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人体血压存在着典型的近日节律(或称为昼夜节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1-3]。

夜间血压多半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并在上午10:00~12:00达到高峰,此后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下午4:00~6:00时出现第
2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凌晨3:00~5:00达到谷值[4]。

正常人
的血压呈现的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型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血压晨峰(BP morning surge )[5]。

本研究应用24h 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 )对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进行探讨,认识到血压晨峰是发生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之一,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7]。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大庆油田总
医院住院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7例,男91例,女76例,年龄52~69岁,平均(60.7±8.5)岁,所有入选患者测量身高、体质量。

1.2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并常规检查血脂,
空腹血糖。

诊所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 ,OBPM )及应用24h ABPM 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诊断指南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肝肾功能损害等,将纳入的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

1.3方法1.3.1
24h ABPM 采用北京世纪金科公司生产的无创性血压动态监测仪测定。

白昼(6:00~22:00)每20分钟1次;夜间(22:00至次日8:00)每小时1次,同时嘱患者记录监测日志。

有效记录大于90%应得数据,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方可入选。

计算机自动分析24h 、白昼、夜间的血压平均值及血压昼夜节律。

1.3.2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 )的确定血
压晨峰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以下计算方法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血压晨峰=醒后2h 平均收缩压-夜间睡眠时最低血压(夜间血压最低值及前后共3次血压的平均值)[8]。

依据晨峰变异大于
10mmHg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73例,非晨峰组94例。

舒张压的晨峰变异计算同收缩压。

1.3.3超声心动采用PILIPS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0~4.0MHz ,由一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操作。

让患者取左侧卧位,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i amemter ,LVDD ),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 ,IVST ),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 k -ness ,LVPWT ),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 )[9]。

左室质量(LVM )=0.832[(LVDD+IVST+LVPWT )3-LVDD3]+0.6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 ,BSA )=0.0061×身高(cm )+0.0128×体质量(kg )-0.1529。

LVMI=LVM/BSA (g/m 2)1.3.4尿微量蛋白测定(UALB )收集尿液样本,采用放射免疫法
检测UALB 。

1.3.5
QT 离散度(QTcd )的测定采用NIHON KOHDEN ECG -
9130P 心电图机为患者均做标准12导联同步心电图,纸速25mm/s ,QT 间期为以QRS 起始部至T 波终末回到等电位线点。


有U 波,则取T 波于U 波间的切迹作为T 波终点。

每个导联连续
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为该导联的QT 间期。

并除外预激综合征、非窦性心律等。

QTd=QT max -QT min
QTcd=QTd/(RR )1/2(ms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
料以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身
高,体质量,计算BMI ,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两组患者的OBPM 和24h ABPM 比较,见表1。

注:与非晨峰组比较,a P <0.05。

由表1可见,两组的OBPM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诊所血压不能及时发现晨峰的危害性。

24h ABPM 显示晨峰组的24h 、
血压晨峰与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燕,马光涛,陈
岩(大庆油田总医院心电室,黑龙江大庆163001)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血压晨峰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关注清晨时段的血压晨峰现
象,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

方法
采用24h 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 )将1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血脂,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放免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UALB ),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心电图计算QT 离散度(QTcd )。

结果晨峰组的24h 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的
动态血压监测值,晨峰组的LVMI 、UALB 和QTcd 指标均高于非晨峰组(P <0.05);两组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BMI 方
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血压晨峰导致了靶器官的损害,因此控制血压晨峰对减缓靶器官的受累程度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
血压监测,便携式;
昼夜节律;
心血管疾病;
血压晨峰;
靶器官损害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4-2131-02
中图法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表1
晨峰组与非晨峰组24h 动态血压监测指标比较(x ±s ,mmHg )
晨峰组非晨峰组OBPM 169.3±10.3152.6±13.2平均收缩压
组别
7394n
24h 151.4±13.6a 138.2±12.8白昼158.7±15.9a 146.4±14.7夜间145.0±15.3a 136.1±13.9晨峰
20.4±8.7a
4.3±
5.7晨峰组
非晨峰组OBPM 92.3±10.5
93.1±8.9
平均舒张压
组别7394
n
24h 75.6±10.478.7±12.9
白昼76.4±12.280.4±10.8
夜间
72.2±12.373.8±14.2
晨峰
10.3±4.13.8±2.7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7月30日第28卷第14期J Mod Med Health ,July 30,2012,Vol.28,No.14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为了解泌尿系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作者现对本院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尿液
标本中分离的628株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报道如下。

