、电阻率计算等。

在实际操作中,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探测结果。

4. 实习成果分析与应用通过对实习成果的分析,发现瞬变电磁法在矿井水害预测和防治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实习成果表明,瞬变电磁法能够有效识别矿井中的积水区、破碎带等地质异常区,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8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

8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

xxx煤矿xxx皮带巷xx#点前xxm处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报告Xxx矿地测科xx年xx月xx日目录1 任务和目的 (1)2 工作面概况 (1)3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3.1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 (1)3.2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原理 (2)4 井下探测工作 (3)4.1探测仪器 (3)4.2探测参数与测点布置 (3)5 矿井瞬变电磁法的资料解释 (4)5.1水平顺层方向平探测情况 (5)5.2向下6°水平方向探测情况 (6)6 结论及建议 (7)7 附图××××矿××××皮带巷瞬变电磁超前顺层探测成果图 (8)附××××皮带巷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成果表 (9)1 任务和目的xx年xx月xx日,xx科对xxx皮带巷xx#点前xxm处掘进头进行瞬变电磁探测工作。

本次探测任务是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xxx皮带巷xx#点前xxm处掘进前方煤岩层富水情况。

2 工作面概况包含内容:①工作面位置;②地质构造、煤层赋存、顶底板岩性;③迎头淋水情况;④是否停电、底板积水、锚网情况、生产机械位置;⑤主要水害概述。

3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3.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或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简单地说,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电磁感应定律。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

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方法中的平移算法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方法中的平移算法

全空间瞬变电磁法资料解释方法中的平移算法的报告,600字
全空间瞬变电磁(TEM)法的平移算法是一种推断地表表面
电阻率的数值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测量分布在大范围内的电储存库容积,为地质研究和深部勘探提供了正确的结果。

平移算法的原理是将源和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扩展并将其投影到探测点处,然后从探测点处计算变化。

它是基于瞬变电磁机理的一种近似解法,它能够有效地排除环境因素、地形差异和地下构造的影响,让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平移算法的原理是:先将源点移动到探测点,利用源点模拟真实情况,移动源点时可以采取沿着特定方向移动或特定距离移动;其次,根据探测点的位置,计算游离电流信号的大小;最后,根据游离电流大小和源点的位置,计算出探测点的电阻率。

由于平移算法在计算机上已经得到了成功实现,所以它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计算算法。

这种算法可以有效的排除环境因素、地形差异和地下构造的影响,而不受深度的限制,可以有效的测量大范围内的地表电阻率。

此外,平移算法对精度要求也比较低,可以有效应对实际测量场景中出现的各种不规则现象。

总之,全空间瞬变电磁(TEM)法的平移算法是一种有效的
推断地表电阻率的数值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测量大范围内的地表电阻率的难题,而且具有准确性高、精度要求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瞬变电磁法资料

瞬变电磁法资料

第1章概述瞬变电磁法,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空中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电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断电后,感应电流由于热损耗而随时间衰减。

1、原理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也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它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上的时间域人工源电磁探测方法。

它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其激发下,地下地质体中产生的感应涡流将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感应电磁场。

该信号和地下地质结构的电性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过研究瞬变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见图1。

其衰减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和晚期。

早期的电磁场相当于频率域中的高频成分,衰减快,趋肤深度小;而晚期成分则相当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

通过测量断电后各个时间段的二次场随时间变化规律,可得到不同深度的地电特征。

瞬变电磁法是在没有一次场背景情况下观测研究二次场,简化了对探测目标产生异常的研究。

该方法以其装置轻便、受旁侧影响小、高工效、低成本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金属矿和煤田地质勘探、工程物探、地下水与地热勘探、采空区与岩溶发育带探测及环境灾害地质调查研究等诸多领域。

由于方法本身的属性,不宜在高压超高压输变电线路、铁路等强干扰源附近采集资料,这也为相关规范、技术规程所规定。

2、优点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如下优点⑴由于施工效率高,纯二次场观测以及对低阻体敏感,使得它在当前的煤田水文地质勘探中成为首选方法;⑵瞬变电磁法在高阻围岩中寻找低阻地质体是最灵敏的方法,且无地形影响;⑶采用同点组合观测,与探测目标有最佳耦合,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辨能力强;⑷剖面测量和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工作面物探瞬变电磁报告(1)

