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结构图分析

合集下载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⑼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弃医从政、图谋救国1、勤奋好学:①童年接受中国传统教育②少年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③青年学医行医2、忧国忧民、弃医从政原因: a/民族危机不断加剧b/胸怀祖国、忧国忧民c/受西方教育影响,向往西方民主政体3、上书李鸿章受挫、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 [此乃孙中山政治思想上的第一次转变]二、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一)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制定资产阶级革命纲领1、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①成立时间:1894年地点:檀香山②兴中会纲领: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③成立意义:标志着孙中山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

2、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①成立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任总理②同盟会的组织基础:兴中会、华兴会③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成立意义:极大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指中国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统一的纲领。

)3、制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①三民主义来源:孙中山对同盟会纲领的阐发②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 / *民权主义 / 民生主义③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积极性:a/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b/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的准备工作①组织基础:创立同盟会②理论基础:制定三民主义③思想准备: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创办刊物、发表文章,展开论战)④实践基础:组织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打击清王朝、促进民众觉醒2、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正式爆发(1911年10月10日)3、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①时间、地点:②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第一任临时大总统:(2)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2月)(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时间:1912年3月②颁布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③主要内容:a/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民主共和制b/实行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c/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④评价:a/性质:中国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b/意义: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独裁,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与典型史实分析 - 副本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解析与典型史实分析 - 副本
六个单元
内容:
22位人物 人物——历史的主体、创造者
共同点:对中国或世界历史 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方法:
简略了解、客观评价
研读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
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 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 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 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 与自然的关系; 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 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注意方法引导
1、两个评判角度选择:
(1)历史价值评判 (2)道德价值评判
2、两个操作维度
事 (1)分类法 : 迹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分 分 类归纳评述的方法。 类 (2)分期法 线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 索 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 (1)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2)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4、注意全面地辨证地去评价历 史人物。(辩证性)
重点放在其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方面。在肯 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又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其 时代局限性;要注意按照其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给 予恰当的评价。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四项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时代性原则:成长的时代和各种社会条件 发展性原则:人物是变化发展的 辩证性原则: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会产 生不同评价
史观、方法、情感与价值
坚持评价观点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全面、完整地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及活动的 社会历史背景,正确把握历史人物及其活动所造 成的社会、历史影响。这是历史人物评价的建基。

高中历史选修模块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略

高中历史选修模块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略

浅谈高中历史选修模块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习方略人民版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选录了22位历史人物,他们都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探讨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面对如此多的人物,如此纷繁复杂的事迹,如何能有效地学习并应用知识呢?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关于《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注意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归纳和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比如采用表格来总结人物活动,可以减少记忆的头绪,提高记忆的质量。

比如说对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主要活动的归纳,可以整理成如下的表格:这样,知识看起来非常清楚,学生容易记忆。

二、专题的复习注意抓住专题的主线教材共分六大专题,每个专题的整合都是按照一定的主线来选择人物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突出这一点,以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知识,比如说专题“无产阶级革命家”,其中选取的人物都是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他们的活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这一专题中,有两条主线: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演进,既要了解马克思、恩格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又要掌握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在实践中是如何发展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知识,既重视理论,又关心实践;再比如说,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中选取了三位帝王,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有数不清的政治家,功绩并不比他们逊色,但是为什么教材没有选择呢?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的历史活动中,教材突出展现的是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所作的贡献,这也成为本专题的主线。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了解了每一个专题的主线,有助于他们将琐碎的知识融合为一个整体,降低了复习的难度。

三、分析历史人物,注意将他们的活动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对重复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比如,讲解专题三“华盛顿”时,华盛顿一生的功绩可以概括为两件事,即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和促进了美国民主制的发展。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复习提纲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家一、 千古一帝秦始皇[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一)吞并六国1、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1)时代趋势: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根本原因)。

(2)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3)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广罗人才,礼待人才,并能用人不疑,勇于认错、纠错,谋略正确。

2、吞并六国的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 的混战局面,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二)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影响措 施 影 响政治 中央: 地方: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疆域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①促进经济发展;②文化发展; ③促进交通发展。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承认土地私有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灵渠)2、原因: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三)秦始皇的暴政有何表现?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1、暴政: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②横征暴敛:③严刑酷法 ④大兴土木:修长城、仿建六国宫殿、建阿房宫、郦山陵。

