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大爆炸论文-选修课作业

合集下载

宇宙大爆炸课程心得体会(2篇)

宇宙大爆炸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自从学习了宇宙大爆炸这门课程以来,我对宇宙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探索宇宙的无限可能。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宇宙大爆炸的起源与演化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当今宇宙学的主流理论,它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极度热密的状态,经过大约138亿年的演化,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宇宙。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宇宙大爆炸的背景、辐射、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宇宙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它不仅解释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预测了许多观测现象,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膨胀等。

这些观测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使得宇宙大爆炸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宇宙的观测与探测宇宙大爆炸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观测宇宙的线索,使我们能够探测到宇宙的过去和未来。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宇宙背景探测、星系观测、黑洞探测等多种观测方法。

宇宙背景探测是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来了解宇宙早期状态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这些辐射的特性,我们可以推断出宇宙的膨胀速率、密度、组成等参数。

星系观测则使我们能够研究宇宙中的星系、星团、星云等天体,了解它们的形成、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

黑洞探测是宇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黑洞的存在对宇宙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而探测黑洞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黑洞的物理性质、观测方法以及探测技术。

三、宇宙的未来与命运宇宙大爆炸理论不仅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还预测了宇宙的未来。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宇宙膨胀、暗能量、宇宙大撕裂等概念,以及它们对宇宙未来的影响。

宇宙膨胀是指宇宙空间在不断扩大,而暗能量则被认为是导致宇宙膨胀的原因。

根据观测结果,宇宙的膨胀速度在加快,这可能导致宇宙最终走向大撕裂。

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宇宙可能会经历“热寂”阶段,即宇宙温度趋于均匀,能量分布趋于平衡。

通过学习宇宙的未来与命运,我意识到宇宙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过程,我们还有许多未知和待解之谜。

能量守恒和宇宙大爆炸【精选】

能量守恒和宇宙大爆炸【精选】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题目: (楷体加粗小2号居中)能量守恒和宇宙大爆炸学院: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任 课 教 师:完成时间:能量守恒和宇宙大爆炸【摘要】:人们从观察众多的自然现象总结出能量守恒定律,后来通过研究对称性与守恒定律的关系发现,每一个守恒定容立场观实思想作风总体布局、要着重学习。

(三)知行合一,合格党员;坚定正确真部署,做政民系群众,洁头弘扬社保持取的,”、员要的宗部和好带日、、领交流律都是由于自然界某种对称性引起的,能量守恒对应于时间平移对称,即时间平移不变性。

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后,大爆炸开始的那一瞬间为时间起点,这一瞬间之前,谈论时间是没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宇宙大爆炸使我们再不能认为时间具有平移不变性了,能量守恒的理论基础出现裂痕。

与此同时,利用高精度的激光测距技术,发现万有引力常数随时间变化,这表明孤立系统的能量可能真的不是恒量。

能量守恒定律面临挑战【关键字】:能量守恒,宇宙大爆炸,时间平移不变性【导言】:大爆炸宇宙论从提出那一天起,就受到各方面的非议,但是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又几乎都支持这一理论,只要这一理论基本上正确,那么许多古老的哲学问题又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我们的宇宙从何而来?时间有没有起点?空间是否有限?能量可以从虚空中产生吗?等等。

倘若宇宙大爆炸成立,则时间不变性则变得毫无意义,从而无不变形,则也就没有能量守恒。

所以能量守恒定律在宇宙大爆炸的研究中充满危机。

【引论】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总的流进系统的能量必等于总的从系统中流出的能量加上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能量能够转换,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

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等于进入系统的能量减去离开系统的能量。

2、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英文:Big Bang)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

科技论文宇宙的膨胀与爆炸姓名:孙晓旭班级:行管1班学号:121201140109摘要: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大爆炸一词首先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所采用的。

关键字: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膨胀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团。

1929年,天文学家哈勃公布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发现。

这个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

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胀着。

这一发现促使一些天文学家想到: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就可能有一个膨胀的起点。

天文学家勒梅特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一个“原始原子”爆炸而成的。

这是大爆炸说的前身。

俄裔美国天文学家伽莫夫接受并发展了勒梅特的思想,于1948年正式提出了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学说。

伽莫夫认为,宇宙最初是一个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由最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始火球”。

根据现代物理学,这个火球必定迅速膨胀,它的演化过程好像一次巨大的爆发。

由于迅速膨胀,宇宙密度和温度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化学元素(原子核),然后形成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气体物质。

气体物质又逐渐凝聚成星云,最后从星云中逐渐产生各种天体,成为现在的宇宙。

名词解释: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状态大约存在发生于133亿年至139亿年前),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大爆炸的提出比利时牧师、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先提出了关于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但他本人将其称作“原生原子的假说”。

这一模型的框架基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并在场方程的求解上作出了一定的简化(例如空间的均一和各向同性)。

论宇宙大爆炸

论宇宙大爆炸

论宇宙大爆炸【摘要】宇宙大爆炸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模型只适用于宇宙的大尺度上,而它也意味着宇宙是无边的。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模型;理论;证据宇宙大爆炸模型是对宇宙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种科学假设,它描述了宇宙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理论预言。

它由1948年乔治·伽莫夫和他的两位研究生一起提出,是现今被普遍接受的宇宙模型,被称为标准宇宙模型。

宇宙大爆炸模型指出:宇宙产生于空间奇点,时间由此开始,空间也由此不断膨胀。

1.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涵义伽莫夫等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文章:提出宇宙是由甚早期温度极高且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物质迅速膨胀形成的,这是一个由热到冷、由密到稀和不断膨胀的过程,犹如一次规模极其巨大的超级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模型认为,大爆炸后的10^-43秒,宇宙中还没有任何粒子,只有时间、空间和真空场。

