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

合集下载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1

突发事件应对管理1

32
33
34
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35
4、社会安全事件类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社会群体性事件、 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 事件等。如战争、政治动乱、恐怖袭击、刑 事案件、投毒、爆炸、行凶杀人、聚众打砸 抢等、集体上访、静坐请愿、示威游行、阻 断交通、围攻党政机关等。
36
新疆“7.5”事件
六、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概念及特点 应急管理,就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 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 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 件,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效应, 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 应对突发事件需要政府采取与常态管理不同 的紧急措施和程序,超出了常态管理的范畴, 所以政府应急管理又是一种特殊的政府管理 形态。
53

第四十四条规定,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 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 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A启动应急预案; B责令有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 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 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 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C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 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 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 件的级别; D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分 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E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事件危害 54 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41





以生产安全事故为例,认识突发事件的分级,依照国务 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7 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规定: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 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 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 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42 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应急事件分类和分级

应急事件分类和分级

应急事件分类和分级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应急事件分类、分级及应对策略1、应急事件的分类按应急事件的状态分为预警和警报。

预警当发生了处于可预见的、一旦触发即可产生危险或危害后果的事件时,由应急指挥部确定并预先发出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的应急状态。

警报已发生危险或危害事故时,由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并发出的应急事件的状态。

2、应急事件的分级(1)按应急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预警、Ⅱ级预警、Ⅲ级预警。

(2)按事故产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Ⅰ级警报、Ⅱ级警报、Ⅲ级警报。

(3)应急预案体系中的各专项预案应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损失情况等,明确划分预警和警报分级。

(4)应急处置部门或人员应根据应急事件等级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5)应急指挥及相关人员应根据应急事件的状况对照应急预案的等级划分判断该事件的应急等级;指挥或信息通报时,指挥或相关信息通报人员应告知接受通报的人员应急事件的等级。

3、突发事件的识别与控制突发事件的辨识及监测本部门突发事件辨识的范围主要包括一下内容:突发事件的控制原则(1)本部门上下同心协力,积极预防事故、故障或错误的发生;(2)严格执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四周做好封闭围挡,工地入口大门设立岗亭,专人值班,严格车辆、人员的出入;(3)施工现场各单位管理人员、劳务人员以及车辆进、出入均须出示规定牌照,凭牌进入;(4)处理好与场地周边民众的关系,协调与社会各界、管理单位的关系,特别是各新闻媒体;(5)善意拒绝各种新闻媒体、记者随意进入施工场地范围的采访、拍照、报道等,以防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展;(6)杜绝社会各种商家以广告、宣传、传销等方式手段进入施工现场,一旦发现,立即制止,并发出警告;(7)尽量避免各单位、团体、民众的随意参观、拍照活动,危及人身安全,并影响工程进度;(8)一旦发生事故、故障,立即封锁事故现场,按照应急预案流程,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抢救伤员,疏导人员,并以最快方式上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制定有效解决措施,认真执行;(9)提前做好对各部门管理人员、劳务用工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民众谣传、误传。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分级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分级
突发事件分级参考
分级类别
内容
处理预案
(Ⅰ级)重大
1.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等群体性事件;2.涉及民族宗教事件;3.食物中毒、传染性疾病等公共卫生事件;4.打群架、持械斗殴事件;5.伤情较重的意外伤害或非正常死亡事件;6.学生与社会人员发生纠纷且产生严重后果的事件;7.涉案金额巨大的盗窃、诈骗事件;8.台风、暴雨造成基础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事件;9.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10.其他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突发事件。
2015年3月
即时上报
(Ⅱ级)较大
1.学生突发疾病住院;2.学生之间发生纠纷;3.涉案金额不超过5000的盗窃、诈骗案件;4.每天超过3例的非常见病例事件;5.意外伤害事件;6.其他不能及时处理完结需要征求上级领导处理意见的事件。
处理过程中上报
(Ⅲ级)一般
其他能及时处理完结的一般委员会

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分级

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分级

突发事件定义及分类分级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等,事故灾难主要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煤矿事故、水上事故、非煤矿山事故、工商贸企业事故、火灾事故、铁路交通事故、环境及生态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疫病疫情、动物疫情、食品安全、职业危害等,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刑事案件、恐怖事件、涉外事件、群体性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概览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概览
3.距大型军工、危化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森林火灾;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的,或需要国家支援的森林火灾。
公共
卫生
事件

