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46675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周宏甫
L0=0.5
L .5 0 0
0 .3 0
T 0 .3 0 T 0 .075 av ,l m 4
⑤按加工难易,设T1=0.12,T2=0.04,T3=0.1,T4=0.04 T1+ T2+ T3+T4=0.12+0.04+0.1+0.04=0.3 = T0 ⑥选L1为协调环,按单向入体,令
25 0 .2
0.2=0+ EsB-(-0.1) -0.2=-0.15+ EIB -0
EIB =-0.05
0 . 1 35 35 . 025 0 . 075 B= 0 . 05
B ④验算: 0.4=0.15+0.15+0.1
60 0 0 .1
3.18
现A,B,C面均加工,欲铣一缺口。试分 别计算以A,B,C面定位,铣槽的工序尺 寸及公差。
工序、安装、工位 、工步、工步划分示意表
序号 10 工序名 下料 1 20 车 2 30 40 50 车 车 车 1 2 3 安装 工位 工步 内 容 走刀次数 切断 车端面 钻中心孔 车另一端面
4
1 2
钻另一中心孔
车φ 30mm 外圆 车φ 20mm 外圆 车φ 18mm 外圆
1
2 1 2 1 2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图c)在轴上铣横槽
,Z ,X ,Z 理论上应限制 Y
长V形块及支承钉定位
,Z ,X ,Z 实际上长V形块限制 X
支承钉限制 Y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部分习题及答案
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具与工件接触的区域可分为3个变形区:①第一变形区(基本变形区):是切削层的塑性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②第二变形区(摩擦变形区):是切屑与前面摩擦的区域;③第三变形区(表面变形区):是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
它们之间的关联是: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此处的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就在此处与工件基体发生分离,大部分变成切屑,很小的一部分留在已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1)车削时的切削运动为三个相互垂直的运动: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为了实际应用和方便计算,在实际切削时将切削合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分力。
(2)各分力作用:切削力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进给力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需的;背向力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与切削过程中的振动有关。
2-11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定律知道生产实践?答:不一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用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便于分析和实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三个运动的方向在车削时是互相垂直的,所以车削时将切削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力;三个分力的作用:F:切削力或切向力;它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所必须的;zF:进给力、轴向力;它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须的;xF:切深抗力或背向力;它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工件在切削过yF有关;程中产生的主动往往与y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这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源;此外,切屑与前面、工件与后面之间的摩擦也要耗功,也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切削热的来源就是切屑变形功和前后面的摩擦功;切削区域的热量被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传出;不能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切削温度收到多方面的影响: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刀具磨损和切削液;如材料的导热性很好,但是强度硬度高,其切削热变多,但是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切削温度有所降低;因此不能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衡量切削温度;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生产实践答:根据切削力的经验公式,pa 的系数大于f 的系数,因而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于进给量;根据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f 的系数大于p a 的系数,因而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大于背吃刀量;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中常用刀具寿命、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作为考虑因素;由于切削温度增加,刀具寿命降低,并且背吃刀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比进给量小,这一点跟刀具寿命经验公式吻合;而刀具寿命降低对产品加工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这两方面,增大背吃刀量有优势;而在切削力方面,背吃刀量的影响比进给量大,对所需机床的功率有所影响;提高生产率要通过提高切削速度来实现;综合考虑,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先考虑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2-12 