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任务一新课导入
有创意地表达精品教案
《有创意地表达》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从多方面审视作文,力求表达有创意。
2.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3.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意思维。
【教学重点】1.学会从多方面审视作文,力求表达有创意。
2.从优秀作品中获得创新灵感,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教学难点】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意思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意地表达小游戏水果店老板最近特别烦恼,因为苦恼于水果店里的新上市的桃子被顾客捏过来捏过去都捏烂了,他不想人捏,也不想把顾客都得罪了。
你能为这个老板写一个贴条,让顾客不再翻动桃子吗?同学们讨论一下,做生意不容易的。
看看老板的创意:好在哪里?预设:既解决了问题,也不会产生矛盾,这就是创意表达的效果。
设计意图:以实际例子导入课题,引起学习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二、技法指导过渡: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
一篇有创意的文章,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
写作时如何做到有创意地表达,除立意新颖外,还要注意哪些方面呢?1.技法回顾(1)回顾我们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有创意地表达》内容,交流总结技法。
提示:我们可以结合所学课文(不拘泥于本单元的课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2)技法小结: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点拨。
①选材要新颖。
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生活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从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动读者。
比如,同样是写母爱,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还写到母亲的去世,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冰心则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
作者选取的都是富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将传统母爱的主题写出了新意。
②角度要新颖。
新颖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表达出新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展示阿来写的游记《一滴水经过丽江》的关键语句,让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创意。
开学第一课教案任务分解思路
开学第一课教案任务分解思路一、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旨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帮助他们理清思绪,迎接新的学习挑战。
为了确保这一课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做好教案的任务分解。
二、确定学习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开学第一课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帮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了解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等。
三、制定教学内容: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制定相关教学内容。
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校介绍: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学校的悠久历史、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教学设施等,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 学习规划: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规划,包括课程安排、学习计划和考试安排等,以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3. 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介绍学校提供的图书馆、实验室、电子资源等学习资源,使学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学习效果。
4. 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如何做好笔记、如何高效地阅读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等。
四、确定教学策略:在制定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需要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五、准备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
确保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过程,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六、分解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整个课时分解为不同的环节,确保每个环节的内容都能够符合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为学校介绍、学习规划、学习资源介绍、学习方法讲解等环节,并为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活动和任务。
部编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
部编版《太阳》教学设计部编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通用6篇)部编版《太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
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初读课文1、出示课题,启发谈话:太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天晴时,我们都能见面。
你对太阳了解多少。
2、这篇课文就是一篇介绍太阳的文章。
二、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
通过阅读你能读懂什么?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三、学习1~3自然段1、默读思考,划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2、学生汇报:“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
”……3、指导朗读。
4、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特点?是怎么介绍的?5、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6、填空: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二十几年)。
引导学生发现()里面填的是数字,通过数字具体说明,我们对太阳的“远”就了解了。
所以我们知道了: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
这就是列数字的方法。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