公共
卫生
事件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1例以上、5例以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区)行政区域内。
1.在1个县(区)范围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相关联的疫情波及2个以上相邻的县(区);或在1个市州范围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
5.阻断国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停运,或阻挠、妨碍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施工,造成24小时以上停工。
6.较大规模的群众性械斗。
6.因土地、矿产、水资源、森林等权属争议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引发的,造成严重后果的群体性事件。
6.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的暴狱事件。
刑事
案件
1.一次造成公共场所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学校内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危害较严重的杀人、爆炸、纵火、毒气、绑架、劫持人质和投放危险物质案件。
3.造成3万户以上居民停水、停气24小时以上的事故。
3.城市5万户以上居民供气或供水连续停止48小时以上的事故。
环境
污染
1.因环境污染造成3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重伤)50人以下;或因环境污染使区域局部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1.发生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因环境污染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或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
2.受害森林面积超过300公顷以上、1000公顷以下的火灾。
2.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重大影响和财产损失的森林火灾。

突发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表

突发事件分级及报告标准表

1学期、一个学校,肺结核 相关联病例10例及以上或 死亡1例及以上的
1周内、一个集体单位,流 感样病例30例或住院5例或 死亡1例及以上的
1月内、流行区一个乡 (镇)恶性疟(非流行区 输入性继发感染病例)5例 、一个村其他疟疾10例 (非流行区5例)及以上当 地感染病例
2周内、一个村血吸虫病例 未控制区10例(1周同一地 点5例)、控制区5例(1周 同一地点3例)及以上急性 病例,或非流行区(阻断 区)出现当地感染病人、 病牛1例及以上或发现感染 性钉螺的
散到县(市)以外地区;
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势;
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集体 单位2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 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例及 以上
7
病原体或治病 因子
发生烈性病菌株、 毒株、致病因子等 丢失事件;
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 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我境 内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鼠疫、炭疽、非典、艾滋 病、霍乱、脊灰等菌毒种 丢失事件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 人,或出现死亡病例。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
99人,未出现死亡病 地或区域重要活动期间中
例。
毒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
及以上。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 上,或死亡5人以上;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 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 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 亡病例。
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 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 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扩散趋势;
传染性非典型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
2
性肺炎、人感 肺炎、人感染高致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 染高致病性禽 病性禽流感病例, 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公共安全、生产、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需要迅速处置和采取应急措施的事件。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以便对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分类管理和应急处置。

一、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全国性应急处置和国际合作的突发公共事件。

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一旦发生特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立即启动国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力量进行综合处置。

二、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地区性、行业性或群体性利益造成严重影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协同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社会动荡、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对当地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一旦发生重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及时启动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三、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个别单位或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需要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导致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一旦发生较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立即启动单位或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四、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对个别单位或区域内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需要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组织应急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

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引起局部范围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一旦发生一般型突发公共事件,应当及时启动单位或地方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地方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门诊应急预案

门诊应急预案

门诊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置预案为确保门诊部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护患者、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制定本预案如下:一、组织机构及事件分类、分级(二)突发事件类别及风险分级突发事件主要为停电、停水、火警、电梯运行意外、病情变化、医疗投诉与纠纷、日常生活意外(烫伤、摔倒、坠床)等方面。

根据突发事件性质、人数以及不良结果的程度,将突发事件风险分为三级:一级风险:1、患方投诉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2、质疑医务人员诊疗行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丢失钱财报案投诉的。

4、发生日常生活意外。

5、小范围停电、停水。

6、电梯运行意外未造成严重后果。

7、出现晕厥等情形。

以上情况经耐心解释及简单处理,未造成严重后果。

二级风险:1、患方来门诊投诉人数少于10人,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对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2、患方对门诊科室的诊疗过程提出质疑,经解释无效,影响其他病人诊疗的行为。

3、出现停电、小面积起火影响门诊工作的正常开展。

4、日常生活意外造成较严重后果。

5、电梯运行意外出现严重挤压伤、骨折等情况。

三级风险:1、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如:电梯运行或者楼层摔死病人、重大火灾、触电身亡等。

