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六年级数学下册2.9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案(新版)苏教版
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一第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同学们掌握图形变换的几种方法,会按要求进行图形变换。
2.让同学们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实际情况,画出变换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台。
学具:尺子、圆规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见到平面图形,通过变换这一手段可以得到更美的图案,从而装点我们的生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图形变换有哪些吗?引导学生归纳并板书:(1)平移(2)旋转(3)对称(4)放大和缩小教师: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片,大家欣赏欣赏,你能发现这里面有图形的变换吗?多媒体播放幻灯片。
(幻灯片说明:教师可以在网上搜索或自己拍摄一些经过图形变换后的图案,例如商标、广告、国旗、美术作品、平面设计作品服装上的图案等等,里面要有平移变化、对称变化、旋转变化、相似变化。
)学生说说图片里看到了哪些图形的变换。
[点评: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图案的欣赏,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变换形式,巩固了所学知识。
]二、通过动手操作梳理和巩固知识1.平移(1)教师:还记得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吗?平移的特点是什么呢?来!大家在实际操作中来回忆和小结一下吧。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1)小题。
反馈:展示学生答案,请学生以(1)小题为例讲讲平移的过程。
(2)梳理、小结。
一个图形平移后其图形本身的大小、形状、方向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平移前后,图形上的任何一个点移动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平移时,可以在原图形上选出几个很重要的点或线段,分别将这几个点或线段按要求的方向和距离移动,最后根据这几个点或线段的新位置将图形完整画出。
(3)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09页课堂活动第2题的第(2)小题的第一个要求,得到丙图形。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圆柱与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回顾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与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联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课堂中的欣赏教学,培养学生自信心,在学习上找到“我能行”的感觉。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最近在几何知识的海洋里新认识了哪两位朋友?生:认识了圆柱与圆锥。
(出示圆柱与圆锥的教具)师:谁来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先在小组互讲,然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关知识并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实物,让学生重温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圆柱与圆锥的体积的关系,为圆柱与圆锥的实际应用作铺垫。
】一、基本练习1、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
(单位:厘米)算一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体积分别是多少?【设计意图:该练习题的设计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能正确分辩图中的已知条件,熟练地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综合练习1、判断:1.圆柱底面直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体积也扩大2倍。
2.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正方形。
3.如果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2、选择。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①12②36③4④8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厘米,底面积是4平方厘米,高是()厘米.①3②6③9④123、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切削掉的部分重8千克,这段圆钢重()千克.①24②16③12④8【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和选择题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并能灵活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9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9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2.能够根据给定条件求解圆柱和圆锥的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圆柱、圆锥等实物模型;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1.让学生回顾圆锥、圆柱的定义和性质;2.介绍圆锥、圆柱面积、体积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向学生阐述圆锥、圆柱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4.示范计算题,引导学生根据公式和数据计算面积和体积,并详细讲解解题步骤。
二、练习1.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解答;2.教师巡视课堂回答学生的问题,并纠正错误;3.课堂互评,学生互相交换答案并互相检查,找出错误并解释错误。
三、拓展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在圆锥、圆柱面积和体积计算中设计自己的问题,并给出解法;2.实际问题解决: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如何用圆锥、圆柱计算面积和体积,并展示思路和过程。
教学总结:1.系统化的学习和掌握圆柱、圆锥的定义和性质,不但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具有帮助,同时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对空间的直觉感觉和图形的感知;2.在练习环节,采用教师巡视和学生互评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避免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不必要的错误;3.拓展活动是本次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意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圆柱与圆锥的认识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P18-20。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增强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并能测量圆锥的高。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圆锥形实物或模型,直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例1场景图,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
如果让你分类,你能把它们分成几类?2.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特征1.探索圆柱的特征。
(1)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或模型。
(2)学生合作,通过摸、滚、堆,与长方体比较感知圆柱的形状。
(3)交流:说出你认识的圆柱有什么特征,教师板书。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共三个面)圆柱的上底面与下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指引说出:圆柱上下一样粗细。
)(4)请一个学生在圆柱上指出圆柱的高。
(5)师生共同作出圆柱的示意图。
并在图上作出一条高。
(6)看示意图或拿一个圆柱形的模型,完整复述圆柱的特征。
2.探索圆锥的特征。
(1)观察模型,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
(共两个面)(2)师生共同作出圆锥的示意图。
(3)学生讨论:圆锥的高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指出:圆锥的高在圆锥的内部,是指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条。
教师在示意图上用虚线作高。
(4)小组合作讨论,如何测量圆锥的高。
用尺板、三角板试着量一量圆锥形模型的高。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量高方法的示意图,指出注意点:竖立的尺板要从零刻度线开始计量。
(6)拿模型或实物复述圆锥的特征。