增大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答:前角加大,变形和摩擦减小,因而切削热少;但前角不能过大,否则刀头部分散热体积减小,不利于切削温度的降低;2-15 什么是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答:一把新刀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成为刀具寿命; 确定了磨顿标准后可以定义刀具寿命;但不能仅靠磨顿标准来确定刀具寿命;因为刀具寿命受到工件、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参数的影响;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为什么答:综合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生产率和加工质量的影响,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应为:首先选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 从刀具寿命出发,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因此应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选择较小的切削速度;从机床动力出发,应保证有足够的切削力,因此较大的切削速度同时选择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答:1. 采用新型刀具材料;2.改善工件材料加工性;3.改进刀具结构;4.改善冷却润滑条件;2-22 在CA6140车床上粗车、半精车一套筒的外圆,材料为45钢调质,抗拉强度681.5b MPa σ=,硬度为200~300HBW ,毛坯尺寸80350w w d l mm mm ⨯=⨯,车削后的尺寸为(750.25)d mm φ=-,340L mm =,表面粗糙度值均为 3.2Ra m μ;试选择刀具类型、材料、结构、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答:本题选择直头外圆车刀,刀片材料为硬质合金15YT ,结构为焊接刀具;刀杆尺寸为1625mm mm ⨯;几何参数015γ=︒,08α=︒,75r k =︒,10r k '=︒,6s λ=︒,1r mm ε=; 因表面粗糙度要求,故分粗车和半精车两道工序;1、粗车工步1确定背吃刀量p a :单边加工余量为2.5mm ,粗车取12p a mm =,半精车取20.5p a mm =; 2确定进给量f :根据工件材料、刀杆截面尺寸、工件直径和背吃刀量,从表中查出0.5~0.9/f mm r =;按机床说明书中实有的进给量,取0.51/f mm r =3确定切削速度:切削速度可通过v v vv x y m p c v K T a f =计算,也可查表,本题查表取110/min v m = 主轴转速10001000110438/min 3.1480w v n m d π⨯===⨯ 按机床书说明书取450/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为113/min 1000w d n v m π==2、半精工步1确定背吃刀量p a :20.5p a mm =; 2确定进给量f :根据表面粗糙度和刃口圆角半径,并预估切削速度50/min m >,从表中查出0.3~0.35/f mm r =;按机床说明书中实有的进给量,取0.3/f mm r =; 3根据p a 与f ,查表取130/min v m =; 计算主轴转速10001000130545/min 3.1476w v n r d π⨯===⨯ 按说明书取560/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为134/min 1000w d nv m π==2-23 刀具材料应具备那些性能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答:刀具材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 高的硬度;2. 高的耐磨性;3. 高的耐热性;4.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5. 良好的热物理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常用的刀具材料:1. 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淬火后有较高的硬度,价格低廉,但耐热性较差,淬火时容易产生变形和裂纹;合金工具钢与其相比热处理变形有所减少,耐热性也有所提高;但两者的耐热性都比较差;2.高速钢:与前者相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强度、韧性和工艺性都较好但温度超过600摄氏度以后热硬性变差;3.硬质合金:耐磨耐热性好,强度和韧性比高速钢低,工艺性差;4.新型材料:陶瓷——硬度高,化学性能好,耐氧化,但强度低,韧性差;立方氮化硼——硬度很高,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人造金刚石——高硬度,很高的耐磨性,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钢铁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
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习题5-10图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卢秉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28 12:49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周宏甫
52 m 6 外圆 — —限制 2 个自由 x , y )
①基准重合
是跳动、各外圆、孔的设计基准
②基准统一
在大多数工序中使用
③定位稳定可靠、夹具结构简单
定位夹紧简单方便(三爪卡盘)
A 面 — —限制 3 个自由度( z , x , y ) ◆精基准选择: 5 2 m 6 外 圆 — — 限 制 2 个 自 由 度 ( x , y ) 右下侧面 — —限制 1 个自由度 z )
3.30某零件规定的外圆直径为 32
0 0.05
mm ,渗碳深度为
0.5~0.8mm。现为使此零件能和其它零件同炉渗碳,限定其 工艺渗碳层深度为0.8~1.0 mm。试计算渗碳前车削工序的直 径尺寸及其偏差。
解: ①画尺寸链
②判断:封闭环 增环 减环 ③计算:
0 .3 0 . 5 0
0 . 9 0 . 1 , 16
0 . 05 ∴A= 25 24 . 925 0 . 075 0 . 2
A
④验算: 0.4=0.15+0.25
方案2
①画尺寸链如图 25 0 .2 ②判断:封闭环
增环 减环 ③计算:25=50+B-60
50 0 0 .15
60 0 0 .1
B
B=35
EsB =0.1
50 0 0 .15
图a)过球心钻一小孔
理论上应限制 X,Y
锥套定位 ,Y ,Z 实际上限制 X
1.26 根据图中所示的工件加工要求,试确定工件 理论上应限制的自由度,并选择定位元件, 这些定位元件实际上限制了哪些自由度?
