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玉米淀粉是一种常见的淀粉来源,它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形式。
直链淀粉是由α-葡聚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而支链淀粉则在直链上存在α-1,6-糖苷键的支链结构。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结构上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它们在性质和用途上的差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的影响。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对于淀粉的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直链淀粉由于没有支链结构,分子链较为直线,因此具有较高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较大的分子间作用力。
这使得直链淀粉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形成的胶体较为稳定。
而支链淀粉则因为支链的存在,分子链较为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也较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新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来调控淀粉的溶解性和胶体稳定性。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对于淀粉的糊化特性和胶凝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糊化是指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其中包括糊化温度、糊化热、糊化度等指标。
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在加热过程中更容易形成糊化物,因此具有较高的糊化度和糊化温度。
而支链淀粉由于支链的存在,分子结构较为松散,所以糊化度和糊化温度较低。
在制作食品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新玉米淀粉,来调整食品的口感和稳定性。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还对淀粉的胶体性质和流变特性产生影响。
胶体性质是指淀粉在水中形成的胶体溶液的特性,包括黏度、流动性等。
直链淀粉由于分子链较长且没有支链结构,所以形成的胶体溶液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
而支链淀粉则因为分子链较短且有支链结构,所以胶体溶液黏度较低,流动性较好。
在食品加工中,根据产品的要求可以选择适当比例的新玉米淀粉,来调节产品的黏度和口感。
新玉米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比值还对淀粉的消化吸收特性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直链淀粉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供应;而支链淀粉则容易被消化系统迅速分解吸收,提供快速的能量供应。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研究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研究淀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分子,可作为植物的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撑,也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淀粉的结构和性质一直是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淀粉的结构及其性质研究。
一、淀粉的结构淀粉通常被认为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复合物,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形成长链状结构。
而支链淀粉则在直链淀粉分子的基础上,通过α-1,6-糖苷键将一段葡萄糖分支结构连接到直链淀粉分子上,形成树枝状或网状结构。
淀粉的分子量很高,大约在10^3~10^7范围内,因此凝胶范围也很广。
其结构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淀粉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即直链或支链淀粉分子,这是淀粉的基础单元。
一级结构的分子量很大,一般大于十万,可表现出各种特殊的性质。
二级结构是由一级结构组成的,是最基本的淀粉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
常见的二级结构有螺旋结构和α-淀粉样结构。
螺旋结构是由大量直链淀粉分子通过氢键形成的螺旋状结构。
α-淀粉样结构则是由直链淀粉和其支链分子共同形成的一种螺旋状结构。
三级结构是由大量复杂的淀粉分子组装而成的更加复杂的结构体系。
其形成需要二级结构的相互作用和多种多样的杂交交联作用。
这种结构又被称为淀粉颗粒,其形态和大小取决于其来源植物种类和发育状态。
二、淀粉的性质淀粉具有重要的营养和工业价值,其性质一直是研究重点。
淀粉的性质主要包括理化性质、生化性质和功能性质。
1.理化性质淀粉是水溶性高分子,溶于水后形成粘稠的溶液。
其黏度大小与淀粉分子量成正相关。
同时,淀粉也能形成胶体,形态和性质受浓度、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
2.生化性质淀粉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作用。
当身体需要能源时,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分解为葡萄糖分子,同时在植物体内亦可进行类似的分解代谢。
淀粉的分解通常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因此可为生物体提供稳定的能源。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结构淀粉,这个在我们日常饮食中随处可见的家伙,简直可以说是我们肚子里的“好伙伴”!想想看,米饭、面条、土豆,这些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但你知道吗?淀粉其实有两个“兄弟”: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两个家伙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啥不同。
1. 直链淀粉的“直”与“链”1.1 直链淀粉的构成首先,直链淀粉,这名字听着就很简单直接,对吧?它的结构就像一条长长的链子,没什么弯弯曲曲的,特简单。
其实,它主要是由葡萄糖分子一个接一个地直直连在一起形成的,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个小伙伴手拉手,排成一条长龙。
这样的结构让直链淀粉显得特别稳定,就像一根扎实的绳子,不容易断。
而且,正是因为这条“直路”,所以它的消化速度相对较慢,能让你感觉更持久的饱腹感,简直就是“饱腹高手”!1.2 直链淀粉的性质不过,直链淀粉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由于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遇到水的时候,直链淀粉并不会很容易地吸水,所以在做饭的时候,它的黏稠度就没那么高。
想象一下,做了一锅米饭,米粒之间都分得开开,不像那些超黏的米饭,真是有点“孤单”的感觉。
2. 支链淀粉的“支”与“联”2.1 支链淀粉的结构说完了直链淀粉,我们来看看它的“兄弟”,支链淀粉。
这个名字就比较灵活多了,听上去像是一种“聚会”结构,葡萄糖分子在这里不是一字排开,而是像“支”的样子,四处延伸,形成了一种树状的结构。