泌尿系统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费玉红,王玉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溧阳213300)
【摘要】
目的
探讨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泌尿系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对628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 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病原菌中分离率居前5位的分
别为大肠埃希菌55.7%,肠球菌属17.4%,肺炎克雷伯菌8.0%,铜绿假单胞菌7.0%,鲍曼不动杆菌3.5%;绝大多数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比较大的耐药性,临床应结合药
敏试验的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关键词】
泌尿生殖系统;
抗药性,细菌;
病原菌;
分布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4-2132-03
中图法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非晨峰组(P <0.05),晨峰组晨峰变异显著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时段的平均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的LVMI 、UALB 和QTcd 的结果比较,见表2。

晨峰
组的LVMI 、UALB 和QTcd 均高于非晨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具有晨峰现象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更加的严重。

注:与非晨峰组比较,a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清晨最为高发[10],首先,具有血压晨峰现象的该类患者的心电图显示
QTcd 增加[11],超声心动测得LVMI 增减等,间接说明了血压晨峰
对心脏的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急缺血、室性心律失常)好发于清晨的原因。

其次,血压晨峰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脑出血等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且独立于24h 平均收缩压[12-13]。

再次,晨峰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增高,提示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严重,蛋白漏出增加,继而增加肾脏血压负荷,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均受损。

它也是识别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14-15]
,流
行病学调查发现尿微量清蛋白增高使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
病的危险增加2倍[16]。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血压晨峰与靶器官的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独立于其他血压参数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更应关注对晨峰血压的控制,降压药物选择长效合并清晨加服短效药物联合用药的方式,从而减轻血压负荷,更好的保护靶器官,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达到良好的预后[17]。

参考文献
[1]
Kario K ,Pickering TG ,Hoshide S ,et al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hyperten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ole of the alpha adrenergic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J].Am J Hypertens ,2004,17(18):668-675.[2]
Kario K .Vascular damage in exaggerated morning surge in blood pres -
sure[J].Hypertension ,2007,49(4):771-772.
[3]赵生法,赵子彦.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0):782-784.
[4]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34(3):287-288.
[5]
Kario K ,Pickering TG ,Hoshide S ,et al .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and hyperten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ole of the alpha adrenergic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J].Am J Hypertens ,2004,17(18):668-675.[6]Gosse P ,Lasserre R ,Minifie C ,et al.Blood pressure surge on rising[J].Hypertens ,2004,22(6):1113-1118.
[7]Kario K.Morning surge and variability in blood pressure :a new therapeu -tic target[J].Hypertension ,2005,45(4):485-486.
[8]王鑫,郑霞,朱艳和,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7,28(4):28-30.
[9]
许迪,陆风翔.临床超声心动图速查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94.
[10]Metoki H ,Ohkubo T ,Kikuya M ,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for stroke
of a morning pressor surge and a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decline :the Ohasama study[J].Hypertension ,2006,47(2):149-154.
[11]Marfella R ,Nappo F ,De Angelis L ,et al .The effect of acute hyperglyce -mia on QTc duration on in healthy man[J].Diabetologia ,2000,43(5):571-575.
[12]Pimenta E ,Gaddsm KK ,Pratt -Ubunama MN ,et al .Aldosterone excess
and resistance to 24h blood pressure control[J].J Hypertens ,2007,25(10):2131-2137.
[13]宋越红,李建英,黄国秀.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血管
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5):366-368.
[14]Egnchi K ,Tomizawa H ,lshikawa J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barore -flex sensitivity :association with morning blood pressure[J].Hypertense Res ,2007,30(8):723-728.
[15]Marfella R ,Gualdiero P ,Siniscalchi M ,et al .Morning blood pressure
peak ,QT intervals ,and sympathetic activ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Hypertension ,2003,41(2):237-243.
[16]Weber MA ,Fodera SM .Circadian variation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chro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J].Rev Cardiovasc Med ,2004,5(3):148-155.
[17]Asayama K ,Ohkubo T ,Kikuya M ,et al .Prediction of stroke by
home “morning ”versus “evening ”blood pressure values :the Ohasama study[J].Hypertension ,2006,48(4):737-743.
(收稿日期:2012-03-28)
表2
两组患者的LVMI 、UALB 和QTcd 的结果比较(x ±s )
组别晨峰组非晨峰组
7394
168.2±17.8
145.6±19.7
56.8±3.641.3±3.5
67.8±19.149.8±16.3
LVMI (g/m 2)n UALB (g/L )QTcd (ms )a
a
a
·2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