图b)在圆盘中心钻一孔
, Y ,X , Y 理论上应限制 X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章2-1 什么叫主运动?什么叫进给运动?试以车削、钻削、端⾯铣削、龙门刨削、外圆磨削为例进⾏说明。
答:主运动:由机床提供的⼑具与⼯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它是切削加⼯过程中速度最⾼、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进给运动:使主运动能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件上多余的⾦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表⾯的运动。
车削时,主运动为⼯件的旋转,进给运动为⼑具沿轴向相对于⼯件的移动;钻削时,主运动为⼯件或钻头的旋转,⽽⼯件或钻头沿钻头轴线⽅向的移动为进给运动;端⾯铣削时,主运动为铣⼑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件移动;龙门刨削时,主运动为刨⼑的直线往复运动,进给运动为⼯件的间隙移动;平⾯磨削时,主运动为砂轮的旋转,矩台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圆台的回转(纵向进给运动)为进给运动,以及砂轮对⼯件作连续垂直移动,⽽周边磨削时还具有横向进给。
2-2 根据表2-2和表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M7132、CG6125B 、X62W 、M2110、Z5125、T68答:MM7132代表⼯作台⾯宽度为320mm 的精密卧轴矩台平⾯磨床CG6125B 代表最⼤回转直径为250mm 的⾼精度卧式车床重⼤改进顺序号为BX62W 代表⼯作台⾯宽度为20mm 的卧式升降台铣床M2110代表磨削孔径为100mm 的内圆磨床Z5125代表最⼤钻孔直径为25mm 的⽅柱⽴式钻床T68代表卧式镗床2-3 画出Y 0=10°、λs =6°、α0=6°、0α'=6°、K r =60°、r K '=15°的外圆车⼑⼑头部分投影图。
答:参见课本第15页。
2-4 ⽤r r s 70157κκλ'=== 、、的车⼑,以⼯件转速n=4r s ,⼑具每秒沿⼯件轴线⽅向移动1.6mm ,把⼯件直径由54w d mm =,计算切削⽤量(sp c a f v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2-1 什么叫主运动�什么叫进给运动�试以车削、钻削、端面铣削、龙门刨削、外圆磨削为例进行说明。
答�主运动�由机床提供的刀具与工件之间最主要的相对运动�它是切削加工过程中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
进给运动�使主运动能依次地或连续地切除工件上多余的金属�以便形成全部已加工表面的运动。
车削时�主运动为工件的旋转�进给运动为刀具沿轴向相对于工件的移动� 钻削时�主运动为工件或钻头的旋转�而工件或钻头沿钻头轴线方向的移动为进给运动� 端面铣削时�主运动为铣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移动� 龙门刨削时�主运动为刨刀的直线往复运动�进给运动为工件的间隙移动� 平面磨削时�主运动为砂轮的旋转�矩台的直线往复运动或圆台的回转�纵向进给运动�为进给运动�以及砂轮对工件作连续垂直移动�而周边磨削时还具有横向进给。
2-2 根据表2-2和表2-3�分析下列机床型号所代表的意义�M M 7132、C G 6125B 、X 62W 、M 2110、Z 5125、T 68 答�M M 7132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320m m 的精密卧轴矩台平面磨床 C G 6125B 代表最大回转直径为250m m 的高精度卧式车床重大改进顺序号为B X 62W 代表工作台面宽度为20m m 的卧式升降台铣床 M 2110代表磨削孔径为100m m 的内圆磨床 Z 5125代表最大钻孔直径为25m m 的方柱立式钻床 T 68代表卧式镗床 2-3 画出Y 0=10°、�s =6°、�0=6°、0��=6°、K r =60°、r K �=15°的外圆车刀刀头部分投影图。
答�参见课本第15页。
2-4 用r r s 70157�������、、的车刀�以工件转速n =4r s �刀具每秒沿工件轴线方向移动1.6m m �把工件直径由54w d m m ��计算切削用量�s p c a f v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的全部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2-1 什么是切削用量三要素?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有什么关系? 答: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v 、进给量f 、背吃刀量a p (切削深度)。
在外圆车削中,它们与切削层参数的关系是:2—2 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几个基本角度?试画图标出这些基本角度。
答:确定外圆车刀切削部分几何形状最少需要7个基本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副前角、副后角和刃倾角,这些基本角度如下图所示(其中副前角、副后角不做要求)。
2—3 试述刀具标注角度和工作角度的区别。
为什么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不能过大?答:刀具标注角度是在静态情况下在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中测得的角度;而刀具工作角度是在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中(考虑了刀具安装误差和进给运动影响等因素)确定的刀具角度。
车刀作横向切削时,进给量取值过大会使切削速度、基面变化过大,导致刀具实际工作前角和工作后角变化过大,可能会使刀具工作后角变为负值,不能正常切削加工(P23).2—4 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性能?答:(P24)(1) 高的硬度和耐磨性;(2)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3) 高耐热s i n /s i n D rD p rD ph f b a A f a κκ===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削层公称宽度: 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性;(4) 良好的导热性和耐热冲击性能;(5)良好的工艺性.2—5 常用的硬质合金有哪几类?如何选用?答:(P26)常用的硬质合金有三类:P类(我国钨钴钛类YT),主要用于切削钢等长屑材料;K类(我国钨钴类YG),主要用于切削铸铁、有色金属等材料;M类(我国通用类YW),可以加工铸铁、有色金属和钢及难加工材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
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
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
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
