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新人教版 (1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案一. 教材分析《狼》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一只狼为了生存而追杀村民的故事,揭示了狼的凶残本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悬念,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和性格,让学生认识到狼的凶猛一面,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情节和深入思考问题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学会分析课文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狼的凶猛一面,同时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2.难点:分析课文情节,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多媒体教学素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狼的形象和特点。
进而引入课文《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引导学生关注狼的行为和性格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狼为什么追赶村民?”“村民是如何应对狼的?”等。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优质教案
二、巩固检测:字词注音、词语解释、重点句子翻译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请概括出本文的故事情节
明确: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四、合作讨论品读形象 1.请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品析狼的形象。 明确:凶恶、贪婪、狡诈 2.请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品析屠户的形象。 明确:勇敢、机智、果断 五:研读赏析感悟主旨 从作者的议论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从狼的角度分析: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 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从屠夫的角度分析: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 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 利。 六:拓展延伸 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 七:分层作业设计 1:抄写重点文言字词 2:完成大小练习册中的习题 八:板书设计 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凶恶、贪婪、狡诈 屠户:勇敢、机智、果断
诵读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媒体使用:
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狼,由于 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狼,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那里吸取了教 训?或又重蹈覆辙?狼是否变善良了?带着这些疑问,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蒲松龄先生的《狼》。
最新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狼》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流畅的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理清情节结构,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
争。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清情节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3篇语文课程,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有一定的审美性与实用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狼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1课题:重点:实词的含义的掌握难点:对文章寓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启发,就是不要讳疾忌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寓言、故事、童话都往往包含了深刻的寓言,它的意义并不在表面上,所以我们在读故事、寓言时,都要想想这个故事或者寓言后面包含着怎样的道理。
今天,我们所学的一则故事后面同样也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二、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正字,初步感知课文。
三、学生大声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四、读读、讲讲、议议(一)学习第一段1、“缀行甚远”可看出的什么特点?2、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二)学习第二段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2、“一得骨止一仍从,复投之,后止而前又至”体现了的什么品性?3、“并驱如故”可看出的什么特点?(三)学习第三段1、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2、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3、的表现呢?(四)学习第五段请用原文回答1、两的计谋;2、前假寐的姿势;3、前假寐的神态;4、前假寐的目的;5、后径去的目的;6、此节表现了的什么特点?7、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五)朗读最后一段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五、结合幻灯演示的图片复述并背诵课文。
六、片断写作练习:一文给我们什么启示?(100字左右,当堂抽查交流)要点:对待像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设计思想使用教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一课时。
初中《狼》语文教案
初中《狼》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概括狼的形象特点。
2. 能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 能够领悟故事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3. 故事的主题思想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狼的狡猾手段及其与人的智慧斗争。
2. 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刻画和表现。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视频。
2. 相关狼的图片或插图。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的形象特点。
然后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语言魅力。
教师监督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理解故事内容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a. 故事讲述了什么事件?b. 狼的形象特点有哪些?c. 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是什么?4. 分析狼的形象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狼的形象特点,如狡猾、贪婪、凶残等。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说明狼的这些特点。
5. 领悟故事主题学生思考故事想要传达的信息,如人的智慧可以战胜狡猾的狼。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正确的道德观念,如勇敢、智慧、善良等。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续写故事,设想牧羊人如何利用智慧彻底消灭狼。
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作文。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狼》这篇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道德观念。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狼》教案
初中语文《狼》教案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狼和羊的形象,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狼》、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有关狼和羊的寓言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文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思考。
三、课堂讲解(20分钟)
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狼和羊的形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和羊的斗争,揭示狼的狡猾、凶残的本性,以及羊的聪明、勇敢的
一面。
3.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狼和羊的形象和文章的主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狼和羊的形象。
2.写一篇关于狼和羊斗争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狼和羊的寓言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狼和羊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
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狼》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学生思考不够深入,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地分析问题。
-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时,可能存在语言组织困难和逻辑不清的问题。教师需提供表达框架,引导学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具体举例:
