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三课时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2课《祝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语文教案

第二课《祝福》一、内容及解析1、内容:《祝福》描述了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将祥林嫂的悲剧放在“祝福〞的热闹情景中来描写,刻画出祥林嫂周围的各类人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各种态度,从而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解析:《祝福》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采用倒叙手法,先写祥林嫂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把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然后按时间顺序表达悲剧的主体部分,最后,仍以祝福情景作为尾声,深化故事主题。

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作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揭示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解析:〔1〕把握人物形象是理解小说反封建主题的关键,学习时,要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来挖掘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本文通过人物不同时期的肖像、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悲惨遭遇,学习时可以通过这些买描写,尤其是人物眼睛的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学习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

〔3〕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来表达故事,因此,要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才能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文章把祥林嫂的悲剧故事放在祝福的情境中来表达是有其深意的,要注意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文章为什么以“祝福〞为题是本文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祝福〞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2、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学习本文的重点,理解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就明确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支持条件1、重视预习环节,通过课前阅读全文了解小说内容。

2、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把握课文主题。

3、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六、教学设计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情节安排,概括各部分内容。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祝福》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学习重点理顺故事情节;学习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 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

《彷徨》收入了鲁迅《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本文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的流弊和荼毒。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教学过程一、知识积累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二、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导学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导学案(第三课时)

《祝福》导学案(第三课时)时间:3月13日星期五编写者:杨同国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2、品鉴小说精彩细节教学重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课型:新授教法:点拨指导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与点拨:(5分钟)1、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和的描写。

其中,前者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后者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又称为描写。

2、环境描写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的是表达作者的一种情感,有的是渲染气氛,有的是交代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

环境描写的目的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意图糅合在一起的。

因此,分析环境描写,一要与中心联系起来,二要和人物个性、命运联系起来,三要与故事的背景和情感基调联系起来,要思路开阔,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3、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注意: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4、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渲染故事气氛: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②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本是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和背景的,故而自然环境的描写,往往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也就是说,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往往要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③推动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环境描写要以情节为依据,情节发展离不开环境描写。

④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家,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副社会历史图画。

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家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高中语文 2 祝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高中语文 2 祝福(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2 祝福(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2 祝福(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2 祝福(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祝福》预习导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课《祝福》预习导案导学案

第2课《祝福》一、课文资料链接:1、创作背景及时代意义《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篇。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是为了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把下面鲁迅先生的一首诗补充完整。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邀鲁迅钦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

郁达夫对鲁迅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一联对答。

郁达夫打趣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席散之后,鲁迅为柳亚子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这首诗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是鲁迅旧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干夫指,俯舀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3、谈谈对题目的初步认识二、课前自主探究:1.小说的结构情节按照怎样顺序展开叙述,为什么?2、概括祥林嫂悲剧的一生的命运变化起伏。

3.小说用倒叙手法有何特殊的表之效果《祝福》在小说交待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之后.先就描写了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沦为乞丐.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

把结局放到开头叙述的作用:答:①在情节安排上,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

②与开头环境描写相呼应,揭示社会矛盾。

③突出人物悲剧命运,揭示主题。

三、课文内容精讲:1、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它们在文本中的作用有哪些?答:《祝福》的环境描写堪称我国现代文学的典范。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祝福》优秀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的选修课,文学欣赏与鉴赏需要我们大量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其中,小说《祝福》是一篇读来令人深思、感慨良多的作品,下面介绍一份优秀的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小说《祝福》的基本情节与主题。

2. 理解作品中体现的人性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

3. 学会提取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和概括性语言。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祝福》的作者与背景介绍2. 《祝福》的故事情节3. 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与阐释4. 文学鉴赏:人物塑造、描写手法、语言运用等5. 小说主题的探讨与评论三、教学过程:1. 静态阅读:让学生用10分钟阅读小说《祝福》,要求细读和静态欣赏。

学生只有在了解故事情节之后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

2. 解读小说:当学生进行了初步的阅读之后,要对小说进行解读。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在小说中要讲述什么?(2)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谁?(3)不同人物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什么?(4)小说中的方法和手法有哪些?(5)小说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要阐述自己的见解,思考如何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小说。

3. 讨论小说:老师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方法来解释小说,然后让各小组相互讨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

学生们可以就小说的某些方面进行辩论和讨论,比如:故事情节,人物描绘或文字描写等。

4. 比较小说与现实:透过小说,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以及人性的某些缺陷。

在分析小说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以及其影响。

5. 文学鉴赏:学生可对小说的文学艺术进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使用、情节的编排、氛围的渲染、结构的布局等。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2祝福第三课时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教案:2祝福第三课时

