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合集下载

精神分析PAC人格理论[完美版]PPT

精神分析PAC人格理论[完美版]PPT
吗?
第四部分(FC部分)
1.你高兴或难过时,会在脸上或动作上立刻表现出来吗? 2.你喜欢在别人面前唱歌吗? 3.想说的事情,能毫无顾虑地说出来吗? 4.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时,你会放任他们吗? 5.你骨子里是很任性的人吗? 6.你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吗? 7.你会和小孩子一起放纵疯玩吗? 8.你会在读漫画书或杂志时觉得快乐吗? 9.你经常使用“哇”“不得了”“好帅啊”...等感叹词吗? 10.在玩耍的氛围里你会轻松地溶进去吗?












双重型交往
我一定要在包今晚含把这始件事动做完者! 与反应者各自的两种自我状态。
隐蔽型交互作用有两种形式:三角型和双重型。在 三角型交互作用中,只有始动者(信息发送者)能 意识到这种策略;而在双重型交互作用中,始动者 与反应者都能意识到他们所隐藏的信息。
交流的第三个原则是:交互作用的后果往往取决于 心理水平方面而非社会水平方面。
三角型交往
始动者向反应者的两种自我状态发送两种不同的信息。 售货员:“你是否知道明天就停止售这种东西?” (策略:现在就买吧,不要考虑太多。) 顾客:“那我现在就买吧!” 心理咨询师:“你感觉怎么样?” (策略:说出你的感觉如何) 来访者:“我感到很失望!”
(一)三种交互作用类型
平行型(互补型)交互作用:这是一种互补的交流 沟通,符合正常的人际关系,也是人们在交往中期 待的交往反应。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两种自我状态之 间,但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反应必须是 来自刺激所指向的同样的自我状态;(2)反应必 须是指向发出刺激的那个自我状态。
交流的第一条原则是,只要这种交互作用保持一种 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能继续下去。

精神分析人格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人格发展理论

5

由于要求控制而儿童也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这 个阶段的快感主要来自排泄时肛门扩约肌的伸缩。如 果父母的管制过严,导致人格发展的固着,就形成肛 门性格(anal character),表现为过于守秩序、爱清 洁,吝啬,固执,报复心强等。
6

(3)性器期(phallic stage,3—6岁):这个阶段的儿 童开始关注身体的性别差异,甚至偷看异性同伴或 异性父母的性器官,而且触摸自己的性器官以获得 快感。这时的儿童会对异性父母产生爱恋,并对同 性父母产生嫉恨。
10

在男性,表现为好炫耀自己的男子气概和能力, 自夸、好胜、好表现;在女性,为了对抗恋父 情结,可能会过分认同母亲和女性形象,一方 面以引诱或挑逗的表现吸引男性,另一方面又 否认自己有性意图并表现出天真无邪的样子。
11
(4)潜伏期(latent stage,7岁至青春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 的感情转向外部的环境,转向学习和游戏,更多 地与同性同伴相处,因此性心理的发展处于潜伏 期。
8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男孩就转而向父亲学习,以 父亲为榜样,这种现象叫做认同 (identification)。女孩由于发现男孩有的器官 而自己没有,于是产生自卑感,并心怀嫉妒,这 叫做阳具妒羡(penis envy)。
9

如果这个阶段的以上问题不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 如恋母情结)就会固着在潜意识中,成为以后心理疾 病的根源。人格发展停滞在这一阶段,就形成性器 性格(phallic character)。

14

因此,固着与退行密切相关。退行意味着早期发 展的某种程度的固着,固着则意味着将来有一天 又会回到这一点。如果固着是完全的,就不会有 退行,但完全的固着十分罕见。

心理学人格理论

心理学人格理论

心理学人格理论人格是指一个人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的稳定个体差异。

心理学人格理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并为人格的测量和评估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心理学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以及大五人格模型。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人格理论的先驱之一,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后来的人格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人格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体的无意识冲突和童年经验的影响。

他将人格分为三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适应,超我则代表个体内化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弗洛伊德的理论为心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尤其是心理分析和解梦。