就像一棵大树,上面有很多小枝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种结构让支链淀粉在水中可以吸收得更多,煮出来的米饭特别黏,吃起来口感更好,简直是米饭界的“黏糊糊王”!2.2 支链淀粉的特点不过,支链淀粉虽然看起来活泼,但它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由于结构复杂,消化速度相对较快,可能让你一下子就饿了,真是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不过,这种快速释放能量的特性也让它在运动的时候成了好伙伴,像是在比赛时给你加速的助推器,嘿,真是个好帮手!3. 直链与支链的“对决”3.1 比较与应用那么,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到底哪个更好呢?这个嘛,得看你要干啥了!如果你想要持久的能量,像是考前复习或是大马拉松,直链淀粉可就是你的最佳选择;而如果你需要快速补充能量,支链淀粉绝对不容错过。
直链淀粉名词解释

直链淀粉名词解释
直链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物质。
它是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储存多糖,主要存在于谷物、豆类、块茎和根部等植物食品中。
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呈线性形状,可以被淀粉酶酶解为葡萄糖分子。
它在人体中被消化吸收后作为能量源供给细胞运转和生物活动。
与直链淀粉相对的是支链淀粉,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α-1,6-糖苷键的分支,这使得支链淀粉的酶解速度相对较慢。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在食物中的比例和结构特点直接影响着食物的消化速度和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长速度。
直链淀粉不仅是人体能量摄入的重要来源,还具有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当直链淀粉进入消化道后,会被盲肠和结肠的有益菌群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这些脂肪酸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和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
为了摄入足够的直链淀粉,建议多食用富含淀粉的食品,如米、面、土豆、玉米和豆类等。
选择全谷物和未经过加工的食品,可以更好地获得直链淀粉的益处。
此外,合理的烹饪方式也能够保留食物中的直链淀粉,如粗粮煮饭、蒸土豆等。
总之,直链淀粉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它在人体中的消化和吸收对维持身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肠道健康起着促进的作用。
在饮食中适量摄入直链淀粉有益于维持人体健康。
支链淀粉的结构

支链淀粉的结构一、引言支链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
其结构复杂多样,具有分支结构和非常规的α-1,6-键连接等特点。
本文将从支链淀粉的结构、组成、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支链淀粉的结构1. 支链淀粉分子的基本结构支链淀粉由两种不同的多糖分子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
直链淀粉由α-1,4-键连接起来,而支链淀粉则在直链上加入了α-1,6-键连接的侧枝。
2. 支链淀粉分子中侧枝的数量和长度支链淀粉分子中侧枝数量和长度不同,也决定了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玉米中含有较少且较短的侧枝,因此易于消化;而马铃薯中含有大量长且密集的侧枝,使其难以消化。
3. 支链淀粉分子中α-1,6-键连接方式α-1,6-键连接方式有两种:α-1,6-支链和α-1,6-外侧枝。
前者是直链淀粉分子上的侧枝,后者则是支链淀粉分子上的侧枝。
三、支链淀粉的组成1. 直链淀粉直链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分子。
它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并在植物体内储存能量。
2. 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分子,在其直链上还有许多α-1,6-键连接的侧枝。
它通常存在于植物细胞质中,并在植物体内储存能量。
四、支链淀粉的生理功能1. 储存能量支链淀粉是植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之一,类似于动物体内的糖原。
当植物需要能量时,支链淀粉会被水解成葡萄糖,进而提供能量。
2. 调节血糖水平支链淀粉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水平来影响人体健康。
当支链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时,它会逐渐释放到血液中,从而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3. 促进肠道健康支链淀粉可以作为益生元,促进肠道健康。
它可以被肠道中的益生菌分解成短链脂肪酸,从而提供能量和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
五、结论支链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对其结构、组成和生理功能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种重要的植物化合物。
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淀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多糖,它是由蔗糖分子通过水解反应得到的。
淀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领域,其性质的研究对于优化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在分子结构上存在区别,支链淀粉的分子链上有着较多的支链结构,而直链淀粉的分子链相对较简单。
这两种淀粉的分子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分子量对淀粉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分子量对淀粉的糊化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糊化是淀粉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分子量高的淀粉通常具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热值。
这是因为高分子量的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需要更高的能量来打破这种相互作用力,才能发生糊化反应。
因此,在食品工业中,选择具有适当分子量的淀粉,可以实现更好的糊化效果。
其次,分子量对淀粉的胶凝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淀粉具有良好的胶凝性能,可在食品制造过程中起到增稠、胶固的作用。
分子量高的淀粉通常具有较高的胶凝能力,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胶体结构。
这是因为高分子量的淀粉分子相对较长,能够提供更多的交联点,从而增强胶凝性能。
因此,在食品加工中,选择分子量适当的淀粉,可以达到更好的胶凝效果。
此外,分子量还可以影响淀粉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分子量较高的淀粉在水中的溶解性较差,而分子量较低的淀粉则较易溶解。
这是因为高分子量的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难以与水分子充分接触而发生溶解反应。
此外,较高的分子量还会导致淀粉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较紧密,对热、酸、碱等外界条件较为稳定。