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6、出示关联词练习:⑴()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⑵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⑶(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齐读练习:()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认识矿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科学优秀教案《认识矿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设计意图任何情况下,技术手段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
选择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是选择教学中利用网络有效的部分,达到低价值与高效率结合下的最佳的教学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应选择网络资源与教授内容关联性、丰富性较强的内容。
所以我选择“认识矿物”这一课。
对这些学生而言矿物是陌生的,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就可以体现出优势,加上矿物标本的观察、实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充分了。
这次尝试使用网络平台上科学课,我的设计意图主要有三个。
1、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学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PPT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材料,使科学课的内容更有趣味性,相对老师展现材料学生被动接受而言,学生自己操作能对感兴趣的内容重点关注,使得学习更为积极主动。
2、加强即时反馈,增强互动利用CTC互动教学平台,使即时反馈变得简单和迅速,使学生的“做中学”更有效率。
当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将实验结果输入CTC教学平台上传,教师可以即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之间也能比较各自的答案进行交流。
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也因此比采用问答的方式更方便,更有针对性。
3、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后上网补差补缺,或者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更深入地学习,教师通过查阅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来促进教学。
二、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态、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2、掌握初步鉴别常见矿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观察矿石的外观,比较矿石的硬度,再综合运用鉴别矿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学习活动,提高认识自然的兴趣,体验小组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1、辅助学习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小组活动的相关材料及用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生日和生辰石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欣赏生辰石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矿石1、通过观察外观认识矿石阅读课本P131页,思考从哪几个方面观察矿石的外观。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案
《设计我们的校园》教案【学习领域】综合·探索【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学生用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知识,研究自己所在的校园环境,并尝试设计,同时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此课题的探究过程中,初步体验研究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关注学校的形象与建设,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荣誉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画图工具画我们的校园。
【教学难点】画图内容规范,图画能显示自己的设计创意。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铅笔、铅画纸。
学具:2B铅笔、作业纸、彩色复印纸、卡纸、石膏板、软陶、色彩工具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导活动:拍摄不同角度、不同区域的校园照片,特别是有待改进和欠缺美观的区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描绘校园平面图。
1.图片展示校园的设施,如:电话亭、休闲椅、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宣传长廊、学科的活动场所(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角、艺术角等)和方便学生在校生活的设施等。
2.结合校园照片,简单介绍学校面积和布局,展示学校各个功能分区平面图。
提问:你觉得我们的校园环境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呢?3.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设计、用什么材料精心制作来实现设想。
如:平面图(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互动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出课堂重点。
)二、新课讲授一、教授讲解画面布局的要点,演示立体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1.平面布局(1)环艺设计的概念:主要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设计。
室外设计有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外观设计、绿化设计、城市设计和商业用地环境规划等。
(2)平面效果图的表现技巧。
(3)按照一定的比例,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在KT板(底板)上粘贴出校园平面效果图。
2.创建立体模型(教师教授简单建筑、植物雕塑的创建方法,学生自由发挥。
)(1)什么是立体构成: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尝试创作精品教案
《尝试创作》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3.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
2.展开合理、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练习仿写,进行诗化的表达,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借鉴优秀诗歌的写法,学习诗歌创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本单元进行的诗歌鉴赏和朗诵,是否激起了同学们创作诗歌的热情呢?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感情流动的旋律。
今天,就让我们拿起笔来,创作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灵之歌。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诗歌的欲望。
二、技法指导过渡:诗歌是情感的抒发,是艺术的汇聚,这个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鉴赏了多篇饱含感情的诗歌,现在让我们回顾这些诗歌,向大师们学习如何写诗。
1.技法回顾(1)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总结诗歌写作技法提示:①从诗歌的分行排列、句式、内容、情感、语言等角度,回顾本单元所学诗歌的写作特点。
②在具体的诗句旁做一些批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2)技法小结: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点拨①写诗要有充沛的情感。
直抒胸臆与借助意象相结合。