后10^-6秒,为强子时代,温度约为10^13k,夸克有条件结合成质子和中子等一类强子。

大爆炸后10^-2秒,为轻子时代,温度约为10^11k,产生重子的反应停止,重子增加。

4秒后,温度为10^9k,重子数目趋于稳定。

3分钟后,温度降到10^6k,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氘核形成氦核。

这时,粒子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很小,各粒子数丰度基本保持不变。

40万年后,进入“退耦代”,宇宙变透明,温度40000k,原子开始形成,核反应停止。

10亿年后,宇宙气态物质靠引力作用碰撞,形成星系与恒星。

100亿年后,银河系,太阳,行星开始形成,构成了今天的宇宙万物。

宇宙大爆炸模型是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学说,比其它宇宙模型更能说明较多观测到的事实,在这个时期,宇宙不断地膨胀,温度从热到冷,密度从密到稀,当温度为10亿左右,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

广东商学院 选修 科学逻辑 宇宙大爆炸学说 论文

广东商学院 选修 科学逻辑 宇宙大爆炸学说 论文
广 东 商 学 院 答 题 纸(格式二)
---------------------------------------------装--------------------------------- --------- 订 -----------------------------------------线----------------------------------------
3
4
-
班级
1
第一个论据是哈勃定律和宇宙膨胀。 对遥远星系和类星体的观测表明这些天体存 在红移——从这些天体发出的电磁波波长会变长。通过观测取得星体的频谱,而构成 天体的化学元素的原子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对应着特定样式的吸收和发射谱线,将两 者进行比对则可发现这些谱线都向波长更长的一端移动。这些红移是均匀且各向同性 的,也就是说在观测者看来任意方向上的天体都会发生均匀分布的红移。如果将这种 红移解释为一种多普勒频移,则可进而推知天体的退行速度。对于某些星系,它们到 地球的距离可以通过宇宙距离尺度来估算出。如果将各个星系的退行速度和它们到地 球的距离一一列出,则可发现两者存在一个线性关系即哈勃定律:v=HD。其中 v 是星 系或其他遥远天体的退行速度,D 是距天体的共动固有距离,H 是哈勃常数,根据 WMAP 最近的测量结果为 70.1 ±1.3 千米/秒/秒差距, 根据哈勃定律我们的宇宙图景有 两种可能:或者我们正处于空间膨胀的正中央,从而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这 与哥白尼原理相违背——或者宇宙的膨胀是各处都相同的。从广义相对论推测出宇宙 正在膨胀的假说是由亚历山大· 弗里德曼和乔治· 勒梅特分别在 1922 年和 1927 年各自提 出的,都要早于哈勃在 1929 年所进行的实验观测和分析工作。宇宙膨胀的理论后来成 为了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等人建立大爆炸理论的基石。 大爆炸理论要求哈勃定律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注意这里 v、D 和 H 随着宇宙 膨胀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哈勃常数 H 实际是指“当前状态下的哈勃常数”) 。对于距离远 小于可观测宇宙尺度的情形,哈勃红移可以被理解为因退行速度 v 造成的多普勒频移, 但本质上哈勃红移并不是真正的多普勒频移,而是在光从遥远星系发出而后被观测者 接收的这个时间间隔内,宇宙膨胀的结果。 天文学上观测到的高度均匀分布且各向同性的红移,以及其他很多观测证据, 都支持着宇宙在各个方向上看起来都相同这一宇宙学原理。2000 年,人们通过测量宇 宙微波背景辐射对遥远天体系统的动力学所产生的影响,证实了哥白尼原理,即地球 相对大尺度宇宙来说绝非宇宙的中心。早期宇宙来自大爆炸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要显 著高于当今的辐射余温,而几十亿年来微波背景辐射均匀降温的事实只能被解释为宇 宙空间正在进行着度规膨胀,并排除了我们较为接近一个特殊的爆炸中心的可能。 第二个论据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宇宙诞生的最初几天里,宇宙处于完全的 热平衡态,并伴随有光子的不断吸收和发射,从而产生了一个黑体辐射的频谱。其后 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逐渐降低到光子不能继续产生或湮灭,不过此时的高温仍然足 以使电子和原子核彼此分离。因而,此时的光子不断地被这些自由电子“反射”,这一 过程的本质是汤姆孙散射。由于这种散射的持续存在,早期宇宙对电磁波是不透明的。 当温度继续降低到几千开尔文时,电子和原子核开始结合成原子,这一过程在宇宙学 中称为复合。由于光子被中性原子散射的几率很小,当几乎所有电子都与原子核发生 复合之后,光子的电磁辐射与物质脱耦。这一时期大约发生在大爆炸后三十七万九千 年,被称作“最终的散射”时期。这些光子构成了可以被今天人们观测到的背景辐射, 而观测到的背景辐射的涨落图样正是这一时期的早期宇宙的直接写照。随着宇宙的膨 胀,光子的能量因红移而随之降低,从而使光子落入了电磁波谱的微波频段。微波背 景辐射被认为在宇宙中的任何一点都可被观测,并且在各个方向上都(几乎)具有相 同的能量密度。 第三个论据是原始物质丰度。采用大爆炸模型可以计算氦-4、氦-3、氘和锂-7 等轻元素相对普通氢元素在宇宙中所占含量的比例。所有这些轻元素的丰度都取决于

科幻说·宇宙大爆炸篇(700字)作文

科幻说·宇宙大爆炸篇(700字)作文

精选作文:科幻说·宇宙大爆炸篇(700字)作文我们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这一庞大星系中是非常渺小的,这也启发者人类对宇宙的探索,随即一些谜题涌现出来。

宇宙好比一座发电厂,有一定的负荷,如果超负荷运转,难免会有一场大爆炸。

多年来,人们在不断的大胆猜测。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1965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威力是不可想象的,也不容我们想象,有这样一种假设:如果小行星脱离地心引力,而到了同地球同一轨道,运行速度远远超过了地球,那会不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呢?这种假设也不能完全被否定。