因此,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选择合适的淀粉分子量,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综上所述,淀粉的分子量对其糊化特性、胶凝特性、溶解性和稳定性都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淀粉分子量,以实现最佳的产品表现。
此外,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探索制备分子量可控的淀粉产品,为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

题目: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一、介绍大米淀粉的基本概念1. 大米淀粉是由植物组织中提取的主要食用淀粉之一,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
2. 大米淀粉中含有丰富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这两种淀粉在大米中所占的比例直接影响着大米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区别1.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键连接而成的直链结构,这种淀粉在水中容易形成胶凝体,使得大米更加容易消化吸收。
2. 支链淀粉则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6-键连接而成的支链结构,这种淀粉对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起到一定的障碍作用,同时也能影响大米的加工性能和品质。
三、大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1. 直链淀粉的比例增加会使大米的黏性增大,口感更加饱满,利于食用和消化吸收。
2. 支链淀粉的含量增加则会使大米的黏性减小,劣化大米的品质和加工性能,影响其口感和储存性能。
四、影响大米淀粉比例的因素1. 水稻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中含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会有所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大米的品质和口感。
2. 生长环境:水稻生长的环境、土壤和气候等因素也会对大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如何调节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1. 种植技术:通过调整水稻的种植技术和生长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米淀粉的组成比例。
2. 加工方法:在大米加工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如糊化和酶解等,来调节大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
六、结论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直接影响着大米的品质、口感和营养价值。
了解和调节大米淀粉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比例对于提高大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大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展望1. 今后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大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为提高大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科研人员还可以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淀粉含量更加平衡、品质更加优良的水稻品种,为大米生产提供更大的帮助。
一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颗粒中的淀粉分子

1.1.2 催化特性
• ①一般 α- 淀粉酶在 pH5.5- 8 的范围稳定 , 当pH值低于4.0时, 酶活力容易失活, 酶活 力的最适pH5-6 ; 而来源于哺乳动物的α淀粉酶能被氯离子所激活, 在氯离子存在 的条件下, 其最适pH值为7.0; 微生物产生 的α-淀粉酶, 因菌种或菌株不同, 有一定 的差异。
淀粉简介
• 支链淀粉分子同样取有螺旋卷曲,但由于支链 淀粉每个分支的平均长度较短,因此分子中每 段螺旋的因数较少,碘分子不能进入支链淀粉 的分支点。若葡萄糖单位,不能形成一圈螺旋 时,则不与碘液起呈色作用,当链长达30个葡 萄糖单位时,则呈蓝紫色,链更长时就呈蓝色 或深蓝色。 • 淀粉溶液加热时,可以使淀粉分子中的螺旋卷 曲伸长开来,因而与碘的呈色作用消失,当冷 却时可以恢复螺旋卷曲,仍出现呈色作用。
1α-淀粉酶
• α-淀粉酶(α-1,4-葡聚糖-4-葡聚糖水解酶)存在于 植物 , 哺乳动物组织和微生物中 . α- 淀粉酶作用 于淀粉时, 从分子内部切开α-1,4糖苷键, 其产物 是糊精和还原糖 , 糊精和还原糖的比例因 α- 淀 粉酶的来源不同而异 , 产物的末端葡萄糖残基 的C1原子为α构型, 故称为α淀粉酶 • 我国对α淀粉酶的研究较为突出, 生产菌种枯 草杆菌 BF7658α淀粉酶现已广泛用于食品、发 酵、制药、纺织、等工业。
•
②来源于不同菌种的 α- 淀粉酶的热稳 定性差异很大, 一般由霉菌产生的α-淀粉 酶的耐热性较差, 最适温度在45º C-55º C, 由芽孢杆菌产生的 α- 淀粉酶的热稳定性 较高, 枯草杆菌在65 º C时稳定性较好, 嗜 热脂肪芽孢杆菌, 凝结芽孢杆菌产生的α淀粉酶的耐热性较好, 在有钙离子存在的 条件下, 90º C 处理的半衰期为90分钟。
淀粉 分子结构式 -回复

淀粉分子结构式-回复淀粉(Starch)是一种常见的多糖类有机化合物,由许多葡萄糖单体组成。
它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
淀粉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式,决定了其在植物和人体中的功能。
本文将逐步解析淀粉的分子结构式及其意义。
淀粉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多糖分子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α-D-葡萄糖单体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这种连接方式形成了淀粉直链的中心骨架。
而支链淀粉则由α-D-葡萄糖单体以α-1,6-糖苷键连接在直链的一侧。
这些支链共享直链的中心骨架。
淀粉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用化学式(C6H10O5)n表示,其中n表示葡萄糖单体的数量。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结构式略有不同。
直链淀粉中,葡萄糖单体按照α-1,4-糖苷键连接进行链式延伸,这种结构使得淀粉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而支链淀粉中,α-1,6-糖苷键的存在使分子形成分支,增加了淀粉的分子量和复杂性。
淀粉分子的结构式对其功能至关重要。
首先,淀粉的结构决定了它的溶解性。
由于直链淀粉分子中糖链的连续性,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容易在水中溶解。
这使得淀粉成为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理想形式,因为水可以通过细胞壁进入植物细胞,并与溶解的淀粉相互作用,释放储存的能量。
其次,淀粉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在消化过程中的可用性。
淀粉是人类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之一。
在人体内,淀粉由唾液中的淀粉酶开始被降解,随后在胃和小肠内被胰蛋白酶和肠道酶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以提供能量。
直链淀粉分子结构简单,易于消化。
而支链淀粉分子结构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更多的酶来分解。
最后,淀粉的分子结构对烹饪过程也有影响。
