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历史

中国第一家旅行社的历史

陈光甫与中国第一家旅行社2009-08-28 16:52:12 来源:档案春秋记者:童然星进行评论中国旅行社业务大发展中国旅行社业务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陆续增设的分社和办事处达45所,其拓展有一特点,即与国内新开辟的交通线相同步。

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组织旅行游览是中旅的主要业务,社内专设游览部,每年春季与铁路局协商特开游杭专列,并适时组织海宁观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揽胜及游览各地名胜古迹,其中行程较长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华侨实业考察团游京沪,1937年组织的赣、闽、湘、桂、粤五省旅行团,都深得社会人士的欢迎。

1935年8月起,中旅还主办了一种旨在营造集体旅游氛围、领略祖国名胜风光的经常性旅游团体——“中旅社旅游团”,凡参加者可以得到各种优惠,并在总社辟有专室供团员聚会、消闲、联络感情,到1937年春,团员人数已从初创时的150人增加到900人。

1929年杭州举行首届西湖博览会,盛况空前。

中旅从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组织团体赴杭参观,还特别编辑《西子湖》一书散发。

此后如1933年在青岛举行的华北运动会,1934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大会,193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上,都能看到中旅的身影。

1926年暮春,中旅首次办理赴日本观樱团。

此后,海外市场不断开拓。

从1933年起,每年组织中国伊斯兰教信徒赴麦加朝圣团;1936年中国参加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及参观团的出国手续、票务及行前指导等亦由中旅办理。

仅1931年春与日本国际观光局合作,中旅就接待了日本游览团体计20余批,参加者3000余人。

严格管理与宣传教育中国旅行社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独到的宣传教育方法。

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从法律层面

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从法律层面

562016年2月下半月刊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从法律层面吕威锋旅行社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中的龙头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在散客时代,传统旅行社业面临着在线旅游代理商的激烈竞争,增长乏力。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走出此困境,需对旅行社经营商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

本文立足于法律层面,通过对我国旅行社性质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新时代环境下旅行社经营商的定位提出质疑,以期为旅行社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一、行业初创,企业性质未立旅行社这一行业组织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

1923年,民族资本家陈光甫先生在其经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内特设旅行部。

作为中国第一家旅行代理机构,专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提倡中国旅游事业,这一专业化旅游机构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其历史意义可谓开天辟地。

陈光甫创立旅行部,并于1927年将其扩充为独立的旅行社,“唯一宗旨,即扩服务之范畴,引提倡中国旅行事业为己任”。

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虽然其在十多年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引领了中国旅游新风尚,但就其行业规模以及社会经济影响力而言,并不构成一个独立的行业。

新中国成立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全国只有中国国际旅行社与中国旅行社(华侨旅行社)两大旅行社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游览提供服务,兼及赚取少量的旅游创汇,政治意义较高。

其规模并不足以构成一个行业,且体制上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企业性质。

二、改革开放至今,经营商的企业性质不断深化1978年改革开放后,旅行社开始由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化经营,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1980年成立中国青年旅行社,隶属于共青团中央,目的是加强和扩大国际青年之间的友好往来。

至此三大旅行社系统按照各自分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垄断经营中国的旅行服务,尤其是入境旅游业务。

1984年旅游外联权下放,旅行社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的格局转变。

总的来说,1978年至1984年,这一时期的旅行社业开始了产业化的进程,但受制于当时国内的政治意识形态,旅游接待工作仍有很强的非经济性,事业单位性质很强。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第一节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一.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20年代,旅行社产生,旅游业作为一个真正的行业产生。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先生在该银行下设立旅行部,并于1927年成立了中国旅行社。

虽然旅游业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了开端,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仅出游人数少,而且旅行社的规模也不大,对当时的社会贡献很小。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1957年成立了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

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社,与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合署办公。

1954年4月15日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性质为国营企业。

1960年,该社性质改为事业单位。

196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并于中国国际旅行社合署办公。

该时期接待工作都是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并未将其作为旅游业务来经营;接待机构在性质上属事业单位,并不是自主经营的企业。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旅游业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旅游业由事业向产业转变阶段(1979~1991年)1985年旅游业被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

