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医学PPT

合集下载

凝血因子与常用抗凝药物ppt课件

凝血因子与常用抗凝药物ppt课件

激活
Xa
激活
激活
Va
磺达肝癸钠
IIa
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
化学合成肝素类似物 磺达肝素是首个化学全合成的肝素类特异戊糖序列类似 物,是FXa选择性抑制剂,磺达肝素通过对 ATIII活化, 高效增强其FXa的抑制( 可高达300倍) 而发挥作用,在 血浆中,磺达肝癸钠并不与其他血浆蛋白结合,不会引 起HIT(血小板减少)。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为 100%, 以原型从肾脏排泄。
TF/VIIa
X
IX
VIIIa IXa Va
Xa
II
达比加群酯
IIa
Dabigatran
纤维蛋白原
.
纤维蛋白
2008年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 药物。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 酶抑制剂。
.
特点: 前体药物代谢为达比加群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是6% 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 14-17h 主要由肾脏清除。 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不依赖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因此
高 15-30% 强
强 1% 常规 高 网状内皮/肾脏 2h
需要
低 90% 弱 弱 0.1% 非常规 低 网状内皮/肾脏 3-5h
需要
无 100% 无
无 0% 不需要 无 肾脏 17h
不需要
11. 鱼精蛋白中和
可以
部分
不可以
.
水蛭素
天然水蛭素
重组水蛭素( 来匹芦定)
.
水蛭素类似物 (比伐芦定、 RGD-融合水蛭 素)
新鲜血浆中,F 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 维生素K参与。 ③ 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 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 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 角标上“a”

ECMO抗凝及凝血ppt课件

ECMO抗凝及凝血ppt课件
每个患者对相同剂量的肝素反应不一样。
1、CPB与非CPB患者 2、距离CPB后时间 3、不同年龄:婴幼儿 4、肝、肾功能不全延长肝素作用 6、尿量的排出对ACT影响很大,
ppt课件.
21
个体化原则(2)-AT lll缺乏
危重新生儿 循环血中 ATlll 常常低下。 长时间CPB患者。 肝功能低下。 伴有心脏粘液瘤者。
different machine) Depends on bleeding risk/clotting risk
Every 1-2 hrs when stable
High ACT Decrease dose by 10-20%
?Don’t stop the heparin
Low ACT Increase dose by 10-20%
血液流动性 防血液接触 促抗凝平衡
ppt课件.
4
CPB
ECMO
ppt课件.
MO
Pump
5
ECMO与CPB对血液影响
单位时间内血液与非内皮人工材料接触强 度
血液暴露于生物材料的时间 创面或损伤的大小 肝素用量的大小
ECMO < CPB
ppt课件.
6
Surface/X- Coating
长时间、闭式、部分CPB过程
Ann Thorac Surg,2007 May;83(5):1865-7 Successful use of bivalirudin for ECMO in a patient with HIT
• Heparin resistance
• ATIII deficiency
Factors decreasing the need for heparin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16
THANKS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17
2
凝血的三个时相
❖ 凝血酶原复合物时期 ❖ 凝血酶原形成期 ❖ 纤维蛋白形成期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4
传统凝血模式分为内源性及外源性 凝血途径
内源性(接触因子)途径
外源性(组织因子)途径
XIIa 激活
VIIa 组织因子
XIa
激活
IXa VIIIa
激活
激活
Xa
激活
激活
Va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 与间接Xa因子抑制剂相比,利伐沙班可直接 抑制游离的Xa因子,也可抑制纤维蛋白结合 的X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14
利伐沙班的优势
❖ 在凝血瀑布兴奋的早期就阻断
❖ 阻止凝血酶的增殖放大但不影响已生成 的的凝血酶的作用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15
利伐沙班的优势
❖ Xa因子直接抑制剂在临床上表现出了有 效抗凝而不出血的安全功能
病因
❖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Virchow维柯氏三角理论
静脉血 流滞缓
血管内 膜损伤
血液高 凝状态
单一因素往往都不足以致病,必须是各种因素的组合,尤其是
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破坏血液中凝血和抗凝因子间的平衡, 触发瀑布式凝血连锁反应活性增高,才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1
抗凝 凝血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水蛭素类:比伐卢丁 : 只有抗IIa活性
华法林:
抗Xa与IIa活性
利伐沙班:
抗Xa活性
凝血和抗凝专题知识