2、秦亡的原因: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四)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功:(1)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对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秦始皇是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他扩大了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发展交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进步。

选修4 第3讲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

选修4 第3讲 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

(1) 领 导 创 建 俄 国 无 产 阶 级 政 党 ——布尔什维克党,列宁主义诞生 (2)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 个__社__会__主__义____国家 (3)领导巩固新生政权 (4) 从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到 __新__经__济__政__策____,领导俄国社会主 义建设的探索
坦等人成长 主义国家。在中国,毛泽东和
程 (3)了解毛泽东、邓小平 历程及主要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标 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 科学成就, 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
准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认识他们在 合领导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
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 社会发展中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 的作用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历史 •
返回导航
②参加__八__七__会议: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③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7—1928年,领导__秋___收___起义,果断 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建立___井__冈__山___革命根
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
动兴起
(3)1848 年 2 月发表《___共__产__党__宣__言___》,(2) 为 无 产 阶 级 革
(3)思想:主要 参加 18启__蒙___ (4)创建和领导__第___一__国__际___;支持和帮 指导,推动了社会
_思__想___的影响 助巴黎公社
道路。 ④“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发表《___井__冈__山__的__斗__争___》等著
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 “__工__农__武__装___割__据___”的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新道路作了阐述,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
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不断前进。
)
Ⅱ选修部分
专题四
六、杰出科学家 项目
人物 主要贡献 编写《本草纲 目》,首创按药 物自然属性逐级 分类的纲目体系 主持建成中国第 一条铁路干线—— 京张铁路 评价 《本草纲目》被称为“中 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1年李时珍被尊为世界 文化名人 为中国铁路事业发展开创 新方向;是中国人的光荣; “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1)毛泽东 ①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探 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 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②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 想——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成功地在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探索出一条经过新民主主义 革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历 史 新 课 标 版
李时珍
( )
詹天佑
Ⅱ选修部分
专题四
项目 人物
主要贡献
评价
李四光
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 家,地质力学的创始 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 人和新中国地质事业 创立地质力学理论; 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发现石油 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 贡献 发现二项式定理;创 立微积分;发现日光 的组成;出版《自然 哲学的数学原理》; 提出力学三定律和万 有引力定律 创立力学体系标志近 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 成;是近代自然科学 体系的奠基人;晚年 醉心神学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方法ppt课件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方法ppt课件
—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
9
①“时势”造“英雄”:拥有杰出才干的历 史人物的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时代背景和客观 条件
②“英雄”推动“时势”:拥有杰出才干的 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推动历史发展进程
3.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
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是否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体现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并为满足这种趋势而担负起发起和促 起实现的责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学习方法
1
一、课标要求 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历史
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 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 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 的作用,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 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
Ⅳ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各国工人运 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
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苏联)
毛泽东:
建立新中国
4
邓小平: 领导改革开放;创立邓小平理论 ②文化人物 Ⅰ思想家: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了解其思想理论的主要内容、观点 Ⅱ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 顿;爱因斯坦 了解该人物在其专业领域的主要贡献
8
2.探究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正确看待“时势”和“英雄”、必然性和偶 然性
的关
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 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 表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 间的推移总是会出现的。恰巧拿破仑这个 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 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 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 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的。这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即每 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 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4.客观效果第一,主观目的第二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用实践的标准。有时,历史人物的主观动 机和客观效果并不一致,“好”的动机也可能会带来“坏”的后 果。列宁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 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 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当动机与效果不一致时,客观效果才是评价 的主要依据。当然,我们也不能“唯目的论”,对为达到目的而 不择手段的行为也应该谴责。
(4)实事求是的评价 根据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标签 式、脸谱化的评价。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加重了民众负担,但从 长远来看,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 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我们不能因隋炀帝功不抵过而湮灭他特 定方面的贡献。
(二)注意事项 1.英雄与时势 唯物史观认为“时势造英雄”。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 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 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 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然,我们坚 持“时势造英雄”的同时,也要承认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 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力。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 决策和行动也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关于“拿破仑夺取政权的偶 然性与必然性”,恩格斯也有段经典的论述:“恰巧拿破仑这个 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 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 那么他的角色是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 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 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 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 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 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 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倡导 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将是命题新趋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课件选修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课件选修4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科学评价 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维护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邓小平在新时期 作出的一大历史贡献。 (4)恢复高度制度:从 1977 年起恢复统一考试制度,为中 国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2.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十一届三中全会: 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创立,是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又一大 历史性贡献。 (2)经济体制改革:自 80 年代起,在农村和城市开始经济 体制改革。 (3)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外资、技术和管理 经验,实现中美、中苏关系正常化,创办经济特区。 (4)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特别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 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其他探索 ①重视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 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②阐述共产党执政条件下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原 则。 ③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改善国家机关工作作风、反对官 僚主义等问题都有论述。
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1)领导工农运动:1925~ 1927 年,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 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展开。 (2)参加八七会议: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 论断。 (3)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7~ 1928 年,领导秋收起义, 果断放弃攻打长沙,改向罗霄山脉中段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崭新革命道路。
3.建立新中国 (1)抗日战争:毛泽东抓住全民族要求抗战的历史机遇,实 行战略转变,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 过八年抗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新民主主义论》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新民 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著作,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笔记整理)⑴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统一中国1、秦统一中国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①人心所向: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渴望统一;②大势所趋: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统一趋势加快;③社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各民族和各地联系加强,为统一奠定社会基础;④秦国实力雄厚: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最强,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根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秦王嬴政雄才大略、锐意进取①广纳各国贤才(如:李斯、尉缭)②采取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各个击破)2、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①时间:BC230——BC221年②秦灭六国过程:韩——赵——魏——楚——燕——齐3、统一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②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秦始皇建立集权统一国家的措施(即: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1、政治上——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具体内容: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包括:皇权至上、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②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③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2)影响:①进步性:a/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b/保证了国家政令的统一执行,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c/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局限性:a/大大加强了对广大人民的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b/君主专制使君主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形成暴政、导致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c/高度的中央集权使地方缺乏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管理;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2、军事上措施: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②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四郡(闽中、南海、桂林、象郡)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3、经济上措施:①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②统一车轨、驰道,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方法指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方法指导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方法指导一、讨论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历史人物的讨论要点是要掌握线索。