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意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意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结尾处则以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苦难中的祖国强烈而深沉的爱。
又如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中,诗歌开头“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思念之情喷涌而出。
初学写诗时要注意学习这种写法,努力为自己的情感寻找一些具休的意象,借助这些意象来抒发情感。
第9课《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9课《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9 猎人海力布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酬、誓、谎、牺”4个生字,会写“酬、嘱、塌、焦、誓、谎、延”等11个字,会写“猎物、酬谢”等18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难点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重点)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教学过程任务一:讲述故事,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文学,所以用老师的讲述开篇,更贴合统编版教材的单元主题。
】1.同学们,在我国民间,有很多故事,千百年来,流传不绝。
你听过哪些有趣民间故事呢?下面,我们来猜一猜。
预设:《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
2.教师引导:我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别人告诉我们的。
也就是说民间故事是由口耳相传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引导: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这个人的身份是:猎人。
师:这个叫海力布的猎人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去文中看看吧。
任务二:默读课文,梳理文本【设计意图:教学时结合课后第一题,运用第二单元学过的用较快速度默读的方法阅读课文,寻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全面地把握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桌之间讨论。
起因: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
经过:海力布得知山洪的消息,劝乡亲们搬家。
结果: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
2.抓住信息,概括大意。
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几件事之间的联系。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1这个学期,第二小学低年级组精品课程研究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旨在通过磨课研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确定模块开发的起因选择这一模块,并非偶然的兴致,也不是为了应付任务而随便凑合的选择。
我们都知道,《假如》是第六单元“关爱他人”这一专题里的一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现代儿童诗,这首诗充满了童趣、情趣、理趣,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诗中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那颗博大而纯真的心灵。
这篇课文本科组的老师们执教过几次,大家也聆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但不可否认的是,呆板的阅读教学处理,“狠狠”地拉大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学完以后,心灵没有并触动,孩子们的理解十分肤浅,我们发觉自己根本没能很好地启发学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与此同时,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只有深入地钻研,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鉴于上述原由,也为了更好地提高我们学校低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能力,通过级组决议,确定今学期重点研究《假如》这篇课文的教与学,同时确立了研究的3大主题:1.怎样才能让识字、写字教学更省时高效?2.怎样才能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3.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模块开发的实施过程为了让我们的研究变得更有意义,我们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查阅网络,借鉴优秀教师的优秀经验我们都知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通过网络、书籍等不同的途径,了解更多老师是怎样处理这一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老师们查阅了很多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录,也观看了不少教学的视频,更阅读了许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
通过学习,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资料里,研究探讨教学的方法、策略,也比较清晰地找到了一些解决一直以来存在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困惑的方法。
科学五年级上册《像工程师那样》教案
1.像工程师那样【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明确工程任务,体验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体验探究,领会前期研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态度:认识到工程师解决问题时,需要耐心,反复修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寻找解决方法,不怕失败。
【教学重点】在体验探究中领会前期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合适的材料达到设计目标。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学生材料:A4白纸若干张,绝缘胶带,LED灯,纽扣电池,导线,彩色纸,剪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欣赏图片2.提问:工程师在设计修建桥梁时都要做些什么呢?3. 预设:学生回答,及时予以肯定。
4. 讲述:首先,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了到达预期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针对桥梁的设计积累大量的资料(现场调查、资料调查),查找相关知识:材料特点,结构知识等。
并且预设在设计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
有了明确的思路之后,工程师需要完成设计方案,绘制设计图,然后根据设计图制作出桥梁的模型。
用模型去做测试,检查需要改进的地方,重新完善设计思路,改进设计方案然后再做模型测试,直达达到目标为止。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今天就让我们也像工程师那样,完成一个设计吧!【设计意图】利用设计桥梁的载体,让学生明确工程师在设计作品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流程。
二、活动一:前期研究1.讲述:黑暗中我们看不见对方就容易发生危险,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很多同学喜欢带手环,如果我们让手环发光了,是不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创造一个能发光的LED手环吧。