在这个阶段,初步具有了以创汇为主的经济产业特征。

2.旅游产业加快成长阶段(1992~1997年)1992年,国家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了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点。

1993年,将国内旅游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中。

3.旅游业由经济增长点向新兴产业、国民经济重要产业转型阶段(1998~2008年)在这个阶段,我国旅游业对城镇化建设、乡村脱贫致富、生态保护、实现美丽中国等起着重大作用。

4.旅游业由一般性产业向战略性产业转变阶段(2009年至今)经过四十年的努力,我国旅游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转变:•粗放型旅游发展→比较集约型非旅游发展•小众旅游→大众旅游•景点旅游→全域旅游•观光旅游→观光休闲旅游并重•浅层次旅游→深层次旅游•事业方向→产业方向•被动跟从国际规则→积极主动的旅游国际合作和旅游外交•旅游大国→旅游强国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第二节 中国旅游三大市场一.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市场主体: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旅游产品的供应者。

国旅的背景故事

国旅的背景故事

国旅的背景故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以下简称国旅总社,成立于1954年,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开始。

它经历了初创、开拓、发展等历史阶段,是中国国际旅游业的缩影。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向前发展,组织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每年递增,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接见过国旅总社组织来华的客人。

因此,不少国外友人正是通过来华旅行了解了新中国和中国人民。

一、初创时期1954年4月15日,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在北京正式成立。

同年,在上海、天津、广州、南宁哈尔滨、南京杭州、武汉、沈阳、大连、丹东、满洲里等12个城市成立了分支社。

开始从事接待邀请客人、国际友人、互换和自费游客业务。

它在成立之初,是隶属国务院的外事接待单位。

在此之前,全国还没有专门管理旅游业的行政机构,国旅总社实际上代行了政府管理职能。

至1957年底,国旅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设立19个分支社,国旅的接待业务网络初步形成。

在这一时期主要以政治接待为主。

二、开拓时期1958年1月,根据当时中国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进一步发挥地方积极性,决定国旅各地分支社一律划归当地省(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国旅总社由原来垂直领导关系,变为业务指导关系。

为了满足各国旅行者的要求,国旅在对外宾开放城市增设了分支机构,增加了旅游线路,扩大旅游者的游览范围,到1958年底发展到35个分支社。

1964年7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1978年3月更名为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1982年3月为国家旅游局)成立,中国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个时期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体制,国家旅游局和国旅总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对外招徕用国旅总社的牌子,对内管理行使国家旅游局的职能。

这种局社合一的体制,在当时使中国的旅游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至1966年,国旅发展到46个分支社。

三、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前国旅总社的发展是中国国际旅游发展的缩影,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旅游体制的改革,给国旅总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发展进程

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发展进程

120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发展进程李昭作者简介:李昭(1983—),女,湖南常德人,讲师、博士,三亚学院,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行为、生态旅游。

(三亚学院海南三亚572000)摘要:中国旅游业的改革开放已历经4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

随着国家推进双向开放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旅游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

2010年旅行社业的全面开放也标志着旅游业的全面开放。

现阶段旅行社的产业和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趋势,如何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业全面开放中的核心作用,中国的旅行社在全球化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如何应对,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议题。

关键词: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一、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发展概述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银行内部设立旅行部,标志着我国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并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标志着我国第一家旅行社的诞生。

但中国旅行社的产业化进程伊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1],在此之前中国仅有的两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旅行社业经历了从事业型向产业型、以政府为主导向市场化、企业化、以行政管理为主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转变的历程。

随着2002年中国加入WTO ,旅游业中一直处于保守地位的旅行社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2009年《旅行社条例》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外资旅行社的全面“解禁”,并以超出WTO 承诺内容之外的政策对外资旅行社的设立条件给予国民待遇。

2011年我国开始允许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经营公民出境旅游业务,这意味着我国的旅行社业真正开始进入到全面开放阶段。

二、中国旅行社业对外开放的进程划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旅游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产业,始终走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推动和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有效地撬动着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对外开放。

而旅行社在旅游业对外开放过程中一直处于比较特殊的地位,相比于饭店业和餐饮业在对外开放中的快速化和国际化,旅行社业在外资进入的领域一直限制较为严格,是旅游业中最晚开放的领域。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国内的旅游产业还未起步。