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
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用?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便于分析和实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
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
(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的全部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机械加工方法1-1 特种加工在成形工艺方面与切削加工有什么不同?答:1加工是不受工件的强度和硬度等物理、机械性能的制约故可加工超硬脆材料和精密微细的零件。
2加工时主要用电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热能等出去多余材料而不是靠机械能切除多余材料。
3加工机理不同于一般金属切削加工不产生宏观切削不产生强烈的弹、塑性变形故可获得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其残余应力、冷作硬化、热影响度等也远比一般金属切削加工小。
4加工能量易于控制和转换故加工范围光、适应性强。
1—2 简述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激光加工和超声波加工的表面形成原理和应用范围.答:1电火花加工放电过程极为短促具有爆炸性.爆炸力把熔化和企划的金属抛离电极表面被液体介质迅速冷却凝固继而从两极间被冲走。
每次电火花放电后是工件表面形成一个凹坑。
在进给机构的控制下工具电极的不断进给脉冲放电将不断进行下去无数个点蚀小坑将重叠在工件上.最终工作电极的形状相当精确的“复印”在工件上。
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极性和脉冲的长短放点持续时间的长短控制加工过程。
适应性强任何硬度、软韧材料及难切削加工加工的材料只要能导电都可以加工如淬火钢和硬质合金等电火花加工中材料去出是靠放电时的电热作用实现的材料可加工行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导电性及热学特性不受工件的材料硬度限制。
2电解加工将电镀材料做阳极接电源正极工件作阴极放入电解液并接通直流电源后作为阳极的电镀材料就会逐渐的溶解儿附着到作为阴极的工件上形成镀层。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①机器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②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成为工艺过程..③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6-2.何为工序、工步、走刀答:①工序:一个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②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③走刀: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①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试切法、定尺寸道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②形状精度的获取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③位置精度的获得与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有关..当需要装夹加工时;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依赖夹具的正确定位来保证;如果工件一次装夹加工多个表面时;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则依赖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如数控加工中主要靠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工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有何特点答: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6-5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答:步骤:原则:①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②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是产品尽快投放市场..③设法降低制造成本..④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设计内容及步骤:⒈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⒉确定毛坯⒊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⒋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⒌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⒍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⒎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方差⒏确定工时定额⒐确定切削用量⒑技术经济分析⒒填写工艺文件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的工作答:确定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定位夹紧方法;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6-7.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坎答:粗基面原则:①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表面的余量均匀;就应该选择该表面为粗糙面..②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面;如果工件上有好几个不需要加工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的表面为粗准面③应该用毛坯制造中尺寸和位置比较可靠、平整光洁的表面为粗基面..精基面的原则:①应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②应尽可能选用统一的定位基准加工各表面;以保证各表面间的位置精度;称为统一基准原则..③有时还要遵循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④有些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这时就以加工面本身作为基准面;称为自为基准原则..