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荣格是心理学人格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

集体潜意识是指个体共享的潜在心理结构,包括人类共有的象征、符号和神话等。

荣格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不仅受到个体经验的影响,还受到集体潜意识的塑造。

他将人格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两个层面,认为个体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集体潜意识进行平衡和对话。

三、大五人格模型大五人格模型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人格理论之一。

该模型将人格特质划分为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神经质指个体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水平,外向性指个体社交性和外向倾向,开放性指个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宜人性指个体友善和合作倾向,尽责性指个体责任感和自律性。

大五人格模型的优点在于简洁、全面和可测量性,被广泛应用于人格测量和组织行为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心理学人格理论是研究人类个体差异的重要领域。

通过不同的理论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个体的行为、情感和思维。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个体的无意识和童年经验对人格的影响,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强调了集体文化和象征对个体的塑造作用,大五人格模型则提供了一种全面、简洁和可测量的人格测量方法。

心理学人格发展的理论模型

心理学人格发展的理论模型

心理学人格发展的理论模型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对于个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中,人格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人格形成和变化的模式和机制。

本教案将介绍几种心理学中的人格发展的理论模型,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巴特勒的人格发展理论以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人格发展理论之一,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受到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冲突和解决方式的影响。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发展被分为口腔期、肛门期、阴道期和生殖器期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与个体的特定心理冲突和解决机制相关。

二、人格发展理论巴特勒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了人的自主性和发展潜力。

她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渐实现自我和他人的认同。

巴特勒的理论中,人格发展被分为婴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发展任务和关键问题,个体需要通过适应和成长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的思维和知识构建过程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个体通过积极的主动探索和思考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人格发展被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与之对应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以上三种理论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人格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个体冲突的解决方式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巴特勒的人格发展理论关注个体自我和他人认同的实现,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思维和知识构建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首先,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困惑和冲突。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第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它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等三部分交互影响而构成的。

A本我,本能的我,由生或死的本能构成,受享乐原则支配;B自我,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发展而产生的,受现实原则支配,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并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功能C超我,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是人格结构中居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其由自我理想与良心两部分构成,并受道德与完美原则支配。

自我与超我居上层的意识境界、本我居下层的意识境界。

第二,人格动力理论个体人格结构中,因三种成分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彼此交互作用,会产生内在的动力,并由内部动力推动外部行为。

这种本我与超我冲突,所形成的行为,并非一般正常行为,弗洛伊德称此为防卫方式的行为,防卫方式有转移、升华、压抑、退化、投射、反向、合理化等。

例如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就属于合理化的防卫方式。

第三,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或时期,总离不开性的观念,于是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A口腔期(0-1)主要靠口腔的吸允、咀嚼、吞咽动作来满足原始需要,成人中有贪吃、咬指甲等口腔人格是婴儿期发展不顺所致。

B肛门期(1-3)大小便排泄产生快感满足原是需要,此时卫生习惯训练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是重要的。

否则,管制过严、习惯不良,成年期会出现冷酷、顽固、刚愎等肛门人格特质。

C性器期(3-6)性器官部位获得原始欲力的满足,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有的以父母之异性者为“性爱”对象,出现“恋母”或“恋父”情结。