加热淀粉时,分子中的支链结构会发生改变。
在高温下,支链淀粉会发生水合作用,形成胶状物质,如糊精。
这种结构改变使得淀粉在烹饪过程中具有增稠、膨胀等特性,例如在制作面包或酱汁时的浓稠效果。
总之,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和能量储存形式,其分子结构式对其功能至关重要。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不同连接方式决定了淀粉的溶解性、消化性和可加工性。
淀粉 分子结构式

淀粉分子结构式
淀粉是一种由葡萄糖分子组成的聚合物,其分子结构由两种不同
的链构成。
一种是直链淀粉,另一种是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由数千个葡萄糖分子组成,它们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
这种直链结构使淀粉具有非常好的溶解性,也可被酶类迅速降解。
直
链淀粉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迅速被转化成葡萄糖,提供能量给我们的身体。
另一种是支链淀粉,它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还有α-1,6-糖苷键的分支连接。
这种支链结构造成了淀粉分子的空间三维结构,使其更难
被酶类降解。
支链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食物中,如米、面、土豆等。
由于支链淀粉的结构,其消化速度相对较慢,能够提供持续的能量供应,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
淀粉在食物烹饪和加工过程中也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当淀粉受
热时,直链淀粉会发生胶化反应,形成胶体状物质,如面糊或糊粉。
而支链淀粉则在加热过程中形成糊化,使得食物更加柔软口感。
淀粉在食物营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人类主要的碳水化合物
来源之一,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淀粉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消
化吸收。
在食用淀粉时,我们要注意合理搭配其他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确保营养均衡。
此外,糖尿病患者应当合理限制淀粉的摄入,以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来说,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直链和支链两种分子结构。
它在食物中发挥着提供能量、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了解淀粉的分子结构和特性,对我们合理进行饮食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导言:淀粉是一种由α-D-葡萄糖单体聚合而成的多糖,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作为能量储存和结构支持的重要分子。
它是人类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来源之一。
淀粉由两种不同类型的分子组成,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淀粉的区别和功能。
一、直链淀粉直链淀粉(Amylose)是由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长链状分子。
它通常以线性结构出现,没有支链,因此被称为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在淀粉中的含量通常为20%至30%。
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首先,由于缺乏支链,直链淀粉分子相对较长、相对较紧密,因此其溶解度较低。
其次,由于直链淀粉分子的结构相对较为紧密,它能够形成较为坚实的脂肪包裹结构,并在食物中起到增加食物浓度和增加饱腹感的作用。
此外,直链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可使血糖缓慢升高,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
二、支链淀粉支链淀粉(Amylopectin)是由葡萄糖单体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分子,在每个链的内部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的支链。
支链淀粉通常以分支结构出现,因此被称为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在淀粉中的含量通常为70%至80%。
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与直链淀粉不同的特性。
首先,支链淀粉分子较为短小且分枝较多,因此支链淀粉的溶解度较高。
其次,由于支链淀粉分子的结构较为松散,它容易受到酶的作用而被分解为葡萄糖分子。
这使得支链淀粉能够被人体更快地消化和吸收。
最后,支链淀粉的分支结构使得其在纤维结构上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粘稠度,有利于产生柔软而松散的食物口感。
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功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食物和人体中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直链淀粉以其较低的溶解度和较慢的分解速度,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促进饱腹感和减少脂肪堆积。
因此,直链淀粉常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碳水化合物,适合用于控制血糖和体重的饮食中。
支链淀粉则以其高溶解度和较快的分解速度,为人体提供快速的能量来源。
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1. 引言1.1 研究背景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是淀粉的两种常见形式,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支链淀粉是由α-1,6-键连接的支链单糖单元构成,而直链淀粉则是由α-1,4-键连接的直链单糖单元构成。
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在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它们在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研究表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分子量是影响其性质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分子量会影响其在溶液中的流变学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其在体内的代谢和生物学活性。
对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前,关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尚不够深入和全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淀粉的结构与性质提供理论依据,为淀粉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在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分子量对其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为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结构特点,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对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定义进行明确,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