原因:由于粗基准面的定位精度很低;所以精基面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否则误差太大..6-8解:对于图中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心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对于图a中的零件:以底面A作为粗基准面;以孔的中心线作为精基准..对于图b中的零件:以底面B作为粗基准;以C作为精基准..对于图c中的零件:以D作为粗基准;以E作为精基准..对于图中d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对于d中零件;要求孔加工余量均匀;即应选择孔的表面作为粗精准;即以G面为粗基准;以底面F作为精基准..6-9:解:加工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粗加工阶段②半加工阶段③精加工阶段④光整加工阶段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①粗加工阶段中切除金属较多;产生的切削刀和切削热;都加多;所需的夹紧力也比较大;因而加工的零件内应力和变形也较大;不能够满足要求;所以要分为以上四个阶段..②可合理的使用机床设备..③为了在加工过程中插入热处理工序;同时时热处理发挥充分的效果..6-10:解:工步集中适应情况:将工步集中成若干个工序;在若干台机床上进行..立式多工位回转工作台组组合机床、加工中心和柔性生产线就是工序集中的极端情况..每一个工步或走刀都作为一个工序在一台机床上进行;这就是工步分散的极端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单位小批量生产只能工序集中;而大批大量生产则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6-11: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答:在由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工序间加工余量对于外园和孔等旋转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称为对称余量;即实际所切削的金属层厚度是直径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6-12: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机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的影响因为:①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Rya②上工序的表面破坏层Da③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④需要单独考虑的误差⑤本工序的安装误差本工序的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这两种误差会影响加工时的磨削余量等;所以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需考虑工序装夹误差..6-13:图a: A0是封闭环时:增环为:A1、A2、A4、A5、A7、A8减环为:A3、A6、A9、A10图b: A0是封闭环:增环为:A1减环为:A2、A3B0是封闭环:增环为:B1、B2、B3减环为:B4图c: C0是封闭环:增环为:C1减环为:C2D0是封闭环:增环为:D1、D2减环为:D36-14:试分析比较用极值法解算尺寸链与用统计法解算尺寸链的本质区别..答:统计概率法主要用于生产批量大的自动化及半自动化生产方面;但是当尺寸链的环数较多时;即便生产批量不大也宜用概率法..6-15:方案一:钻孔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因此A1的工序尺寸就等于设计尺寸;即A1=10±0.1方案二:尺寸链为10-0.1+0.1为封闭环;A2为增环;80-0.05为减环∴A2=8+10=18㎜ESA2=0.1-0.05=0.05㎜EIA2=-0.1㎜公差TA2=0.2-0.05=0.15∴A2的工序尺寸为18+0.05-0.1方案三:尺寸链为10-0.1+0.1为封闭环;80-0.05;A3为减环;380-0.1为增环∴A3=38-8-10=20㎜EIA3=0.05-0.1=-0.05㎜ESA3=0公差TA3=0.2-0.1-0.05=0.05∴A3的工序尺寸为200-0.056-16:尺寸链为:4+0.160为封闭环;14.250-0.05为减环; H、14+0.012+0.004为增环∴H=4-14+14.25=4.25㎜ESH=0.16-0.05-0.012=0.098㎜EIH=-0.004㎜∴H的工序尺寸为4.25+0.098-0.0046-17:加工右端面时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 ∴A 1的工序尺寸就等于设计尺寸 即A 1=500-0.1 A 3的尺寸链为250-0.3为封闭环;A 3为减环;500-0..1为增环 ∴A 3=50-25=25㎜ ESA 3=0.3-0.1=0.2㎜ EIA 3=0∴A 3的工序尺寸为25+0.20 A 4的尺寸链为5+0.40为封闭环;A 4为减环;A 3为增环 ∴A 0=A 3-5=25-5=20㎜ EIA 0=ESA 3-0.4=-0.2㎜ ESA 0=EIA 3-0=0∴A 4的工序尺寸为200-0.26-18:答:制造一个零件或一台产品所必须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就是零件或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评比时;就只需分析;评比它们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生产费用;即所谓工艺成本..可变费用:材料费、操作费用、工人的工资、机床电费、通用机床折旧费和修理费、通用夹具和力具费等与年产量有关并与之成正比的费用..不可变费用:调整工人的工资、专用机床折旧费和修理费、专用刀具和夹具费等与年产量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即当年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这用费用基本上保持不变..1当分析;评比两种基本投资相近;或者都是采用现有设备条件下;只有少数工序不同的工艺方案时; S i Ⅰ=V 1+C Ⅰ/N S 1Ⅱ=V Ⅱ+C Ⅱ/N当两个工艺方案有较多的工序不同时;就应按S=NV+C 分析;对比这两个工艺方案的全年工艺成本:S Ⅰ=NV Ⅰ+C Ⅰ S Ⅱ=NV Ⅱ+C Ⅱ当年生产纲领变化时;可直接按两直线交点的临界产量N C 分别选定经济方案Ⅰ或Ⅱ..此时的N C 为:N C V Ⅰ+C Ⅰ=N C V Ⅱ+C Ⅱ N C =C Ⅱ-C Ⅰ /V Ⅰ-V Ⅱ2当两个工艺方案的基本投资差额较时;用较大的基本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单件工艺成本降低;在作评比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到这种投资的回收期限;回收期愈短;则经济效果越好..6-19:1基本时间:直接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和表面质量所耗费的时间..2辅助时间:在各工序中为了保证完成基本工艺工作需要做的辅助动作所耗费的时间..