三、巩固练习1.说说下面物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不选的,请你说出不选的理由。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2. 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理解不透彻,容易出错;3. 空间想象力不足,难以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切割、拼接等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圆柱和圆锥;2. 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能熟练运用公式计算;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2. 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等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2. 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图片素材;3. 准备相关练习题;4. 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总结圆柱和圆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2)一、教学背景随着六年级的学习接近尾声,本学期的数学教学重点放在了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上。
圆柱和圆锥是六年级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汽车、火车的轮胎、建筑物的圆柱体、甜点的圆锥体等等。
通过圆柱和圆锥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立体几何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熟悉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公式,如表面积、体积等;•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相关的公式,并能灵活应用;•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法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圆柱和圆锥的实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从中慢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圆柱和圆锥。
2.知识传输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并重点讲解圆柱和圆锥的公式及其计算方法。
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实际应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应用本节课的内容。
3.操作和实践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完成一些圆柱和圆锥的计算练习。
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掌握如何应用刚刚学习的相关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归纳总结教师通过提问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促进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巩固和总结。
5.拓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些综合性、创新性的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6.任务布置安排家庭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所掌握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圆柱和圆锥的教学PPT•电子白板•教学熟练教材六、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成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针对考核性试题进行的测评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从而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9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整理,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体积计算公式,形成知识网络;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圆柱、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力;在讨论、交流合作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空间观念,体会转化的思想。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习题卡等。
设计思路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题型和知识点都很多,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解题策略,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辅导。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要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课上,要先从最基本的圆柱、圆锥的特征入手,结合圆柱侧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
在全体学生齐练的时候,可以让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板演,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听歌曲“小苹果”,让学生跟随音乐齐唱。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生答。
师从袋中取出一个苹果,你们知道它是圆柱体吗?生答,师纠正。
师告诉学生苹果是不规则球体。
师: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吗?生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面纱,师拉开幕布,齐读:圆柱和圆锥二、回顾梳理,互动新授1.获取新知下面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1)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为什么?生答。
(2)猜一猜,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用什么办法验证呢?生答。
师:圆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计算面积,圆柱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计算体积吗?师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拼成了一个近似长方体。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案
一、教学内容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圆柱和圆锥”பைடு நூலகம்开。主要内容包括: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及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3.熟练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圆柱和圆锥的实际问题。
4.深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案,依据新教材要求,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提高对圆柱和圆锥形状特征的认识,增强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深化对数学模型构建的理解。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探究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提升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及其与圆柱体积关系。
-学生需掌握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
(3)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公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1)圆柱侧面积的推导与计算。
-学生需理解圆柱侧面积是由长方形展开得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2.9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2.9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9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并能迁移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
了解对知识进行整理的几种方法。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导入:子曰:“学而习时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了知识以后时常去温习和练习,不也是令人愉快的事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学而时习”的快乐!活动2【导入】梳理知识1、自主梳理,小组交流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对圆柱和圆锥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
下面请你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看谁整理的既全面又合理。
然后每组推荐出一份比较好的,小组合作进行展示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各组间互相补充完善。
投影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拿着实物圆锥、圆柱叙说各知识点。
小组同学展示完后,问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补充(关注学生不同的整理方法)板书:图表、树状图、知识结构图刚才提到了圆柱的体积是底面积乘高,它是由哪个图形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来的(长方体),还有哪个图形的体积出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正方体),圆锥的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需要乘1/3)活动3【导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1、创设情境,实际应用。