宇宙的温度逐渐升高,宇宙是由一个极小的点爆炸而形成的,并处于不断膨胀中。

这个爆炸的点是个密度超级大,体积超级小的点,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

如果宇宙真的发生爆炸,那我们全人类将如何躲避呢?霍金预言:宇宙会在2020年发生大爆炸,而人类只能移民,最好的去处就火星。

我们这一代人,要勇于探索神秘的宇宙,敢于发现,大胆设想。

通过近年来人们的努力,宇宙的神秘面纱一一被揭开,不久将会公诸于世。

爆炸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不仅仅是爆炸,它的威力可比三四十万座核电站爆炸还恐怖,其危害可想而知。

宇宙离我们不远了。

初二:逍遥先森篇一:科幻作文我的小发明2025年,我发现树木、水大量减少,垃圾却越来越多,“我们人类命苦呀!该增加的减少了,不该增加的却增加了!”我抱怨着,“怎样才能让水、树变多呢?”这个问题我想了三天三夜,终于发明出了“环境保卫队”。

大学自然科学概论论文---关于宇宙大爆炸有感

大学自然科学概论论文---关于宇宙大爆炸有感

关于宇宙大爆炸有感通过这几周在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看的教学视频中,我了解到了许许多多关于物理与人类的关系和很多物质的起源。

特别对宇宙这一耳熟而又遥远的事物,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课上,我了解到: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37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以下是一些理论根据谈谈大爆炸学说。

宇宙起源的疑惑: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宇宙大爆发理论定义: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其说明了较多的观测事实。

主要观点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 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 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 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宇宙大爆炸论文-选修课作业

宇宙大爆炸论文-选修课作业

天文学选修课姓名郭珊珊学号***********系别地理系专业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千多年前,托勒密创立“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起来反对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可后来的人们却发现,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同样也有很多问题。

伽利略的发现,牛顿的研究以及开普勒和多普勒的结论,都使人类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用毕生的精力为我们铺垫的通向真理的道路,那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本身的结构,地球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日月星辰之间相隔有多远,我们的邻居月球是如何运动的等等这些问题。

公元前5世纪,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上,有一位发明了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他创造了自己的宙模型,从最完美的几何体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大地是球型的,而且所有天体都是球型的,它们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是空气和云,再往外是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如月亮、太阳等,再往外是恒星所在之处,最外面是永不熄灭的天火。

但他并没说明地球有多大,日月星辰离地球有多远。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人是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西尼,他通过测量两个地区之间的太阳高度角,并用几何的方法算出了地球的周长约是三万九千多千米(现在实测是四万千米,几乎相差无几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其实几何数学对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测量有很大的帮助。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呢?出生于萨莫斯岛的阿利斯塔克提出,测量月食(当时希腊人已经猜测到,月食是因为地球走到太阳与月球之间而引起的)时掠过月面的地影与月球的相对大小,利用几何学方法,可以算出以地球直径为单位的地球至月球的距离。

但是他没有得出具体的数据,但并不能否认他的工作对后来的科学家有很大的帮助,公元前150年,古希腊一位叫依巴谷的天文学家重复了这项工作,得出地球到月球距离是地球直径的三十倍,约等于三十八万公里,他还同时得出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9倍,当然这个精度与现在相比相差很多,但他的结果显示出太阳比地球要大得多。

作文 科学家提出宇宙形成新模式大爆炸理论遭挑(转载)-精品

作文 科学家提出宇宙形成新模式大爆炸理论遭挑(转载)-精品

科学家提出宇宙形成新模式大爆炸理论遭挑(转载)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物理学家提出一种新的宇宙形成模式,宇宙可能在不断膨胀和收缩。

这一理论向宇宙大爆炸理论发起挑战,并解决了一个棘手的现代物理学难题。

北卡罗来纳大学文学和科学院著名物理学教授保罗.法拉姆顿博士和路易斯.J.罗宾及研究生罗伊斯.鲍姆共同提出了一个循环模式,这个循环模式有四个关键部分:膨胀、逆转、收缩和反弹。

在膨胀阶段,暗物质(引发宇宙加速膨胀的未知能量)不停的推进,直到所有物质分裂成任何东西都无法连接的碎片。

黑洞中释放出来的所有东西都被分裂成了原子。

然后在膨胀结束前的一瞬间转入逆向阶段。

逆向阶段,在一次逆大爆炸过程中,碎片没有再重新粘合在一起,而是每一个碎片分裂和个自收缩。

这些碎片形成了无数个独立的宇宙,这些宇宙收缩,然后反弹,以类似于大爆炸的方式再次向外部膨胀。

其中的一块碎片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这个宇宙。

法拉姆顿说,“这个循环进行了无数次,从而令我们无从了解确切的开始或者结束时间。

因此在这种循环中不存在宇宙大爆炸。

”《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将在下一期中刊登阐述这一模式的论文。

法拉姆顿说,宇宙学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次提出没有开始或者结束的宇宙振荡模式来取代大爆炸理论。

但因振荡理论无法与包括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内的物理学吻合,这一理论最终被遗弃。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熵不可能消失。

但是假如熵在一个振荡到下一个振荡的过程中增加的话,宇宙每个循环之后就会变得更大。

法拉姆顿说,“宇宙就可能像混雪球一样越混越大。

每一次振荡的时间同时也会持续更长。

从时间上反推,我现在宇宙之前的振荡时间将非常的短暂。

这将不可避免地要引发宇宙大爆炸的产生。

”法拉姆顿和鲍姆通过假定在逆向阶段所有碎片中残留的熵都相隔太远而无法相互产生作用来避开大爆炸。

每一个分裂碎片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宇宙,每个宇宙都可以收缩基本为空的物质和熵。

法拉姆顿说,“任何物质的出现都会对收缩产生无法克服的困难。

返回为空的观点是这一新循环模式的最重要部分。

论文 -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论文 - 浅谈宇宙大爆炸理论

行政管理系浅谈宇宙大爆炸“大爆炸”本是相当深奥的宇宙论术语,如今却已经成为大众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