195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国营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负责境外旅游业务。

此后,在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开始建立起一些地方性旅行社,比如北京旅游局、上海国际旅行社等。

据统计,到1971年底,全国有160家旅行社。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旅游消费的扩大和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行社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全国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开放政策,允许国内市场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国际旅行社进入中国市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急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国内旅行社开始增加接待入境游客的旅游业务。

同时,出境旅游市场也开始迅速发展。

1990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规范了旅行社经营和管理行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旅行社的成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旅游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的旅行社开始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机会。

不仅如此,近年来,中国旅行社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上述历程的回顾,可以发现中国旅行社在发展历程中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中国旅行社将继续深化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合作,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按照“全球共享”的理念,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实现中国旅游产业的新跨越。

中旅的发展历程

中旅的发展历程

中旅的发展历程中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当时,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资源和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

随着国内外交通和通信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旅游需求逐渐增加。

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中旅成立了。

中旅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旅行社之一,以区域为基础,成为全国各地游客的代表,并在中国旅游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旅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这个阶段是中旅的初期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旅致力于推广国内旅游,特别是进入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然而,在这个阶段,中旅面临着各种挑战。

由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也没有很好的旅游管理机构。

这些都制约了中旅的发展。

然而,中旅并没有放弃。

在90年代,中旅积极引进和推广国际旅游产品,为中国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同时,中旅还启动了多项改革,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旅的发展。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的旅游需求迅速增加。

中旅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与国际著名旅行社合作,中旅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中旅还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了服务质量。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之一,中旅也成为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旅行社之一。

中旅的业务覆盖范围广泛,包括国内外旅游、出境旅游、入境旅游、会议展览、教育培训等。

中旅的国际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长。

中旅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旅游业的崛起和成长。

中旅凭借着多年来的努力和创新,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也为国际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中旅的发展还带动了整个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国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为了促进国内旅游事业的发展,1954年成立了中国旅游局,负责组织和管理旅游活动。

在建立旅游局后的几年里,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初步的发展。

旅行社开始兴起,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产品和服务。

然而,由于当时国内外交流有限,旅游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进入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旅行社的业务范围也逐渐扩大。

他们开始组织国内和国际旅游团队,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到了80年代,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飞速发展。

旅游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机遇。

许多旅行社开始涌现,他们致力于开拓国内旅游市场。

上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第一批以旅行社为主体的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这些城市的旅行社基本形成了市场竞争格局。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

旅行社纷纷加大对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其中,主题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成为新的热门。

旅行社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旅行社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旅行社的数量也大幅增加,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也大幅增长。

同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和满意的旅游体验。

然而,在旅行社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旅行社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旅行社还需要加强与景区、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旅行社行业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光甫及旅行社的建立

陈光甫及旅行社的建立

• 1924年1月迁往独立办公营业,并且设计了蓝色镶 1924年 月迁往独立办公营业, 边、正中嵌有黄色“旅”字的五角红星为旅行部 正中嵌有黄色“ 徽标。 徽标。
• 1927年6月1日,上海银行旅行部改为中国旅行社。 1927年 上海银行旅行部改为中国旅行社。
• 其经营宗旨:发扬国光,服务旅行,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 其经营宗旨:发扬国光,服务旅行,阐扬名胜,改进食宿,致力货运, 推进文化, 推进文化,以服务大众为己任 • (业务:以客运为主,即代售车船机票,代办国内外货物运输、报关、 业务:以客运为主,即代售车船机票,代办国内外货物运输、报关、 存仓、 开办了招待所、 存仓、保险等业务 发展国际国内旅行及游览组团 开办了招待所、 出版有关旅游书刊) 饭店 代办出国“中華世紀壇”列出的,其中之一就是國內首家中國人 辦的旅行社——中國旅行社在上海創辦。 中國旅行社在上海創辦。 辦的旅行社 中國旅行社在上海創辦
1.陈光甫个人简介 1.陈光甫个人简介
• 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 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年回国。 年回国。 • 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储 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 翌年6 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 蓄银行。 蓄银行。 • 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为蒋介 1927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负责为蒋介 年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 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 石筹募军饷。同年创办中国旅行社。 • 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中央银行理事、中国银 1928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 中央银行理事、 年出任江苏省政府委员、 行常务董事和交通银行董事等职 • 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 1950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 年陈光甫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易名为上 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 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 • 1954年定居台湾。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 1954年定居台湾 1965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台北 年定居台湾。 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年卒于台北。 复业,任董事长。1976年卒于台北。