凝血和抗凝血PPT课件

凝血和抗凝血PPT课件

练习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DIC出血的原因?A、凝血因子大量消 耗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C、血小板大量消耗D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E、继发性纤溶亢进
下述哪项功能障碍不可能是DIC引起的?A、急性肾功能 衰竭B、急性呼吸功能衰竭C、黄疸及肝功能衰竭D、席 汉综合征E、再生障碍性贫血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A、溶血性贫血B、失血性贫血C、中 毒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FDP D-二聚体 FDP
D-二聚体阳性:提示继发性纤溶亢进 也可用于监测溶栓药疗-FDP
纤维蛋白单体 血浆凝固
3P试验阳性:表明血液中有过多FDP
五、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防治原发病 2、改善微循环(早期) 3、建立新的凝血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1.TF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创伤、烧伤、
发 大手术、产科意外、肿瘤坏死)
生 2.血管内皮损伤,使凝血—抗凝血失衡。(缺氧
、酸中毒、免疫、感染/内毒素)

3.血细胞破坏:RBC(异型输血、疟疾):释放
理 ADP、膜磷脂;WBC(化疗放疗后):表达释放TF
(样)物质
4.促凝物质大量入血:急性胰腺炎(胰蛋白酶) ;蛇毒(激活因子10、加强因子5活性)
DIC
休克
微血栓阻塞,回心血减少
出血导致血容量下降

DIC
心脏功能障碍,心输出量下降

血管活性物质,扩张血管、增加通透性
血液浓缩、粘度增加、血流停止

酸中毒损伤血管内皮

微生物及毒素刺激TF合成表达
组织损伤释放TF
DIC
DIC 临床表现异同
发病快慢:1)败血症或严重创伤后数小时或 1-2天,有出血及休克等典型表现,实验室检 查也有明显异常,病情迅速恶化。2)恶性肿 瘤或慢性溶血患者,以器官功能不全为主要 表现,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或尸检发现。

《凝血与抗凝血》课件

《凝血与抗凝血》课件

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
深入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和过程,探究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血栓对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还会探讨临床上 常见的血栓疾病及其病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抗凝血治疗
介绍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分类,讲解抗凝治疗的基本原理,列举临床应用常见的抗凝药物,并提醒大家注意抗 凝药物的不可忽视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总结
我们会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同时展望凝血与抗凝血领域的未来发展远景。
《凝血与抗凝血》PPT课件
欢迎来到《凝血与抗凝血》PPT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血液凝固及抗凝 血的重要性和机制。
引言
在本课程的开端我们将定义血液凝固并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和目标。
血液凝固的生理学基础
探索血液凝固的生物化学过程、凝血因子及其功能以及凝血酶与纤维蛋白原 的相互作用,同时了解凝血过程的自然限制调控。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

2、遗传性缺乏和APC抵抗
(3)APC抵抗
定义 正常情况下,若在血浆中加入APC,由于APC可使FVa
和FⅧa失活,而使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延长。但一部 分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标本,若想获得同样的APTT 延长时间,则必须加入比正常时更多的APC,通常将这一 现象称为APC抵抗。
原因 抗PC抗体、PS缺乏和抗磷脂抗体以及FV或FⅧ基因突变
分期 高凝期
凝血状态 凝血酶增多,微血栓形成
表现 血液高凝状态
消耗型低凝期
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纤 溶系统激活
继发性纤溶亢进 期
纤溶系统活跃 纤溶酶大量产生,FDP形成
血液低凝 出血
出血明显
53
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出血
皮肤瘀斑,紫癜 呕血,黑便 咯血,血尿,鼻出血和阴道出血
四、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你们好
第十二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止血的过程 血管痉挛
血小板血栓形成
凝血系统 凝血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抗凝血系统
抗凝
纤溶 纤溶系统
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
第一节 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一、凝血系统的激活 凝血因子:组织和血浆中直接参加凝血过程的各种物质
27
第三节 血管、血细胞的异常
血管及各种血细胞在机体的凝血与抗凝平衡过程中发 挥重要作用。
28
一、血管的异常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作用 VEC正常时不表达TF 生成PGI2,NO,及ADP酶等扩血管物质,抑制PLT聚集 产生tPA,uPA等纤溶酶原激活物 抗凝作用
产生TFPI 表达TM 表达肝素样物质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课件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ppt课件
35
(2)缺氧、酸中毒使RBC脆性增大,易 受机械性损伤。 (3) RBC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裂隙挤 压到血管外,使RBC变形、破裂。 周围裂体细胞达到2%时有辅助诊断意义。
36
37
38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 2、3P实验:鱼精蛋白副凝实验. 原理:鱼精蛋白与FDP结合,将与FDP结 合的纤维单体分离出来,并凝固。
31
③应激时肾上腺素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 放tPA。 ④缺氧使内皮细胞损伤,使tPA释放增 加。 (3)FDP的形成:具有
抗凝血酶 抗血小板黏附、聚集 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
32
(二)微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1、症状:突发。伴广泛出血,紫绀,多器 官功能障碍。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造成微循环淤血,使回 心血量减少;出血使血容量降低。 (2) Ⅻa激活激肽、补体系统导致激肽及 补体增多,使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扩张,微循环淤血。 (3) FDP增强激肽、组胺的作用,使微 血管扩张。
41
42
33
(三)广泛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障碍 最易栓塞的部位为:皮肤>肾>肺>脑>心> 肝。 发生肾、肝、呼、心衰。 肾:急性肾衰,表现腰痛,少尿,蛋白尿, 血尿 肺: 肺出血、呼吸困难、呼吸衰竭 肝:黄疸,肝衰 心脏:缺血、梗死、心源性休克
34
(四)RBC机械性损伤-微血管病性溶血 性贫血 1、特点: RBC镜下呈盔型、星型、新月 型。称裂体细胞。 2、机制: (1)微血栓形成细网,使RBC黏附。在 血流冲击下, RBC破裂。
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
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14
15
16
发生率0.2-0.5‰,死亡率50-60%。 二、病因与诱因 (一)病因:感染(败血症)、恶性 肿瘤、妇产科-产科意外、大手术(器 官移植、体外循环)、创伤,等。