接着,分析影响支链淀粉分子量的因素,揭示其影响机制。
研究影响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因素,为探讨淀粉分子量影响因素提供全面视角。
综合分析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影响因素,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性质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3 研究意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碳水化合物,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营养作用。
研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量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支链淀粉直连淀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测定(双波长法)一、目的淀粉一般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和比例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决定着谷物种子的出饭率和食味品质,并影响着谷物的贮藏加工。
通过本实验学习掌握双波长测定谷物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二、原理根据双波长比色原理,如果溶液中某溶质在两个波长下均有吸收,则两个波长的吸收差值与溶质浓度成正比。
直链淀粉与碘作用产生纯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生成紫红色。
如果用两种淀粉的标准溶液分别与碘反应,然后在同一个坐标系里进行扫描(400 - 960 mm)或做吸收曲线,可以得到图所示结果。
图作图法选择淀粉的测定波长图中 1 为直链淀粉的吸收曲线,2 为支链淀粉的吸收曲线。
对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未知样品,与碘显色后,只要在选定的波长λ1,λ 2 ,λ 3 ,λ 4 ,处作 4 次比色,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标准曲线即可分别求出样品中两类淀粉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 仪器(1)电子分析天平(2 )索氏脂肪抽提器1 套(3 )分光光度计 1台(4 )pH 计(5 )容量瓶100ml X 2 ,50ml X 16(6 )吸管0.5ml X 1,2ml X 1,5ml X 12. 试剂(1)乙醚或石油醚(沸程30-60 ℃)(2 )无水乙醇( 3 )0.5 ml / L KOH 溶液( 4 )0.1 mol / L HCl 溶液(5)碘试剂:称取碘化钾 2.0g,溶于少量蒸馏水,再加碘0.2g,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l00ml.(6)直链淀粉标准液:称取直链淀粉纯品0.1000g,放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0.5mol/ L KOH 10ml,在热水中待溶解后,取出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为1mg/ml 直链淀粉标准溶液。
直链淀粉的二级结构

直链淀粉的二级结构直链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主要能源储备物质,也是动物体内消化吸收的重要碳水化合物。
其二级结构指的是淀粉分子内部的有序排列形式。
淀粉的二级结构对其功能和性质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其二级结构对于淀粉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直链淀粉主要由两种多糖组分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其中,直链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链状分子,而支链淀粉则是在直链淀粉的α-1,6-糖苷键上附加一定数量的支链分子。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和排列方式会影响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根据淀粉的特性和研究成果,可以将淀粉的二级结构分为两种主要形式:分散结构和颗粒结构。
首先,淀粉的分散结构是指直链淀粉分子在溶液中的有序排列方式。
分散结构的形成是由于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的综合效应。
研究表明,分散结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剂浓度、温度、时间和pH值等。
分散结构的形成既可导致淀粉的胶化,使其具有胶状特性,也可使淀粉分子间相互排斥,形成团聚体。
分散结构的稳定性和形成方式对淀粉的流变性质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其次,淀粉的颗粒结构是指淀粉分子在植物细胞中以颗粒的形式存在。
淀粉颗粒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细胞内的有序聚集体,其表面由外层和内层组成。
外层主要由支链淀粉组成,内层主要由直链淀粉组成。
研究发现,颗粒结构对淀粉的生物利用率和生理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淀粉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淀粉的降解速率和可溶性,从而对淀粉的消化和吸收产生影响。
淀粉的二级结构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
例如,X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来确定淀粉分子的分子间距、分子大小和晶体形态;红外光谱分析可以提供淀粉分子内部的键合信息;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揭示淀粉分子的立体构型和动力学过程。
这些研究手段的应用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淀粉二级结构的理解,还为淀粉的功能改良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淀粉的二级结构对于其功能和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支链淀粉直连淀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测定(双波长法)一、目的淀粉一般都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和比例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决定着谷物种子的出饭率和食味品质,并影响着谷物的贮藏加工。
通过本实验学习掌握双波长测定谷物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
二、原理根据双波长比色原理,如果溶液中某溶质在两个波长下均有吸收,则两个波长的吸收差值与溶质浓度成正比。
直链淀粉与碘作用产生纯蓝色,支链淀粉与碘作用生成紫红色。
如果用两种淀粉的标准溶液分别与碘反应,然后在同一个坐标系里进行扫描(400 - 960 mm)或做吸收曲线,可以得到图所示结果。
图作图法选择淀粉的测定波长图中1 为直链淀粉的吸收曲线,2 为支链淀粉的吸收曲线。
对含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未知样品,与碘显色后,只要在选定的波长λ1 ,λ 2 ,λ 3 ,λ 4 ,处作 4 次比色,利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标准曲线即可分别求出样品中两类淀粉的含量。