【旅行社简史】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旅行社简史】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旅行社简史】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一、前言旅行社作为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行社业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将回顾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历程,并对的发展进行展望。

二、旅行社业的起源我国的旅行社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当时,由于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逐渐开放了对外交流与旅游的大门,旅游业迅速兴起。

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服务的需求,旅行社开始出现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三、旅行社业的发展1. 初期发展阶段(1980年代)上世纪80年代,旅行社主要以国营为主,经营着少量的旅游资源产品。

当时,国内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充分,旅行社的数量也相对较少。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开始增长,从而推动了旅行社业的快速发展。

2. 增长期发展阶段(1990年代-2000年代)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旅行社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使得旅行社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这一阶段,旅行社从数量上和业务范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除了传统的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外,还增加了一些特色旅游产品,如民俗旅游、农家乐等。

旅行社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如机票预订、签证办理等。

3. 多元化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旅行社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旅行社不仅仅满足人们出行旅游的需求,还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

这一阶段,旅行社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不断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四、旅行社业的展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前景非常广阔。

我国旅行社业在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

,旅游消费的不断升级将促进旅行社提供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中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方略(精)

中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方略(精)
走“联合经营、共同发展”道路 加强政策法规与业务培训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预算、决策和财务管理
(二)人才竞争加剧趋势及其应对方略

人才是旅行社发展之基,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 21世纪、特别是入世后在我国旅行社业发展起中 坚、关键性作用的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 新设的民营旅行社和外商控股经营的旅行社瞄准 现有旅行社高中层管理人才,用高薪聘请办法“挖 人”,将对现有国有体制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构成 威胁,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旅游基础理论研
究,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法规建设 推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力争到2008年建立诚信 旅游体系
(三)海峡西岸旅游区悄然崛起
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和澎湖旅游,并实 现了两山、两湖等旅游资源对接,开通厦门-金门, 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海上航线试点直航,成 为福建居民到金马澎旅游和台湾同胞到福建旅游、 投资贸易的“黄金水道” 。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为海峡两 岸的互动交流做出了新的贡献 海峡西岸旅游区将辐射内地,实现与“长三角”、 “珠三角”的对接。不远的将来,实现“三通”和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形成打造“环海峡旅游 区” 。

现阶段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特点
一是旅行社数量大量增加。入世后的中国旅社数 量每年增加1000家以上。 二是我国旅行社数量上增加,集中表现在国内民 营(个体)旅行社和合资合作股份制旅行社及外商 独资、合资旅行社的增加。 三是国内游和出境游表现为一地滞留型向两地或 多地连线游发展;入境游表现为多地连线游向一地 滞留型的区域化短程游发展。 四是我国旅行社业已完全进入微利行业时代。

中旅的发展历程

中旅的发展历程

中旅的发展历程
中旅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这个时间段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中旅作为中国国有的旅行社组织开始运营。

起初,中旅主要承担国内旅游业务。

在此期间,中旅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旅游团队,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制定。

中旅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专业的服务,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带动了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旅逐渐扩大了其经营范围。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旅开始开展出境旅游业务,为国内游客
提供出国旅游的机会。

这一举措不仅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更广阔的旅游选择,也为中旅带来了更大的商机。

进入21世纪,中旅继续推进其发展。

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中旅加大了对旅游线路的研发和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中旅还积极运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推出了在线预订系统和手机应用程序等,使游客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旅游信息和进行预订。

如今,中旅已经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综合性旅游企业之一。

它不仅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拥有广泛的旅游资源和渠道,还在旅游投资、酒店管理、景区开发等领域积极布局,并与国内外各大旅游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总的来说,中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国内旅游业务到出境旅游
业务的拓展,不断提升旅游线路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中旅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不仅推动了中国旅游业的繁荣,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09级旅管2班陈润学号:09110229 论文摘要: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到现如今形势下的现状和趋势,深入浅出的概述了中国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以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更多这样的旅游人才?论文关键词:旅游发展需求序言:我国旅行社的最初兴办要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虽然也有外事接待的旅行社诞生,但真正作为经济行业兴起、发展、壮大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截至2008年底统计,全国有国际旅行社1970家,国内旅行社18721家,总计20691家。