- 教学重点中的难点细节:在分析狼的形象时,学生需要理解“狼亦黠矣”中的“黠”字不仅指狼的狡猾,还暗示了狼的智慧。通过对比“狼”与“狗”的行为,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特点。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课堂总结环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使他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升语文素养。
-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狼亦黠矣”中的“黠”字,形象地描绘了狼的狡猾。
- 主题理解:探讨文章通过狼的故事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以及其中所包含的道德寓意。
2. 教学难点
- 文言文句式理解:学生往往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感到困惑,如“狼亦黠矣”中的“亦”,“而顷刻两毙”中的“而”。需要通过实例解释和语境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本节课将着重关注学生在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思维品质、口头表达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提升,使学生在学习《狼》这一课文中得到全面发展。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蒲松龄笔下的狼性智慧与人性光辉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梳理故事情节,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美,理解并评价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激发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古代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文化价值,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并概括故事情节。
•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资源•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原文、注释、插图及相关视频)•古代寓言故事集选读材料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注释和译文,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及其寓意,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教学过程要点细化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简短的现代版“狼来了”的故事,引出狼作为狡猾、凶残形象的普遍性,进而引入课文《狼》。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创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新课教学•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字词讲解:结合注释,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通假字,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概括每段大意,进而梳理整个故事情节。
•形象分析:组织学生讨论狼与屠户的形象特征,通过具体语句分析其行为和心理,理解其象征意义。
课堂小结•总结要点: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分析,强调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如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勇敢和智慧等。
拓展延伸•文化链接:介绍其他古代寓言故事,如《东郭先生和狼》、《农夫和蛇》等,比较它们在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初中人教版狼教案
初中人教版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
(2)能够分析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
(2)分析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狼的性格特点。
(2)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狼的生态特点,引发学生对狼的关注。
(2)学生分享自己对狼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解狼的形象。
(2)学生概括狼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狼的描写手法。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狼的性格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狼的形象。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狼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描写手法。
6.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狼的短文。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狼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作能力,使学生在全面掌握狼的形象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狼》优秀教案一〈一〉、教学目标、重难点。
1、熟读文章,疏通文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过程本课的学习分2个课时完成。
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文意。
程序二课堂教学一、情境导入二、作者作品简介三、自学成果展示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针对初一学生的特点,朗读竞赛的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1.朗读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准备小组流水读比赛;②小组流水读比赛,看哪个小组用最少的人数读完全文。
流水朗读指的是各小组同学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句通畅,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子,不读错字音,一旦有误,由下一个同学跟上继续读。
2、难词难句交流,学生翻译课文①交流自学时遇到的难词难句,讨论。
②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讨论,教师进行指导。
③教师出示字词的有关投影片,进一步落实字词。
四、创造性复述故事1、概括故事内容。
这一问题,旨在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为后面的环节做铺垫。
学生很快就可以概括出主要情节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以上讲的是从屠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我又提供了另一个考虑角度即狼的角度来复述故事:“狼”眼看世界。
主要情节是遇屠――追屠――诱屠――被杀。
2、实践要求: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用第一人称,能使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入想象,更好揣摩语言的精妙,体会情节的起伏。
方法指导:为展开铺叙,可用对课文“添枝加叶”的方法来展开想象。
如:设置环境、添加动静、加上声色、安排远近、配上衬景、表现心理。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介于精读课文与课外阅读之间,成了桥梁性的教学材料,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半独立阅读。
因此,教学《狼》这篇课文,我准备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
我是在初一刚入学的学生中上这一堂课,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了几篇文言文,本学期的《童趣》也已学完,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分三个阶段落实:一是预习。
二是课堂学习。
三是课后作业。
预习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相关信息并记忆这些信息;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解把课文读通顺,把文意弄明白。
这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堂学习阶段,一是让学生积累词语,包括含“狼”的词语和文言实词虚词及活用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翻译;三是让学生领悟课文的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多元认识事物,培养学习辩证的思维能力。
课堂学习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引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课后作业阶段,是对课堂的有效延伸。
背诵和默写全文,是对知识的巩固;拓展阅读《狼》三则的另两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发展。
这一教学思想,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汇。
2.朗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成诵。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
2.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3.推荐阅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辩证地认识狼,培养学生个性思维及立体思维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熟读成诵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和记忆。
狼-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正确处理人与狼的关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狼形象的多维度分析:狼的形象并非单一,而是具有多面性。如何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狼的形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举例:指导学生从狼的生存环境、行为特点等方面,全面分析狼的形象,避免片面理解。