出示圆柱,看到这个圆柱体,联系生活实际,我们都能把它想像成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问题比如:我把它看成压路机的滚子,求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过路面的面积实际就是求什么(侧面积)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的问题最多,最有创意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时间2分钟。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20页的例1,“练一练”和练习五的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场景图,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学生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研究圆柱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⑵引导观察:仔细观察这些圆柱,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⑶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上下一样粗细有两个圆面一个曲面⑷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研究圆锥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⑵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
⑶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⑷认识圆锥的高出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
⑸在圆锥的实物模型中,相互说说圆锥的顶点、底面、侧面和高。
三、巩固练习1、讨论“练一练”。
交流挑选的理由和不挑选的理由。
2、做练习五第2题。
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看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⑵在书中连线。
3、做练习五第3题。
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想想一下:小旗旋转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状?让学生旋转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确。
⑵如果让你自己设计一个小旗,你想将小旗设计成什么样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这样旋转一周,会转成什么形状?自己做一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2)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一、物以类聚,梳理知识。
1、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图形分别绕着红色的轴,快速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些平面图形经过旋转都能形成与圆柱、圆锥有关的立体图形。
这节课咱们就来整理与练习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出示课题: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2、师:你觉得下面哪些图形可以和圆柱归为一类?为什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下,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生1:圆柱和圆锥归为一类,因为它们的底面都是圆,而且侧面都是曲面。
生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板书:V锥柱生3:圆柱、圆锥可以分为一类,因为它们都可以有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师:有不同分法吗?生4: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因为它们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师:它们三个归为一类,还有其他理由吗?生5:它们的侧面积都看可以看着底面周长乘高。
课件展示三个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相加板书:S侧=Ch生6:它们的表面积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积。
板书:S表=2个S底+S 侧小结:,一类一类地看图形,我们发现图形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同时用归类的方法来整理知识,可以将散落的知识点串成一块,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9圆柱、圆锥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2.9 圆柱、圆锥的整理和练习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复习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
我们将回顾和巩固圆柱的高、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锥的高、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和应用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柱和圆锥的模型。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柱和圆锥的计算表格。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柱形的饮料瓶、圆锥形的漏斗等,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二、知识回顾(5分钟)我会提问同学们对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了解,引导同学们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引导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
我会逐步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和思考。
四、随堂练习(10分钟)我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独立解答并进行讲解。
通过实践练习,巩固同学们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黑板上会写上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的关键词,如圆柱的高、体积、表面积等,以及圆锥的高、体积、表面积等,方便同学们观察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根据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同学们思考和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同学们的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实践练习,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圆柱和圆锥_测量物体的体积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圆柱和圆锥_测量物体的体积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
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十一课时测量物体的体积总第2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7页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所有的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并学会求同一种物体的体积。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规则物体的计算方法,并提高灵活应用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同一种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预习作业:
1、回家找一块土豆,并计算它的体积。
2、回家找同一种铁块大小不同的3块,并算一算它的体积。
教学过程:
—、预习效果检测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15厘米,高7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14厘米
圆柱:底面直径5厘米,高21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7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21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5厘米,高14厘米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二、合作探究
1、出示准备好的圆柱形容器1个,土豆1个,小组合作,用下面的方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并填写表格。
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准备好的2块铁块,并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并填写下表。
比较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同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比的比值时一定的。
应用这一知识,我们就能算出另一块铁块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进一步明确了哪些知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案苏教版