正文:(一)发展历程(二)旅游业的起步新中国的旅游业起步于1949年11月19日成立的厦门华侨服务社。

成立之初,厦门华侨服务社是为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

其后,重点侨乡广东省、福建省和许多中心城市相继成立华侨服务社,并于1957年统一更名为“华侨旅行服务社”。

1974年,周恩来总理提议,保留“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同时加用“中国旅行社总社”名称。

作为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旅行社,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旅行社总社由一家以接待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为主的旅行社,发展成为入境游、出境游、国内游三业并举,每年接待数十万中外游客的国际一流旅行社。

前二三十年——接待西方游客为主随着中国外交活动的开展,1956年、1957年我国旅行社先后与苏联、东欧、蒙古各国以及23个西方国家的旅游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开始接待自费的外国旅游者。

在前期,如1957年,苏联、东欧各国的旅游者占总数95%,直到60年代中期,如1965年,才转变为西方游客为主,占总数80%以上,然而每年外国旅游者入境总数仅在四五千人。

1964年11月2日,中国旅游事业管理局召开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确定:1965年接待8000人,到1969年达到4.5万人。

五年可收入4300万美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第一版)然而,1966年5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旅游业进入停滞状态。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第一篇: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随着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旅游业迅速发展,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成立形成了我国旅行社三足鼎立的行业寡头垄断的局面。

为满足急剧增长的国际入境游客的需求,中国旅行社、旅游交通、海外饭店都大量建设。

这一时期的主要热点:(1)入境旅游人数和消费总额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持续增长和旅游外联权的下放,分别从市场规模和制度环境两个方面推动着旅行社产业供给规模的扩大;(2)政府开始将旅行社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行业实施有效的管理,旅行社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3)旅行社的业务由发展初期单一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务发展成为国际入境旅游业务与国内旅游业务并举。

第二阶段,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开始允许中国公民出国探亲和旅游。

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旅行社业运营的主要特征有:(1)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发育成熟,成为旅行社产业除入境旅游市场以外的另一个市场支点;(2)市场集中度逐渐降低。

(3)一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并熟悉市场机制的旅行社群体成为中国旅行社产业的新兴推动力量第三阶段,旅行社发展的调整期(1995—2001)这一段时期,各法律条规相应出台,更好的保障旅游者和旅行社的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标志中国旅行社业的健康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有:(1)中国旅行社业的市场运行基础更加完善。

(2)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兴起和产业投资管制的宽松,一些非政府的投资机构开始进入这一领域。

(3)一系列的专项治理使得一部分违规经营的旅行社退出了市场,从而净化了产业运行环境,市场秩序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旅行社知识

旅行社知识

《导游业务》旅行社知识第一节旅行社知识一、国际旅行社的发展历程(一)近代旅游时期的旅行社代理业1893 年,德国出版社卡尔·贝德克尔在德国的科布伦茨堡出版发行克莱因的手稿《莱茵河之行》1840-1860 年,铁路的出现,旅行形式迅速改变,各国出版旅行指南给人们的旅行带来了便利。

1845 年,托马斯·库克以企业家的眼光看到了产业革命后旅游需求发展的趋势,正式开办了商业性的旅行代理业务。

1845 年夏,首次组团开展消遣旅游,被认为是标志了近代旅行社业务的开端。

特点:1.组织的这次活动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业余活动”,而是出于纯粹的商业性目的。

2.此前托马斯·库克组织的旅游都是当日往返的一日游,而这一次则是在外过夜数天的长途旅游。

3.托马斯·库克在此次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并先确定了参观游览的地点和入住的廉价饭店,首创了低价的团体旅游。

4.托马斯·库克为此次旅游专门编写并出版了《利物浦之行手册》5.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担任了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而且在沿途一些地方还另外聘请了一些地方导游。

1865 年,托马斯库克正式在伦敦开设了自己的旅游办事处---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这标志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营利为目的、向普通民众提供专门化服务的机构正式成立。