2.在动手设计之前,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应该用哪些材料去制作?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3.同学们都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现在以小组为单位,阅读ppt,交流想法,相互补充,再次完善自己的想法。
4. 学生读PPT要求,进行小组间交流,教师到各小组了解指导。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10个字,会写“看见、哪里”等8个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图片,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策略:1.借助插图:“塘、脑袋、宽、肚皮”等字词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将识字与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
2.归类识字:可以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动作演示:“捕、迎、披、跳”这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达到识记的效果。
创设生活情境:语气词“哇”,应借助具体的句子认读,再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
书写生字:“两、皮”是独体字,“顶、跳孩”等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在掌握基本笔画的基础上,教师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
3.朗读:角色朗读这篇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语言富有趣味性,有大量的角色对话,角色语言的朗读,可以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
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小蝌蚪,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对话的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抓住问号与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在情境体验中体会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
积累运用结合课后习题的要求,通过比一比、选选、演一演的方式体会动词的妙用,并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运用动词。
借助插图,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复述小蝌蚪变为小青蛙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塘、脑、袋、灰、哇、披、鼓”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d t n l》这一音节,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这四个音节,并能够正确辨认相关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情感目标通过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d t n l》部分的相关教材。
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卡片等。
3.教学环境:保持教室安静整洁,让学生集中精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利用图片卡片展示《d t n l》部分相关字词,让学生猜测和说出这些字词。
2.通过谈话互动,师生共同感受这些音节带来的声音和情感。
第二部分:主体教学1.首先,教师朗读相关课文,让学生跟读。
2.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练习读写《d t n l》相关字词。
3.教师对学生的读写情况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发音和书写。
第三部分:拓展应用1.列举其他含有《d t n l》的常见字词,让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2.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部分:总结反思1.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
四、课后作业1.背诵《d t n l》相关字词。
2.写一篇关于所学内容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参与、活跃思维,提高了对《d t n l》这一音节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游戏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与帮助。
小学科学备课好的设计意图
小学科学备课好的设计意图篇一:备课设计意图汇总新课导入设计意图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
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5、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
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
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7、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
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部编版】《一滴水经过丽江》第2课时优质教案
《一滴水经过丽江》第2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2.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3.品味文章诗意的语言。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教学难点】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一滴水”的脚步,一起游览了丽江。
本文《一滴水经过丽江》最大的特点,在于构思新颖。
旅游者、叙述者不是人物,而是“一滴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种写法的妙处。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这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在文中娓娓道来。
虽然游记的抒情多采用第一人称,但用拟人化,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叙述,还是非常特别的。
1.探究任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2.探究方法(1)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只有“一滴水”能经过的地方,并总结概括。
教师点拨: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思考,想想文中哪些地方只有“水”能到达,只能通过“水”的视角来写。
(3)想想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3.成果展示(1)时间维度这滴水能回想起自己的前世今生。
它见证了四方街的建造史和成名史。
它能在落水洞中沉睡百年后又来到现代,看丽江今天的风貌。
“一滴水”叙述视角好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水却能历经沧海桑田,能跨越时间的长河,文章的时间的跨度大大增长。
(2)空间维度这滴水能从雪山上俯视丽江坝,能在城外的黑龙潭水面仰看游人和花树,还能在城边的水车上俯瞰古城。
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
它能跳跃着串起古城街道的银器店、玉器店、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和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同时点到即止,“理由充分”地不做详细描写。
“一滴水”叙述视角好处:文章的写作视角更加自由,内容排布更加合理。
4.活动小结这滴水既能贯通古今,也能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秋)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出示课件,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徜徉在拼音王国,认识了15个声母和十个整体认读音节。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奇妙的语文园地,不同的知识板块会带你度过美好的语文学习时光,你将会收获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