工作面物探瞬变电磁报告(1)

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二O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目录一、勘探目的及任务二、瞬变电磁技术原理三、仪器选择及质量评述四、工作方法及工作量工作面瞬变电磁勘探报告一、勘探目的及任务本次瞬变电磁勘探目的是查明工作面煤层底板以下80m范围内岩层赋水性情况,划分煤层底板岩层贫、富水区域及富水区导高位置,评估工作面回采时水患威胁性,为合理安排防治水工程、避免严重水害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工作面简略地质情况为:开采X煤,煤厚平均为1.8m。

煤下距太原组L7-8灰岩约为24m、距L1-3灰岩约为51m、距寒灰约为76m,寒灰水压为2.2MPa。

地层平均倾角为20°。

二、瞬变电磁技术原理瞬变电磁技术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地下介质中引起的二次感应涡流场,从而探测介质电阻率的一种方法。

如下半空间探测原理图(图1)所示,当发射线圈中电流突然断开后,地下介质中就要激励起二次感应涡流场以维持在断开电流以前存在的磁场。

二次涡流场呈多个层壳的“环带”型,其极大值沿着与发射线圈平面成30º倾角的锥形斜面随着时间的延长向下及向外传播,不同时间到达不同深度和范围。

二次涡流场的表现与地下介质的电性有关。

同类岩层相比,岩层较为完整时视电阻率一般相对较高,引起的涡流场较弱;而岩层破碎尤其是富水时视电阻率较低,引起的涡流场较强,所以通过观测二次涡流场就可以了解地下介质的视电阻率分布情况,进而判断地层岩性、赋水性和构造等特征。

三、仪器选择及质量评述1、仪器选择本项瞬变电磁勘探采用加拿大GEONICS公司生产的最新式PROTEM +TEM-47(增强型)瞬变电磁仪,仪器探测精度高,盲区小,抗干扰能力强,主要技术参数如下:2、质量评述由于13110工作面机巷和风巷部分巷道段存放有大块金属物、尤其是切眼附近金属物较多,机巷中间铺有皮带、旁边有水沟,造成探测线圈布置困难,这些因素对物探数据采集和资料解释存在一定影响。

瞬变电磁法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法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接收地下介质产生的二次电磁场,从而探测地下介质的变化。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仪器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实际应用。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理论;2. 掌握瞬变电磁仪器的操作方法;3. 学会瞬变电磁法的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4. 增强野外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认识。

三、实习内容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和理论(1)瞬变电磁法原理:瞬变电磁法是利用地下介质对脉冲电磁场的响应来探测地下介质的变化。

当脉冲电磁场作用于地下介质时,地下介质中的自由电荷会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运动,从而形成二次电磁场。

通过接收二次电磁场,可以了解地下介质的电性结构。

(2)瞬变电磁法理论:瞬变电磁法理论主要包括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传播理论、电磁感应理论等。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的运动规律,电磁波传播理论描述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电磁感应理论描述了地下介质对电磁场的响应。

2. 瞬变电磁仪器操作方法(1)仪器准备:在野外进行瞬变电磁法测量前,首先需要对仪器进行准备,包括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完好、电池电量是否充足、线缆连接是否牢固等。

(2)仪器操作:瞬变电磁仪器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设置测量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测量参数,如发射频率、脉冲宽度、采样率等。

②布设测线:根据设计好的测线,将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按照一定距离进行布设。

③数据采集:启动仪器,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状态,确保数据采集质量。

④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计算机,以便后续处理。

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和解释(1)数据处理: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噪声、校正时间等。

新井矿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实验报告

新井矿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实验报告

瓮安煤矿有限公司新井矿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实验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科资源仪器探测研究所武汉地大华睿地学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5月22日翁安盛源煤矿有限公司新井矿井2126回风巷瞬变电磁法超前探物探实验报告一、物探勘探任务及目的为了避免巷道掘进中直接揭露含水构造,根据现场巷道施工情况,2126回风巷巷道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进行超前探测,探测前方100m范围内、顶板斜45°方向向上100m范围内、顶板斜30°方向斜向上100m范围内含水构造发育情况;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结合矿方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切眼外侧的富水性分布进行分析。