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学生能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体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系统整理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3.提高学生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整理上学期学的圆柱和圆锥,整理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
2.自主梳理。
学程单:(1)组员互相说说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征?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可以怎样求?(2)回顾圆柱、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求?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它们体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二、查漏补缺训练1.围绕交流要求进行小组交流预习作业。
(1)小组交流,互相倾听。
(2)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修改补充,不断完善。
指名汇报预习成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并相机归纳展示知识图表。
学生独立填表,再交流。
提问:每一格中的数据分别是怎样计算得到的?2.变式练习:选择(1)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它的底面周长等于6.28厘米,高等于()厘米A.2cmB.6.28cmC.3.14cmD.3cm(2)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30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米A.10m³B. 60m³C. 90m³D. 30m³(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A. 8立方米B.12立方米C.16立方米(4)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如果这个圆柱的高是2分米,这个圆锥的高应是()分米A.2分米B.4分米C.6分米三、综合运用提升1.应用练习(1)一种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形状的,轮宽1.8米,直径0.8米。
前轮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压路的面积是圆柱的什么?(2)有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3分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9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丨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回顾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整理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归纳整理和观察、比较、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特征,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回顾与整理1.回顾引入。
提问: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圆柱侧面积、表面积及计算方法圆锥体积计算体积计算谈话:今天我们要对“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内容进行整理与练习。
(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使同学们能系统掌握所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识梳理。
出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在小组里讨论,组织交流)(1)圆柱和圆锥各有哪些特征?根据学生交流,教师板书: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圆柱侧面是曲面高是两个底面间的距离底面是一个圆,有一个顶点圆锥 侧面是曲面高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2)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要注意什么? 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作圆柱的表面积。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十底面积×2。
(板书公式)在解决有关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要正确判断问题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再运用面积公式相应解答。
例如:求做烟囱需要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侧面积;而求做无盖水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一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等等。
(3)你是怎样发现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明确: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把圆柱通过切割、拼合后,转化为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就是圆柱的高,因为长方体的体积一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系统地回顾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比较、观察沟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联想、操作、表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系统地回顾整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观察沟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核心问题】从立体图形中你能找到或想到平面图形吗?由平面图形能得到立体图形码?立体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学过程】一、多角度认识,建构知识网络建立三层联系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图形,如果要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怎么分?(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从它们身上你能找到或想到平面图形吗?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梳理:(1) 直接从圆柱和圆锥中找平面图形。
(2)将圆柱和圆锥切割后的截面。
(3)将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
针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复习圆柱底面积、侧面积,以及切面的相关特征。
立体图形中有平面图形的影子,那么如果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圆柱和圆锥吗?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引导梳理:(1)由平面图形围成。
(围)用长方形卷成圆柱可以有几种不同卷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种,侧面积相同,表面积和体积不同。
(2)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转)(出示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学生想象,长方形怎样旋转成一个圆柱,思考长和宽分别是圆柱的什么?然后课件动态演示。
两个圆柱的体积一样吗? 你认为哪一个体积大?计算验证,得出上面这个圆柱的体积比较大。
(出示直角边为6cm和3cm的直角三角形)学生想象如何旋转成一个圆锥,两条直角边别是圆锥的什么?然后课件动态演示。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第12册教案)
圆柱和圆锥(苏教版第12册教案)单元教学要求: 1. 使同学熟悉圆柱和圆锥,把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熟悉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熟悉圆锥的底面和高。
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使同学能举例说明。
圆柱和圆锥,能推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同学知道圆柱侧面绽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依据实际状况敏捷应用计算方法,并熟悉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同学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敏捷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熟悉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同学熟悉圆柱的特征,能正确推断圆柱体,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推断等思维力量。