2、患方来院投诉人数超过10人,聚众占据门诊诊疗、办公场所,严重干扰医院工作。

3、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干扰医务人员正常生活。

4、停尸闹丧,拒绝将尸体移送太平间或殡仪馆,在门诊大厅设灵堂、摆花圈,拉横幅等行为。

5、患方在门诊内实施打、砸、抢等行为,造成物品损坏等情形。

(三)发生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报告1、发生一级风险的突发事件由当事人或科室报告门诊办公室,门诊办公室派人负责协调沟通,必要时请保安人员协同处理。

2、发生二级风险的突发事件,各部门负责人报告门诊办公室和保卫科。

属医疗纠纷方面的以门诊办公室、医务部工作人员为主负责与患方沟通协调,治安方面则由保卫科协调处理,应急处置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现场组织调查,其他科室及其他职能部门配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文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文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⑴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⑵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⑶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⑷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及报告管理要求
❖ 报告要求:
– 体现快速 – 项目简单 – 描述事件概况 – 附件可以没有
➢ 进程报告
❖ 报告内容: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
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 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 报告要求:
• 报告次数不限 • 附件信息必不可少 • 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 • 反应疫情的动态(新) • 特别重大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 ➢多元化 ➢群体性或公共性 ➢综合性和系统性
➢意外性 ➢频发性 ➢危害性 ➢国际性
主要内容-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十条 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 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 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报告程序
发现 突发 公共 卫生 事件





所在

地的

专业


机构



网络 直报
同级 卫生 行政 部门
本级 人民政府
达到 标准
上一级卫生 行政部门
调 查
未达到 标准
采取措施
作为一般 事件报告
报告内容-1
✓ 事件基本信息
– 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 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 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 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
?全球首次发现,短期内不断出现病例或出现死亡; ?我国首次发生具有较强传染性和较高死亡率的传染 病,病例数不断增加或范围不断扩大; ?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天花、脊灰野毒株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一览表档
c.所辖的2个及以上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Ⅲ级:有所列情形之一的
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
一氧化碳中毒人数30-5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6-9人。
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
a. 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14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
Ⅲ级: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以内。
鼠疫:发现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肺炭疽:发生1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
腺鼠疫
Ⅱ级: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市(地)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或流行范围波及2个以上市(地)。
Ⅲ级:腺鼠疫发生流行,在一个县(市)行政区域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市)。
个及以上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Ⅱ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
Ⅱ级:有所列情形之一的
在24小时内,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
一氧化碳中毒人数60-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0-14人。
在24小时内,1个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
a.在其范围内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50-299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15-24人。
c.在其所辖的4个及以上(或全部)的地区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Ⅲ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在24小时内,全国
a.一氧化碳中毒人数1000人(含10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死亡50人(含50人)以上。
个及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范围内发生Ⅳ级及以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突发事件类别、分级、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类别、分级、应急预案

突发事件类别、分级突发事件共分四类、四级。

一、一般突发事件(蓝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不含3人,下同)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下生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灾害及一般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道路交通事故5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出现乙类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传染病疫情,5人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其它一般性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下人员伤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二、较大突发事件(黄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造成3人以上(含3人,下同)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M≥5.0级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5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达6小时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发现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甲类传染病疫情,5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或新发生的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

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公众应急的主要对象就是各类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严重程序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4级,社会安全事件不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及紧急程度,对事件的预警一般也分为4级。

预警级别标示●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一般(Ⅳ级)突发事件●黄色预警: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事件●橙色预警:可能发生重大(Ⅱ级)突发事件●红色预警:可能发生特别重大(Ⅰ级)突发事件遇险求救办法根据自身及周围环境情况,发出求救信号。

声响求救●喊叫、吹哨子、敲打能发声的物品,甚至砸碎玻璃发出求救信号。

光线求救●用手电筒、镜子等能发光、反光的物品反复闪照,发出求救信号。

●抛物求救在高楼等处遇到危难时,可向路人抛掷枕头、空塑料瓶等软物,发出求救信号。

旗语求救●将颜色鲜艳的衣物绑在竹竿或木棍上挥舞,发出求救信号。

烟火求救●在野外遇险时,在确保不发生火灾的前提下,白天可燃烧潮湿树枝、青草等产生浓烟,夜晚可点燃间隔距离相同的三堆火,发出求救信号。

.●标志求救如原地待援,可利用树枝、石块、帐篷、衣物等,搭建某种标志(如SOS等)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如在移动中,可一路上留下方向标志物,有助于救援人员寻找,也有助于自己迷路时作为向导。