主要任务及目的如下:1、探测2126巷顶板、顺层方向方向的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2、对测区内煤层开采或水害治理提供物理探测技术依据。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二、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及工作方法2.1矿井瞬变电磁(TEM)的原理矿井瞬变电磁和地面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的一样的,理论上也完全可以使用地面电磁法的一切装置及采集参数,但受井下环境的影响,矿井瞬变电磁法与地面的TEM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相比又有很大的区别。

由于矿井轨道、高压环境及小规模线框装置的影响,在井下的探测深度很受限制,一般可以有效解释200m 左右。

另外地面瞬变法为半空间瞬变响应,这种瞬变响应来自与地表以下半空间层,而矿井瞬变电磁法为全空间瞬变响应,这种响应来自回线平面上下(或两侧)地层,这对确定异常体的位置带来很大的困难。

实际资料解释中,必须结合具体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综合分析。

瞬变电磁法或称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射一次脉冲电磁场,在一次脉冲电磁场间歇期间,利用不接地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于地面或井下设置通以一定波形电流的发射线圈,从而在其周围空间产生一次磁场,并在地下导电岩矿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目录1.探测任务 (1)1.1探测任务及目的 (1)2.探测方法原理 (1)2.1 探测方法原理 (1)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3)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3.1使用仪器及参数 (4)3.2工作方法 (6)3.3技术措施 (8)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 (8)4.资料处理及解释 (8)5.结论 (11)6.存在问题及建议 (11)山西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有限公司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山西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范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山西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1.1探测任务及目的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2.1 探测方法原理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

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

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内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

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

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克井二矿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克井二矿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鹤济克井二矿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成果报告资料解释:陈国申陈文东报告编制:于利锋陈文东审核:于利锋鹤煤公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0一二年三月十二日一、工程概况本次探测的目的是采用加拿大Geonics公司研制生产的PROTEM47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初步查明克井二矿11011工作面上、下顺槽掘进头和皮带下山的赋水情况。

根据矿井提供的相关资料,其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如下:11011采区及皮带下山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奥陶系、寒武系岩溶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距二1煤层底板80.17米。

太原组下段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石灰岩L1 ~L4组成其中L1较发育,太原组下段石灰岩总厚度13米距二1煤层底板43.14米。

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含水层为石灰岩由L7~L9石灰岩组成其中L8较发育,厚度10.40m, 含水层为底板直接冲水含水层,距二1煤层底板9.95米。

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一般有1—9层厚度13.85—55.51米裂隙发育,该含水层距二1煤层与第四系接触部位受孔隙水补给,为二1煤层的顶板直接冲水含水层,在开采条件下隙含水会进入矿井,但有于富水性弱一般以淋水和小股状进入矿井,一般不会对矿井构成威协。

顶、底板砂岩属于孔隙、裂隙含水层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所含水量富水性较强,对在二1煤层上基岩厚度较薄时孔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成为二1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对安全施工构成水患威胁。

二、完成工作量本次探测于11011上、下顺槽掘进头和皮带下山掘进头进行,上顺槽掘进头位置为△117导线点向前29m,下顺槽掘进头位置为△108导线点向前2.5m,皮带下山掘进头位置为皮带下山与11011下顺槽交叉口向下5m,超前探测以掘进头正前方为零度方向,分为左40°、左20°、正前0°、右20°、右40°五个方向进行探测,每个方向在垂直方向上以煤层为基准进行上45°、0°(顺煤层)、下45°三个角度进行探测:三、资料解释本次瞬变电磁勘探初步圈定8个低阻异常区,具体位置如图所示红线区域。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

井下瞬变电磁报告————————————————————————————————作者:————————————————————————————————日期:目录1.探测任务 01.1探测任务及目的 02.探测方法原理 02.1 探测方法原理 02.2 矿井瞬变电磁的特点 (2)3.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3)3.1使用仪器及参数 (3)3.2工作方法 (5)3.3技术措施 (7)3.4本次工作情况及质量措施 (7)4.资料处理及解释 (7)5.结论 (10)6.存在问题及建议 (11)山西煤业运销集团同富新煤业有限公司为安全生产,按照“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委托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以下简称山西物化院)对该矿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前方100米半圆范围地层赋水情况进行井下瞬变电磁探测工作,山西物化院于2013年10月14日进行了井下现场资料采集工作,经认真处理分析,提交本次井下瞬变电磁探测报告。