事 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 迹 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 分述以下: 分 类 1. 分类法 : 线 即把历史人物一世重要 事迹分类 索 归纳讨论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 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②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③民族关系、④对外关系、⑤文化等方面。

【例】唐太宗2. 分期法历史人物评价 时间分期线索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 历史时期 加以表达、讨论的方法。

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讨论孙中山”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中 辛亥革命后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二、讨论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见解1. 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公众。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公众才是历史的真切创立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 的决定力量。

任何夸张个人的决定作用,否认人民公众是历史创立者的见解,都是错误的。

2. 历史发展的必定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见解。

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若是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立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定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可是历史发展的一准时期的产物。

【例】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专制者——这是个有时现象。

可是,若是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试结合18 世纪法国的详尽史实剖析恩格斯这一见解。

思路提示:①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凌乱,财富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②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③因此拿破仑登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定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可是,不可否认,我们在重申“时势造英雄”时,也必定让学生理解,当历史处于存亡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讲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 第0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解析版)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单元核心考点突破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统一六国(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制。

(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拓展】如何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要求?1.战国时期,出现了封建制度逐步代替奴隶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政治经济统一取代诸侯战乱纷争的历史特征。

正是这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为秦始皇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历史舞台和历史依据。

2.秦始皇顺应时代潮流,总结春秋战国以来的进步成果,进一步除旧布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了一整套先进的制度,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为此后2 000多年的中国历史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3.秦王嬴政审时度势,锐意进取,善于用人,统一方略得当,策略灵活多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抓住有利时机,完成中国统一大业,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

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ppt

促进文化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人工渠道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促进交通发展 奠定基本疆域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北到长城
西 至 陇 西
东 临 大 海
南到南海
三、秦始皇的暴政 1、列举秦始皇暴政的史实。 焚书坑儒---(目的、范围、影响) 严刑峻法
秦皇陵兵马俑
徭役繁重---修长城、宫殿、陵墓 赋税沉重
一、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
材 料 四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一、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
(1)客观条件:(历史趋势;秦国实力)
①长期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历史发展的趋 势、促进民族间的融合。
阅读教材,列举秦始皇的重大历史活动。 1、兼并六国,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3、实行暴政,秦朝灭亡。
一、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
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六国 的原因。
材料一:“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材料二: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材料三: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 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 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
②商鞅变法后,秦国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2)主观条件:(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③秦王嬴政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④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政治 地方:郡县制 文化 经济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度量衡、货币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