2017—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 2018年4月21日课题祝愿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剖析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作用。

依照: 1 、2018年高考纲领剖析:挑选并整重点2、培育学生整归并归纳小说主题的能合文中的信息力。

教课指引学生对重点段落并归纳小说主题。

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大1、可以小说中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作用。

纲领求阅2、可以剖析小说中的主题。

读鉴赏文二、能力目标:本中的形1、思想能力:象,感觉学习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此中包含目标2、运用能力:的文化内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涵。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课前演讲,我心中的监察累积,增补累积作文 3 分钟三分钟鲁迅检查素材1剖析小说中的“我” 1 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导的作用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2 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3剖析小说主题1、发问:有人说1、小组议论练评结祥林嫂是封2、小组展现合环节建礼教的牺3、其余小组增补牲品,有人说4、书上记录有关答她是被鲁四案。

老爷“杀”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的一段话断送了她。

造成祥林嫂惨剧的原因是什么2、点拨并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训练学生6分钟深入剖析,领悟作者企图的能力。

4总结本课知识。

1、指引学生总结1、回想、总结稳固本课讲堂本课重点。

背诵、所学,达成总结提2、点拨文中字词学习目标 4 分钟升环节读音。

5《优化教案》有关习1、巡视学生。

作答、增补记检查学生 5 分钟检测反题宣布答案。

录。

对本课所馈环节2、展现优等生练课代表辅助检学的掌握习册。

查状况3、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6部署下节课自主学习任务7板书设计8课后反省1、练习册节余习题做完 3 分钟2、达成课外小说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本文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性格特点。

一、复习回顾,完成下面相关练习。

(导学)
1、鲁迅的主要代表作品。

①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6部
⑤翻译作品: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文中三次描写祥林嫂外貌的语段,完成下表。

(导思)
三、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找出描写祥林嫂眼睛的地方,完成下表。

(导思)
四、训练反馈,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导练)
1、运用本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个人试着写一段刻画其形象性格特点的文字,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第课《祝福》 导学案

2.《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生平和创作。

2.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3.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重点难点】1.理解典型环境描写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2.理解祥林嫂悲剧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封建宗法思想的对中国妇女的命运造成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并撰写大量杂文、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1923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

生前出版小说集三部、散文集两部、杂文集十五部、通信集一部,文学史著作两部。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2、背景资料《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

小说所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未完全实现,整个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和压迫下,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仍然严重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

她们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地束缚着她们的身心。

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在五四运动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

《祝福》就是在这种探索下产生的。

【课前预习】钝.响()陈抟.()悚.然()踌蹰.()负疚.()俨.然()桌帏.()草窠.()蹙.缩()歆.享()牲醴.()搭讪.()唾.弃()烟霭.()镯.子()一瞥.()窈.陷()渣滓.()【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1.小说《祝福》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二、细部探微2.小说中描写了几次“祝福”?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3.从祥林嫂初到鲁家至临死前,外貌有哪些变化?结合她的生活遭遇,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4.祥林嫂是否对生活做过反抗?结合课文总结这一人物形象。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2课 祝 福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2课 祝 福

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2课祝福高中语文必修三学案导学设计:第2课祝福第2课祝福学习重点1.了解写作背景,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分析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认识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学习并借鉴文中描写人物形象画眼睛的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鲁迅的名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题三义塔》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无题》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寒暄(xun) 朱拓(t) 烟霭(i)悚然(sn) 踌蹰(chu ch)诧异(ch)谬种(mi) 俨然(yn)形骸(hi)桌帏(wi) 讪讪(shn)唾弃(tu)执拗(ni) 蹙缩(c)炮烙(polu)惴惴(zhu) 牲醴(l)蹒跚(pnshn)(2)多音字间或(jin)空间(jin) 正月(zhn)正派(zhn)咀嚼(ju)味同嚼蜡(jio) 门槛(kn)槛车(jin)拗断(o)执拗(ni)拗口(o) 炮烙(po)炮火(po)2.辨形组词(1)暄(寒暄)喧(喧哗) (2)霭(烟霭)蔼(和蔼)(3)渎(渎职)赎(赎罪) (4)骸(形骸)骇(惊骇)劾(弹劾)(5)惴(惴惴)揣(揣摩)湍(湍急) (6)谬(谬种)缪(绸缪)3.理解词义(1)间或:副词,偶尔;有时候。