20 世纪初,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的运通公司和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成为世界旅行社行业排名前三的公司。

(二)大众旅游时期的旅行社业20 世纪50 年代,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多因素引导国际旅游进入现代大众旅游时期:1.战后世界各国开始致力于经济建设,缓和与发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3.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4.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5.各国城市化进度普遍加速6.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7.信息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等大众旅游时期的旅行社特点:1.旅游产品以标准化旅游产品为主,无差异需求。

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

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

近代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一、本文概述二、中国旅行社的历史背景中国旅行社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历史背景深厚且复杂。

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中国进行侵略。

与此同时,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需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旅行社应运而生,为民众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同时也成为推动近代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寻求变革与发展。

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还能促进国内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进步。

他们开始积极倡导并投身于旅游业的创建与发展之中。

中国旅行社的创立,正是这一历史潮流的集中体现。

其创始人陈光甫等人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创建中国旅行社的构想。

他们希望通过建立专业的旅行社,为民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旅行服务,同时推动中国旅游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中国旅行社的诞生,既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也是民众出行需求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历史背景深厚且复杂,既包含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压迫,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觉醒与抗争。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旅行社应运而生,开启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

三、中国旅行社的成立与早期发展中国旅行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旅游业的开端,其早期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变迁,也体现了国家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态度。

本节将深入探讨中国旅行社的创立背景、早期组织结构、业务范围及其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环境:民国初年,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封建统治,开始迈向近代化。

国内经济基础薄弱,民族工商业兴起,国家对外开放,这为中国旅行社的成立提供了社会经济基础。

西方旅游业的影响:20世纪初,西方旅游业的发展对中国的旅游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内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国内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国内旅行社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旅行社行业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时期。

在此之前,由于国家对一切经济活动的严格控制,旅游业基本上被限制在国内游的范围内,而且主要由国家旅游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安排。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交流的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于是,在80年代初期,一些个体经营者开始在国内成立旅行社,通过自己组织团体游客出国旅游。

这些旅行社通常由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经营,规模较小,主要以组织欧洲、东南亚等国家的旅游团为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个体经营的旅行社逐渐发展壮大,并适应了市场需求的变化。

他们开始组织国内的旅游团,不仅包括游览名胜古迹,还包括文化体验、农家乐等多种旅游方式。

同时,一些旅行社还开始涉足出境旅游市场,组织游客前往亚洲、非洲、美洲等地。

21世纪初期,国内旅行社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休闲旅游,对于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一些大型旅行社开始崛起,并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合作,提供更多种类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更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订购和在线支付的便利性也为旅行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很多旅行社开始转型为互联网旅行社,通过建立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来吸引和服务客户。

这种转型不仅提高了旅行社的效率和营销方式,也为个人游客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旅游选择和定制服务。

目前,中国的旅行社行业仍在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人们对于旅游消费的持续增长和对旅游体验的不断追求,旅行社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旅行社将继续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旅游服务。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我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中国旅行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那个时候,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旅游业开始崛起。

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旅行需求逐渐增加。

在1954年,中国政府成立了首家国有旅行社——中国旅行社。

这标志着中国旅行社的正式成立,并开始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旅游服务。

在这个初期阶段,旅行社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国际友好团体、外国游客和中央领导人的出访活动。

到了1980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旅游业得到了更
大的发展机会。

政府开始鼓励民众走出国门,也开始吸引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中国的旅行社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服务质量和范围也得到了提升。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旅游业进一步蓬勃发展。

旅游业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旅行社的发展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中国旅行社不仅提供国内旅游服务,也积极开展出境旅游业务,涉及国内外多个目的地和特色旅游产品。

他们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路线规划、酒店预订、导游服务等一系列旅游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对旅行社的影响日益增强。

在线旅游平台的兴起为旅行社带来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商机。

许多传
统旅行社也开始积极转型,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旅行社经历了从初始阶段到发展壮大的历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旅行社必将继续适应时代的变化,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优质、多样化的旅游服务。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初步阶段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初步阶段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初步阶段中国是世界上旅行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周代时期就已经有了旅行游览活动,当时,车、船、马等已成为主要的出行工具。