08年江苏省南京地区高中历史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课件选修四

08年江苏省南京地区高中历史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课件选修四

1、表现:①焚书坑儒:a、限制思想,摧残文化; b、维护专制统治

②修筑长城:a、百姓徭役增加,大量
死亡,民怨沸腾 b、抵挡游牧民族骚扰,
保障中原农业生产

③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骊山墓

第9页,共12页。
探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 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 了怎么样的影响?
积极
b、战斗力强(钢制武器、骑兵、士气等) ⑤秦王赢政雄才大略
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
“时势造英雄, 英雄促时势”
第1页,共12页。
• 2、战略方针:“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 3、经过:韩、赵、魏、楚、燕、齐

—— “喊赵薇去演戏”
• 4、影响:
• ①地位: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 ②政治: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国家走向统一
一、秦国灭六国(统一)
1、背景(原因)
BC770-BC221,呈现的政治状况:天下分裂,诸侯割据,战争频繁。
①春秋诸侯林立——战国七雄======统一是大势所趋; ②战争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
③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交流加强======社会基础
④秦国实力强大: a、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第4页,共12页。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君主专制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中央集权
秦朝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
第5页,共12页。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考查)

郡守
县令 或县长
第6页,共12页。
1.受命中央 2.督责属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四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㈠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②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③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④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①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③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④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⑤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暴政的影响⑴表现:①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③徭役繁重。

④刑法严酷。

⑵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

四、评价秦始皇①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㈡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⑴原因: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

②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⑵主要表现: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③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

③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㈢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沙俄势力正在东来;③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④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

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①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②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

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

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③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④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⑤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①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②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

四、评价康熙帝①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②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㈠儒家文化创始人一、孔子的生平①自学礼乐:15岁时立志学习礼乐,后成为儒士,苦研《诗》《书》《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已任。

②从政失败:50岁时第一次获得施展政治抱负的机会,官至司寇,试图实现恢复后因和鲁国执政大夫的矛盾激化而下野。

③周游列国:55岁时,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没被采纳。

④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重国,整理编订《六经》,专门从事教育。

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①“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③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②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④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

四、评价孔子⑴对中国:①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②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③“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⑵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⑶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㈢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①17岁时在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②前343年,亚里士多德成为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之师。

为师期间,利用优越条件,继续研究各类科学,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③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亚里士多德回到雅典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①哲学:I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

II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②逻辑学:提出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③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①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

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㈠美国国父华盛顿一、叙述华盛顿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的主要军事活动①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②战争开始后,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③整顿和训练大陆军,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对保证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④1776年解放波士顿,北美人民首次取得重大胜利;⑤解放波士顿后一度受挫,但特伦顿和普林斯顿战役的胜利,鼓舞了士气;⑥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得到法、西、荷等国家的支持,英国完全陷于孤立;⑦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结束,北美人民取得最后胜利;⑧1783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⒈第一任期(1789—1793)⑴措施:①政治: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②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③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⒉第二任期(1793—1797)⑵政绩:①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②外交: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③经济: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三、总评华盛顿:①具有高尚品格: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②功: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共和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建立和维护美国民主政治③局限:宪法歧视黑人,保留了严重的种族歧视;④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 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㈢一代雄狮拿破仑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①时势: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②国外: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③国内:督政府软弱无能, 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

→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④主观: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二、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的作用及性质①措施: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法制等方面,对法国社会进行全方面改造,尤其以颁布的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影响最深远②作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法国社会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性质:资产阶级军事独裁三、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与作用前期:①1796年远征意大利; 1798年远征埃及; 1805年三皇会战②目的:反对干涉,防止复辟,捍卫成果和国家主权③性质:革命.正义战争④作用:捍卫了法国革命成果和国家主权;在欧洲大陆上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唤醒了民族意识.后期:①1812年进攻俄国;1813年莱比锡会战; 1815年滑铁卢战役②目的:扩大统治范围,扩张领土③性质:非正义侵略战争④作用:奴役侵略他国,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四、拿破仑失败的原因①法国:政治上的军事独裁引起不满;长期战争使法国经济困难,人民厌战;因战争而实施的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②外因:被侵略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反法同盟的打击③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相对弱小,欧洲封建势力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五、评价拿破仑:①功:内政: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战争: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②过:内政: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战争: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③总体:其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