1.探测任务1.1探测任务及目的1)超前探基本测线4条,每条测线11个物理点,2)探测10101辅助运输顺槽开口向里21m处顶板,顺层及底板的前方100米低阻体异常及分布范围。

3)为布置探防水钻孔设计提供依据。

2.探测方法原理2.1 探测方法原理瞬变电磁法属时间域电磁感应方法。

其探测原理是:在发送回线上供一个电流脉冲方波,在方波后沿下降的瞬间,产生一个向发射回线法线方向传播的一次磁场,在一次磁场的激励下,地质体将产生涡流(见图2-1),其大小取决于地质体的导电程度,在一次场消失后,该涡流不会立即消失,它将有一个过渡(衰减)过程(见图2-2)。

该过渡过程又产生一个衰减的二次磁场向地质体内传播,由接收回线接收二次磁场,该二次磁场的变化将反映地质体的电性分布情况。

如按不同的延迟时间测量二次感生电动势V(t),就得到了二次磁场随时间衰减的特性曲线。

如果没有良导体存在时,将观测到快速衰减的过渡过程(见图2-3);当存在良导体时,由于电源切断的一瞬间,在导体内部将产生涡流以维持一次场的切断,所观测到的过渡过程衰变速度将变慢,从而发现导体的存在。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报告

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报告

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报告XXXX有限公司20XX年4月14日目录1、目的任务 (1)2、探测区概况 (1)3、本次使用仪器及原理 (2)4、现场数据采集及参数选择 (4)5、数据处理及分析 (6)6、综合成果 (9)7、结论及建议 (9)1、目的任务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为摸清掘进巷道前方富水异常区分布情况,特委托XXXX有限公司对该矿井三采区回风巷进行瞬变电磁法跟踪超前探测工作,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本次井下瞬变电磁超前探测位置为三采区回风巷开口161m处(3#测点前28m处)掘进头,探测任务是:对三采区回风巷开口161m处(3#测点前28m处)掘进头前100m(探测距离)范围内富含水异常体进行探测,并圈定富水异常体范围及位置。

2、探测区概况2.1 探测区位置概况本次探测位置为三采区回风巷开口161m处(3#测点前28m处)(图2-1)。

三采区回风巷位于井田中部,巷道走向为东南向。

南部为三采区机轨巷,东北部尚未布置工作面。

图2-1 探测位置示意图2.2地质概况现开采3号煤层,煤层厚度为4.50~6.30m,平均厚度为5.99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有1~3层砂质泥岩夹矸,最常见的是位于煤层中下部的一层夹矸,厚度为0.10~0.50m。

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

上距K8砂岩28.60~63.10m,平均为35.55m,下距K7砂岩12.50~23.50m,平均为14.50m。

根据矿方提供的资料显示,本次探测范围内尚未发现断层、陷落柱等构造。

2.3水文地质情况根据本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可知,三采区掘进巷道主要水患有3号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及采空区积水。

顶板砂岩裂隙水为3号煤层直接充水水源,渗透系数0.0161m/d,单位涌水量为0.0109L/s.m,含水层富水性弱。

根据《XXXX集团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可知:本矿3号煤层采空积水区共有13处,估算采空积水区面积为354877m2,积水量为498602m3;巷道积水2处,积水量为28809m3,三采区有一处积水区,编号7#,位于三采区机轨巷东北部。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瞬变电磁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简称TEM)是一种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广泛应用的电磁勘探方法。

该方法利用人工产生的脉冲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产生瞬变电磁场,通过测量地表电磁场的变化,从而探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解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勘探方法;2. 掌握瞬变电磁法设备的使用方法;3. 学习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瞬变电磁法基本原理瞬变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脉冲电磁场在地下介质中产生瞬变电磁场,从而探测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具体过程如下:(1)产生脉冲电磁场:通过发射线圈产生脉冲电流,从而在地下介质中产生脉冲电磁场。

(2)测量地表电磁场:利用接收线圈测量地表电磁场的变化,包括时间域和频率域。

(3)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的电磁场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提取地下介质的信息。