学习任务二:学习“识字加油站”(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认识自己熟悉的课程名称,积累了语言,扩大了识字量。
)1.认识课程名称。
(1)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爱上的课。
(2)我们每天要上的课是不一样的,都安排在了课程表里。
(出示课件)观察课程表,说说课程表上有哪些信息。
(3)学生争相举手回答,教师总结:课程表中灰色的部分表示时间,包括星期几,上午还是下午,第几节。
绿色部分是课程安排,我们一年级要上的课包括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写字、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2.学习生字“午、星、期、语、文、数、写、会”。
(1)根据课程表指出生字:午、星、期、语、文、数、写、会。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板书)认识词语和下面的字:wǔ xīng qī yǔ wén shù xué xiě zì bān huì上午星期语文数学写字班会(3)注意读准翘舌音“数”,前鼻音“文”,整体认读音节“午、语”。
教师先范读,接着学生自己拼读、集体开火车读。
(4)认读“午”“星期”。
①上午下午: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课间操是在上午还是下午?②午,组词:中午、午休、午后(5)认读“语文”“数学”。
①读准字音:引导学生拿出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认读课本封面的“语文”和“数学”。
②练习用生字组词、造句:文:语文、天文造句:东东给语文课本包上了书皮。
数:数学、数字造句:数学是明明最喜欢上的课。
学:学习、学生造句:红红学习特别用功。
③仔细观察课程表,找一找这周一共有几节语文课,把所有“语文”课用圈圈出来,;把所有“数学”课用横线划出来,找一找这周有几节数学课。
教学任务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能够运用……(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具体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具体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具体知识点)2. 教学难点:……(具体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通过……(具体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导入: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1)讲授新课:结合……(具体案例),讲解……(具体知识点)。
(2)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具体讨论),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
(3)巩固练习:设计……(具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具体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具体描述)2. 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具体描述)3. 改进措施:……(具体措施)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具体内容)2. 教学视频:……(具体内容)3. 教学辅助材料:……(具体内容)4. 教学评价工具:……(具体内容)七、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新课讲授:20分钟3. 互动讨论:10分钟4. 巩固练习: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总计:55分钟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任务教案设计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示范教案
《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2. 通过调查、辩论等活动,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感受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师导语:随着时光的变迁,很多地方旧貌换新颜。
出示任务:出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师生共同欣赏。
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反馈指导: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石家庄在变化,我们的家乡也在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家乡有哪些新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方式揭示课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变化,为下面活动做好铺垫。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调查展示会师导语:课前我们大家对身边的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出示任务1:出示调查结果。
预设:生一: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
生二:图书资料。
生三:通过网络查询的。
教师过渡:那同学们都调查到了什么?填写表格。
反馈指导:学生填写完成后,讨论交流。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咱们班的同学们还真是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的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都是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变化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家乡的巨变,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活动二:多彩剪贴画师导语:(课件出示第六十三页的剪贴画。
)教材以剪贴画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家乡的变化,接下来让我们以剪贴画的形式制作出自己搜集的资料吧。
出示任务:一起制作剪贴画。
反馈指导: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在班内展览,师生共同欣赏,感受家乡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也要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川教版信息技术五上 侦测太空垃圾第1课时 教案
4.运用侦测命令
小知识:
侦测,就是判断和检测的意思。侦测功能模块可以确定鼠标指针的位置,和其他角色的距离,以及角色是否和其他角色发生接触。还可以判断指定按键是否按下、监测音量大小、监测摄像头的开启与关闭、碰到颜色等。
5.侦测到太空垃圾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对实现收集太空垃圾要做哪些工作进行任务分析;会画太空飞船的手臂;会合理搭建脚本实现上下移动飞船及太空垃圾的自由
通过思考,对实现收集太空垃圾要做哪些工作进行任务分析;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太空手臂的绘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合理搭建脚本实现上下移动飞船及太空垃圾的自由飞行;通过讲解,会用侦测命令侦测太空垃圾。
重点
会合理搭建脚本实现上下移动飞船及太空垃圾的自由飞行。
难点
会用侦测命令侦测太空垃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熊猫欢欢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长征火箭发射到太空,但监测到太空中有很多太空垃圾,对太空飞船和卫星有很大的安全威胁,欢欢想设计一艘太空垃圾清理飞船,和他一同成为太空垃圾清除卫士吧!
(5)新知变量的认识,设置运用实现统计。
2、可能用到哪些命令?
3、如何实现?
四、知识积累,学一学
情景展示:
爷爷:鼠标跟随可实现飞船的移动吗?
欢欢:也可以用键盘来控制移动吧!
小提示:
键盘控制角色方向,会用到哪些命令?相反方向移动如何实现?