遗憾的是,由于大众媒体的报道大多属于科技新闻性质,对于大爆炸,往往只告诉读者“宇宙诞生自一次大爆炸”这样一个结论,结果使得公众越发感到科学神秘莫测,甚至引发一些对科学的误解。

浅谈宇宙大爆炸摘要:“大爆炸”本是相当深奥的宇宙论术语,如今却已经成为大众媒体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

遗憾的是,由于大众媒体的报道大多属于科技新闻性质,对于大爆炸,往往只告诉读者“宇宙诞生自一次大爆炸”这样一个结论,结果使得公众越发感到科学神秘莫测,甚至引发一些对科学的误解。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起源证据影响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到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今天迅速流行开来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人们对宇宙起源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常常有人这样问:“什么引起了大爆炸?”“大爆炸以前发生了什么?”“大爆炸以前宇宙是什么样的?”对热爆炸宇宙理论来说,不存在“大爆炸以前”这样一个时间观念,大爆炸是空间、时间、能量和物质等一切的开端和起源,或者说,在大爆炸之前,没有空间、没有时间,也没有能量和物质。

时间是标识宇宙时间的坐标,在时空流行之前,时间不具备任何意义,不在时间中的事件,也没有任何意义,在没有时间的地方,就没有任何常识中的因果关系,时空概念不能外推到大爆炸之前。

因此,事先并不存在使大爆炸得以发生的空虚的事件和原因,反过来说发生于大爆炸之前的虚拟的事件不能有后果,因为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的。

倒推着说也可以,时间到大爆炸奇点便停滞了,科学定律失去了意义,可预见性到大爆炸出失效了。

人们不能用大爆炸前存在的事件去确定那以后所要发生时间,也不能用大爆炸后发生的事件去确定这之前发生的事件。

一、宇宙的起源我们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原始状态如何?有着许多不同的学说,比较公认的是“大爆炸形成”。

所谓大爆炸理论,就是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宇宙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宇宙论

宇宙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宇宙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爆炸之初,物质只能以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态存在。

宇宙爆炸之后的不断膨胀,导致温度和密度很快下降。

随着温度降低、冷却,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并复合成为通常的气体。

宇宙大爆炸理论气体逐渐凝聚成星云,星云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和星系,最终形成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宇宙并非永恒存在,而是从虚无创生”的思想在西方文化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虽然希腊哲学家曾经考虑过永恒宇宙的可能性,但是,所有西方主要的宗教一直坚持认为宇宙是上帝在过去某个特定时刻创造的。

像历这种奇怪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科学界受进化论推翻“上帝创造论”的哲学思潮影响,盲目地反对传统理论,不承认如《圣经》所言,宇宙是有一个起点的。

这一时期的西方科学界普遍坚持宇宙和物质是恒定不变、无始无终的。

因此对于所有涉及说宇宙和万物都“有一个起点”的理论一概不予承认。

包括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受其影响。

爱因斯坦在总结引力场方程,发现这个Rμv-(1/2)Rgμv=kTμv的公式将推导出宇宙其实是一个有着从未停止的物质变化的动态宇宙,于是在该公式中又强加了一个“宇宙常数”,以维持静态宇宙的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最初的场方程其实是这样的:∧gμv+Rμv-(1/2)Rgμv=kTμv,其中常数“∧”为宇宙常数。

但是自从1922年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开始观测到到“红移现象”开始,有关“宇宙膨胀”的观点开始形成。

1929年,埃德温·哈勃总结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即:不管你往哪个方向看,远处的星系正急速地远离我们而去。

宇宙大爆炸理论换言之,宇宙正在不断膨胀。

这意味着,在早先星体相互之间更加靠近。

事实上,似乎在大约100亿至200亿年之前的某一时刻,它们刚好在同一地方,所以哈勃的发现暗示存在一个叫做大爆炸的时刻,当时宇宙无限紧密。

宇宙大爆炸作文

宇宙大爆炸作文

宇宙大爆炸作文宇宙大爆炸作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

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宇宙大爆炸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主人,快起床,局部宇宙爆炸将在四小时内开始!包括我们这里!”这是我的电子和平鸽在叫我。

“啊!”我显得有些惊慌失措。

因为即使走最近路线,乘我的超光速飞碟也只能在四个半小时之后飞出这片地区。

就算现在赶紧准备,也来不及了!宇宙大爆炸开始了。

我们的地球在这片区域的边境,所以,我被甩出了这片区域,落在了一个叫做“孩子星球”的.水蓝色星球上。

我住在一位好心人的家里。

时间长了,我发现,这个星球上的全体居民都是孩子,他们都永远长不大。

这些孩子来自各个星球。

虽然是孩子,但是样样都不比大人差。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把“孩子星球”建设得处处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

“孩子星球”的工业非常发达。

星球上有成百上千家工厂,有纺织系统的,有食品工业系统的……工厂里全都是自动化的,仅靠几台电脑和几个智能机器人控制。

例如,“孩子星球纺织厂”,这里的纺织小工人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几台机器中间来来回回地检查了,代替他们的是一个个智能机器人。

一旦有了故障,机器人会简单而又迅速地处理一下,如果故障太大,智能机器人处理不了,它就会发出“嘟嘟嘟”的急促尖叫,提醒小工人马上去处理。

“孩子星球学校”的课程十分有趣。

学校里的孩子们在玩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许多知识。

例如“孩子星球学校”的语文阅读课,一个班的同学同时阅读一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

每个同学再把文章读一遍,录下来,根据文章的意思插到相应动画中。

再调整一个适当的语速。

同学们都做完自己的动画时,机器人老师轮流放映每一个同学的动画。

同学们在观看动画成品的同时,许多同学都已经能把课文倒背如流了。

这里的同学都很爱学习,成绩也都很好。

谈宇宙物质起源

谈宇宙物质起源

谈宇宙物质起源篇一:文档宇宙起源论文宇宙的起源---宇宙大爆炸通过吉洛姆的选修课《探索宇宙的奥秘》学习我对宇宙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生物体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宇宙是由中约150亿年前发生的几次大爆炸形成演化成的。