D潜伏期(7-青春期)兴趣扩大,原始欲力呈潜伏状态,男女也出现分离趋势。

E两性期(青春期之后),良性差异显著,性心理发展趋于成熟。

2、荣格的人格理论第一,荣格依据“心理倾向”来划分人格类型,最先提出了内、外向人格类型学说。

A当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时,就是外向人格。

特点,注重外部世界,情感表露在外,热情奔放,当机立断,独立自主,善于交际,行动快捷,有时轻率。

人 格 理 论

人 格 理 论

聪慧、富有才识
C
情绪稳定性
情绪激动
情绪稳定
E
恃强性
谦逊顺从
支配、攻击
F
兴奋性
严肃审慎
轻松兴奋
G
有恒性
权宜敷衍
有恒负责
H
敢为性
畏怯退缩
冒险敢为
I
敏感性
理智、注重实际
敏感、感情用事
L
怀疑性
信赖随和
怀疑刚愎
M
幻想性
现实、合乎常规
幻想、狂放不羁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世故性
坦白直率、天真
精明能干、世故
O
忧虑性
安详沉着、有自信心 忧虑抑郁、烦恼多端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5
1.2 特质理论
(二)卡特尔的特质理论
在心理元素周期表中,最重要的是根源 特质。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基本因素,它 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人行为 的内部根源。表面特质只是根源特质的外在 表现,是可以直接观察得到的行为表现。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2
1.1 精神分析理论
(一)本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 原始的部分,是人与生俱 来的、原始的力量来源。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 基本需要和本能活动。本 我淹没于无意识中,是潜 意识的。
(二)自我
自我是个体出生后, 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分化 发展而产生的,其作用在 于调节现实要求与本我需 要的矛盾。
的而不择手段。
(13)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方法和领域
13
1.4 人本主义理论
(二)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是以个体自我中心为理念,所以一般称之为自我论。其基本观点如下: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20世纪20年代开始影响美国的社会工作,并且在60年代之前一直是临床社会工作的主导理论之一。

与社会工作相关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美女编辑们
第一,潜意识理论。

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

潜意识与意识不同,是非理性的,但对人的行为发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人格理论。

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三者之间如能保持和谐平衡状态,人格就是完善的。

当人格失调时,治疗的焦点应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第三,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以人的性心理发展为基础,划分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

如果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欲望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和问题行为,从而需要帮助和治疗。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各流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精神分析学派;2、特质学流派;3、生物学流派;4、人本主义流派;5、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6、认知学流派第一章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1、脑解剖模型(意识、前意识、无意识)2、结构模型(伊底、自我、超我)3、本能和紧张的缓解4、防御机制压抑、升华、替代、拒绝、反应生成、理论智化、投射5、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6、了解无意识的东西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催眠、象征行为等。

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应用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之父,他第一个提出用于治疗心理障碍的精神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

三、人格评价——投射测验1、投射测验的含义2、投射测验的类型3、对投射测验的评价四、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与批判1、贡献2、批判第二节弗洛伊德理论的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二、恋母情结三、幽默四、催眠第二章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一、新精神分析理论的代表人及其观点1、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寻求优越;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3)出生顺序。

2、卡尔?荣格(人物及主要观点介绍)1)集体无意识;2)一些重要的原始意象3、埃里克?埃里克森1)埃里克森的自我概念2)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自我完善对绝望4、凯伦?霍尼(人物及主要观点的介绍)在她的研究中,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她对精神分析方法中的两方面贡献是:1)神经病;2)女性心理学。

5、哈里?斯塔克?沙利文1)人格意象;2)发展时期6、艾里克?弗洛姆(人物简介,主要观点)1)逃避的手段;2)积极的自由二、新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新精神分析理论与宗教三、人格评价——测量类型1、荣格的心理类型说2、心理类型的测量:迈尔勘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四、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与批判第二节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一、焦虑与应对策略二、挫折和攻击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第三章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第一节特质流派的人格理论一、特质流派1、做为特质维度的人格2、特质流派的主要特征二、重要的特点理论家1、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2、亨利?莫雷(Henry Murray)3、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B.Cattell)卡特尔的十六个根源特质;大巨人格因素分析三、特质理论的应用工作岗位上的人格因素分析四、人格评价——自陈式调查表1、明尼蒙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的总体特征,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构造。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试图解释人格的发展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本文将介绍这五大理论,分别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以及比格斯的社会认知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人格发展理论中最为经典的一种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三个结构组成的,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人格的最初形态,代表着个体的原始冲动和欲望;自我是人格的中心,负责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包括口腔期、肛门期、阴茎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这些阶段中,个体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冲突和挑战,通过解决这些冲突和挑战,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和发展。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延伸和发展。

荣格认为人格是由个体的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组成的。

个体的意识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知,个人无意识则是个体个人经历的积累和未解决的心理问题,集体无意识则是整个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和符号系统。

荣格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个体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是另一种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些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个体需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求,才能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个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追求更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罗杰斯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