(2)出格:超越常规,与众不同。

(3)踌蹰:也作踌躇,犹豫;停留,徘徊不前;得意的样子。

(4)歆享:神灵享用供品。

(5)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也作盘跚。

(6)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

盈,满。

(7)不更事: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

更,经历。

(8)百无聊赖: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

4.选词填空(1)鉴于基于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学习重点】1. 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小说的三要素2.深入探讨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一、诵记名言警句——关于“礼教,对女子的束缚”的名言1.“从一而终”,语出《周易·恒》“曰妇人贞洁,从一而终也。

”2.“德容言功”,语出《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语出《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4.“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语出宋·欧阳修《代鸠妇言》:“人言嫁鸡逐鸡飞,安知嫁鸠被鸠逐。

”5.“男女有别”,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

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6.“男尊女卑”,语出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三折:“虽不曾夫贵妻荣,我只知是男尊女卑。

”7.“三从四德”,语出《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

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8.“三纲五常”,语出《白虎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对黑暗的坚韧反抗。

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柢性的反思,督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定自己在世界的恰当定位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确方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之所以称鲁迅为“民族魂”,就在于他对于中国人的精神,即民族的灵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二)了解背景《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彷徨》的第一篇。

当时鲁迅还是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其它一些重要问题,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分析,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和颓唐。

反映到创作上,《彷徨》就没有象写《呐喊》时那样地有意地"使作品比较的显出若干亮色"。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设计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祝福》导学案设计

《祝福》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组别【学习目标】1.梳理概括小说情节,体会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品味语言,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3.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学习重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2.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点拨【学时】3学时第一学时【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2、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

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

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2.祝福3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2.祝福3

教学设计课时讲课时间: 2016 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9 课时课题《祝愿》课标要求会鉴赏浅易易懂的小说。

知识与技剖析文中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

教能剖析造成祥林嫂凄惨命运的原由。

学过程与方学生频频阅读,合作研究,教师指导提示。

目法标感情态度读懂小说,领会封建礼教对妇女的伤害,注意意会鲁迅先生冷与价值观峻的表达之中所包含的激烈的爱憎之情。

1.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绘、动作描绘、语言描绘等塑造人物的教课要点方法。

2.剖析祥林嫂命运的惨剧性。

为理解造成人物惨剧的社会本源,进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教课难点罪恶实质。

教课方法学生频频朗读,合作研究教课器具多媒体一、祥林嫂形象的社会心义及其不可以防止的惨剧命运。

1.祥林嫂形象的社会心义2.祥林嫂的惨剧命运是不可以能防止的二、剖析鲁四老爷和“我”两个人物形象:课三、剖析、议论写作特点:堂1.精当的环境描绘。

小2.富裕特点的人物刻画:结3.倒叙手法与板书设计检应备:节,实备节,超备教教查节。

学研评主20 年月管组20 日价质量评论:年月日内容与过程教课环节与内容反省增补第三课时教课过程:一、祥林嫂形象的社会心义及其不可以防止的惨剧命运。

祥林嫂形象的社会心义: 1.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季。

作者故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去世几个最要点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季发生,将活力盎然的春给祥林嫂凄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养深刻的意图,它能造成激烈的对照,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2.祥林嫂的惨剧不不过是个人的,而拥有深刻的社会性,不颠覆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惨剧命运是不可以能改变的。

祥林嫂的惨剧命运是不可以能防止的:主观原由:沉迷于丧失的难过之中不可以自拔,对生活丧失期心。

客观原由:小说中写到的其余人物,这些人物在祥林嫂不幸遭受中饰演的角色:生命轨迹四周的人初到鲁镇鲁四老爷(鲁四奶奶)——冷峻自私(封建礼教)被卖改嫁婆婆、大伯——冷峻自私(家庭)再到鲁镇柳妈——冷峻(社会)寂然逝世卫妻子子、“我” ——怜悯(社会)讲析评论: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

2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2 祝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导学案

《祝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学习重难点】: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标题韵深刻含义。

【课前预习】1.作者名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和诗人,创作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2,鲁迅轶事①标点与稿费鲁迅作品发表后,有些出版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标点符号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