●辨识方向☆指北针: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通常标有“N”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

☆太阳:根据日出:日落判断东方和西方,也可根据太阳下物体的阴影由西向东运动来判断南北。

☆星体:在夜晚时,可先找到北斗七星,沿着“勺柄”的延伸线即可找到明亮的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向就是正北方。

☆树木:树木通常朝南的一侧树叶茂盛、色泽鲜艳、树皮光滑,向北的一侧则相反。

朝北一侧的树干上可能生有青苔。

☆岩石:在岩石众多的地方找一块较醒目的岩石观察,布满青苔的一面为北侧,干燥光亮的一面为南侧。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重大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件。

一旦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将会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威胁,需要立即启动国家应急预案,全国范围内组织抢险救灾。

二、重大突发事件。

重大突发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较大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需要启动地方应急预案,组织地方抢险救灾,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三、较大突发事件。

较大突发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一定伤亡和一定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当发生较大突发事件时,需要及时启动地方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尽快进行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四、一般突发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一定伤亡和一定财产损失,对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事件。

一般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及时启动地方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协调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做好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中,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最为严重的,一般突发事件是最为轻微的。

不同级别的突发事件需要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对于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分级标准,做好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
小编希望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突发的公共事件其实就是指突然发生,可能会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的处置措施的。

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社会安全事件以及公共卫生事件这些都是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那么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有哪些?下面,就由小编就这个问题来为大家做解答。

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划分方法:
(1)按照成因:自然性突发事件、社会性突发事件
(2)按照危害性:轻度、中度、重度危害
(3)按照可预测性:可预测的、不可预测的
(4)按照可防可控性:可防可控的、不可防不可控的
(5)按照影响范围:地方性、区域性或国家性、世界性或国际性地方性突发事件。

有限范围发生,影响范围小。

一般只需当地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应对,无需外来协助。

但当地政府有责任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以备扩大延伸和恶化时提供援助。

区域性或国家性。

SARS、挑战者号、切尔诺贝利核泄漏、李登辉两国论、库尔斯克海难、哥伦比亚解体。

需中央政府出面调度资源救援处理,也需各省或当地政府积极协调配合。

民间资源援助也必不可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事件类别及分级突发事件共分四类四级。

一、一般突发事件(蓝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3人(不含3人,下同)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下生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灾害及一般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道路交通事故5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10人以下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出现乙类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传染病疫情,5人以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其它一般性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下人员伤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二、较大突发事件(黄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寒潮、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等造成3人以上(含3人,下同)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M≥5.0级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5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交通事故,公共场所重大安全事故,城市公用设施中断工作达6小时以上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发现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流行的甲类传染病疫情,5人以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住院救治的食物中毒或职业中毒事件,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或新发生的动物疫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30人以上1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三、重大突发事件(橙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水库溃坝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500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以下的灾害,以及发生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0.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地震灾害,连续燃烧72小时以上的森林火灾和造成重大损失的生物灾害。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受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安全生产事故,民用运输航空器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重要港口遭受严重损害的事故,城市公用设施瘫痪24小时以上的事故,核设备发生严重事故,造成重大影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指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乱、肺炭疽及其他易扩散疫情在1个潜伏期内多次爆发,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跨县市区传播,预防接种或群体性用药出现人员死亡事件,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事件,在多个市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社会安全类。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1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的群体性事件。

四、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红色)(一)自然灾害类。

指因暴雨、冰雹、大雪、大风和风暴潮、台风、山体滑坡、水库溃坝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以上的灾害,以及发生造成300人以上死亡、需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万人以上的地震灾害,面积超过1000公顷森林火灾。

(二)事故灾难类。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民用运输航空器发生坠机、撞机事故,重要港口遭受灾难性损失,城市公用设施瘫痪48小时以上的事故,“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3级以上的核事件,发生特别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三)公共卫生类。

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波及2个以上市,疫情有扩散趋势,发生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发现新传染病或在我国已消灭传染病重新流行;发生跨市、跨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其它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类。

发生冲击、围攻县级以上党政军机关和要害部门事件,参与人员对抗性特征突出并已发生大规模的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上30人以上死亡的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和重大金融、旅游、校园等安全事件以及500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一、预测、预警各专项应急指挥部要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安全评估、隐患排查和风险分析制度,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各类影响公共安全的信息,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市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由市政府应急办向有关市直部门和镇区街道通报。