2. 瞬变电磁法设备操作本次实习使用的瞬变电磁法设备包括发射机、接收机、数据采集器和地面天线等。

以下是设备操作步骤:(1)连接设备:将发射机、接收机、数据采集器和地面天线按照要求连接。

(2)设置参数:根据勘探目标和场地条件,设置发射机频率、脉冲宽度、采样率等参数。

(3)启动设备:启动发射机和接收机,开始数据采集。

(4)数据采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5)结束采集:完成数据采集后,关闭设备。

3. 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和分析瞬变电磁法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提高数据质量。

(2)时间域分析: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时间域分析,提取地下介质的时间响应函数。

(3)频率域分析:将时间响应函数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频率域响应函数。

简述瞬变电磁法(TEM)的研究现状、进展与问题

简述瞬变电磁法(TEM)的研究现状、进展与问题

摘 要 : 近年来 ,由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 、勘查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瞬变电磁法 ( TEM )的自 身优点 ,使得 TEM 方法从仪器到方法技术均获长足进展 。在此 ,简述了 TEM 仪器及方法技术的 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结了 TEM 的应用领域 ,分析了 TEM 方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讨了 TEM 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110·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9卷
[ 11 ] 熊彬 ,罗延钟 ,强建科 . 瞬变 电磁 2. 5 维反演 中灵敏 度矩阵计算方法 ( Ⅰ) [ J ]. 地 球物理 学进展 . 2004, 19 ( 3) : 6161
[ 12 ] 雷达 . 瞬变电磁法数据提取纯异常 方法技术 [ J ]. 物 探与化探 , 2004, 28 ( 4) : 3201
[ 8 ] 李貅 , 郭文 波 , 胡建平 . 瞬 变电磁 测深 快速 拟地 震解 释方法及应用效果 [ J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 2001, 23 (03) : 42.
[ 9 ] 罗四维 . 人 工神经 网络 建造 [ M ]. 北京 :中 国铁 道出 版社 . 2000: 103.
[ 10 ] 陈 易玖. 小框瞬变电磁法 ( TEM )的勘探 深度 [ J ]. 湖 北 地矿. 2003, 17 ( 4) : 38.
[ 13 ] 薛云峰 ,孙晓暾 ,孙雅 芳. 瞬变 电磁电 阻率成 像法探 测岩体渗漏 通道的 研究 及应用 [ J ]. 水 文 地质 工程 地质 . 2004, 31 ( 3) : 961
[ 14 ] 郭 文波 ,宋建平 ,李正宇 . 小波 分析在 T EM 资料处 理中的应用 [ J ]. 矿产与地质 , 2006 , 20 (4~5).
勘测 ,风化层厚度勘查 ,水文地质分层等。 (2)断裂调查 : 基岩断裂及活动断裂勘查 ; 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二〇一二年五月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编写单位:河南中州地矿岩土水务有限公司报告编写: 张克丁薛海峰郭超凡张立项目负责: 郭有学总工程师: 郭有学总经理: 罗玉彬提交时间: 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1.1目的与任务 (1)1.2矿山基本情况 (1)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 (2)1.4以往地质工作 (3)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5)2.1地层 (5)2.2水文地质概况 (9)2.2.1含(隔)水层 (9)2.3.2地下水的径流与排泄 (11)2.3地球物理特征 (12)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14)3.1仪器与工作参数 (14)3.2测量工作 (14)3.3完成实物工作量 (15)第四章成果分析 (23)4.1资料处理 (23)4.2资料解释 (25)第五章结论和建议 (41)5.1结论 (41)5.2建议 (41)第一章概况1.1目的与任务受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委托,在新丰煤矿采矿区内开展物探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应用瞬变电磁测深、对称四极电测深法,基本查明矿区内岩层赋水情况、查测区内的地质构造、查明老空区、废弃井筒的积水情况、查找区内的富水异常区等,为煤矿开采工作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1.2 矿山基本情况新丰煤矿前身为国有登封市新新煤矿,始建于1952年,原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05年9月进行改扩建设计,设计年产量60万吨,2006年核定年生产能力为35万吨,为“六证齐全”矿井。