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

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

”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

②扁担与柿饼20世纪30年代,一些作家的主观主义毛病很厉害。

一次,有人请鲁迅谈谈这一问题,鲁迅没有多说,只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有个农民,每天都得挑水,一天,他忽然有所感悟道:“皇帝用什么挑水吃的呢?”后又自言自语:“一定用金扁担!”其二,有个农妇很想吃柿饼,于是她就想:“皇后娘娘是怎么享福的呢?一定是一觉醒来就下令,快拿一个柿饼来吃吃!”③一个人失眠鲁迅家里有两个保姆,不知何故,发生了几次口角。

鲁迅受不了整天的吵闹,晚上经常失眠。

隔壁的俞芳小姑娘问道:“大先生,你为什么不喝止她们?”鲁迅微笑着说:“她们闹口角是因为彼此心里都有气,虽然可以暂时压下去,但心里那股‘气’是压不下去的,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或两个人失眠,那么还不如让我一个人失眠算了。

【导学案】(教师用书)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

【导学案】(教师用书)版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 祝福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课祝福1.学习梳理概括小说情节,掌握倒叙写法。

2.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4.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圈点阅读:通读全文,按照时间顺序理顺内容,画出描写时间的句子。

2.文体梳理: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学习深层次鉴赏解读小说。

3.联系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其他作品,理解小说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1.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掌握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理解小说的主题,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1.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让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真切地体会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3.以讨论点拨法为主,通过设计思考题的方式启发学生,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含的强烈的爱憎之情的目的。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祝福,意在答一岁之安,祈新岁之福。

那时有这种风俗的地方是不少的,以江南地区而言,一般称作谢年,《越谚》里也有谢年之说,但鲁迅不书“谢年”而写作“祝福”,并且以此为题。

这大约是因为字面上容易被读者理解,含义上也更能突出祥林嫂的悲剧:死于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祥林嫂,是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束她的生命的,鲁四老爷们的“福”,正是祥林嫂的悲剧之所在。

“祝福”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

祥林嫂的悲剧是在鲁镇“祝福”喧闹的爆竹声中展示出来的。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至38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第3课时)导学案

祝愿第三课时前【自】1、以下中加点字的解,有的一是(A、可是(只)服 (听从 )更事(更 )...B.幽微 (小 )响(沉 )或(偶 )...C.惊 (惊 )漠然(冷淡 )牲醴(甜酒 )...D.寒暄 (暖和 )歆享(享受 )周正 (正直 )...2、与例句修辞手法同样的一是())形骸.聊 (依赖 ).折罪(抵消 ).朱拓. (印 )例句:我很悚然,一她的眼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A. 他比先前并无什么大改,一面就寒暄,寒暄以后我“胖了”,我“胖了”以后即大其新党。

B.“祥林嫂 ?怎么了 ?”我又赶的。

“老了。

”C.我在繁响的抱中,也散并且舒坦。

D.( 祥林嫂 )并且很胆寒,不独怕暗夜,怕黑暗,即便看人,是自己的主人,也惴惴的,犹如在白日出穴游行的小鼠。

【我的疑】【知接】一、境描绘可分:社会境、自然境。

自然境描绘包含:人物活的、地址、季、天气以及光景等。

自然境描绘的作用有:1、交代事情生的地址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性比如:“ 窗外是茫茫的大沙漠,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首段便交代了地址:令人初步感觉到大沙漠的荒芜与瘠,下文爸爸的深思做了。

此外如《孔乙己》中开酒店的格局的描绘也是这样,确立了故事的背景。

2、衬着氛围比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了男女老小。

”《十里街送理》一文中的境描绘,衬着了悲痛的氛围,托出人哀悼周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此外如《故》中故情形的描绘,衬着了一种悲凉的氛围。

而迅《》一文尾一段:令已经是清明,但是天气仍“格外严寒”,“歪倾斜斜”的路旁是“ 叠叠”的冢;里没有活力,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出“一抖的声音”;里没有啼的黄,只有兆不祥的,并且“ 着,一般站着” 。

里借助境描绘衬着出了阴冷、悲凉的氛围。

衬托人物的心情 :比如《愿望》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以后,交代了“我”周的境以及“我”由花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想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语文 祝福 导学案

高中语文祝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三维目标: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4、品味文章细节。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3.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一、自主学习:1、字音积累钝()响寒暄()朱拓()间()或悚()然踌蹰()()不更()事谬()种淡()然俨()然雪褥()瑟()瑟有声尘芥()堆形骸()脸颊()沸反盈()天贺家墺()荸荠()()絮絮()呜咽()驯()熟桌帏()讪讪()咀嚼()赏鉴()渣滓()()瞥()拗()不过蹙()缩门槛()窈()陷惴惴()歆享()()牲醴()()蹒跚()()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走投无路(回头)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3、字义识记俨然:讪讪:怔怔:怨府:沸反盈天:4、文学常识:1、《祝福》选自《》,作者是,他的另两部小说集是《》和《》,散文集是《》,散文诗集是《》,还有杂文集17本。