外科凝血与抗凝PPT课件

外科凝血与抗凝PPT课件

抗凝药的临床应用
肝素:
肝素-ATIII复合物可使凝血过程中几种 因子灭活,最重要的是凝血酶和X因子。肝 素半衰期短,停止输注后约2-4小时作用消 失。在治疗DVT或PE进行完全抗凝时,肝 素可持续静脉输注,有时可先给初始负荷剂 量。APTT应延长到60-85s
抗凝药的临床应用
影响肝素作用的因素: 1、当血浆中AT-III含量不足时会导致肝素抗 凝效价降低 2、在酸性情况下肝素活性降低 3、危重病人由于循环中急性期反应物与肝素 非特意性结合而限制其抗凝作用,常出现“肝 素抗药性” 4、肝肾功能不全者,将导致肝素在体内聚积。
心外科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措施
术前凝血功能异常 肝功能异常及VitK缺乏:改善肝功能,补充
VitK及相应的凝血因子。 血小板减少症:补充血小板。 严重出血导致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消耗:尽快
终止活动性出血;预防和纠正DIC。 术前应用抗凝药如瓦弗林、阿斯匹林或波立
维,术前两周停用,急诊病人可通过补充凝血 因子或血小板纠正。
肝素可使抗凝血酶III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 强约100-1000倍,使凝血酶立即失活。
抗凝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溶酶原活化素
纤溶酶原
纤溶酶
抑制物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物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
(一)检测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出血时间(BT); 凝血因子IV
出凝血功能的常用检测
全血活化凝固时间(ACT):
通过向血样中加入硅土激活内源性 凝血系统,测定血液凝固时间。
正常值90-130s。 病人对肝素反应有差别,低温状况 下ACT值明显延长,血小板功能异常, 操作不规范都会直接影响测定结果。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01
安全性: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 高的药物
02
有效性:选择疗效确切、效果显 著的药物
03
经济性:选择价格合理、性价比 高的药物
04
适应症:选择针对特定疾病、适应 症明确的药物
05
患者个体差异:考虑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抗凝与凝血的监测与 调整
监测指标
01
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肝 素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 形成
02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和治 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03
促凝血药物:如维生素K、 凝血酶原复合物等,用于治 疗出血性疾病
04
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 氨基己酸等,用于治疗纤溶 亢进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药物的选择原则
心外科围手术期抗凝与凝血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抗凝与凝血的重要性 02. 抗凝与凝血的药物选择 03. 抗凝与凝血的监测与调整 04. 抗凝与凝血的并发症及处理
抗凝与凝血的重要性
心外科手术风险
出血风险: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导致 患者生命危险
血栓风险:手术后可能出现血栓,导致患者 出现心梗、脑梗等严重并发症
调整方法
监测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Fbg)等
调整方法:根据监测指标, 调整抗凝或凝血药物的剂量 和种类,如增加或减少肝素、 华法林等药物的剂量
调整原则:根据监测指标, 调整抗凝或凝血药物的剂量 和种类
注意事项:调整过程中,注 意监测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 险,避免过度抗凝或凝血, 确保患者安全。
监测凝血功能:定期监测 凝血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病理生理学课件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