以下是一些理论根据谈谈大爆炸哲学思想。

宇宙起源的疑惑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密度极高密度糟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而所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各个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为”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宇宙大爆发本体论定义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其说明了较多的观测论据。

主要观点首要是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物质密度也动态平衡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电磁波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但是整条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构成形成的。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见元素合成理论。

宇宙间的物质典型是质子、电子、质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地球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时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管理体制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模型能统一地说明以下数据模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主张理论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度下降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

湘教版地理选修1《宇宙大爆炸假说》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湘教版地理选修1《宇宙大爆炸假说》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一章宇宙探索1.3 宇宙大爆炸假说相关素材宇宙大爆炸(Big Bang)仅仅是一种学说,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

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绘过去远古的宇宙发展史。

在这150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星系、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人类就是在这一宇宙演变中诞生的。

【宇宙的不断膨胀】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

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

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

引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有关,因而大爆炸后宇宙的最终归宿是不断膨胀,还是最终会停止膨胀并反过来收缩变小,这完全取决于宇宙中物质密度的大小。

理论上存在某种临界密度。

如果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小于临界密度,宇宙就会一直膨胀下去,称为开宇宙;要是物质的平均密度大于临界密度,膨胀过程迟早会停下来,并随之出现收缩,称为闭宇宙问题似乎变得很简单,但实则不然。

理论计算得出的临界密度为5×10^-30克/厘米3。

但要测定宇宙中物质平均密度就不那么容易了。

星系间存在广袤的星系间空间,如果把目前所观测到的全部发光物质的质量平摊到整个宇宙空间,那么,平均密度就只有2×10^-31克/厘米3,远远低于上述临界密度。

达尔文进化论宇宙大爆炸(西外选修课作业)

达尔文进化论宇宙大爆炸(西外选修课作业)

达尔文的进化论核心内容是什么?试详述之答: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1.一般进化论;2.共同祖先学说;3.自然选择学说;4.渐变论。

其中自然选择学说又是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这一点,早已被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观察、实验所证实,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实验室、野外直接观察到新物种的产生。

所以,这是一个科学事实,其可靠程度跟“地球是圆的”、“物质由原子组成”一样。

在今天,除了极其个别的由于宗教信仰偏见而无视事实的人,实际上已无生物学家否认生物进化的事实。

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

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

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

三、自选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被认为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机制。

自然选择学说则被认为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亦与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细胞学说等一道被革命导师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

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

但是,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自然选择的使用范围并不像达尔文设想的那么广泛。

自然选择是适应性进化(即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的机制,对于非适应性的进化,有基因漂移等其他机制。

也就是说,不能用自然选择来解释所有的进化现象。

考虑到适应性进化是生物进化的核心现象,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也是成立的。

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

宇宙大爆炸论文

宇宙大爆炸论文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在上《地球科学概论》选修课之前就曾听说过宇宙大爆炸,觉得很是神秘。

通过观看了纪律片《宇宙大爆炸》以及课后搜集的资料,我对宇宙大爆炸有了更深的认识。

常常有人这样问:“什么是大爆炸?”“宇宙的中心是在哪?”“宇宙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将从四方面来诠释宇宙大爆炸。

何处是中心我们在宇宙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宇宙有没有起源,如果有,它是怎样起源的呢?几千年来人类观察宇宙的手段从肉眼发展到望远镜和人造卫星。

视野从太阳系扩展到银河系和河外星系,而对宇宙的认识则经历了蒙昧时期的神话。

三国时期徐整整理的《三五历经》记录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一千多年前,哥白尼的“日心说”打败了托勒密创立以地球为中心的“地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可后来的人们却发现,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同样也有很多问题。

伽利略的发现,牛顿的研究以及开普勒和多普勒的结论,都使人类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在探寻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进,也为我们一步步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

1609年底,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一台放大率三十二倍的望远镜开始观测天体,发现在木星周围有四个暗弱的星体在围绕着它运转,人类第一次发现了有天体围绕不是地球的行星在运行,从此日心说得以确定。

虽然确定了日心说,但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维持着这些天体的运动?它是"万有引力"。

一个大质量的物体,才可以把一个较小的物体吸引到自身上来,所以,苹果才会从树上落下来。

也是"万有引力"使得人能够站在移动的地球上。

"万有引力"让宇宙中所有的行星保持运动,宇宙也因此而永恒不变。

1880年前后,哈金斯对太阳光谱中构成谱线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太阳和恒星的光谱线中,都有着清晰的氢和氦的特征线。

太阳和恒星主要是由氢和氦构成的。

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我们这时应该明白,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理论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理论

宇宙起源与大爆炸理论论文摘要: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直到现在也没解决。

不过人类为此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大爆炸理论是当今时代解释宇宙起源的最完整的学说。

它有一定的理论观测数据作为事实依据,有相对完善的理论基础,可是看似完美的它依然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宇宙现象。

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了解我们生存的宇宙将来是怎样,以后又会是怎样。

关键词:宇宙大爆炸、宇宙、观测、理论、解释宇宙广阔而奇妙,宇宙(Universe)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

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们所存在的一个时空连续系统,包括其间的所有物质、能量和事件。

宇宙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

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一切。

所以它包含了全部。

宇宙浩瀚无垠,人们对宇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宇宙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还有就是宇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直到现在科学家也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对这些问题逐渐有了一些认识。

现在对宇宙起源有着一些假说,受普遍认同的是宇宙大爆炸理论。

还有人提出虫洞喷发学说以及稳恒态宇宙学说。

大爆炸理论是相对最完整的学说。

大爆炸理论是说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称为奇点),瞬间产生巨大压力,之后发生了大爆炸,这次大爆炸的反应原理被物理学家们称为量子物理(至今没有被解决)。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体。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任何理论的建立都不能是凭空捏造的,都要有理论事实依据,要有观测结果作为支撑。