新丰煤矿主采二1煤层,兼采一3煤层,采用立井两水平双翼上下山开拓。

矿井一水平标高+88m,二水平标高-156m。

矿井共四个井筒,主井属改扩建井,改扩建结束后担负矿井提煤任务;副井(原七井)现为混合提升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煤、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改扩建结束后,该井担负矿井的进风、提矸、下料及升降人员任务;东风井和回风斜井(反斜井)均为专用回风井,分别担负矿井东西两翼回风任务。

矿井目前在+88水平布置东11111工作面复采二1煤。

截止2010年12月底该矿累计查明资源储量5147.53万吨,累计动用资源储量1437.33万吨,保有资源储量3710.20万吨。

1.3交通位置及工作区范围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主体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陈楼村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大金店镇管辖,东北距郑州84km,距登封市市区约16km,西北距洛阳75km,矿区北部有豫03省道和郑少洛高速公路,G207国道从区内穿过,矿区北3km的阜登铁路与焦枝、京广、陇海等铁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详见图2-1。

图2-1 交通位置图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5月26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4100000830125),批准开采二1煤层和一3煤层,生产规模60t/a,二1煤层开采标高为+480m至-840m,一3煤层开采标高为+380m至-880m,有效期自2008年05月至2028年05月。

矿区二1煤开采范围由26个拐点坐标圈定,一3煤开采范围由15个拐点坐标圈定,详见表2-1,本次工作范围针对整个矿区。

1.4 以往地质工作登封煤田的勘探与开发较早。

自1973年至今,先后有原河南省建委地质五队、原河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二、三队、原河南煤田地质局一队等单位在此做过大量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1971~1973年,河南省建委地质五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施工钻孔7个,工作量2694.69m,并提交了《登封煤田郭沟、新新煤矿区地质勘探总结》。

(2)1978~1982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二、三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施工钻孔4个,工程量2778.31m,并提交了《河南省登封煤田详查地质勘探报告(含新新区)》。

(3)1983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一队在本区进行地质总结,并提交了《新新煤矿地质资料总结报告》。

(4)1993~1994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一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施工钻孔2个,工程量1559.14m,并提交了《新新煤矿延深补充勘探报告》。

(5)2003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一队在本区进行地质核查,并提交了《新新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告》。

(6)2006年,河南煤田地质局一队在本区进行煤矿整合核查,并提交了《河南省登封市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资源储量核查报》。

(7)2006年,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院在本矿开展物探工作,并提交《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瞬变电磁勘探报告》。

(8)2009年,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在本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并提交了《郑州广贤工贸有限公司新丰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第二章地质、水文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2.1地层本区地层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和二叠系,以及新生界第四系,具体分述如下:(1)寒武系(∈)广泛出露于井田南部,主要为上统,包括崮山组和长山组,分述如下:①崮山组(∈3g)岩性为灰色、深灰色微带红色巨厚层状白云质灰岩,鲕状白云岩,产中国蝴蝶虫化石。

本组厚86—19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②长山组(∈3ch)岩性为浅灰、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局部夹泥质条带和燧石条带或结核,产长山虫及小素木虫化石。

本组厚110—21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石炭系(C)主要分布于本区南缘,缺失下统,仅有上统的本溪组和太原组,分述如下:①本溪组(C2b)岩性以浅灰色铝质岩、铝土质泥岩为主,具鲕状及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及团块,局部夹细砂岩和砂质泥岩薄层,具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底部常见一层紫红色铝质岩或赤铁矿层。

本组厚3.95—23.72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②太原组(C2t)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煤层和砂岩组成,产假希瓦格蜒及猫眼鳞木化石,顶部常有一层菱铁质泥岩或硅质泥岩薄层,是与上覆山西组地层的分界标志。

本组共有灰岩8—9层,每层灰岩下各压一层煤层,俗称一煤段,其中L3灰岩下一3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大部可采,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和开采对象之一。

本组厚29.26—46.97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3)二叠系(P)分上、下两统,广泛分布于井田内,地层总厚970m。

①下统(P1)山西组(P1s):本组上自砂锅窑砂岩底界,下至太原组L8或L9灰岩或菱铁质泥岩顶界面,广泛分布于井田范围内,由深灰色及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2—5层,俗称二煤段。