精神分析流派的人格理论1

精神分析流派的人格理论1

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
1. 口唇期(oral stage)(0-18个月)
口欲人格(oral personality):过度依赖性,不 现实且富于幻想,爱做嘴巴动作,惯于吮吸拇指, 咬指甲,好吸烟,贪食等。
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
2. 肛门期(anal stage)(18个月-3岁)
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ego defense mechanism

定义:自我的一种功能,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 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a function of
the ego, to decrease or eliminate inner conflicts within personality, to reduce or avoid anxiety, in order to keep the integrity and the unific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生本能(Libido)与死本能( Thanatos )


死亡本能有时戴着各种形式的假面。死亡本能的潜在诱惑也会使他可 能成为一个自虐的,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楚的人。或许,也可能把所 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破坏性、虐待性的人。在同样 的压力下,有些人可能会沉溺于酒、麻醉品或者性,这时他们心里的 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是相抗衡的,力量均等的。我们应该承认死亡在 某种环境状况下是诱人的。比如当绝症缠身时,当对一切都深深地绝 望时。即使在普通情况下,死亡同样可能是吸引人的。 Death instinct often guise itself under different illusions. A person might enjoy self-abuse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pain. He might transfer the destructive instinct to the outside, and becoming a sadistic and aggressive person. Under the same motivation, some of such individuals will indulge into alcohol, drugs, or sex. We have to acknowledge that death,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 is attractive. Such situation as being despaired or being seriously sick are examples.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3、阻抗的破除
阻抗是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产生阻抗的原因——两级获益
第一级获益(内部获益):症状满足 了病人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 得到变相虚幻的满足。
第二级获益(外部获益):借助生病, 获得他人的支持、同情、安慰,从而 减轻应激压力。
意义:提示分析进入实质性阶段, 接近问题症结。
破除策略:
借助病人的两种积极的力量:康 复动机和理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及心理分析的 诞生 1881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896年在维也纳开设了私人诊所 , 治疗神经症。
催眠——自由联想——心理分析
二、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意识——无意识理论
意识: 是人能直接感知的心理部分 。
无意识:
静态的:指潜藏的、无法被察觉的 思想或观念。
动态的:指潜在的、无法被察觉的 心理活动。
无意识的内容大多与人的本能欲 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
前意识:
存在于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前意识的 内容可以通过仔细回忆、提醒进入到意识 中去。
在意识的入口处有个“监察官” , 由超我担任。
本我 2、人格结构理论 自我
超我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自我 超我
本我
弗洛伊德人格构成与意识划分示意图
本我(id) 来源:与生俱来
认知调整:
1、告知康复的关键 2、告知有能力处理问题
4、移情
即患者把对自己父母、亲人的 感情转移到治疗者身上。具有性爱 的基本色彩。
类型:正移情、负移情
本质:是过去情感经历的重演,情 感的置换。
发展:移情神经症
意义:是原来神经症的翻版。治愈 了新的,等于治好了旧的。
治疗策略:
建立关系——引发移情—— 解决移情。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神经症研究
弗洛伊德最初专注于研究神经症 的心理机制,逐渐发展出精神分 析理论。
无意识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无意 识的部分,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对 人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理论发展
01
02
03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其中自我心理学 派强调自我调节和平衡。
03
梦境解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需求、冲突和情
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
移情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投射 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的概念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对来访者的情感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现象。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
移情和反移情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咨询师需对自身反移情保 持觉察和反思,同时帮助来访者理解和管理移情,以促进咨询效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不同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发展理论,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五个重要的人格发展理论,阐述它们各自的观点、主要内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与个体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这个理论强调了无意识处理的心理过程与早期经历在塑造一个人性格中的重要性。

1.1 冲突三部分模型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部分模型,其中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本我: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如食欲、性欲等,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是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自我:是个体与现实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承担着调控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道德要求之间的平衡。

超我:是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的内化,负责评判行为是对还是错。

1.2 早期经历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童年经历在个体人格发展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早期经历会对一个人的情感反应、社交能力和应对压力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以及个体在关键时期的人际关系都可能成为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人格是通过条件反射和学习过程形成的。