(3)人与自然关系探讨: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动物相处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3.形象分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关于狼的典型特征,总结狼的形象。
4.主题探讨:通过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如何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分析《狼》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深入思考。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为学生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
七年级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使用。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主题。
(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狼》的字词解析和翻译。
(2)分析狼的形象和故事主题。
(3)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2)对狼的形象和故事主题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作品,讨论狼的形象。
(2)激发学生对《狼》这篇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狼的形象和故事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分析狼的形象和故事主题,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智慧。
5. 课堂练习:(1)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写一篇关于狼的小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设计
一、课题:《狼》
二、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以狼的故事为主线,以狼的经历为载体,讲述了一只受尽折磨仍然勇敢坚强的狼的故事。
2、本文的文体特点: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狼的悲惨遭遇,又用抒情的语言表达了狼的坚强和勇敢,让人感动。
3、本文的主要内容:
(1)狼被捕获,受尽折磨,却依然坚强勇敢;
(2)狼终于逃跑,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家园;
(3)狼的故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勇敢和坚强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3、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五、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3、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人教版初一语文狼教案一、教学目的: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寓意。
2、了解狼的特点,学习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3、通过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狼的特点,学习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有关狼的故事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文《狼》。
2、阅读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默读课文:请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4、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巩固记忆。
5、深入理解:请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狼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来?2、屠户是如何与狼搏斗的?他的心理变化是什么?3、课文最后一段的话有什么含义?6、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1、拓展延伸:请学生阅读其他有关狼的故事,比较不同故事中的狼的性格和寓意。
611、作业布置: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狼的特点和故事中的寓意,学会了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感和阅读兴趣。
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
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语文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一是一个关键的阶段,是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为了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应运而生。
人教版初一语文测试题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写作。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阐述。
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拼音、字形、词语、语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其中,拼音和字形的考察常常涉及易错字、形近字等;词语考察主要包括近义词辨析、成语使用等;语法的考察则涉及到主谓宾定状补等句子成分的划分以及单句复句的辨析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词组;
(2)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
(3)掌握本课的重点文化知识。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学习语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文学作品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语言知识: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和词组;掌握本课的重点句型;掌握本课的重点文化知识。
2. 能力:培养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让学生看一幅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引入本课的重点。
2. 文本学习: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学习文章的结构;
(2)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感;
(3)让学生回答文章中的问题,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4)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习文章的主旨;
(5)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学习文章的重点。
狼教案初中
狼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狼的形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把握。
2. 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文《狼》的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的形象。
2. 提问:你们对狼有什么了解?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狼》,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三、分析讨论(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狼的形象和特点,如:狼的聪明、狡猾、凶猛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思考与启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人类如何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2.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引导学生思考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狼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写一篇关于狼的短文,可以是狼的故事、狼的观察等。
2.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狼的形象和特点的把握,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0.《狼》(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与和句式,活学活用。
3.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活学活用。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懂得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与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疏通文意。
2.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好心救它,却险些被它吃掉,幸亏得到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本文的作者、作品介绍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作者,补充学生预习中的不足。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
工诗文,善作俚曲。
尤其以集毕生精力写成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成就最高。
今人辑有《蒲松龄全集》。
(2)作品介绍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聊斋志异》,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3)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新人教版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狼》优质教案设计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狼》难点名称理解《狼》的内容。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理解《狼》的主要内容,要通过理解文意,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赋予狼以人的形象特点,并且借狼来讽喻现实,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感悟能力。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梳理故事情节,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2.通过分析探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中山狼,好心救助却险被吃掉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分清善恶,明辨是非。