其中位于该组底部的二1煤层全区发育,普遍可采,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和主要开采对象,产三角织羊齿、翅编羊齿等植物化石。

本组厚61.71—91.08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下石盒子组(P1x):本组上自田家沟砂岩底界,下至砂锅窑砂岩底界,由浅灰色砂岩、紫斑泥岩以及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依岩性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四、五、六共4个煤段,含煤12层,其中五3煤层全区发育,大部可采,是本区的次要可采煤层,产韩城脉羊齿、华夏羊齿、偏鳞木、阔叶大羽羊齿、带羊齿等植物化石。

本组厚285.14—359.0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②上统(P2)上石盒子组(P2s):上自平顶山砂岩底界,下至田家沟砂岩底界,由浅灰色、灰白色中—粗粒砂岩,青灰色与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紫斑泥岩和薄煤层组成,夹硅质海绵岩或硅质泥岩薄层数层,产海绵骨针化石和栗叶单网羊齿等植物化石。

依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七、八、九共3个煤段,所含煤层除七2煤偶尔可采外,其余煤层均不可采或为炭质泥岩所替代。

本组厚231.77—243.93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③石千峰组(P2sh)分布于本区北缘,下自平顶山砂岩底界,上至金斗山砂岩底界,厚296.31—409.22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依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石千峰组下段(P2sh1):为浅灰色、灰白色,局部略带肉红色巨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单一,俗称“平顶山砂岩”,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或砂质泥岩薄层,底部常含砾石,由于岩性坚硬,在地表常形成带状分布的单面山,易于识别,为煤系地层上覆良好标志层。

本段厚63.62—77.31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上段(P2sh2):位于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之间,俗称“过渡层”,主要由浅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及紫红色、灰绿色、青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细砂岩组成,中夹少量暗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以及泥质灰岩或同生砾屑灰岩薄层。

本段厚232.69—331.91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三叠系(T)位于矿区北部,仅出露三叠系下统圈门组(T1q),为一套巨厚层状紫红色岩系,分一、二、三段。

一段俗称金斗山砂岩,主要由紫红色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粒)组成,岩性单一。

本段厚78.09-136.54m。

二段以紫红色厚层状砂质泥岩和泥岩为主,含钙质结核,下部夹紫红色细粒砂岩和粉砂岩薄层,本段厚169.27-176.20m。

三段下部为紫灰色中粒砂岩夹紫灰色砂质泥岩薄层,具虫孔构造,上部紫灰及灰绿色厚层中粒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具透镜状砾屑灰岩夹层,本段厚149.33-230.17m。

三叠系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层整合接触。

(5)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沟谷和山麓斜坡地带,主要由耕土、黄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底部常有砾石层。

厚度0—29m,与下伏各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见土3-1。

2.2水文地质概况2.2.1含(隔)水层(1)寒武系白云质灰岩含水层主要由灰白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鲕状灰岩组成,厚约195—402m,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和富水性不均匀,为二1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和一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据邻区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30.00479—1.04l/s.m,渗透系数0.00426—11.16m/d,水位标高为+459.38—+434.30m,矿化度0.361g/l,PH值为7.5,水质为HCO3—Ca·Mg 型。

在矿井区根据两个长观孔水位观测情况看,岩溶水水位目前低于一3煤开采标高。

(2)铝土质泥岩隔水层岩性以浅灰色铝土岩和铝土质泥岩为主,局部夹细粒砂岩和砂质泥岩薄层,底部常见一层紫红色铝质岩或赤铁矿层,见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厚3.95—23.72m,一般厚8—10m左右,层位稳定,岩性致密,为一区域性隔水层,通常情况下,隔水性能良好。

(3)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L1-L4)主要由L1—L4四层灰岩组成,间夹薄层泥岩、炭质泥岩或薄煤层,层位稳定,全区发育,其中L1—L4四层灰岩总厚6.98—12.98m,上距二煤层底板约52m,为二1煤层底板间接充水含水层,为一3煤层顶、底1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该含水层含水性、富水性不均,区内未发现钻孔漏水现象。

据邻区资料,单位涌水量0.00491l/s·m,渗透系数为0.0362m/d,水位标高+407.31m,水质为HCO3—Ca·Mg型,PH值为7.3—7.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