三、仪器、试剂和材料1. 仪器(1)电子分析天平(2 )索氏脂肪抽提器 1 套(3 )分光光度计1 台(4 )pH 计(5 )容量瓶100ml X 2 ,50ml X 16(6 )吸管0.5ml X 1,2ml X 1,5ml X 12. 试剂(1)乙醚或石油醚(沸程30-60 ℃)(2 )无水乙醇(3 )0.5 ml / L KOH 溶液(4 )0.1 mol / L HCl 溶液(5)碘试剂:称取碘化钾 2.0g,溶于少量蒸馏水,再加碘0.2g,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定容至l00ml.(6)直链淀粉标准液:称取直链淀粉纯品0.1000g,放在100ml 容量瓶中,加入0.5mol/ L KOH 10ml,在热水中待溶解后,取出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即为1mg/ml 直链淀粉标准溶液。
(7)支链淀粉标准液:用0.1000g 支链淀粉按(6)法制备成1mg/ml 支链淀粉标准溶液。
3. 材料供试谷物粉。
四、操作步骤1 .选择直链、支链淀粉测定波长、参比波长。
淀粉的螺旋结构范文

淀粉的螺旋结构范文淀粉的分子结构具有螺旋性质,这种螺旋结构是由α-D-葡萄糖分子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淀粉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多糖组成:支链淀粉(amylopectin)和直链淀粉(amylose)。
支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而这些直链之间有较少的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支链。
直链淀粉则完全是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的直链。
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不同结构导致了它们的不同性质,尤其是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凝胶特性方面。
支链淀粉由于其支链的存在,分子间的连接点增多,使其分子较大且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因此不易溶解于水,并且可以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
直链淀粉则较易溶于水,而且不具有凝胶特性。
在溶液中,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是动态的,可以发生两种不同的转变。
一种是通过糊化(gelatinization)产生的溶胀形成糊状物质,另一种是通过再结晶形成凝胶。
糊化是当淀粉加热至一定温度时,分子内的氢键破裂,维持原有螺旋结构的能力减弱,导致分子溶胀并释放出部分内部结构。
凝胶则是指在冷却或浓度增加时,分子重新排列,形成稳定的凝胶网络。
这种凝胶网络由分子间的氢键和支链之间的交联点所支撑,并以双螺旋结构为基础。
凝胶的形成可使淀粉具有一定的稠化能力,常用于食品工业中作为增稠剂和凝胶剂。
淀粉的螺旋结构对其消化和酶解过程也有一定影响。
在消化道中,淀粉通过淀粉酶的作用被水解为低聚糖,最终被肠道上皮细胞吸收。
淀粉的螺旋结构使其更难于被淀粉酶识别和降解,而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于被降解。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需要更长的时间被消化吸收。
总结起来,淀粉的螺旋结构是由α-D-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和α-1,6-糖苷键连接形成的。
不同的连接方式导致了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不同结构和性质。
淀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它的溶解度、凝胶特性以及消化过程中的酶解速率。
淀粉的螺旋结构是淀粉分子功能多样性的基础,也是淀粉在食品和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基础。
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淀粉分子。
它们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特性。
1.定义和基础知识直链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 glycosidic bond 直接连接而成的线性分子。
而支链淀粉则是直链淀粉的一种变体,其中部分的葡萄糖分子通过 alpha-(1,6) glycosidic bond 连接形成支链。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植物和动物体内最常见的多糖类分子,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们在食物中也是常见的成分,如粮食、豆类、薯类等。
2.化学结构直链淀粉的分子链由 alpha-(1,4) glycosidic bond 相连,其中每个葡萄糖分子都与相邻的葡萄糖分子共享一个氧原子。
支链淀粉的分子链同样由 alpha-(1,4) glycosidic bond 相连,但是它与直链淀粉的区别在于,部分葡萄糖分子在链上形成支链结构,与主链通过 alpha-(1,6) glycosidic bond 相连。
因此,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比直链淀粉更为复杂。
3.性质和功能由于支链淀粉的分子结构比直链淀粉更为复杂,因此,它们的性质和功能也有所差异。
直链淀粉在消化系统中被酶类分解为葡萄糖分子,然后被吸收进入体内,并为身体提供能量。
而支链淀粉则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它的消化速度比直链淀粉更为缓慢,从而产生一些不同的功能。
支链淀粉可以作为食物纤维,帮助维持肠道的健康和正常功能。
此外,支链淀粉也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等多种生理活性。
4.应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应用范围广泛。
直链淀粉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工业中的面包、饼干、饺子、面条等制品,还被用于纸浆、纺织、糖果等行业。
而支链淀粉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酸奶、乳酸菌饮料等发酵品中的营养配料,不易消化的支链淀粉也被用于减肥产品和功能食品中。
总之,虽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它们的差异也十分重要。
深入了解淀粉的化学结构和特性,对于食品加工工业以及药品、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淀粉制品的概念: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淀粉老化(回生)、淀粉糊化

淀粉制品的概念:直链淀粉和⽀链淀粉、淀粉⽼化(回⽣)、淀粉糊化淀粉在常温下不溶于⽔,但当⽔温⾄53℃以上时,淀粉的物理性能发⽣明显变化。
淀粉在⾼温下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的特性,称为淀粉的糊化。
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链淀粉,直链淀粉易溶于⽔,较粘稠,易消化,⽀链淀粉则相反。
直链淀粉是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结合⽽成的链状化合物,能被淀粉酶⽔解为麦芽糖。
能溶于热⽔⽽不成糊状。
遇碘显蓝⾊。
梗⽶、灿⽶含有较多的直链淀粉。
⽟⽶淀粉⼀般来说是直链的。
⽟⽶淀粉的粘度和粘付能⼒较弱。
所以⽟⽶淀粉多⽤于制药或制作糊精葡萄糖等。
不能⽤于制作粉条、粉⽪等。
但也有例外,粘⽟⽶(糯⽟⽶)的淀粉⽀链淀粉较多。
品质好的糯⽟⽶品种⽀链淀粉可达100%。
⽀链淀粉⼜称胶淀粉,分⼦相对较⼤,⼀般由⼏千个葡萄糖残基组成.⽀链淀粉难溶于⽔,其分⼦中有许多个⾮还原性末端,但却只有⼀个还原性末端,故不显现还原性,⽀链淀粉中葡萄糖分⼦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
所以带有分⽀,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个分⽀,只有外围的⽀链能被淀粉酶⽔解为麦芽糖。
在冷⽔中不溶,与热⽔作⽤则膨胀⽽成糊状。