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工人在工作班时内照管工作地点及保持工作状态所耗费的时间..4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用于照顾工人休息和生理上的需要所耗费的时间;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来计算..6-20:有关零件公差之和应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T≥∑Ti6-7这种、装配方法中;零件时完全可以互换的;因此它又称为“完全互换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一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一、单选题1.正确答案:A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C4.正确答案:A5.正确答案:B6.正确答案:A7.正确答案:C8.正确答案:B9.正确答案:D10.正确答案:B11.正确答案:C12.正确答案:B13.正确答案:C14.正确答案:D15.正确答案:C16.正确答案:C17.正确答案:B18.正确答案:C19.正确答案:D20.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正确答案:ABD2.正确答案:ACD3.正确答案:ABCD4.正确答案:ABCD5.正确答案:ABCD6.正确答案:ABD7.正确答案:ABD8.正确答案:BCD9.正确答案:ABCD10.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1.正确答案:错误2.正确答案:正确3.正确答案:错误4.正确答案:正确5.正确答案:错误6.正确答案:错误7.正确答案:正确8.正确答案:正确9.正确答案:错误10.正确答案:正确四、填空题1.正确答案:实体式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桅杆4.正确答案:静摩擦力5.正确答案:肯尼迪五、简答题1.铝合金是具有铝为主体的合金,具有轻质、强度高、抗腐蚀的特点。
常见的铝合金有2014、6061、7075等。
2.数控机床是一种利用数字信息控制机床运行的机床。
相比传统机床,数控机床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加工效率高等优点。
3.常见的接口有USB、RS232、以太网等。
USB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设,RS232一般用于串联各种设备,以太网一般用于网口通信。
4.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是制造零件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加工精度关系到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表面光洁度关系到零件的功能、使用寿命和外观。
六、计算题1.弯曲应力的计算公式为σ=B(M/Z),其中B为材料弯曲系数,M为距离中心轴的距离,Z为截面模量。
代入数据可得σ=750N/mm²。
2.缸套的厚度为10mm,内径为60mm,外径为80mm。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4-1 什么是主轴回转精度?为什么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而车床主轴箱中的顶尖则是随工件一起回转的?解:主轴回转精度——主轴实际回转轴线与理想回转轴线的差值表示主轴回转精度,它分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角度摆动。
车床主轴顶尖随工件回转是因为车床加工精度比磨床要求低,随工件回转可减小摩擦力;外圆磨床头夹中的顶尖不随工件一起回转是因为磨床加工精度要求高,顶尖不转可消除主轴回转产生的误差。
4-2 在镗床上镗孔时(刀具作旋转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试分析加工表面产生椭圆形误差的原因。
答: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 的作用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F 作用下,主轴总是以支承轴颈某一部位与轴承内表面接触,轴承内表面圆度误差将反映为主轴径向圆跳动,轴承内表面若为椭圆则镗削的工件表面就会产生椭圆误差。
4-3 为什么卧式车床床身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答:导轨在水平面方向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故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要求高于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要求。
4-4 某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15/1000m m ,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为0.025/1000m m ,欲在此车床上车削直径为φ60m m 、长度为150mm 的工件,试计算被加工工件由导轨几何误差引起的圆柱度误差。
解:根据p152关于机床导轨误差的分析,可知在机床导轨水平面是误差敏感方向,导轨垂直面是误差不敏感方向。
水平面内:0.0151500.002251000R y ∆=∆=⨯=mm ;垂直面内:227()0.025150/60 2.341021000z RR-∆⎛⎫∆==⨯=⨯ ⎪⎝⎭mm ,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从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厂,一直到把成品制造出来的各有关劳动过程的总称为该工厂的过程。
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工艺规程——记录在给定条件下最合理的工艺过程的相关内容、并用来指导生产的文件。
1-2 什么是工序、工位、工步和走刀?试举例说明.答:工序—-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确切位置中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仅指机床主轴转速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走刀—-在一个工步中,如果要切掉的金属层很厚,可分几次切,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
比如车削一阶梯轴,在车床上完成的车外圆、端面等为一个工序,其中,n,f,a p不变的为一工步,切削小直径外圆表面因余量较大要分为几次走刀。
1—3 什么是安装?什么是装夹?它们有什么区别?答: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装夹—-特指工件在机床夹具上的定位和夹紧的过程。