病理生理学课件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PPT

04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的 病理生理机制
凝血系统过度激活
总结词
凝血系统过度激活会导致血液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凝结状态,从而引发血栓形成和血管阻 塞。
详细描述
凝血系统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它们在受损血管的表面相互反应,形成血凝块以止血。 然而,当凝血系统过度激活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大量消耗,导致血液从流动状态转
止血和修复损伤的血管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凝血系统迅速被激活,血液从液态转变为凝固态,形成止血 栓,阻止血液流失。同时,损伤部位的血管通过一系列修复机制恢复其完整性。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紊乱可能导致止血障碍和血管损伤修复不良。例如,在某些 疾病中,由于抗凝血系统异常激活或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持续出血或难 以控制的出血。
深静脉血栓形成。
手术干预
对于严重的凝血和抗凝血平衡 紊乱,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
深静脉血栓的取栓术等。
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凝血和抗凝 血平衡紊乱的预防知识,提高
预防意识。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凝血和抗 凝血平衡紊乱。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促进患 者的康流动 ,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 中等。
防止血液过度凝结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血管内过度凝结形成固态血块的过程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 一系列疾病。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的紊乱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当 抗凝血系统无法抑制血液过度凝结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 加,可能导致血管阻塞和组织缺血。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3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2-3 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7-8微米。
编辑版ppt
4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
第一时相: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经 vWF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 激活的血小板经纤维蛋白原(Fg)介导相 互粘附(即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 集,呈可逆反应。
凝血酶原复合物
凝血酶原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
编辑版ppt
13
血液凝固 第一期
凝血活酶形成期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 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 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
编辑版ppt
14
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合成前列环素PGI2、 一氧化氮NO,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编辑版ppt
22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灭活凝血因子作用:还可合成分泌硫酸乙酰 蛋白多糖(覆盖在内皮细胞表面,血液中的 抗凝血酶III与之结合之后,可灭活FIIa、 FXa等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途径 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 (thrombomodulin,TM)通过蛋白质C系统 参与对FVa、FVIIIa的灭活;
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原即FI,在凝 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 激活FXIII,生成FXIIIa,FXIIIa在Ga2+ 的 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 溶于水的交联蛋白多聚体凝块
编辑版ppt
19
抗凝
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 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平的凝血系统激活, 但循环血液并不凝固??
是什么因素不至引起全循环的血液凝固??
体内的生理性凝血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 受到严格的控制。
编辑版ppt
20
抗凝
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 胞的吞噬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编辑版ppt
21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 下的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 的活化。
16
血液凝固
编辑版ppt
17
血液凝固 限速因子
在凝血过程中,FVIIIa和FVa是FXa和凝 血酶激活的限速因子,(FVIIIa作为辅因 子,使FIXa对FX的激活速度提高20万倍; FVa作为辅因子可使FXa对凝血酶原的激 活速度提高10000倍)
编辑版ppt
18
血液凝固
第二期与第三期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 共同途径: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 生成。
编辑版ppt
10
编辑版ppt
11
血液凝固
除FIII、F IV 、FV以外,几乎所有的凝血 因子均在肝脏内合成,其中FII 、FVII、 FIX 、FX的合成需要VitK的参与,故它们 又称为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
编辑版ppt
12
血液凝固 凝血三个期
➢ 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 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 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
编辑版ppt
25
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肝素
编辑版ppt
26
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 FXIIa活性,起到抗凝作用;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 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玻璃、白陶土、硫 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启动因 子为FXII。
编辑版ppt
15
血液凝固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 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启动因子为FIII。
编辑版ppt
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 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
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中的 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
编辑版ppt
8
Blood coagulation
编辑版ppt
9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已经按 照国际命名法依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 字编号的有12种,即凝血因子I~XIII, (简称FI~FXIII),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 酶、高分子激肽原
凝血 与 抗凝的机理
编辑版ppt
1
止血 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
第一步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
第二步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
第三步 凝血因子参加的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编辑版ppt
2
血管收缩
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 血反应。
➢ 内皮细胞的内皮素以及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 使血管收缩。
➢ 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 露的血管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 释放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TA2),5-羟 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使血管 收缩。
编辑版ppt
5
血小板聚集
第二时相: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其内含的 5-HT和二磷酸腺苷(ADP)等物质,进 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变型,成为不可逆 的第二相聚集,形成聚集
编辑版ppt
7
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 凝状态的过程。
编辑版ppt
23
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
降解纤维蛋白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降解已形成的 纤维蛋白,保证血管的通畅。
编辑版ppt
24
抗凝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在凝血 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血酶,85%-90%可被纤维蛋 白吸附,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局部凝血反应的进 行,也可避免凝血酶向周围扩散。 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液稀释,并 被血液中的抗凝物质灭活并单核巨嗜细胞吞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