糯⽶是⼏乎100%⽀链淀粉,所以糯⽶煮熟⽐较粘,也不容易消化。
⼤⽶中的淀粉主要以⽀链淀粉、直链淀粉两种状态存在,⽀链淀粉含量越⾼则⼤⽶越具有弹性。
直链淀粉难以分解且不易被⼈体吸收,⽀链淀粉容易分解且容易被⼈体吸收。
在膨化⾷品应⽤,因粘滞⼒、膨胀度、⽔分等不同,直链淀粉和⽀链淀粉有显著不同的膨化效果,直链淀粉有更强的抗拉伸在膨化⾷品应⽤,⼒,成型性好,能够增加产品的脆性和强⼒;⽀链淀粉在其中形成⽹状结构,有助于增⼤膨化体积,增强⾷品的松脆性。
要得到最⼤膨化体积,并⾮⽀链淀粉含量越⾼越好,⽽是⼀个合适的直⽀⽐,两种成分有相互制约作⽤,有⼀个最佳的配⽐,实际加⼯中常通过调节不同的直⽀⽐来得到不同的效果。
淀粉中直链淀粉

淀粉中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淀粉的一种结构形式,与支链淀粉相对。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常见的多糖,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子结构的排列方式。
直链淀粉的分子结构中,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直接连接,形成线性的链状结构。
这使得直链淀粉在水中更容易形成糊状,因为水分子可以较容易地渗透到分子链之间。
直链淀粉在食物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能量,因为人体能够分解淀粉为葡萄糖,并通过代谢产生能量。
一些主食,如米饭、面条和土豆,富含直链淀粉。
总体而言,淀粉是人类主食中的重要成分之一,而其中的直链淀粉是淀粉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提供能量和支持身体正常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与糊化温度的关系作者石家源指导教师闫怀义(忻州师范学院化学系0701班 034000)摘要为了研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与糊化温度的关系,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正丁醇沉降法和温水浸出法提取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并比较了两种方法提取出产品的纯度,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配比的直、支链淀粉的糊化温度。
结果表明:正丁醇沉降法过于复杂,且所需时间过长;温水浸出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正丁醇沉降法分离出的支链淀粉纯度比温水浸出法的高,但是相差不多;由温水浸出法分离出的直链淀粉纯度比正丁醇沉降法的高;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完全可以用温水浸出法代替丁醇沉降法;用温水浸出法提取出的直链淀粉的糊化温度为80℃;支链淀粉的糊化温度为55℃。
即直链淀粉含量越多,糊化温度越高;支链淀粉含量越多,糊化温度越低。
关键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提取;配比;糊化温度引言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是淀粉的两大组成成分,由于二者的分子结构、分子聚集状态不同,从而使得不同来源的淀粉有各自的用途。
研究表明,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和含量对淀粉产品的加工、物化特性、糊化温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1]。
因此,对于不同比例直、支链淀粉的淀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淀粉的悬浊液中,淀粉微晶束溶融的过程叫做淀粉的糊化,即:水分子进入淀粉微晶束结构,拆散分子间的缔合状态。
淀粉不溶于冷水,难被酶解,没有消化性。
但淀粉糊化后形成的胶体糊,能被酶解、消化。
糊化完全的淀粉可以100%被消化;干燥的糊化淀粉食品可以长期保藏且不变质;作为施胶剂或浆料,糊化后的淀粉才能成糊以供涂抹。
因此,淀粉应用的前提是淀粉的糊化。
糊化是淀粉的一大特性,评价糊化的基础是:粘度、结晶性、糊化温度、糊化度、润涨度、溶解度等。
糊化温度是指淀粉发生糊化时的温度,通常用糊化开始和完成的温度来表示淀粉糊化温度的范围。
糊化的方法有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超高压糊化法及化学糊化法等。
研究糊化温度一般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定量差示热分析、分光光度法、激光光散射法以及核磁共振分析等方法[2]。
洪雁用正丁醇沉降法提取了直链淀粉纯品,并通过蓝值、凝胶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分别用正丁醇沉降法和温水浸出法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利用光吸收特性与纯品对比纯度。
再用温水浸出法提取出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进行不同配比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糊化温度。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玉米淀粉:食品级,山西红鑫淀粉有限公司;氢氧化钠、无水乙醇、正丁醇、异戊醇、冰乙酸、直链淀粉:分析纯,天津市风船化学试剂科技有限公司;支链淀粉:分析纯,梯希爱(上海)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盐酸:分析纯,郑州市荥阳新化工厂;95%乙醇、碘化钾:分析纯,天津市申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碘:分析纯,天津市北辰方正试剂厂;AL2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723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TGL-16台式高速离心机:金坛市希望科研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重庆试验设备厂。
1.2 实验方法1.2.1 直、支链淀粉的制备方法1.2.1.1正丁醇沉降法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粗分离:称取10g玉米淀粉,加入少量的无水乙醇润湿,再加入35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在沸水浴中搅拌10min,使溶液分散透明,冷却至室温后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用2mol/L 的HCL中和至中性,加入100mL3:1正丁醇-异戊醇的混合溶液,在沸水浴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于2-4℃的冰箱中静置24h,取出,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得到的沉淀物为粗直链淀粉,离心液为粗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的纯化:在200mL水中加入正丁醇至饱和,并将粗直链淀粉沉淀全部转移到上述溶液中,加热到溶液透明,然后冷却至室温,于2-4℃的冰箱中静置24h,取出,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得到的沉淀物按照上述实验方法再纯化数次。
将沉淀物在漏斗中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在4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h,即得到纯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的纯化:在分离得到的粗支链淀粉离心液中加入40mL1:1正丁醇-异戊醇的混合液,然后在沸水浴中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于2-4℃的冰箱中静置48h,取出,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
在离心液中缓缓加入二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于2-4℃的冰箱中静置24h,按照上述方法纯化数次。