安装包括一次装夹和装夹之后所完成的切削加工的工艺过程;装夹仅指定位和夹紧.1—4 单件生产、成批生产、大量生产各有哪些工艺特征?答:单件生产零件互换性较差、毛坯制造精度低、加工余量大;采用通用机床、通用夹具和刀具,找正装夹,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生产效率低。
大量生产零件互换性好、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采用高效专用机床、专用夹具和刀具,夹具定位装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生产效率高。
成批生产的毛坯精度、互换性、所以夹具和刀具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机床采用通用机床或者数控机床,生产效率介于两者之间。
1-5 试为某车床厂丝杠生产线确定生产类型,生产条件如下:加工零件:卧式车床丝杠(长为1617mm,直径为40mm ,丝杠精度等级为8级,材料为Y40Mn );年产量:5000台车床;备品率:5%;废品率:0.5%.答:该丝杠加工属于成批生产,不属于大批量生产.年生产纲领为:(1%)(1%)50001(15%)(10.5%)5276N Qn a b =++=⨯⨯++≈1-6 什么是工件的定位?什么是工件的夹紧?试举例说明.答:工件的定位——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占有一个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作业拟定答案)
2-2 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何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答:三个变形区的特点:第一变形区为塑性变形区,或称基本变形区,其变形量最大,常用它来说明切削过程的变形情况;第二变形区为摩擦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面流出时必然有很大摩擦,因而使切屑底层又产生一次塑性变形;第三变形区发生在工件已加工表面与后面接触的区域,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
关联: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集中且复杂;它们实质上都是因为挤压和摩擦产生变形,第一变形区主要由挤压沿剪切线产生剪切变形,第二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切屑的变形,第三变形区主要由挤压和摩擦产生加工表面变形。
2-3 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的控制积屑瘤的手段是什么?
答: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在切削速度不高又能形成连续切削的情况下,加工塑性材料时,刀面和切屑表面由于挤压和摩擦使得接触表面成为新鲜表面,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形成加工硬化和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形成积屑瘤。
对加工的影响: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角度增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得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表面精度并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加。
生产中控制积屑瘤的手段:在粗加工中,可以采用中低速切削加以利用,保护刀具。
在精加工中应避免采用中低速从而控制积屑瘤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或采用好的切削液。
2-7 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来分析?试说明这三个分力的作用?
答:分解成三个互相垂直力的原因:切削合力的方向在空间中是不固定的,与切削运动中的三个运动方向均不重合,而切削力又是设计和性能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
为了便于分析和实际应用,将切削力沿车削时的三个运动方向分解成三个力。
三个切削运动分别为:主运动(切削速度)、进给运动(进给量)、切深运动(背吃刀量)。
三个运动的方向在车削时是互相垂直的,所以车削时将切削力分解成沿三个运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力。
三个分力的作用:
F:切削力或切向力。
它是计算车刀强度、设计机床主轴系统、确定机床功率z
所必须的。
F:进给力、轴向力。
它是设计进给机构,计算车刀进给功率所必须的。
x
F:切深抗力或背向力。
它是计算工件挠度、机床零件和车刀强度的依据。
工y
件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主动往往与
F有关。
y
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耗功,这是切削热的一个重要来源。
此外,切屑与前面、工件与后面之间的摩擦也要耗功,也产生大量的热量。
所以,切削热的来源就是切屑变形功和前后面的摩擦功。
切削区域的热量被切屑、工件、刀具和周围介质传出。
不能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
切削温度收到多方面的影响:切削用量、刀具几何参数、工件材料、刀具磨损和切削液。
如材料的导热性很好,但是强度硬度高,其切削热变多,但是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切削温度有所降低。
因此不能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来衡量切削温度。
2-11 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如何运用这一规律指导生产实践?
答:根据切削力的经验公式,p a的系数大于f的系数,因而背吃刀量对切削力的影响大于进给量;根据切削温度的经验公式,f的系数大于p a的系数,因而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大于背吃刀量。
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中常用刀具寿命、生产效率、加工质量作为考虑因素。
由于切削温度增加,刀具寿命降低,并且背吃刀量对刀具寿命的影响比进给量小,这一点跟刀具寿命经验公式吻合。
而刀具寿命降低对产品加工质量也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这两方面,增大背吃刀量有优势。
而在切削力方面,背吃刀量的影响比进给量大,对所需机床的功率有所影响。
提高生产率要通过提高切削速度来实现。
综合考虑,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一般先考虑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
2-12 增大前角可以使切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前角越大切削温度越低?