今日,有一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课文,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品读课文,读活形象师:鲁迅曾评价《聊斋志异》是“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
在蒲松龄的笔下,鬼怪动物不仅有各自的特点,还有人的心理、人的情感,甚是奇异。
本文中,作者是怎样写狼的呢?1.读活“狼”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勾画描写“两狼”的词句,理解其特点,然后填写表格。
方法提示:①找出描写两狼的词句,用横线勾画,读一读。
②品析词句,揣摩狼的心理,把握狼的特点。
(同桌交流合作完成)词句描写角度心理特点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动作紧跟其后,伺机吃人凶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动作穷追不舍,不甘罢休贪婪、凶残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动作、神态有所顾忌,审时度势;威慑屠户,放弃抵抗凶残、狡诈少时,一狼径动作、神态分工合作,配合狡诈、阴险去,其一犬坐于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
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
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
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
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
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
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
果然,屠户害怕了。
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
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
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
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
“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
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
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正要离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
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
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
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
在这种斗争中,狼是表现了贪婪狡猾的特点,而人却由退让进而到了勇敢。
所以人与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这恐怕正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只要敢于与之抗衡,胜利最终是我们的。
在勇敢智慧的人面前,再狡猾的豺狼也只能是失败。
全篇虽不到二百字,但语言生动,刻画人及狼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堪称精短小说的典范。
二、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段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前面的故事是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段却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
古代这类文体的写法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
2.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是可以随意表明自己观点的年代,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
讽刺那些奸邪狡诈的人,最后必将失败。
3.在这个故事中,斗争的双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在双方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故事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
开始是狼占上风,对屠户紧追不舍,屠户是“惧”“大窘”。
后来屠户采取抵御之策,狼开始想办法对付他,前后夹击。
屠户抓紧时机,反击恶狼,转眼间两狼被击毙。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对敌斗争中决不能软弱,恶的势力往往是你弱它就强。
故事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恶的势力不能妥协退让,只能机智勇敢地面对。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思考与讨论一、《狼》的第一部分是叙事: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想想看,这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设置此题意在考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学习故事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
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句子。
参考答案:这部分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
如“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动作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犬坐”“假寐”“径去”写出狼的狡猾。
二、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进行体会。
人与狼较量的过程中,人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妥协退让到勇于斗争。
从没有信心到勇敢地战胜敌人。
参考答案: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建议一、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故事,要想了解蒲松龄写作的文风,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的情况下,再学习本篇文章。
至少我们应该带领学生阅读几篇《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
二、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尤其是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章的趣味性。
三、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课文的串讲,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狼》的故事。
四、借助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按照怎样的脉络进行的?能否用一些词语概括这些情节?屠户和狼在相互对峙中,他们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给你怎样的启示?五、现在人们在对《狼》这一课的理解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讨论,那就是狼该不该杀,尤其在今天狼日渐减少的情况下。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时家境更为贫困。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19岁时初应童子试,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年后便死了。
一生中,除31~32岁时,到宝应和高邮做过一年多的幕宾外,都在家乡设馆教书。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这为他创作不朽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聊斋志异》介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三、《聊斋志异》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篇。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
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康熙己未春日,柳泉自题四、《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一《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
单从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不够全面了。
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
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小说。
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以文言写章回小说者。
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竞赛,甚至有斗争。
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聊斋志异》的出现,就不单纯的是文言小说自然地顺利地直线地发展的结果。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
然而,从当时的情况讲,这条路已经是歧路了。
他以自己毕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宽平的大道,树下了历史的纪念碑。
《聊斋志异》是清初17世纪的作品,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
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始出现,“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冥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