沉淀物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后在4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h,即得到纯支链淀粉[1]。
1.2.1.2 温水浸出法配制2%的淀粉悬浮液,在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加热至65℃,恒温静止待溶液分层后。
提取上清液,加入适量正丁醇,静置沉淀,将沉淀过滤后用无水乙醇洗涤4~5次,自然干燥得直链淀粉[3]。
反复操作多次,下层沉淀即为较纯的支链淀粉。
1.2.2标准样品吸光度的测定准确称取100mg标准样品放入25mL的比色管中,然后加入1mL95%乙醇、9mL1mol/L的NaOH,旋紧盖子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室温,再将内容物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再准确吸取5mL 样液于另一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1mol/L的醋酸和2mL碘试剂,用蒸馏水定容混匀。
静置20min后,用蒸馏水作背景,在62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4]。
1.2.3 鉴定直、支链淀粉的纯度1.2.3.1比较不同方法制得的直链淀粉纯度分别准确称取100mg用两种方法分离提取出的直链淀粉放入25mL的比色管中,然后加入1mL95%乙醇、9mL1mol/L的NaOH,旋紧盖子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室温,再将内容物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准确吸取5mL样液于另一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1mol/L 的醋酸和2mL碘试剂,用蒸馏水定容混匀。
静置20min后,用蒸馏水作背景,在62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1.2.3.2比较不同方法制得的支链淀粉纯度分别准确称取100mg用两种方法分离提取出的支链淀粉放入25mL的比色管中,然后加入1mL95%乙醇、9mL1mol/L的NaOH,旋紧盖子后在沸水浴中加热10min使淀粉糊化;冷却至室温,再将内容物完全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定容;准确吸取5mL样液于另一个100mL容量瓶中,加入1mL1mol/L 的醋酸和2mL碘试剂,用蒸馏水定容混匀。
静置20min后,用蒸馏水作背景,在62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
1.2.4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糊化温度首先,用温水浸出法分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并多次提纯。
然后准确称取0.5g不同配比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定容到50ml的容量瓶中(即配制成1%的淀粉悬浮液)。
在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连续加热,用723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在50℃﹑55℃﹑60℃﹑65℃﹑70℃﹑75℃﹑80℃﹑85℃﹑90℃和95℃时的透光率(每次测量时要将待测液体冷却到室温,并用蒸馏水作背景)。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透光率随温度变化图,再从图中判断糊化温度。
2 结果与分析2.1 标准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与吸光度的关系配置不同比例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标准混合样并分别测定其吸光度(见表1)。
由表1可得出结论:淀粉的吸光度随支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变小,随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即淀粉的吸光度越小,支链淀粉越纯;淀粉的吸光度越大,直链淀粉越纯。
2.2 不同方法提取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纯度的比较2.2.1不同方法提取出的支链淀粉纯度的比较由表1、2可得出结论:由正丁醇沉降法分离出的支链淀粉的吸光度比温水浸出法的小,所以正丁醇沉降法分离出的支链淀粉纯度比温水浸出法的纯度高,但是相差不多。
2.2.2不同方法提取出的直链淀粉纯度的比较由表1、3可得出结论:由温水浸出法分离出的直链淀粉的吸光度比正丁醇沉降法的大,所以温水浸出法分离出的直链淀粉纯度比正丁醇沉降法的纯度高。
2.3 影响玉米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和纯化的主要因素:2.3.1正丁醇沉降法中影响玉米直、支链淀粉分离和纯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淀粉用碱液分散时的搅拌速度、纯化时正丁醇及水的用量、离心力的大小等。
淀粉在分散时的搅拌速度是影响分离成功的主要因素,搅拌剧烈则使整个胶体结构破坏,在离心时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无法完全分离,所以应以小玻璃棒轻轻搅动为好;直链淀粉容易老化,一旦老化,分离的直链淀粉即使加热也极难溶解,在多次纯化的过程中,可通过增大正丁醇及水的用量来降低直链淀粉的浓度,减弱直链淀粉的老化速度,制得纯度较高的直链淀粉;脂质、蛋白质无机物等成分的存在对直链淀粉多次纯化后的纯度有影响,在进行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前可通过含有15%-20%水的甲醇溶液进行抽提除去脂质、甲苯浸泡除去蛋白质等方法消除这些微量成分对于直链淀粉纯度的影响。
离心力的大小和离心的温度是影响支链淀粉纯度的主要因素,当离心力较小的情况下和离心温度较高时,会导致离心液较混浊,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无法完全分离开,最后制得的支链淀粉中含有较多无法完全沉淀的直链淀粉。
因此,离心速度必须大于6000r/min,离心温度最好在2℃,离心时间最好大于10min,这样可使直链淀粉每次充分沉淀,制得的支链淀粉较纯[1]。
2.3.2 温水浸出法中影响玉米直、支链淀粉分离和纯化的主要因素:此方法中温度影响淀粉的提取效率,一般温度稍高于淀粉的糊化温度。
若温度太高,则直链淀粉的提取效率高,但支链淀粉也会被提取出来,纯度差;若温度太低,则提取效率低,直链淀粉得率也低。
2.4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与糊化温度的关系 2.4.1不同配比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糊化温度用分光光度计法(方法见1.2.4)在不同温度下测定不同配比的直、支链淀粉的透光率,然后以温度为横坐标,透光率为纵坐标作图,从而判断其糊化温度。
图1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配比为100/02468101214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温度(℃)透光率(%)图2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配比为90/102468101214404550556065707580859095温度(℃)透光率(%)由图1可得出结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为100/0时的糊化温度约为80℃。
由图2可得出结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为90/10时的糊化温度约为78℃。
由图3可得出结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为80/20时的糊化温度约为75℃。
由图4可得出结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配比为70/30时的糊化温度约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