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是1923年8月由陈光甫在上海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并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15个城市设立了分(支)社,这便是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中国近代旅行社行业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外事接待时期、产业形成时期和旅行社大发展时期。

(1)萌芽时期(1923年一1949年)——由于长期战乱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中国的旅游业规模小,发展慢,旅行社也寥寥无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光甫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旅行社”;(2)外事接待时期(1949年一1978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这一段时期是中国旅游的政治接待时期。

1949年11月新中国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厦门华侨旅行服务社”。

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总社(1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也就是现在的中旅)总社及其分社、支社相继成立,专门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等,属于政府的侨务系统。

在周恩来总理的倡议下,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总社成立了,同时还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从事对外国旅游者的接待工作;(3)产业形成时期(1978年一198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随着旅游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后,旅行社逐步转变为以经营服务为主的经济性产业。

1980年,中国青年旅行社(中青旅)成立,它是以来华旅游的青年旅游者为主要接待对象。

在这一时期,中旅、国旅、中青旅三大旅行社系统基本上垄断了吸引海外客源的外联权,这标志着中国旅行社业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了。

1984年,国务院就我国旅行社的体制改革做出了两项决定:一是打破垄断,允许各旅行社之间展开竞争。

二是旅行社由行政或事业单位改为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行社发展历程及在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在英国的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开始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

从此,为方便旅游者并服务于旅游者的旅行社诞生了,这标志着近代旅游业开启了新篇章。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源于上海。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旅行社是爱国人士陈光蒲先生与1923年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的旅行部,1927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之后,我国与1949年在厦门成立了华侨旅行社,现为中国旅行社;于1954年再北京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79年再北京创建了中国青年旅行社。

从而,建成了我国知名度最高的三大旅行社。

从旅行社发展历史来看,中国旅行社业发展起步较晚。

并且虽然我国旅行社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直到1978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后才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行业。

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过程可将其话费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1、旅行社业发展的前期(1978年以前)。

我国实施对外开放以前,我国仅有中国国旅和中国旅行社及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此阶段,旅行社数量少,从业人员少,旅游活动少,不具备行业规模,但却累积了不少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今后旅行社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旅行社发展的初期(1978—1989年)。

这一阶段我国旅行社形成国旅、中旅、和青旅三足鼎立的行业垄断的局面。

在1985年,为加强旅行社行业管理,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旅行社行业的第一部管理法规。

3、旅行社发展的增长期(1990—1994年)。

1989年国际国内形式风云变幻的背景下,我国旅行社遇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负增长,在旅行社经营者的努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国际入境旅游得到恢复和更大的发展。

4、旅行社的调整时期(1995年至今)。

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和规定,为我国旅行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显示,到2000年,我国旅行社总数为8993家。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已经来到。

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旅游产业支柱作用也更为强化,旅游产业在质和量上将持续发展,旅游资源多向度开发,并且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有。

2、旅游产业国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市场运行良好。

市场上的旅游人次、总收入、人均旅游消费支出都呈上升趋势。

旅游产业市场跻身世界前列。

世界旅游组织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给出了非常高的预期,其预测为:到2015年时,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我国将位列第一;在世界旅游客源国中,我国将位列第四;而我国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快于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的旅游产业增长速度。

3、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得到体现。

旅游产业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他的发展已经被我国列入了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国家旅游总局于1995年和2000年分别制定了《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

各个省、自治区从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势出发,将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经济优势产业和重要产业,其中10多个省份将旅游产业定为支柱产业,7个省份将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和先导产业,6个省份将旅游产业作为第三次产业的先导产业和龙头产业。

4、旅游产业正在扩大开放态势。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游产业对外开放的步伐日趋加快。

三、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对外和对内开放,旅行社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旅行社发展应注意以下几点:1、旅行社要加强内部科学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国内旅游合同范本》、《出境旅游合同范本》等法规规章,并且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通过对直接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过程的控制,优化旅游产业人力资源,对地接社的选择与评价、出国领队管理、导游陪同规范、顾客投诉处理、门市部服务要求等容易存在隐患问题的环节加强管理,提高旅行社的质量。

旅行社还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了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企业氛围。