物理论文

物理论文

哈 雷 彗 星 何 时 会 重 返 球 ? 地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 )是每76.1 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 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 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因哈雷(1656-1742)首先测 有记录的周期彗星,因哈雷( ) 定轨道并成功预言回归成功而得名。 定轨道并成功预言回归成功而得名。最先和最完备 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考证: 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 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 皇七年(公元前 年 至清宣统二年( 年 共有29次记录 并符合计算结果。 次记录, 共有 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哈雷彗星的轨道 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周期为 ~ 年 下次过近日点为 年 月 日
我 们 பைடு நூலகம் 邻 居 月 球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 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 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千米)。 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 千米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 月球是被人们研究得最彻底的天体。人类至今 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 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月球的年龄 大约有46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幔、 大约有 亿年。月球与地球一样有壳、 亿年 核等分层结构。 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 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 公里。 公里 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 公里深度是月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英文: 宇宙大爆炸,简称大爆炸(英文:Big Bang) ) 是描述宇宙诞生初始条件及其后续演化的宇宙学 模型, 模型,这一模型得到了当今科学研究和观测最广 泛且最精确的支持。 泛且最精确的支持。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 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 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 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 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根 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 据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这些初始 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观测结果 状态大约存在发生于133亿年至 亿年至139亿年前), 亿年前), 状态大约存在发生于 亿年至 亿年前 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

天文学论文2000字

天文学论文2000字

天文学论文2000字我的天文选修课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记我的天文选修课数周之前,我们的天文选修课开课了,第一次课,老师的话很风趣,让我原本以为的枯燥无味的天文学的印象全无。

温总理说:“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从这句话我认识到了,我们要学的天文学不仅仅是纯粹的天文知识,而是要放眼世界,瞩目未来。

无论是一个人也好,还是一个民族,都生活在这个世界中,而世界是无限广大,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我们要适应这个世界,要生活得更好,就时时刻刻都要明白所身处的坐标和位置,要有不屈服又不侵凌于人的忧患之心面对各种生机与危机,要抓住机遇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我从此对我的天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的天文选修课也从此开始。

仰望星空,我们看到的是数以万计的繁星,虽然不能得到什么,但这是我们认识宇宙的开始。

人类虽然认识了地球,可是没有认识宇宙之时,以为自己是地球上的霸者,宇宙的中心。

人类开始狂妄自大,疯狂的改造世界,互相征服满足自己的私欲。

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惶恐了??当人类真正的脱离重力场,就如惠更斯所言“加入升上地球之巅,从高处往下观察,我们就不会对地球上称之为伟大的东西赞不绝口,也就会藐视大多数凡夫俗子所津津乐道的区区小事”,仰望天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认识了宇宙,我们才认识到了自己在宇宙的位置,便不会那样自大、狂妄。

也更深刻的认识了生命,人类的文化、科技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人类才能发展。

神奇的星座学与星相学,从一开始,它们似乎便被赋予了神秘而又特殊的色彩。

古今中外,多少人都以为自己的命运、前途竟然与数亿千米外的星座息息相关。

即使现在,也有多少年轻人热衷于星座学。

当我们进入模拟星空的界面,瑰丽的星座固然漂亮,一个个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可是这些遥远的星座跟我们的有什么关系呢?看来,我们把星座占卜上的备注当成我们命运的指南针是荒谬的。

从具体事物的起始看宇宙大爆炸论冷眼热风一百五十一

从具体事物的起始看宇宙大爆炸论冷眼热风一百五十一

从具体事物的起始看宇宙大爆炸论冷眼热风一百五十一关于没有发生宇宙大爆炸的文章我已写下了不下几十篇了.我认为没有发生宇宙大爆炸是确凿无疑的,因为关于发生宇宙大爆炸方方面面的问题我都讨论过了.说实在的阅读我的文章的读者怎么就越来越少了呢?持宇宙大爆炸论的思想怎么就那样顽固呢?对我还没有讨论到的问题任何人都可以提岀,对于我讨论得不对的也完全可以提岀批评指正.可这些都没有人提岀过,我觉得很奇怪,我再次上网再看看那些有关宇宙大爆炸的文章才发现这些作者包括顶尖级科学家头脑中都持有一个概念,这就是宇宙也是有起始的.这种概念如此顽固不化.这种这个概念对吗?我已从各方面讨论过没有发生过宇宙大爆炸,本文再換一个方式说明宇宙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发生过宇宙大爆炸.我们周围所有事物除了宇宙之外都是有限的,都是有始有终结的.这无一例外.我们人类思维早就学会推理和推广了,那么有限事物的寿命概念能否无限推广?把有限事物所具有的特性推广至宇宙能否成立?现在就从我们人类本身来说起吧.你我他都是有个开始有终结的.暂不说我们的精子卵子是怎么形成的也不从我们的受精卵开始而是从我们各自母亲分娩开始是我们的起始,而死亡是我们的终结,几十亿人都是如此没人怀疑吧.我们都是有父母的,全球的人口早已超过70亿.那么全世界的父母也已有几十亿对了吧.那么有没有人能囘答这几十亿对父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即使选这几十亿对父母中的一对父母也没人能囘答这对父母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和什么时候终结的,尽管每个父亲母亲都有起始有终结.我看七十多亿人的也有几十亿对父母我看几乎没有一对父亲母亲是严格同时岀生和同时死亡的,即他们不是同时开始和同时终结的.那么"父母"这一事物有开始和有终结一说吗?没有吧.这就是说你有起始或终结我有起始或终结他也有起始或终结,父亲有起始或终结母亲也有起始或终结但就不能说"父母"也有起始或终结.換句话说你有寿命我有寿命他也有寿命,父亲有寿命母亲也有寿命就不能说"父母"也有寿命.原因在哪儿呢?原因在事物的内含变了外延还是那样吗?你我他各都是一物而是由两物父和母组成的"父母"其性质自然发生了变化.你有起始或终结我有起始或终结他也有起始或终结而"父母"自然没有起始或终结一说了.如果仍坚持认为"父母"有起始或终结一说那就是诡辩,是偷換概念.我们再来说说人们由结婚起始组成家庭,这个家庭追索到父母的父母其起始就无从说起了.再往前就不是家庭概念而是家族概念了.我原来的家是没有家谱的,我只亲耳听我祖说起过她跟我爷爷挑了一付担子过江到几百里外来定居谋生发展的故事.我曾在家里一张高橙背面发现"大树堂"三个字,后在与一位同姓同事交谈过.他说他也是大树堂一系.当初我们的祖先曾是某朝的一位将军,一次议事时他是靠在一棵大树下因而赐他为"大树堂".这些都毫无意义了.仍有家谱的人家都很少了,国外也大体如此吧.由此推论,地球有起始有终结,月球有起始有终结.那么地球与月球组成的地月系统也有起始有终结吗?就不一定了吧?那么八大行星组成的行星系统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呢?因为所有行星及其卫星组成成份是不一样的就很难说它们是同时起始的.以后它们也是很难同一时间结束(终结).地球与太阳组成成份极不相同,那么地球与太阳组成的两物系统有没有起始和终结呢?太阳系作为一个统一事物似乎有其起始和终结."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附录(1))一文言言之灼灼地说太阳的起始."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始于46亿年前一片巨大分子云中一小块的引力坍缩.大多坍缩的质量集中在中心,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摊平并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继而形成了行星、卫星、陨星和其他小型的太阳系天体系统".在那里它並未说明行星及卫星与太阳组成成份为什么不同.不过在其后它又补充说:"从形成开始至今,太阳系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文学选修课姓名郭珊珊学号20140381116系别地理系专业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千多年前,托勒密创立“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起来反对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可后来的人们却发现,把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同样也有很多问题。