答:前角加大,变形和摩擦减小,因而切削热少。
但前角不能过大,否则刀头部分散热体积减小,不利于切削温度的降低。
2-15 什么是刀具寿命?刀具寿命和磨钝标准有什么关系?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是否就确定了?为什么?
答:一把新刀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历的实际切削时间,成为刀具寿命。
确定了磨顿标准后可以定义刀具寿命。
但不能仅靠磨顿标准来确定刀具寿命。
因为刀具寿命受到工件、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参数的影响。
2-18 选择切削用量的原则是什么?从刀具寿命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
量?从机床动力出发时,按什么顺序选择切削用量?为什么?
答:综合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刀具寿命、生产率和加工质量的影响,选择切削用量的顺序应为:首先选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选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选尽可能大的切削速度。
从刀具寿命出发,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最小。
因此应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选择较小的切削速度。
从机床动力出发,应保证有足够的切削力,因此较大的切削速度同时选择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
2-21 提高切削用量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1. 采用新型刀具材料;
2.改善工件材料加工性;
3.改进刀具结构;
4.改善冷却润滑条件。
2-22 在CA6140车床上粗车、半精车一套筒的外圆,材料为45钢(调质),抗拉强度681.5b MPa σ=,硬度为200~300HBW ,毛坯尺寸
80350w w d l mm mm ⨯=⨯,车削后的尺寸为(750.25)d mm φ=-,340L mm =,表面粗糙度值均为 3.2Ra m μ。
试选择刀具类型、材料、结构、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
答:
本题选择直头外圆车刀,刀片材料为硬质合金15YT ,结构为焊接刀具。
刀杆尺寸为1625mm mm ⨯。
几何参数015γ=︒,08α=︒,75r k =︒,10r k '=︒,6s λ=︒,1r mm ε=;
因表面粗糙度要求,故分粗车和半精车两道工序。
1、粗车工步
(1)确定背吃刀量p a :单边加工余量为2.5mm ,粗车取12p a mm =,半精车取20.5p a mm =。
(2)确定进给量f :根据工件材料、刀杆截面尺寸、工件直径和背吃刀量,从表中查出0.5~0.9/f mm r =。
按机床说明书中实有的进给量,取0.51/f mm r =
(3)确定切削速度:切削速度可通过v v v
v x y m p c v K T a f =计算,也可查表,本题查表取
110/min v m = 主轴转速10001000110438/min 3.1480
w v n m d π⨯===⨯ 按机床书说明书取450/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为113/min 1000w d n v m π=
=
2、半精工步
(1)确定背吃刀量p a :20.5p a mm =。
(2)确定进给量f :根据表面粗糙度和刃口圆角半径,并预估切削速度
50/min m >,从表中查出0.3~0.35/f mm r =。
按机床说明书中实有的进给量,取0.3/f mm r =。
(3)根据p a 与f ,查表取130/min v m =。
计算主轴转速10001000130545/min 3.1476
w v n r d π⨯===⨯ 按说明书取560/min n r =,实际切削速度为134/min 1000w d n v m π=
=
2-23 刀具材料应具备那些性能?常用的刀具材料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答:刀具材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高的硬度;
2. 高的耐磨性;
3. 高的耐热性;
4. 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5. 良好的热物理性能和耐热冲击性能。
常用的刀具材料:
1.碳素工具钢和合金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淬火后有较高的硬度,价格低廉,
但耐热性较差,淬火时容易产生变形和裂纹。
合金工具钢与其相比热处理变形有所减少,耐热性也有所提高。
但两者的耐热性都比较差。
2.高速钢:与前者相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强度、韧性和工艺性都较好但
温度超过600摄氏度以后热硬性变差。
3.硬质合金:耐磨耐热性好,强度和韧性比高速钢低,工艺性差。
4.新型材料:陶瓷——硬度高,化学性能好,耐氧化,但强度低,韧性差;
立方氮化硼——硬度很高,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人造金刚石——高硬度,很高的耐磨性,热稳定性差,不易加工钢铁件。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