2、“四书”指《》、《》、《》、《》,“五经”指《》、《》、《》、《》、《》五部经典著作。

二、合作探究:祥林嫂悲惨的一生就是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辛酸生活的缩影,请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整理出祥林嫂的年谱。

三.布置作业:1、以“___________的她(他)”为题,填上恰当的词语,写一段描写人物肖像的文字,要抓住人物某一典型特征,通过其前后的变化,反映主题。

字数200字左右。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习效率如何?还有哪些不懂?《祝福》导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分析祥林嫂人物形象2.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2课祝福第三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联系人物命运,体会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2) 探究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重点难点】
(1)探究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深入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小说主题的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
环境描写的衬托意义
在《祝福》中,鲁迅先生把祥林嫂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里来突出主人公不幸的命运。

这里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民俗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一、民俗环境的衬托意义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这一特定环境里,文中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悲剧的典型性,而且也印下人物悲剧一生的足迹。

首先是用沉郁的色调衬托人物不幸的命运。

文中几次写到有关祝福景象的文字,选择的都是些色彩暗淡、声调不响的词语,给人沉郁压抑之感,为人物的命运蒙上一层灰暗色彩,衬托了人物苦难不幸的命运。

其次
是喜庆的气氛反衬人物不幸的命运。

“祝福”作为一种民俗,而能享受祝福喜庆之气的只能是少数有钱人,对于祥林嫂来说又有何福可求呢?所以属于富人的祝福之景更多地反衬出穷人的不幸命运。

二、人文环境的衬托意义
祥林嫂生活的鲁镇的人文环境是冷漠、无情,甚至残忍的。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伤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和麻木。

主人公人生悲剧之所以产生离不开这一具体环境,同时构成这一环境的诸多人物本身就充满悲剧色彩。

祥林嫂悲剧命运正是在这一群体悲剧命运的衬托之下才更显其悲!
三、自然环境的衬托意义
《祝福》中,祥林嫂的不幸人生,总是出现在一个特殊的季节里,那就是春天。

她是在“春天没了丈夫的”;她是在“新年才过”的时候被婆婆家抢去被迫改嫁的;她是在“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狼的情况下失去儿子阿毛的;她是在春天的气息渐浓,“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家家户户准备祝福的时候悄然走上不归之途的。

春天孕育希望与生机,可是人物的不幸命运大都发生在春天。

这是作者以美好的春天来衬托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使人自然而然地得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苦命的女子的结论。

【学习过程】.
探讨文中的典型环境描写并概述其作用
1.鲁镇具有怎样的特点?小说开头和结尾都写鲁镇“祝福”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2.作者写丧夫后的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再次丧夫后“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意义?
3.本文是一出人间悲剧,题目为什么要用“祝福”二字?其深意是什么?
【合作探究】
1.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及其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祥林嫂形象的社会意义:1.是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夺了祥林嫂的春天。

作者刻意把丧夫、再嫁、失子、归天几个最关键的情节都安排在春天发生,将生机盎然的春给祥林嫂悲惨命运作自然背景,有养深刻的用意,它能造成强烈的对比,更有力地提示出封建制度的罪恶。

2.祥林嫂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而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不推翻吃人的封建制度,象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改变的。

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是不可能避免的:
主观原因:沉溺于丧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对生活丧失信心。

客观原因:小说中写到的其他人物,这些人物在祥林嫂不幸遭遇中扮演的角色:
生命轨迹周围的人
初到鲁镇鲁四老爷(鲁四奶奶)——冷酷自私(封建礼教)
被卖改嫁婆婆、大伯——冷酷自私(家庭)
再到鲁镇柳妈——冷酷(社会)
寂然死去“我” ——同情(社会)
2.分析、讨论写作特点:
1.精当的环境描写。

2.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画:
3.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课堂小结与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课后作业与练习】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

我却并不以为然。

我是三十一年前读的鲁迅,一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三十年。

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

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
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

悠悠五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

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

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

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

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
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

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经是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

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

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

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

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

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1.为什么说鲁迅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而“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又说明了什么道理?
2.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
(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
3.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4.联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