2、旅行社企业要重视品牌的树立。

“品牌揽顾客、质量主沉浮”,旅行社推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形成广泛影响。

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新理念,产品要适应旅游者日趋个性化的需求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3、旅行社要完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优化旅游产业产品和旅游产业业务链。

优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市场与政府双重职能,实现新的发展。

4、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为重点,向社会作出了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文明服务承诺制。

把企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向社会、消费者公开,制定专门的服务承诺制度,对前台营业员、国内游全陪、出境游领队、入境游陪同等业务操作及服务规范制定了专门的规章制度。

同时还通过与接团的旅行社签订承诺协议书,保证了旅行社的承诺落到实处。

通过征求游客意见书,电话回访以及上门听取意见等形式来改进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率。

5、有创新意识,优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经营投资机制,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发展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四、中国旅行社现形势下对旅游人才的要求: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旅游市场,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产业,能否培养出一大批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十分关键。

我们必须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尽快地为旅游市场培养出更适合旅游发展需要的人才。

(1)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现状。

1、规模发展快,中国旅游教育在蓬勃发展,但旅游教育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导致旅游教育对旅游人才供给的总量不足,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各自为政现象比较突出,缺乏统一协调行动,难以形成分工合理的旅游教育整体合力,旅游人才供需之间存在较大缺口。

2、年轻化,使队伍充满了干劲和活力,但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夜暴露了经验不足的差距;旅游教育特色不鲜明,导致旅游教育对旅游人才供给的结构失衡,一些旅游院校和旅游培训机构对旅游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专业设置缺乏特色,与旅游行业需求明显错位,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

3、整体素质偏低,包括职工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少,专业技术职称低;旅游人才结构中,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和旅游服务技能人才等旅游主体人才培养数量偏少。

旅游教育模式不灵活,导致旅游教育对旅游人才供给的素质偏低,有些旅游院校与旅游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方式落后,不能对旅游行业需求变化和新业态变化及时作出反应,旅游教育国际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低,难以培养出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4、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业务、充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旅游院校在对旅游人才的培养上,没能及时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所以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衔接出现了问题,导致人才结构不理想,中国旅游业应当尽快建立一支与之配套的具有国际管理水平,熟悉国际旅游行规、操作模式的管理队伍;旅游专业的学生缺乏替代其他专业学生的能力,而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旅游行业各部门却可以替代旅游专业的学生。

5、结构不合理,在层次、地区、部门、专业等方面,目前很多旅游从业者的工资与其素质及付出不相符,还处于较低水平,这就让一些从业人员已经或正准备放弃旅游业。

(二)中国旅游也人才发展对策、1、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民俗文化、法律和旅游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具备进一步从事旅游教学、科研潜力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国际型旅游人才,不仅要具有国际型旅游管理知识,还要懂得营销学、心理学,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旅游管理者或从业者,更要懂得其他国家的旅游文化,懂得如何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等。

在市场运作方面,更应具备迅速处理紧急事务能力。

3、培养国际型旅游营销人才,增强旅游营销人员品牌推广意识,更精通境外业务的开展。

4、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相关专业的业务能力,饭店业、旅行社业、会展业等。

酒店管理工作。

学习系统先进的国际酒店管理知识,会展业务能力等。

5、旅游课程改革,打造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旅行社管理的针对性,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从传统的模式中走出来。

学旅游管理的学生,磕实行岗位实习。

旅游业学科的课程体系必须与企业用人的方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型、应用型的国际人才。

再有就是理论与创新相结合,增加经济形势及旅游最新动态方面的讲座或选修课,启发、激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等。

6、加强导游业务能力,提高导游整体素质。

导游人员是我们旅游行业的形象大使,增强旅游实力导游队伍是我们旅游行业的先头部队,旅游业要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导游队伍也要同步发展。

五、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有的要求1、热爱旅游业。

正确认识旅游业的性质和任务;培养敬业、乐业的道德情感;形成勤业、创业的道德行为。

2、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

热心为旅游者服务;加强职业责任心和道德义务感;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3、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4、遵守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爱国爱企,自尊自强;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公私分明,诚实善良;克勤克俭,宾客至上;热情大度,整洁端庄;一视同仁,不卑不亢;耐心细致,文明礼貌;团结服从,顾全大局;优质服务,好学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