伽利略的发现,牛顿的研究以及开普勒和多普勒的结论,都使人类认识到,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用毕生的精力为我们铺垫的通向真理的道路,那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足迹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居住的地球本身的结构,地球的形状到底是怎样的、日月星辰之间相隔有多远,我们的邻居月球是如何运动的等等这些问题。

公元前5世纪,爱琴海的萨摩斯岛上,有一位发明了几何学中勾股定理的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他创造了自己的宙模型,从最完美的几何体的观点出发,他认为大地是球型的,而且所有天体都是球型的,它们的运动是匀速圆周运动。

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周围是空气和云,再往外是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行星,如月亮、太阳等,再往外是恒星所在之处,最外面是永不熄灭的天火。

但他并没说明地球有多大,日月星辰离地球有多远。

最早算出地球大小的人是希腊天文学家埃拉托西尼,他通过测量两个地区之间的太阳高度角,并用几何的方法算出了地球的周长约是三万九千多千米(现在实测是四万千米,几乎相差无几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

其实几何数学对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的测量有很大的帮助。

月球离地球有多远呢?出生于萨莫斯岛的阿利斯塔克提出,测量月食(当时希腊人已经猜测到,月食是因为地球走到太阳与月球之间而引起的)时掠过月面的地影与月球的相对大小,利用几何学方法,可以算出以地球直径为单位的地球至月球的距离。

但是他没有得出具体的数据,但并不能否认他的工作对后来的科学家有很大的帮助,公元前150年,古希腊一位叫依巴谷的天文学家重复了这项工作,得出地球到月球距离是地球直径的三十倍,约等于三十八万公里,他还同时得出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相当于地月距离的19倍,当然这个精度与现在相比相差很多,但他的结果显示出太阳比地球要大得多。

依巴谷认为,一个很大的天体不可能围绕一个小的天体来运行,这里又为日心说做了伏笔。

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那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呢?宇宙星辰之间是围绕什么在运动呢?宇宙何处是中心呢,是地球呢还是太阳。

许多科学家探索过,猜想过,但即使是真理也有对错,在科学上没有对错而只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公元140年,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的希腊裔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理论认为,所有能观测到的行星都是围绕着地球做顺时针周周运行,并提出了本轮和均轮的概念来解释所观测到的行星的运动规则。

然而到16世纪的时候,波兰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勇敢地站出来表达了相反的观点。

他认为,宇宙没有托勒密所描述的那么复杂,是地球绕太阳,而不是太阳绕地球旋转。

这一日心学说改写了托勒密延续千年的宇宙模型,开启了宇宙学革命性的一刻。

1609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年《新天文学》一书中宣布,他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留下的精密观测资料,发现行星是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从而打破了天体必须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传统观点,并彻底消除了托勒密体系中的本轮和均轮。

1609年底,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一台放大率三十二倍的望远镜开始观测天体,他发现在木星周围有四个暗弱的星体在围绕着它运转(也就是后来我们称的伽利略卫星),这彻底宣告了托勒密地心体系的终结,因为人类第一次发现了有天体围绕不是地球的行星在运行。

既然日心说已被证实,但有一个问题还没解决:究竟是什么原因维持着这些天体的运动?开普勒曾经猜想也许是磁力,这个时候,牛顿终于出场了,这就是我们高中物理都学过的"万有引力":一个大质量的物体,才可以把一个较小的物体吸引到自身上来,所以,苹果才会从树上落下来。

也是"万有引力"使得人能够站在移动的地球上。

"万有引力"让宇宙中所有的行星保持运动,宇宙也因此而永恒不变。

科学工作不可能到此而至,日心说只是一大进步,我们仍然有很多的疑问不明白,既然可以通过几何的方法测出地月距离,而且拥有了更加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否通过各种天文现象测出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吗?日心说能否满足我们的科学家呢?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潘格雷在分析了1769年金星凌日时各国天文学家的全部观测资料后,得出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亿公里。

这时人们开始在想能否测量恒星到地球的距离呢。

其实伽利略早就提出了测量恒星到地球距离的方法: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如果把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的轨道两端作为观测点,看看两点上所观测到的恒星的位移,这就是三角测量,就可计算出来。