这个理论主要由约翰·沃森和B.F.斯金纳等人发展。

2.1 条件反射根据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人格是不稳定的,是随着环境刺激而变化的。

例如,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个体可以在无意识中形成某些反应模式。

2.2 操作条件反射2.3 行为习得与模仿此外,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

他指出,人格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也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通过观看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个体能够学习到新的行为模式。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关注人们如何处理信息以及这种处理方式对其行为和情感状态产生的影响。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1,2)

古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1,2)

主要内容
•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一、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以无意识原欲为核心的人格动力结构
1.无意识、前意识、意识
2.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
一、早期人格结构说
无意识
二后期人格结构说
•后期,弗洛伊德对自己的人格结构说作了较大的修改。

他取
消了检查作用的概念,新提出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概念,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取代了较为简单的二部人格说。

食欲去食品市场偷吃别人东西违法
憎恨父亲离家出走仇恨父亲是罪过
求生欲望神经症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性欲结婚非婚性行为不道德
弗洛伊德的宝贝
精神分析大师。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理论由弗兰克.法利提出,认为人格类型是依据一群人是否有某一特殊人格来确定的。

法利认为,t型人格是一种好冒险、爱刺激的人格特征。

依据冒险行为的性质又分为t+型和t-型两种。

t+型人格是指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这种人格的人喜爱漂流、赛车等运动项目。

t-型是指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质,这种人酗酒、吸毒、暴力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t+型人格还可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如极限运动员)和智力t+型(如科学家)。

2、a-b型人格福利曼和罗斯曼描述了a-b型人格类型,近年来常用于研究人格与工作压力关系。

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事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于不安定型人格。

b型人格的特点:性格不愠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节奏。

3、内——外向人格荣格依据“心理倾向”对人格进行划分,提出了内——外向人格。

外向性格的特点是:关注外界,表现情绪,有激情,有决断,独立,善于沟通,行动敏捷,有时也比较轻率。

内向型人格的特点是:自我分析、谨慎、深思熟虑、怀疑迷茫、交际狭窄,有时难以适应。

荣格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有四种基本功能:思维、感觉、感受和直觉。

两种心理倾向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向思维、外向感觉、外向直觉、内向思维、内向感觉、内向感觉、内向直觉。

二、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是人格的基础,自我和超我的根源,为自我和超我提供能量,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价,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在社会中传统地存在并通过社会和父母向儿童传递的价值体系。

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析取向包括三个特点
一种心理或人格理论 一种研究潜意识过程的方法 一种神经症质疗方法
焦虑理论
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内容
1、对象 2、病因
3、方法
弗洛伊德
精神对象与方法
对象
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方法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 对 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 梦的分析--日常生活的分析-日常生活的,有一套本能动力论, 心理分析学派,有一套本能动力论,强调本 能的发泄,本能的压抑以解释人的行为。
方法
自由联想 梦的分析 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移情
日常生活的过失分析
语误 笔误 遗忘(动机性遗忘) 遗忘(动机性遗忘) 动作失误
1、对象——神经症(焦虑、歇斯底里、恐 、对象——神经症(焦虑、歇斯底里、恐 惧症、压抑、抑郁、性障碍 2、病因——本能与现实冲突 、病因——本能与现实冲突 3、方法——催眠、暗示、解梦、自由联想、 、方法——催眠、暗示、解梦、自由联想、 4、发展——移情、文化分析、投射 、发展——移情、文化分析、投射
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
无意识理论 本能理论 生本能、 生本能、死本能 泛性理论 人格与文化理论
梦的理论
泛性论(力比多) 泛性论(力比多) 俄底普斯情节 人格理论:自我、本我、 人格理论:自我、本我、超我
防御机制理论 压抑 反向 置换 固着 退化 投射 升华
发展阶段理论 口欲期 肛门期(肛门性格) 肛门期(肛门性格) 生殖器期( 生殖器期(恋母情节 阉割情节) 阉割情节) 潜伏期 生殖期 成熟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