1.造飞船,画手臂
情景展示:
欢欢:试试画一个简单的机械手臂。
2.飞船上下移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
跟实际情 况相结合,以 水果分类的方 法做导入,让 学生感觉课堂 的轻松;通过 图片的展示, 更直观的表达 分布数列;通 过教师与学生 的问答,既起
教师提问:这一筐草莓和蓝莓在统计中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统计总体(总体) 教师提问:那筐中的每一颗草莓或蓝莓在统计中称为什么? 学生回答:总体单位 教师:回答非常准确,这一筐的总体单位数为42。 展示两个篮筐 教师:接下来我想把这个总体分成两组,请同学们帮我分一分。 学生:按品种分,按颜色分······(教师补充:成熟度) 教师:品种、颜色、成熟度在我们统计专业术语中称什么? 学生:标志。 教师按品种进行分类,得到草莓12个一筐,蓝莓30个一筐。 按品种分 个数 比例
2 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
(1)分成的各组 总体按标志的不同分成的若干组(草莓、蓝莓两组) (2)频数 各组总体单位的单位数f(12 、30) 利用学生 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更加了 解班上的每一 个同学;通过 组内的合作, 例题:以11级财会(2 )班的全体学生作为统计总体。以性别标志 培养学生的团 队精神以及严 频率 谨的工作态度。 通过每个学生 男 女 合计 的动手操作, 培养分布数列 的编制的专业 技能。 进行分组。(要求学生配合教师完成) 按性别分组 人数(频数)
任务三:分布数列的编制
收集资料:课前已收集学生姓名、血型、性别、年龄、身高、近视 度数几项内容。
2
分布数列的编制
课堂竞赛
学生:根据原始资料,每组任选一种标志进行分布数列的编制(组 内需统一)。完成后将表格交予组长处,组长根据自己的判断每组上交 一份最完美的答案。(根据准确度得分) 教师:准确的加5分,错误不加分。 按血型分 人数 频率
任务四:课堂总结
1、分布数列的概念 2、分布数列的构成要素 3、分布数列的分类
任务五:抢答
1、判断题 (1) 分布在各组之内的单位数称频率。 A 正确 A 正确 2、单选题 (3)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4)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错误 B错误 (2) 按品质标志分组可以将总体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类型。
4
分布数列的编制
A“日产量”是分组的数量标志 B各组工人的日产量数值是变量值或标志值 C各组的工人数是次数或频数 D各组工人数的比重是频率
任务六:作业布置
练习题:习题集P22-23 综合题1、2. 思考题:按身高标志进,然后分析属于哪一类分布数列。 品质数列:用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 按年龄分 人数 频率 通过学生 大声朗读,让 合计 变量分布数列:用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 通过分析变量分布数列中变量值的特点,得出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 学生熟练掌握 本堂课的理论 要点。
到复习的作用, 又融洽了课堂 气氛。
1
分布数列的编制
草莓
12
0.2857
蓝莓
30
0.7143
合计
42
1
教师提问:这种根据品种分成12颗一筐的草莓和30颗一筐的蓝莓统 计中又叫做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分布数列。 通过任 务二的理论讲 解,为掌握分 布数列的编制 品种 分组,并 打好坚实的基 础。
三维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品质数列以及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向上的竞争能力。
分布数列的编制 单项式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 演示法 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教学法 小组竞赛法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设备 课堂练习表格
教学过程 任务一:新课导入
随着冬天的到来,草莓和蓝莓都上市了,我想知道今年的草莓和蓝 莓哪个甜度比较高,于是上礼拜我去种植基地采摘了一箩筐的草莓和蓝 莓,图片展示:
分布数列的编制
课题
统计分组过程与变量分布的形成 ——分布数列的编制
本堂课针对高二学生而设计,高二学生进入高中后初次接受统计这
学情分析
一新的专业领域,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初步认识到统计的基础理论, 但在实际操作领域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理解,从而熟 练掌握统计这一项专业技能。
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分布数列以及分布数列的种类。
必答题的 设置对学生本 堂课做一次简 短的检验,抢 答题的设置可 以活跃班级的 气氛,又达到 让比赛分出胜 负的决定性作 用。
3
分布数列的编制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5)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 A各组的频率相互之比 B各组分布频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频数与频率之比 D各组分布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6)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将( )。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划分开来 B总体标志区分开来 C一总体与它总体区分开来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区分开来 (7)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 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3、多选题 (8)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A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B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 C教师按职称分组 D人口按地区分组 (9)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 ) A工厂按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C工厂按产量分组 D职工按工龄分组 (10)统计分组是( )。 通过作业 可以让学生达 到温故而知新 的作用。 A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B在统计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量分类 C将同一总体区分为不同性质的组 D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11)在某厂工人按日产量(件)分组的变量数列中,( )。
任务二:熟悉分布数列以及构成要素
1 分布数列的概念
填空: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一筐蓝莓和草莓按 对每一组的个数进 清点汇总,形成每颗草莓和每颗蓝莓在两组间的分布。 请学生用统计专业术语对划横线内容进行代替。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按 标志 分组,并对每一组的个数进 清点汇总,形成总体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