我们现在知道织女星离我们有26 光年,也就是说织女星发现的光要过26年后,才能到达地球,这么远的距离,曾经在我们的思想中几乎没有概念。

1845年,爱尔兰中部的第3代罗斯伯爵威廉·帕森斯,建造了一架口径1.8288米,重达10吨的当时世界上最大和倍率最高的望远镜。

用这架望远镜,帕森斯伯爵看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所没有见过的旋涡星系。

天文学家们后来了解到,这个旋涡星系的距离为2100万光年,远远超出了银河系10万光年的范围。

看来太阳在广阔的银河系面前真的很渺小,我们不免有些失望,但科学就是这样,总给人惊喜也给人失落。

1880年前后,哈金斯对太阳光谱中构成谱线的化学元素进行分析,发现太阳和恒星的光谱线中,都有着清晰的氢和氦的特征线。

太阳和恒星主要是由氢和氦构成的。

太阳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我们这时应该明白,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也同样不是宇宙的中心。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先不急于讨论这个,你也许听说过相对论这个词语,但是他对部分人来说太难以理解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不是牛顿所设想的那样建立在经典物理学上,一切物理规律都失效,那真正的宇宙世界会多么的神奇、多么让人不可思议。

天才爱因斯坦也承认宇宙来源于一次大爆炸,这个结论如何得出呢,让我们用最专注的目光聚焦于这伟大理论的发展历程。

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关于运动物质中电磁现象的论文,狭义相对论由此诞生;10年之后,他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20世纪以前的物理学建立在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时间永恒地均匀流逝,空间是不动的舞台,两者相互独立并且不受物质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革命性发现是: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时空告诉物质如何运动,而物质告诉时空如何弯曲。

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每个物体会对周围的时空产生影响,它们在时空中造成凹陷或扭曲,一个物体经过另一个物体的旁边,路径就会受到扭曲而偏向,这就好像是物质互相吸引一样。

我们将广义相对论通俗话来说,时空就像一个表面上由网格标记的橡胶膜,放在橡胶膜上的重物看成是恒星或整个星系,网格代表时间和空间,重物的质量越大,空间和时间凹陷的程度也越深,那些从附近经过的东西,也就越难逃脱坠落在这个大质量物体上的命运。

可为什么时间和空间会是弯曲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事例来解释:古希腊的时候,数学家欧几里德,发展了一套几何学理论,也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几何,其中的第五公设,可以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于是我们就把符合欧几里德这套几何学的空间叫做平直空间。

19世纪初,德国数学家高斯、匈牙利数学家鲍耶、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等人提出了非欧几何的概念,他们认识到,除了平直空间以外,没有第5公设的非平直空间在逻辑上是可能的,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未必是180度,如在球面上画一个三角形,其内角和是大于180度的。

所以空间是会发生弯曲的。

爱因斯坦利用非欧几何里在1917年提出了一个宇宙模型。

这个模型的空间部分是一个球面,弯曲的空间使得宇宙看起来是有限的,因此可以避免引力变成无限大的问题。

但是爱因斯坦发现,和牛顿的宇宙一样,这个模型里的物质也很难保持静止不动,于是爱因斯坦就在他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当中加入一个表示斥力的一项:宇宙学常数。

但是这个常数却遭到了数位科学家的质疑,1931年,爱因斯坦访问威尔逊山天文台,哈勃是主人,勒梅特也赶到加州和他们见面。

他们推心置腹的讨论了各自的观点,最终的说法,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原始原子开始,不断分裂膨胀而成的,就如同一颗小小的橡果,长大成为一棵参天的橡树那样,这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由来,同时爱因斯坦承认引进"宇宙学常数"是他一生最大的失误。

但是,剑桥大学的数学家弗里德·霍伊尔却反对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的说法,他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宇宙起始于一次大爆炸,在那种高温高热状态下所产生的辐射,一定会在太空中留下某种痕迹,即使是在大爆炸已经过去了140亿年的今天,也应该能找到哪怕一丁点儿辐射痕迹的残留。

可问题是,这个痕迹能找到吗?问题一直在继续,我们相信宇宙的模样一定能够被人类发现。

爱因斯坦曾认为宇宙空间是球型的,弗里德曼则提出过双曲型的宇宙,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平直空间。

我们生活的宇宙究竟是哪一种几何形状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临界密度的概念,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方程,定义出了临界密度的概念。

如果宇宙空间中物质的平均密度等于临界密度,那么宇宙空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平直空间,如果大于临界密度,宇宙空间就是封闭的球形,如果小于临界密度,宇宙空间就应该是开放的双曲形。

临界密度的数值是非常小的,狄基认为,这里有个奇怪之处,这意味着在大爆炸后的一秒钟,宇宙物质密度与临界密度相差不超过一百万亿分之一,否则今天的宇宙密度就会远远偏离临界密度。

这个奇怪的现象狄基他自己也无法回答。

在听了狄基的报告后不久,古思开始和华裔物理学家戴自海合作,研究宇宙大爆炸中磁单极产生的问题。

(注:磁单极子是理论物理学弦理论中指一些仅带有北极或南极单一磁极的磁性物质,它们的磁感线分布类似于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古思意识到,为了解决磁单极问题而提出的暴胀理论,其实也可以解决狄基的宇宙几何问题:如此剧烈的膨胀会把原来弯曲的空间拉直,这就好像我们用力拉一块褶皱的橡皮膜可以把它拉平一样。

因此,如果在宇宙的极早期发生过一次暴胀,那么我们可观测的这部分宇宙几何就非常接近平直空间了。

当古思提出他的暴胀理论的时候,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宇宙中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不发光的物质,即:暗物质。

1934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一位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学者瑞士籍的弗里兹·兹威基教授,研究了星系团内星系的运动,首次提出了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星系团内德星系理论上是不能产生很大的引力而使成百上千的星系被自身所束缚,它们的运动速度与引力必须达成平衡,引力越强,运动速度越快。

一定还存在着其他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兹威基把它称之为暗物质。

暗物质存在的直观证据是引力透镜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