2.使同学熟悉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把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育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预备:老师预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同学预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熟悉圆柱的特征,把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熟悉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预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同学: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熟悉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熟悉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的圆柱形物体,认真观看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熟悉圆柱各部分名称。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1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1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年级第十二册)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3、34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式形结合,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让学生在梳理和交流中有所收获,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通过自我整理、自我提高,有效地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整理知识、形成网络。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请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圆锥体体积公式是什么?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4、根据学生的复习整理,让学生把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特征计算公式圆柱1、上下粗细一样2、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S侧=ch=πdh=2πrhS底=2s底+s侧V柱=sh=πrh圆锥1、有一个顶点2、底面是一个圆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S底=πrV锥=1/3sh=1/3πrh5、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教师质疑: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1)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判断圆柱和圆锥。
(2)针对有关条件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进行有关的逆运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圆柱及圆椎圆柱及圆锥及练习2
“整理与练习”2教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4教课目的: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娴熟地针对不一样的状况运用不一样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课要点:灵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质问题。
教课难点:培育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理念:立体图形的很多知识是成立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的,本节课的教课通过各样不一样的形式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实质操作等手段让学生充足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质问题,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根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教课步骤一、交流网络,融会贯通。
教师活动(、发问,指引学生议论:(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3)小结,板书关系.(、基本练习:(将一个正方体木材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材、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假如将一个正方体木材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材、正方体木材和圆锥体木材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经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差别。
(、公式推导的深入理解。
(1)发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红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对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此后表面积增添了48平方分米,本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学生交流讲话。
(3)教师指引:回想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学生活动学生疏组讨论,有疑难问题向老师讨教,教师赐予适合点拨。
学生先议论相等关系,再议论之间的差别。
第1页共2页二、运用知识,服务生活。
三、踊跃思,勇敢想象。
四、实践应,勇于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柱和圆锥整理与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六
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推导过程,式形结合,
构建体积计算公式系统,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2、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系统掌握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特征?
请同学们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强化公式的推导过程。
圆柱体体积公式是什么?
请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圆锥体体积公式是什么?
说一说它的转化和推导过程?
4、根据学生的复习整理,让学生把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特征计算公式
圆柱1、上下粗细一样
2、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 S侧=ch
=πdh
=2πrh
S底=2s底+s侧
V柱=sh
=πrh
圆锥1、有一个顶点
2、底面是一个圆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S底=πr
V锥=1/3sh
=1/3πrh
5、根据学生填写的表格教师质疑: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解决什么问题?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解决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得出:
(1)根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判断圆柱和圆锥。
(2)针对有关条件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进行有关的逆运算。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有关体积和容积的实际问题。
二、巩固练习
1、相关概念分得清。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通常得到一个(),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
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2、有关计算算得准。
(1)完成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师生集体评议。
(2)完成第2题
学生交流、分析
(3)完成第3、4、5题
学生思考分析,共同交流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7题,“拓展与实践”,“评价反思”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理解这些
体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各是什么?
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小结,板书关系.
2、基本练习:
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柱体木料、圆柱体与正方体有那些相等的关系?如果将一个正方体木料加工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木料、正方体木料和圆锥体木料又有那些相等的关系?
通过上述两题的比较,让学生理解底面积相等、高相等与底面直径相等高相等之间的区别。
3、公式推导的深化理解。
(1)提问:在圆柱体的推导过程中,圆柱体分成若干等份后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相比是如何变化的?如果圆柱体的高为4分米、拼成长方体以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学生交流发言。
(3)教师引导:回忆推导过程,有什么收获?
二、实践应用
1、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知识的合理搭配。
(1)一个圆柱体的罐头盒外面贴商标纸,求商标纸的面积是求什么?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地方是求物体的侧面积的?
(2)要做一个圆柱底面油桶现在已经有了一块长25.12分米,
宽5分米的铁皮,现在要给它配上合适的底和盖,需要边长几分米的正方形几块?做成的圆柱体的容积是多少?
2、先实际测量,再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
分小组测量并计算。
(1)每组先出示一个茶杯,量出有关的数据,算出茶杯的容积。
(2)给每组提供一个土豆,利用刚才的茶杯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土豆的体积。
3、解决问题。
讨论解决第6题。
根据学生的解答教师质疑:
除了题目中画图的摆的方法外有没有其它方法?你能算一算其他方法摆时纸箱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吗?
题目中所用的方法是不是用的硬纸板最少?
学生交流
讨论解决第7题。
评议、交流
4、完成探索与实践
探讨、交流
三、小结
你有何收获?评价反思
学生交流
四、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