各级应急领导机构按照权限分级负责发布预警信息。

一般突发事件预警由县级应急领导小组发布,较大突发事件预警由烟台市应急领导小组或烟台市专项应急指挥部发布,重大及以上突发事件预警需省政府或省级应急领导小组发布,跨省区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由国务院发布。

二、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应急机构、有关专项指挥部要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应急预案,协调相关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动员应急力量开展救援工作,并及时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发展趋势进行评估报告。

三、信息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立即进行先期处置,同时按照相关政策要求,迅速逐级上报。

对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事发地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和有关单位接到报告后,要在1小时内报市政府应急办,由应急办速报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并及时整理信息,经市领导同意后2小时内上报烟台市政府应急办。

四、组织指挥突发事件发生后,市政府应急办立即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及时研判信息,提出处置建议,报市应急领导小组;协调市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调度,组织应急队伍和应急物资开展应急处置。

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时,应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及综合信息、抢险救援、救护防疫、治安保障、物资保障、善后安置、事故调查等相关工作组,协调部署现场救援和现场处置行动、社会稳定和舆论导向工作;必要时请求上级政府支援。

五、应急处置(一)基本应急。

确认突发事件已经发生,事发地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及市相关部门要迅速组织救援队伍实施救援,控制危险源,疏散现场人员,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并立即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

(二)应急措施。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采取应对措施:1.组织营救和救助。

迅速组织力量营救受到威胁的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其他相关人员,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2.组织医疗救治。

迅速组织医疗急救力量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危重伤员立即转运医院救治。

3.维护治安秩序。

划定危险区域,加强巡逻和实施区域管制措施,密切关注事态变化,防止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4.防止事态扩大。

针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封闭、隔离或限制使用有关场所,控制危险源,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5.加强现场监测。

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情、环境污染等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的发生。

6.保障公众生活。

启用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和专项资金,及时抢修被损坏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交通和生活必需品保障,安置临时避难场所等。

(三)扩大应急。

当较大突发事件不能有效控制,有扩大发展为重、特大突发事件趋势时,市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报请烟台市政府启动烟台市级应急预案,并请烟台市政府领导和烟台市专项应急领导小组派人赶到事发现场组织指挥,利用全市资源参与救援和处置。

(四)应急联动。

事发地镇区街道政府(管委、办事处)和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立即调动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主动向现场指挥部提供应急处置有关基础资料,为实施应急处置提供人员、技术和物资支持,并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六、应急保障(一)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各专业部门要根据应急救援需求,配备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并按统一标准建立救援和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

(二)应急队伍保障。

各专业部门要根据应急救援需要组建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队伍,社区、农村、学校、企业要健全社会动员机制,组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与驻海部队建立应急救援联席制度,必要时协调其参与抢险救援。

各类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工作由组建部门或单位负责实施。

(三)交通运输保障。

由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应急交通运输调运保障方案,与铁路、港口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必要时可开设“绿色通道”;由市公安局会同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交通管制制度。

(四)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局会同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海阳市红十字协会建立突发事件卫生救助和防疫机制。

(五)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负责做好突发事件现场控制、交通管制、疏散群众、维护公共秩序等工作。

(六)物资保障。

各专项指挥部和有关部门要根据不同突发事件及灾害种类,制定本部门救灾物资生产、储存、调拨体系和方案。

(七)资金保障。

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作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

七、应急结束事件得到控制,重大险情解除,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基本完成,次生、衍生、耦和事件危害基本消除,善后工作有序展开,无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

八、后期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协调事发地镇区街道和市有关部门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完成现场清理、疫病控制、人员安置及赔偿、污染物收集处理等善后工作,开展灾后重建。

市政府主管部门或事发地政府要组织专门人员调查、分析,查明事发原因、发展趋势,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形成调查报告,报市政府应急办。

海阳市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小组分工海阳市突发事件处置机构与职责一、领导机构海阳市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有关领导和77旅首长担任,成员由各镇区街道主要负责人、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1.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一协调;2.指导编制、审定、发布全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研究确定全市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4.协调整合各类应急资源,指导建立各专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5.当突发事件超出我市处置能力时,按程序报请烟台市政府,在烟台市政府指导下对重特大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